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的保持器及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主张基于 2010 年 7 月 30 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 2010-172942 号的优先 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发明涉及一种滚子的保持器及组装有该保持器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有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在该齿轮装置中, 外齿轮摆动的同 时内啮合于内齿轮。在外齿轮与使该外齿轮摆动的偏心体之间配置有多个滚子。多个滚子 由保持器保持。保持器具备有 : 一对环体, 限定该多个滚子各自的两端位置 ; 及连结体, 连 接该一对环体且限定所述多个滚子的圆周方向位置。
该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具备多个外齿轮, 且相对各外齿轮分别组装有多个滚子 ( 及其保持器 )。各保持器的邻接的环体彼此相互接触。该专利文献 1 中, 关于邻接的 2 个 保持器, 假定设置通过第 1 保持器的连结体限定的假想圆环体及通过第 2 保持器的连结体 限定的假想圆环体, 在此基础上以从轴向观察时该 2 个假想圆环体在整个周向上成为互相 重叠这样的大小的方式设定 2 个保持器的连结体的大小。
在专利文献 1 中, 通过这种结构, 即便在对齿轮装置施加转矩而由一方的保持器 保持的滚子想要倾斜时, 也能通过其相邻的保持器的连结体阻止该转矩来抑制该滚子的倾 斜。
专利文献 1 : 日本专利公开 2010-32000 号公报 ( 图 3)
在具备多个外齿轮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中, 如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齿轮装 置, 通常通过保持器的环体彼此的接触进行配置于各偏心体与外齿轮之间的滚子的轴向的 定位。
但是, 各滚子及其保持器由于配置于偏心体的外周, 所以当设置有该偏心体的轴 每旋转一圈时, 离该轴的轴心的距离仅变化相当于偏心量的量。 因此, 为了能够使邻接的保 持器的环体彼此始终持续接触, 环体的半径方向的尺寸 ( 宽度 ) 不得不相应地变大。其结 果, 存在润滑剂难以从环体彼此的间隙进入且难以顺畅地进行滚子的润滑之类的问题。
尤其是, 如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的齿轮装置, 当为以通过连结体的加强效果防止 环体倾斜的方式构成的保持器时, 邻接的环体彼此的接触面始终维持被紧密地按压的状 态, 所以存在润滑剂难以进一步进入滚子侧且润滑性进一步降低的忧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 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稳定地保持滚 子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滚子的润滑性的保持器及组装有该保持器的高润滑性能的摆动 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设置如下结构解决上述课题的, 一种保持多个滚子的保持器, 具备 : 一对环体, 定位所述多个滚子各自的两端位置 ; 及连结体, 连接该一对环体且定位所述多个
滚子的圆周方向位置, 并且, 所述连结体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小于所述一对环体中 至少一侧的环体的内径。
另外, 本发明是通过设置如下同样的基本结构解决上述课题的, 在具有同样的基 本结构的保持器中, 所述连结体的外径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大于所述一对环体中至少一侧 的环体的外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器中, 在 “连结体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小于一对环 体中至少一侧的环体的内径时” , 由于连结体比环体更向半径方向内侧相对地突出, 所以能 够缓和滚子的端部的内周侧被环体堵塞的状况。
另一方面,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器中, 在 “连结体的外径的至少一部分设定为大 于所述一对环体中至少一侧的环体的外径时” , 由于连结体比环体更向半径方向外侧相对 地突出, 所以能够缓和滚子的端部的外周侧被环体堵塞的状况。
任何一种结构的保持器, 都能缓和滚子的端部被环体堵塞的状况, 所以润滑剂容 易从保持器的轴向外侧越过环体而进入滚子侧。 而且, 连结体本身有从环体突出的部分, 所 以能够确保半径方向的长度较长, 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每个滚子。
