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热水器和电热水器领域, 具体是一种采用低功率循环泵与太阳 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置换热水的 ( 光电热水器 ) 储热水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 储水式电热水器虽然具备安装、 使用方便, 可以在室内任意用水点安装, 热 水输出管线短、 即开加热, 带压用水, 洗浴感好, 安全耐用等特点, 但热水的来源只是单一依 靠电加热, 耗电量大, 不节能 ; 而太阳能热水器, 虽然节能, 但在城市化集合式住宅楼中推广 应用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 致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不能够被 广泛的应用与推广。例如, 整体机 (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分为整体机和分体机 ) : 太阳能集热 装置和储热水箱连在一体, 都在住宅楼顶摆放, 热水输出管线长, 每次使用热水时, 需放掉 管内大量冷水, 即造成水资源浪费, 也非常不方便 ; 在我国北方为了防止输水管线的冻堵都 加装管路电伴热带, 不但浪费能源, 伴热带老化维护不及时时易短路着火, 不安全 ; 分体机 : 阳台、 壁挂式分体机, 采用工质换热管换热 - 间接式分体机, 或者, 冷热水自然重力式换热 形式 - 直热式分体机, 这些技术都要求储热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距离不能过长, ( 一般不超 过 3 米 ), 所以这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都要挂放在楼房阳台、 南立面墙壁上, 由于建筑学 对建筑南立面有美观度设计要求, 所以这类太阳能壁挂机必须统一统一设计、 统一安装, 因 此需要开发商一次性投资, 投资费用巨大, 致使这类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不能实现全面推 广。例如 : 直热式分体机, 申请号 03235642.0( 公开号 CN2651665Y) 专利, 集热箱中通过集 热器吸收太阳能产生的高温水, 利用高温水的水分子比重较轻, 低温水的水分子比重较重 的原理, 经过上方的循环水管自然进入承压式储水箱上方, 承压式储水箱下方的低温水经 过循环水管自然进入集热箱实现冷热水自然重力式换热形式。
屋顶式分体机 ( 循环泵强制循环换热分体机 ), 申请号 200510056986.5( 公开号 CN1837711A) 专利, 采用循环泵将室内水箱中的低温水与太阳能集热器联集箱中的太阳能 制成的高温水进行强制循环置换, 置换结束后集热器进水管和集热器出水管中存有水, 并 且这些水是有一定温度的, 下次循环换热前这些水会变成冷水, 不但是将上次太阳能制成 的一些热能白白的浪费掉, 而且, 在下次循环换热时这些低温水 ( 冷水 ) 会中和掉系统内太 阳能制成的一部分热能, 致使系统无法实现正常的太阳能制热水功能, 尤其在我国北方 ; 另 外, 在我国北方为了防止输水管线的冻堵都加装管路电伴热带, 不但浪费能源, 伴热带老化 维护不及时时易短路着火, 不安全。
又例如 : 申请号 200820210687.1( 公开号 CN201293394Y) 专利, 采用开式循环泵强 制循环换热形式, 即循环水泵启动将室内水箱中的低温水经过前次循环换热已排空无水的 循环上水管路进入集热器水箱中, 将集热器水箱中的太阳能制成的高温水顶出, 通过前次 循环换热已排空无水的循环下水管路进入室内水箱中, 与室内水箱中的低温水进行置换, 此过程中, 止水呼吸阀向室内水箱中吸进空气, 室内水箱空气容积为原循环上水管路和循 环下水管路排空状态的空气容积总和, 换热结束后, 循环上水管路和循环下水管路的等容
积的水排空流进室内水箱中, 将水箱中的空气通过止水呼吸阀顶出水箱, 完成一次置换太 阳能制成的热水过程 ; 由于该系统是在开式状态下进行上、 下水箱强制循环换热工艺, 来完 成置换太阳能制成的热水过程, 在较低的楼房上 (2 楼以下 ) 使用时, 可以选用低扬程泵, 一 般可选用屏蔽泵 ( 功率 : 60W-120W) 额定扬程 6-15 米, 有效扬程 2-8 米, 噪音较低 (40 分贝 以下, 国家标准 : 室内小于 45 分贝 ) ; 然而在较高楼房上 (2 楼以上 ) 使用时, 就需要采用较 高扬程、 较大功率的循环泵, 一般可选用自吸泵 ( 功率 : 300W-750W) 额定扬程 15-40 米, 有 效扬程 8-35 米, 噪音高 (70 分贝以上 ), 需要降噪音处理, 噪音的处理成本很高, 致使此专利 产品的投资收益比例失衡, 较高的降噪音费用和耗电费用成为其全面推广的瓶颈 ; 另外, 该 分体机系统在循环泵启动换热时不能正常带压使用热水, 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置换热 水的 ( 光电热水器 ) 储热水组合装置, 并且实现本发明装置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远 距离、 大高度差的热水置换, 该装置可以解决 : 储水式电热水器单一的依靠电加热制热水的 耗电问题 ;
另外, 本发明还可以解决 : 因为现有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使用中存在的放 冷水, 不方便使用, 输水管线防冻睹加装电伴热带, 浪费电源, 伴热带老化短路着火, 不安全 的原因, 以及因为需要统一安装的一种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一次性投资费用巨大和采用 较高扬程循环泵强制换热循环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水泵的功率大、 耗电量大、 噪音大 而制约推广原因, 使利用太阳能制热水这一节能项目不能够真正实现全面应用推广的问 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该装置设有储热 水箱, 储热水箱内设有水温传感器, 储热水箱连有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 储热水箱内装有电 加热器, 进水管路一端设有进水口, 出水管路一端设有出水口 ;
进水管路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出水管路连有循环下水管路 ; 或者, 进水管路连有循 环下水管路, 出水管路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
循环上水管路一端设有上水管接口, 循环下水管路一端设有下水管接口, 循环上 水管路和循环下水管路连通排放管路, 循环上水管路和循环下水管路之间的排放管路上装 有水流控制阀, 排放管路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排空阀, 排放管路的排空端上设有排放管接 口, 在循环上水管路上装有循环管路控制阀, 循环下水管路上装有控制阀 ;
在进水管路与循环上水管路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
或者, 在出水管路与循环上水管路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
或者, 在出水管路与循环下水管路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或者, 在进水管路与 循环下水管路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排 放管路一端的排放管接口上连有副水箱, 副水箱上端设有溢流管口。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副 水箱内设有水位传感装置。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进 水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或者, 在出水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
或者, 在循环泵出水口与循环管路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有顶水管路, 顶水管路 另一端与进水管路连通, 顶水管路上设有自动阀, 在循环泵进水口的管路上装有管路电控 阀, 在循环泵进水口与管路电控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
或者, 在循环泵出水口与循环管路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
或者, 在循环泵进水口与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
在节水管路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节水管路另一端连通副水箱, 在该装置的进水管 路上设有进水控制阀。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出 水管路上设有管路传感器。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在 排放管路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传感器。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排 放管路一端的排放管接口上连有排空管路 ; 或者, 在该装置的副水箱的溢流管口上连有排 空管路。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进水管路上 装有泄压阀。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在该装置的进 水管路上装有止回阀。
