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2419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33921.6

申请日:

2007.07.11

公开号:

CN101517545A

公开日:

2009.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10; H03K19/177

主分类号:

G06F11/10

申请人:

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W·罗比内特; P·J·屈克斯; S·R·威廉斯

地址:

美国德克萨斯州

优先权:

2006.7.12 US 11/484,96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雪梅;刘春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构造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图14和16)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纳米级别、微米级别或更大级别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能够被视为一组与门(图9A-B),每个包括在许多条地址线(910-912以及920-922)或地址线衍生信号线与输出信号线(914和924)之间的可逆切换的互连。每个可逆切换的互连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逆切换的元件(906-908以及916-918)。在某些多路信号分离器中,采用NMOS(102)和/或PMOS晶体管(206)作为可逆切换的元件。在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中,在每个可逆切换的互连中采用两个或更多个串联连接的晶体管(410、412以及411、413;1502),以便多达比串联的互连的晶体管的数量少一的晶体管中的短路缺陷不导致可逆切换互连的故障。此外,使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来引入附加的地址线衍生信号线(1602、1604)以及附加的可切换互连(1610),以便即使当许多个体的可切换的互连有开路缺陷时,所述多路信号分离器依然可以工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图14和16),包括:
若干地址线(1606、1608),所述地址线接收输入地址;
若干输出信号线(1006-1009),每个所述输出信号线对应于地址;
与所述若干地址线互补的若干信号线(1016);以及
若干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图4B,1502),所述若干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将地址线和互补的信号线互连到所述输出信号线,使得通过所述多路信号分离器选择对应于输入地址的输出信号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其中,所述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包括在若干并联冗余的支路的每一个中的串联冗余的晶体管(410、412以及411、41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其中,所述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是2S×2P复合晶体管(402,图4B)。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其中,所述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是更高阶的nS×mP晶体管(图8),所述更高阶的nS×mP晶体管容许有短路缺陷的部件晶体管且容许有开路缺陷的部件晶体管。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其中,所述容许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1502)包括在m个支路的每一个中的n个串联冗余的晶体管,其中n大于m,其中n大于或等于2,以及其中m大于或等于1。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还包括:
补充信号线(1602)和补充互补信号线(1604)以及附加的可逆切换的互连(1610);
编码器电路(1620),所述编码器电路(1620)根据输入地址生成内部编码地址;
可逆切换的互连(1610),所述可逆切换的互连将所述补充信号线和补充互补信号线互连到所述输出信号线,使得通过所述多路信号分离器选择对应于内部编码地址的输出信号线。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其中,所述编码器电路(1620)根据[n’,k,d]线性块码由输入地址生成内部编码地址,以及其中所述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容许连接到每个输出信号线的d-1个有开路缺陷的可逆切换的互连,以及容许在每个可逆切换的互连中的比串联联接的晶体管的数量小一的晶体管中的短路。

8.
  一种复合晶体管(402,图8),包括:
m个支路;以及
在所述m个支路的每一个中的n个串联联接的简单晶体管(410、412以及411、413)。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晶体管,其中n+m≥1,n≥1,且m≥0.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晶体管,其中,所述简单晶体管包括:
PMOS晶体管(206);
NMOS晶体管(102);以及
各种附加类型的场效应晶体管。

