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20033139.1
2007.01.01
CN200996211Y
2007.12.26
终止
无权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7.12.26|||授权
E04H6/18(2006.01)
E04H6/18
张明中;
张明中
215542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唐市河北街1-09号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朱伟军
一种立体车库,属于泊车设施。包括一框架,该框架上隔设有泊车巢;一移动架,配置在框架上;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的巢沿上;一固定在移动架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相配合;一轿厢,与移动架滑配;一与轿厢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沿移动架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泊车容量大、整体结构简洁的优点。
1、 一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1),该框架(1)上隔设有泊车巢(42);一移动架(6),配置在框架(1)上;一齿条(2),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42)的巢沿(46)上;一固定在移动架(6)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6)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2)相配合;一轿厢(47),与移动架(6)滑配;一与轿厢(47)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47)沿移动架(6)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6)的顶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泊车巢(42)有多列且每列有多个。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1)上部的框架罩檐(48)的内侧固定有一导梁(11),导梁(11)与框架罩檐(48)的壁体之间构成有滚轮槽(15),所述的移动架(6)包括一对立柱(49)和分别连结在一对立柱(49)之间的上梁(16)和底梁(37),一对立柱(49)的上部与导梁(11)相滑配,并且在一对立柱(49)的上部之一侧分别枢设有第一滚轮(13),第一滚轮(13)与所述的滚轮槽(15)相配合,一对立柱(49)的底部分别枢置有第二滚轮(39),第二滚轮(39)与立柱导轨(44)相滑配,而立柱导轨(44)延设于框架(1)的底部和固定在地坪(43)两者任择其一上;所述的轿厢(47)滑配在一对立柱(49)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立柱(49)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2)固定在居于隔设于框架(1)中间部位的泊车巢(42)的巢沿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架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1)、减速机(4)、小齿轮(3),电机(41)与减速机(4)相配接,减速机(4)固定在所述移动架(6)的近中部之一侧,小齿轮(3)固定在减速机(4)的蜗轮轴(5)上,并且与齿条(2)相啮合。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47)包括厢体(27),该厢体(27)的两侧是封闭的,厢体(27)的前端端口部位突设有一用于对车辆的轮子进行管束的后挡凸缘(30),厢体(27)的尾端端口部位突设有一用于对车辆的轮子进行管束的前挡凸缘(35),并且在厢体(27)尾端的一对厢体立柱(36)的上下端且各枢设有滚轮组,滚轮组与所述的立柱(49)相滑配,在厢体(27)的任意一侧设置于操纵箱(34)。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的后挡凸缘(30)的外侧还设有翻板(29),翻板(29)的两端与一对作用缸(33)的缸柱(31)联结,一对作用缸(33)分别固定在厢体(27)的两侧,所述的滚轮组各包括侧导轮(40)、前、后导轮(38)、(28),侧、前、后导轮(40)、(38)、(28)分别与所述立柱(49)的滑道(23)相配合。