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97396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20700.5

申请日:

2011.10.20

公开号:

CN102338092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F04C 29/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变更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8号变更后: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8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变更后: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C 29/04申请日:20111020|||公开

IPC分类号:

F04C29/04

主分类号:

F04C29/04

申请人: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

发明人:

田旭东; 李江; 张秀平; 王汝金; 吴俊峰; 钟喻; 贾磊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代理人:

金惠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改进在于:该压缩机的中间板上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与联通孔连通设有一根引流管,引流管的另一端伸至壳体外部;上汽缸的下端面上设有上换热槽,上换热槽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且与中间板的联通孔的一端对应;下汽缸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换热槽,下换热槽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且与中间板的联通孔的另一端对应。来自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引流管和中间板上的联通孔喷射入上汽缸端面上和下汽缸端面上的换热槽内,经过热交换,有效带走上、下汽缸内因制冷剂气体压缩生成的热量,使得压缩机工作过程接近于等温压缩,大幅度地减少了压缩机耗功,降低了二氟甲烷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达10~20℃。

权利要求书

1.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上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设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设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设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上叶片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下叶片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

说明书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二氟甲烷(R32)制冷剂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值(GWP)、无毒性且可燃性弱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兼顾减排、安全和节能等各方面要求、具有市场前景的替代制冷剂。在同等制冷量的前提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的机组充注量较使用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氯二氟甲烷(R22)作制冷剂的机组明显减少,不同冷量产品其最佳性能点对应的充注比例略有不同;二氟甲烷(R32)的理论热工性能略高于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全球变暖潜值(GWP)值适中,充注量仅为氯二氟甲烷(R22)的0.6倍,CO2减排比例可达77.6%,同时,二氟甲烷(R32)的可燃性在A2类工质中仅比氨(R717)略高,低于四氟丙烯(R1234yf)。然而,与氯二氟甲烷(R22),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和1,1,1,2-四氟乙烷的混合物R407C的制冷剂相比,在压缩机效率相等的情况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排气温度比使用氯二氟甲烷(R22)作为制冷剂高约19℃,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现有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接近于绝热等熵,压缩机耗功大,排气温度偏高,过高的排气热量也增大了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负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排气温度偏高,压缩机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进结构,提供一种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

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上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设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设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设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上叶片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下叶片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

所述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引流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对压缩机进行冷却。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后,对压缩机汽缸部件进行外部冷却处理,带走了汽缸内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可以使制冷剂的压缩过程达到和等温压缩过程相近的效果,通过对引流制冷剂进行参数控制,有效减小压缩机的能耗、降低二氟甲烷(R32)压缩后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0~2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

上图中序号:曲轴1、上缸盖2、螺栓3、上活塞4a、下活塞4b、下缸盖5、下汽缸6、下吸气口6.1、下换热槽6.2、中间板7、联通孔7.1、上汽缸8、上吸气口8.1、上换热槽8.2、壳体9、引流管10、电机定子11、电机转子12、上壳盖14、排气管15、下壳盖16、上叶片17、下叶片18、上吸气管19、下吸气管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的上端连接着上壳盖14,上壳盖14上安装有排气管15,壳体9的下端连接着下壳盖16。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安装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装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装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与上汽缸8对应的壳体9一侧设有上吸气管19,与下汽缸6对应的壳体一侧设有下吸气管20。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的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17,上叶片17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18,下叶片18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

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开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上固定安装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开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周向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

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开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周向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

工作时,来自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引流管10和具有联通孔7.1的中间板7喷射入具有下换热槽6.2的下汽缸6中和具有上换热槽8.2的上汽缸8中,分别与下汽缸6和上汽缸8内部的压缩气体逆向换热后,经由下换热槽6.2和上换热槽8.2分别导入下汽缸6和上汽缸8的下吸气口6.1和上吸气口8.1。

引流的液体制冷剂对压缩机制冷量没有贡献,量较少,进入下汽缸6和上汽缸8腔体被压缩消耗的功率非常小,但由于在下汽缸6和上汽缸8的换热槽内与各自内部气体通过各缸的内壁进行了热交换,有效带走了下汽缸6内和上汽缸8内制冷剂气体压缩生成的热量,使得压缩机工作过程接近于等温压缩,大幅度地减少了压缩机耗功、同时降低了二氟甲烷(R32)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0~20℃。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8092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8092ACN102338092A21申请号201110320700522申请日20111020F04C29/0420060171申请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地址230031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888号申请人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72发明人田旭东李江张秀平王汝金吴俊峰钟喻贾磊74专利代理机构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34114代理人金惠贞54发明名称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57摘要本发明涉及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改进在于该压缩机的中间板上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与联通孔连通设有一根引。

2、流管,引流管的另一端伸至壳体外部;上汽缸的下端面上设有上换热槽,上换热槽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且与中间板的联通孔的一端对应;下汽缸的上端面上设有下换热槽,下换热槽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且与中间板的联通孔的另一端对应。来自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引流管和中间板上的联通孔喷射入上汽缸端面上和下汽缸端面上的换热槽内,经过热交换,有效带走上、下汽缸内因制冷剂气体压缩生成的热量,使得压缩机工作过程接近于等温压缩,大幅度地减少了压缩机耗功,降低了二氟甲烷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达102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CN102338105A1/。

3、1页21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上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设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设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设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上叶片的内端。

4、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下叶片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与中间板(7)对应的。

