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流体加热设备中过热及结垢控制装置,主要用于减少过热和结垢。当该加热器是家用热水器或煤气锅炉时,与本发明的应用密切相关。 附图1是所谓“湿箱”式热水器的当前家用热水器的透视。这热水器10主要有一个诸如铜制的金属水箱12直立放置,上下端开口,围成一个燃烧室。一组煤气燃烧器14放在水箱下面,已燃气体在水箱内从下向上循环。冷水通过供水管16供入,沿靠水箱12的壁放置而在水箱外侧的蛇形管18中流动。于是水在蛇管18中流动时开始加热,然后进入位于水箱上部的换热器管20,已燃气体在这个区中排出。在蛇管18中预热的水,在换热器20中加热到要求的温度。然后将热水用水管22向用具分配。
最近有一种新型热水器出现,如图2所示的热水器11,称为“干箱”型热水器。在图1的情况下,有一个直立金属水箱12,上下端开口,在水箱的下方有一组煤气燃烧器14。有冷水供给管16和热水排出管22,但沿水箱壁没有蛇管。水箱设有绝热质24,靠水箱内侧,水管16直接向换热器管20直接放水,换热器管20在水箱顶部的已燃气体排出处。图中2示的装置和图1所示比较,优点是有较简单的设备设计,从而安装费低,并因消除蛇管18节约材料。
但在两种情况下,这些设备都有缺点,例如设备起动时水有过热。据指出,水向换热器中流入,即断流阀(图1及2未示)开闭时,控制热水器的起动和停止。运转时,换热器20中的水,平均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20℃。关闭断流阀时,换热器中的存水,储存由燃烧室热壁辐射,而由换热器热质回收的热量。因此,停止运转数十秒钟后,水能达到接近100℃的最高温度。
因此,假如将原已停止运转刚一会的设备重行起动时,排出地热水的温度达到非常高的数值,危险性超过现行标准规定的数值。例如在法国,标准第NFD 35-322号,适用于热水器,浴室加热器等等,规定当将设备调节到相当于温度增高50℃的额定热流量和水流量时,在每次开始取水时,升温应不超过该数值范围20℃。在现有的设备中,尤其如图2所示的干箱热水器,常超过这数值,达到与水的沸点相差几度,这显然是不能容许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流体加热设备的控制过热和结垢的装置,诸如用于热水器,浴室加热器,煤气锅炉等等的。
根据已知的方式,这种设备有一个冷流体供给管,热流体排出管,一方面和该冷供流管、另方面和该热流体排出管接通的换热器,设备运转时,流体从供给管,通过换热器和在换热器中将流体加热的装置,向排出管循环。
本发明过热及结垢控制装置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可变容积的箱体,和冷流供管接通,该箱体至少一部分由一个可移动的元件限制,元件有第一个面承受冷流供管中的即时压力,第二个面承受一个参考压力,该元件在两个面的压力差的影响下移动。
可移动的元件可由一个可变形的膜构成,或由在壳中活动活塞构成。在第一情况下冷流供管的一部分可用柔性材料制造,该材料构成可变形的膜或膜板。在这情况中,冷流供管的这部分构成变容积箱体。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可移动元件的第二个面承受热流排出管中的即时压力。另一实施方案与热流排管直接接通大气的情况有关,可移动元件的第二个面承受大气压力。
在冷流供管部分用柔性材料制造的条件下,要求有措施将可移动元件移动,将盛放在变容积箱体中的液体送入换热器,防止液体过热,换热器结垢。最好用一个弹簧,下文中将有述及。
最后,本发明还涉及带有上文所述过热及结垢控制装置的流体加热设备。
下文中还将对本发明的非制约性实施方案,参照附图详细说明,附图如下:
图1为先有技艺领域中之热水器第一类型的简略透视。
图2为与图1相似的视图,说明先有技术领域热水器的第二类型。
图3a及3b为简略示意,说明本发明装置的运转,条件为可移动元件为可变形膜,其第二个面承受热流体排出管中的即时压力。
图4为与图3a相似的示意图,条件为可变形膜的第二面承受大气压力。
图5为示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条件为冷流供管的部分为用柔性材料制造。
图6为与图5相似的视图,说明可移动元件为可在壳中活动的活塞。
参看图3a及3b,可见冷水供管16,换热器20,及设有阀26的热水排管22。为清晰起见图3a及3b未示燃烧室及燃烧器。
本发明的过热及结垢控制装置有壳28,里面放置一个可变形的膜30,和该壳的壁紧密配合。这膜将壳隔成第一隔室32和第二隔室36,第一隔室32用管34和管16接通,第二隔室36通过管38,和热水排管22接通。设备运转时,管38在水的流向上处于阀26的上游上的管22排放。
图3a及3b示装置的运转如下:图3相当于阀26开放的情况,水从管16,经过换热器20,向管22循环。由于水在流动,因此在管34通入管16的地点,和管38通入管22地点之间有压力损失。因此管16中的压力高于管22。于是壳28的隔室32的压力,比隔室36中高,结果膜30被移向图3a中的右方。
图3b相当于阀26关闭的情况。由于水不再流动,管16及22和换热器20中的压力相等。于是膜30两侧上的压力相等。因为隔室36中安装弹簧40,将膜30压向图3a及3b的左方推压,就是当阀26关闭时,逆隔室32中的即时压力的方向推压,弹簧40伸长,便将膜30压向图中的左方。于是隔室32中的冷水进入换热器20,将换热器20中的热水,通过管22及管38,推入隔室36。隔室36的容积由于膜30变形而增大,因此可接受这增多的水量。
