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行业中必不可少的作业设施。目前现有的脚手架通常都是由金属管和金属扣件组成。将金属管纵横交错搭接,并在其交叉处采用金属扣件固定。现有的脚手架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金属扣件上,采用不同结构的金属扣件,导致金属管的连接方式和稳固性能的差距。金属扣件和脚手架的结构变化和连接情况可以从现有的公开文献中了解到,比如:WO 03/091512A1和WO 02/06610A1,分别公开了一种脚手架扣件和一种管状的脚手架系统。由于现有脚手架所采用的连接方式大部分都是通过金属扣件来完成的。在脚手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很容易遗落摔下造成意外,另外,扣件在工地使用后,其自身成本和维修费用都非常高,很多扣件也会因错误装拆造成损坏和报废,造成材料的严重浪费。扣件的安装过程也比较繁琐,拆装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因此,采用金属扣件作为脚手架的连接件,不但安全度差、工作效率低,成本较高且不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脚手架,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且实用性强;该脚手架连接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快速拆装,工作效率高,安全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脚手架,包括横架和竖架,两者彼此纵横交错布置并在交叉处固定,在所述的横架和竖架的交叉处,环绕有绑扎带将两者彼此固定,竖架外表面上设有凸出物,其设置位置位于竖架与横架交叉处的上方和/或下方,以防止绑扎后的横架沿竖架方向下滑。
凸出物为点状或环状。竖架由多个竖架单元连接而成,竖架单元为管状,其上、下端管体壁上径向贯穿有固定柱,该固定柱的两端凸出于管体的外壁表面;竖架单元下端与其一体固设一内连接管,该内连接管的外径尺寸与竖架地内径尺寸相对应;一内连接管插入另一竖架的上端,竖架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位置环绕固定有绑扎带。竖架由多个竖架单元连接而成,竖架单元为管状,其上、下端管体壁上径向贯穿有固定柱,该固定柱的两端凸出于管体的外壁表面;竖架单元的下端与其一体固设一外连接套,该外连接套的内径尺寸与竖架单元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一外连接套套设在另一竖架单元的上端,竖架单元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上环绕固定绑扎带。外连接套的下端在管体对侧自下而上开设有定位槽,外连接套套设在竖架单元上端,竖架单元上端的固定柱嵌设在外连接套的定位槽中,竖架单元的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上环绕固定绑扎带;竖架单元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径向贯穿在外连接套的上端,且固定柱的两端凸出于外连接套的外表面;竖架单元上端边缘在管体对侧自上而下开设有V形槽,外连接套套设在竖架单元上端,径向贯穿并凸出于外连接套外表面的固定柱嵌设在V形槽中定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脚手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稳定,安全性高且实用性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这种脚手架的连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容易,使脚手架能够快速拆装,工作效率高,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三的固定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三的固定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四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四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脚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知,一种脚手架,包括横架1和竖架2,两者彼此纵横交错布置并在交叉处固定,在横架1和竖架2的交叉处,环绕有绑扎带3将两者彼此固定。操作者A在脚手架上自下而上进行横架1和竖架2的交错布置和绑扎操作。绑扎带3的材质通常应既柔韧又有弹性,因此一般采用尼龙带。每根尼龙带31大约采用6毫米宽、2000毫米长,重约8克,每扎尼龙带32约200条,总重约1.6公斤,较200个扣件共重200公斤轻了198公斤,在运输、搭拆时整体效益提高不少。拆除后更可循环再造,免掉了扣件施工前后损失及回库后维修费用,实质收益很大。操作者A以一根尼龙带31把一扎尼龙带32缚在腰位背面上,全不影响施工活动,及不用多次补充。尤其在有需要时可即割断腰间尼龙带31抛弃所背的一札尼龙带32,以减重量及方便走离现场。
连接方法实施例一
