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夹手门把.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531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9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260750.7

申请日:

2009.11.26

公开号:

CN201598881U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5B 1/00申请日:20091126授权公告日:20101006终止日期:20121126|||授权

IPC分类号:

E05B1/00; E06B7/30

主分类号:

E05B1/00

申请人:

梁伟明

发明人:

梁伟明

地址:

中国香港新界屯门新合里5号美基工业大厦21楼D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代理人:

林俭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夹手门把,包括:安装于门框(7)上的弹性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弹性装置的端部并通过弹性装置可夹置或撤出门隙(12)的门隙垫(13)。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7)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2),所述门隙垫(13)与弹性臂(2)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臂(2)可多向摆动;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13)与连接件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防夹手门把能够防止门隙紧闭,保护手不被夹伤;并且使用方便、不容易遗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门框(7)上的弹性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弹性装置的端部并通过弹性装置可夹置或撤出门隙(12)的门隙垫(1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7)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2),所述门隙垫(13)与弹性臂(2)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臂(2)可多向摆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13)和弹性臂(2)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旋钮为水平式方向旋钮(3),包括:托柱(5)与托壳(4),所述托柱(5)平行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7)上,所述托壳(4)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5)上,所述门隙垫(13)和弹性臂(2)连接于所述托壳(4)的侧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旋钮为垂直式方向旋钮,包括:托柱(5)与托壳(4),所述托柱(5)垂直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7)上,所述托壳(4)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5)上,所述门隙垫(13)和弹性臂(2)连接于所述托壳(4)的侧面。

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柱(5)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正多边形;所述托壳(4)的中部相应于所述托柱(5)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托柱(5)相适配的圆形或者正多边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7)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13)与连接件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旋钮,包括:托柱(5)与托壳(4),所述托柱(5)固定于门框(7)上,所述托壳(4)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5)上,所述门隙垫(13)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托壳(4)的侧面。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2),所述门隙垫(13)通过所述弹性臂(2)可多向摆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防夹手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隙垫(13)为软胶垫;所述弹性臂(2)为采用弹簧、回弹胶或塑胶制成的弹性体。

