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715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1715A21申请号201410279279122申请日20140623F25B29/00200601F25B41/0620060171申请人管理地址463500河南省新蔡县十里铺乡黎庙村管庄72发明人管理54发明名称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57摘要一种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技术,尤其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大、小空调制冷制热系统内,串、并有与压缩机的压缩机械系统等型或不等型的反压缩限流和利用过剩制冷功率及“过剩制热”、“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具有自馈电力冷暖空调或者。
2、是兼有冷暖出力功能,设有地面耸立分布式或列车躬附分布式的风洞的空气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压缩机循环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环”全效发电的冷热电三联空调机。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715ACN104061715A1/2页21一种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自压缩机4顺制冷剂循环方向30顺序接通接压缩管6、冷凝器8、膨胀阀22、蒸发管17、蒸发器18、蒸发器出口管16、过虑储液两器7、回流管5并且在冷凝器8和蒸发器18之内分别设。
3、热媒管11闭合进出的热媒换热器9和冷媒管10闭合进出的冷媒换热器19逆卡诺循环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是设有反压缩发电机组14,用以与常规膨胀阀22并联,构成压缩能回收发电的“膨胀阀调节发电系统”的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在冷凝器8或多相冷凝器8内设与热泵24独立闭合经热媒管11通连的热媒换热器9,器9继顺朗肯循环方向41顺序接热媒管11、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凝结器31、热泵24,构成二氧化碳或R134A工质的朗肯循环系统,系统的凝结器31内的冷源换热器25另顺冷源工质循环方向42独立闭合接防冻液循环管道28,继冷泵26到蒸发器18或多相蒸发器29内的冷媒换热器30、防冻液循环管道。
4、28构成换热工质独立闭合的冷泵循环系统,两系统既充分利用冷凝器8或者多相冷凝器29的冷却热发电,又通过冷泵26系统充分取用蒸发器18或多相蒸发器29所制之冷经冷媒换热器30作为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发电的冷源,实现整机“过剩制热”和“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形成包括空气能在内的余热完全由各冷泵26系统集聚的空气能结合并且量出为入的“压缩机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环”全效发电系统的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或者是“空气能太阳能”发电厂乃至移动机组纯电机车电源系统由压缩机4、反压缩发电机组14、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多相冷凝器8、多相蒸发器29等逆卡。
5、诺循环系统内外各系统匹配适型的同时,设有地面耸立分布式或列车躬附分布式的风洞34以大量聚集太阳辐射能、太阳地面蓄能效应之热,尤其所匹配热泵24系统把朗肯循环发电的余热给99左右“转移”给冷泵26系统聚集,集聚经多相蒸发器29通流被压缩机4“搬运”到多相冷凝器8经热媒换热器9准绝热性返给热泵循环系统,构成余热完全由各风洞34、热泵24、冷泵26、多相蒸发器29、多相冷凝器8匹配系统集聚空气能结合并且量出为入的全效发电系统的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俩系双馈规模化全效发电的“空气源太阳能”电站空调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是在膨胀阀22的进出两端的压缩管6设三通性前并联点34和蒸发。
