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锁.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78107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9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141284.1

申请日:

2007.03.30

公开号:

CN201050247Y

公开日:

2008.04.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65/52申请日:20070330授权公告日:20080423终止日期:20100330|||授权

IPC分类号:

E05B65/52(2006.01); E05B63/14(2006.01); E05B37/12(2006.01)

主分类号:

E05B65/52

申请人:

德右企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敏宗

地址:

中国台湾彰化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拉链锁,包含有一号码锁与一钥匙锁,并设有一枢转件与二锁掣件,其中号码锁具有复数号码轮,各号码轮的一嵌槽可供号码锁的一活动板的一嵌块嵌入,活动板将推抵枢转件而使其枢转,二锁掣件将不会被枢转件所挡止住,以产生位移,而钥匙锁具有一抵顶部,当转动钥匙锁,抵顶部将推抵枢转件而使其枢转,各锁掣件同样不会被枢转件挡止,以产生位移;通过此,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选择性地利用号码锁或钥匙锁来开启,让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拉链锁,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基座,具有二锁掣槽;
一第一锁掣件,可位移地设于该基座,该第一锁掣件具有一第一锁掣部,该第一锁掣部穿置或离开该基座的其中一锁掣槽;
一第二锁掣件,可位移地设于该基座,该第二锁掣件具有一第二锁掣部,该第二锁掣部穿置或离开该基座的另一锁掣槽;
二弹性件,分别抵顶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
一枢转件,可枢转地设于该基座,并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该枢转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挡止部挡止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而当该枢转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挡止部离开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
一号码锁,设于该基座,该号码锁具有复数号码轮与一连接该等号码轮的活动板,其中各该号码轮具有一嵌槽,该活动板具有复数嵌块与一第一抵顶部,当该号码锁呈开锁状态,各该嵌块嵌入各该嵌槽,且该第一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该枢转件从该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而当该号码锁呈闭锁状态,各该嵌块离开各该嵌槽,该第一抵顶部将不会推抵该枢转件;以及
一钥匙锁,可转动地设于该基座,并可于一开锁位置与一闭锁位置之间转动,该钥匙锁具有一第二抵顶部,当该钥匙锁位于该开锁位置,该第二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而当该钥匙锁位于该闭锁位置,该第二抵顶部不会推抵该枢转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该号码锁的活动板的第一抵顶部具有一斜面,该斜面推抵该枢转件,该枢转件从该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该钥匙锁的第二抵顶部具有一斜面,该斜面推抵该枢转件,该枢转件从该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该枢转件具有一枢设于该壳体的枢接部、一连接该枢接部的挡止部、一翼部与一分别连接该枢接部与该翼部的连接部;该第一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的连接部,该第二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的翼部。

