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96624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124484.8

申请日:

2010.03.05

公开号:

CN201649336U

公开日:

2010.11.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04B 1/8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上海声望声学工程有限公司变更后:上海声望声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0335 上海市长宁区双流路31号天瑞大厦112室变更后:200336 上海市长宁区双流路31号天瑞大厦607-608室|||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82

主分类号:

E04B1/82

申请人:

上海声望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伟

地址:

200335 上海市长宁区双流路31号天瑞大厦112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代理人:

郑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包括盒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消声室的墙壁上;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将这种隔声装置安装于消声室的墙壁上时,将第一开孔与墙壁上的贯穿孔相对应。如此,管线便可以通过第二开孔穿入盒体,并绕过阻挡件从第一开孔穿出,进而穿入墙壁上的贯穿孔而进入消声室内。这样,就避免了贯穿孔直接与消声室外环境相通,且由于阻挡件的存在,管线的穿行路线也不再是直线,从而有效的阻挡了噪声通过贯穿孔或管线的传播,避免了漏声现象的产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声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盒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消声室的墙壁上;
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
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开孔所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面非相对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阻挡件的数量为2到4个。

4.
  一种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应用于消声室的墙壁,其中该墙壁包括内墙与外墙,且具有一贯穿内墙与外墙的贯穿孔,其特征是,该结构包括:
盒体,具有一安装面,安装于消声室墙壁的贯穿孔处;
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贯穿孔相通;
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管线,从所述第二开孔穿入所述盒体,并绕过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开口穿出所述盒体,并通过所述贯穿孔穿过所述墙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开孔所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面非相对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
第一管套,一端位于所述外墙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
第二管套,一端位于所述内墙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且嵌入所述第一管套,且该第二管套的外壁与第一管套内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管套的外壁与外墙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管套的外壁与内墙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9.
  根据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柔性材料为橡塑棉、玻璃棉或发泡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阻挡件的数量为2到4个。

