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773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0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77545.7

申请日:

2014.06.16

公开号:

CN104057960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B61B1/02

主分类号:

B61B1/02

申请人:

刘健

发明人:

刘健

地址:

710048 陕西省西安市环城东路南段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采用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于ATC系统联接,收ATC系统控制,可以加快旅客的上下车速度,从而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

权利要求书

1.  本发明名称“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
本发明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技术特征:
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要求门净宽总合最大化原则,在保证车厢整体结构坚固安全的前提下,要求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含: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侧面门(单侧门)净宽总合的原有门净宽总合的(安门净宽总合1.4X5=7米)大约7米,即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侯站车厢的门(单侧门)净宽总合在7米以上;
发明了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
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技术特征: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时相邻门页形成前、后两门页与车侧墙宽三者重叠;其重叠方式:
其重叠方式:1)以站台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组合;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组合;
2)以车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组合;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组合;
3)以站台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4)站台屏闭门的其他制造方式:
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技术特征是并联门拄;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
并联门拄式竖开门------相邻两侧门门转轴竖置、门拄并联,净宽总合或可达到无限接近站台屏闭门侧墙的长,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开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仝开时与站台屏闭门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
门页向外开时采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
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外开的外摆门;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内开的内摆门
5)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车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C\ATO单元联接;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

2.
  根据权利要求1,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

3.
  根据权利要求1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

4.
  根据权利要求1,发明了联门拄式竖开门站台屏闭门。

5.
  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
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技术特征是并联门拄;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
并联门拄式竖开门------相邻两侧门门转轴竖置、门拄并联,净宽总合或可达到无限接近站台屏闭门侧墙的长,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开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全开时与站台屏闭门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

6.
  根据权利要求2.门页向外开时采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

7.
  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外开的外摆门。

8.
  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内开的内摆门。

9.
  根据权利要求2.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车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C\ATO单元联接,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

