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16355A43申请公布日20110706CN102116355ACN102116355A21申请号201110088103422申请日20110408F16F9/4320060171申请人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地址474450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城老街76号72发明人温建定刘吉民屈锦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04代理人刘建芳54发明名称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它是在油封压装之前,先在减振器贮油缸的筒壁一侧钻一个充气孔,再将油封预先压装至充气孔以外部位,然后进行充气,并将气体充足后,在充气状态下将油封。
2、压装封口到位。该工艺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避免了油封的损伤,杜绝了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泄漏而失效的风险,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增强了减振器的使用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CN102116357A1/1页21一种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工艺方法是按一下步骤进行;1)在油封压装之前,先在贮油缸的筒壁一侧钻一个充气孔,其孔的位置设在油封最终压装密封的部位;2)在钻有充气孔的贮油缸内装入工作缸及导向器,然后将贮油缸置于充气封口机上,再将油封预先压装至充气孔以外部位,并通过充气封口机上的压头给油封施加一定的。
3、预紧力;3)将充气针插入充气孔进行充气;4)按设计要求将气体充足后,停止充气,拔出充气针,同时将油封压装到贮油缸的充气孔部位,利用油封完成充气孔的封口密封。权利要求书CN102116355ACN102116357A1/2页3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汽车减振器加工技术领域,是一种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背景技术0002轿车减振器在制造过程中,一般需要在其贮油缸内充填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在工作缸顶部的空腔内预加一定的气压,以避免工作缸与贮油缸油封骨架之间的刚性撞击,保证轿车行驶过程中乘员的舒适性。而目前用于轿车减振器的充气方法是在减振器贮油缸封口后,用气针沿活塞杆边缘穿过油。
4、封进行充气,这种先封口后充气的方法存在的缺点是气针插入时很容易扎伤油封,导致漏油漏气,引起减振器失效,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安全可靠性。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生产工序,实现充气、封口一次完成,并能提高产品质量,有效保证气体和油液不外泄的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0004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工艺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1)在油封压装之前,先在贮油缸的筒壁一侧钻一个充气孔,其孔的位置设在油封最终压装密封的部位;2)在钻有充气孔的贮油缸内装入工作缸及导向器,然后将贮油缸置于充气封口机上,再将油封预先压装至充气孔以外部位,并通过充气封口机上的压头给油封施加一定的预紧力;3。
5、)将充气针插入充气孔进行充气;4)按设计要求将气体充足后,停止充气,拔出充气针,同时将油封压装到贮油缸的充气孔部位,利用油封完成充气孔的封口密封。0005本发明减振器充气封口工艺方法,其有益效果是在减振器组装封口的同时完成充气,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而且避免了油封的变形和损伤,杜绝了减振器在使用过程中因泄漏而失效的风险,从而使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增强了减振器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0006图1是现有技术中减振器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在减振器充气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减振器充气完成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07参看图1,是现有技术减振器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分别。
6、为活塞杆1、进气口2、油封3、导向器4、贮油缸5、工作缸6。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是在组装封口后,用气针沿活塞杆1的边缘穿过油封3进行充气,图1中的标号2是进气口。说明书CN102116355ACN102116357A2/2页40008参看图2、图3,分别是本发明在钻孔充气及封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减振器充气封口的工艺方法是先在贮油缸5的筒壁一侧钻一个充气孔2A,充气孔的位置设在油封3最终压装密封的部位,再在贮油缸5内装入工作缸6及导向器4,然后将贮油缸5置于充气封口机上,先将油封3预先压装至充气孔2A以外部位,并通过充气封口机上的压头给油封3施加一定的预紧力,将充气针插入贮油缸5上的充气孔2A进行。
7、充气;当按设计要求将气体充足后,此时停止充气,拔出充气针,然后将油封3压装到贮油缸5的充气孔2A部位,即同时完成油封3的压装封口和充气。由于在充气状态下进行油封3的压装封口,并由油封3将充气孔2A封闭,故而能够保证贮油缸5内的充气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油封3与活塞杆1配合部位有预紧力,能完全杜绝贮油缸5内气体和油液的外泄,并由此保证减振器的使用性能及安全可靠性。说明书CN102116355ACN102116357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16355ACN102116357A2/3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16355ACN102116357A3/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1635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