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9093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5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39149.3

申请日:

2007.09.03

公开号:

CN201103163Y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3F 3/04申请日:20070903授权公告日:20080820|||授权

IPC分类号:

E03F3/04(2006.01)

主分类号:

E03F3/04

申请人:

唐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林永鸿; 陈宏政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费开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包含有一汇接基座以及数接头,该汇接基座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该些接头分别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可供外部的直管或管件组设其中;该汇接基座与接头的单体体积相对较小且形状复杂度低,可大幅降低其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故该接头可与各种不同尺寸规格、材质态样的汇接基座组合成各种型态的汇接器,故该接头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又可大幅降低库存量,且因汇接基座的单体体积较小,亦可有效降低积囤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
一汇接基座,呈中空状,其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其中一承接部纵向延伸,各承接部呈管状且其长度小于自身管径;以及
数接头,呈管状且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另一端为一承接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汇接基座的承接部的开口端周缘成型出第一环沿部,于第一环沿部上并间隔设有穿孔,且各接头与承接部组接的端部周缘亦成型出第二环沿部,于第二环沿部上亦间隔设有穿孔,并有紧固组件对应穿设于第一环沿部与第二环沿部的穿孔中将接头固设于承接部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接头于其组接承接部的该端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一环槽部,于环槽部中设有一防水垫圈紧抵于承接部的外侧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接头黏着接合于承接部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接头是热熔接合于承接部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特征在于:各接头是高周波接合于承接部上。

