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器改进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7799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6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20048145.X

申请日:

2006.11.24

公开号:

CN201013021Y

公开日:

2008.01.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19/20申请日:20061124授权公告日:20080130终止日期:20091224|||授权

IPC分类号:

E02D19/20; E02D29/02

主分类号:

E02D19/20

申请人:

李一君

发明人:

李一君

地址:

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文化西路70巷12弄3号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林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包含一排水导管及一本体,该本体一侧面连接并贯通于排水导管的一端,相对于排水导管的该本体另一侧面是为集水区,于该集水区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该集水透空部可由该本体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表面,且该多个集水透空部之间具有横向连贯集水透空部的肋状补强结构;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排水设施或土木、水利工程中挡土墙背后土层中且紧接泄水孔,藉由本体面上均布的呈放射状的集水透空部,可具有全方位集水作用,提高排洪功效,并藉由其补强结构的可分散压力、提高强度,避免因土压及水压作用力而破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排水导管;一本体,其一侧面是连接并贯通于前述排水导管的一端,相对于排水导管的该本体的另一侧面是为集水区,于该集水区上设有多个集水透空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水透空部是由该本体的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表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集水透空部之间具有连贯集水透空部的肋状补强结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水透空部是设置于该本体的上半部,使得该本体的下半部形成封闭状态而构成一集水区。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排水导管与本体的连接部位设有多个的定位凸块,于该定位凸块上设有定位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排水导管上设有多个卡榫片,该卡榫片略突出于该排水导管的外侧管壁,且于卡榫片与排水导管管壁间具有连接片而呈相连结构关系。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排水导管是呈圆管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集水区是呈立体半球型。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集水区是呈平面多边型。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集水区是呈立体弧面型。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与排水导管的外径可不同。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中心与排水导管轴心可不平行。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材质可为聚氯乙烯PVC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或其它适用的材质。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透的集水区的内部可设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滤材。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器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与排水导管接合端设筛滤结构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置滤材。

