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6616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168019.1

申请日:

2009.08.04

公开号:

CN201567758U

公开日:

2010.09.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F 19/04申请日:20090804授权公告日:20100901终止日期:20140804|||授权

IPC分类号:

E04F19/04

主分类号:

E04F19/04

申请人:

湖南鑫美格新型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肖文求

地址:

417009 湖南省娄底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含有可以衔接成一体的底座和面板,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内凸起且向下斜弯的插接部,上端内侧及下端分别沿面板轴向方向设置有镶嵌槽,有软体型材分别镶嵌在镶嵌槽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部内表壁略向外斜的“」”状卡扣部。该踢脚线的面板上安装上软体型材,解决了现有金属、木制材料、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类踢脚线安装后,存在地脚线与墙面及地面之间的吻合程度欠严密的问题,另外,由于其安装时是从上往下插,既方便了安装操作,也提高了接触面的吻合严密度,同时也拓宽了适用范围,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前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含有可以衔接成一体的长条或短条底座和长条面板,其特征是:所述面板(1)的背面设置有向内凸起且向下斜弯的插接部(13、14),上端内侧及下端分别沿面板轴向方向设置有镶嵌槽(12、11),有软体型材(3、4)分别镶嵌在镶嵌槽(12、11)上,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上部内表壁略向外斜的卡扣部(22、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挂式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插接部(13、14)与卡扣部(22、21)一一对应,且能相互插接扣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挂式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软体型材为长条物,分上、下两种,上软体型材(3)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上端内侧的镶嵌槽(12)形状吻合的镶嵌部(31),在该镶嵌部(31)的左侧设置有一弹压头,弹压头的中心部位沿轴向设置有一空腔;下软体型材(4)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下端的镶嵌槽(11)形状吻合的镶嵌部(4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挂式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卡扣部(22、21)分别位于底座(2)的顶部和底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挂式踢脚线,其特征是:所述底座(2)正面的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顶挡部(23),该顶挡部(23)的右表壁与底座(2)上卡扣部(21)的最右侧表壁平齐。

说明书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挂式踢脚线。
背景技术
踢脚线又名地脚线,是一种人们在家居装修时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现有用合金或工程塑料模压成的踢脚线,多数含有充当装饰面得面板和固定面板的安装座,安装时先将安装座固定在墙面上,然后再将面板衔接在安装座上,面板与安装座的衔接方式,通常是通过设置在面板和安装座上的特定结构的对应榫槽完成,2003201288884.6和200620060624.3号中国专利中所记载的地脚线就是上述结构类型的踢脚线,其优点是拆卸、替换起装饰作用的面板方便、且安装效果好,安装座被遮盖在面板内,从而不露钉头;其不足是对墙面及地板面平整程度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墙面、地板面通过施工平整处理过后,通常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平整误差。所以普遍存在地脚线与墙面及地板面的接触面处有露缝或面板被挤压变形的现象,降低了装饰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踢脚线。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踢脚线的面板上,位于与墙面以及地板面接触的部位安装上一些软体型材,通过软体型材受压可随意形变的特性,巧妙地转换了因前述原因造成面板受压变形之压力的承受载体,或填充了因前面存在凹陷面导致的裂缝,解决了现有金属、木制材料、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类踢脚线安装后,存在地脚线与墙面及地面之间的吻合程度欠严密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含有可以衔接成一体的长条或短条底座和长条面板,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内凸起且向下斜弯的插接部,上端内侧及下端分别沿面板轴向方向设置有镶嵌槽,有软体型材分别镶嵌在镶嵌槽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部内表壁略向外斜的卡扣部。
上述插接部与卡扣部一一对应,且能相互插接扣合。
上述卡扣部分别位于底座的顶部和底部。
上述软体型材为长条物,分上、下两种,上软体型材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上端内侧的镶嵌槽形状吻合的镶嵌部,在该镶嵌部的左侧设置有一弹压头,弹压头的中心部位沿轴向设置有一空腔,下软体型材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下端的镶嵌槽形状吻合的镶嵌部。
所述底座正面的中部,设置有凸起的顶挡部,该顶挡部的右表壁与底座上卡扣部的最右侧表壁平齐,其目的是为了底座与面板衔接的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踢脚线的面板上,位于与墙面以及地板面接触的部位安装上一些软体型材,通过软体型材具有受压可随意形变的特性,从而使实际安装中,因接触面不平整造成面板受压变形之压力的承受载体得以转换,或产生的裂缝得到填充,大大降低了合金、工程塑料类踢脚线对墙面及地板面平整程度的要求,既方便了安装操作,也拓宽了适用范围,有着极其显著的经济效果。
附图说明
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1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软体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软体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踢脚线安装示意图(截面);
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踢脚线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考图1~图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踢脚线含有用合金或工程塑料模压成的长条底座2和下方向外弯曲的长条面板1,面板1可以衔接在底座2上,所述面板1的背面设置有向内凸起且向下斜弯的插接部13、14,上端内侧及下端分别沿面板1轴向方向设置有镶嵌槽11、12,有软体型材3、4分别镶嵌在镶嵌槽11、12上,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上部内表壁略向外斜的卡扣部21、22。
上述插接部13、14与卡扣部22、21一一对应,且能相互插接扣合,卡扣部22、21分别位于底座的顶部和底部。
上述软体型材3、4为长条物,分上、下两种,上软体型材3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1上端内侧的镶嵌槽12形状吻合的镶嵌部31,在该镶嵌部31的左侧设置有一弹压头32,弹压头32的中心部位沿轴向设置有一空腔33,下软体型材4上设置有与位于面板1下端的镶嵌槽11形状吻合的镶嵌部。
参考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安装示意图(截面),如图中所示,安装时,底座2用螺丝钉7固定在离地板面适当高度的前面上,镶嵌有上、下软体型材3、4的面板1,通过设置在其背面的插接部13、14插扣在底座2上的卡扣部22、21中衔接成一体,衔接后,由于面板1的上端内则与墙面5间,下端底部与地板6面间隔有上、下软体型材3、4,所以此时的接触面处即使存在叫明显的凹凸点,也不会产生面板受压变形或露缝的现象。
参考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实施例2的截面结构图,如图所示,该实例所述的踢脚线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只在于底座2正面的中部设置有向右凸起的顶挡部23,该顶挡部23的右表壁与底座2上卡扣部21的最右侧表壁平齐,卡扣部21的上部向外斜的程度大一点并外凸起而已,其它结构和其的安装方法和实施例1所述的是一致的,在此无需赘述。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插挂式踢脚线.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踢脚线,含有可以衔接成一体的底座和面板,所述面板的背面设置有向内凸起且向下斜弯的插接部,上端内侧及下端分别沿面板轴向方向设置有镶嵌槽,有软体型材分别镶嵌在镶嵌槽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上部内表壁略向外斜的“”状卡扣部。该踢脚线的面板上安装上软体型材,解决了现有金属、木制材料、复合材料、工程塑料类踢脚线安装后,存在地脚线与墙面及地面之间的吻合程度欠严密的问题,另外,由于其安装时是从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