6、管17设三通性后并联点33,并联性置入反压缩机15亦即反压缩发电机组14,其并联点34接是反压缩机入口21,并联点33接是反压缩机出口45;另由反压缩发电机组14的电力输出接去压缩机4的自馈电力系统23而统一构成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除完全保持权利要求2的结构特征外,还将其冷凝器8改进成多相冷凝器系8,器8内加设一至若干独立闭合出入二氧化碳或R134A工质的热媒换热器9,器9引其热媒管11接来热泵24又以热媒出力管46顺序接去阻力调节阀反压缩机入口21、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反压缩机出口45、凝结器31构成“热泵热媒换热器附置反压缩发电。
7、机组凝结器”的朗肯循环系统;或将其蒸发器18置于风洞34内,在其蒸发器18内另外并设的独立闭合出入冷源工质的并设冷媒换热器30,器30通入另系引防冻液循环管道28顺序串接冷泵26、冷源换热器25、防冻液循环管道28构成“冷媒换热器冷泵冷权利要求书CN104061715A2/2页3源换热器”的或不设发电机组14而保持膨胀阀22常规的冷泵循环系统而统一构成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除基本保持权利要求3的结构特征外,还将其蒸发器18设计成与若干系各“风洞”34或背附风洞36的“空气源太阳能”聚能换热系统,每系统内聚能换热器35对应通接又在。
8、各自分冷泵26循环系统而独立聚能循环的冷媒换热器30共聚能在一个多相蒸发器18而统一构成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规模化全效发电的“空气源太阳能”电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置入反压缩机15亦即反压缩发电机组14或不再设膨胀阀22并联的逆卡诺循环系统的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逆卡诺循环制冷制热的常规现行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冷库、制冰机组、空气源热泵等等泛逆卡诺循环的现役制冷制热系统革新改进在设反压缩机15亦即反压缩发电机组14配置,其冷凝器8内的热媒换热器9接去热泵24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朗肯循环系统,而朗肯。
9、循环系统里凝结器31内的冷源换热器25接去冷泵26循环系统,系统闭合通蒸发器18内的冷媒换热器30的冷热双效发电技术革新改进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呈双曲线外形混凝体,其塔式筒囱空间内置聚能换热器35,器35设有竖通风管束47,下置聚风口48,上有风洞顶部总箱排风口49,口49上整设排风扇系50的风洞34或者设“上下集箱盘管管束”简易结构置作风洞34内功能主体的“空气源太阳能”聚能换热系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反压缩发电机组14,与常规膨胀阀22并联,既满足上游侧压缩工艺制热和热利用的正常通流需要,又不会降低下游侧通流制冷能。
10、效,构成压缩能回收发电的“膨胀阀调节发电系统”的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工作原理。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用冷凝器8或多相冷凝器8内的热媒换热器9换得逆卡循环所制全部热量,经换热器9独立闭合通联“热泵热媒换热器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凝结器”的朗肯循环系统借以二氧化碳或R134A工质循环发电,发电经凝结器31内的冷源换热器25又独立闭合通联“冷媒换热器冷泵冷源换热器”的冷泵循环系统,系统经冷媒换热器9或并设冷媒换热器30将逆卡诺循环系统蒸发器18或多相蒸发器29所制全部冷量都“转移”来作为冷源的俩系双馈全效发电工作原理。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具体特征是基于俩系。
11、双馈全效发电工作原理,经各分冷泵26每每对应通入多相蒸发器29内的冷媒换热器30与风洞34内的聚能换热器35闭合循环的“空气源太阳能”聚能换热系统整合其逆卡诺循环“过剩制热”和“过剩制冷”俩系双馈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发电的耸立列布风洞34、列车递卧分布背附风洞36的“空气源太阳能”全效发电工作原理。权利要求书CN104061715A1/5页4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串并有反压缩发电机组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空调机技术,尤其是在逆卡诺循环的大、小空调制冷制热系统内,串、并有与压缩机的压缩机械系统等型或不等型的反压缩限流和利用过剩制冷功率及“过剩。