说明书

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许缺陷和故障的电路、集成电路以及电子器件,以及具体涉及一种方法,所述方法用于采用晶体管的串联复制(seriesreplication)以及基于差错控制编码的信号线冗余来产生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demultiplexer)。
背景技术
光刻和其他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连续进步使之可能的电子电路和电路部件(包括晶体管)的尺寸的惊人减小,以及制造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不断降低的每部件成本,导致了日益复杂且密集图案化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发展。例如,接近纳米尺度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为复杂且非常高速的处理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这些处理器驱动现代计算机和处理器控制的电子器件,包括:个人计算机,家庭娱乐系统,和飞机、汽车、机床、医疗器械、科学仪器中所使用的多种处理器控制的机器和电气系统,以及许许多多其他产品及系统。经济且可靠地制造晶体管的密集大规模阵列的能力已经导致例如薄膜晶体管LCD监控器和TV屏幕的发展和商业化。
然而,随着电路变得越来越小以及制造得越来越密集,制造误差经常变得更难以控制。甚至是在制造过程期间的微小灰尘的存在或者光刻掩膜的亚微米级(submicroscale)未对准,也能够导致几十到几百个亚微米级电子部件的制造缺陷,所述电子部件包括晶体管和基于晶体管的逻辑门。这些缺陷的累积迅速导致有缺陷的电路和器件,以及急剧降低通过当前采用的制造工艺生成的操作器件的产率。因为这个原因,以及因为利用新兴技术使得能够制造电子电路部件的尺度越来越小,进一步恶化了与制造缺陷相关联的问题,正在施行大量研究和开发来改善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中的缺陷容限。很多这些技术能够被同等地应用于制造之后发生的电子电路部件中的故障。
用于容许缺陷和容许故障的很多方法依赖于在电路、器件和系统中包含冗余的部件,使得如果一组多个冗余部件中的单个部件发生故障,该组多个冗余部件中剩余的操作部件可以继续提供希望的功能性。可以在大规模的部件水平上、在电子电路和集成电路内的模块水平上以及在更小的水平上采用冗余。然而,在电路和器件内包含冗余会增加制造成本、功耗以及有时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从而引入新类型的故障和制造缺陷的机会。例如,虽然四引擎飞机直观上看起来可能比双引擎飞机固有地更安全,但是在一些情况下,故障分析显示,四引擎飞机中的控制和监控系统的增加的复杂度实际上可能不止抵消来自两个冗余的引擎的安全性增益。因为这个原因,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设计者和制造商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和手段来增加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缺陷容限和故障容限,而无需不必要地增加电路和器件的复杂度,无需不必要地增加电路和器件的制造成本和功耗,以及不会产生缺陷和故障的新模式和机会,所述缺陷和故障抵消利用容许缺陷和故障的方法和手段获得的增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构造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纳米尺度、微尺度或更大尺度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能够被视为一组与门,其中每个与门包括在许多地址线或地址线衍生(address-line-derived)信号线与输出信号线之间的可逆切换(reversibly switchable)互连。每个可逆切换互连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逆切换元件。在某些多路信号分离器实施例中,采用NMOS和/或PMOS晶体管作为可逆切换元件。在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中,在每个可逆切换互连中采用两个或更多个串联连接的晶体管,使得在高达比串联互连的晶体管的数量少一的数量的所述晶体管中的短路缺陷不导致该可逆切换互连的故障。此外,使用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来引入附加的地址线衍生信号线和附加的可切换互连,使得即使当许多个体的、可切换的互连有开路缺陷时,多路信号分离器也能工作。本发明的附加实施例包括多路信号分离器,该多路信号分离器包含在可逆切换互连内的可切换元件的串联冗余,以及可逆切换互连和地址线衍生信号线的并联冗余。
附图说明
图1A-B示出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使用的NMOS晶体管的操作。
图2示出数字逻辑电路内的NMOS和PMOS晶体管的操作特性。
图3A-C示出在NMOS晶体管中可能发生的两种类型的缺陷。
图4A-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在电路中包含冗余晶体管以便该电路能够经受个体(individual)晶体管的缺陷或故障的技术。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2S×2P复合晶体管内的导致起作用的(functional)和不起作用的(nonfunctional)2S×2P复合晶体管的工作(working)、有开路缺陷和有短路缺陷的个体晶体管的某些组合。
图6和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一起组成2S×2P复合晶体管的单个晶体管中的短路缺陷和开路缺陷的已知比率计算2S×2P复合晶体管的可靠性。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12-晶体管可逆切换元件,该12-晶体管可逆切换元件包括三个并联支路,每个支路由四个串联联接的简单晶体管组成。
图9A-B示出两个不同类型的与(AND)门。
图10示出基于并联与门的简单双地址线多路信号分离器,该与门基于PMOS晶体管。
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操作。
图12A-D示出当所有部件PMOS晶体管起作用时以及当某些部件PMOS晶体管有缺陷时图10-11所示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功能状态。
图13-14示出一种用于产生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途径。
图15-16示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等效于图10-11和14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