所述的采用低功率泵与太阳能热水器置换热水的储热水组合装置, 该装置设有控 制系统各个部件、 阀件动作完成系统功能作用的控制仪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1、 本发明是由储热水箱, 电加热器, 循环水泵和各种控制阀、 传感部件以及智能控 制系统组成的, 即可依靠电能制热水又可以依靠太阳能制热水的一种新型的制热水装置, 该装置除了和储水式电热水器一样外部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外, 外部还设有上水管接 口和下水管接口及排放管接口, 按储水式电热水器相同的安装方式将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 与自来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相连, 将水箱上满水, 通电启动电加热后, 就可以完成电制热水过 程, 具有储水式电热水器所有功能特点和热水的使用方式 ; 如果将上水管接口、 下水管接口 和排放管接口的管口分别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水管相连及再与一条排 空管路相连, 该装置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吸收太阳光能产生的 高温水通过该装置中的小功率静音循环泵及各阀件、 功能部件的动作进行置换, 就可以完 成太阳能制热水过程 ; 该装置可以解决 : 储水式电热水器单一的依靠电加热制热水的耗电 问题 ; 也保证了在利用太阳能制热水的装置在任何天气情况下的热水的连续使用。
2、 该装置可以在室内任意用水点安装, 热水输出管线短、 即开加热, 如果将上水管 路接口、 下水管路接口和排放管接口的管口分别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 水管相连及再与一条排空管路相连, 该装置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 光能产生的高温水通过该装置中的循环泵及各阀件、 功能部件的动作进行置换, 就可以完 成太阳能制热水过程 ; 可以解决 : 因为现有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使用中存在的放冷
水, 不方便原因, 而致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不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与 推广问题。
3、 本发明可以实现室内该装置的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与楼顶太阳能集热器水箱 中的太阳能制成的高温水进行循环置换, 置换结束后,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和下水管中的水可以依靠自然落差排空, 排空后上水管和下水管中无水, 无需加装管路防 冻电伴热带, 可以解决 : 因为现有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我国北方使用时为了防止管 路冻睹需要加装管路电伴热带, 浪费电源, 伴热带老化维护不及时时短路着火、 不安全的原 因, 而致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不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问题。
4、 本发明装置通过太阳能制热水时基本上可以实现一次性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 热器 ) 中的热水进行置换 ( 每天可实现 1-2 次 ), 置换结束后, 储热水箱中的水温基本上可 以升至使用 ( 洗浴 ) 标准, 故此对本发明装置的储热水箱 18 和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 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上的集热水箱 26 的容量及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上的太阳能集 热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设计, 就更能达到节水、 节能的目的。 例如 : 储热水箱 18 和集热 水箱 26 的容量设定 50L,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集热面积设定给 100L 容量的集热水 箱 26 配套的面积, 即 2 倍匹配, 所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吸收光能, 就可能在半天时间 将集热水箱 26 中的 50L 水加热到设定温度 (45-70℃ ), 与储热水箱 18 中的低温进行置换 后, 再用半天时间将集热水箱 26 中与储热水箱 18 置换过来的 50L 低温水再次加热, 达到设 计温度 (45-70℃ ) ; 在半天晴天或者不算晴朗天气时, 本发明装置也可能用全天时间利用 太阳能制成 50L 的、 达到洗浴温度的一箱热水, 以减少以往的集热面积与水箱容量对等匹 配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天气不好时, 太阳能制热水温度达不到洗浴温度, 而需启动电加热的 次数, 最大限度的节约了电能 ; 过去传统有 “管路排空” 设计的整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在每次 使用热水时都要向系统外排放水, 本发明装置把这种每天的上百次、 数十次的水的排放, 改 变为每天 1-2 次的储热水箱 18 与集热水箱 26 置换热水后的 “管路排空” 设计, 管路排空次 数极少, 排水量很少 ( 例如 : 1-11 楼、 3-35 米, 选用内径 9mm 的换热管, 上、 下水管每次排水 量 0.6-4L, 注: 水在 65℃相对于 4℃时其体积的膨胀系数约为 0.02, 100L 储水式电热水器 从 4℃加热到 65℃时, 通过泄压阀排出的膨胀水损失量 : 约 2L) 可以直接对地漏排放, 或者, 也可以用容器盛装, 用于家庭其它用水, 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水, 而且使太阳能制热 水装置使用的更加方便, 推广性更强 ; 另外由于排水量很少, 所带走的热能量少, 安装在室 内的本发明装置可以利用与其远离而安装在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制热水, 所以 可使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推广、 摆放不必再考虑建筑南立面美观度的设计要求, 可以 实现在楼顶有规则的零散安装, 无须开发商统一安装, 无一次性巨大投资费用, 可以解决采 用工质换热管换热和冷热水自然重力式换热形式的太阳能分体机, 由于技术要求储热水箱 与太阳能集热器距离不能过长, 太阳能集热器、 水箱都要挂放在楼房阳台、 南立面墙壁上, 必须统一安装, 一次性投资费用巨大, 不能实现全面推广的问题, 突破了这一推广的瓶颈, 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能够实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4、 本发明装置中通过增设副水箱等节能装置系统设计, 室内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 与楼顶太阳能集热器水箱中的太阳能制成的高温水进行循环置换, 当置换结束后, 可以实 现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水管中的水可以依靠自然落差排空流入副水箱 中, 并且在使用热水时, 这些水可以通过系统中的循环泵、 阀件动作, 携带其热能进入储热水箱中或者直接进入出水管路, 流出混水阀, 使这些排空水的热能仍然在系统中被利用, 即 节水又节能, 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5、 本发明装置中的低温水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中的热水进行置换前, 各阀 件动作, 带压自来水, 或者, 带压水顶进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水管, 将管中 的空气和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上集热水箱中上端的空气通过排气装置顶出系统外, 使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及上水管和下水管与该装置处于同一密闭承压系统, 为此就可以 利用较低功率的循环泵 ( 可选用静音屏蔽泵, 功率 : 60W-120W, 噪音低, 40 分贝以下, 满足国 家标准 : 室内小于 45 分贝 ) 实现本发明装置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与安装在楼顶的太阳能热 水器 ( 集热器 ) 中的、 远距离、 大高度差的热水进行强制循环置换, 解决了管路排空的开式 强制循环换热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需要的大功率、 高扬程泵的噪音大、 耗电大而制约推 广的问题, 使利用太阳能制生活热水的节能方法和产品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外形结构示意图 ;
图中, 1- 进水口 ; 23- 出水口 ; 12- 上水管接口 ; 15- 下水管接口 ; 9- 排放管接口 ; S- 泵阀室 ; 6- 循环泵。 图 2、 图 3、 图 13、 图 14 均为本发明原理结构示意图 ;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环 泵;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水管 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管路 ;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口。
图 4 为本发明一种单独使用电加热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 环泵 ;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水 管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管 路;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口 ; 31- 自来水管路 ; 32- 热水管路 ; 33- 混水阀。
图 5、 图 6、 图 15、 图 16 均为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和电双功能制热水的原理结构示意 图;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 环泵 ;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 水管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 管路 ;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1- 温度传感器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 口; 24- 上水管 ; 25-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 26- 集热水箱 ; 27- 上进口 ; 28- 止水排气阀 ; 29- 下出口 ; 30- 下水管 ; 31- 自来水管路 ; 32- 热水管路 ; 33- 混水阀 ; 34- 排空管路 ; 35- 地 漏。
