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交流驱动的显示装置。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在像素电极和数据信号线之间存在寄生电容。 当像素电极和数据信号线彼此相对地配置时该寄生电容特别大。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 已知如下构成 : 为了增大像素的开口率, 将数据信号线至少涉 及像素电极的正下方区域地配置, 并且使在相同行内彼此相邻的像素电极彼此间的间隔变 小。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将来自背光源的照射光利用于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在数据 信号线与像素电极之间配置具有较大膜厚的透明绝缘膜, 使得数据信号线尽可能不妨碍向 液晶层行进的光。图 7 示出专利文献 1 公开的这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
图 7 的 (a) 示出像素电极部的平面概略图, 图 7 的 (b) 示出像素电极部的侧截面 的概要构成图。如图 7 的 (b) 所示, 源极线 ( 数据信号线 )13 配置为具有以下两者 : 与写入 供给该源极线 13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 ( 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称为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 11 相对的区域 ; 以及与在相同行内与上述自像素相邻的一方侧的像素 ( 以下, 在本说明书中 称为 “相邻像素” ) 的像素电极 11 相对的区域。因此, 相邻像素的像素电极 11 彼此间隔较 小, 源极线 13 不仅在与自像素的像素电极 11 之间形成较大的寄生电容, 在与相邻像素的像 素电极 11 之间也会形成较大的寄生电容 15。即, 各像素电极 11 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13 和相 邻像素的源极线 13 这 2 个接近的源极线 13 分别发生较大的电容耦合。
各源极线 13 通过 TFT12 连接到自像素的像素电极 11, 作为源极线 13 和像素电极 11 之间的层间绝缘膜, 采用特殊树脂 1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 “特开 2006-23710 号公报 (2006 年 1 月 26 日公 开 )”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 在以上述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为首, 在接近的像素电极和数据信号线之间容 易形成一些寄生电容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存在以下的问题。
如图 8 所示, 考虑进行如下交流驱动的情况 : 对于 R 的像素的列 (R1, R2, ...)、 G 的像素的列 (G1, G2, ...)、 B 的像素的列 (B1, B2, ...) 按顺序配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作为交 流驱动, 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 1 帧反转。在此, 能举出在各列中在各帧内将数据信号的极性反转后只在 2 个 水平期间写入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再将极性反转的例子, 但是在对象中也包含进行以下反转驱动的情况 : 在各列中一般在数据信号的极性反转后只在 k 个水平期间 (k 为自然数 ) 写 入相同极性的数据信号。k = 1 的情况相当于点反转驱动。
在进行图 8 的交流驱动的情况下, 当对显示有效的像素的行有例如 768 个时, 在垂 直回扫期间, 停止向各数据信号线供给数据信号, 原样保持作为对各数据信号线提供的最 终行的第 768 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在图 8 中 769 以后相当于垂直回扫期间。
另外, 在图 8 中, 考虑显示 R、 G、 B 等单色的图像, 显示例如 R 的单色图像。此时, 当 取 k = 1 的情况为例时, 在供给 R 的数据信号的各列中, 在相同的帧中,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 据信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如图 9 的 (a) 那样, 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电 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如图 9 的 (b) 那样。在图 9 的 (a) 和图 9 的 (b) 中, 同时示出 R 的数据 信号 Vsr 的电位波形和供给相邻的 G 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波形。G 和 B 的 数据都是黑显示数据。 此外, 考虑到写入像素后的馈通现象, 各数据信号的电位多为正负的 中心位置比共用电极电位 Vcom 向正极性侧错开一些的波形。
从图 9 的 (a) 可知, 在栅极脉冲 Vg 的期间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 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都会通过形成在像素电极与 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和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变动。 当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in+ 到最高值 Vmax+ 的范围, 负极性的 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ax- 到最高值 Vmin- 的范围时, 有 Vmax- < Vmin- < Vcom < Vmin+ < Vmax+ 的关系。
在常黑显示中,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比黑显示的 G 的数据信号 Vsg 和 B 的数 据信号 Vsb 的电位离开共用电极电位 Vcom 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 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另外, R 的数据信号 Vsr 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 的数据信号 Vsg 极性相逆, 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因此, 每当对自列的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总地来说, 自像素的 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被拖向写入该其它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垂直回 扫期间 Tv, 数据信号线保持最终行的例如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最终行的数据信 号 Vsr 的极性按每 1 帧反转。
另外, 从图 9 的 (b) 可知, 写入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也会通过上述寄生电容同样发生变动。在 垂直回扫期间 Tv, 数据信号线保持最终行的例如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最终行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反转。
但是, 在图 9 的 (a) 中, 最终行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 因此会使在最终行的写 入中已写入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上升。因此, 当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使数据信号线保持该 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时, 会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保持随着最终行的写入而上升的像素电极 的电位 Vd, 因此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增加 相应的量。
另外, 在图 9 的 (b) 中, 最终行的数据信号 Vsr 也是正极性, 因此会使在最终行的 写入中已写入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上升。因此, 当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使数据信号线保持 该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时, 会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保持随着最终行的写入而上升的像素电 极的电位 Vd, 因此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减
少相应的量。
相反, 在最终行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减少, 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 压的有效值增加。
另外, 在常白显示的情况下, 白数据侧与黑数据侧的电位高低关系逆转,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在这种情况下, 总的来说, 每当对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 信号 Vsr, 自像素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都会变动为拖向黑显示数据的电位。
