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20087529.2
2006.08.07
CN200989054Y
2007.12.12
终止
无权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7.12.12|||授权
E04F21/08(2006.01)
E04F21/08
张兴波;
张兴波
256300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城黄河路101号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修机械抹灰机上的一种抹灰装置,具体为一种抹灰板。功用是在其他装置的辅助下,将灰浆抹到墙面上。主要有框架、抹刀、面封、封灰板、底兜、进灰口、出灰口等组成。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抹灰机施工中出现的落地灰问题。
1、 一种抹灰板,由框架、抹刀、软面封、硬面封、封灰板、封灰板拉簧、支撑轴、进灰口、出灰口、搅拌灰槽、搅龙、底兜、固定支架等组成,框架为一上部方形、下部类似梯形的几何体,抹刀为一长形板体,安装在框架上部,软面封与硬面封拼接封闭框架的前面,底兜封闭框架的后面,软面封与框架上边沿形成出灰口,封灰板为一片状板体在封灰板拉簧和支撑轴的作用下封闭框架的两侧,搅拌灰槽为管状结构,安装在框架下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板,其特征在于封灰板位于框架的两侧。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板,其特征在于当封灰板受到外力作用时,可在封灰板拉簧的作用下围绕支撑轴作一定幅度的往复旋转运动,同外力相抗衡。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板,其特征在于抹刀位于框架的上部。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板,其特征在于进灰口位于搅拌灰槽上。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板,其特征在于搅拌灰槽内装有搅龙,搅龙上的螺旋叶片从搅龙中部开始,旋向相反,对称安装。
一种抹灰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抹灰板,属建筑机械制造业。可在相应装置的配合下,组成抹灰机,用于建筑物墙面水泥层、灰浆层的施工。 背景技术 现有机械抹灰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落地灰浆多、墙体顶端抹不上灰层、一次抹灰程序完成后机械设备难以顺利脱离墙体而重复下一次抹灰程序。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技术采取的是从下而上抹出灰层的条带式抹灰作业方式。当抹灰机的抹灰板上行到墙体顶部时,由于抹灰板本身有一定的高度,而灰层是靠抹灰板的下沿挤压灰浆形成的。因此,在墙体的顶端至少有等于抹灰板高度的墙面上形不成灰层,这部分墙面需人工补抹完成。另外,当抹灰机完成一次抹灰程序,离开现工作位置进入下一个工作位置实施另一次抹灰程序时,抹灰机的抹灰板与墙面之间尚有一定数量的灰浆,抹灰机强行脱离,会造成灰浆脱落,形成落地灰。此部分落地灰在脱落过程中,会粘连下边已抹好的灰层,进而形成更多的落地灰,浪费材料,造成污染,降低效率。 现有技术对灰浆的控制也不合理,抹出的灰层与墙面亲合不好,人工后处理任务重,影响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采用自上而下的抹灰方式,并利用这一方式,提供一种新的抹灰板,达到解决现有技术抹不到顶和落地灰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抹灰板,由框架、抹刀、软面封、硬面封、封灰板、封灰板拉簧、支撑轴、进灰口、出灰口、搅拌灰槽、搅龙、底兜、固定支架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抹灰板的抹灰方式是自上而下,进行条带式抹灰作业。即先从墙体的上端开始,顺墙体向下,直到底部,依次完成一面墙的抹灰工作。 所述抹灰板,其外型为一上部呈长方形、下部呈梯形的组合图形。所述抹灰板框架,上部安有抹刀,下部与搅拌灰槽连接,两侧安装封灰板,前面与面封(软面封在上,硬面封在下,二者相连组成面封)密封相连。面封上端(软面封)与抹刀形成一狭长的出灰口。抹灰板框架后面四周与底兜密闭相连。上述部件共同组成一个只有一个狭长出灰口的、四周为封闭进灰口除外的夹层空间。 进灰口设在搅拌灰槽中间部位,搅拌灰槽内装有搅龙,搅龙上的叶片分为左右两部分,旋向相反,对称安装。当灰浆从进灰口不断进入槽内时,在搅龙的作用下灰浆均匀地从槽内涌出,进入由框架、面封、底兜、封灰板形成的夹层空间内,最终由出灰口到达墙面上,并随即由抹刀抹到墙面上。 作业时,抹灰板与其他辅助装置组成抹灰机,在动力的作用下从墙体的顶端开始抹灰,向下进行,到墙体底端时,把抹灰机拖离墙体,即可顺利进入下一个抹灰程序。 本发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抹不到墙顶和造成大量落地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正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侧视图; 图3图1中A-A解剖图; 图4图1中B-B解剖图。 图中:1、抹刀 2、出灰口 3、软面封 4、封灰板 5、支撑轴1 6、支撑轴2 7、搅龙 8、搅拌灰槽 9、硬面封 10、固定支架 11、抹灰板框架 12、封灰板拉簧 13、抹灰板底兜 14、进灰口 15、支撑轴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上述实施例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抹灰板框架11、抹刀1、面封(软面封3与硬面封9二者一体)、封灰板4、封灰板拉簧12、支撑轴1、支撑轴2、进灰口14、出灰口2、搅拌灰槽8、搅龙7、底兜13、固定支架10等部分组成。抹刀1位于抹灰板框架11的上部,与软面封3形成狭长的出灰口2;封灰板4在支撑轴1、支撑轴2以及拉簧12的作用下,贴于抹灰板框架11的两侧;封灰板4上有支撑轴滑孔15;搅拌灰槽8内装有搅龙7;底兜、面封、抹刀、封灰板及搅拌灰槽以抹灰板框架为主体,形成一个除进灰口外,只有一个狭长出灰口的、四周封闭的夹层空间。施工作业时,固定支架10将抹灰板固定在抹灰机的辅助装置上,并通过动力使抹灰板到达墙体的顶端,将抹灰板贴到墙体上(抹刀1与面封3和墙体接触)。此时,封灰板4的上端因受到来自于墙面的推力而围绕支撑轴1转动。支撑轴2与支撑轴滑孔15的作用是使封灰板转动稳定可靠。同时,封灰板又在封灰板拉簧12的作用下,紧压在墙面上。当灰浆在灰浆泵的泵送下,由进灰口14不断进入搅拌灰槽8时,搅龙7在动力作用下转动,灰浆均匀地压入由抹灰板框架11、软面封3、硬面封9、底兜13及封灰板4形成的夹层空间内,软面封3由于灰浆的压力贴到墙面上,阻止了灰浆的掉落,封灰板4阻止了灰浆向两侧溢出,灰浆只能从灰浆出口2达到墙面上,并随之被抹刀1抹到墙面上。
《一种抹灰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抹灰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修机械抹灰机上的一种抹灰装置,具体为一种抹灰板。功用是在其他装置的辅助下,将灰浆抹到墙面上。主要有框架、抹刀、面封、封灰板、底兜、进灰口、出灰口等组成。结构简单合理,可以有效地解决抹灰机施工中出现的落地灰问题。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