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式立体车库.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978492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85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69523.4

申请日:

2007.07.02

公开号:

CN201056876Y

公开日:

2008.05.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6/18申请日:20070702授权公告日:20080507|||授权

IPC分类号:

E04H6/18(2006.01)

主分类号:

E04H6/18

申请人:

陈满堂

发明人:

陈满堂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尹振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左侧升降单元、横移单元、右侧升降单元;左右升降单元可在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横移单元可左右移动,因此可通过循环将车辆停入空车位并将要出车库的车辆驶出,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左侧升降单元、横移单元、右侧升降单元;该左侧升降单元包括并排、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至少两根前排立柱,至少两根后排立柱,两前排立柱之间设有前排上驱动架、前排下驱动架,并且前排上驱动架、前排下驱动架处于水平方向的不同高度处,两后排立柱之间的不同高度处同样设有后排上驱动架、后排下驱动架,并且前排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前升降导轨,后排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后升降导轨,前排上驱动架上至少设有一左链轮、一右链轮、前排下驱动架上同样至少设有一左链轮、一右链轮,上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下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上绕有前排左传动链,上驱动架上的右链轮、下驱动架上的右链轮上绕有前排右传动链,后排上驱动架上、后排下驱动架上也分别至少设有左链轮、右链轮,上、下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之间、右链轮之间分别绕有后排左传动链、后排右传动链;各前升降导轨两端分别固定于前排传动链上、各后升降导轨两端分别固定于后排传动链上,并且各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前升降导轨与后升降导轨分别一一对应,并且前升降导轨和与其对应的后升降导轨在起始位置时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前升降导轨之间、相邻两后升降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该距离等于上层车台板、下层车台板之间的距离;该左侧升降单元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两传动轴,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两传动轴分别连接前排下驱动架、后排下驱动架;横移单元包括若干根前立柱、若干根后立柱,前立柱、后立柱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一根前立柱上的不同高度处设有若干层驱动装置,每层驱动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一端连接前主动链轮,另一端通过设于前后立柱之间的传动轴带动设于后立柱上的后主动链轮,由前主动链轮带动的被动链轮设置于前立柱上与该前主动链轮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后主动链轮带动的被动链轮与该后主动链轮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之间的不同高度处设有若干层车台板,各层车台板分别由若干个独立车台板单元并排设置而成,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设有挂钩,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滚轮,挂钩的位置与两滚轮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两滚轮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挂钩的厚度,一个车台板单元上的挂钩刚好放置于与其相邻的车台板单元的两滚轮之间;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分别固定有一传动链条,相邻两个独立车台板单元同一端的两传动链条之间留有适当间距,该间距大小等于所述主动链轮与其带动的被动链轮之间的中心距,其中各层车台板中的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两端的传动链条分别啮合在与其对应层的驱动装置的前主动链轮、前被动链轮,后主动链轮、后被动链轮上;右侧升降单元的结构与左侧升降单元相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设有张紧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上设有与所述各层车台板相对应的若干层导轨,各层车台板的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若干个滚轮,两端的滚轮分别置于前立柱的导轨上及后立柱的导轨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左侧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里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轮相匹配的导轨,并且前排立柱、后排立柱的导轨上与上层车台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右侧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里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轮相匹配的导轨。