图17A-H使用与图12A-D中所用相同的图解规定,示出了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6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多种功能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电路的设计,所述电路包括在纳米尺度、微尺度以及更大尺度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设计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方法。在很多不同的应用中多路信号分离器被用于信号线和部件的基于地址的访问。本发明的附加实施例包括多种类型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和基于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器件,其包含串联切换元件冗余和并联地址线衍生信号线冗余,以便改善在可逆切换互连内的可逆切换元件中的短路缺陷和开路缺陷。并联冗余基于针对多种信息存储和信息传输以及接收应用所开发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在下面的第一小节中,提供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概述。在第二小节中,讨论本发明的实施例。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从差错控制编码中的公知技术导出的概念。此领域的极好参考是1983由新泽西州Prentice-Hall公司出版的作者为Lin和Costello的教科书“Error Control Coding:The Fundamentalsand Applications”。在该小节中,阐述了在差错控制编码中使用的检错和纠错技术的简述。附加细节能够从上面参考的教科书或从该领域的很多其他的教科书、论文以及期刊文章获得。本小节表示某些类型的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数学上相当精确但是简洁的描述。本发明为了不同的目的采用这些差错控制编码技术中所固有的概念。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系统地引入补充位或符号到纯文本消息中,或者使用比绝对所需更多数量的位或符号来对纯文本消息进行编码,以便在编码的消息中提供信息,以允许检测到以及在一些情况下校正存储或传输中产生的误差。当将码字视为矢量空间中的矢量,并且码字之间的距离是根据码字的矢量减法得到的度量时,该补充或比绝对所需更多的位或符号的一个效果是,增加有效码字之间的距离。本发明采用在差错控制编码中使用的概念来添加补充的地址线衍生信号线从而增加有效地址之间的距离以便相应地增加信号分离,以及从而在多路信号分离器中提供开路缺陷容许,其中所述信号分离以为了寻址信号线所需要适当设置的可逆切换互连的数量来度量。因此,在本发明中,差错控制编码的纯文本和编码消息类似于输入地址和编码地址,以及差错控制编码中的附加或多于所需数量的符号或位类似于补充或多于绝对所需数量的地址线衍生信号线。
在描述检错和纠错时,有用的是将要发送、存储和恢复(retrieve)的数据描述为一个或多个消息,这里,消息μ包括符号的有序序列μi,μi是域F的元素。消息μ能够被表示为:
μ=(μ0,μ1,...,μk-1)其中μi∈F。
域F是对乘法和加法封闭的集合,该集合包括乘性和加性逆。在计算误差的检测和校正中通常采用包括整数的子集的域,该整数的子集具有等于质数的大小,其中加法和乘法算子被定义为模加法和模乘法。实际上,通常采用二进制域。通常,将原始消息编码为消息c,该消息c还包括域F的元素的有序序列,表示为如下:
c=(c0,c1,...,cn-1)其中ci∈F。
块编码技术以块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编码。在这个讨论中,能够将块视为包括固定数量k个符号的消息μ,该消息μ被编码为包括n个符号的有序序列的消息c。编码消息c通常包含比原始消息μ数量更大的符号,以及因此n大于k。在编码消息中的r个额外符号被用于携带冗余检验信息以允许以非常高的检测概率检测出传输、存储和恢复期间发生的误差,以及在很多情况下允许校正这些误差,其中r等于n-k。
在线性块码中,2k个码字形成域F上的所有n-元组的矢量空间的k维子空间。码字的汉明权重是码字中非零元素的数量,以及在两个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是两个码字不同的元素的数量。例如,考虑下面的两个码字a和b,假设元素来自二进制域:
a=(10011)
b=(10001)
码字a的汉明权重为3,码字b的汉明权重为2,以及因为码字a和b仅仅第四元素不同,所以码字a与b之间的汉明距离为1。线性块码经常用三元素元组[n,k,d]指定,其中n是码字长度,k是消息长度或者等效为码字数量的底数为2的对数,以及d是在不同码字之间的最小汉明距离,等于码中的非零码字的最小汉明权重。
当在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恢复期间没有发生误差时,对用于传输、存储和恢复的数据进行编码以及随后对编码的数据进行解码能够用记号描述如下:
μ→c(s)→c(r)→μ
这里,c(s)是在传输之前的编码消息,以及c(r)是初始恢复或接收的消息。因此,对初始消息μ编码以产生编码消息c(s),该编码消息c(s)然后被传输、存储或传输及存储,以及接着随后作为初始接收消息c(r)被恢复或接收。当没有被破坏时,然后将初始接收消息c(r)解码以产生原始消息μ。如上指出的,当没有误差发生时,原始编码消息c(s)等于初始接收消息c(r),并且初始接收消息c(r)被直捷了当地解码到原始消息μ,而无需纠错。
当在编码消息的传输、存储或恢复期间发生误差时,消息编码和解码能够表示如下:
μ(s)→c(s)→c(r)→μ(r)
因此,如上所述,最终消息μr可能等于或可能不等于初始消息μ(s),这取决于用来对原始消息μ(s)编码并对初始接收消息c(r)解码或重构以产生最终接收消息μ(r)的检错和纠错技术的保真性(fidelity)。检错是确定c(r)≠c(s)的过程,而纠错则是从被破坏的初始接收消息重构初始编码消息的过程:
c(r)→c(s)
编码过程将符号化为μ的消息转换为编码消息c。可选地,能够认为消息μ是包括来自由F的元素组成的符号系统(alphabet)的符号的有序集合的字,且能够认为编码消息c是同样包括来自F的元素的符号系统的符号的有序集合的码字。字μ可以是从F的元素中所选择的k个符号的任何有序组合,而码字c经由下述编码过程被限定为从F的元素中所选择的n个符号的有序序列:
{c:μ→c}
线性块编码技术通过认为字μ是k维矢量空间中的矢量,以及将矢量μ乘以生成矩阵,来对长度为k的字进行编码,如下:
c=μ·G
将以上等式中的符号用记号展开,产生以下可选表达式的任何一个:
(c0,c1,...,cn-1)=(μ0,μ1,...,μk-1)g00g01g02Kg0,n-1MOMgk-1,0gk-1,1gk-1,2Lgk-1,n-1]]>
(c0,c1,...,cn-1)=(μ0,μ1,...,μk-1)g0g1···gk-1]]>
其中gi=(gi,0,gi,1,gi,2…gi,n-1)。
线性块码的生成矩阵G能够具有以下形式:
Gk,n=p0,0p0,1···p0,r-1100···0p1,0p1,1···p1,r-1010···0·····001···0························pk-1,0pk-1,1···pk-1,r-1000···1]]>
或者,可选地为:
Gk,n=[Pk,r|Ik,k]。
由此,生成矩阵G能够被布置为矩阵P增补k×k单位矩阵Ik,k的形式。以这种形式的生成器生成的码称为“系统码”。当该生成矩阵被应用于字μ时,得到的码字c具有以下形式:
c=(c0,c1,...,cr-1,μ0,μ1,...,μk-1)
其中ci=μ0p0,i1p1,i,...,μk-1pk-1,i
注意,在该讨论中,采用其中校验符号在消息符号之前的规定。也可以使用可代替规定,其中校验符号跟在消息符号后面,其中将生成矩阵中的奇偶校验和单位子矩阵插入(interpose)以生成符合该可代替规定的码字。因此,在系统性线性块码中,码字包括r个奇偶校验符号ci,后面跟着包括原始字μ的符号。当没有发生误差时,原始字或消息μ以纯文本形式在对应的码字中出现,并且能够容易地从该对应的码字中提取出来。奇偶校验符号结果是原始消息或字μ的符号的线性组合。
第二个有用的矩阵的一个形式是奇偶校验矩阵Hr,n,定义为:
Hr,n=[Ir,r|-PT],