本发明所涉及的滚子的保持器在应用于配置在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的偏心体 与外齿轮之间的滚子的保持时, 尤其能够发挥其原来的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 能够获得稳定地保持滚子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滚子的润滑性的保 持器及组装有该保持器的高润滑性能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附图说明 图 1 是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保持器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 置的整体简要图。
图 2 是图 1 的保持器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 3 是表示该保持器保持滚子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4 是同样表示保持器保持滚子的状态的 (A) 俯视图、 (B) 局部破断的主视图及 (C) 侧视图。
图 5 是图 4 的主视图的箭头 V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 6 是图 4 的侧视图的箭头 VI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 7 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 8 是图 7 的箭头 VIII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 9 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保持器的 (A) 局部破断的剖视图 及 (B) 俯视图。
图 10 是图 9 的箭头 X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 11 是图 9 的箭头 XI 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中 : 12- 齿 轮 装 置, 14、 16- 偏 心 体, 18、 20- 外 齿 轮, 22- 内 齿 轮, 24- 输 入 轴, 26、 28- 滚 子, 30、 32- 保 持 器, 30A、 30B、 32A、 32B- 第 1、 第 2 环 体, 30C、 32C- 连 结 体, 30C1、 32C1- 爪部, 30C2、 32C2- 基端部, 34- 外壳, 36- 内销, 38- 交叉滚子, 42- 法兰体, 60、 62- 凹 部, P1、 P2- 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图 1 为组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保持器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 置的整体简要图。 首先, 对该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的简要结构与作用一同进行简单说明。
该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12 具备由偏心体 14、 16 摆动旋转的多个 ( 该例子中为 2 片 ) 外齿轮 18、 20 及该外齿轮 18、 20 所内啮合的内齿轮 22。输入轴 24 上一体形成有所 述偏心体 14、 16。
在偏心体 14、 16 的外周配置多个滚子 26、 28, 在该多个滚子 26、 28 的外侧上组装有 所述外齿轮 18、 20。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 30、 32 保持配置于该偏心体 14、 16 与外齿轮 18、 20 之间的多个滚子 26、 28( 后述 )。
外齿轮 18、 20 的齿数仅少于内齿轮 22。因此, 若外齿轮 18、 20 摆动的同时内啮合 于内齿轮 22, 则在各外齿轮 18、 20 与内齿轮 22 之间产生缓慢的相对的旋转。其中, 在外齿 轮 18、 20 形成有内销孔 18A、 20A, 固定于外壳 34 的内销 36 贯穿该内销孔 18A、 20A。即, 外 齿轮 18、 20 的自转成分与外壳 34 的旋转成分同步。内齿轮 22 通过交叉滚子 38 旋转自如 地支承于该外壳 34, 且通过螺栓 40 与法兰体 42 成为一体化。
从以上结构可知, 在该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12 中, 当外壳 34 固定于未图示的外 部部件时, 内齿轮 22 相对 ( 由与外壳 34 一体化的内销 36 限制自转的 ) 外齿轮 18、 20 的相 对旋转通过法兰体 42 输出。并且, 当固定法兰体 42( 及内齿轮 22) 时, 通过内销 36 及外壳 34 输出外齿轮 18、 20 相对内齿轮 22 的相对旋转 ( 所谓的框旋转式输出 )。
另外, 齿轮装置 12 的内部空间由油封 44、 46、 48 密闭, 且封入有润滑脂 ( 润滑剂 )。 图 1 的标记 50 为润滑脂的供脂孔。从供脂孔 50 封入的润滑脂通过在半径方向上形成的导 入通道 52 引导至 2 个保持器 30、 32 的轴向侧部。