说明书

防夹手门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用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夹手门把。
背景技术
香港儿科基金公布《香港十大儿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调查报告》。报告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间进行一项意见调查,成功访问1,296名至少拥有一名6岁以下子女的家长。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的三岁至六岁子女曾经发生过家居意外。十大儿童家居意外高危陷阱分别是:撞到物件(48%)、被蚊咬伤(48%)、被大门/房门夹伤(35%)、在地上跌倒(34%)、从床上堕下(31%)、在洗手间滑倒(28%)、进食时鲠喉(10%)、从椅子堕下(10%)、与兄弟姐妹或其它小孩打架(9%)及被柜门夹伤(8%)。其中被门隙夹伤的次数仅次于撞到物件及被蚊咬伤。
参阅图1,门6与门框7的一侧设有门铰9,与门框7的另一侧形成有门隙12,门6上安装有门锁8,当儿童关门时,容易受到门隙12的夹伤。参阅图2,现有一种在市面上能购买到的U形门阻14,U形门阻14采用具有回弹力的橡胶制成,U形门阻14的好处是简单。它利用胶的回弹力而紧夹在门6边上,能防止门6关闭,因此能避免夹痛手指。然而,U形门阻14具有以下三个缺点:
1)、U形门阻14往往因长时间被门框7碰撞而减少其回弹力,导致再不能紧紧夹在门6边上而跌落地面。
2)、若要完全关门6,需要把U形门阻14取走暂放别处,当打开门时又需要放回U形门阻14,但有时会找不到U形门阻14,忘记之前的存放处,使用不便,甚至造成遗失。
3)无论是关门6还是打开门6,使用者都必须取走及放回U形门阻14,使用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U形门阻的缺点,提供一种防夹手门把,能够防止门隙紧闭,保护手不被夹伤;并且使用方便、不容易遗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夹手门把,包括:安装于门框上的弹性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弹性装置的端部并通过弹性装置可夹置或撤出门隙的门隙垫。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所述门隙垫与弹性臂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臂可多向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和弹性臂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方向旋钮为水平式方向旋钮,包括:托柱与托壳,所述托柱平行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上,所述托壳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上,所述门隙垫和弹性臂连接于所述托壳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方向旋钮为垂直式方向旋钮,包括:托柱与托壳,所述托柱垂直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上,所述托壳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上,所述门隙垫和弹性臂连接于所述托壳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托柱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正多边形;所述托壳的中部相应于所述托柱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托柱相适配的圆形或者正多边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与连接件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方向旋钮,包括:托柱与托壳,所述托柱固定于门框上,所述托壳可旋转或可拆卸的嵌套于所述托柱上,所述门隙垫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所述托壳的侧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所述门隙垫通过所述弹性臂可多向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夹手门把中,所述门隙垫为软胶垫;所述弹性臂为采用弹簧、回弹胶或塑胶制成的弹性体。
本实用新型的防夹手门把的有益效果:能够有效的防止门隙紧闭,保护手不被夹伤;并且,能够解决现有的U形门阻存在的缺陷:
1)、U形门阻往往因长时间被门框碰撞而减少其回弹力,导致再不能紧紧夹在门边上而跌落地面,而防夹手门把固定在门框上,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脱落。
2)、需要完全关门时,需要把U形门阻取走暂放别处,当打开门时又需要放回U形门阻,容易造成U形门阻的遗失,而防夹手门把采用门隙垫并通过弹性臂进行连接,通过弹性臂的容许摆动功能使门隙垫可以多方向摆动,完全关门时,不需要取走防夹手门把,解决容易遗失的问题。
3)无论是关门还是开门,使用者都必须取走及放回U形门阻,使用较为繁琐;而防夹手门把通过方向旋钮固定于门框上,通过弹性臂的容许摆动功能使门隙垫可暂时改变门隙垫的位置,并且,通过方向旋钮的设置,还可设定门隙垫的摆放位置,使得防夹手门把既可适用于左边门、又可适用于右边门,还可解除防夹手门把的保护功能,使用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U形门把安装于门上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U形门把安装于门上的顶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框后的门后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框的顶视图;
图6A是图3所示的门隙垫通过弹性臂上、下摆动的示意图;
图6B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框,门隙垫通过弹性臂上、下摆动的立体示意图;
图6C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框,门隙垫通过弹性臂前、后摆动的顶视图;
图7A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关门前的顶视图;
图7B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关门时的顶视图;
图7C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关门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8A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完全关门时的操作示意图;
图8B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完全关门时的顶视图;
图8C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完全关门后的示意图;
图9A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开门前的顶视图;
图9B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开门时的顶视图;
图9C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在开门后的示意图;
图10A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的门隙垫绕垂直式方向旋钮左、右摆动的正视图;