或者等效地,
Hr,n=100···0-p0,0-p1,0-p2,0···-pk-1,0010···0-p0,1-p1,1-p2,1···-pk-1,1001···0-p0.2-p1,2-p2,2···-pk-1,2·············000···1-p0,r-1-p1,r-1-p0,r-1···-pk-1,r-1.]]>
奇偶校验矩阵能够用于系统性检错以及纠错。检错和纠错包括如下所示的根据初始接收或恢复的消息c(r)计算校验子S:
S=(s0,s1,...,sr-1)=c(r)·HT
其中HT是奇偶校验矩阵Hr,n的转置,表示为:
HT=100···0010···0001···0······1-p0,0-p0,1-p0,2···-p0,r-1-p1,0-p0,1-p0,2···-p0,r-1-p2,0-p0,1-p0,2···-p0,r-1·······-pk-1,0-pk-1,1-pk-1,2···-pk-1,r-1]]>
注意,当采用二进制域时,x=-x,从而在HT中上面所示的负号通常不显示。
汉明码是为了纠错目的而创建的线性码。对于任何大于或等于3的正整数m,存在一个汉明码,该汉明码具有如下的码字长度n、消息长度k、奇偶校验符号的数量r以及最小汉明距离dmin
n=2m-1
k=2m-m-1
r=n-k=m
dmin=3
用于汉明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能够表示为:
H=[Im|Q]
其中Im是m×m的单位矩阵,以及子矩阵Q包括所有2m-m-1个不同的列,所述列是m-元组,每个m-元组具有2个或更多个非零元素。例如,对于m=3来说,用于[7,4,3]线性块汉明码的奇偶校验矩阵为:
H=100011101011100011011]]>
用于汉明码的生成矩阵给出如下:
G=[QTI2m-m-1]]]>
其中,QT是子矩阵Q的转置,以及是(2m-m-1)×(2m-m-1)的单位矩阵。通过从奇偶校验矩阵H中系统地删去l列,能够大体获得用于缩短的汉明码的奇偶校验矩阵H’,其中:
n=2m-l-1
k=2m-m-l-1
r=n-k=m
dmin≥3
如下文将要讨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将上述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应用于非常不同的问题空间,其中,不是从长度为k的消息生成长度为k+r的码字,而是使用[n,k,d]线性块码生成多路信号分离器中2(k+r)个地址线和地址线衍生信号线与2k个输出信号线之间的互连,使得即使到每个输出信号线具有多达d-1个有开路缺陷的互连,还能够通过k-位输入地址对2k个输出信号线的每一个进行唯一寻址。换句话说,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将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应用于多路信号分离器设计,以便该多路信号分离器对于有开路缺陷的可逆切换互连是容许缺陷和故障的。
在不同应用中采用其他类型的码来增加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很多这些可选的码不具有线性块码的便利属性,包括:使用生成矩阵的容易产生,以及允许直接从码字读取编码值的线性块码的透明、贯通(pass-through)特征。对于线性块码来说,纯文本消息直接转换为码字,该码字另外还包括奇偶校验符号或位。在其他类型的码中,不能在对应的码字中直接读出纯文本消息。在这两种情况下,码字包含比列举(enumerate)要编码的所有有效消息绝对所需更多的数量的符号或位。在线性块码的情况下,附加的符号或位是对纯文本符号或位进行补充的奇偶校验符号或位,而在其他类型的码中,有效消息被分布遍及(throughout)维度等于码字尺寸的矢量空间。应该注意,在本发明的以下描述中,术语“补充地址线”指的是奇偶校验地址线,类似于线性块码中的奇偶校验符号或位,或者指的是多于绝对所需的数量的地址线,类似于这些其他类型的码中多于所需的数量的符号或位。然而,这些其他码可以具有在不同应用中提供效用的不同优点。
组合码提供用来增加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的直捷了当的途径。为了创建组合码(也称为“等重码”或“r-热码(r-hot code)”),可以从n个位的总码字空间中选择具有固定数量个1的r个位的组合,以产生长度为n的Crn=n!r!(n-r)!]]>个码字。当然,能够通过从n个位的总码字空间中选择具有固定数量个0的r个位的组合,产生具有同样数量个码字的对称码。例如,包括Crn=n!r!(n-r)!=165]]>个码字的组合码能够通过选择恰好3个位具有值“1”的所有可能的11-位码字来获得,在以下表格中提供码字:
11100000000 11010000000 11001000000 11000100000 11000010000 11000001000
11000000100 11000000010 11000000001 10110000000 10101000000 10100100000
10100010000 10100001000 10100000100 10100000010 10100000001 10011000000
10010100000 10010010000 10010001000 10010000100 10010000010 10010000001
10001100000 10001010000 10001001000 10001000100 10001000010 10001000001
10000110000 10000101000 10000100100 10000100010 10000100001 10000011000
10000010100 10000010010 10000010001 10000001100 10000001010 10000001001
10000000110 10000000101 10000000011 01110000000 01101000000 01100100000
01100010000 01100001000 01100000100 01100000010 01100000001 01011000000
01010100000 01010010000 01010001000 01010000100 01010000010 01010000001
01001100000 01001010000 01001001000 01001000100 01001000010 01001000001
01000110000 01000101000 01000100100 01000100010 01000100001 01000011000
01000010100 01000010010 01000010001 01000001100 01000001010 01000001001
01000000110 01000000101 01000000011 00111000000 00110100000 00110010000
00110001000 00110000100 00110000010 00110000001 00101100000 00101010000
00101001000 00101000100 00101000010 00101000001 00100110000 00100101000
00100100100 00100100010 00100100001 00100011000 00100010100 00100010010
00100010001 00100001100 00100001010 00100001001 00100000110 00100000101
00100000011 00011100000 00011010000 00011001000 00011000100 00011000010
00011000001 00010110000 00010101000 00010100100 00010100010 00010100001
00010011000 00010010100 00010010010 00010010001 00010001100 00010001010