图 7 为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和电双功能制热水的利用下水管排气的原理结构示意 图;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
环泵 ;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 水管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 管路 ;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1- 温度传感器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 口; 24- 上水管 ; 25-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 26- 集热水箱 ; 27- 上进口 ; 28- 止水排气阀 ; 29- 下出口 ; 30- 下水管 ; 31- 自来水管路 ; 32- 热水管路 ; 33- 混水阀 ; 34- 排空管路 ; 35- 地 漏; 36- 放气止水阀。
图 8、 图 9、 图 11、 图 12 均为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和电双功能制热水的带副水箱的原 理结构示意图 ;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 环泵 ;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 水管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 管路 ;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1- 温度传感器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 口; 24- 上水管 ; 25-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 26- 集热水箱 ; 27- 上进口 ; 28- 止水排气阀 ; 29- 下出口 ; 30- 下水管 ; 31- 自来水管路 ; 32- 热水管路 ; 33- 混水阀 ; 34- 排空管路 ; 35- 地 漏; 37- 溢流管口 ; 38 副水箱 ; 39- 节水管路 ; 40- 节水管路阀 ; 41- 水位传感装置 ; 42- 进水 控制阀 ; 43- 管路传感器。
图 10 为本发明利用太阳能和电双功能制热水的带副水箱的又一原理结构示意 图;
图中, 1- 进水口 ; 2- 进水管路 ; 3- 止回阀 ; 4- 泄压阀 ; 5- 循环管路控制阀 ; 6- 循 环泵 ; 7- 循环上水管路 ; 8- 水温传感器 ; 9- 排放管接口 ; 10- 传感器 ; 11- 排空阀 ; 12- 上 水管接口 ; 13- 水流控制阀 ; 14- 排放管路 ; 15- 下水管接口 ; 16- 电加热器 ; 17- 循环下水 管路 ; 18- 储热水箱 ; 19- 控制仪表 ; 20- 控制阀 ; 21- 温度传感器 ; 22- 出水管路 ; 23- 出水 口; 24- 上水管 ; 25- 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 26- 集热水箱 ; 27- 上进口 ; 28- 止水排气阀 ; 29- 下出口 ; 30- 下水管 ; 31- 自来水管路 ; 32- 热水管路 ; 33- 混水阀 ; 34- 排空管路 ; 35- 地 漏; 37- 溢流管口 ; 38 副水箱 ; 39- 节水管路 ; 40- 节水管路阀 ; 41- 水位传感装置 ; 42- 进水 控制阀 ; 43- 管路传感器 ; 44- 自动阀 ; 45- 顶水管路 ; 46- 管路电控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 1、 2、 图 3、 图 13、 图 14 所示, 本发明结构主要由储热水箱 18、 循环泵 6、 电加热 器 16 和各种控制阀等部分构成。具体结构如下 :
如图 1 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 设有泵阀室 S, 本发明装置的外部设有进水口 1、 出水口 23、 上水管接口 12、 下水管接口 15 和排放管接口 9 ;
如图 2、 图 3、 图 13、 图 14 所示, 本发明设有储热水箱 18, 储热水箱 18 内设有水温 传感器 8, 储热水箱 18 连有进水管路 2 和出水管路 22, 储热水箱 18 内装有电加热器 16, 进 水管路 2 一端设有进水口 1, 出水管路 22 一端设有出水口 23。如图 2、 图 13 所示, 进水管路 2 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7, 出水管路 22 连有循环下水管路 17 ; 或者, 如图 3、 图 14 所示, 进水管 路 2 连有循环下水管路 17, 出水管路 22 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7。如图 2、 图 3、 图 13、 图 14 所 示, 循环上水管路 7 一端设有上水管接口 12,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一端设有下水管接口 15, 循 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排放管路 14, 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上装有水流控制阀 13, 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排空阀 11, 排放 管路 14 的排空端上设有排放管接口 9, 在循环上水管路 7 上装有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在循环 下水管路 17 上装有控制阀 20 ; 如图 2 所示, 在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连通的管路上 装有循环泵 6 ; 或者, 如图 3 所示, 在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 泵6 ; 或者, 如图 13 所示, 在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6 ; 或 者, 如图 14 所示, 在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6。
如图 2、 图 3、 图 13、 图 14 所示, 该装置设有控制仪表 19, 控制各个阀件动作完成系 统功能作用 ; 在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传感器 10, 在进水管路 2 上装有泄压阀 4, 在进水管路 2 上装有止回阀 3。
如图 4 如示, 本发明一种单独使用电制热水的原理结构示意图所示如下 :
本发明设有储热水箱 18, 储热水箱 18 内设有水温传感器 8, 储热水箱 18 连有进水 管路 2 和出水管路 22, 储热水箱 18 内装有电加热器 16, 进水管路 2 一端设有进水口 1, 出水 管路 22 一端设有出水口 23, 进水管路 2 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7, 出水管路 22 连有循环下水管 路 17, 循环上水管路 7 一端设有上水管接口 12,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一端设有下水管接口 15, 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排放管路 14, 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上装有水流控制阀 13, 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排空阀 11( 可 选用电磁阀 ), 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上设有排放管接口 9, 在循环上水管路 7 上装有循环管 路控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上装有控制阀 20, 在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 路 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6 ; 该装置设有控制仪表 19, 控制各个阀件动作完成系统功能 作用 ; 在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传感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在进 水管路 2 上装有泄压阀 4, 在进水管路 2 上装有止回阀 3, 进水口 1 与自来水管路 31 相连 ; 出水口 23 通过出水口 23 连有热水管路 32 ; 热水管路 32 连有混水阀 33 ; 混水阀 33 连有自 来水管路 31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本发明的几种利 用太阳能和电双用制热水模式案例的原理结构如下 :
