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具有由平面组成内、外壁面的双壁空心模壳的制造方法,它用于作为像桥墩、栈桥、水库堤坝等海港土木工程作业中的模壳,上述模壳的内、外壁由预先裁切成预定尺寸及形状的壁板所做成,使模壳在每个水平截面上成为向内或向外的多边形并至少在模壳的下部具有向外又向下的斜度的相应内外壁,此内外壁构成一尖锐的底边。 这样的一种方法可以由提供公开审查的国际专利申请No.8703026推导出。该申请描述为建造例如桥墩或栈桥之类所用的一种模壳。此模壳包含内壁及外壁,在各水平截面上此二者均具有多边形的形状,此时其外壁至少在下部区域向下向外扩展并和同样有着向下向外扩张部分的内壁组成一尖锐的底边。该模壳由钢板在其板边叠焊并在内壁及外壁板间使用贯穿连结件而制成。该空心的钢模壳能配以加强杆并在建造诸如桥墩等工程地适当时刻被灌充混凝土以形成一刚性柱桩。
此种模壳的制造可加以改进以加快其生产,尤当模壳用来建造既在垂直方向又在水平方向尺寸均较大的柱桩或其它元件时更是如此。在大尺寸的情况下,在制造过程中刚度及支撑是必要的,因为尚未完工的模壳不具备固有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这个第一目标的实现,在于至少内壁是应用了组合胎模来制造成的,该胎模是用在垂直平面内互相平行或成一夹角,以有间距的方式放置着的一批标准构件互相连结组成,这些构件由垂直和水平梁以及下部外侧区域具有向下、向外斜度的梁所组成,这些构件的朝外翻的侧面上用一些预定长度的水平梁以任何密度互相连结,模壳的内壁板就是可卸式地贴附在这些水平梁上并以无缝宽度的方式互相连结。
因此,胎模本身是使用了标准构件而组成的,这些构件就可以在其它某处或在某预定截面尺寸的现场上进行预制以使预制工作成本低廉并可使用不熟练工人。
将上述构件垂直放置,然后再用标准的梁藉焊接或螺栓之类的东西使之实现互相连结。上述构件可以组合成较大的分组件,同时标准构件也可以在平行的平面内间隔地放置或互成夹角的平面内放置。上述后种方式在模壳的转角处有时会有此必要。
不仅模壳的内壁,而且对外壁也一样,均可在用标准构件互相连结而成的各自的胎模总成上制成,加工完的外壁可以从其胎模总成上取出,吊起并往下放在模壳的内壁上,该模壳可以仍靠在内部的胎模以使支撑,也可以不靠,此后内、外二层壁互相连结,如此所得的模壳就可从里面的胎模上吊开。里面的胎模的拆卸当然同样是可以办得到的。
当在胎模总成上制造模壳内壁过程中或者之后,最好在内壁上装有用诸如螺栓等连接件做成的放射形撑子,这就有可能将内壁及外壁用上述撑子直接互相连结,但是如果不使用外壁胎模,同样也能将模壳外壁预切好的钢板逐一贴附在撑子上并以无缝的方式互相连结之。
在上述二种情况下,这样做可能是有利的:在外壁板与撑子的距离及位置相对应的距离及位置上开一些孔,上述撑子的长度应允许它们穿过这些孔并且有适合壁板的孔边支承座肩,还具有联接件能将外壁或壁板连结在撑子上的。此种撑子也许是一简单的螺栓,用螺纹或焊接的办法固定在内壁上,可具有带螺纹及下面带垫圈的外端用以支撑外壁板,该壁板随后被拧在带螺纹的螺栓伸出端上的螺帽所贴紧。
在外壁或外壁钢板贴附以前,如果要求的话,混凝土内所需的钢筋能藉上述内壁与上述钢筋间的撑子附靠在模壳内壁的外表面上,此种撑子在混凝土制品生产技术上是有介绍说明的。
为了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能获得制造不同尺寸及形状的模壳的可能性,为了简化和加速生产的目的,本发明同时也提出了构件的几种结构可能的方案。
这样,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创议,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后的构件具有的特征为:每一标准构件本身是由一批矩形标准子构件以及一个三角形子构件所组成。藉助于上述的一批矩形子构件以及上述一个三角形子构件可组装成尺寸与所需生产的胎模的总高相当的一个标准构件。
最好是此种构件的所有矩形子构件在所见到的构件平面内具有同样的宽度,而其高度则由一系列标准高度选出。上述标准高度可以举例来说互比为1∶2∶3∶4,以便用不同高度几个构件的组合得到较大范围内胎模的高度值。
为使胎模的组合更加方便,某一标准高度的子构件可藉助于水平梁互相连结成一个三维的矩形平行块。这样就可得到能相邻叠加放置,并且例如用螺栓等以简单的方式互相连结的箱形开口的构件,并且由于它们自身是稳定的,在专给内外模壳贴附用的水平横梁被用来互相连结上述构件时,毋需专门使之保持垂直。