如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从图2、图3中可知,该连接方法包括:将横架1和竖架2彼此纵横交错布置,在交叉处环绕绑扎3带将两者彼此固定;绑扎带3的底端夹设在横架1和设置在竖架2外表面上的凸出物21之间。设置在竖架2外表面上的凸出物21,其设置位置位于竖架2与横架1的交叉处,以防止绑扎后的横架1沿竖架2方向下滑。当横架1受施工负荷下滑时,绑扎带3压在凸出物21上,整体接点便定住在该位置,施工负荷转由凸出物21承担。横杆22与立杆21及是一稳固接点。该凸出物21可以为点状或环状等多种结构形式,只要能够起到防止横架1下滑的作用即可,而横架1在沿竖架2方向虽然无法再向下运动,但在朝上的方向上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连接方法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方法实施例二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从图4、图5中可知,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结构要求,凸出物21可以设置在竖架2与横架1交叉处的两侧。脚手架的连接方法包括:将横架1和竖架2彼此纵横交错布置,横架1卡设在凸设在竖架2与横架1交叉处的两侧的凸出物21之间,在交叉处环绕绑扎带3将两者彼此固定;竖架2在预定位置凸设上下两个凸出物21,使横架1嵌设在两个凸出物21内的凹位,再用绑扎带3捆扎在竖架2上。当横架1受施工负荷时,绑扎带3会把此负荷转到竖架2承担。横架1与竖架2是一个刚性的稳固接点。这种连接方法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横架1卡死在上下凸出物21之间,无法再沿竖架做任何位移与运动。
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一
如图6、图7所示,分别为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和连接结构示意图。从图6、图7中可知,脚手架的横架1和竖架2均为细长的圆管形状。竖架2可以由多个竖架单元200连接而成,根据需要连接成所需要的长度。竖架单元200为圆管状,其上、下端管体壁上径向贯穿有固定柱203和202,该固定柱203、202的两端凸出于管体的外壁表面。
离竖架单元200上端约25毫米,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固定柱202,两端凸出20毫米左右。在竖架单元200的上端同向位置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固定柱203,两端各凸出10毫米左右。
竖架单元200下端与其一体固设一内连接管201,该内连接管201的外径尺寸与竖架单元200的内径尺寸相对应;一内连接管201插入另一竖架单元200的上端,使两端径向贯穿的固定柱203和202方向一致;竖架单元200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203和202位置环绕固定有绑扎带3,使竖架单元200彼此固定,形成一个刚度很强的对接点。重复上述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竖架单元200彼此首尾相连接在一起。
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二
如图8、图9所示,分别为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和连接结构示意图。从图8、图9中可知,竖架2由多个竖架单元200连接而成,竖架单元200的下端还可以与其一体固设一外连接套204,在距离外连接套204上端约25毫米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定位柱202,两端凸出20毫米左右。在竖架单元200的上端同向位置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定位柱203,两端各凸出10毫米左右。该外连接套204的内径尺寸与竖架单元200的外径尺寸相对应;一外连接套204套设在另一竖架单元200的上端,使两端径向贯穿的固定柱203、202的方向一致;竖架单元200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203和202上环绕固定绑扎带3,形成一个刚度很强的对接点;重复上述操作,将多个竖架单元200彼此连接在一起。
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分别为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三的连接结构和固定结构示意图。从图10-图12中可知,外连接套204的下端在管体对侧自下而上开设有定位槽2041,外连接套204套设在竖架单元200的上端,竖架单元200上端的固定柱203嵌设在外连接套204的定位槽2041中,竖架单元200的上、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203和202上环绕固定绑扎带3。竖架单元200下端外表面凸设的固定柱202径向贯穿在外连接套204的上端,且固定柱202的两端凸出于外连接套204的外表面。
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四
如图13、图14、图15所示,分别为竖架延长结构实施例四的结构和连接结构示意图。从图13-图15中可知,竖架单元200上端边缘在管体对侧自上而下开设有V形槽205,外连接套204套设在竖架单元200上端,径向贯穿并凸出于外连接套外表面的固定柱202嵌设在V形槽205中定位。
如图所示,竖架单元200上端端头左右两边各带有一个V形槽205,在离上端约100毫米沿管体径向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定位柱203,两端各凸出20毫米左右。在竖架单元200的下端的外连接套204上自下而上开设一段宽约12毫米,长约150毫米的定位槽2041,在距离定位槽2041约25毫米的位置沿管体径向贯穿一直径约10毫米的定位柱202,两端各凸出10毫米左右。在向上搭建时,上方竖架单元200下端的外连接套204插入下方竖架单元200的上端,贯穿在外连接套204的定位柱202嵌在下方竖架单元200端头的两个V形槽205上,同时外连接套204上的定位槽2041顺位卡在下方竖架单元200的定位柱203上,之后以绑扎带3把外连接套204上的定位柱202与下方竖架单元200上端的定位柱203捆扎,形成一个刚度很强的对接点。
因此,本实施例在竖架单元200的下端设置一截带有定位槽和贯穿有固定柱的外连接套,在上端对位开设有两个V形槽205和贯穿一固定柱。当两根加工后的竖架单元200对位插接后,用绑扎带捆扎上下定位柱的对角,能结合成一个抗拉抗压并刚度很强的对接点。
在拆除时,只用小刀抅割绑扎带,横架和竖架便可拔离,全没有零散件摔掉,快捷安全可靠。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