因此, 在常白显示的情况下, 在最终行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了 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减少, 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增加, 另一方面, 在最终行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 情况下,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增加, 写入了负极 性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减少。
这样,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 在写入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写入了正极性的数 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 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发生较大的 差异。在上述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进行以下交流驱动 : 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 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 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的规定周期反转。由此, 在显示 画面中产生横纹等显示质量的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实现如下显示装置和显示装 置的驱动方法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在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 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 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 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 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素的 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 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 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在写入了正极 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 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 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 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在写入了正极 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 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 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 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受到通过 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 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降低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
而不受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 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 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 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 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受到通过 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 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 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由于相邻 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 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不受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
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 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 极性按每 1 帧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或者,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 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 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 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规定期间反转。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 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 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或者, 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驱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的 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 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 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 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a) 和 (b)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驱动的第 1 的 实施例的波形图。
图 2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a) 和 (b)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驱动的第 2 实
施例的波形图。
图 3 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a) 和 (b)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驱动的第 3 的 实施例的波形图。
图 4 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交流驱动的图。
图 5 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是说明显示驱动的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图 6 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是示出显示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图 7 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图, (a) 表示示出像素的构成的平面图, (b) 表示示出像素 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 8 示出现有技术,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交流驱动的图。
图 9 是示出现有技术的图, (a) 和 (b) 是说明显示装置的驱动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图 1 ~图 6 如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6 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 )1 的构成。
液晶显示装置 1 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 具备 : 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 极驱动器 3 ; 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 4 ; 显示部 2 ; 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 3 和 源极驱动器 4 的显示控制电路 5 ; 以及电源电路 6。该液晶显示装置 1 进行后述的交流驱 动。 即进行以下交流驱动 : 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 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写入各像 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规定周期, 在此为按每 1 帧期间反转。其中包含点反转驱动。