在底部区域也可按同理来完成,它在于至少用二个三角形构件藉水平横梁形成一个三维的构件,上述水平梁的长度相当于垂直标准构件边杆间的距离。上述三角形构件间相应地具有三维矩形构件的同样宽度并相应地与矩形构件相邻放置再藉助于螺栓穿过相对设置的孔或互相抵靠的垂直梁来互相连结。
在多边形的折角处也可以将二个垂直构件或子构件做成构件,用它们的面互相成一夹角并用水平梁将上述构件连起来使在平面视图中它们具有三角形或等边梯形。此种构件可在组装胎模时作为单独的构件形式,例如八边形的模壳可以由八个此类构件所做成。
根据本发明也可不用构件来做多边形的各边,可以使用一种作为标准元件的构件,该构件将至少包含有二条外垂直梁,每条作为待建模壳内壁上对置着的端边之一,垂直梁至少在上部及下部末端用跨度为胎模宽度的水平梁来交叉连结,上述的外垂直梁在下部末端处具有一向外向下倾斜并朝向跨度等于胎模宽度的水平底梁的延伸部分。
换言之,所用的构件是从一侧边延伸向另一侧边,上述构件需要有内部的加强筋,它最好用一些梁来构成,例如在构件外侧垂直梁的内部采用三角形的格栅构架。
上述一大批构件可以互相连结形成一个三维构架作为胎模的一部分。
某上形式的构件及子构件已作了描述。它们的制造及组装均很容易。它们可以用任何方便的形式以及根据需要在环境所决定的工作场所进行组合。
为内、外壁而预先裁切下来的板材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矩形板。在倾斜壁部,尤其在折角处,可能使用梯形板较为有利。
在某些情况下,外壁板的可拆卸性可能是有益的,一俟浇灌的混凝土足够凝固,移去连接件后上述外壁板可移开或整体板壁被吊走。
本发明提出的制造模壳的方法的特征是:具有由平面组成内、外表面的双壁空心模壳的制造方法,它用于像桥墩、栈桥、水库堤坝等海港土木工程作业中作为模壳,上述模壳做成具有钢板的内、外壁,这些壁板事先按尺寸及外形裁切,模壳做成在每个水平截面内为向内或向外的多边形,并且至少在模壳的相应内壁及外壁的下部具有向下向外的斜度并形成一尖锐的底边,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至少内壁是应用了一组合胎模来制成的,该胎模本身是由一批标准构件互相连结而成,这些构件在平行的垂直平面内间隔地放置或互相成夹角的平面内放置,并且这些构件包含有垂直梁,水平梁以及在下部外侧区具有向下向外斜度的梁,这些构件在朝外翻的侧面上借助于预定长度的一些水平梁以任何密度交叉连结,在这些水平梁上可卸式地贴靠着模块的内壁并以无缝的方式互相连结。
当模壳内壁在组合胎膜上制造过程中或制造之后,上述内壁配置有向外放射状布置并带有螺栓之类连结件的撑子。
模壳外壁的预先裁切好的壁板贴附在撑子上,并以无缝的方式互相连结。
外壁是在由标准构件相互连结而成的单独的组合胎模上做成的,制成后的外壁从组合胎模上卸下,吊走并放下置于模壳的内壁上再上该内壁相连结。
外壁板上有孔,其位置及距离与撑子的位置与距离相对应,上述撑子的长度应允许它们能通过那些孔,并具有适合壁板孔边的支承座肩,还设有连结件将外壁或臂板连结在撑子上。
在外壁或壁板贴附上去以前,混凝土用的钢筋藉上述内壁及上述钢筋之间的隔撑元件而搭附在模壳内壁的外侧面上。
本发明提出的制造模壳的方法所用的构件的特征是:每一标准构件本身是由一批矩形标准子构件及一个三角形子构件所组成。构件的所有矩形子构件从构件的平面中看具有相同的宽度,而其高度则由一系列标准高度中选出。某特定标准高度的子构件藉水平梁之互相连结形成一个三维的矩形平行块。至少有二个藉水平梁互相连结的三角形构件形成一个三维构件,上述水平梁的长度相当于垂直标准构件边杆间的距离。所述构件是由其平面互成一夹角并为水平梁所交叉连结的二个垂直构件或子构件所组成,使在平面上它们具有三角形或等边梯形的外形。可用上述构件组成胎模总成。
并可用以上所述构件,与下述构件结合组成胎模总成,下述构件特征为连结,外垂直梁在下部末端处具有一向外向下倾斜、并期着跨度等于胎模宽度的水平底梁的延伸部分。在构件的外侧梁间有一三角形的格栅构架。至少有上述构件中的二个被互相连结以形成一个三维的构件作为胎模的一部分。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是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示的某胎模的示意的顶视图;