说明书

循环式立体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停车难已成为一普遍问题,而现有停车场因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空间利用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循环式立体车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左侧升降单元、横移单元、右侧升降单元;该左侧升降单元包括并排、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至少两根前排立柱,至少两根后排立柱,两前排立柱之间设有前排上驱动架、前排下驱动架,并且前排上驱动架、前排下驱动架处于水平方向的不同高度处,两后排立柱之间的不同高度处同样设有后排上驱动架、后排下驱动架,并且前排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前升降导轨,后排立柱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后升降导轨,前排上驱动架上至少设有一左链轮、一右链轮、前排下驱动架上同样至少设有一左链轮、一右链轮,上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下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上绕有前排左传动链,上驱动架上的右链轮、下驱动架上的右链轮上绕有前排右传动链,后排上驱动架上、后排下驱动架上也分别至少设有左链轮、右链轮,上、下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之间、右链轮之间分别绕有后排左传动链、后排右传动链;各前升降导轨两端分别固定于前排传动链上、各后升降导轨两端分别固定于后排传动链上,并且各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前升降导轨与后升降导轨分别一一对应,并且前升降导轨和与其对应的后升降导轨在起始位置时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前升降导轨之间、相邻两后升降导轨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该距离等于上层车台板、下层车台板之间的距离;该左侧升降单元的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两传动轴,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两传动轴分别连接前排下驱动架、后排下驱动架;横移单元包括若干根前立柱、若干根后立柱,前立柱、后立柱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其中一根前立柱上的不同高度处设有若干层驱动装置,每层驱动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一端连接前主动链轮,另一端通过设于前后立柱之间的传动轴带动设于后立柱上的后主动链轮,由前主动链轮带动的被动链轮设置于前立柱上与该前主动链轮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后主动链轮带动的被动链轮与该后主动链轮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之间的不同高度处设有若干层车台板,各层车台板分别由若干个独立车台板单元并排设置而成,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设有挂钩,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滚轮,挂钩的位置与两滚轮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两滚轮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挂钩的厚度,一个车台板单元上的挂钩刚好放置于与其相邻的车台板单元的两滚轮之间;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分别固定有一传动链条,相邻两个独立车台板单元同一端的两传动链条之间留有适当间距,该间距大小等于所述主动链轮与其带动的被动链轮之间的中心距,其中各层车台板中的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两端的传动链条分别啮合在与其对应层的驱动装置的前主动链轮、前被动链轮,后主动链轮、后被动链轮上;右侧升降单元的结构与左侧升降单元相同。
进一步,所述各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设有张紧轮。
进一步,所述前立柱、后立柱上设有与所述各层车台板相对应的若干层导轨,各层车台板的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若干个滚轮,两端的滚轮分别置于前立柱的导轨上及后立柱的导轨上。
进一步,所述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左侧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里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轮相匹配的导轨,并且前排立柱、后排立柱的导轨上与上层车台板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导向槽。
进一步,所述独立车台板单元沿宽度方向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右侧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里侧设有与所述导向轮相匹配的导轨。
由于本实用新型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左侧升降单元、横移单元、右侧升降单元,左右升降单元可在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横移单元可左右移动、因此可通过循环将车辆停入空车位并将要出车库的车辆驶出,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升降单元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左升降单元的驱动装置结构图;
图5为右升降单元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右升降单元的驱动装置结构图;
图8为横移单元驱动装置结构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独立车台板单元的结构图;
图11为横移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横移单元1、左侧升降单元2、右侧升降单元3;