显示部 2 包括 : 作为多个 (m 个 ) 扫描信号线的栅极线 GL1 ~ GLm ; 作为分别与这 些栅极线 GL1 ~ GLm 交叉的多个 (n 个 ) 数据信号线的源极线 SL1 ~ SLn ; 以及与这些栅极 线 GL1 ~ GLm 与源极线 SL1 ~ SLn 的交叉点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 (m×n 个 ) 像素 PIX...。 另外, 在此虽未图示, 显示部 2 与栅极线 GL1 ~ GLm 平行地具备保持电容配线 ( 未图示 ), 对 包括在该方向并排的 n 个像素的各行分配 1 个保持电容配线。
多个像素 PIX... 矩阵状配置, 构成像素阵列, 各像素 PIX 具备 TFT14、 液晶电容 CL、 保持电容 Cs。TFT14 的栅极电极连接到栅极线 GLj(1 ≤ j ≤ m), 源极电极连接到源极 线 SLi(1 ≤ i ≤ n), 漏极电极连接到像素电极。液晶电容 CL 包括像素电极、 与像素电极相 对的共用电极、 被夹持在它们之间的液晶层。从电源电路 6 对共用电极施加共用电极电位 Vcom。从电源电路 6 对保持电容配线施加保持电容电位 Vcs。液晶电容 CL 和保持电容 Cs 构成像素电容, 但是作为构成像素电容的其它电容, 也存在形成于像素电极与周边配线之 间的寄生电容。
显示控制电路 5 对栅极驱动器 3 供给栅极开始脉冲 GSP 和栅极时钟信号 GCK, 并且 对源极驱动器 4 供给源极开始脉冲 SSP、 源极时钟信号 SCK 和显示数据 DA。电源电路 6 对 源极驱动器 4 生成并供给灰度级基准电压, 还生成并输出上述共用电极电位 Vcom 和保持电 容电位 Vcs。
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为交流驱动, 考虑如图 4 所示的情况, 对 R 的像素的列 (R1, R2, ...)、 G 的像素的列 (G1, G2, ...)、 B 的像素的列 (B1, B2, ...) 按顺序配置的液晶显示 装置 1 进行交流驱动, 该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对各源极线 SL 输出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反转。点反转驱动也包含于该交流驱动。在此, 可以举出如下例子 : 在各列中在各帧内将数据信号的极性反转后只在 2 个水平期间写入极 性相同的数据信号, 再将极性反转, 但是在对象中也包含进行以下反转驱动的情况 : 在各列 中一般在数据信号的极性反转后只在 k 个水平期间 (k 为自然数 ) 写入极性相同的数据信 号。k = 1 的情况相当于点反转驱动。
在进行图 4 的交流驱动的情况下, 当对显示有效的像素的行为例如 768 个时, 在垂 直回扫期间, 停止向各源极线 SL 供给数据信号, 使各源极线 SL 原样保持对作为最终行的第 768 行的像素供给的数据信号。在图 4 中 769 以后相当于垂直回扫期间。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能应用于任意图像显示的驱动方法, 但是为了明确 示出其效果, 在图 4 中考虑显示 R、 G、 B 等单色的图像, 例如设为显示 R 的单色图像。此时, 在垂直回扫期间, 使源极线 SL 保持 R 和 G 和 B 的各像素的数据信号以通过 RGB 的组合进行 无彩色显示 ( 灰显示或者白显示或者黑显示 )。在 G 或者 B 的显示单色图像时也同样。
在垂直回扫期间, 为了使源极线 SL 保持无彩色显示的数据信号, 如图 5 所示, 用垂 直回扫期间 Tv 的最初的水平期间 ( 在图中为第 769 个水平期间 ) 的锁存选通信号 LS 使数 据信号的输出指示信号 LSout 有效。关于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第 2 个以后的水平期间的输 出信号 LSout, 通过屏蔽锁存选通信号 LS 而不生成。规定水平期间的开始的定时信号是栅 极时钟信号 GCK, 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 5 供给的极性反转指示信号 REV 决定数据信号的极 性。图 5 的极性反转信号 REV 是与图 4 对应按每 2 个水平期间将高电平 (High) 和低电平 (Low) 反转的脉冲信号。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最初的水平期间供给的数据信号的极性能通 过将有效显示区域 (1 ~ 768) 的水平期间的极性反转信号 REV 以原样的周期和占空比外插 应用于垂直回扫期间 Tv 来决定。
下面在进行反转驱动的构成中, 以 k = 1 的情况为例, 说明与上述驱动方法的详细 情况有关的实施例, 该反转驱动是在各帧中在极性反转后只在 k 个水平期间写入相同极性 的数据信号。
实施例 1
图 1 的 (a) 和图 1 的 (b) 示出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图 1 的 (a) 示出在供给 R 的数据信号的各列中, 在 1 帧中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 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 图 1 的 (b) 示出在与图 1 的 (a) 相同的列的相同的帧中写 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在图 1 的 (a) 和图 1 的 (b) 中, 同时 示出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波形和供给相邻的 G 的源极线 SL 的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波 形。G 和 B 的数据都是黑显示数据。此外, 考虑到写入像素后的馈通现象, 各数据信号的电 位多为正负的中心位置比共用电极电位 Vcom 向正极性侧错开一些的波形。
如图 1 的 (a) 所示, 在栅极脉冲 Vg 的期间写入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 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都会通过分别形成在像素电极 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和相邻像素的 G 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变动。
当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in+ 到最高值 Vmax+ 的范围, 负极性的 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ax- 到最高值 Vmin- 的范围时, 有 Vmax- < Vmin- < Vcom < Vmin+ < Vmax+ 的关系。在常黑显示中,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比黑显示的 G 的数据信号 Vsg 和 B 的数 据信号 Vsb 的电位离开共用电极电位 Vcom 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 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另外, R 的数据信号 Vsr 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 数据信号 Vsg 极性相逆, 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因此, 每当对自列的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总地来说, 自像素的 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被拖向写入该其它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对 RGB 的各源极线 SL 输出并使 RGB 的各源极线 SL 保持与紧 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 R、 G、 B 的数据信号。使该数据信号的极性与供给 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如图 1 的 (a) 所示, 关于 R 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的电位 Vgray+ 处于 Vmin+ < Vgray+ < Vmax+ 的关系, 关于 G 和 B 的灰显示的数据信号的 电位 Vgray- 处于 Vmax- < Vgray- < Vmin- 的关系。此外, 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电位与共 用电极电位 Vcom 的差也可以在正极性和负极性中分别在 RGB 间不同, 在此为了使说明简化 设为在 RGB 间相同。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 则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由于向该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gray+ 的电位 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向相 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gray-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 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1 的 (a)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与图 9 的 (a) 不同地降低的电位变动。其结果是, 图 1 的 (a)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 Vrms+ 比图 9 的 (a)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小。