设备停止运转时,换热器管20中的热水由冷水取代。因此,即使燃烧室壁仍热,换热器20中的流体升温有限,在将加热设备重新起动时,没有升温过高的危险。在理想实施方案中,选定壳28的尺寸,膜30的形状及变形特征以及弹簧40的紧张度,使在图3a中的情况下的隔室32中的水的体积,基本等于换热器20中的水的体积。
图4为与图3a相似的视图,但在这改型中,热水排管22不设置诸如阀26之类的阀,而直接和大气接通。在这情况下,在管34的排出地点的上游,在管16上设置阀42。图4的壳28与图3a的相似。但是可取消管38,而隔室36用诸如孔43之类,与大气接通。图4中之状况,相当于设备正在运转,即阀42开放,水从管16流入管22。由于压力下降,管16中的水的压力和隔室32中的压力,高于管22出口孔23处的水的与大气相等的压力。因此,膜30被推向图中的右方。阀42关闭时,管16中阀下游的压力,和换热器20及管22中的压力相等,并等于大气压力。因此弹簧40将膜30向图4的左方推压,其作用为将隔室32中的冷水,推进换热器20中,而换热器中的热水被排出。
图5概示用综合线条表示的与图2相似的热水器,水箱12和燃烧器14由管15供水。也有冷水供管16,热交换器20在水箱12的上部,热水排管22上设阀26。在这改型中,管16的部分44用柔性材料制造,构成可变形的膜,在其和冷水接触的第一面,即内表面,与第二,即外表面之间的压力差的影响下,使膜变形。壳28围绕管16的部分44,和这部分紧密配合。因此,部分44的内部构成第一隔室32,膜44和壳28之间的空间构成第二隔室36。第二隔室用管38,和热水排管22连接,管38在阀26上游的一个地点排入管22,并且,举例而言,可在水箱12上部的换热器20的出口附近排入管22。
图5所示装置的运转,基本和图3a,3b及4中的装置相同。
阀26开启,水从管16通过换热器20,进入管22时,管16的部分44和管22之间有压力损失。于是管16的部分44中的水的压力高于管22中的压力。因此膜44膨胀,达到图5中实线44a所表示的位置。阀26关闭时,水不再流动,管16,换热器20及管22中的压力相等。因此,膜44回到平时的位置44b上,如图中虚线的示意。效果是将隔室32中和管16的在其隔室32和换热器之间的部分中的冷水,排入换热器20,而换热器中的热水,沿管38排入隔室36。
同样又可能采用与图4相似的安排,取消管38和阀26,隔室36直接接通大气。
图6为与图5相似的视图,但在这改型中,可移动的元件由在壳28中活动的活塞46构成。和图5相似,用综合线条表示水箱12,燃烧器14和煤气供给管15。仍有冷水供管16,换热器管20和设有阀26的热水排管22。仍有壳28,但可变形的膜则用可在壳中活动的活塞46代替。第一隔室32还是通过管34和管16接通,第二隔室通过管38和管22接通,管38在阀26的上游的一个地点排入管22。仍可见弹簧40位于隔室36中,其布置为将活塞向图6的右方推压。
这图相当于阀的开放,水从管16通过换热器20,流入管22。在这情况下,管16和隔室32中的压力,超过管22中的即时压力,也超过隔室36中的即时压力。在这压力差的作用下,又因弹簧40有适当的校准,活塞向图6的左方移动。阀26关闭时,管16,换热器20及管22中的压力相同,隔室32及36中的压力因此也相同。在弹簧40的作用下,活塞46向图中的右方移动,冷水即排入管34及管16。结果便将换热器20中的热水排入管38,再排入隔室36。
从图6还可见:一个膜48放在管34上,该膜起控制冷水水流的作用。
为作试验,图6中的装置的结构和安装,是放在热水器上方,额定功率为8.7KW。管34上的膜48,放在管16和壳28之间,直径为4mm。壳28为圆柱形,长150mm,直径25mm,活塞长15mm。弹簧的硬度为15牛顿每米(N/m)。从没有安装本发明装置的设备上,测得的过热为31.5℃,而用本发明的装置时,最大过热仅13℃。
因此,本发明装置有特别重要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在加热设备起动时,可观察到升温减小。并且,换热器中水温较低,便可减少换热器中结垢积累,从而增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最后,明显可见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叙述的实施方案,可设想许多改型而不超越发明的范围。因此,任何流体设备(热水器,浴室加热器,煤气锅炉等等)都可设置本发明的过热器和结垢控制装置。
此外,可以用或不用图6中膜48之类的膜,安装在其管34上。管34可以在换热器20的上游,在管16的任意地点排入管16,只需情况与图4相似,管22直接接通大气,在阀42的下游排出。管38可以在换热器20下游的任何地点排入管22,假如该地点是在阀26的上游,而热水排管设有这种阀。
还需指出:在多数情况下,冷水供管16设有减压装置(图未示),用以控制燃料气体的供给。管34可在这减压装置的上游或下游排入管16。
在上文的各实施方案中,变容积箱体由设可变形膜或活塞的壳的第一隔室形成。任一情况下可将第二隔室和热流排管连接,或接通大气。可取消壳的第二隔室,并且当膜或活塞的第二表面连接大气压力时,将壳限制为第一隔室,而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