如图8、9、11所示,横移单元1包括若干根前立柱11、若干根后立柱12,前立柱11、后立柱12均垂直于水平面设置,前立柱11、后立柱12之间的不同高度处设有上层车台板4、下层车台板5,上层车台板4、下层车台板5分别由若干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组成,如图10所示,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沿宽度方向的一侧边设有挂钩61,另一侧边设有两个并排、间隔设置的滚轮62,挂钩61的位置与两滚轮62的位置相对应并且两滚轮62之间的间距略大于挂钩61的厚度,每两个相邻的独立车台板单元并排设置,一个车台板上的挂钩61刚好放置于相邻车台板的两滚轮62之间;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底面分别固定有一传动链条7,相邻两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同一端的两传动链条之间留有适当间距;位于中间的前立柱11的上方设有上层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一端设有主动链轮14,另一端通过设于前后立柱之间的传动轴16带动设于后立柱12上的主动链轮17,由主动链轮14带动的被动链轮15设置于前立柱上与主动链轮14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由主动链轮17带动的被动链轮18与主动链轮17间隔设置并且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前立柱11的下方同样设有下层驱动电机19,下层驱动电机19输出轴上一端通过主动链轮带动被动链轮,被动链轮与主动链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两者之间设有间距,驱动电机19输出轴的另一端通过设于前后立柱之间的传动轴带动设有后立柱上的主动链轮,后立柱上还设有被动链轮,被动链轮与该主动链轮位于统一水平面上并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同一端的两传动链条之间所留有的间距大小等于主动链轮与其带动的被动链轮之间的中心距,其中上层车台板4中的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一端的传动链条与上层主动链轮14、上层被动链轮15相啮合,另一端的传动链条绕与上层主动链轮16、上层被动链轮17相啮合;下层车台板5中的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两端的传动链条分别啮合在设于前立柱上的下层主动链轮、下层被动链轮,和位于后立柱上的下层主动链轮、下层被动链轮上,并且各组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之间设有张紧轮20;前立柱11上设有上层导轨111、下层导轨112,后立柱12上同样设有上层导轨、下层导轨,每个独立车台板单元6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还设有若干个滚轮63,上层独立车台板单元两端的滚轮63分别置于前立柱11上的上层导轨及后立柱12的上层导轨上,下层独立车台板单元两端的滚轮63分别置于前立柱11上的下层导轨及后立柱12的下层导轨上;
如图2、3、4所示,左侧升降单元2包括并排、垂直于水平面设置的两根前排立柱21、22,两根后排立柱23、24,前排上驱动架25、前排下驱动架26设置于两前排立柱21、22之间,并且前排上驱动架25、前排下驱动架26处于水平方向的不同高度处,后排立柱23、24之间的不同高度处同样设有后排上驱动架(图中未示出)、后排下驱动架27,并且前排立柱21、22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前升降导轨28,后排立柱23、24之间设有若干个位于不同高度的后升降导轨(图中未示出),左侧升降单元2的驱动装置4设置于前排下驱动架26、后排下驱动架27之间,前排上驱动架25上设有左链轮251、右链轮252、前排下驱动架26上同样设有左链轮261、右链轮262,左链轮251、261、右链轮252、262上分别绕有传动链253、254,后排上驱动架上、后排下驱动架上也分别设有左链轮、右链轮,上、下驱动架上的左链轮之间、上、下驱动架上的右链轮之间分别绕有传动链;驱动装置4包括减速电动机41、传动轴42、43,电动机41通过传动轴42、43分别带动前排下驱动架26、后排下驱动架27上的链轮转动,各前升降导轨28两端分别固定于前排传动链253、254上、各后升降导轨两端分别固定于后排传动链上,并且各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前升降导轨28与后升降导轨分别一一对应,并且前升降导轨和与其对应的后升降导轨在起始位置时位于同一平面内,相邻两前升降导轨28之间的距离、相邻两后升降导轨之间的距离相等,该距离等于上层车台板4、下层车台板5之间的距离;在前排下驱动架26、后排下驱动架27上的左右链轮带动下,相互对应的前排、后排升降导轨同时上升或下降,并且始终位于同一平面内;
右侧升降单元3的结构与左侧升降单元2的结构大致相同,如图5、6、7所示,不再赘述;
机动车驶入停车场时,首先停在左侧升降单元2的由最上层的前升降导轨、后升降导轨支撑的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上,独立车台板单元两端的滚轮63分别置于前排升降导轨、后排升降导轨的轨道内,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独立车台板单元下降,这时横移单元1静止,当该独立车台板单元与横移单元1的上层车台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时,升降单元停止运动,左侧升降单元上的独立车台板单元一侧的挂钩62刚好插入横移单元1上独立车台板单元的两滚轮62之间,在上层驱动电机13的驱动作用下,升降单元上的独立车台板单元随横移单元1一起移动,车辆进入车库;当一个独立车台板单元滑入右侧升降单元的前排升降导轨、后排升降导轨上后,横移单元停止运动,右侧升降单元的驱动装置带动前、后排升降导轨下降,下降到与下层车台板5同一平面时,则在下层车台板5的带动下移动;
为使独立车台板单元在升降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各独立车台板单元6沿宽度方向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向轮64,各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里侧设有与导向轮64相匹配的导轨,并且左侧升降单元的前排立柱、后排立柱的导轨上与上层车台板相对应的位置还设有导向槽;
另外,根据容量及场地的需要,横移单元1上还可设置三层、四层或更多层车台板,其工作原理与两层车台板时相同。

循环式立体车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循环式立体车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循环式立体车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式立体车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式立体车库.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左侧升降单元、横移单元、右侧升降单元;左右升降单元可在驱动装置带动下上下移动,横移单元可左右移动,因此可通过循环将车辆停入空车位并将要出车库的车辆驶出,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