12、制热”、“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具有自馈电力冷暖空调或者是兼有冷暖出力功能,设有地面耸立分布式或列车躬附分布式的风洞的空气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压缩机循环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环”全效发电的冷热电三联空调机。背景技术0002目前,公知的逆卡诺循环技术中的热力膨胀阀通流系统,只是赋予了限流功能,用于调节制冷的系统过热度参数,实现冷凝压力到蒸发压力过渡性通流,即优选制热通流和制冷通流供液工作点匹配的目的。仅此一“阀”便消耗了制冷热压缩机百分之八、九十的压缩功不然,也就无法制热和制冷,这种巨大地浪费非常普遍又不可避免,凡中央空调、家用空调、空气源热水机组、冷水机组、冷冻。
13、机组等等均无例外。根据有关部门统计,各地区的用电高峰多发生在夏秋两季,空调用电要占到全社会用电量50左右华南地区的空调耗能约占到全社会用电量70左右,不仅耗电总量高而且年运行时间多在六至九个月之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正是由于逆卡诺循环技术构成中膨胀阀通流系统的落后问题长期不能解决,无法开辟一条在系统中开发反压缩能并实现回收回用,以及更进一步去开发“过剩制热”、“过剩制冷”亦即“空气源太阳能”能源并实现回收回用发电、发电自馈自足或发电自馈自足后能够输出大量电力的道路,严重影响了全世界人类的空气、太阳、地热等自然能的高效开发与利用的科技进步。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证逆卡诺循环系统中“膨。
14、胀阀系统”38的过热度不变的前提之下,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串入与压缩机如双螺杆机械装置等型的反压缩发电机组,使之氟循环“透平”通流量与所代替热力膨胀阀的供液量相当,利用制冷剂液相通流压力膨胀做功实现反压缩能发电;同时,还要利用“过剩制热”部分的能量和“过剩制冷”部分的能量发电。以此,既实现压缩能回收回用又将“过剩制热”“过剩制冷”回收回用发电,推动全世界人类的空气、太阳、地热等自然能的高效开发与利用的科技进步,开辟一条“空气源太阳能”空调发展之路、一条纯“空气源太阳能”冷热电三联空调之路、一条纯“空气源太阳能”发电的最廉价的全民电力之路、一条纯“空气源太阳能”发电电动机车辆引擎发展之路。000。
15、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现行家用空调、中央空调、冷水机组、冷库、制冰机组、空气源热泵等泛逆卡诺循环的制冷制热系统技术的基础或改进现役的泛逆卡诺循环系统上,本发明设有与压缩机的压缩机械系统等型或不等型的反压缩发电机组,用以与常规膨胀阀并联劳逸互备,构成压缩机压缩能回收发电的“膨胀阀调节发电系说明书CN104061715A2/5页5统”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膨胀阀调节发电系统”又作为一个既满足上游侧压缩工艺制热和热利用于本人在先发明的若干项空调余热利用技术之外的正常通流需要,同时又不会明显降低下游侧通流制冷能效,正是利用于这种承前压缩机高压液化工质循环通流反压缩能过程中,。
16、把反压缩阻力转换成旋转扭矩力,以此实现正常的限流性供流,供流给蒸发器同时发电。再就是,在冷凝器内并联热泵系统的热媒换热器独立闭合通联的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借以二氧化碳等工质经热泵、凝结器等构成二氧化碳或R134A等工质的朗肯循环系统;朗肯循环系统的凝结器内的冷源换热器又独立闭合通联经冷泵到蒸发器或多相蒸发器内并设冷媒换热器构成换热工质独立闭合的冷泵循环系统两系统既充分利用冷凝器或者多相冷凝器的冷却热发电,又通过冷泵系统充分取用蒸发器或者多相蒸发器所制之冷经并设冷媒换热器作为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发电的冷源,实现整机“过剩制热”和“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的实施例方案,构成余热完全由各冷泵系统集聚。
17、的空气能量出为入的“压缩机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环”全效发电系统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考虑到大型或特大型“空气能太阳能”发电厂乃至移动机组纯电机车的制造需要,本发明还设计有压缩机、反压缩发电机组、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多相热媒换热器冷凝器、多相冷媒换热器蒸发器等逆卡诺循环系统内外各系统匹配适型的同时,还设计有地面耸立分布或列车列躬附分布式的“风洞”内置聚能换热器以大量携带的太阳辐射能、太阳地面蓄能效应之热,加之所匹配热泵系统把发电余热给99左右被冷泵系统集聚,经多相蒸发器通流过压缩机“搬运”到多相冷凝器经热媒换热器准绝热性“传递”给“热泵附置反压缩发。