00010001001 00010000110 00010000101 00010000011 00001110000 00001101000
00001100100 00001100010 00001100001 00001011000 00001010100 00001010010
00001010001 00001001100 00001001010 00001001001 00001000110 00001000101
00001000011 00000111000 00000110100 00000110010 00000110001 00000101100
00000101010 00000101001 00000100110 00000100101 00000100011 00000011100
00000011010 00000011001 00000010110 00000010101 00000010011 00000001110
00000001101 00000001011 00000000111
表1
将消息编码为组合码稍微复杂些,但是在逻辑电路水平上可以直捷了当地构造用于此的逻辑。组合码具有保证的最小汉明距离2,以及可以具有显著更好的码字之间的平均汉明距离分离。例如,在以上的113]]>码中,在码字之间的平均汉明距离是4.39。因为这些组合码具有相等的权重,组合码还具有在相对较窄范围内产生总信号可区分性的优点,其中权重被定义为具有值“1”的位的数量。
另一种称为“随机”码的类似类型的码,通过选择固定长度的随机码字来获得。例如,能够选择固定长度的、二进制的、n-位码字尺寸,并选择充足数量的随机n位二进制数,以便获得希望数量2k的二进制码字,其中n>Ak。A的值越大,则码字之间的期望最小汉明距离越大。当创建随机码时,能够执行距离检验,以丢弃汉明距离小于关于已经选择的那些码字的最小值的新码字,以及能够使用具有近似相等数量的“1”和“0”位的随机码字以便获得增加的平均汉明距离和增加的期望最小汉明距离。
在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中可以采用的又一种类型的码是随机线性码。在随机线性码中,在线性约束下随机地产生生成矩阵,而不是生成为奇偶校验矩阵与单位矩阵的组合,该奇偶校验矩阵由表示奇偶校验和的信息元素的线性和产生。随机线性块码通常不是系统性的,但是是线性的。
大体说来,在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中可以采用的码可以是系统性且线性的、系统性且非线性的、非系统性且线性的或者非系统性且非线性的。例如,如果C是码,以及u是任意的n-矢量,则陪集C’=u+C={u+c:c∈C}是具有相同距离属性的另一码,以及因此具有相同的校错和缺陷容限性能。如果C是线性的,以及u非零,则C’是技术上非线性的仿射空间。随机码通常不是系统性的也不是线性的。虽然线性块码具有在以下讨论的应用中有吸引力的属性,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线性码、系统码以及非线性、非系统性码。
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B示出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使用的NMOS晶体管的操作。在数字逻辑电路中使用晶体管作为电压控制或电流控制的开关,其允许或防止来自源极输入的电压或电流信号传输到漏极输出。在图1A中,以剖面示意性示出NMOS晶体管102。该NMOS晶体管包括p型掺杂硅基板104,其中,制造两个高度n型掺杂沟道106和108。导电多晶硅栅极110叠置在这两个n型掺杂沟道106和108之间的p型掺杂硅基板的区域上,并由薄二氧化硅绝缘层112与该p型掺杂硅基板分开。在图1A中,通过电阻器116对源极和漏极施加114电压VDD,而源沟道106保持与栅极110相同的电压。在这些条件下,没有电流流过NMOS晶体管。包括NMOS晶体管102的在图1A的顶部所示的电路在图1A的下部中示出为电路示意图118。该NMOS晶体管作为具有小的内阻ron122的开路开关120进行操作。
图1B示出对NMOS晶体管的栅极施加电压使得NMOS晶体管导通电流。图1B使用与图1A中所用相同的图示规定。当对栅极110施加电压124时,如图1B中所示,从栅极抽出电子,剩下具有累积的正电荷的栅极。在栅极中的累积正电荷吸引来自p型掺杂硅基板104的负电荷,所述负电荷在将n型掺杂源沟道106与n型掺杂漏沟道108互相连接的层或沟道126中累积。该带负电的沟道126能够运送电流,由此完成电路以及允许电流从源极流到漏极。在图1B的下部中的示意电路图示出当闭合NMOS晶体管开关120时获得的电路。
在现代电路和电子器件中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包括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晶体管种类,其包括NMOS和PMOS晶体管。图2示出在数字逻辑电路中的NMOS和PMOS晶体管的操作特性。在图2中用示意图202图示的NMOS晶体管当对栅极施加“0”逻辑信号时断开,而当对栅极施加“1”逻辑信号时闭合,如图2中提供的表204的第一行所示。逻辑信号“1”经常用正电压电子地表示,而逻辑信号“0”经常用接地或基准电压电子地表示,不过可以使用可选的规定。用图2中的示意图206图示的PMOS晶体管具有相反的开关规定,如在图2中提供的表204的第二行所示。
在晶体管的制造期间频繁地发生两种类型的缺陷,并且后来在电路和器件中的晶体管的工作期间形成故障。图3A-C示出在NMOS晶体管中可能发生的两种类型的缺陷。如图3A所示,起作用的NMOS晶体管302当对栅极304施加逻辑信号“0”时用作断开的开关,而当对栅极306施加逻辑信号“1”时用作闭合的开关。如图3B所示的固定开路(stuck-open)缺陷或开路缺陷导致NMOS晶体管保持断开开关状态,而不管输入到栅极的逻辑信号如何。如图3C所示的短路缺陷导致NMOS晶体管保持闭合导通状态,而不管输入到栅极的逻辑信号如何。开路和短路缺陷也在PMOS晶体管和其他类型的晶体管中发生。
没有容许缺陷和故障的防备(provision),开路缺陷和短路缺陷大体导致其中包含有缺陷的晶体管的不起作用的器件。即使能够将制造期间发生开路缺陷或短路缺陷的概率控制到相对较低,在现代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中使用的大量晶体管导致有缺陷地制造的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概率非常大,而不管个体晶体管中的缺陷的概率相对较低。为此,采用多种技术以允许电路、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容许某些数量的有缺陷地制造的晶体管并依然以希望的方式工作。如上所讨论的,这些技术中的很多技术依赖于在器件和系统中包含冗余的模块、电路或更大部件,使得在多个冗余的电路、模块或部件中的一个中的缺陷或故障不会导致整个装置或系统故障。
图4A-B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在电路中包含冗余的晶体管以便电路能够承受个体晶体管的缺陷或故障的一种技术。图4A示出复合NMOS晶体管402,其具有栅极404、源极406以及漏极408。复合晶体管包括四个简单的NMOS晶体管410-413。这四个简单晶体管410-413的栅极被电子连接到复合晶体管的栅极404,其中两对简单NMOS晶体管(410,412)和(411,413)串联连接在两个并联电路支路中,该两个并联电路支路将源极406连接到漏极408。图4B示出复合晶体管的示意图示。图4A-B所示的复合晶体管表示下面讨论的更大类别的复合晶体管。这种更大类别的复合晶体管的复合晶体管称为“nS×mP复合晶体管”、“nS×mP晶体管”或者简称为“复合晶体管”。在记号“nS×mP”中,n指的是在nS×mP晶体管的每个并联支路中串联连接的简单晶体管的数量,而m指的是在nS×mP晶体管中的并联支路的数量。根据上述对于复合晶体管的记号,图4A-B中所示的复合晶体管是2S×2P晶体管。