说明书

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
技术领域
1.轨道列车(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站台屏闭门制造。
背景技术
2.轨道列车的地铁列车分为A、B、C三种车型,其中A型地铁车厢长22米,门宽1.4米,单侧门5个,单侧门总宽是1.4×5=7米,双侧门总宽是16.9米;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门宽1.米,单侧设2个,一列编组6-8节在站台内;单侧门总宽是2×1=2米;
3.现有站台屏闭门没有重叠门、多重重叠门、或竖门轴内、外开门竖门轴,。
4.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长度超出站台的地铁车厢编组)的专利,专利号201310051495.‘由单个车厢连接成地铁列车,地铁列车长度大于站台长度,在列车车厢内设有隔断,将列车分割成列车端部的座席区和列车中部的混乘区,座席区内靠近隔断一端有车门,车门外端至列车另一端车门外端的长度小于站台长度。’优点是有长度超出站台的部分车厢,不足之处,没有突破小门瓶颈,加了隔断更堵塞小门,将车厢分为混乘区妨碍旅客上下车,只有多半节车厢超出站台,前,后都加,也没有超出两节车厢,关健是没有突破本车厢旅客从本车厢上下车的方法,没有一节整体车厢超出在站台外,只是车厢的部分超出站台,也没有设计火车客车列车、动车组列车、高铁列车的长度超出站台的客车列车编组,是该发明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名称“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
本发明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技术特征:
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要求门净宽总合最大化原则,在保证车厢整体结构坚固安全的前提下,要求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含: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侧面门(单侧门)净宽总合的原有门净宽总合的(安门净宽总合1.4X5=7米)大约7米,即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侯站车厢的门(单侧门)净宽总合在7米以上;
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停车位置上要求在站台的两端内侧,即与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位置;
6.发明了与侯站车相对应的站台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形成前、后两门页与屏闭门的侧墙宽基本重叠方式如下:与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屏闭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大略相等并重叠;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与屏闭门侧墙宽基本相等并重叠。重叠平移动力门重叠型式有:
(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7.发明了屏闭门的制造方式两层重叠平移动力门:为两重以上重叠门。图2-2,为两层重叠门,重叠平移动力门型式前、后两门的重叠型式有:内藏嵌入式车门、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重叠动力门、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的在侧墙的不同位置的组合:
(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
夕h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8.发明了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为两重以上重叠门。图2-4,为三层重叠门,1为内藏嵌入式车门、内塞拉门与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1为内藏嵌入式车门;2为内塞拉门、3为外塞拉门;4为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9.屏闭门三、四重重叠门的组合可参照两重重叠门;
重叠平移动力门型式前、后两门的重叠型式有:内藏嵌入式车门、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重叠动力门、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的在侧墙的不同位置的组合:
(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与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与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
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
(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与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
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
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
10,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屏闭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在驾驶室列车车辆控制单元联接。。
屏闭门的门开启方式2,发明了轨道列车车厢的并联门拄门式动力门;其特征是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或无侧墙车厢的状态:并联门拄式动力门------相邻两侧门的门拄并联,或可达到无侧墙车厢的状态,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升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
门页向外开时采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
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
附图说明
11.图1-1,为屏闭门与侯站车厢与长超站台外的无侧门车厢的位置,1为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位置,2为长超站台外的无侧门车厢的位置,3为站台的两端内侧之一。
12.图2-1,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关门伏态图俯视图:1为车厢侧墙,2为车厢立扶手,3为车厢中心主立扶手,4为车厢贯通道,3-5是车厢顶纵梁,6为车厢侧立柱,7为车厢顶横梁,8为车厢定侧纵梁,9为车厢角立柱,10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1为屏闭门侧墙,12为屏闭门外侧门,14为屏闭门侧面角墙,15为屏闭门侧门立柱。
13.图2-2,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俯视图::是轨道列车侯站车厢的地铁A型侯站车厢开启方式之一,内藏-车窗-外露长度相等的重叠平移动力门。1为车厢侧墙立柱扶手,2为车厢外侧门,3为车厢侧墙,4为车厢内侧门;5为关闭的车厢侧门,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外侧门。
14.图2-3,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侧视图:1为车厢中心纵顶梁,2为车厢顶横梁,3、4为车厢车厢侧纵梁,5为车厢中心立柱扶手,6、7为车厢侧立柱扶手,8为车底中心纵顶梁,9为车厢底板,10为车厢侧底侧纵梁,11为车厢底,12为车厢风机,13为车厢外侧门,14为车内外侧门,15车厢侧墙,1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7屏闭门重叠门外侧门,18为屏闭门侧墙,19为站台地面。
15.图2-4,为侯站车厢的多层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俯视图::是轨道列车侯站车厢的地铁A型侯站车厢开启方式之一,内藏-车窗-外露长度相等的重叠平移动力门。1为车厢侧墙,2为车厢再外侧门,3为车厢外侧门,4为车厢内侧门;5为关闭的车厢侧门,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外侧门,9为屏闭门再外侧门。
16.图2-5,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侧视图:1为车厢中心纵顶梁,2为车厢顶横梁,3、4为车厢车厢侧纵梁,5为车厢中心立柱扶手,6、7为车厢侧立柱扶手,8为车底中心纵顶梁,9为车厢底板,10为车厢侧底侧纵梁,11为车厢底,12为车厢风机,13为车厢外侧门,14为车内外侧门,15车厢侧墙,1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7屏闭门重叠门外侧门,18为屏闭门侧墙,19屏闭门重叠门再外侧门,20为站台地面。
17.图2-6,为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关门状态图正视图:1为屏闭门横加强梁,2屏闭门为横顶加强梁,,3为屏闭门侧墙,4为屏闭门侧门柱,5为屏闭门侧墙立柱。
18.图3-1为侯站车厢的外摆门与屏闭门的外摆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俯视图,1为侯站车厢外摆门左侧门,2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右侧门,3、4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关闭状态,5为屏闭门车厢外摆门右侧门,6为屏闭门车厢外摆门左侧门。
19.图3-2,为侯站车厢的内摆门与屏闭门的内摆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俯视图,1为侯站车车厢内摆门左侧门,2为侯站车车厢内摆门右侧门,3、4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关闭状态,5为屏闭门车厢内摆门右侧门,6为屏闭门车厢内摆门左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侧强立柱,9为屏闭门侧角墙。
21.采用电控气动或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
22.地铁列车门按开启方式;内藏嵌入式、外挂式、内塞拉门、外塞拉门、外摆式车门,可用于所有轨道客车列车侯站车
23.轨道列车车厢的单侧门总个数由最多5个上升为6个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34.将现有站台两端位与侯站车厢停车位的站台屏闭门变为与长轨道列车编组的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屏闭门可做成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