说明书

拉链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锁,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强制开锁的拉链锁。
背景技术
一般具有拉链的皮箱或其它类似的箱具通常会装设一拉链锁,将拉链的二拉链片加以锁掣,用以防止他人拉开拉链而造成皮箱被开启。
然而,传统的拉链锁具有复数号码轮,使用者必须输入特定的数字才能打开拉链锁,若使用者忘记了打开拉链锁的数字时,拉链将无法被拉开,皮箱内的物品也就没有办法取出,使用者则必须将皮箱送修或是应用其它较为麻烦的方式才能打开皮箱,因此,传统拉链锁的设计相当不方便,容易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锁,其同时具有号码锁与钥匙锁,让使用者可选择地利用号码锁或钥匙锁来开启,用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拉链锁包含有一基座、一第一锁掣件、一第二锁掣件、二弹性件、一枢转件、一号码锁与一钥匙锁。该基座具有二锁掣槽;该第一锁掣件可位移地设于该基座,且具有一第一锁掣部,该第一锁掣部可通过由该第一锁掣件的位移而穿置或离开该基座的其中一锁掣槽;该第二锁掣件可位移地设于该基座,且具有一第二锁掣部,该第二锁掣部可通过由该第二锁掣件的位移而穿置或离开该基座的另一锁掣槽;该二弹性件分别抵顶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该枢转件可枢转地设于该基座,并可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该枢转件位于该第一位置,该挡止部挡止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使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无法相对该基座位移,该第一锁掣部与该第二锁掣部即穿置于该二锁掣槽中,而当该枢转件位于该第二位置,该挡止部离开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使该第一锁掣件与该第二锁掣件可相对该基座位移,该第一锁掣部与该第二锁掣部即可受一外力作用而被推离该二锁掣槽;该号码锁设于该基座,且具有复数号码轮与一连接该等号码轮的活动板,其中各该号码轮具有一嵌槽,该活动板具有复数嵌块与一第一抵顶部,当该号码锁呈开锁状态,各该嵌块嵌入各该嵌槽,且该第一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使该枢转件从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而当该号码锁呈闭锁状态,各该嵌块离开各该嵌槽,该第一抵顶部将不会推抵该枢转件;该钥匙锁可转动地设于该基座,并可于一开锁位置与一闭锁位置之间转动,该钥匙锁具有一第二抵顶部,当该钥匙锁位于该开锁位置,该第二抵顶部推抵该枢转件,使该枢转件从该第一位置枢转至该第二位置,而当该钥匙锁位于该闭锁位置,该第二抵顶部将不会推抵该枢转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除了可让使用者利用该号码锁开锁的外,亦可透过该钥匙锁来开锁,用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兹配合图式列举以下较佳实施例,用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所用图式先简要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取下底板后的底视图,主要显示号码锁呈开锁状态。
图4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号码锁呈闭锁状态。
图5类同于图3,主要显示钥匙锁位于开锁位置的状态。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拉链锁10     基座20          壳体21
锁掣槽212    钥匙孔214       底板22
容室23       环垣24,25      缺口242,252
挡壁26       凸柱27          第一锁掣件30
第一凸块32   第一锁掣部34    第一凸部36
斜面342      第一弹性件40    第二锁掣件50
第二凸块52   第二锁掣部54    斜面542
第二凸部56   第二弹性件60    枢转件70
枢接部71     枢接孔712       扭转弹簧72
挡止部73     翼部74          连接部75
号码锁80     号码轮81        活动板82
凹窝822      嵌块824         第一抵顶部826第一
斜面828      转盘83          卡掣轮84
嵌槽842      第三弹性件85    钥匙锁90
锁孔92       第二抵顶部94    第二斜面94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拉链锁10,拉链锁10包含有一基座20(如图1所示)、一第一锁掣件30、一第一弹性件40、一第二锁掣件50、一第二弹性件60、一枢转件70、一号码锁80与一钥匙锁90。
基座20具有一壳体21与一底板22,底板22装设于壳体21的底部,使壳体21与底板22之间形成出一容室23。壳体21的一侧面具有二连通容室23的锁掣槽212,用以供拉链(图中未示)的二拉链片(图中未示)嵌卡。壳体21的另一侧面具有三连通容室23的穿孔(图中未示),而壳体21的顶面另具有一连通容室23的钥匙孔214。壳体21的底部于各锁掣槽212的周缘向下延伸出一环垣24,25,各环24,25具有一缺口242,252。另外,壳体21的底部具有一正对环垣25的缺口252的挡壁26与一邻近于挡壁26的凸柱27。
第一锁掣件30装设于基座20的容室23中,且第一锁掣件30具有一第一凸块32,第一凸块32的两侧面分别向外延伸出一第一锁掣部34与一第一凸部36,其中第一锁掣部34穿经环垣24的缺口242并抵接于环垣24的内周壁,如图4所示,使第一锁掣部34穿置于锁掣槽212中。第一锁掣部34的前端具有一斜面342。
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套设第一锁掣件30的第一凸部36,并抵顶第一锁掣件30的第一凸块32,另一端则抵顶环垣25的外周壁。