18、电机组”,构成余热完全由各风洞、热泵、冷泵、多相蒸发器、多相冷凝器系统集聚空气能量结合并且出为入的“压缩机循环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环”全效发电系统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规模化匹配移动或分布式风洞全效发电的“空气源太阳能”电站空调机。这样,当系统运行正常,压缩机在一定功率或变频功率的电动机推动下使冷凝器内循环工质产生相应的液化压力,这种压力除了一部分消耗在动静边界的摩擦力、阻尼和泄漏之外将被完全传递的反压缩阻力,而获得这种力则是通过巨大阻力下的限流行为予以实现的,适当限流亦即是对蒸发器的稳定供液,是实现了不影响各冷凝器、多相冷凝器制热及余热利用,不影响各蒸发器、多相蒸。
19、发器制冷及余冷利用,首先额外在取代常规膨胀阀的工艺革新之中实现了压缩阻力能转化为反压缩发电机发电的机械能;与此同时,由于冷凝器内热媒换热器闭合通流给热泵循环并经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发电的二氧化碳,即使仅仅获得35的“高温热源”已足可以使反压缩发电机组内二氧化碳形成73MPA之临界以上的初参数标准,但相对于排气的冷泵系防冻液等2050的循环冷源来讲,其温差就是5085,使压差就在6MPA左右,这种低温发电的效率将远远超过现行任何一种纯低温发电,甚至堪比现行火电厂的高压乃至超高压发电的效率,尤其是热泵系统的凝结器内的冷源换热器把发电余热给99左右向冷泵系统集聚,经多相冷蒸发器内冷源换热器通流换热到多。
20、相蒸发器被压缩机“搬运”到多相冷凝器的并设热媒换热器准绝热性“传递”返回到“热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再度发电,不考虑少量散热损失和通流各泵压头损失能耗的话,本发明这种低温发电的系统发电效率将达到96左右;同样地,各个风洞、热泵、冷泵、多相蒸发器、多相冷凝器系统集成集聚空气能量出为入的“压缩机循环反压缩发电机组热泵冷泵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三循说明书CN104061715A3/5页6环”全效发电系统的系统发电效率也在96左右,即使最保守的情况发生,本发明系统发电效率也在50以上这就是未来“空气能太阳能”发电的电厂效率参数和巨大发展潜力之所在一列前进中的安装了本发明空气源发电装置的电气化列车,假定常规。
21、启动的正常速度为160KM/H、室外温度为25,风洞排气温度为5,风洞受风口截面总共30M2,则空气吞吐量为4800000M3/H,其发电功率可保证在5000KW左右;一个20M等间距两排布的六十座出口径为20M高50M的风洞配套的占地共约250亩面积的本发明电厂,可利用25的空气能发电,发电功率约可保证在65万KW左右,同时还将风场下游上百平方公里内的城乡环境温度降低35,而设备投资约基本上双倍于现行火力发电的同类电厂的建站成本约为6亿元每运行年的毛利润指标21亿元人民币,大约三个半月运行净效益可收回成本。0005一个以压缩机电动功率为50千瓦的逆卡诺循环制冷制热的空调机组为基础,采用了本发。
22、明方案取代膨胀阀并转换其反压缩能的反压缩发电机组的发电装机容量为35千瓦如果“反压缩发电机组”按照准绝热液动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可以达到6075和电气转换效率95估算,约可以发电1535千瓦,而另以“过剩制热”和“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为主要性价定位的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在300KW左右假定本发明空气能发电厂效率为5070的话,因为是它通过二氧化碳热泵循环既大量利用原逆卡诺循环冷凝器热媒换热器或者多相冷凝器循环来的热能供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发电发电,又通过冷泵系统充分循环取用原蒸发器或者多相蒸发器所制之冷经冷源换热器作为其发电的冷源;其中逆卡诺循环系统内按常规COP与EER参数值大。
