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73497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6961.2

申请日:

2009.02.18

公开号:

CN101514647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M 13/00申请日:20090218|||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3/00

主分类号:

F01M13/00

申请人:

爱知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嵯峨田宗博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8.2.18 JP 2008-036625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简单地确保漏气的回流的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使漏气回流到进气口(3a)侧的漏气回流结构,该结构具有能使漏气中的油分离的气液分离部(100);在将凸轮托架(9)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上的安装螺栓(10)内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10a),上述凸轮托架(9)将凸轮轴(7)可旋转地支承于气缸盖(3)上;在气缸盖(3)内形成有供安装螺栓(10)旋入用的连通孔(螺栓孔)(3c);使用轴向贯通孔(10a)和连通孔(3c),使经由气液分离部(100)的漏气回流到进气口(3a)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漏气回流结构,其用于使漏气回流到进气侧,其包括:
气液分离部,其能使上述漏气中的油分离;
支承构件,其将凸轮轴能旋转地支承于气缸盖上;
安装螺栓,其将该支承构件安装固定于上述气缸盖上;
在上述安装螺栓内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的而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
在上述气缸盖内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与上述进气侧相连通且具有可供上述安装螺栓旋入的螺纹部,
使经由上述气液分离部的上述漏气从上述轴向贯通孔通过上述连通孔回流到上述进气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通过使上述安装螺栓的头部上表面与上述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通过将上述安装螺栓的头部气密性地插入到上述气液分离部中而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在上述支承构件上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具有可收容上述安装螺栓头部的凹部,
通过使上述收容部与上述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而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作为上述进气侧的进气通路与汽缸数相对应地形成多个,
上述气液分离部具有供上述漏气流通的通路部、和将来自该通路部的上述漏气分别分配到上述进气通路中的分配部,
上述轴向贯通孔与该分配部相连通地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上述分配部隔着壁部与上述通路部相邻地配置,并且通过贯穿了该壁部的贯通孔与上述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其中,上述分配部隔着壁部与上述通路部相邻地配置,并且通过切除该壁部的一部分而与上述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将上述气液分离部配置于气缸盖罩上。

9.
  一种内燃机,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使自活塞与气缸孔之间的间隙流出的上述漏气回流到上述进气侧。