第二锁掣件50装设于基座20的容室23中,并位于第一锁掣件30的下方。第二锁掣件50具有一第二凸块52,第二凸块52的两侧面向外延伸出一第二锁掣部54与一第二凸部56,其中第二锁掣部54穿经环垣25的缺口252并抵接于环垣25的内周壁,如图4所示,使第二锁掣部54穿置于锁掣槽212中。第二锁掣部54的前端具有一斜面542。
第二弹性件60的一端套设于第二锁掣件50的第二凸部56,并抵顶第二锁掣件50的第二凸块52,另一端则抵顶于壳体21的挡壁26。
枢转件70具有一枢接部71,枢接部71具有一枢接孔712,用以套设于壳体21的凸柱27,使枢转件70可以凸柱27为圆心枢转,且枢转件70装设有一扭转弹簧72,使枢转件70可受扭转弹簧72的弹力作用而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枢转。枢转件70另具有一连接于枢接部71的挡止部73、一翼部74与一分别连接翼部74与枢接部71的连接部75。当枢转件70位于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挡止部73会挡止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使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无法相对基座20位移,而当枢转件70位于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挡止部73将离开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使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可相对基座20位移。
号码锁80装设于基座20的容室23中。号码锁80具有三个号码轮81与一活动板82,其中各号码轮81具有一转盘83、一卡掣轮84与一第三弹性件85。转盘83经由壳体21的穿孔而部分显露于外,用以方便使用者拨动;卡掣轮84装设于转盘83的下方,且具有一嵌槽842;第三弹性件85的两端分别抵顶卡掣轮84的底部与底板22。活动板82具有三个用以容置卡掣轮84的凹窝822与三突出于凹窝822周壁的嵌块824。另外,活动板82具有一第一抵顶部826,第一抵顶部826具有一第一斜面828。第三弹性件85的两端分别抵顶活动板82与壳体21。
钥匙锁90设于壳体21的钥匙孔214中。钥匙锁90的顶面具有一锁孔92,用以供一钥匙插入而使其可在一开锁位置与一闭锁位置之间转动,且钥匙锁90的底面具有一第二抵顶部94,第二抵顶部94具有一第二斜面942。
经由上述结构,当使用者想要开启本实用新型时,将号码轮81拨至正确的数字,使号码锁80呈开锁状态,此时,如图3所示,各卡掣轮84的嵌槽842正对活动板82的各嵌块824,且活动板82会受到第三弹性件85的弹力推抵而往号码轮81的方向移动,使活动板82的各嵌块824嵌入各卡掣轮84的嵌槽842中,同时,活动板82的第一抵顶部826会透过第一斜面828推抵枢转件70的连接部75,使枢转件70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如此一来,枢转件70的挡止部73会离开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拉链的二拉链片即可透过第一锁掣部34与第二锁掣部54的斜面342,542推抵第一锁掣部34与第二锁掣部54而使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往钥匙锁90的方向移动,用以顺势嵌入二锁掣槽212中,此时的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会分别受到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60的推抵,使第一锁掣部34与第二锁掣部54分别穿设于二拉链片的扣孔(图中未示)中。接着使用者即可拨动号码轮81,使卡掣轮84的嵌槽842脱离活动板82的嵌块824,活动板82同时会受到卡掣轮84的推抵而使第一抵顶部826离开枢转件70的连接部75,此时的枢转件70会受到扭转弹簧72的作用而回到第一位置,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会受到挡止部73的挡止而无法移动,如图4所示,拉链的二拉链片也就被锁掣于二锁掣槽212中而无法脱离。
再如图5所示,当使用者忘记打开号码锁80的数字,可将钥匙插入钥匙锁90的锁孔92内,并使其从闭锁位置转动至开锁位置,此时,钥匙锁90的第二抵顶部94将透过第二斜面942推抵枢转件70的翼部74,使枢转件70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枢转件70的挡止部73同样会离开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第一锁掣件30与第二锁掣件50即可相对基座20位移,二拉链片亦可脱离二锁掣槽212。
通过此,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选择性地利用号码锁或钥匙锁来开启,可确实地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

拉链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拉链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拉链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链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链锁.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拉链锁,包含有一号码锁与一钥匙锁,并设有一枢转件与二锁掣件,其中号码锁具有复数号码轮,各号码轮的一嵌槽可供号码锁的一活动板的一嵌块嵌入,活动板将推抵枢转件而使其枢转,二锁掣件将不会被枢转件所挡止住,以产生位移,而钥匙锁具有一抵顶部,当转动钥匙锁,抵顶部将推抵枢转件而使其枢转,各锁掣件同样不会被枢转件挡止,以产生位移;通过此,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选择性地利用号码锁或钥匙锁来开启,让本实用新型可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