说明书

排水器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尤指一种设置于排水设施或土木、水利工程中挡土墙背后土层中且紧接泄水孔,可作为集水、排水用的结构设计,其是以排水导管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于集水区表面均布有集水透空部,可提高集水面积及排洪效率。
背景技术
按,排水设施或土木、水利等诸多工程均涉及挡土墙的应用,以挡土墙结构而言,必须具备排水设计以降低土压,若挡土墙排水不良或排水失效,则其所围挡的土层由于所含水份增加,水分无法排泄,当土压提升至超过挡土墙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载时,则会导致挡土墙损毁。
已知针对挡土墙设计的排水器专利,有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号第84207836号「半球型排水器」、第84207836A01号「半球型排水器追加(一)」、第092221636号「圆弧型排水器改良结构」等,均为本发明人申请在先并获得专利权的新型专利,请参阅图1所示是为第092221636号「圆弧型排水器改进结构」新型专利的结构示意图,该专利的特征在于改进第84207836号「半球型排水器」及第84207836A01号「半球型排水器追加(一)」两专利结构,其主要是由一圆管状排水导管1及具窄幅集水条孔的圆弧型本体2所组构而成,藉以提供排洪的功能,其特征在于:该圆弧型本体2包括位于上方占圆弧整体较大面的集水区21,以及位于下方占圆弧整体较小面的导水区22,于集水区21上设有均布的集水条孔212,该集水条孔212是依集水区21与导水区22相临处为中心处呈放射状均布于集水区21表面设计,于集水区21设有数条延圆弧面横向且连贯集水条孔212的肋状补强结构213,而该导水区22则为密实的圆弧体,再者,该圆弧型本体2接设有定位凸块214,于定位凸块214上设有定位孔2141,该定位凸块214接设该排水导管1;藉由前述结构,不仅使得该排水器确实可有效排洪的功能,并由于其具有肋状补强结构213,可分散压力,提高抗压强度,而不为土压及水压作用力破坏,而其特殊的集水条孔212设计则可增集水面积并导水性佳,可提高排洪效率。
惟本发明人有鉴于各式排水使用环境所存的差异,深感原专利前案结构仍有其改进的需要,乃以其从事该类产品设计制造的经验加以研究与改良,经长时间的构思实验与修正,设计出本改进结构,以适不同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是以排水导管的轴心为中心呈放射状于集水区表面均布有集水透空部,可提高集水面积及排洪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集水区设有具横置的补强结构的集水透空部结构,可分散压力,使抗压强度更佳,而不为土压及水压作用力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本体外围设有定位凸块供钢钉定位装置于土增中紧接泄水孔作集水排水用的排水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本体的集水区内部可设一容置空间;或于本体与排水导管接合端设筛滤结构,以容置滤材,该滤材可为滤网或碎石等等,藉以增筛滤的作用。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目的和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配合图标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装置于土层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随附的图式来描述本新型为达成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与功效,而以下图式所列举的实施例仅为辅助说明,本案的技术手段并不限于所列举图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3,其包含一排水导管4以及一本体5,其材质可依不同需求而作不同的选择,可为聚氯乙烯PVC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或其它适用的材质。
该排水导管4上设有多个卡榫片41,该卡榫片41略突出于该排水导管4的外侧管壁,且该卡榫片41与排水导管4管壁间具有连接片42而呈相连结构关系。
该本体5的一侧面是连接并贯通于排水导管4的一端,相对于排水导管4的该本体5的另一侧面是为集水区51,于该集水区51上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511,且该集水透空部511是以该本体5的中心Lc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表面,且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之间具有横向连贯集水透空部511的肋状补强结构512;此外,于该排水导管4与本体5的连接部位设有多个的定位凸块6,于该定位凸块6上设有定位孔61。
由上述的构件的组合,请参阅图4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实际使用实施于挡土墙7,该挡土墙7及泄水孔71分别具有一斜度θ、θ1,由该排水导管4管体上所分设的卡榫片41藉其自身所具弹性,直接塞置入挡土墙7的泄水孔71,即可牢固地卡置固定于泄水孔71内完成装设,另可再藉由钢钉8由定位凸块6的定位孔61钉入挡土墙7,以加强定位,再者,若泄水孔71的孔径略大于排水导管4的管径,具弹性的卡榫片41可藉其略大于排水导管4的管径的结构特征,正可令其卡置于泄水孔71内;反之,倘泄水孔71的孔径相似于排水导管4的管径,具弹性的卡榫片41可令连接片42断裂内缩,而可令其卡置于泄水孔71的孔内。
而集水区51朝向挡土墙7后的土层72,由于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之间具有横向连贯集水透空部511的肋状补强结构512,故可分散的压力,使抗压强度更佳,而不为土层72的土压或土层72饱含的水压作用力而破坏,再由于集水透空部511是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表面,可与土层72间获致更大的接触面,达到准确快速有效率的集水作用,水分可由集水区51的任何方位进入本体5,如图4虚线所示,必须强调的是,由于集水透空部511是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表面,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适用于挡土墙7的任何部位,并不限于挡土墙7底部,尤其具有斜度θ1的泄水孔71,使渗入本体5的水分可藉由该斜度θ1自燃由排水导管4排出,藉以达排洪的作用功能。
以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为基础,可衍生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不同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该排水器改进结构3a,其包含一排水导管4a以及一本体5a,该排水导管4a上设有多个卡榫片41a,该卡榫片41a与排水导管4a管壁间具有连接片42a,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该本体5a是呈矩形,于集水区51a上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511a,且该集水透空部511a是以该排水导管4a的轴心Lc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a表面,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a之间具有肋状补强结构512a,再于该排水导管4a与本体5a的连接部位设有多个的定位凸块6a,于该定位凸块6a上设有定位孔61a,同样地,由于本实施例具有放射状均布于集水区51a的集水透空部511a,因此可与土层间获致更大的接触面,达到准确快速有效率的集水作用,水分可由集水区51a的任何方位进入本体5a;另必须说明的是,当本体5a由正面视的呈矩形时,其剖面可能为平直面或半球面,或凸出一定弧度的弧面,图6所示的平直面仅为一较佳的说明实施例而已。
再如图7及图8所示,该排水器改进结构3b的结构与图5实施例相仿,包含一排水导管4b以及一本体5b,该排水导管4b上设有多个卡样片41b,该卡榫片41b与排水导管4b管壁间具有连接片42b,该本体5b是呈矩形,于集水区51b上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511b,且该集水透空部511b是以该排水导管4b的轴心Lc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b表面,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b之间具有肋状补强结构512b,本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该集水透空部511b具有由外向内倾斜的角度θ2,以利于水分渗入,同时,本实施例不具有图5实施例的定位凸块6a及定位孔61a。
再请参阅图9,该实施例是以图7及图8的实施例为基础,特点在于该排水器改进结构3c的本体5c是呈六边形,于集水区51c上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511c,且该集水透空部511c是以该排水导管(图中未示出)的轴心Lc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51c表面,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c之间具有肋状补强结构512c。
必须说明的是,图5至图9所示不同排水器改进结构3a、3b、3c,由于本体5a、5b、5c是成多边形,因此,其任一侧边均可用以抵靠于挡土墙或土层,至于图1所示呈半球型的本体5,则可将依实际所需将定位凸块6切除即可。
请参阅图10所示实施例,该排水器改进结构3d的本体5d剖面视图呈半球型,其集水区51d的集水透空部511d仅分布于该本体5d的上半部,且该多个集水透空部511d之间不具备图1所示的肋状补强结构512,其排水导管4d具有较小管径D1且其轴心Lc1与本体5d中心偏斜一定角度θ3,且该排水导管4d不具备图1所示的卡榫片41及连接片42,该本体5d的下半部呈封闭状态,可作为水分的集水区,配合该排水导管4d的斜度,有利于水分排出;由图10所示实施例可知,
再者,于该本体5的集水区51内部可设一容置空间;或于本体与排水导管接合端设筛滤结构,以容置滤材,该滤材可为滤网或碎石等等,藉以增筛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本体及排水导管的结构及外型可依所需而变化,且不同类型的本体及排水导管可相互搭配,其属于相同技术手段的转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范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排水器改进结构,由其结构的设计可增进的功效如下:
一、本体面上分布的呈放射状的集水透空部,可具有全方位集水作用,提高排洪功效。
二、该集水区处设有具横置的补强结构的集水透空部结构,而可分散压力,使抗压强度更佳,而不为土压及水压作用力破坏。
三、其排水器本体外围设有定位凸块供钢钉定位装置于土层中紧接泄水孔作集水排水用的排水器,固定更为牢靠,不致于回填土方时,排水器滑移而失去作用。
四、其具有弹性的卡榫片及连接片设计,可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不同内径的泄水道,实用范围广。
由以上详细说明,可使熟知本项技艺者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惟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新型所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排水器改进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排水器改进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排水器改进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器改进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器改进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水器改进结构,其包含一排水导管及一本体,该本体一侧面连接并贯通于排水导管的一端,相对于排水导管的该本体另一侧面是为集水区,于该集水区设有多个透空的集水透空部,该集水透空部可由该本体中心呈放射状均布于该集水区表面,且该多个集水透空部之间具有横向连贯集水透空部的肋状补强结构;将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排水设施或土木、水利工程中挡土墙背后土层中且紧接泄水孔,藉由本体面上均布的呈放射状的集水透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