本发明设有储热水箱 18, 储热水箱 18 内设有水温传感器 8, 储热水箱 18 连有进水 管路 2 和出水管路 22, 储热水箱 18 内装有电加热器 16, 进水管路 2 一端设有进水口 1, 出 水管路 22 一端设有出水口 23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所示, 进水管路 2 连有 循环上水管路 7, 出水管路 22 连有循环下水管路 17 ; 或者,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 示进水管路 2 连有循环下水管路 17, 出水管路 22 连有循环上水管路 7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循环上水管路 7 一端设有上水管接口 12, 循 环下水管路 17 一端设有下水管接口 15, 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排放管路 14, 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上装有水流控制阀 13, 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排空阀 11( 可选用电磁阀 ), 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上设有排放管接 口 9, 在循环上水管路 7 上装有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上装 有控制阀 20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所示, 在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连通的管路上 装有循环泵 6 ; 如图 6、 图 8、 图 9 所示, 在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 循环泵 6 ; 如图 15 所示, 在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6 ; 如 图 12、 图 16 所示, 在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连通的管路上装有循环泵 6 ; 如图 5、 图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在排放管路 14 的排空端管路上装有 传感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在进水管路 2 上装有泄压阀 4, 在进水管路 2 上 装有止回阀 3 ; 如图 8 所示, 在进水管路 2 上连有节水管路 39 ; 如图 9 所示, 在出水管路 22 上连有节水管路 39 ; 如图 10 所示, 在循环泵 6 出水口与循环管路控制阀 5 之间的管路上连 有顶水管路 45, 顶水管路 45 另一端与进水管路 2 连通, 顶水管路 45 上设有自动阀 44( 可 选用电磁阀 ), 在循环泵 6 进水口的管路上装有管路电控阀 46( 可选用电磁阀 ), 在循环泵 6 进水口与管路电控阀 46 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39 ; 如图 11 所示, 在循环泵 6 出水口 与循环管路控制阀 5 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39 ; 如图 12 所示, 在循环泵 6 进水口与控 制阀 20 之间的管路上连有节水管路 39,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节水管路 39 另一端连有副水箱 38, 副水箱 38 内设有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器、 水位开关 ), 副水箱 38 上端通过排放管接口 9 与排放管路 14 相通, 副水箱 38 上端设有溢流管口 37, 溢流管口 37 与排空管路 34 相连通, 排空管路 34 通向地漏 35 ; 出水管路 22 上设有管路传感器 43(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进水管路 2 上设有 进水控制阀 42( 可选用电磁阀 )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排放管接口 9 与排空 管路 34 相连通, 排空管路 34 通向地漏 35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进水管路 2 通过 进水口 1 与自来水管路 31 相连通 ; 出水管路 22 通过出水口 23 与热水管路 32 相连通 ; 热 水管路 32 连有混水阀 33 ; 混水阀 33 连有自来水管路 31 ; 循环上水管路 7 通过上水管接口 12 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的上水管 24 相连通 ; 循环下水 管路 17 通过下水管接口 15 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上的下水管 30 相连通 ; 上水管 24 通过上进口 27 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方的集热水箱 26 相 连; 下水管 30 通过下出口 29 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方的集热水箱 26 相连 ; 集热 水箱 26 内装有温度传感器 21 ; 集热水箱 26 上方设有止水排气阀 28 ; 如图 7 所示, 在下水管 30 上装有放气止水阀 36 ;
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的集热水箱 26 为承压水箱, 水箱上部的上进口 27 和下出口 29 都在水箱的上方进入集热水箱 26 内一段, 以保证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置换换热结束后, 实现管路正常自然落差排空, 并由落差排空的虹吸作用使 集热水箱 26 上端形成一横条空气层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该装置设有控制仪表 19, 控制各个功能部件、 阀件动作完成系统各功能程序、 动 作, 实现太阳能制热水或者电制热水。
如图 4 所示, 本发明中控制仪表 19 通过电控线路分别与电加热器 16、 水温传感器 8 的电控线相接。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本发明中控制仪表 19 通过电控线路与电加 热器 16、 水温传感器 8、 循环泵 6、 传感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和各电控制阀 及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内的温度传感器 21 的电控线相连接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本发明中控制仪表 19 通过电控线路与电加热器 16、 水温传感器 8、 循环泵 6、 传感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 器、 水位开关 )、 管路传感器 43、 (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各电控制阀及太阳能热水 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内的温度传感器 21 的电控线相连接 ;
控制仪表 19 通过接收各传感器发出的传感信号指挥相应的电控部件动作, 实现 本发明装置的电制热水 ; 或者, 实现该装置的储热水箱 18 中的低温水与上方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中的太阳能制成的高温水进行循环置换制热水, 并且, 置换结束 后, 实现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中的水依靠自然落差排空, 及 排空水的合理利用 ; 实现该装置中各阀件损坏时控制仪表 19 接收传感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 感器、 水流开关 ) 传感信号, 自动报警, 使人员可以及时维护、 保证使用安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
一、 本发明装置的单独使用电加热制热水模式 :
如图 4 所示, 将系统安装完毕, 向储热水箱 18 中注水 : 打开混水阀 33, 自来水顶进 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空气通过混水阀 33 顶出, 混水阀 33 出水、 关闭混水阀 33, 储热水箱 18 上满水 ; 开启控制仪表 19 电源, 本发明装置可以设置和启动如同储水式电 热水器所有功能程序和热水的使用方式 ; 启动电加热使储热水箱 18 中的水温升至设定的 温度, 打开混水阀旋至热水端, 此时,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 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控制阀 20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带压自来 水不能进入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中, 只能通过进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通过出水管路 22、 热水管路 32 顶出混水阀 33, 旋转混水阀 33, 调 节出水温度。电加热出现的膨胀热水通过泄压阀 4 排出, 使储热水箱 18 中水压力保持一定 限值, 当自来水停水时止回阀 3 止回切断储热水箱 18 与自来水管路 31 的连通, 使储热水箱 18 中的水不能流进自来水管路 31 中, 以保证储热水箱 18 不能被电加热干烧。 二、 本发明的几种利用太阳能和电双用制热水模式案例工作过程 :
1、 系统安装及储热水箱 18 上水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将上水管路接 口 12、 下水管路接口 15, 分别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相连 ; 如 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将排放管接口 9 与排空管路 34 相连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将溢流管口 37 与排空管路 34 相连。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将系统安装完毕, 开启混水阀 33, 旋至热水端, 自来水顶进储 热水箱 18, 向储热水箱 18 中注水,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空气从混水阀 33 顶出, 混水阀 33 出 水, 关闭混水阀 33, 储热水箱 18 被注满水 ; 此过程中,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控制阀 20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 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控制阀 20 切断进水 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带压自来水不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 热器 )25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 ;