另外, 如图 1 的 (b) 所示, 写入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也会通过上述寄生电容同样发生变动。在垂 直回扫期间 Tv, 对各源极线 SL 供给并使各源极线 SL 保持用图 1 的 (a) 说明的数据信号。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向该自像素 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gray+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 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向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gray-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 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1 的 (b)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与图 9 的 (b) 不同地降低的电位变动。其结果是, 图 1 的 (b)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比图 9 的 (b)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大。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 则发生与上述 例相反的变化, 总地来说, 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和写入 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都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这样, 在本实施例中, 从图 1 的 (a) 和图 1 的 (b) 可知,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 以往小, 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 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比以往大, R 的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 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 互接近或相等。此外, 本实施例也能应用于常白显示。 在常白显示的情况下, 白数据侧与黑数据侧 的电位高低关系逆转,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数据 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在这种情况下, 总地来说, 每当 对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自像素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都变动为拖向黑显 示数据的电位。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在垂 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写入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低, 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写入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 低, 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R 的像素的 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 效值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对于显示 G、 B 的其它单色图像的情况, 当然也同样能应用本实施例。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 ( 规定周期 ) 反转。
另外, 在上述例中, 说明了在垂直回扫期间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与垂直回扫期间 的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的构成, 但是不限于此, 也可以在垂直回扫期 间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 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该构成,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灰显示用 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 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 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 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 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 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 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实施例 2
图 2 的 (a) 和图 2 的 (b) 示出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图 2 的 (a) 示出在供给 R 的数据信号的各列中, 在 1 帧中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 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 图 2 的 (b) 示出在与图 2 的 (a) 相同的列的相同的帧中写 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在图 2 的 (a) 和图 2 的 (b) 中, 同时 示出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波形和供给相邻的 G 的源极线 SL 的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波 形。G 和 B 的数据都是黑显示数据。此外, 考虑到写入像素后的馈通现象, 各数据信号的电 位多为正负的中心位置比共用电极电位 Vcom 向正极性侧错开一些的波形。 如图 2 的 (a) 所示, 在栅极脉冲 Vg 的期间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 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都会通过分别形成在像素电 极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和相邻像素的 G 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变动。
当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in+ 到最高值 Vmax+ 的范围, 负极性的 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ax- 到最高值 Vmin- 的范围时, 有 Vmax- < Vmin- < Vcom < Vmin+ < Vmax+ 的关系。
在常黑显示中,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比黑显示的 G 的数据信号 Vsg 和 B 的数 据信号 Vsb 的电位离开共用电极电位 Vcom 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 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另外, R 的数据信号 Vsr 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 数据信号 Vsg 极性相逆, 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因此, 每当对自列的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总地来说, 自像素的 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被拖向写入该其它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对 RGB 的各源极线 SL 输出并使 RGB 的各源极线 SL 保持与紧 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白显示用的 R、 G、 B 的数据信号。使该数据信号的极性与供给 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如图 2 的 (a) 所示, 关于 R 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的电位为 Vmax+, 关于 G 和 B 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的电位为 Vmax-。此外, 白显示用的数 但是 据信号电位与共用电极电位 Vcom 的差也可以在正极性和负极性中分别在 RGB 间不同, 在此为了使说明简化而设为在 RGB 间相同。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由于该自像素的源 极线 SL 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通过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不受影响, 但是会由 于向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max-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2 的 (a)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与 图 9 的 (a) 不同地降低的电位变动。其结果是, 图 2 的 (a)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 压的有效值 Vrms+ 比图 9 的 (a)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小。