说明书

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漏气回流的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漏气回流结构,如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提出了通过由隔壁将气缸盖罩内分隔开而形成有漏气的膨胀室、和用于将来自膨胀室的漏气吸入到各进气口的吸入室的结构。
在该漏气回流结构中,通过在气缸盖罩的隔壁中形成有将膨胀室与吸入室连通的连通路,使漏气在没有外部配管的情况下能从曲轴箱回流到进气口。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871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漏气回流结构中,需要在气缸盖罩的隔壁中形成将漏气分配到各进气口的通路,隔壁的厚度一般较薄,因此难以在其中形成通路。
另外,只要增加隔壁的厚度即可形成通路,但这样一来存在使结构变得大型化或重量增加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确保使漏气回流的构造简单,为达到其目的至少一部分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本发明是使漏气向进气侧回流的漏气回流结构,其要旨在于,该漏气回流结构包括:气液分离部,其能使上述漏气中的油分离;支承构件,其将凸轮轴能旋转地支承于气缸盖上;安装螺栓,其将该支承构件安装固定于上述气缸盖上;在上述安装螺栓内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在上述气缸盖内形成有连通孔,该连通孔与上述进气侧相连通且具有可供上述安装螺栓旋入用的螺纹部,使经由上述气液分离部的上述漏气从上述轴向贯通孔通过上述连通孔回流到上述进气侧。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在安装螺栓内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且与气液分离部相连通的轴向贯通孔,并且气缸盖内形成有与进气侧相连通且具有可供安装螺栓旋入用的螺纹部的连通孔,能使经由气液分离部的漏气从轴向贯通孔通过连通孔回流到进气侧,并只使用形成于安装螺栓内的轴向贯通孔和连通孔而使漏气回流到进气侧,因而能确保漏气回流的通路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通过使上述安装螺栓的头部上表面与上述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也能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只使安装螺栓的头部上表面与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因此能确保漏气回流的通路更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通过将上述安装螺栓的头部气密性地插到入上述气液分离部中,也能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只使安装螺栓的头部气密性地插入到气液分离部中,因此能确保漏气回流的通路更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在上述支承构件上形成有收容部,该收容部具有可收容上述安装螺栓头部的凹部,通过使上述收容部与上述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也能使上述轴向贯通孔与上述气液分离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只在支承构件内形成具有可收容安装螺栓头部的凹部的收容部,并使该收容部与气液分离部气密性地抵接,所以能确保漏气回流的通路更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作为上述进气侧的进气通路与汽缸数相对应地形成多个,上述气液分离部具有供上述漏气流通用的通路部、和将来自通路部的上述漏气分别分配到上述进气通路中的分配部,上述轴向贯通孔与该分配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可借助通路部和分配部将漏气导入到轴向贯通孔中,因而与使漏气从通路部直接导入到轴向贯通孔那样的构造相比,更能够除去漏气中的油。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上述分配部也可以形成为通过隔着壁部与上述通路部相邻地配置,并且通过贯穿了该壁部的贯通孔使上述分配部与上述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只通过在用于将分配部与通路部分隔开的壁部上形成贯通孔,能使分配部与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因此能使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上述分配部也可以形成为通过隔着壁部与上述通路部相邻接地配置,并且切除该壁部的一部分,使上述分配部与上述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
这样一来,只通过切除将分配部与通路部分隔开的壁部的一部分便能使分配部与通路部相连通地连接,所以能使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中,也能将上述气液分离部配置在气缸盖罩中。
这样一来,不需要另外设置作为气液分离部的气液分离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内燃机的要旨是,利用技术方案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漏气回流结构,使自活塞与气缸孔之间的间隙流出的上述漏气回流到上述进气侧。
在本发明的内燃机中,因为具有上述各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所以能够获得与本发明的漏气回流结构所具有的效果同样的效果,例如,能确保漏气回流的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例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结构图。