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曳引机构包括曳引机(18)、曳引绳(21)、一对配重钢丝绳(22)、一对配重锤(8),曳引机(18)固定在移动架(6)的顶部,曳引绳(21)的一端系固在曳引机(18)的曳引轮(50)上,中部套置于大滑轮(25)上,大滑轮(25)枢置在轿厢(47)上,曳引绳(21)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架(6)的顶部,一对配重钢丝绳(22)的一端各固定在轿厢(47)上,并且对应于大滑轮(25)的两侧,一对配重钢丝绳(22)的另一端分别绕经第一、第二小滑轮(9)、(10)后与配重锤(8)联结,第一、第二小滑轮(9)、(10)枢置在移动架(6)的顶部。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33)为气缸或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车库,属于泊车设施。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尤其是轿车的社会保有量骤增,然而由于可停车的场所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从而给车主造成诸多麻烦。鉴于泊车难的问题与日俱显,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地下车库,但是地下车库大都表现为平面泊车,对于车辆的容纳率十分有限。 申请人进行了检索,检取的技术信息如中国专利CN1240921C公开的多层立体车库,该专利虽然能提高取车速度,但由于其需要有多套升降机构,因此结构十分复杂,而且升降机构愈多,故障概率会相应增大。CN2583270Y披露了新型立体车库,由门式大车、固定轿厢、活动轿厢、齿条等构成,门式大车在固定轿厢的侧面轨道上安装并水平行驶,活动轿厢安装在门式大车内,活动轿厢安装有驱动电机且该驱动电机驱动固装在活动轿厢两侧并可啮合门式大车两侧立柱里侧镶有齿条的齿轮以实现活动轿厢在门式大车内上、下运动(说明书第1页)。该机构需要有多个门式大车,例如当立体式车库为十列,那么需由五个门或大车,每个门式大车担当左、右二列泊位,因此同样存在前一专利之欠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造价低廉、泊车容量大而藉以节约占地面积的立体车库。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一框架,该框架上隔设有泊车巢;一移动架,配置在框架上;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的巢沿上;一固定在移动架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相配合;一轿厢,与移动架滑配;一与轿厢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沿移动架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泊车巢有多列且每列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架上部的框架罩檐的内侧固定有一导梁,导梁与框架罩檐的壁体之间构成有滚轮槽,所述的移动架包括一对立柱和分别连结在一对立柱之间的上梁和底梁,一对立柱的上部与导梁相滑配,并且在一对立柱的上部之一侧分别枢设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与所述的滚轮槽相配合,一对立柱的底部分别枢置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与立柱导轨相滑配,而立柱导轨延设于框架的底部和固定在地坪两者任择其一上;所述的轿厢滑配在一对立柱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对立柱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齿条固定在居于隔设于框架中间部位的泊车巢的巢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动架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小齿轮,电机与减速机相配接,减速机固定在所述移动架的近中部之一侧,小齿轮固定在减速机的蜗轮轴上,并且与齿条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轿厢包括厢体,该厢体的两侧是封闭的,厢体的前端端口部位突设有一用于对车辆的轮子进行管束的后挡凸缘,厢体的尾端端口部位突设有一用于对车辆的轮子进行管束的前挡凸缘,并且在厢体尾端的一对厢体立柱的上下端且各枢设有滚轮组,滚轮组与所述的立柱相滑配,在厢体的任意一侧设置于操纵箱。 