以下, 对所述保持器 30、 32 附近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 2 为图 1 的保持器 30、 32 附近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从图 1、 图 2 显而易见, 该实 施方式中, 2 个保持器 30、 32 具有完全相同的形状, 且相互对称地 ( 以背靠背的方式 ) 组装 于所述偏心体 14、 16 及外齿轮 18、 20 之间。因此, 在以下的说明中适当地一同进行说明。
另外, 图 3 是表示保持器 30 保持滚子 26 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 4 同样表示保持器 30 保持滚子 26 的状态, 所以 (A) 为俯视图, (B) 为局部破断的主视图, (C) 为侧视图。
保持器 30(32) 由包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 具备有 : 限定多个滚子 26(28) 的轴 向两端位置的一对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及连接该一对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连结体 30C(32C)。玻璃纤维的含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 35%。另外, 如本 实施方式, 在保持器 30(32) 彼此擦过的结构中, 尤其为了防止该保持器 30(32) 的第 2 环体 30B(32B) 的摩损, 玻璃纤维的含量优选为 10 ~ 40%, 尤其优选为 25 ~ 40%。
连结体 30C(32C) 通过位于各滚子 26(28) 的圆周方向之间来限定每个滚子 26(28) 的圆周方向位置。
该实施方式中, 保持器 30(32) 的连结体 30C(32C) 的内径 D1(D2) 设定为小于各个 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内径 D3、 D4(D5、 D6)。即, 连结体 30C(32C) 向半径方向 内侧比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更突出 Δ1 的量。换而言之, 从轴向观察第 1、 第2环体 30A、 30B(32A、 32B) 时, 形成了连结体 30C(32C) 及滚子 26(28) 的端部 26A(28A) 的内 周侧露出而能够看到的状况。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第 1 环体 30A、 32A 的内径 D3、 D5 和第 2 环体 30B、 32B 的内径 D4、 D6 均相同。
该实施方式中, 连结体 30C(32C) 中内径 D1(D2) 小于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内径 D3、 D4(D5、 D6) 的部分 ( 以后称为突出部分 )P1(P2) 的轴向长度 L1(L2) 短于 滚子 26(28) 的轴向长度 L3(L4)。 并且, 作为其结果, 在用于进行滚子 26(28) 轴向的定位的 环板 51 及突起部 48 与突出部分 P1(P2) 之间确保了间隙 δ1(δ2)。即, 连结体 30C(32C) 并非遍及所有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之间的间隔 L5、 L6(L7、 L8) 形成有突出部 分 P1(P2)。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在环板 51 及突起部 48 之间对应每个保持器 30(32) 插入滚 子 26(28) 来进行保持器 30(32) 整体在齿轮装置 12 内的定位。所述间隙 δ1(δ2) 有助于 防止该环板 51 及突起部 48 与连结体 30C(32C) 的突出部分 P1(P2) 的干涉。另外, 在第 2 环体 30B(32B) 侧未特别形成有间隙 δ1(δ2) 量的背隙。这是因为, 第 2 环体 30B(32B) 侧 为互相滑动侧, 所以不会发生环板 51 或突起部 48 的干涉问题, 由此设成了进一步考虑确保 强度的结构。即, 突出部分 P1(P2) 从滚子 26(28) 的中心向轴向突起部相反侧 ( 环板相反 侧 ) 偏离。 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外径 d1、 d2(d3、 d4) 与 连结体 30C(32C) 的外径 d5(d6) 相同。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第 1 环体 30A、 32A 的半径方向 的长度 L11、 L12 和第 2 环体 30B、 32B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3、 L14 也分别相同。
从图 3 至图 6 显而易知, 该实施方式中, 在连结体 30C(32C) 的半径方向的内周侧 的端部形成有防止滚子 26(28) 向半径方向内侧脱落的爪部 30C1(32C1 : 省略图示 )。该爪 部 30C1(32C1) 可以遍及连结体 30C(32C) 的轴向总长形成, 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 仅形成在 连结体 30C(32C) 的突出部分 P1、 (P2) 的轴向两端部。即, 在连结体 30C(32C) 的轴向中央 部未形成有爪部。