复合晶体管能够承受短路和开路缺陷的多种组合。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2S×2P复合晶体管中的工作的、有开路缺陷的以及有短路缺陷的个体晶体管的某些组合,这些组合导致起作用的和不起作用的2S×2P复合晶体管。在图5中,两个垂直列502和504示出起作用的2S×2P复合晶体管,而第三垂直列506示出不起作用的2S×2P复合晶体管的示例。每个复合晶体管的功能状态在图5中用图示出,例如用图508示出,其中每个简单晶体管用圆510-513表示,以及其中栅极514、源极515和漏极516与图4A中示意性示出的栅极、源极和漏极的位置对应地定位。标记“W”表示工作的或起作用的简单晶体管,标记“O”表示开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而标记“S”表示短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当所有四个简单晶体管工作时,如图5的第一列502中的功能状态图508所示,该2S×2P复合晶体管是起作用的。当单个简单晶体管有短路缺陷时,如图520中所示,复合晶体管仍然起作用。通过与有短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在相同支路中的工作晶体管524对该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522进行补偿。当工作晶体管524断开时,尽管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没有信号传输通过该支路。如图526中所示,两个有短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导致起作用的2S×2P复合晶体管,在2S×2P复合晶体管的这两个并联支路的每一个中有一个这样的有短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由图5中的图528所示的情况下,即使当这四个简单晶体管中的三个有缺陷时,2S×2P复合晶体管仍然起作用。然而,在其他情况下,两个或更多个有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导致不起作用的2S×2P复合晶体管,其示例在图5中的第三列506中示出。例如,如图530中所示,在复合晶体管的两个支路的每一个中的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导致不起作用的有开路缺陷的2S×2P复合晶体管。如图532中所示,在2S×2P复合晶体管的单个支路中的两个有短路缺陷的简单晶体管导致有短路缺陷的复合晶体管。
使用nS×mP复合晶体管而不是简单晶体管能够导致在电路内显著增加的缺陷和故障容限。复合晶体管自身具有的可靠性大于组成其的个体的简单晶体管的可靠性。图6和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基于一起组成2S×2P复合晶体管的单个晶体管中的短路缺陷和开路缺陷的已知比率计算该2S×2P复合晶体管的可靠性。2S×2P复合晶体管602的功能状态能够被视为许多不同二维二进制模式(binary pattern)中的一个。表示2S×2P复合晶体管的功能状态的每个二进制模式604包括12个单元(cell),诸如单元606。每个单元用晶体管编号,以及从上述功能状态“W”、“S”和“O”中选择的功能状态来索引,所述晶体管编号诸如表示2S×2P复合晶体管中的第一简单晶体管610的编号“1”608。单元的二进制数字内容指示对应于该单元的简单晶体管当前是否具有与该单元对应的状态。在随后的图中,符号“X”指示对应的晶体管具有对应的状态,而在单元中不显示符号则指示对应的晶体管不具有对应的状态。因为这四个晶体管的每一个能够占据三个状态中的一个,所以具有81个不同的二进制模式,该81个不同的二进制模式描述2S×2P复合晶体管的所有可能功能状态。
在表示功能状态的二进制模式中的两种类型的模式表示有缺陷的2S×2P复合晶体管。第一类型的模式612包括在2S×2P复合晶体管的相同支路中的两个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其中二进制模式的前两行表示第一支路,而二进制模式中的后两行则表示第二支路。这些模式包括在短路缺陷列614中的两个相邻的“X”符号,所述两个相邻的“X”符号或在模式的前两行中或在模式的后两行中。另外的两个晶体管可以具有三个状态“W”、“S”和“O”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存在表示有短路缺陷的2S×2P复合晶体管的18个不同的状态或二进制模式。第二类型的二进制模式616表示有开路缺陷的2S×2P复合晶体管。在这些模式中,在每个支路中至少一个“X”符号发生在开路缺陷列618中。换句话说,当晶体管的至少以下对有开路缺陷时2S×2P复合晶体管有开路缺陷:(1,3),(1,4),(2,3)和(2,4)。存在表示有开路缺陷的2S×2P复合晶体管的36个二进制模式或者功能状态。假设晶体管故障是独立的事件,通过基于在复合晶体管中包含的单个简单晶体管的已知缺陷率,计算该2S×2P复合晶体管的不同的81个功能状态或二进制模式的每一个的概率,能够计算复合晶体管的统计故障率或缺陷率。
图7示出一个表格,该表格示出单个晶体管的缺陷率以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含四个单个晶体管的2S×2P复合晶体管的缺陷率。单个晶体管的工作和缺陷概率在该表格的第一行702中示出,以及2S×2P复合晶体管缺陷的计算的概率在该表格的第二行704中示出。当该单个晶体管总体上起作用的概率为95%、有短路缺陷的概率为3%以及有开路缺陷的概率为2%时,2S×2P复合晶体管起作用的概率总体为99.7%。95%与99.7%的无缺陷概率之间的差异能够导致由多个单个晶体管和2S×2P复合晶体管组成的起作用的电路的产率的巨大差异。例如,在使用简单晶体管的10-晶体管电路中,每个晶体管的95%的无缺陷概率得到60%的电路无缺陷的概率,而由10个复合晶体管制造的相同器件中,每个复合晶体管99.7%的无缺陷的概率得到97%的电路无缺陷的概率。在利用当前制造技术制造的实际器件中,以高得多的无缺陷概率来制造晶体管。
通过更高阶的多晶体管可逆切换元件(诸如nS×mP复合晶体管,其中n>2且m>2)能够获得甚至更大的缺陷容限。例如,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包括三个并联支路的12-晶体管可逆切换元件,每个所述并联支路由四个串联连接的简单晶体管组成,或者换句话说,由4S×3P晶体管组成。该12-晶体管可逆切换元件,或4S×3P晶体管,能够容许在单个支路中的三个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以及能够容许两个有开路缺陷的并联支路。更高阶的可逆切换元件(诸如nS×mP复合晶体管)能够由任意许多m个支路组成,每个所述支路由任何数量n个串联联接的简单晶体管组成。然而,随着在nS×mP复合晶体管中包括的简单晶体管的数量的增加,在容许故障的电路或器件中的简单晶体管的数量快速增加,相应地快速增加制造成本以及在一些情况下增加功耗。
图9A-B示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与门。图9示出具有电压源VDD902和下拉电阻器904的串联与门。三个NMOS晶体管906-908串联联接到一起。三个地址线A1、A2和A3910-912被分别输入到晶体管906-908的栅极。与门的输出信号线914携带电压信号,所述电压信号表示这三个地址线A1、A2和A3的逻辑状态的三路(three-way)与。当所有三个地址线具有逻辑状态“1”时,则如图2所示,所有三个NMOS晶体管906-908闭合,将输出信号线914与电压源902连接。否则,当甚至单个地址线具有逻辑状态“0”时,则输出信号线914从电压源902断开,且具有0电压,通过下拉电阻器904连接到地。图9B示出采用PMOS晶体管的并联与门。如在串联与门中的那样,PMOS晶体管916-918的栅极分别连接到地址线A1920、A2921以及A3922。当所有地址线处于逻辑状态“1”时,所有PMOS晶体管断开,如图2所示,使得输出信号线924不连接到地,而是通过上拉电阻器928仅连接到电压源926。如果甚至其中一个地址线处于逻辑状态“0”,则输出信号线924连接到地并具有逻辑状态“0”。
