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96612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661959.7

申请日:

2010.12.15

公开号:

CN201943178U

公开日:

2011.08.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04; E03C1/122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

发明人:

周强; 廖晓东; 谢惠庆; 康清泉; 吴贵君; 杨火安; 黄义龙; 戴纪文; 马驰; 汪华双; 曾俊卿; 魏鑫; 田川; 刘宏; 刘西; 郭建; 何贤敏

地址:

610021 四川省成都市走马街55号友谊广场B座14、15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王芸;林辉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属于地漏技术领域,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内管高度小于外管高度,所述内管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所述外管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连接支座上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工时,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该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预埋地漏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有效防止了积水渗漏问题;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现浇场合的排水管道系统与地面连接的接头场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设有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3),所述内管(2)高度小于外管(1)高度,所述内管(2)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4),所述外管(1)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5),连接支座(5)上设有连接孔(7)。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5)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5)关于外管(1)轴中心对称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翼环(8)。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止水翼环(8)和连接支座(5)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上端设有顶盖(6)。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5)的厚度不少于4mm。

说明书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排水管道系统和地面的接头。
背景技术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目前安装地漏的方法仍然是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地漏安装孔,在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将地漏放入预留安装孔中,并将排水管道插入地漏下端接口,然后用白水泥将地漏和外壁和管壁之间的缝隙填实。这种方法不仅耗费工时,而且容易造成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更低、可有效防止漏水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内管高度小于外管高度,所述内管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所述外管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连接支座上设有连接孔。
所述连接支座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关于外管轴中心对称分布。连接支座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提高了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预埋地漏在混凝土现浇的时候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连接支座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减少了支座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待模板拆除后,在支座底面抹灰的面积大大减少,因此,该结构还有后期施工便于抹灰的作用。
所述外管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翼环。所述止水翼环的作用有:①防止积水通过外管外壁和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渗漏;②相当于外管的加强肋的作用,使得外管强度增加,不易变形;③与外管周边的混凝土连接更紧密。
所述外管、止水翼环和连接支座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这种粗燥面的结构使得预埋地漏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与混凝土连接更紧密。
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顶盖。顶盖结构的设置是防止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掉进预埋地漏,或者施工过程中其他建渣杂物等掉入预埋地漏。
所述连接支座的厚度不少于4mm。该结构特征使得预埋节连接支座的连接强度得到了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使用该预埋地漏,一次安装成型,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没有建渣产生,节约了能源;而且该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预埋地漏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有效防止了积水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掉顶盖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其中,如图标记为:1为外管,2为内管,3为环状腔室,4为环形台阶,5为连接支座,6为顶盖,7为连接孔,8为止水翼环。
具体实施方式
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设有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齐平,所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封闭形成环状腔室3,所述内管2高度小于外管1高度,一般来说,内管2高度为外管1高度的一半,所述内管2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台阶4,该环形台阶4用于预埋地漏对下端连接排水管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外管1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5,连接支座5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支座5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5关于外管1轴中心对称分布。连接支座5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提高了预埋地漏与模板的连接的可靠性,使得预埋地漏在混凝土现浇的时候位置不会发生偏移。所述外管1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翼环8。所述外管1、止水翼环8和连接支座5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这种粗燥面的结构使得预埋地漏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与混凝土连接更紧密。所述外管1的上端设有顶盖6,顶盖结构的设置是防止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掉进预埋地漏,或者施工过程中其它建渣杂物等掉入预埋地漏引起堵塞。所述连接支座5的厚度不少于4mm。该结构特征的目的是增强预埋地漏与连接支座的连接强度。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用螺钉将模板与预埋地漏的连接支座固定,将顶盖罩在外管的顶端,现浇混凝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养护,使得预埋地漏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体,由于预埋地漏的外壁均采用粗燥面结构,使得预埋地漏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产生缝隙造成积水的二次渗漏。
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CN201943178U45授权公告日20110824CN201943178UCN201943178U21申请号201020661959722申请日20101215E03F5/04200601E03C1/12220060173专利权人成都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地址610021四川省成都市走马街55号友谊广场B座14、15楼72发明人周强廖晓东谢惠庆康清泉吴贵君杨火安黄义龙戴纪文马驰汪华双曾俊卿魏鑫田川刘宏刘西郭建何贤敏74专利代理机构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代理人王芸林辉轮54实用新型名称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属于地漏技。