23、致在3670甚至美国企业的测检已有高达115的报道之间,这就是说,“若输入50KW的电功,名义制冷量EER就是180350KW,而与制冷相对应的名义制热量COP的冷凝掉的热功率也必定略大于EER达180350115200400KW”。如是,则“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借以二氧化碳热泵循环”的“过剩制冷之能”绝对值基数也是180350KW,而“过剩制热之能”的绝对值基数也至少不会低于180350KW,共计是360700KW所谓“过剩”制冷制热之说就是作为空调的逆卡诺循环所得冷热均不用在生活冷暖,都是用在冷热双效性发电之上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本发明技术应用在50KW压缩机耗电功率的逆卡诺循环制冷制热系统。
24、内,其利用“反压缩能”和“过剩制热”、“过剩制冷”的“冷热双效发电”共发电约350680KW,明显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然而,事实上却是系统开放在大气环境中由蒸发器收入了足够的热量经冷凝器把本该冷却掉的180350KW的余热准绝热性换热到了复置反压缩发电机组独立循环的热泵系统中,而发电后的反压缩“透平”排气的余热又被其系统内的凝结器里的冷源换热器经由冷泵系统转移到逆卡诺循环系统中的多相蒸发器,蒸发器又将其全部“搬运”进入电动压缩机系统的多相冷凝器内,内又经热媒换热器顺次进入热泵系统里的复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发电其周而复始往复冷热除蒸发器或多相蒸发器开放在大气中聚集空气能之外,于准绝热环境中进行冷却热。
25、的周转而唯一转换为电能,名义上构成“逆卡诺循环冷热空调系统”,实际上是“空气源准全效发电系统”,归根到底是“最省力、最节空间、最高效、最廉价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至于冷、热使用的空调价值则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宜的人为选择了,比如当夏季人居耗冷之时,就适度降低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的冷泵流量,实现发电先给大气环境降温兼顾供冷;当冬季人居耗热之时,就适度减小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的热泵流量;如有可能,尽量配套本发明的大型设备,使其完全利用空气源说明书CN104061715A4/5页7大量发电,发电不仅给地区的大气环境降温还同时相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直到自然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衡和温室效应恢复到正常状态直到全。
26、球化石能源与太阳能源、空气能、余热能资源都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实现了一般逆卡诺循环系统中“膨胀阀系统”38的过热度不变的前提之下的反压缩发电机组发电,使其工质循环的“透平”通流量与所代替热力膨胀阀的供液量相当,用工质液相压力膨胀做功实现发电,作为空调系统仅从常规意义上的逆卡诺循环方面就使系统节能率高达30左右;同时,又从非常规意义上在逆卡诺循环系统回收回用“过剩制热”和“过剩制冷”而另外并设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的热、冷泵系统,尤其是由各个风洞、热泵、冷泵、多相蒸发器、多相冷凝器系统集成匹配的统一聚集“空气能太阳能”实现了准全效发电,本发明将开创一个逆卡诺循环发电。
27、的最省力、最节空间、最高效、最廉价的太阳能超效开发与利用的新能源时代。附图说明000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实施例的线路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本发明第二个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实施例的线路结构示意图。0010图3,是本发明第三个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规模化匹配移动或分布式风洞全效发电的“空气源太阳能”电站空调机实施例的系统线路结构示意图。001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风洞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1、供电向电动机的三相火路线简称火线;2、供电回向电网的零路线简称零线;3、压缩机的电动。
28、机简称电动机;4、螺杆或离心式等型压缩机简称压缩机;5、压缩机循环回流管简称回流管;6、压缩机出流管道简称压缩管;7、过虑储液两器;8、或设空气源供暖聚风冷却塔的内设一至若干热媒换热器的冷凝器或多相冷凝器系简称冷凝器或多相冷凝器系;9、热媒换热器;10、冷媒供冷系管;11、热媒供热系管;12、发电输向电网的上网火路线简称上网线;13、发电上网的回路线简称回路线;14、反压缩透平发电机组;15、反向被压缩氟等气体循环“透平”能量回收机简称反压缩机;16、蒸发器出口管;17、蒸发器供流入口管道简称蒸发管;18、或设空气源聚风聚能聚热“风洞”塔内巨型外置以对应若干系“风洞”塔内聚能换热器设各自独立聚。