图10示出简单的基于并联与门的双地址线多路信号分离器,所述与门基于PMOS晶体管。输入到地址线A01002和A11004的两位地址将四个输出信号线1006-1009中的一个设置为逻辑状态“1”,同时将剩余的输出信号线设置为逻辑状态“0”。因此,多路信号分离器允许利用唯一的2-位地址对每个输出信号线进行寻址,或将之设置为逻辑状态“1”。在可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被寻址的输出信号线设置为逻辑状态“0”,同时将所有其他输出信号线设置为逻辑状态“1”。通常,多路信号分离器选择对应于或关联于输入地址的输出信号线,其中,选择通常意味着将所选择的输出信号线设置为希望的逻辑状态。注意,每个地址线被划分位携载与该地址线相同的逻辑状态的内部信号线以及携载与该地址线的逻辑状态互补的逻辑状态的内部信号线,经由非门(诸如非门1010)来设置互补内部信号线的逻辑状态。每个输出信号线通过上拉电阻器1004-1017连接到电压源1012。
图11示出图10所示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操作。在图11中,地址“01”被输入到地址线1002和1004。该输入地址导致图11所示的断开和闭合的晶体管的模式。例如,地址线A0的“0”逻辑状态导致在互补信号线1102上的逻辑状态“1”,在互补信号线1102上的逻辑状态“1”又断开PMOS晶体管1104和1106。相反地,输入到地址线A11004的逻辑状态“1”导致在互补信号线1108上的逻辑状态“0”,在互补信号线1108上的逻辑状态“0”又闭合PMOS晶体管1110和1112。对应于输入地址“01”的输出信号线1007不连接到地,并由此基本上反映电压源1012的电压。所有其他的输出信号线1006和1008-1009通过一个PMOS晶体管连接到地,并由此具有逻辑状态“0”。
图12A-D示出当所有部件PMOS晶体管起作用时以及当某些部件PMOS晶体管有缺陷时图10-11所示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功能状态。在图12A-D中,以及在后续类似的图中,每个晶体管用二维矩阵内的圆(诸如圆1202)来表示,所述二维矩阵的每个单元表示在地址线和地址线衍生的互补信号线与输出信号线之间的每个可能互连。填充圆指示断开的晶体管,而未填充圆表示闭合的晶体管。用字符“S”标记的开圆指示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而诸如矩阵单元1204的完全涂黑的矩阵单元指示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图12A示出如图11所示输入地址为“01”的完全起作用(fully functional)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四个PMOS晶体管是断开的1206-1209以及四个PMOS晶体管是闭合的1202和1210-1212。具有地址“01”的输出信号线具有逻辑状态“1”1214,而剩余的输出信号线具有逻辑状态“0”。图12B示出具有有开路缺陷的PMOS晶体管1204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地址“01”被输入到图12B中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因为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1204,两个输出信号线1214和1216具有逻辑状态“1”。因此,多路信号分离器有缺陷,因为在正常运行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中,仅对应于输入地址的单个输出信号线具有逻辑状态“1”。类似地,图12C示出当PMOS晶体管1218有短路缺陷时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功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当将地址“01”输入到多路信号分离器时,没有输出信号线具有逻辑状态“1”。因此,图12C中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有缺陷。如图12D所示,有缺陷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可能依然对于某些输入信号提供正确的输出。在图12D中,将地址“00”输入到图12C中首次示出的有缺陷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导致输出信号线的正确逻辑状态。图10所示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由此不能容许甚至单个有缺陷的晶体管。图10-11的基于PMOS晶体管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不能容许缺陷和故障。
图13-14示出用来创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一种途径。能够通过使用2S×2P复合PMOS晶体管代替简单PMOS晶体管,来创建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并联与门。图13所示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基于复合PMOS晶体管的并联与门1302能够容许如上参考图6-7讨论的有开路缺陷和短路缺陷的部件晶体管的多种模式。如图14中所示,等效于图10-11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能够用四个基于2S×2P复合PMOS晶体管的并联与门来构造。虽然该多路信号分离器容许缺陷和故障,缺陷容许是以晶体管数量的四倍增加的代价而获得的,所述晶体管数量的四倍增加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多路信号分离器的面积增加、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功耗的增加。
图15-16示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等效于图10-11和14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图15示出具有串联冗余PMOS晶体管的并联与门,所述并联与门容许短路缺陷。图15所示的并联与门逻辑上等效于图9B和13所示的并联与门。然而,图15所示的容许短路缺陷的并联与门1502经由两个串联联接的PMOS晶体管将每个地址线与输出信号线互连。例如,地址线A11504经由这两个串联联接的PMOS晶体管1508和1510被互连到输出信号线1506。基于PMOS晶体管的串联冗余与门1502能够容许每个基于双PMOS晶体管的可逆切换互连中的单个有短路缺陷的PMOS晶体管,所述可逆切换互连将地址线联接到输出信号线。根据上面对于术语复合晶体管的讨论,在图15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中的每对串联联接的PMOS晶体管可以被认为是2S×0P复合晶体管。