本实用新型在对应于所述的后挡凸缘的外侧还设有翻板,翻板的两端与一对作用缸的缸柱联结,一对作用缸分别固定在厢体的两侧,所述的滚轮组各包括侧导轮、前、后导轮,侧、前、后导轮分别与所述立柱的滑道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轿厢曳引机构包括曳引机、曳引绳、一对配重钢丝绳、一对配重锤,曳引机固定在移动架的顶部,曳引绳的一端系固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中部套置于大滑轮上,大滑轮枢置在轿厢上,曳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架的顶部,一对配重钢丝绳的一端各固定在轿厢上,并且对应于大滑轮的两侧,一对配重钢丝绳的另一端分别绕经第一、第二小滑轮后与配重锤联结,第一、第二小滑轮枢置在移动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泊车容量大、整体结构简洁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钢架结构的框架1支固在建筑物的地下室中,在框架1上分隔出多列每列有多个泊车巢42,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泊车巢42的数量不受具体限制。在框架1的上部延设有框架罩檐48,在框架罩檐48的内侧固设导梁11,导梁11与框架罩檐48的壁体之间保留有一定距离,藉由该距离构成为滚轮槽15。移动架6由一对立柱49和分别固接在一对立柱49的上部和底部之间的上梁16、底梁37构成,一对立柱49的横截面形状呈工字形,并且在一对立柱49的顶端构成有导梁槽12,导梁槽12与导梁11相滑配,通过滚轮座14而枢置在一对立柱49上部一侧的第一滚轮13可沿滚轮槽15滚动。一对立柱49的底端枢设有第二滚轮39,作为实施例,所推荐的第二滚轮39是与支固在地坪43的地沟45中的立柱导轨44构成为滚动副的。如果在框架1的底部预设等效于立柱导轨44的导向件,并且将第二滚轮39与之相配,那么便可实现将一对立柱49滑配于框架1的底部。 在一对立柱49的上部搭设出有一个起重架19,为了确保起重架19的强度,则各由斜撑7支撑。下面将要详述的轿厢曳引机构即配置在起重架19上。齿条2优选的位置是固定在框架1高度方向的中部的泊车巢42的巢口部位,例如泊车巢42有10列,每列有10个巢,那么齿条2便尽可能地固定在第5排的巢沿46上。由于齿条2的位置已被确定,那么移动架驱运机构在一对立柱49中的任意一根立柱上的位置也被确定。以图中所示为例,固定在左边的一根立柱49上的移动架驱运机构的小齿轮3与齿条2相啮合。当电机41带动与立柱49相固的减速机4的蜗轮轴5旋转时,便由蜗轮轴5带动固设其上的小齿轮3旋转,从而推动整个移动架6向左或向右移动。由此可见,电机41为正反转电机。 请继续将附图,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轿厢47的两侧应当是封闭的,顶部也最好构成封闭。在轿厢47的厢体27的前端端口处设置有犹如道路上常见的路面减速器形式的后挡凸缘30,后挡凸缘30可以对进入厢体27中的轿车轮子进行有效管束,厢体27的后端端口处的前挡凸缘35的道理亦然,用以对轿车的轮子管束。更为体现保障安全的做法还可在厢体27的厢口部位并且在对应于后挡凸缘30的外侧通过铰链32铰设一翻板29,翻板29的两端各与作用缸33的缸柱31联结,当轿车进入厢体27中后,便将翻板29关闭,反之亦然。对于作用缸33,优选采用油缸。整个厢体27是靠其后侧与一对立柱49相滑配的,具体是在轿厢47的一对厢体导滑柱36的顶端和底端各设一个滚轮组,每个滚轮组各包括前、后、侧导轮38、28、40,各与立柱49的滑道23相配合。 仍见附图,轿车曳引机构的曳引机18被安装在前面提及的起重架18上,并且用机罩17罩护。曳引绳21的一端固定在曳引机18的曳引轮50上,另一端绕经大滑轮25后固定在起重架19的曳引绳固定端子20上,前面提及的大滑轮25枢置在延设于厢体29上的滑轮座26上。在对应于滑轮座26的两侧分别固设有固定钩24,每个固定钩24上系固配重钢丝绳22的一端,各配重钢丝绳22的另一端在途径枢置于移动架6上的第一、第二小滑轮9、10后与配重锤8固定。 当要存车即泊车时,由驾驶员将车辆驶抵轿厢47的厢体27中,并在作用缸33的作用下使翻板29升起即向内翻转,然后由工作人员以遥控形式按动操纵箱34上的按钮,使曳引机18工作,曳引轮50收绳,将轿厢47上提,直至使轿厢47对准到相应的泊车巢42,接着由司机将车辆驶出轿厢47进入泊车巢42中,然后司机搭载着轿厢47返回。此时的曳引轮50表现为放绳,一俟轿厢47返抵地坪43,翻板29被打开。当某一列上的泊车巢42泊位满后,那么驱动电机41,使移动架6平移过一列泊车巢42的距离,也就是说移动架6对立到另一列泊车巢42,按前述方式再次对泊车巢42存车。取车的道理亦然,即先由驾驶员搭载轿厢47,由管理人员根据车主的车辆所在的位置,驱使移动架驱运机构平移到所在的位置即所在的列,然后驱使轿厢曳引机构,使轿厢47对应到车主的车辆所处的泊车巢42,由车主将车辆驶入轿厢47的厢体27中,关闭翻板29,曳引轮50放绳,使轿厢47抵达地坪43,开启翻板29,车主将车辆驶离轿厢47。
《立体车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车库.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立体车库,属于泊车设施。包括一框架,该框架上隔设有泊车巢;一移动架,配置在框架上;一齿条,固定在所述的泊车巢的巢沿上;一固定在移动架上的用于驱使移动架左右移动的移动架驱动机构,与齿条相配合;一轿厢,与移动架滑配;一与轿厢联结的用于曳引轿厢沿移动架升降的轿厢曳引机构,配置在移动架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泊车容量大、整体结构简洁的优点。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