2、术领域,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内管高度小于外管高度,所述内管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所述外管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连接支座上设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可以大大简化施工工艺,减少施工工时,降低施工成本,而且该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预埋地漏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有效防止了积水渗漏问题;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现浇场合的排水管道系统与地面连接的接头场合。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CN20194。

3、3179U1/1页21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内设有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3),所述内管(2)高度小于外管(1)高度,所述内管(2)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4),所述外管(1)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5),连接支座(5)上设有连接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5)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5)关于外管(1)轴中心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外壁上设有至。

4、少一个止水翼环(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止水翼环(8)和连接支座(5)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上端设有顶盖(6)。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5)的厚度不少于4MM。权利要求书CN201943178UCN201943179U1/2页3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水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排水管道系统和地面的接头。背景技术0002地漏是。

5、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目前安装地漏的方法仍然是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地漏安装孔,在排水管道安装完毕后,将地漏放入预留安装孔中,并将排水管道插入地漏下端接口,然后用白水泥将地漏和外壁和管壁之间的缝隙填实。这种方法不仅耗费工时,而且容易造成泄漏。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更低、可有效防止漏水的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设有内管,所述内管下端与外管下端齐平且封闭形成环状腔室,所述内。

6、管高度小于外管高度,所述内管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下端连接排水管轴向限位的环形台阶,所述外管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连接支座上设有连接孔。0005所述连接支座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关于外管轴中心对称分布。连接支座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提高了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使得预埋地漏在混凝土现浇的时候位置不会发生偏移;连接支座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减少了支座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待模板拆除后,在支座底面抹灰的面积大大减少,因此,该结构还有后期施工便于抹灰的作用。0006所述外管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翼环。所述止水翼环的作用有防止积水通过外管外壁和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渗漏;相当于外管的加强肋的作用,。

7、使得外管强度增加,不易变形;与外管周边的混凝土连接更紧密。0007所述外管、止水翼环和连接支座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这种粗燥面的结构使得预埋地漏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与混凝土连接更紧密。0008所述外管的上端设有顶盖。顶盖结构的设置是防止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掉进预埋地漏,或者施工过程中其他建渣杂物等掉入预埋地漏。0009所述连接支座的厚度不少于4MM。该结构特征使得预埋节连接支座的连接强度得到了保证。00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使用该预埋地漏,一次安装成型,大大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施工过程中没有建渣产生,节约了能源;而且该预埋地漏与模板之间的。

8、连接更加可靠,预埋地漏与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有效防止了积水渗漏问题。说明书CN201943178UCN201943179U2/2页4附图说明0011本实用新型将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局部剖的结构示意图;0013图2是图1中去掉顶盖的俯视图;0014图3是图1的仰视图。0015其中,如图标记为1为外管,2为内管,3为环状腔室,4为环形台阶,5为连接支座,6为顶盖,7为连接孔,8为止水翼环。具体实施方式0016优选实施方式001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工程排水一次性预埋地漏,包括外管1,所述外管1内设有内管2,所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齐平,所。

9、述内管2下端与外管1下端封闭形成环状腔室3,所述内管2高度小于外管1高度,一般来说,内管2高度为外管1高度的一半,所述内管2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环形台阶4,该环形台阶4用于预埋地漏对下端连接排水管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外管1底部边缘外侧设有连接支座5,连接支座5上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支座5有三个,且所述三个连接支座5关于外管1轴中心对称分布。连接支座5的三角对称分布结构大大提高了预埋地漏与模板的连接的可靠性,使得预埋地漏在混凝土现浇的时候位置不会发生偏移。所述外管1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止水翼环8。所述外管1、止水翼环8和连接支座5的外表面均设为便于与混凝土结合的粗糙面,这种粗燥面的结构使得预埋地漏在现。

10、浇混凝土的时候与混凝土连接更紧密。所述外管1的上端设有顶盖6,顶盖结构的设置是防止在现浇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掉进预埋地漏,或者施工过程中其它建渣杂物等掉入预埋地漏引起堵塞。所述连接支座5的厚度不少于4MM。该结构特征的目的是增强预埋地漏与连接支座的连接强度。0018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用螺钉将模板与预埋地漏的连接支座固定,将顶盖罩在外管的顶端,现浇混凝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养护,使得预埋地漏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体,由于预埋地漏的外壁均采用粗燥面结构,使得预埋地漏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不会产生缝隙造成积水的二次渗漏。0019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201943178UCN201943179U1/1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201943178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