2、 本发明装置配套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上水 :
储热水箱 18 中注满水后, 开启控制仪表 19 电源, 启动集热水箱 26 上水程序 : (按 控制仪表 19 上水键 ) 排空阀 11(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通过进水管路 2 进入循环上水管路 7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水通过出水管路 22 顶进循环上水管路 7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进 入循环上水管路 7 中的带压水 ; 或者, 带压自来水又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上水 管 24, 再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可选用单向止回阀 ), 控制阀 20 开启 ; 如图 5、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 水通过出水管路 22 顶进循环下水管路 17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 通过进水管路 2 进入循环下水管路 17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进入循环下水管路 17 带压水 ; 或者, 带压自来水再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 下水管 30,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 如控制阀 20 选用止回阀、 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控阀 ( 可 选用电磁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开启, 带压自来水 ; 或者, 从储热水箱 18 中被带压自来水顶出 来的带压水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一部分经过排放管路 14 进入下水管 30,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另一部分进入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水通过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进入集热水箱 26 内, 将上水管 24、 下水 管 30 内的空气和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前次管路排空形成的空气层中的空气都通过集热水 箱 26 上方的止水排气阀 28 排出, 带压水将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空气层添满水, 使集热水 箱 26 及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与本发明装置处于同一密闭承压系统 ; 如图 7 所示, 进入循 环上水管路 7 中的带压自来水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此过程中, 将上水管 24 内的空气和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前次管路排空时的虹吸作 用形成一横条空气层中的空气都通过集热水箱 26 上方的止水排气阀 28 排出 ; 或者, 通过下 水管 30 上的放气止水阀 36 排出,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 出水管路 22 至下水管接口 15 方向的、 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之间的管路连通, 带 压水无法通过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下水管 30 中 ;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逆止阀, 水流控制 阀 13( 可选用单向止回阀 ) 单向逆止, 切断排放管路 14 的循环上水管路 7 至循环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 带压水无法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排放管路 14、 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下水 管 30 中 ; 此时, 带压自来水将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空气层添满水后, 将集热水箱 26 内的高 温水顶出集热水箱 26 进入下水管 30 中, 将下水管 30 中注满水, 下水管 30 中的空气通过放 气止水阀 36 排出 ; 此时, 集热水箱 26 及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与本发明装置处于同一密闭 承压系统。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完成本发明 装置配套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上水程序后, 可以通过控制仪表 19 自 动或者手动停止上水程序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 电磁阀 ) 关闭,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制阀 20 关闭,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 管路 1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的连通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 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制阀 20 关闭, 切断进水 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 切断进水 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的连通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水或者带压自来水不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 路 1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 ; 此时, 排空阀 11( 可选用 电磁阀 ) 开启,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水流控 制阀 13 选用逆止阀, 水流控制阀 13 的单向逆止作用, 只切断排放管路 14 的循环上水管路 7 至循环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而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循环上水管路 7 方向排放管路 14 为 开通状态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经排放管 路 14 及通过排放管接口 9 与排放管路 14 相连通的排空管路 34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出系 统外, 流向地漏 35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 通过排放管路 14、 排放管接口 9,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开启状态 ; 如图 5、 图 6、 图 15、 图 16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 通过排放管路 14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出系统外。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上 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通过排放管路 14、 排放管接口 9,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入副 水箱 38 中。
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的集热水箱 26 上部的上 进口 27 和下出口 29 都在水箱的上方, 并进入集热水箱 26 内一段, 致使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时形成虹吸作用, 使集热水箱 26 上端形成一横条空气层。
3、 本发明装置的太阳能制热水过程 ( 本发明装置的储热水箱 18 与本发明装置配 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集热水箱 26 置换热水过程 ) :
智能启动程序可以设定 : 当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吸收光能使集热水箱 26 中 的水温达到设定的温度时 ( 可设定 45-70℃ ) 且储热水箱 18 与集热水箱 26 水温温度差达 到设定值时 ( 可设定 8-30℃ ) 控制仪表 19 接收水温传感器 8 和温度传感器 21 的温度传 感信号, 发出指令, 系统自动启动储热水箱 18 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集热水箱 26 置换 热水程序 ; 手动启动程序 : 当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吸收光能使集热水箱 26 中的水温 达到一定的温度时 ( 例如 45-70℃ ), 储热水箱 18 与集热水箱 26 水温温度差有一定差值时 ( 例如 8-60℃ ), 可手动启动储热水箱 18 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置换热 水程序 ( 例如可手动按控制仪表 19 上的 “循环加热” 键 )。
