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973518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08823.7

申请日:

2011.10.13

公开号:

CN102351303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2F 1/76申请公布日:201202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1/76申请日:20111013|||公开

IPC分类号:

C02F1/76

主分类号:

C02F1/76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柳景青; 黄佐之; 蒋伟

地址:

310058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周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它包括:进水管路、循环泵、第一止回阀、次氯酸钠发生器、第二止回阀、在线监测设备、转子流量计、投药泵、出水管路、电磁流量计和PLC控制柜;本发明利用了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对二次加氯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PLC自动控制加氯量,形成一个实时反馈调整的过程,最后达到加氯的最优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 : 进水管路 (1) 、 循环泵 (2) 、 第一止回阀 (3) 、 次氯酸钠发生器 (4) 、 第二止回阀 (5) 、 在线监测设备 (6) 、 转子流量计 (7) 、 投药泵 (8) 、 出水管路 (9) 、 电磁流量计 (10) 和 PLC 控制柜 (11) 等; 其中, 所述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 (1) 和出水管路 (9) 之间的管路上, 次氯酸钠发 生器 (4) 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 (3) 接到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之间的管路上, 次氯 酸钠发生器 (4) 的出口通过投药泵 (8) 接到出水管路 (9) 上; 在线监测设备 (6) 通过第二止 回阀 (5) 接到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之间的管路上, 在线监测设备 (6) 、 投药泵 (8) 和 电磁流量计 (10) 分别通过信号线 (12) 与 PLC 控制柜 (11) 相连。