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在连结体 30C(32C) 的外周侧的轴向中央部, 沿着圆周方向 形成有成为润滑脂的通道的 V 字形的 1 条凹部 60(62)。另外, 凹部的形状未必一定为 V 字 形, 例如可以是 U 字形也可以是半圆形。另外, 该例子中仅形成有 1 条凹部 60(62), 但是也 可以形成 2 条以上。所形成的位置在该例子中也是轴向的中央部, 但是未必一定为中央部, 也可以靠任意侧。 并且, 该例子中, 在连结体 30C(32C) 的外周侧形成凹部 60(62), 但是也可 以在内周侧 ( 或者也在内周侧 ) 形成 ( 例如参照后述的图 9、 图 10 的例子 )。
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与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邻接的连结体 30C(32C) 的基端部 30C2(32C2) 中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7(L8) 设定为大于凹部 60(62) 中的半径方向 的长度 L9(L10)。这是因为如下宗旨 : 连结体 30C(32C) 的基端部 30C2(32C2) 因形状的理 由容易不可避免地集中应力, 所以在该基端部 30C2(32C2) 形成如促进该应力集中的凹部 60(62) 是不优选的。基于该宗旨, 本实施方式在与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邻接 的连结体 30C(32C) 的基端部 30C2(32C2) 未形成凹部。
接着, 对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 30(32) 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摆动内啮合型齿轮装置 12, 多个滚子 26、 28 配置于偏心 体 14、 16 与外齿轮 18、 20 之间, 减轻外齿轮 18、 20 在偏心体 14、 16 的外周摆动时的滑动阻
力。 多个滚子 26(28) 由保持器 30(32) 的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限定其轴 向的位置, 且由连结体 30C(32C) 限定圆周方向的位置。
在此,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 30(32) 中, 连结体 30C(32C) 的内径 D1(D2) 设定为小于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内径 D3、 D4(D5、 D6), 且连结体 30C(32C) 向 半径方向内侧比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仅突出 Δ1。因此, 能够缓和滚子 26(28) 的端部 26A(28A) 的内周侧被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堵塞的状况, 若从轴向观察 保持器 30(32), 则形成连结体 30C(32C) 及滚子 26(28) 的端部 26A(28A) 的一部分在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半径方向内侧露出而能够看到的状况。
根据该结构, 从供脂孔 50 封入的润滑脂不会被保持器 32 的第 1 环体 32A 遮断, 能 够容易地向轴向越过该第 1 环体 32A 的半径方向内侧而进入滚子 28 侧。并且, 还能进一步 经过保持器 32 的第 2 环体 32B 及保持器 30 的第 2 环体 30B 而容易地进入保持器 30 的滚 子 26 侧。此时, 在连结体 30C(32C) 的外周侧的轴向中央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成为润滑 脂的通道的凹部 60(62), 且为了防止滚子 26(28) 脱离而形成的爪部 30C1(32C1) 也仅形成 于连结体 30C(32C) 的突出部分 P1(P2) 的轴向两端部, 所以润滑脂通过未形成有所述凹部 60(62) 或爪部 30C1(32C1) 的部分而能够良好地遍及各滚子 26(28) 的周边整体。
另一方面, 本实施方式中, 该爪部 30C1(32C1) 形成于连结体 30C(32C) 的突出部 分 P1(P2) 的轴向的 “两端部” 。另外, 连结体 30C(32C) 本身从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而能够确保半径方向的长度 L7(L8) 较长。因此, 能够不倾斜地 ( 不会使其偏斜地 ) 以极为稳定的状态保持多个滚子 26(28)。
进而, 从偏心体 14、 16 的外周对应每个保持器 30(32) 卸下滚子 26(28), 也不会导 致该多个滚子 26(28) 零乱地偏离。因此, 容易进行滚子 26(28) 的装配及分解等工作。
各保持器 30(32) 及各个滚子 26(28) 的齿轮装置 12 内的轴向的定位通过在与环 板 51 及突起部 48 之间插入 2 个保持器 30(32) 及各个滚子 26(28) 来进行, 但是本实施方 式中, 连结体 30C(32C) 的突出部分 P1(P2) 的轴向长度 L1(L2) 短于滚子 26(28) 的轴向长 度 L3、 L4, 结果在环板 51 与突起部 48 之间确保了间隙 δ1(δ2), 所以该环板 51 或突起部 48 与突出部分 P1(P2) 不会互相干涉。