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796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7960A21申请号201410277545722申请日20140616B61B1/0220060171申请人刘健地址710048陕西省西安市环城东路南段9号72发明人刘健54发明名称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57摘要本发明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

2、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采用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于ATC系统联接,收ATC系统控制,可以加快旅客的上下车速度,从而提高了列车运行速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7960ACN104057960A1/2页21本发明名称“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

3、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本发明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技术特征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要求门净宽总合最大化原则,在保证车厢整体结构坚固安全的前提下,要求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含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侧面门单侧门净宽总合的原有门净宽总合的安门净。

4、宽总合14X57米大约7米,即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侯站车厢的门单侧门净宽总合在7米以上;发明了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技术特征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时相邻门页形成前、后两门页与车侧墙宽三者重叠;其重叠方式其重叠方式1以站台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组合;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组合;内藏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组合;2以车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组合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

5、外挂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组合;外露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组合;外露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组合;3以站台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4站台屏闭门的其他制造方式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技术特征是并联门拄;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并联门拄式竖开门相邻两侧门门转轴竖置、门拄并联,净宽总合或可达到无限接近站台屏闭门侧墙的长,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开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仝。

6、开时与站台屏闭门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门页向外开时采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外开的外摆门;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内开的内摆门5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车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权利要求书CN104057960A2/2页3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

7、系统一致,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CATO单元联接;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3根据权利要求1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

8、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4根据权利要求1,发明了联门拄式竖开门站台屏闭门。5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制造方式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技术特征是并联门拄;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并联门拄式竖开门相邻两侧门门转轴竖置、门拄并联,净宽总合或可达到无限接近站台屏闭门侧墙的长,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开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全开时与站台屏闭门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6根据权利要求2门页向外开时采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

9、;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外开的外摆门。8根据权利要求2站台屏闭门的并联门拄式动力门有门页向内开的内摆门。9根据权利要求2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车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CATO单元联接,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权利要求书CN104057960A1/。

10、5页4长轨道列车的站台屏闭门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技术领域00011轨道列车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站台屏闭门制造。背景技术00022轨道列车的地铁列车分为A、B、C三种车型,其中A型地铁车厢长22米,门宽14米,单侧门5个,单侧门总宽是1457米,双侧门总宽是169米;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门宽1米,单侧设2个,一列编组68节在站台内;单侧门总宽是212米;00033现有站台屏闭门没有重叠门、多重重叠门、或竖门轴内、外开门竖门轴,。00044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有,长度超出站。

11、台的地铁车厢编组的专利,专利号201310051495由单个车厢连接成地铁列车,地铁列车长度大于站台长度,在列车车厢内设有隔断,将列车分割成列车端部的座席区和列车中部的混乘区,座席区内靠近隔断一端有车门,车门外端至列车另一端车门外端的长度小于站台长度。优点是有长度超出站台的部分车厢,不足之处,没有突破小门瓶颈,加了隔断更堵塞小门,将车厢分为混乘区妨碍旅客上下车,只有多半节车厢超出站台,前,后都加,也没有超出两节车厢,关健是没有突破本车厢旅客从本车厢上下车的方法,没有一节整体车厢超出在站台外,只是车厢的部分超出站台,也没有设计火车客车列车、动车组列车、高铁列车的长度超出站台的客车列车编组,是该发。