说明书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来水处理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乡一体供水的基于实时反 馈的二次加氯系统。
     背景技术 针对常规加氯方法的不足和控制水中 DBPs、 提高水质安全性的需要, “二次加氯” 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种方法是在管网中选择一系列特定的位置作为 “二次加氯 点” , 对饮用水再次消毒, 以满足用水节点所需的最低余氯水平的加氯方式。 U.S.EPA 将二次 加氯定义为在供水管网余氯不足的区域提高余氯浓度的措施, 通常投加在离水厂较远的区 域。理论上, 较之常规加氯方法二次加氯应具有如下优点 : 1. 保持相对均匀的余氯时空分布, 有助于解决管网末梢区域余氯浓度不足的问题 ; 2. 抑制消毒副反应, 减少 DBPs。理论上二次加氯能够减少氯和水体的反应接触时间, 从而达到减少 DBPs 的作用。
     3. 可以减少总加氯量。U.S.EPA 也推荐水厂在控制消毒剂用量时考虑二次投加的 有利之处。二次加氯减少总加氯量的理论依据如下 : (1) 更加均匀的余氯浓度的时空分布, 能够降低余氯的平均分布浓度, 从而降低氯衰反 应的平均速率 ; (2) 每个二次加氯点只需根据其覆盖范围确定加氯量, 从而有效减少了氯在管网中的 停留时间, 继而减少了氯衰反应引起的质量消耗。
     4. 在维持加氯量经济性的前提下, 不降低管网水质的可靠性, 一定程度上减少管 网在出现运行事故或遭受人为破坏后水质迅速恶化的风险。
     总体看来, 二次加氯既能提高供水管网的水质水平, 又能降低管网的运行成本。 而 由于二次加氯能够显著减少氯消毒剂的投加量, 因此也是有效的抑制消毒副产物的手段, 有研究表明, 氯消毒副产物 (CDBPs) 的生成量和氯的投加量存在正相关性, 降低加氯量能有 效降低水中 CDBPs 的生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 统, 本发明能够根据水质数据的变化进行实时改变二次加氯的投药量, 使之经济有效合理。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 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 统, 它包括 : 进水管路、 循环泵、 第一止回阀、 次氯酸钠发生器、 第二止回阀、 在线监测设备、 转子流量计、 投药泵、 出水管路、 电磁流量计和 PLC 控制柜 ; 其中, 所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 计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 接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 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出口通过投药泵接到出水管路 上; 在线监测设备通过第二止回阀接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 在线监测设备、 投药泵和电磁流量计分别通过信号线与 PLC 控制柜相连。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 1、 以往的加氯装置多是应用于水厂或是对深井水进行加氯消毒, 虽然有关二次加氯的 理论研究和相关文献已经有很多, 但是直接用于中途二次加氯还是首次。
     2、 本系统对于解决城乡一体供水中出现的水质安全问题 (特别是加氯消毒问题) 有比较好的保证。
     3、 利用了在线监测设备, 能够对二次加氯效果进行实时反馈, 并且在此基础上, 通 过 PLC 自动控制加氯量, 形成一个实时反馈调整的过程, 最后达到加氯的最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系统的结构图 ; 图中, 进水管路 1、 循环泵 2、 第一止回阀 3、 次氯酸钠发生器 4、 第二止回阀 5、 在线监测 设备 6、 转子流量计 7、 投药泵 8、 出水管路 9、 电磁流量计 10、 PLC 控制柜 11、 信号线 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包括 : 进水管路 1、 循环泵 2、 第 一止回阀 3、 次氯酸钠发生器 4、 第二止回阀 5、 在线监测设备 6、 转子流量计 7、 投药泵 8、 出 水管路 9、 电磁流量计 10、 PLC 控制柜 11。
     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 1 和出水管路 9 之间的管路上, 次 氯酸钠发生器 4 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 3 接到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之间的管路上, 次 氯酸钠发生器 4 的出口通过投药泵 8 接到出水管路 9 上。在线监测设备 6 通过第二止回阀 5 接到循环泵 2 和转子流量计 7 之间的管路上, 在线监测设备 6、 投药泵 8 和电磁流量计 10 分别通过信号线 12 与 PLC 控制柜 11 相连。
     循环泵 2 可以采用型号为粤华牌 SZ037 产品, 次氯酸钠发生器 4 可以采用 SCIYEE NT-C 系列小型次氯酸钠发生器, 投药泵 8 可以采用型号为 MILTON ROY GM0050 的产品、 管 路可以为 PVC 管, 但均不限于此, 在次氯酸钠发生器 4 和在线监测设备 6 进口之前都安装了 止回阀, 防止水的倒流。转子流量计 7 的作用是观察系统中水速是否能够达到要求, 减少水 质监测的滞后时间。PLC 控制柜 11 通过信号线路 12 和电磁流量计 10、 在线监测设备 6 以 及投药泵 8 相连。电磁流量计 10 测的是供水主干管中的水流速度。
     本发明的运行方式如下 : 自来水从供水主干管通过进水管路 1 进入二次加氯系 统, 经过循环泵 2 加快系统中水流循环速度, 然后一部分自来水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 4 制备 一定浓度食盐水, 食盐水电解产生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 通过投药泵 8 控制将次氯酸 钠溶液泵入出水管路 9, 进入供水主干管, 另一部分自来水则形成一个回路, 也通过出水管 路 9 回到供水主干管, 并在管路中间通过第二止回阀 5 给在线监测设备 6 供水。PLC 控制柜 11 通过信号线路 12 接受电磁流量计 10 和在线监测设备 6 的信号, 经过预置的算法控制投 药泵 8 的开度, 调节投药量, 使投药量最经济且加氯效果最佳, 使管网末端自来水中的余氯 能够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GB5749-2006) 所规定的值 (>0.05mg/L) 。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1303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1303ACN102351303A21申请号201110308823722申请日20111013C02F1/7620060171申请人浙江大学地址310058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388号72发明人柳景青黄佐之蒋伟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代理人周烽54发明名称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它包括进水管路、循环泵、第一止回阀、次氯酸钠发生器、第二止回阀、在线监测设备、转子流量计、投药泵、出水管路、电磁流量计和PLC控制柜;本发明利用了在。

2、线监测设备,能够对二次加氯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PLC自动控制加氯量,形成一个实时反馈调整的过程,最后达到加氯的最优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102351308A1/1页21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水管路(1)、循环泵(2)、第一止回阀(3)、次氯酸钠发生器(4)、第二止回阀(5)、在线监测设备(6)、转子流量计(7)、投药泵(8)、出水管路(9)、电磁流量计(10)和PLC控制柜(11)等;其中,所述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计(7)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9)之。

3、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4)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3)接到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计(7)之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4)的出口通过投药泵(8)接到出水管路(9)上;在线监测设备(6)通过第二止回阀(5)接到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计(7)之间的管路上,在线监测设备(6)、投药泵(8)和电磁流量计(10)分别通过信号线(12)与PLC控制柜(11)相连。权利要求书CN102351303ACN102351308A1/2页3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来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城乡一体供水的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背景技术0002针对常规加氯方法的不足和控制。

4、水中DBPS、提高水质安全性的需要,“二次加氯”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这种方法是在管网中选择一系列特定的位置作为“二次加氯点”,对饮用水再次消毒,以满足用水节点所需的最低余氯水平的加氯方式。USEPA将二次加氯定义为在供水管网余氯不足的区域提高余氯浓度的措施,通常投加在离水厂较远的区域。理论上,较之常规加氯方法二次加氯应具有如下优点1保持相对均匀的余氯时空分布,有助于解决管网末梢区域余氯浓度不足的问题;2抑制消毒副反应,减少DBPS。理论上二次加氯能够减少氯和水体的反应接触时间,从而达到减少DBPS的作用。00033可以减少总加氯量。USEPA也推荐水厂在控制消毒剂用量时考虑二次投加的有利之。