说明书

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尤其是关于一种大幅降低模具开发、产品制造成本并有效简化汇接器的制作流程,进而提升半成品及成品的库存周转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6,于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其包含有数汇接器90、数立管70以及数连通管80连接组合,用以埋设于地面下构成该地下排水管路系统,请参阅图7,该些一体成型汇接器90各包含有一汇接部91以及数接头部92、93,该汇接部91呈中空状且具有复数开口911、912,其中一开口912为纵向开口912,该些接头部92、93分别以其一端一体成型地衔接于该汇接部91的开口911、912处,其另一端形成一承接口921、931,其中一接头部93纵向延伸连接立管70垂直通往地面,即该立管各可以其一端组接于一汇接器90的纵向延伸的接头部93的承接口931处,令该些连通管80各可以其一端组接于一汇接器90非纵向延伸的一接头部92的承接口921处,以其另一端组接于另一汇接器90非纵向延伸的一接头部92的承接口921处;利用数汇接器90的设置,可将该些连通管80及立管70连接成为一绵密完整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并可透过立管的设置而得以清除淤积于汇接器90的汇接部91或连通管80中的泥沙及杂物。
由于地下排水管路系统的设置需考虑到建物的排水设施位置以及建物周围的地下形貌,故各汇接器90的接头部92、93的数量,以及接头部92、93间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借此,于布设地下排水管路系统时即可利用各种型态的汇接器90连接连通管80,使该些连通管80可以适当角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的地下障碍。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汇接器90其接头部92、93是直接一体成型于其汇接部91上,因此该汇接器90不仅形状、规格、材质过于复杂,其单体体积亦显得过于庞大,是以需要较大型的工作母机才能制造该汇接器90的成型模具,且其成型模具的结构也较为复杂,须以大型的射出成型机台生产,生产困难、良率降低,导致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与汇接器的生产成本始终无法有效降低。
另外,汇接器90是采用射出成型方式制造,而各种材质,如ABS、PP、PVC、HDPE...等的汇接器90于射出成型过程中的缩水率都不相同,故若想生产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90,则需针对各种材质的汇接器90制作个别的成型模具,以上,更是现有技术汇接器90的生产领域中,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
又,如中国的CNS、大陆的GB、日本的JIS、美国的ASTM...等,各国的口径规范标准并不一致,因此汇接器90的制造厂商须对应各国的口径规范标准而调整其汇接器90的口径规格,如此,若想生产各种其口径规格间存在些微差异的相近型汇接器90,也需针对该些相近型汇接器90制作个别的成型模具,以上也为现有技术汇接器90的生产领域中,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主因之一。
此外,现有技术的汇接器90的接头部92、93于邻近其承接口921、931处的内侧壁上多凹设有一环槽部922、932,于环槽部922、932中设有一防水垫圈94,借此,于一立管70或连通管80组接于该接头部92、93的承接口921、931中时,该防水垫圈94可紧抵于该立管70或连通管80外侧壁上,以防止流通于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废水自立管70或连通管80与接头部92、93间的缝隙渗露而出,或地下水、雨水渗入立管70或连接管80中导致污水处理量的增加;然而,由于接头部92、93本身即具有相当长度,是为造成该汇接器90形状复杂与体积庞大的主因,而若想进一步设置该环槽部922、932,则需于汇接器90射出成型后再对其接头部92、93加热软化做二次加工成型,造成汇接器90的生产成本无法有效降低。
再者,汇接器90的制造厂商须备存各种型态的汇接器90,以供地下排水管路系统布建之需,然而现有技术汇接器90的体积相当庞大,且规格材质复杂,造成汇接器90的库存量一直居高不下,使得汇接器90的物料成本滞留于仓储中而无法有效利用,并影响仓储空间的有效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解决现有技术汇接器因体积过大且规格材质复杂,所造成的模具制造成本过高,汇接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库存量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手段是令一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包含有一汇接基座以及数接头,该汇接基座呈中空状,其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其中一承接部纵向延伸,各承接部的长度小于自身管径,该些接头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另一端为一承接口可供外部的连通管及立管等管件组设其中;借此,于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可利用各种型态的汇接器连接数连通管以及数立管,使该些连通管可以适当角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烦人的地下障碍,以构成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路系统,并可于日后透过立管清理淤积于汇接接头中的泥沙及杂物。
该汇接基座与接头皆可单独成型制造,其单体体积小且形状复杂度低,故其成型模具的结构较为简单且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大幅降低了其成型模具的开发成本及汇接器的生产成本;另外,该接头可组设于各种不同态样的汇接基座上,以组成所需的各种汇接器,故该接头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可大幅降低库存量,且因汇接基座的单体体积较小,也可有效降低积囤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汇接器的前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视图。
图6为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7为一现有技术地下管路的汇接器的前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汇接器1A包含有:
一汇接基座10A,呈中空状,其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11、12,其中一承接部12纵向延伸,各承接部11、12呈管状且其长度小于自身管径;以及
数接头20A、40A,呈管状且分别以其一端组设于该些承接部11、12上,其另一端为一承接口21、41;借此,一外部的直管或管件可以其一端组设于该汇接器1A的接头20A、40A的承接口21、41中。
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0A呈具有三承接部11、12的三通状,其可供三接头20A、40A组设其上;再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其汇接基座10B呈具有四承接部11、12的四通状,可供四接头20B、40B组设其上;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0A的承接部11、12包含有一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以及两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该两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垂直于该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且该两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间的夹角呈180度;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汇接基座10B的承接部11、12包含有一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以及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该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垂直于该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且该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中,第一与第二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间的夹角呈180度,而第三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与第一及第二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间的夹角皆呈90度;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间的夹角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于第一及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其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的管径皆比横向延伸的承接部11的管径大,然本实用新型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间的管径大小并没有特别限定,其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A、1B具有多种实施态样,其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的数量、角度位置、与管径皆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故于一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其可利用本实用新型各种型态的汇接器1A、1B连接各种管件,以构建出一完善的地下排水管管路系统;其中,该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中,纵向延伸的承接部12为清除孔承接部12,其余承接部11为管路承接部11,而组设于清除孔承接部12上的接头40A、40B为清除孔立管接头40A、40B,其承接口41为立管承接口41,组设于汇接器1A、1B的承接部11上的接头20A、20B为连通管接头20A、20B,其承接口21为连通管承接口21。