29、能循环对应的冷媒换热器的蒸发器或器内设一至若干冷媒换热器的多相蒸发器系简称蒸发器或多相蒸发器;19、冷媒换热器;20、承压外壳;21、阻力调节阀反压缩机入口简称反压缩机入口;22、膨胀常备的关闭状态阀;23、自馈电力变电频电源连接系统简称自馈电力系统;24、二氧化碳或其它制冷剂朗肯循环的热泵简称热泵;25、凝结器内的冷源换热器简称冷源换热器;26、防冻液或其它制冷剂循环冷泵简称冷泵;27、二氧化碳载热卸热工质循环管道简称二氧化碳管道;28、防冻液循环管道;29、设有空气源聚风聚能聚热塔的多相冷源冷媒换热的蒸发器系简称多相蒸发器;30、蒸发器内并设冷媒换热器简称并设冷媒换热器;31、凝结器;32。
30、、复置系回路;33、复置系出路;34、大风机超大流量压风的空气源聚能“风洞内置聚能换热器”布点地面耸立列说明书CN104061715A5/5页8布、列车递卧分布式换热塔简称风洞;35、置“风洞”双曲线混凝筒囱壳内,吸收吞吐空气热能的竖向管束通风的冷媒吸热箱设进出风箱上下端管板外向喇叭口或者“上下集箱盘管管束”简易结构的聚能换热器简称聚能换热器;36、或设移动机车单位躬形前吞下吐背附风洞简称背附风洞;37、迎风篦;38、吐气方向;39、由热泵、冷泵系与逆卡诺循环系统换热换冷性并联的附置反压缩超大“透平”造型的或汽轮机发电机组简称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40、制冷剂循环方向;41、朗肯循环方向;42、。
31、冷源工质循环方向;43、后并联点;34、前并联点;45、反压缩机出口;46、热媒换热朗肯循环出力管简称热媒出力管;47、聚能换热器竖通风管束简称管束;48、风洞内聚能箱下端管板向下喇叭聚风口简称聚风口;49、风洞上部总箱排风口;50、排风扇系;51、塔底进风口。具体实施方式0013在图1中,逆卡诺循环系统内,压缩机4通压缩管6接冷凝器8,器8继顺制冷剂循环方向30顺序接膨胀阀22、蒸发管17、蒸发器18、蒸发器出口管16、过虑储液两器7、回流管5并且在冷凝器8和蒸发器18之内分别设热媒管11闭合进出的热媒换热器9和冷媒管10闭合进出的冷媒换热器19;唯一与常规逆卡诺循环系统不尽相同的是在膨胀阀。
32、22的进出两端的压缩管6设三通性前并联点34和蒸发管17设三通性后并联点33,并联性置入反压缩机15亦即反压缩发电机组14,其并联点34接是反压缩机入口21,并联点33接是反压缩机出口45;另有压缩发电机组14的电力输出接去压缩机4的自馈电力系统23而统一构成反压缩发电机组膨胀通流自馈电空调机。0014在图2中,除完全保持图1的结构特征外,还将其冷凝器8制成多相冷凝器系8,器8内另并设独立闭合出入二氧化碳工质的热媒换热器9,器9引其热媒管11顺序串接热泵24、凝结器31、反压缩机出口45、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39、阻力调节阀反压缩机入口21、热媒出力管46构成“热泵热媒换热器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凝。
33、结器”的热泵朗肯循环系统;将其蒸发器18置于风洞34,在其蒸发器18内另系并设的独立闭合出入冷源工质的并设冷媒换热器30,器30通入外系引防冻液循环管道28顺序串接冷泵26、冷源换热器25、防冻液循环管道28构成“冷媒换热器冷泵冷源换热器”的冷泵循环系统而统一构成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冷热电三联产空调机。0015在图3中,除完全保持图2的结构特征外,还将其蒸发器18设计成与若干系各“风洞”34或背附风洞36的“空气源太阳能”聚能换热系统,每系统内聚能换热器35对应通接又在各自分冷泵26循环系统而独立聚能循环的冷媒换热器30共聚能在一个多相蒸发器18而统一构成附置反压缩发电机组俩系双馈规模化匹配移动或分布式风洞全效发电的“空气源太阳能”电站。0016在图4中,外呈双曲线外形混凝体的风洞34,塔式筒囱空间内置聚能换热器35,器35设有竖通风管束47,下置聚风口48,上有风洞顶部总箱排风口49,口49上整设排风扇系50。说明书CN104061715A1/4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5A2/4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5A103/4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5A114/4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1715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