12、明的不足。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名称“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本发明站台屏闭门是专门用于侯站车厢的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屏闭门,位置在站台长的两端内侧,并与轨道列车的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使侯站车厢旅客能够安全下到站台;其特征是站台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上下门一一对应,本权利要求书在无特殊说明时轨道列车皆指长超站台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列车、地铁列车、轻轨列车、城际轻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火车客车列车、两层轨道列车;0006本发明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技术特征0007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结构上要求门净宽总合最大化原则,在保证车厢整体结构坚固安全的前提下,。

13、要求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含站台屏闭门净宽总合超过现有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侧面门单侧门净宽总合的原有门净宽总合的安门净宽总合14X57米大约7米,即地铁列车、轻轨列车的侯站车厢的门单侧门净宽总合在7米以上;0008长超站台的轨道列车编组的站台屏闭门在停车位置上要求在站台的两端内侧,即与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位置;00096发明了与侯站车相对应的站台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形成前、后两门页说明书CN104057960A2/5页5与屏闭门的侧墙宽基本重叠方式如下与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屏闭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大略相等并重叠;车厢相邻两侧门在开启后,形成前、后两门页与屏闭门侧墙。

14、宽基本相等并重叠。重叠平移动力门重叠型式有0010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0011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12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13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14内塞拉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15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16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17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0018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19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20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21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22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

15、门;0023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24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0025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26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27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287发明了屏闭门的制造方式两层重叠平移动力门为两重以上重叠门。图22,为两层重叠门,重叠平移动力门型式前、后两门的重叠型式有内藏嵌入式车门、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重叠动力门、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的在侧墙的不同位置的组合0029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0030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31内藏嵌入式。

16、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32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33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34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35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36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0037夕H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38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39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40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41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42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说明书CN104057960A3/5页60043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0044内塞拉。

17、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45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46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478发明了屏闭门的制造方式重叠平移动力门为两重以上重叠门。图24,为三层重叠门,1为内藏嵌入式车门、内塞拉门与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1为内藏嵌入式车门;2为内塞拉门、3为外塞拉门;4为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489屏闭门三、四重重叠门的组合可参照两重重叠门;0049重叠平移动力门型式前、后两门的重叠型式有内藏嵌入式车门、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外摆门重叠动力门、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的在侧墙的不同位置的组合00501以屏闭门侧墙为中心线的内藏与。

18、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0051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52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挂式车门重叠动力门;0053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54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55内塞拉门与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56内塞拉门与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572以屏闭门侧墙为最里层的外露与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0058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59外塞拉门与再。

19、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60外塞拉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61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摆门重叠动力门;0062外摆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63外挂门与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外露外挂门重叠动力门。00643以屏闭门侧墙为最外层的内藏与再内藏重叠平移动力门、加再外露重叠平移动力门包括0065内塞拉门与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66内藏嵌入式车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塞拉门重叠动力门;0067内塞拉门与内藏嵌入式车门重叠动力门、加再内藏嵌入式车门重。

20、叠动力门006810,在同一列车编组中,不同类型屏闭门重叠门时,采用相同的电控控制系统即共同采用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或共同采用电控气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并与在驾驶室列车车辆控制单元联接。0069屏闭门的门开启方式2,发明了轨道列车车厢的并联门拄门式动力门;其特征是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或无侧墙车厢的状态并联门拄式动力门相邻两侧门的门拄并联,或可达到无侧墙车厢的状态,门页开门时与车厢为垂直;既采用现有地铁列车或公交车的外摆门升门方式,只是开门角度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侧墙为垂直状态,以说明书CN104057960A4/5页7达到使开门净宽最大化的目的0070门页向外开时采。

21、用现有地铁列车的外摆门的只是调整门页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并调整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使门页上的上、下弯臂的长度和转轴位置与门页上的上、下铰链的长度和转轴位置及门页边的三者的的配合位置能确保门页全开时与车厢位置垂直。0071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0072附图说明007311图11,为屏闭门与侯站车厢与长超站台外的无侧门车厢的位置,1为屏闭门与侯站车厢的位置,2为长超站台外的无侧门车厢的位置,3为站台的两端内侧之一。007412图21,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关门伏。