该清除孔立管接头40A、40B的主要功能为延伸至地面并利用一封盖封设于其立管承接口41,以便于日后打开封盖清除汇接基座10A、10B及连通管80中的泥沙及杂物淤积,而该清除孔立管接头40A、40B的立管承接口41也可供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立管70组设其上,该立管70延伸至地面,并利用一封盖封设于其顶端开口,同样是便于日后打开封盖清除汇接基座10A、10B及连通管80中的泥沙及杂物淤积;该连通管接头20A、20B的连通管承接口21可供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连通管80组设其上,借此,该些连通管80可以适当角度连接至建物的排水设施或是避开建物周围的地下障碍,而立管70的设置也使得以淤积于汇接基座10A、10B及连通管80中的泥沙及杂物易于清理排除。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A、1B是由互相分离的汇接基座10A、10B与接头20A、20B、40A、40B组接而成,故其汇接基座10A、10B与接头20A、20B、40A、40B皆可单独成型制造,且各具有较小的单体体积,其形状的复杂度也较低,因此,该汇接基座10A、10B与接头20A、20B、40A、40B的成型模具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又其形状复杂度低,故其成型模具的结构也较简洁而能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由于该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的长度小于管径,故该汇接基座10A、10B的体积及形状复杂度确实可大幅缩小;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20B、40A、40B可对应组设于管径与之对应配合的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上,即同一接头20A、20B、40A、40B可对应组设于多种型态的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上,因此,生产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A、1B的厂商虽须备存各种态样的汇接基座10A、10B,但是其却仅须备存少样具不同管径的接头20A、20B、40A、40B即可与各种态样的汇接基座10A、10B组成多种型态的汇接器1A、1B,因此其接头20A、20B、40A、40B的库存量可大幅减少,再加上所库存的汇接基座10A、10B的单体体积较小,故可有效减少滞留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另外,汇接器1A、1B采用射出成型方式制造,故各种材质的汇接器1A、1B于射出成型过程的缩水率也不相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20B、40A、40B是单独成型制造,故若想生产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1A、1B,仅须针对各种材质的接头20A、20B、40A、40B制作个别的成型模具,使缩水率不同的各种材质皆能成型出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接头20A、20B、40A、40B,再将接头20A、20B、40A、40B组设于汇接基座10A、10B上,即可得到具有相同口径规格的各种材质的汇接器1A、1B,大幅节省了汇接器1A、1B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
又因为各国不相一致的口径规范,汇接器1A、1B的制造厂商须对应各国的口径规范标准而微调其汇接器1A、1B的口径规格,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20B、40A、40B是单独成型制造,故若想生产各种其口径规格间存在些微差异的相近型汇接器1A、1B,同样的,仅须针对接头20A、20B、40A、40B制作相近型的成型模具,以个别制造出相近型的接头20A、20B、40A、40B,再将接头20A、20B、40A、40B组设于汇接基座10A、10B上,即可得到符合各国口径规范标准的相近型汇接器1A、1B,大幅节省了汇接器1A、1B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
再请参阅图2,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接头20A、40A于邻近其承接口21、41处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一环槽部23、43,于环槽部23、43中设有一防水垫圈50,借此,于一管件组接于该接头20A、40A的承接口21、41中时,该防水垫圈50可紧抵于管件外侧壁上,以防止流通于地下排水管路系统中的废水自管件与接头20A、40A间的缝隙渗露而出,或地下水、雨水渗入管件中导致污水处理量增加;且因该接头20A、40A是以射出成型方式单独成型制造,故即使其内侧壁上凹设有环槽部23、43,其模具的结构也不会因此而过度复杂化,仍可将成型模具的制造成本控制于低范围内,且该接头20A、40A的制造过程仍相当便易;相较于先前技术环槽部23、43须射出成型后再加热软化以模具二次加工成型,大幅降低其加工成本。
于第一较佳实例中,该些接头20A、20B、40A、40B是以胶合手段而套固于汇接基座10A、10B的承接部11、12上;于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其接头20A于组接承接部11的该端的内侧壁上凹设有一环槽部23,于环槽部23中设有一防水垫圈50紧抵于承接部11之外侧部,借此该接头20A可透过防水垫圈50的止水套接手段而套固于承接部11上,另外,其抑或是透过热熔手段或高周波加热手段对接或套接于承接部11、12上,再请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其汇接基座10C的承接部11、12的开口端周缘成型出第一环沿部111、121,于第一环沿部111、121上并间隔设有穿孔,且其接头20C、40C与承接部11、12组接的端部周缘也成型出第二环沿部22、42,于第二环沿部22、42上也间隔设有穿孔,并有紧固组件30及止水垫片对应穿设于第一环沿部111、121与第二环沿部22、42的穿孔中将接头20C、40C固设于承接部11、12上;借此,可确保接头20C、40C与承接部11、12间确实的固设关系。
本实用新型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成型模具的开发成本低廉:因本实用新型的汇接器1A、1B、1C的汇接基座10A、10B、10C与接头20A、20B、20C、40A、40B、40C皆具有单体体积小与形状单纯的特点,故其成型模具的结构简单且可由小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大幅降低了成型模具的开发成本,另外对应不同材质的塑料及各国不同标准口径的模具开发成本大幅降低。
二、生产成本降低:本实用新型额汇接器1A、1B、1C的成型模具额单体体积小,可选择较小型的射出成型机制造,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并减轻于制造过程前、后,所需吊挂、组立上、下成型模具的危险性,且环槽部23、43一次成型,不须再作二次加工,大幅降低其制造成本。
三、减少库存:因本实用新型的接头20A、20B、20C、40A、40B、40C可与汇接基座10A、10B、10C模块化搭配组设成各种态样的汇接器1A、1B、1C,故其接头20A、20B、20C、40A、40B、40C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可大幅降低库存量,而其汇接基座10A、10B、10C的单体体积小,也可有效降低积囤于仓储中的物料成本及所占用的仓储空间。

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地下管路的汇接器改良,其包含有一汇接基座以及数接头,该汇接基座上一体成型地延伸出数承接部,该些接头分别组设于该些承接部上,其可供外部的直管或管件组设其中;该汇接基座与接头的单体体积相对较小且形状复杂度低,可大幅降低其成型模具的开发及生产成本,故该接头可与各种不同尺寸规格、材质态样的汇接基座组合成各种型态的汇接器,故该接头因可被弹性运用而又可大幅降低库存量,且因汇接基座的单体体积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