5、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权利要求书CN102338092ACN102338105A1/3页3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制冷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背景技术0002目前,由于二氟甲烷(R32)制冷剂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值(GWP)、无毒性且可燃性弱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兼顾减排、安全和节能等各方面要求、具有市场前景的替代制冷剂。在同等制冷量的前提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的机组充注量较使用二氟甲烷和五氟。

6、乙烷的混合物R410A、氯二氟甲烷(R22)作制冷剂的机组明显减少,不同冷量产品其最佳性能点对应的充注比例略有不同;二氟甲烷(R32)的理论热工性能略高于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全球变暖潜值(GWP)值适中,充注量仅为氯二氟甲烷(R22)的06倍,CO2减排比例可达776,同时,二氟甲烷(R32)的可燃性在A2类工质中仅比氨(R717)略高,低于四氟丙烯(R1234YF)。然而,与氯二氟甲烷(R22),二氟甲烷和五氟乙烷的混合物(R410A),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和1,1,1,2四氟乙烷的混合物R407C的制冷剂相比,在压缩机效率相等的情况下,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

7、排气温度比使用氯二氟甲烷(R22)作为制冷剂高约19,进而降低了压缩机的性能。另一方面,现有制冷压缩机的实际工作过程接近于绝热等熵,压缩机耗功大,排气温度偏高,过高的排气热量也增大了制冷循环系统的冷凝负荷。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使用二氟甲烷(R32)作制冷剂时压缩机排气温度偏高,压缩机性能降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改进结构,提供一种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0004具体的改进技术方案如下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上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设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

8、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设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设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上叶片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下叶片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所述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侧面上设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

9、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与中间板7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下换热槽62,下换热说明书CN102338092ACN102338105A2/3页4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0005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引流制冷系统中的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对压缩机进行冷却。液体制冷剂进入汽缸冷却结构后,对压缩机汽缸部件进行外部冷却处理,带走了汽缸内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过程中产生。

10、的大量热量,可以使制冷剂的压缩过程达到和等温压缩过程相近的效果,通过对引流制冷剂进行参数控制,有效减小压缩机的能耗、降低二氟甲烷(R32)压缩后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020。附图说明000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07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0008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0009图4为图2的BB剖视图。0010图5为图2的CC剖视图。0011上图中序号曲轴1、上缸盖2、螺栓3、上活塞4A、下活塞4B、下缸盖5、下汽缸6、下吸气口61、下换热槽62、中间板7、联通孔71、上汽缸8、上吸气口81、上换热槽82、壳体9、引流管10、电机定子11、电机转子12、上壳盖14、排气管15、下壳盖。

11、16、上叶片17、下叶片18、上吸气管19、下吸气管20。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0013参见图1,具有汽缸冷却结构的滚动双转子式制冷压缩机包括圆柱筒状的壳体9,壳体9的上端连接着上壳盖14,上壳盖14上安装有排气管15,壳体9的下端连接着下壳盖16。壳体9内轴向设有曲轴1,曲轴1的一侧设有由转子12和定子11组成的电机,曲轴1的另一侧上依次安装有上缸盖2、上活塞4A、中间板7、下活塞4B和下缸盖5,上活塞4A的外部套装有上汽缸8,下活塞4B的外部套装有下汽缸6,且上缸盖2、上汽缸8、下汽缸6和下缸盖5的轴向通过多个均布的螺栓3固定连接成一整体。与上。

12、汽缸8对应的壳体9一侧设有上吸气管19,与下汽缸6对应的壳体一侧设有下吸气管20。上汽缸8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上凸块;上凸块一侧的上汽缸8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上吸气口81和上叶片槽,上叶片槽内设有上叶片17,上叶片17的内端与上活塞4A的外圆周紧密接触。下汽缸6为环状,一侧外周设有下凸块;下凸块一侧的下汽缸6上分别设有贯通径向的下吸气口61和下叶片槽,下叶片槽内设有下叶片18,下叶片18的内端与下活塞4B的外圆周紧密接触。0014中间板7近外圆周处开设有一贯通轴向的联通孔71,中间板7的外圆周上固定安装有一根引流管10,且引流管10的一端与联通孔71的中部连通,另一端伸至壳体9外部;与中间板7。

13、对应的上汽缸8下端面近圆周处开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周向上换热槽82,上换热槽82的一端连通着上吸气口8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一端对应;与中间板7对应的下汽缸6上端面近圆周处开设有一大半圆弧状的周向下换热槽62,下换热槽62的一端连通着下吸气口61,且与中间板7的联通孔71的另一端对应。0015工作时,来自制冷系统的液体制冷剂经过引流管10和具有联通孔71的中间板7喷射入具有下换热槽62的下汽缸6中和具有上换热槽82的上汽缸8中,分别与下汽缸6说明书CN102338092ACN102338105A3/3页5和上汽缸8内部的压缩气体逆向换热后,经由下换热槽62和上换热槽82分别导入下汽缸6和。

14、上汽缸8的下吸气口61和上吸气口81。0016引流的液体制冷剂对压缩机制冷量没有贡献,量较少,进入下汽缸6和上汽缸8腔体被压缩消耗的功率非常小,但由于在下汽缸6和上汽缸8的换热槽内与各自内部气体通过各缸的内壁进行了热交换,有效带走了下汽缸6内和上汽缸8内制冷剂气体压缩生成的热量,使得压缩机工作过程接近于等温压缩,大幅度地减少了压缩机耗功、同时降低了二氟甲烷(R32)的排气温度,降温幅度可达1020。说明书CN102338092ACN102338105A1/5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8092ACN102338105A2/5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38092ACN102338105A3/5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38092ACN102338105A4/5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38092ACN102338105A5/5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3809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