22、态图俯视图1为车厢侧墙,2为车厢立扶手,3为车厢中心主立扶手,4为车厢贯通道,35是车厢顶纵梁,6为车厢侧立柱,7为车厢顶横梁,8为车厢定侧纵梁,9为车厢角立柱,10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1为屏闭门侧墙,12为屏闭门外侧门,14为屏闭门侧面角墙,15为屏闭门侧门立柱。007513图22,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俯视图是轨道列车侯站车厢的地铁A型侯站车厢开启方式之一,内藏车窗外露长度相等的重叠平移动力门。1为车厢侧墙立柱扶手,2为车厢外侧门,3为车厢侧墙,4为车厢内侧门;5为关闭的车厢侧门,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外。

23、侧门。007614图23,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侧视图1为车厢中心纵顶梁,2为车厢顶横梁,3、4为车厢车厢侧纵梁,5为车厢中心立柱扶手,6、7为车厢侧立柱扶手,8为车底中心纵顶梁,9为车厢底板,10为车厢侧底侧纵梁,11为车厢底,12为车厢风机,13为车厢外侧门,14为车内外侧门,15车厢侧墙,1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7屏闭门重叠门外侧门,18为屏闭门侧墙,19为站台地面。007715图24,为侯站车厢的多层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俯视图是轨道列车侯站车厢的地铁A型侯站车厢开启方式之一,内藏车窗外。

24、露长度相等的重叠平移动力门。1为车厢侧墙,2为车厢再外侧门,3为车厢外侧门,4为车厢内侧门;5为关闭的车厢侧门,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外侧门,9为屏闭门再外侧门。007816图25,为侯站车厢的重叠平移动力门与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图侧视图1为车厢中心纵顶梁,2为车厢顶横梁,3、4为车厢车厢侧纵梁,5为车厢中心立柱扶手,6、7为车厢侧立柱扶手,8为车底中心纵顶梁,9为车厢底板,10为车厢侧底侧纵梁,11为车厢底,12为车厢风机,13为车厢外侧门,14为车内外侧门,15车厢侧墙,16为屏闭门重叠门内侧门,17屏闭门重叠门外侧门,18为屏闭门侧墙。

25、,19屏闭门重叠门再外侧门,20为站台地面。007917图26,为屏闭门的重叠平移动力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关门状态图正视图1为屏闭门横加强梁,2屏闭门为横顶加强梁,3为屏闭门侧墙,4为屏闭门侧门柱,5为屏闭说明书CN104057960A5/5页8门侧墙立柱。008018图31为侯站车厢的外摆门与屏闭门的外摆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俯视图,1为侯站车厢外摆门左侧门,2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右侧门,3、4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关闭状态,5为屏闭门车厢外摆门右侧门,6为屏闭门车厢外摆门左侧门。008119图32,为侯站车厢的内摆门与屏闭门的内摆门的对应停车位时的开门状态俯视图,1为侯站车车厢内摆门左侧门,2。

26、为侯站车车厢内摆门右侧门,3、4为侯站车车厢外摆门关闭状态,5为屏闭门车厢内摆门右侧门,6为屏闭门车厢内摆门左侧门,7为屏闭门侧墙,8为屏闭门侧强立柱,9为屏闭门侧角墙。008221采用电控气动或电控电动门控制系统,也要和站台内车厢电控系统一致。008322地铁列车门按开启方式;内藏嵌入式、外挂式、内塞拉门、外塞拉门、外摆式车门,可用于所有轨道客车列车侯站车008423轨道列车车厢的单侧门总个数由最多5个上升为6个以上。具体实施方式008534将现有站台两端位与侯站车厢停车位的站台屏闭门变为与长轨道列车编组的侯站车厢对应的站台屏闭门可做成竖门轴内摆门、外摆门;并由ATO系统控制。并与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有接口联接并接收列车自动控制ATO系统控制。说明书CN104057960A1/6页9图11图21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2/6页10图22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103/6页11图23图24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114/6页12图25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125/6页13图26图31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136/6页14图32说明书附图CN104057960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铁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