5、处。二次加氯减少总加氯量的理论依据如下(1)更加均匀的余氯浓度的时空分布,能够降低余氯的平均分布浓度,从而降低氯衰反应的平均速率;(2)每个二次加氯点只需根据其覆盖范围确定加氯量,从而有效减少了氯在管网中的停留时间,继而减少了氯衰反应引起的质量消耗。00044在维持加氯量经济性的前提下,不降低管网水质的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减少管网在出现运行事故或遭受人为破坏后水质迅速恶化的风险。0005总体看来,二次加氯既能提高供水管网的水质水平,又能降低管网的运行成本。而由于二次加氯能够显著减少氯消毒剂的投加量,因此也是有效的抑制消毒副产物的手段,有研究表明,氯消毒副产物(CDBPS)的生成量和氯的投加量存在。

6、正相关性,降低加氯量能有效降低水中CDBPS的生成量。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本发明能够根据水质数据的变化进行实时改变二次加氯的投药量,使之经济有效合理。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它包括进水管路、循环泵、第一止回阀、次氯酸钠发生器、第二止回阀、在线监测设备、转子流量计、投药泵、出水管路、电磁流量计和PLC控制柜;其中,所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计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接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出口通过投药泵。

7、接到出水管路上;在线监测设备通过第二止回阀接到循环泵和转子流量计之间的管路上,在线监测设备、投药泵和电磁流量计分别通过信号线与PLC控制柜相连。说明书CN102351303ACN102351308A2/2页40008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以往的加氯装置多是应用于水厂或是对深井水进行加氯消毒,虽然有关二次加氯的理论研究和相关文献已经有很多,但是直接用于中途二次加氯还是首次。00092、本系统对于解决城乡一体供水中出现的水质安全问题(特别是加氯消毒问题)有比较好的保证。00103、利用了在线监测设备,能够对二次加氯效果进行实时反馈,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PLC自动控制加氯量,形成一个实时反馈调整。

8、的过程,最后达到加氯的最优效果。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系统的结构图;图中,进水管路1、循环泵2、第一止回阀3、次氯酸钠发生器4、第二止回阀5、在线监测设备6、转子流量计7、投药泵8、出水管路9、电磁流量计10、PLC控制柜11、信号线12。具体实施方式0012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实时反馈的二次加氯系统包括进水管路1、循环泵2、第一止回阀3、次氯酸钠发生器4、第二止回阀5、在线监测设备6、转子流量计7、投药泵8、出水管路9、电磁流量计10、PLC控制柜11。0013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计7依次安装在进水管路1和出水管路9之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4的进口通过第一止回阀3接到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

9、计7之间的管路上,次氯酸钠发生器4的出口通过投药泵8接到出水管路9上。在线监测设备6通过第二止回阀5接到循环泵2和转子流量计7之间的管路上,在线监测设备6、投药泵8和电磁流量计10分别通过信号线12与PLC控制柜11相连。0014循环泵2可以采用型号为粤华牌SZ037产品,次氯酸钠发生器4可以采用SCIYEENTC系列小型次氯酸钠发生器,投药泵8可以采用型号为MILTONROYGM0050的产品、管路可以为PVC管,但均不限于此,在次氯酸钠发生器4和在线监测设备6进口之前都安装了止回阀,防止水的倒流。转子流量计7的作用是观察系统中水速是否能够达到要求,减少水质监测的滞后时间。PLC控制柜11通。

10、过信号线路12和电磁流量计10、在线监测设备6以及投药泵8相连。电磁流量计10测的是供水主干管中的水流速度。0015本发明的运行方式如下自来水从供水主干管通过进水管路1进入二次加氯系统,经过循环泵2加快系统中水流循环速度,然后一部分自来水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4制备一定浓度食盐水,食盐水电解产生一定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通过投药泵8控制将次氯酸钠溶液泵入出水管路9,进入供水主干管,另一部分自来水则形成一个回路,也通过出水管路9回到供水主干管,并在管路中间通过第二止回阀5给在线监测设备6供水。PLC控制柜11通过信号线路12接受电磁流量计10和在线监测设备6的信号,经过预置的算法控制投药泵8的开度,调节投药量,使投药量最经济且加氯效果最佳,使管网末端自来水中的余氯能够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GB57492006)所规定的值(005MG/L)。说明书CN102351303ACN10235130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5130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