说明书

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消声室管线穿墙的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
背景技术
消声室是声学实验所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其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信、工业产品等各个领域,以对产品进行噪声测量和声学特性测量。为了进行这些测量,消声室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声场空间,即在这个空间内,传播声波的介质均匀地向各个方向无限延伸,使声源辐射的声能“自由”传播,既无障碍物的反射,也无环境噪声的干扰。为了达到上述条件,消声室的墙壁往往采用双层墙,且在室内各界面上配置强吸声材料,使入射于界面的声波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几乎被完全吸收,通常要求吸声系数不低于99%。目前最为常用的吸声材料配置方式为吸声尖劈结构,即在消声室的墙面布满吸声尖劈。具体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消声室部分墙壁剖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该墙壁包括内墙12与外墙14,且内墙12与外墙14之间中空;此外,也可以在中空空间16添加吸声材料。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屏蔽消声室外的噪声,避免室外噪声所带来的干扰。同样,为了建立室内的自由声场空间,在内墙12上设置有吸声尖劈10。考虑到消声室的用电需求,还需要在消声室内设置配电箱18,且为了向配电箱18供电,不得不在墙壁上开孔,以向室内引入电线。如图,即在内墙12与外墙14上开设对应的贯穿孔16,且将线管20穿过贯穿孔16,如此,电线便可以统一通过线管20引入消声室。然而,这种结构却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贯穿孔16的存在,往往会产生漏声现象。
2.由于线管20造成了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固体的刚性连接,因而会产生声桥现象,故会破坏空气层的弹性层作用,使隔声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装置,以解决现有消声室由于用电需求所产生的漏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声结构,以解决现有消声室由于用电需求所产生的漏声与声桥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声装置,包括:盒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消声室的墙壁上;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孔所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面非相对面。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的数量为2到4个。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应用于消声室的墙壁,其中该墙壁包括内墙与外墙,且具有一贯穿内墙与外墙的贯穿孔,该结构包括:盒体,具有一安装面,安装于消声室墙壁的贯穿孔处;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贯穿孔相通;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管线,从所述第二开孔穿入所述盒体,并绕过所述阻挡件,从所述第一开口穿出所述盒体,并通过所述贯穿孔穿过所述墙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孔所在的外立面与所述安装面非相对面。
进一步的,所述管线穿墙隔声结构还包括:第一管套,一端位于所述外墙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第二管套,一端位于所述内墙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与内墙之间且嵌入所述第一管套,且该第二管套的外壁与第一管套内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套的外壁与外墙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套的外壁与内墙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材料为橡塑棉、玻璃棉或发泡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件的数量为2到4个。
将这种隔声装置安装于消声室的墙壁上时,将第一开孔与墙壁上的贯穿孔相对应。如此,管线便可以通过第二开孔穿入盒体,并绕过阻挡件从第一开孔穿出,进而穿入墙壁上的贯穿孔而进入消声室内。这样,就避免了贯穿孔直接与消声室外环境相通,且由于阻挡件的存在,管线的穿行路线也不再是直线,从而有效的阻挡了噪声通过贯穿孔或管线的传播,避免了漏声现象的产生。
另外,在内墙与外墙的贯穿孔内增设管套,且在两个管套相接的地方填充柔性材料,进而避免了由于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固体的刚性连接而产生的声桥现象,保证消声室墙壁的隔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消声室部分墙壁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隔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贯穿孔给消声室带来的影响,研发出一种隔声装置,应用于消声室的墙壁之上。具体结合图2,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2所示,该隔声装置包括盒体100,其具有一安装面110,用以安装在消声室的墙壁上;其中安装面110上具有第一开孔111,且除安装面110以外,盒体的其它一个外立面上还具有一个第二开孔121。此外,盒体100设置有至少一个阻挡件130。
将这种隔声装置安装于消声室的墙壁上时,需要将第一开孔111与墙壁上的贯穿孔相对应。如此,管线200便可以通过第二开孔121穿入盒体100,并绕过阻挡件130从第一开孔111穿出,进而穿入墙壁上的贯穿孔而进入消声室内。这样,就避免了贯穿孔直接与消声室外环境相通,且由于阻挡件130的存在,管线200的穿行路线也不再是直线,从而有效的阻挡了噪声通过贯穿孔或管线的传播,避免了漏声现象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阻挡件130的个数,理论上,阻挡件的数量越多,阻挡噪声传播的效果越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到隔声装置的制造、尺寸与成本问题。故较佳的可以选择2到4个阻挡件13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为三个。且实验证明,此时已可以达到良好的阻挡噪声传播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孔121所在的外立面120与安装面110非相对面。这种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相对于第二开孔121所在的外立面与安装面110为相对面时,阻挡噪声传播的效果更佳。
请参考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的示意图。该隔声结构应用于消声室的墙壁,其中该墙壁包括内墙12与外墙14,且具有一贯穿内墙12与外墙14的贯穿孔16。其中外墙14上安装有以上隔声装置,其安装方式为盒体100的安装面110安装于外墙14的贯穿孔处,且其上的第一开孔111与该贯穿孔16相通。管线200从第二开孔121穿入盒体100,并绕过阻挡件130,从第一开口111穿出盒体100,并通过贯穿孔16穿过墙壁,而与配电箱18想连接。
如上所述,较佳的,第二开孔121所在的外立面与安装面110非相对面。且较佳的,阻挡件130的数量为2到4个。
请继续参考图4,其为图3中虚线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较佳的,该管线穿墙隔声结构还包括第一管套140与第二管套150,分别穿过外墙14的贯穿孔与内墙12的贯穿孔。具体而言,第一管套140的一端位于外墙14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14与内墙12之间;第二管套150的一端位于内墙12的贯穿孔内,另一端位于外墙14与内墙12之间且嵌入第一管套140,且第二管套150的外壁与第一管套140内壁之间填充有柔性材料160。如此,就避免了由于双层墙的空气层之间固体的刚性连接而产生的声桥现象,保证消声室墙壁的隔声量。
较佳的,也可以在第一管套140的外壁与外墙14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柔性材料。同样,也可以在第二管套150的外壁与内墙的贯穿孔壁之间填充柔性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消声室墙壁的隔声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柔性材料的组成,其可以为橡塑棉、玻璃棉或发泡材料等。
以上仅为举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所涵盖的范围为准。

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隔声装置以及相应的管线穿墙隔声结构,其包括盒体,具有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消声室的墙壁上;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分别位于所述盒体的安装面与其它一个外立面上;至少一个阻挡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将这种隔声装置安装于消声室的墙壁上时,将第一开孔与墙壁上的贯穿孔相对应。如此,管线便可以通过第二开孔穿入盒体,并绕过阻挡件从第一开孔穿出,进而穿入墙壁上的贯穿孔而进入消声室内。这样,就避免了贯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