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720005456.2
2007.04.29
CN201053171Y
2008.04.30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F 11/18申请日:20070429授权公告日:20080430终止日期:20140429|||授权
E04F11/18(2006.01); E04H17/20(2006.01)
E04F11/18
廖信传
中国台湾桃园县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孙皓晨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包含有数个立柱与数个横杆,所述的横杆是横向结合在立柱,进而形成一栏杆,且立柱是具有一受力部与一结合部,所述的受力部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当使用者由栏杆前后两侧施力时,栏杆可有效的分散应力,相对也因此增加强度,且凭借立柱的结构可使立柱不易弯曲,另立柱无须增加厚度,也可达到一定的强度,也因此具有减少材料成本的优点。
1. 一种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包含有数个立柱与数个横杆,所述的横杆是横向结合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是具有一受力部与一结合部,所述的受力部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的宽度。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受力部是一外凸曲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结合部是一波浪面。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结合部是一平面。
栏杆立柱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栏杆立柱结构,特别是指凭借立柱的受力部的宽度小于立柱的结合部,增加结构强度与减少材料成本的栏杆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现有的栏杆结构1是包含有数个立柱11与数个横杆12,所述的横杆12是横向结合立柱11,所述的立柱11是具有两前后部111与两左右部112。其中,现有立柱11的外型是一中空圆形柱(如图1)。但是,一般使用者在使用栏杆当一个支撑点时,其施力处在于立柱11的前后两侧壁,因此立柱11的应力是作用在前后部111上,而设计成中空圆形柱的立柱11外型,其结构并不符合使用者的施力方向;致使业者必须增加更多的材料成本,才有办法符合栏杆结构1的强度。 然而,目前市面上除了前述中空圆形柱的立柱11外型之外,尚有一种中空立方柱形的立柱,但其设计是前后侧壁与左右侧壁相对称,在结构上并无针对使用者的施力处加强设计,也因此中空长方柱形的立柱只是提供另一种外观形态的立柱给使用者选择,对结构强度而言,并无实质上的帮助,殊不理想。 因此,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省材料成本与增加结构强度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 为达上揭目的以及其它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包含有数个立柱与数个横杆,所述的横杆是横向结合在立柱,其中:所述的立柱,是具有一受力部与一结合部,所述的受力部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 凭借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可以改进现有缺失而具有数项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立柱的结合部较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现有的立柱相比较后,本实用新型具有针对使用者的施力方向加强结构的优点,且可使用更薄的立柱及更少的材料来达到与现有的立柱相同的结构强度,于是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节省材料成本。(2)当现有立柱的材料厚薄度及直径长度与本实用新型立柱的厚薄度及受力部至另一端的受力部长度相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是针对使用者的施力方向加强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节省材料成本,相对而言,当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材料重量及厚薄度等于现有立柱的材料重量及厚薄度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相对增强栏杆的整体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图示是现有横杆结合立柱的剖面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柱外观立体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栏杆外观立体图;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90-栏杆;1-栏杆结构;11-立柱;111-前后部;112-左右部;12-横杆;2-立柱;21-受力部;22-结合部;221-内凹面;222-外凸面;两外凸面;3-横杆;4-立柱;41-受力部;42-结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达成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请配合参阅图2与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包含有数个立柱2与数个横杆3。 前述的立柱2,是具有一受力部21与一结合部22,所述的受力部21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22,且受力部21是一外凸曲面,而结合部22是一内凹双凸的波浪面,且结合部22包括有一内凹面221、两外凸面222、223。 上述的横杆3,是横向结合在立柱2的结合部22。 有关于上述构件的组合结构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主要是利用横杆3横向结合在立柱2的结合部22,进而形成一栏杆90。且由于立柱2的受力部21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22的宽度,因此当使用者由栏杆90前后两侧施力时,栏杆90可有效的分散应力,相对也因此增加强度,且凭借立柱2的结构可使立柱2不易弯曲。相对而言,立柱2的无须增加厚度,也可达到一定的强度,也因此可减少材料的成本。 请参阅图5,图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栏杆立柱改良结构的剖面图,其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方式相同,而不同处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立柱4,是具有一受力部41与一结合部42,所述的受力部41是一外凸曲面,而结合部42是一平面,且所述的受力部21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22。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实施例中,其结合部与受力部的形状,可视所需而随意设置,只要结合部与受力部大小比例设置得宜,都可达到与上述相同的使用目的与功效。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栏杆立柱改良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栏杆立柱改良结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栏杆立柱改良结构,包含有数个立柱与数个横杆,所述的横杆是横向结合在立柱,进而形成一栏杆,且立柱是具有一受力部与一结合部,所述的受力部的宽度是小于结合部;当使用者由栏杆前后两侧施力时,栏杆可有效的分散应力,相对也因此增加强度,且凭借立柱的结构可使立柱不易弯曲,另立柱无须增加厚度,也可达到一定的强度,也因此具有减少材料成本的优点。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