此时,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排空阀 11(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 如图 10 所示, 管路电 控阀 46 为开启状态。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通过进水管路 2 进入循环上水管 路7;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通过出水管路 22 顶出带压水进入循环上水管路 7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止回阀, 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管路的连通 ; 带压水不能通过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下水管 30,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 下水管 30 方向管路的连通, 带压自来水不能通过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下水管 30 ; 此时, 如 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水流控制阀 13 开启, 带压水 ; 或者, 带压自来水只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一部分经过排放管路 14 进入下水管 30, 流进集热 水箱 26 中, 另一部分直接进入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 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可选用单向止回阀 ), 控制阀 20 开启, 如图 5、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通过出水管路 22 顶出带压水进入循环 下水管路 17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通过进水管路 2 进入循环下 水管路 17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进入循环下水管路 17 带压水再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下水管 30,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水通过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进入集热水箱 26 内, 将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内的空气和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 的前次管路排空形成的空气层中的空气都通过集热水箱 26 上方的止水排气阀 28 排出, 带 压水将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空气层添满水, 使集热水箱 26 及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与本 发明装置处于同一密闭承压系统 ; 此时,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水 流控制阀 13 关闭, 切断循环上水管路 7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 如水流控 制阀 13 选用逆止阀 ( 可选用单向止回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单向逆止, 切断排放管路 14 的 循环上水管路 7 至循环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此时, 如图 10 所示, 自动阀 44( 可选用电 磁阀 ) 为关闭状态 ; 此时,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所示, 循环泵 6( 可选用静音 屏蔽泵, 功率 : 60W-120W) 启动, 将储热水箱 18 中低温水抽出, 经循环上水管路 7 进入太阳 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将集热水箱 26 中高温水顶出经下 水管 30、 循环下水管路 17 流进储热水箱 18 中, 在同一密闭承压状态下进行集热水箱 26 与 储热水箱 18 的冷热水置换 ; 如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此时, 循环泵 6( 可选用静音屏蔽泵, 功率 : 60W-120W) 启动, 将储热水箱 18 中低温水顶出, 经循环上水管路 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将集热水箱 26 中高温水顶出经下水管 30、 循 环下水管路 17, 在循环泵 6 作用下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在同一密闭承压状态下进行集热水 箱 26 与储热水箱 18 的冷热水置换 ;
如图 7 所示, 控制阀 20 可选用止回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管路的连通 ; 带压水不能通过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下 水管 30 ; 水流控制阀 13 可选用逆止阀 ( 可选用单向止回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单向逆止, 切 断排放管路 14 的循环上水管路 7 至循环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因此进入循环上水管路 7 中的带压自来水只能经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此过 程中, 将上水管 24 内的空气和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前次管路排空时的虹吸作用形成一横 条空气层中的空气都通过集热水箱 26 上方的止水排气阀 28 排出 ; 或者, 通过下水管 30 上 的放气止水阀 36 排出, 带压自来水将集热水箱 26 内上方的空气层添满水后, 将集热水箱 26 内的高温水顶出集热水箱 26 进入下水管 30 中, 将下水管 30 中注满水, 下水管 30 中的空气 通过放气止水阀 36 排出, 此时集热水箱 26 及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与本发明装置处于同 一密闭承压系统 ; 此时, 循环泵 6( 可选用静音屏蔽泵, 功率 : 60W-120W) 启动, 由于水流控制 阀 13 的单向逆止作用, 从储热水箱 18 中抽出低温水, 只能经循环上水管路 7 进入太阳能热 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流进集热水箱 26 中, 将集热水箱 26 中高温水顶出经下水管 30、 循环下水管路 17 流进储热水箱 18 中, 在同一密闭承压状态下进行集热水箱 26 与储热水箱 18 的冷热水置换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置换结束后, 循环泵 6 停止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 用电磁阀 ) 关闭,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 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制阀 20 关闭,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 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 出水管路 22 至下水管接口 15 方向 的管路连通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 制阀 20 关闭,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 进水管路 2 至下水管接口 15 方 向管路的连通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 水; 或者, 从储热水箱 18 中被带压自来水顶出的带压水不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 水管路 1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 ; 此时, 排空阀 11( 可选 用电磁阀 ) 开启,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水流 控制阀 13 选用逆止阀, 水流控制阀 13 的单向逆止作用, 只切断排放管路 14 的循环上水管 路 7 至循环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而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循环上水管路 7 方向的排放管 路 14 为开通状态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经 排放管路 14 及通过排放管接口 9 与排放管路 14 相连通的排空管路 34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出系统外, 流向地漏 35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 水都能通过排放管路 14、 排放管接口 9,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入副水箱 38 中, 当副水箱 38 水满时可通过溢流管口 37 经排空管路 34 排出系统外 ( 可排入地漏 35 中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 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开启 ; 如图 5、 图 6、 图 15、 图 16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 通过排放管路 14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出系统外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上 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能通过排放管路 14、 排放管接口 9,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入副水 箱 38 中, 当副水箱 38 水满时可通过溢流管口 37 经排空管路 34 排出系统外 ( 可排入地漏 35 中 )。