图2是添加上内、外壁板后沿图1的Ⅱ-Ⅱ线所作的剖面图;
图3所示是图1及图2实施例中胎模的透视图;
图4顶视简图,该图表示一些标准构件能以图1所示不同的方式来布置及相互连结的方案;
图5、6及7为直立的侧视图,该图表示由子构件组成标准构件时几种可能的组成方法;
图8及9为透视图,该图表示由三维的子构件做成构件时几种可能的组成方法;
图10表示为模壳内壁内的胎模的垂直剖面简图;
图11用图10中同样方式表示为制造模壳外壁用的胎模的垂直剖面图;
图12表示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13和图14表示为做成图12中所示型式之构件而用的格栅件简图。
图1、2及3中所示的胎模总成由位于垂直平面的标准构件1及与之相交叉连结的一批水平横梁2所组成。这批水平横梁2位于内侧,同时在外侧有一批水平横梁2a,可将模壳的内板贴附其上。上述横梁可采用图2及3中所示1字型之类的适当的断面形状。上述垂直的标准构件1是靠长的横梁2、2a相交叉连结而形成大的侧向构件。上述构件分别于顶视图及正视图中所看到的形状实际上为矩形。后背面由自顶延伸至底的垂直梁3所构成。标准构件1的前梁4自顶部延伸到向外并向下倾斜的梁5。
如不用图1及3中所示作为胎模长边墙所用的宽构件,可以用图1所示诸如构件6及7或8及9之类的宽度较小的构件。
像构件8及1那样的较小构件,在其外侧可以用水平构件10和端边构件11一起形成梯形。
长构件也可用一批较小构件组成而成。
所有构件的截面可以使用不同形状的横截面像U-型,I-型,L-型截面及如此类的截面。
在图2所示的剖面图上可看到模壳内壁的外侧平板12及13贴附于横梁2a的外翼板上。
上述壁板可以用焊接方法相连接,例如14处所示。可以用焊接或其它方法把螺栓15固定在上述壁板上。
在图2中作为模壳外壁的外壁板用18标出。它们靠螺帽19紧贴在螺栓15的有螺纹的那一端上。分别用12及18表示的内、外壁板间的距离是靠套在螺栓15上的衬套20来保持的。
也可以用垫圈20′来代替衬套。
当模壳制造完毕后,可解开横梁2a及内壁板12间的连结以使它能从胎模上卸下。
图4所示为稍有不同的另一实施例。
构件1同样是用像2及2a之类的水平横梁来交叉连结。
同样在边上采用较小的构件6。区别在于在其间可以使用三角形构件21。该构件21是以二个互成锐角放置的标准构件1,或者使用独立的标准构件1与小构件7的主构件1相平行,用一虚线22所示的附加梁来保持其位置。
在交叉连接而成的构件之间还表示出一种加强用的结构,它是由横贯件22及23所做成,这些横贯件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如在24所示是由短件所做成。
图5表示由一批子构件所形成的标准构件总成。子构件25及26具有相同的高度。构件27的高度相应地为构件25及26高度的一半并且构件28约为构件26的1/3。用三角形构件29使此组件成为完整的总成。
在图6中由沿全部高度伸展而成的子构件30并结合三角形子构件29而组成标准构件。
在图7中有二个子构件25及26和具有构件28高度的二个构件相结合。还使用了二个方形元件以及二个小的三角形构件32。
所有的矩形子构件在视图平面内的宽度都是相同的。
图8表示高度不同但其它尺寸相同的三维的矩形子构件33,34及35。此标准构件和一个三角形构件36相结合,该三角形构件的垂直杆37及38间的距离和垂直杆39及40的距离相等。
图9表明一个由41所标示出的水平截面为三角形的子构件和一个三角形构件36相结合。子构件41的边宽应和构件36垂直矩形的边宽相等。
图10表示为制造内壁43所用的胎模42的垂直截面。
图11表示相同比例尺寸下为制造外壁45所用的胎模44。
在图10中,上述外壁45放在内壁的上面以形成模壳。内、外壁间的连结方法并未示出,但可以用图2中所示的方法。
图12所示为一具有外侧梁46、47的三维构件,它具有一向下、向外伸展的分别为48、49的下部并用跨度为整个胎模宽度的水平梁50及51来交叉连接。上述构件46、47、48、49、50、51可以用像52那样的水平梁来组合成三维的构件。
为达到上述构件的稳定性存在着几种可行的方法。
图13表示出一种可行方法亦即在垂直杆46及47之间放上一个三角形的格栅架,在垂直与水平的纵横方向,使它充满整个内部空间。图14表示所述的一种格栅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