图2是进一步放大主要部分的内燃机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3是气缸盖罩的内侧的概略结构图。
图4是安装螺栓的头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安装螺栓的变形例的头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另一不同的安装螺栓的变形例的头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7是第2实施例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结构图。
图8是进一步放大图7中的主要部分的内燃机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9是气缸盖罩的内侧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气缸盖罩的分配部和凹槽的放大立体结构图。
图11是第3实施例中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结构图。
图12是进一步放大图11中的主要部分的内燃机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13是第4实施例中的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结构图。
图14是进一步放大图13中的主要部分内燃机的纵截面结构图。
图15是凸轮托架的螺栓孔缘部(bolt boss)的放大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使用实施例来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内燃机的主要部分纵截面结构图,图2是进一步放大图1的主要部分的纵截面结构图。另外,图3是观察气缸盖罩内侧的概略结构图。
在内燃机1的缸体2上设置有气缸盖3,在气缸盖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气缸盖罩4。
在形成于缸体2上的气缸孔2a内配设有活塞5,在活塞5上设置有用于对形成于气缸盖3上的进气口3a进行开闭的进气阀6,该进气阀6通过设置于凸轮轴7上的凸轮8的旋转来进行开闭动作。凸轮轴7由轴承部3b和凸轮托架9的轴受部9a可旋转地支承,上述轴承部3b形成于气缸盖3的上表面上;上述轴受部9a借助安装螺栓10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的上表面上。
另外,在气缸盖罩4下设有挡板14,在该挡板14上的气缸盖罩4内,如图2以及图3所示,从右侧向左侧依次形成有新气导入通路15和气液分离部100。气液分离部100由漏气主通路11和分配部12构成,上述漏气主通路11形成为漏气可流动的迂回形状;分配部12由漏气主通路11和壁部100′分隔而形成,漏气主通路11与分配部12通过形成于壁部100′中的贯通孔13相连通地连接。
分配部12形成有与进气口3a相对应的数目。贯通孔13是利用钻孔机等从气缸盖罩4的外壁4′向气缸盖罩4内沿着大致水平钻的孔,在贯通孔13的外壁4′侧上安装有塞子19以进行封闭。
另外,通过使螺栓B分别穿过形成于气缸盖罩4外周侧的多个螺栓孔缘部4a,并将螺栓B拧紧在气缸盖3上,将气缸盖罩4安装到气缸盖3上。在图1中,17是燃料管,18是用于保护燃料管的保护罩。
在将凸轮托架9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上的安装螺栓10中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10a,安装螺栓10的上端的头部10b的外周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为六角形状,在头部10b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凹状的凹部10c,在该凹部10c内嵌入有O型密封环20。另外,在头部10b的下端一体形成有大直径的凸缘部10d。
并且,在气缸盖3上,沿着纵向形成有作为螺栓孔的连通孔3c,该连通孔3c的内周设有内螺纹,用于供安装螺栓10旋入,该连通孔3c的下端与进气口3a相连通。
在使用上述安装螺栓10将凸轮托架9安装于气缸盖3上,并且拧紧螺栓B将气缸盖罩4安装在气缸盖3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使安装螺栓10的头部10b的上表面与气缸盖罩4的分配部12的下表面外周相抵接,借助O型密封环20来确保气密性。另外,安装螺栓10的凸缘部10d与穿过安装螺栓10的凸轮托架9的螺栓孔缘部9b的上表面抵接。
另外,在气缸盖3的进气口3a的外侧安装有进气歧管16的安装凸缘部16a,将进气歧管16与进气口3a相连通。
在这样的构造中,使自气缸孔2a与活塞5的间隙中流出的漏气通过气液分离部100中的漏气主通路11,在这期间漏气中的油被分离,并使油已被分离的漏气通过贯通孔13进入到分配部12的空间内,再通过安装螺栓10的轴向贯通孔10a以及连通孔3c而回流到进气口3a内。
这样一来,仅仅使用了形成于安装螺栓10内的轴向贯通孔10a和气缸盖3的连通孔3c,就能使漏气良好地回流到进气口3a侧,能抑制装置大型化,并以简单的结构确保回流漏气的通路。并且,仅仅通过贯通孔13将漏气主通路11与分配部12相连通,因而能使构造更加简单。
另外,在借助贯通孔13将漏气从漏气主通路11导入到分配部12之际,漏气中的油被进一步分离,因此,与将漏气直接从漏气主通路11导入到轴向贯通孔10a的结构相比,能够使进一步除去了漏气中的油的漏气进行回流。并且,仅仅通过使分配部12隔着壁部100′与漏气主通路11相邻配置,且两者借助贯通孔13进行连通,因而也能使构造简单。
这样,利用将可旋转地支承凸轮轴7的凸轮托架9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上用的安装螺栓10,使安装螺栓10内部的轴向贯通孔10a和气缸盖3的连通孔3c形成漏气的回流通路,能确保漏气的回流通路简单。
另外,图5以及图6表示安装螺栓10的变形例。