另外, 如图 2 的 (b) 所示, 写入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也会通过上述寄生电容同样发生变动。在垂 直回扫期间 Tv, 对各源极线 SL 供给并使各源极线 SL 保持用图 2 的 (a) 说明的数据信号。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 则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受 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向相邻像素的源 极线 SL 的电位 Vmax-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2 的 (b)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与图 9 的 (b) 不同地 降低的电位变动。 其结果是, 图 2 的 (b)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比 图 9 的 (b)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大。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 则发生与上述 例相反的变化, 总地来说, 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和写入 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都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这样, 在本实施例中, 从图 2 的 (a) 和图 2 的 (b) 可知,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 以往小, 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 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比以往大, R 的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 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 互接近或相等。
此外, 本实施例也能应用于常白显示。 在常白显示的情况下, 白数据侧与黑数据侧 的电位高低关系逆转,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数据 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在这种情况下, 总地来说, 每当 对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自像素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拖向黑显示 数据的电位。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在垂直回 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写入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低, 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写入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低, 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R 的像素的负极 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对于显示 G、 B 的其它单色图像的情况, 当然也同样能应用本实施例。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 ( 规定周期 ) 反转。
另外, 在上述例中, 说明了在垂直回扫期间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与垂直回扫期间 的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的构成, 但是不限于此, 也可以在垂直回扫期间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白显示 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该构成,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白显示用 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 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白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 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 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 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 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 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实施例 3
图 3 的 (a) 和图 3 的 (b) 示出本实施例的驱动方法。
图 3 的 (a) 示出在供给 R 的数据信号的各列中, 在 1 帧中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 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 图 3 的 (b) 示出在与图 3 的 (a) 相同的列的相同的帧中写 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的波形。在图 3 的 (a) 和图 3 的 (b) 中, 同时 示出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波形和供给相邻的 G 的源极线 SL 的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波 形。G 和 B 的数据都是黑显示数据。此外, 考虑到写入像素后的馈通现象, 各数据信号的电 位多为正负的中心位置比共用电极电位 Vcom 向正极性侧错开一些的波形。
如图 3 的 (a) 所示, 在栅极脉冲 Vg 的期间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 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都会通过分别形成在像素电 极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和相邻像素的 G 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变动。
当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in+ 到最高值 Vmax+ 的范围, 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电位取从最低值 Vmax- 到最高值 Vmin- 的范围时, 有 Vmax- < Vmin- < Vcom < Vmin+ < Vmax+ 的关系。
在常黑显示中,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比黑显示的 G 的数据信号 Vsg 和 B 的数 据信号 Vsb 的电位离开共用电极电位 Vcom 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 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另外, R 的数据信号 Vsr 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 数据信号 Vsg 极性相逆, 数据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因此, 每当对自列的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总地来说, 自像素的 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被拖向写入该其它像素电极的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对 RGB 的各源极线 SL 输出并使 RGB 的各源极线 SL 保持与紧 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黑显示用的 R、 G、 B 的数据信号。使该数据信号的极性与供给 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一致。如图 3 的 (a) 所示, 关于 R 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的电位为 Vmin+, 关于 G 和 B 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的电位为 Vmin-。此外, 黑显示用的数 据信号电位与共用电极电位 Vcom 的差也可以在正极性和负极性中分别在 RGB 间不同, 但是 在此为了使说明简化而设为在 RGB 间相同。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 则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向该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min+ 的电位 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由于相 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不 受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3 的 (a)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与图 9 的 (a) 不同地降低 的电位变动。其结果是, 图 3 的 (a)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比图 9 的 (a)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小。