图16示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逻辑上等效于图10-11和14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该多路信号分离器由四个串联冗余与门(诸如图15中所示的串联冗余的与门)组成。不同于先前讨论的多路复用器,如图16中所示的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包括两个内部补充信号线1602和1604。第一内部补充信号线表示地址线A01606和A11608的逻辑异或(XOR)。第二补充信号线1604在逻辑状态上与异或补充信号线1602互补。这两个补充信号线表示在多路信号分离器中的增加的冗余度,其允许在每个与门中的附加的可逆切换元件。通常,使用线性块码或其他差错控制编码技术来确定在补充信号线与输出信号线之间的互连的模式,这些补充互连对应于在线性块码和其他差错控制码中使用的冗余码符号,从而确保相邻编码地址之间的正确汉明距离,使得能够容许最大数量为d-1的开路缺陷。通常,需要编码器电路(诸如图16中在虚线框1620中包含的编码器电路)以根据在先前小节中讨论的[n,k,d]线性块码,将每个输入k-位地址编码为n-位内部编码地址。对于其他类型的差错控制码可能需要其他类型的编码器。将图10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与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图16中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进行比较,能够观察到相对于图10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图16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中的可切换元件1610是新添加的。通过附加的冗余垂直信号线使之可能的这些新添加的可逆切换元件提供对于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的缺陷容许。
图17A-H使用与图12A-D所采用相同的图示规定,示出图16中所示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多种功能状态。图17A示出完全起作用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对其输入地址“01”。自然,与地址“01”相关联的输出信号线1702具有逻辑状态“1”,而剩余的输出信号线具有逻辑状态“0”。图17B示出具有有开路缺陷的可切换元件1704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功能状态。当对具有有开路缺陷的可切换元件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输入地址“01”时,所述多路信号分离器继续正常工作。图17C和17D示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容许单个有开路缺陷的可切换元件。然而,如图17E-F所示,两个有开路缺陷的可切换元件导致不起作用的器件。如图17F中所示,当对具有两个有开路缺陷的可切换元件1708和1710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输入地址“00”时,两个输出信号线1702和1712具有逻辑状态“1”。类似地,图17G和17H示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能够容许在每个可切换元件中的单个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但是当在单个可切换元件中发生两个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时则发生故障。
虽然已经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为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精神内的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多晶体管可逆切换互连(诸如nS×mP晶体管)的广泛多种组合,以及补充内部信号线能够被用来根据本发明的多种方法创建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能够使用复合nS×mP晶体管或更高阶nS×mP晶体管而无需附加的内部信号线,来创建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可选地,串联冗余的可逆切换互连(诸如nS×0P晶体管)能够被用来容许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连同根据线性块码或其他差错控制码引入的补充信号线用来容许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此外,矩形更高阶多晶体管可逆切换的互连(诸如nS×0P晶体管,其中串联冗余度n比并联冗余度m更高)能够与根据线性块码或其他差错控制码引入的补充信号线组合。当对成本效率、复杂度以及其他这类的度量和参数进行分析时,使用用于容许有短路缺陷的晶体管的串联冗余的可逆切换的互连连同用于容许有开路缺陷的晶体管的根据线性块码或其他差错控制码引入的补充信号线,显得比使用具有串联和并联冗余度的复合或更高阶多晶体管可逆切换的互连成本效率更高且更不复杂,不过用于设计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的最佳方法可能依赖于应用。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描述了小的、2位可寻址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具有任意数量k个地址线或地址位以及多达2k个输出信号线的多路信号分离器。此外,能够在本发明的多路信号分离器中实施多种故障和缺陷容限范围,包括使用基本上任意数量的补充内部信号线以及具有任何水平的串联和并联冗余度的更高阶多晶体管互连。
为了解释的目的,前面的描述使用特定的术语来提供对于本发明的彻底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不需要特定细节来实现本发明。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前面描述。它们不打算是穷举的或将本发明限制为公开的准确形式。考虑到以上指导显然很多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示出和描述实施例以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最好地使用适于预期特定应用的本发明和具有多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意欲由以下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来限定:

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串联复制和差错控制编码的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构造容许缺陷和故障的多路信号分离器(图14和16)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于纳米级别、微米级别或更大级别的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多路信号分离器电路能够被视为一组与门(图9A-B),每个包括在许多条地址线(910-912以及920-922)或地址线衍生信号线与输出信号线(914和924)之间的可逆切换的互连。每个可逆切换的互连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逆切换的元件(906-908以及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