图5的安装螺栓10的外周呈六角形状的头部10b一体地形成于上端侧的凸缘部10d上,且在该头部10b的外周嵌套上可载置于凸缘部10d上的圆筒形状的圆筒密封件(packing)21来进行使用。使该圆筒密封件21的上端与气缸盖罩4的分配部12的下表面外周相抵接,能够将分配部12与安装螺栓10的轴向贯通孔10a气密性地相连通。
并且在图6的安装螺栓10中,使上端的头部10b形成为圆形状,在其内周侧形成有环状的O型密封槽10e,在该O型密封槽10e的内侧中央部形成有可供六角扳手放入的六角孔状的扳手孔10f。能在O型密封槽10e内放入O型密封环20来使用。
在这样的安装螺栓10中,将六角扳手置入扳手孔10f中,使用六角扳手能将安装螺栓10旋入到气缸盖的连通孔3c内,并使嵌入到O型密封槽10e内的O型密封环20与气缸盖罩4的分配部12的下表面外周相抵接,确保良好的气密性。
实施例2
接着,以图7~图10表示第2实施例。
在第2实施例中,除了由形成于壁部100′上的凹槽22将漏气主通路11与分配部12连通地连接这一点以外,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
以图9的俯视图且图10的放大立体图表示该分配部12和凹槽22的部分。
另外,在气缸盖罩4的底面上设置有挡板14,如图8所示,该挡板14延伸到分配部12的底面侧,在挡板14的分配部12的部分形成有开口14a,通过开口14a将分配部12与下方的安装螺栓10的轴向贯通孔10a相连通。
在安装状态下,借助O型密封环20使安装螺栓10的头部10b上表面与挡板14的开口14a的下表面外周气密性地抵接。
其他的构造与第1实施例相同,对同一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在本实例中,自气缸孔2a与活塞5的间隙流出的漏气通过气液分离部100中的漏气主通路11的期间,漏气中的油被分离,并使油已被分离了的漏气通过凹槽22进入了分配部12的空间内,再通过安装螺栓10的轴向贯通孔10a和连通孔3c回流到进气口3a内,由此可抑制结构的大型化,同时能以简单的结构确保漏气回流的通路。并且,仅仅通过切除了一部分壁部100′而形成的凹槽22将漏气主通路11与分配部12相连通,因而能够使其结构更加简单。
实施例3
接着,以图11以及图12表示第3实施例。在第3实施例中,除了通过将安装螺栓10的头部气密性地插入到分配部12的空间内来将分配部12与轴向贯通孔10a相连通这一点之外,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
如图12所示,在安装螺栓10内沿着轴向形成有轴向贯通孔10a,在上端侧形成有与凸轮托架9的螺栓孔缘部9b的上表面相抵接的凸缘部10d,在凸缘部10d的上方形成有外周呈六角形状的头部10b,从该头部10b还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10g,在插入部10g的外周形成有供O型密封环20嵌入用的槽。
通过将该安装螺栓10旋入气缸盖3的连通孔3c中而将凸轮托架9固定于气缸盖3上之后,将气缸盖罩4从上方安装到气缸盖3上时,将该安装螺栓10的插入部10g设定为插入到分配部12的空间内,在插入状态下使O型密封环20与分配部12的内周气密性地抵接。而且,在挡板14上形成有供安装螺栓10的插入部10g穿过用的开口14a。
另外,其他构造与第1实施例同样,对同一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在本实例中,仅仅将安装螺栓10的头部的插入部10g气密性地插入分配部12的空间内,由此也能确保使漏气回流的通路简单。
实施例4
接着,图13~图15表示第4实施例。
在第4实施例中,对借助安装螺栓10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上并可旋转地支承凸轮轴的凸轮托架9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如放大显示凸轮托架9的主要部分的图15所示,在凸轮托架9的螺栓孔缘部9b的上端中央部形成有凹状的收容部9c,能将安装螺栓10的头部10b收容到该收容部9c内。
另外,在收容部9c的外周侧形成有供O型密封环20嵌入用的凹状的O型密封槽9d。
如图14所示,进行了如下设定:通过将安装螺栓10的头部10b收容于收容部9c内,且将安装螺栓10旋入到连通孔3c中而能将凸轮托架9安装固定到气缸盖3的上表面上,以该状态从上方侧将气缸盖罩4覆盖其上,并拧紧螺栓B对气缸盖罩4进行固定,在该状态下,使设置于凸轮托架的螺栓孔缘部9b上端的O型密封环20与气缸盖罩4的分配部12的下表面外周相抵接;借助O型密封环20来确保分配部12与收容部9c之间的气密性,分配部12与安装螺栓10的轴向贯通孔10a成为气密性地连通的状态。
在这样的构造中,也可以通过贯通孔13使在漏气主通路11中油已被分离的漏气流入到分配部12内,进而使油已被分离的漏气通过轴向贯通孔10a和连通孔3c从收容部9c回流到进气口3a中。
通过这样仅仅使凸轮托架9的螺栓孔缘部9b的上端与分配部12以相互连通的方式来进行气密性地抵接,因此能够确保使漏气回流的通路简单。
另外,其他构造也与第1实施例同样,故对同一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了其说明。
在各实施例的漏气回流结构中,将气液分离部100设为具有漏气主通路11和分配部12的结构,但也可以不设有分配部12。在该情况下,借助O型密封环20使安装螺栓10的头部10b的上表面、凸轮托架9的螺栓孔缘部9b的上端与漏气主通路11的下表面气密性地抵接,并使安装螺栓10的插入部10g气密性地插入到漏气主通路11内即可。
在各实施例的漏气回流结构中,在气缸盖罩4上形成漏气主通路11、分配部12作为气液分离部100,但气液分离部100也可以与气缸盖罩4分开独立地设置。
以上,使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当然能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简单地确保漏气的回流的漏气回流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内燃机。使漏气回流到进气口(3a)侧的漏气回流结构,该结构具有能使漏气中的油分离的气液分离部(100);在将凸轮托架(9)安装固定于气缸盖(3)上的安装螺栓(10)内形成有沿着轴向贯通的轴向贯通孔(10a),上述凸轮托架(9)将凸轮轴(7)可旋转地支承于气缸盖(3)上;在气缸盖(3)内形成有供安装螺栓(10)旋入用的连通孔(螺栓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