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上的集热水箱 26 上部的上 进口 27 和下出口 29 都在水箱的上方, 并进入集热水箱 26 内一段, 致使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时形成虹吸作用, 使集热水箱 26 上端形成一横条空气层 ;
本发明装置的储热水箱 18 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的集热水箱 26 置换热水结束, 完成一次太阳能制热水过程。
对本发明装置的储热水箱 18 和与本发明装置配套选用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 器 )25 的集热水箱 26 的容量及太阳能集热器面积进行科学合理的匹配设计, 就能达到节 水、 节能、 实现全面推广的目的。
4、 本发明装置的电加热制热水过程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当太阳能制热水 温度不够时, 可以如同使用储水式电热水器一样, 可手动或者自动启动电加热程序, 完成电 加热制热水模式。5、 本发明装置的热水使用过程 :
a、 本发明装置非置换换热状态下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切 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图 5、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 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制阀 20 关闭,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 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作用, 切断 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的管路连通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如 控制阀 20 选用电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控制阀 20 关闭,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控制阀 20 选用逆止阀, 控制阀 20 单向逆止, 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下水管 30 方向的管路连通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不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 器 )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 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用单向止回阀 ), 由于其逆止切断作用, 带压自来水无法通过节水管 路 39 进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打开混水阀 33, 自来水通过进 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经过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打开混水阀 33, 自来水通过进水管路 2 顶进储 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顶出, 经过出水管路 22 时, 管路传感器 43( 可选用水 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动作, 此时如副水箱 38 中的水位高过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 选用水位传感器、 水位开关 )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指令, 进水控制阀 42( 可选用 电磁阀 ) 关闭, 自来水不能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 此时循环泵 6 启动 ; 如图 8 所示, 循环泵 6 抽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使储热水箱 18 处于负压状态, 此时 副水箱 38 中的水在储热水箱 18 的负压作用, 经节水管路 39、 进水管路 2 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 当副水箱 38 中的水位降到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 指令, 循环泵 6 停止, 进水控制阀 42(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自来水再次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继续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继续进行热水的使用 ; 如图 9 所 示, 循环泵 6 直接抽副水箱 38 中的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当副水箱 38 中的水位 降到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指令, 进水控制阀 42( 可 选用电磁阀 ) 开启, 自来水再次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继续经出水管 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继续进行热水的使用 ; 如图 10 所示, 管路电控阀 46(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顶水管路 45 上的自动阀 44(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循环泵 6 直接通过节水管路 39 抽 副水箱 38 中的水, 经进水管路 2 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当副水箱 38 中的水位降到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 器、 水位开关 )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指令, 循环泵 6 停止, 管路电控阀 46( 可选 用电磁阀 ) 开启, 自动阀 44( 可选用电磁阀 ) 关闭, 进水控制阀 42(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自来水再次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继续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继续进行热水的使用 ;
如图 11 所示, 循环泵 6 为双向循环增压泵, 循环泵 6 反向增压, 系统循环换热时循 环泵 6 的出水口变成进水口, 进水口变成出水口, 通过节水管路 39 直接抽副水箱 38 中的水, 经进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当副水箱 38 中的水位降到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器、 水位开关 )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指令, 循环泵 6 停止, 进水控制阀 42(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自来水再次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继续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继续进行热水的使用 ;
如图 12 所示, 循环泵 6 直接通过节水管路 39 抽副水箱 38 中的水, 经进水管路 2 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当副水箱 38 中 的水位降到设定值时, 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器、 水位开关 ) 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受信号发出指令, 循环泵 6 停止, 进水控制阀 42 开启, 自来水再次进入储热水箱 18 中将 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继续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继续进行热水的使用 ;