另外, 如图 3 的 (b) 所示, 写入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随后每当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极性发生反转, 也会通过上述寄生电容同样发生变动。在垂 直回扫期间 Tv, 对各源极线 SL 供给并使各源极线 SL 保持用图 3 的 (a) 说明的数据信号。
由此, 在垂直回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向该自像素 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 Vmin+ 的电位变动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 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由于相邻像素的源极线 SL 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 的源极线 SL 之间的寄生电容而不受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图 3 的 (b) 的 R 的像素的像素 电极受到与图 9 的 (b) 不同地降低的电位变动。其结果是, 图 3 的 (b) 示出的 R 的像素的 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Vrms- 比图 9 的 (b) 示出的有效值 Vrms- 大。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 则发生与上述 例相反的变化, 总地来说, 写入了正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和写入 了负极性的 R 的数据信号 Vsr 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都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这样, 在本实施例中, 从图 3 的 (a) 和图 3 的 (b) 可知,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 以往小, 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 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比以往大, R 的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 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此外, 本实施例也能应用于常白显示。 在常白显示的情况下, 白数据侧与黑数据侧 的电位高低关系逆转, 数据信号 Vsr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in+, 在负极性侧为 Vmin-, 数据 信号 Vsg 的电位在正极性侧为 Vmax+, 在负极性侧为 Vmax-。在这种情况下, 总地来说, 每当 对其它像素电极写入 R 的数据信号 Vsr 时, 自像素的像素电极的电位 Vd 变动为拖向黑显示 数据的电位。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在垂直回 扫期间 Tv 的开始时, 写入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低, 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写入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 R 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电位降低, 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 R 的像素的数据信号 Vsr 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R 的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R 的像素的负极 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与负极性的 R 的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对于显示 G、 B 的其它单色图像的情况, 当然也同样能应用本实施例。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写入 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 ( 规定期间 ) 反转。
另外, 在上述例中, 说明了在垂直回扫期间对各数据信号线供给与垂直回扫期间 的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数据信号的构成, 但是不限于此, 也可以在垂直回扫期 间对各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黑显示 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该构成,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黑显示用 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 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逆极性的黑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 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 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 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 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 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 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 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以上说明了各实施例。
此外, 在各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 但是不限于此, 在一般的图 像显示中如这些实施例那样在垂直回扫期间对数据信号线供给数据信号即可。
另外, 作为像素的构成, 只要像素电极在与自像素的源极线之间和与相邻像素的 源极线之间分别存在寄生电容即可, 因此一般的像素构成能应用于本发明。但是, 在如图 8 所示的数据信号线与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和相邻像素的像素电极两者相对的构成的像素中, 像素电极与数据信号线的电容耦合较大, 因此本发明效果非常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 也可以将各实施方式组合, 能在权利要求示出的 范围中进行各种的变更。即, 将在权利要求示出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的技术方案组合得到 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内。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 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 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 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受到通过 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 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 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 而不受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 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中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 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 置, 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 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 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 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 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周期为 1 帧期间。