另外, 保持器 30 和保持器 32 通过邻接的第 2 环体 30B、 32B 彼此接触来进行彼此 的轴向定位。这样的定位结构容易产生该第 2 环体 30B、 32B 彼此的磨损, 但是在该实施方 式中因为由包含玻璃纤维的树脂形成保持器 30(32), 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耐久性。 另外, 本 实施方式尤其是通过邻接的第 2 环体 30B、 32B 彼此接触来进行彼此轴向定位的结构, 并且 与已叙述的以往技术相同, 实质上为假想圆环体在全周重叠的结构且润滑条件不佳, 所以 能够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良好地润滑滚子 26(28) 的效果就好。
另 外, 在 该 实 施 方 式 中, 与 第 1、 第 2 环 体 30A、 30B(32A、 32B) 邻 接 的 连 结 体 30C(32C) 的基端部中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7(L8) 设定为大于凹部 60(62) 中的半径方向的长 度 L9(L10), 并且, 使第 1、 第 2 环体 30A、 30B(32A、 32B) 的外径 d1、 d2(d3、 d4) 的尺寸在保 持器 30(32) 的外周侧与连结体 30C(32C) 的外径 d5(d6) 相同, 所以能够充分地维持保持器 30(32) 整体的强度。
接着, 利用图 7、 图 8 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保持器的一对环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 大小 ) 未必一定相同。如 果一边参照图 1 的齿轮装置 12 一边进行说明, 则例如在如下情况时有使一对环体的半径方 向的长度不同的优点。
在与 (A) 供脂口 ( 或排脂口 ) 的位置的关系中有效时 :
如图 1 的齿轮装置 12 时, 供脂口 50 位于法兰体侧的保持器 32 的附近。 因此, 例如 着眼于法兰体相反侧的保持器 30 时, 第 2 环体 30B 需要使润滑脂通过, 而第 1 环体 30A 需 要使润滑脂停留 ( 不使其通过 )。 当然, 润滑脂在封入齿轮装置 12 内的空间内的状态下, 还 能够从法兰体相反侧的保持器 30 的第 1 环体 30A 侧进入, 所以该要求并不是必须的要求, 但是该要求在润滑剂顺畅的填充之类的观点上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 也可以响应该 要求将第 1 环体 30A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1( 图 2) 设定为长于第 2 环体 30B 的半径方向的 长度 L13。由此, 能够提高从距离供脂口 50 较远的保持器 30 的端部的堵塞度, 且能够使从 距离供脂口 50 较近的保持器 32 侧封入的润滑脂更准确地停留在 2 个保持器 30、 32 的滚子 26、 28 的周边。
在与 (B) 齿轮装置的减速比 ( 偏心体的偏心量 ) 的关系中有效时 :
齿轮装置 12 的减速比低时, 偏心体 14、 16 的偏心量有变大的倾向。因此, 若与第 1 环体 30A、 32A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1、 L12 相比分别较长地设定邻接的第 2 环体 30B、 32B 彼此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3、 L14, 则即使偏心量大, 也能够使以相应的面积邻接的第 2 环体 30B、 32B 彼此稳定接触。 在与 (C) 滚子的定位部件的关系中有效时 :
在如齿轮装置 12 的例子中, 例如在保持器 32 中, 第 1 环体 32A 侧存在如环板 51 的 “用于定位滚子 28 的部件” , 但是第 2 环体 32B 侧不存在这种定位部件。因此, 与存在滚 子 28 的定位部件侧的第 1 环体 32A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2 相比, 可以更长地设定不存在定 位部件侧的第 2 环体 32B 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L14。 由此, 能够更加高度地兼顾与定位部件的 干涉的防止和保持器的强度确保。
这样, 环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综合考虑供脂口的位置 ( 想要使润滑剂通过或停 留 )、 齿轮装置的减速度 ( 偏心体的偏心量 )、 有无与滚子的定位部件的干涉或者与保持器 本身要求的强度的关系等, 可以在各自侧独自设定为适当的长度。
图 7、 图 8 的实施方式尤其考虑上述 (B)、 (C) 的情况, 将齿轮装置 12 中的法兰体 侧的保持器 32 替换为保持器 70。保持器 70 的一对第 1、 第 2 环体 70A、 70B 的半径方向的 长度 L15、 L16 分别设定为不同的长度 (L15 > L16)。
另外, 在该实施方式中也 ( 仅在有环板 51 侧 ) 在连结体 70C 的突出部分 P3 与该 突起部 48 之间确保了 ( 相当于间隙 δ1 的 ) 间隙 δ3。