b、 置换换热状态下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储热水箱 18 与 集热水箱 26 及上水管 24 和下水管 30 处于同一密闭承压系统, 循环泵 6 启动, 集热水箱 26 中的高温水与储热水箱 18 中低温水进行置换, 打开混水阀 33 ;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可以实现带压自来水在循环泵 6 的作用下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上水管 24 顶进集 热水箱 26 中, 将集热水箱 26 中热水通过下水管 30、 循环下水管路 17、 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 水阀 33 ; 如图 6、 图 8、 图 9 所示, 自来水可以通过进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 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 如图 12、 图 16 所示, 自来水可以通过进水管 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 或者, 自 来水和通过循环泵 6 作用置换下的集热水箱 26 中的高温水一同经进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 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出混水阀 33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在系统置换换热状态下, 控制仪表 19 可以不 接受管路传感器 43(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 和水位传感装置 41( 可选用水位传感器、 水位开 关 ) 的动作信号, 进水控制阀 42 处于开启状态 ;
6、 本发明装置中节水管路 39 上节水管路阀 40 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几种利用太阳能和电双用制热水模式案例中, 当储热水箱 18 上水、 太 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集热水箱 26 上水、 太阳能制热水及热水使用时, 如图 8 所示, 与进 水管路 2 连通的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用单向止回阀 ), 逆止切断节水 管路 39 的进水管路 2 至副水箱 38 方向的连通, 带压自来水无法通过节水管路 39 进入副 水箱 38 中 ; 如图 9 所示, 与出水管路 22 连通的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 用单向止回阀 ), 逆止切断节水管路 39 的出水管路 22 至副水箱 38 方向的连通, 带压自来 水无法通过节水管路 39 进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10 所示, 与循环泵 6 进水口和管路电控阀 46( 可选用电磁阀 ) 之间的管路连通的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用单向止 回阀 ), 逆止切断循环泵 6 进水口和管路电控阀 46( 可选用电磁阀 ) 之间的管路至副水箱 38 方向的节水管路 39 的连通, 带压自来水无法通过节水管路 39 进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11 所示, 与在循环泵 6 出水口和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可选用电磁阀 ) 之间的管路连通的节水管 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用单向止回阀 ), 逆止切断循环泵 6 出水口和循环管路 控制阀 5 之间的管路至副水箱 38 方向的节水管路 39 的连通, 带压自来水无法通过节水管 路 39 进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12 所示, 与在循环泵 6 进水口与控制阀 20 之间的管路连通的节水管路 39 上设有节水管路阀 40( 可以选用单向止回阀 ), 逆止切断循环泵 6 进水口与控 制阀 20 之间的管路至副水箱 38 方向的节水管路 39 的连通, 带压自来水无法通过节水管路 39 进入副水箱 38 中 ;
7、 本发明装置管路防冻安全排空及报警工作过程 :
在本发明装置与其配套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循环置换热水结束后,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关闭切断进水管路 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控制阀 20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循环管路控制阀 5 切断出水管路 22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的连通 ; 控制阀 20 切断进水 管路 2 与循环下水管路 17 的连通,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不能通过循环上水管路 7 和循环下水管路 17 进入太阳能热水器 ( 集 热器 ) 的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 此时, 排空阀 11( 可选用电磁阀 ) 开启,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逆止阀, 水流控制阀 13 的单向逆止作用, 只切断排放管路 14 的循环上水管路 7 至循环 下水管路 17 方向的连通, 而循环下水管路 17 至循环上水管路 7 方向的排放管路 14 为开通 状态 ; 如图 5、 图 6、 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5、 图 16 所示, 如水流控制阀 13 选用电 控阀 ( 可选用电磁阀 ), 水流控制阀 13 开启,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之间的排 放管路 14 为开通状态 ; 如图 5、 图 6、 图 7、 图 15、 图 16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 能通过排放管路 14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出系统外 ; 如图 8、 图 9、 图 10、 图 11、 图 12 所示,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中的水都能通过排放管路 14、 排放管接口 9, 进行自然落差排空, 流入 副水箱 38 中, 完成与本发明装置配套的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25 循环置换热水结束后的 循环管路 ( 上水管 24、 下水管 30) 防冻排空过程, 此过程中, 当排空水流经过传感器 10( 可 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时, 传感器 10 虽然动作, 控制仪表 19 接收传感器 10( 可选用 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传感信号, 但在限定的时间内 ( 正常管路排空时间内 ) 无报警 ;
如循环管路控制阀 5 损坏,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直接 通过进水管路 2, 会连续经循环上水管路 7、 排放管路 14、 排空阀 11、 传感器 10 流出系统外, 或者, 流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经进水管路 2 顶进 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进循环上水管路 7, 经排放管路 14、 排空阀 11、 传感器 10 流出系统外 ; 或者, 流入副水箱 38 中 ;
如控制阀 20 损坏, 如图 5、 图 7、 图 10、 图 11、 图 15 所示, 带压自来水经进水管路 2 顶进储热水箱 18 中, 将储热水箱 18 中的热水, 经出水管路 22 顶进循环下水管路 17, 经循环 下水管路 17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水流控制阀 13 为开启状态的电磁阀 ; 或者, 单向止回阀 ) 通过排空阀 11、 传感器 10 流出系统外, 或者, 流入副水箱 38 中 ; 如图 6、 图 8、 图 9、 图 12、 图 16 所示, 带压自来水直接通过进水管路 2, 会连续经循环下水管路 17、 经 循环下水管路 17 与循环上水管路 7 之间的排放管路 14( 水流控制阀 13 为开启状态的电磁 阀, 或者, 单向止回阀 )、 排空阀 11、 传感器 10 流出系统外 ; 或者, 流入副水箱 38 中 ;
当循环管路控制阀 5 或者控制阀 20 损坏时, 本发明装置会出现上述的水流连续外 排现象, 当水流外排时间超过限定的时间 ( 正常管路排空时间 ) 时, 控制仪表 19 接收传感 器 10( 可选用水流传感器、 水流开关 ) 传感信号超过限定的时间 ( 正常管路排空时间 ), 控 制仪表 19 报警, 使人员可以及时维护、 保证排空管路防冻及使用安全。
本发明装置除了和储水式电热水器一样, 外部都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外, 外部还设有上水管接口和下水管接口及排放管接口, 按储水式电热水器相同的安装方式将进水 口和出水口分别与自来水管路和热水管路相连, 将水箱上满水, 通电启动电加热后, 就可以 完成电制热水过程, 具有储水式电热水器所有功能特点和热水的使用方式 ; 如果将上水管 路接口、 下水管路接口和排放管接口的管口分别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 水管相连及再与一条排空管路相连, 该装置储热水箱中的低温水与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 光能产生的高温水通过该装置中的低功率循环泵及各阀件、 功能部件的动作进行置换, 就 可以完成太阳能制热水过程, 并且置换结束后太阳能热水器 ( 集热器 ) 的上水管和下水管 中的水可通过排空管路进行排空, 排空无水的上水管和下水管无需加装电伴热带 ; 该装置 可以在室内任意用水点安装, 输水管线短、 即开加热, 另外本发明装置增设副水箱、 报警装 置的设计, 即节水又节能, 维护及时, 运行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