根据上述发明,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效果 : 进行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反转的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信号线具有 : 与写入 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 ; 以及与和写入上述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 像素在相同行内相邻的一方侧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 数据信号线分别在与写入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和 与写入上述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在相同行内相邻的一方侧的像素的像素电极之间具 有较大的寄生电容, 因此发挥如下效果 : 在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 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使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变小的效果特别大。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 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 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 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灰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灰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从而受到通过 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 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降低的影响。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 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白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白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同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降低的影响, 另一方面, 由于相邻 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没有变动, 从而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 不受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位变动。 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 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 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 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是驱动有源矩阵 型的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所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进行交流驱动, 上述交 流驱动是对各像素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 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 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在垂直回扫期间, 对各上述数据信号线输出并使各上述数据信号线保持与紧前供 给的数据信号极性相逆的黑显示用的数据信号。
根据上述发明, 在显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 在常黑显示中在垂直回扫期间的开始 时,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 则写入上述单色的数据信号的像 素 ( 自像素 ) 的像素电极电位会由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 从而受到通过与该自像素的数据信号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大降低的影响, 并且会由于相 邻像素的数据信号线的电位变动为黑显示用的电位从而受到通过与相邻像素的数据信号 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而较小上升的影响。 因此, 总地来说, 该自像素的像素电极受到降低的电 位变动。另外, 如果供给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 则总地来说, 像素的像 素电极受到上升的电位变动。
由此,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大。另外,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 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 比以往小。因此, 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 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另外, 在常白显示中, 在写入 1 帧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正极性的情况下, 写入上述单色的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写入上述 单色的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自像素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小。另外, 在写入 1 帧 的最终行的像素的数据信号为负极性的情况下, 上述该自像素的正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 有效值比以往小, 该自像素的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比以往大。 因此, 正极性的液 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负极性的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与以往相比相互接近或相等。
根据以上内容,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 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上述交流驱动是写入与在相同行内相邻的像素极性相反的数据信 号, 并且使输出到各数据信号线的数据信号在 1 个垂直期间内极性反转至少 1 次, 并且使写 入各像素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个规定周期反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周期为 1 帧期间。
根据上述发明, 发挥能实现如下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效果 : 进行使写入各像素 的数据信号的极性按每 1 帧期间反转的交流驱动, 且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 入了负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难以产生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数据信号线 具有 : 与写入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 ; 以及与和写入上述所供给 的数据信号的像素在相同行内相邻的一方侧的像素的像素电极相对的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 数据信号线分别在与写入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的像素电极和 与写入上述所供给的数据信号的像素在相同行内相邻的一方侧的像素的像素电极之间具 有较大的寄生电容, 因此发挥如下效果 : 在写入了正极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与写入了负极 性的数据信号的像素之间使液晶施加电压的有效值的差变小的效果特别大。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合适地应用于以液晶显示装置为首的各种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液晶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 )
SL、 SL1 ~ SLn 源极线 ( 数据信号线 )
Tv 垂直回扫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