该保持器 70 作为前面的实施方式的法兰体侧的保持器 32 的替换用件而有效, 但 是也可以与前面的保持器 30( 左右反转, 即背靠背 ) 进行替换。此时, 能够成为满足上述 (C) 的同时, 并且对上述 (B), 即偏心量大的齿轮装置更有效的结构。
另外, 例如, 保持器 32 也可以保持原样, 仅将保持器 30 直接 ( 无需左右反转 ) 替 换为保持器 70。此时, 并不是用突起部 48 按住滚子, 而是用另外的突起部等按住保持器 70 的端部。该保持器 32 和保持器 70 的组合对所述 (A) 的要求尤其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样, 第 1、 第 2 环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互不相同的结构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组装的更变。
关于其他结构, 包括在连结体 70C 的轴向中央形成有凹部 74 的结构, 与前面的实 施方式的保持器 30(32) 相同。
在图 9 至图 11 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
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持器 80 中, 连结体 80C 的外径 d11 设定为大于第 1、 第2环 体 80A、 80B 的外径 d12、 d13( 在该例子中为 d12 = d13), 具有连结体 80C 向半径方向外侧 比第 1、 第 2 环体 80A、 80B 仅突出 Δ2 的突出部分 P4。
这依赖于如下技术概念 : 本发明将使润滑剂在轴向上越过环体而容易进入滚子侧 作为其宗旨, 所以润滑剂的 ( 向滚子侧的 ) 通道未必存在于环体的半径方向内侧, 可以存在 于该环体的半径方向外侧。尤其是, 例如如图 1 所示的齿轮装置 12, 当为如供脂口 50 的导 入通道 52 位于保持器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结构时, 连结体 80C 向半径方向外侧比第 1、 第2环 体 80A、 80B 更突出的结构有可能使润滑脂更容易地进入滚子侧。
另外, 该实施方式中, 保持器 80 包括第 1、 第 2 环体 80A、 80B、 连结体 80C 及突出部 分 ( 外径 d11 大于第 1、 第 2 环体 80A、 80B 的外径 d12、 d13 的部分 )P4 等, 相对中心面 C1 对称, 外径 d12、 d13、 内径 D12、 D13 及半径方向的长度 L15、 L16 分别相同。因此, 相对定位 滚子 82 的部件 ( 省略图示 ) 也可以进行对称装配。另外, 在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分 ( 外径 d11 大于第 1、 第 2 环体 80A、 80B 的 d12、 d13 的部分 )P4 的轴向长度 L20 也短于滚子 82 的 轴向长度 L21。 该实施方式中, 滚子 26(28) 的定位部件通过按住该滚子 26(28) 的外周部来 进行保持器 80 的定位。
连结体 80C 的半径方向的外周侧的端部形成有防止滚子 82 向半径方向外侧脱落 的爪部 80C1。 这样, 防止滚子脱落的爪部可以形成于连结体的半径方向的任意侧, 并且如果 能够在连结体的弹性变形的范围内插入滚子, 就可以形成于半径方向的两侧的端部。 另外, 爪部的形成无需为连结体的轴向的整体, 可以仅形成于该连结体的轴向的一部分。此方面 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该实施方式中, 成为润滑油的通道的凹部 86 沿着圆周方向在连结体 80C 的内周 侧形成有 1 条。但是, 成为该润滑油的通道的凹部可以形成于外周侧, 当然也可以形成于两 侧。数量也不限定于 1 条, 大小或形状、 形成位置等也无特别限定。
另外, 在该 ( 使连结体相对环体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 ) 实施方式中, 也能够进行 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总而言之, 如前面的图 8 为止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连结体的内径设定为小于第 1、 第 2 环体的内径时, 由于已在第 1、 第 2 环体的内周侧实现了相应的润滑脂的确保, 所以对 于如何设定与第 1、 第 2 环体的外周侧中的连结体的大小的关系或第 1、 第 2 环体的大小的 大小关系无特别限定。 相反, 可以将第 1、 第 2 环体的外径设定为大于连结体的外径, 也可以 与第 1、 第 2 环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 大小 ) 不同。
另一方面, 如该图 9 至图 11 的实施方式, 当连结体的外径设定为大于第 1、 第2环 体的外径时, 由于已在第 1、 第 2 环体的外周侧实现了相应的润滑脂的确保, 所以对于如何 设定与第 1、 第 2 环体的内周侧中的连结体的大小的关系或第 1、 第 2 环体的大小的大小关 系无特别限定。相反, 可以将第 1、 第 2 环体的内径设定为大于连结体的内径, 也可以与第 1、 第 2 环体的半径方向的长度 ( 大小 ) 不同。
当然, 也可以设置为连结体相对环体向半径方向内侧及外侧双方突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