图10B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C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D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
图10E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门顶视图;
图10F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并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的防夹手门把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使用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内的示意图;门6与门框7的一侧通过门铰9可转动连接,门6与门框7的另一侧形成有门隙12,门6上安装有门锁8,当人们关门时,门隙12渐渐缩细,手指容易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的门隙12内,受到门隙12的夹伤。如果被门隙12夹到,轻微夹伤者手指会长时间疼痛,严重夹伤者会导致手指断骨,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因而门隙12的危险不可轻视,而本实用新型的防夹手门把1是专为防止手指被门隙12夹伤而发明的产品,防夹手门把1安装于房内的门框7上,图4中所示的防夹手门把1安装在离地面1.3米左右高的位置,该位置方便防夹手门把1的操作,当然也可安装在其他高度处。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门框的顶视图;防夹手门把1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门隙垫13、第二部分是弹性臂2、第三部分是方向旋钮,方向旋钮可通过螺钉11或者双面胶纸固定于门框7上,弹性臂2连接于门隙垫13与方向旋钮之间。下面就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进行详述。
第一部分是门隙垫13,可以为不同形状和厚度的软胶垫,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其作用是当门6关闭时,夹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的门隙12内,防止门隙12紧闭而夹伤手指。
第二部分是弹性臂2,所述弹性臂2采用有回弹性能的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可采用弹簧、回弹胶、胶片或塑胶等,参阅图6A-C,所述门隙垫13与弹性臂2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臂2可多向摆动,弹性臂2的容许摆动功能使门隙垫13可以上、下摆动,同样可向前、后方向摆动,弹簧臂2可因外力而使门隙垫13的方向暂时改变,当外力消失时,可使门隙垫13自动回复原来的位置。如图6A所示为门隙垫13通过弹性臂2上、下摆动的示意图;图6B所示为防夹手门把1安装于门框7后,门隙垫13通过弹性臂2上、下摆动的立体示意图;图6C所示为门隙垫13通过弹性臂2前、后摆动的示意图。
防夹手门把1用于实现关门安全:参阅图7A-C,为防夹手门把1在关门时的功能示意图,如图7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门6处于开启状态,门隙垫13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与门6与门框7未接触;如图7B及图7C所示,在关门状态下,当门6正在关闭时,门6会首先碰到门隙垫13,然后门隙垫13被推至门框7,门隙垫13被夹置于门6与门框7的最终形成的门隙12内,门停止关闭,门隙垫13的厚度决定了门隙12最后的宽度,可以理解的是,其厚度应大于手的厚度,若有手置于该门隙12中,则可避免被夹到。当门6再次被打开,弹簧臂2使门隙垫13自动回复原位。
防夹手门把在完全关门时的使用:参阅图8A-C,为防夹手门把1在完全关门时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门6处于开启状态,门隙垫13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若需要把门6完全关闭,使用者需要在关门时用手微微将门隙垫13通过弹性臂2推向门框7远离门6的一侧,使门隙垫13拦阻关门6的部分可以暂时偏移,让门6能够有足够空间通过(参阅图8B),门锁隙12可以完全紧闭。参阅图8C,当手离开门隙垫13,门6完全关闭后,弹性臂2使门隙垫13自动回复原位。
防夹手门把1在开门后自动回复使用状态:参阅图9A-C,为防夹手门把1在开门时的示意图,如图9A所示,在初始状态下,门6处于关闭状态,门隙垫13置于门6与门框7之间,与门6与门框7未接触;如图9B及图9C所示,在开门状态下,当门6由完全关闭的状态打开时,门6首先会碰到门隙垫13,弹性臂2使门隙垫13因推动而摆向门框7远离门6的一侧,门6可顺利的开启,当门6不再接触到门隙垫13时,弹性臂2使门隙垫13自动回复原位。
第三部分是方向旋钮,门6有右边门或左边门两种,所以需要设定防夹手门把1的位置,方向旋钮的作用就是设定门隙垫13所摆放的位置,当门为门锁6(即门隙12)在左边的左边门时,通过方向旋钮将防夹手门把1扭向右侧;相反,当门为门锁6(即门隙12)在右边的右边门时,则通过方向旋钮将防夹手门把1扭向左侧;并且所述方向旋钮还可解除防夹手门把1的防夹手保护功能,若需要撤销防夹手门把1的防夹手保护功能或为了便于完全关门6,则可通过方向旋钮将防夹手门把1扭向门框7的中间位置。
参阅图5及图10A-F,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向旋钮为水平式方向旋钮3,方向旋钮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包括:托柱5与托壳4,所述托柱5平行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7上,所述托壳4可旋转的嵌套于所述托柱5上,位于托柱5的端部,所述门隙垫13和弹性臂2连接于所述托壳4的侧面。如图10A所示,水平式方向旋钮3可使门隙垫13向左或右旋转;如图10B所示,为防夹手门把1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所述水平式方向旋钮3可将门隙垫13旋转向左而朝向右边门;如图10C所示为防夹手门把1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0E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门顶视图;通过所述水平式方向旋钮3可将门隙垫13旋转向右而朝向左边门;如图10D所示为防夹手门把1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图10F是图3所示的防夹手门把1安装于左边门并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若需要撤销防夹手门把1的防夹手保护功能或为了便于完全关门6,可通过水平方向旋钮3将防夹手门把1扭向门框7的中间位置。
如图11-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中的防夹手门把的第一部分的门隙垫13,以及第二部分的弹性臂2与第一实施的防夹手门把相似,区别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方向旋钮为垂直式方向旋钮16,包括:托柱5与托壳4,所述托柱5垂直于水平面固定于门框上,所述托壳4可旋转的嵌套于托柱5上,可位于托柱5的顶部或底部,图示中的托柱5设于托柱5的顶部,所述门隙垫13和弹性臂2连接于所述托壳4的侧面,通过托壳4可绕托柱5旋转,因而,扭动垂直式方向旋钮16可设定门隙垫13的摆放位置。如图11所示为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垂直式方向旋钮3可使门隙垫13旋转;如图12所示为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所述垂直式方向旋钮3可将门隙垫13旋转向右而朝向左边门;如图13所示为防夹手门把位于解除防夹手位置的示意图;若需要撤销防夹手门把的防夹手保护功能或为了便于完全关门6,则可通过垂直式方向旋钮3将防夹手门把扭向中间位置。
如图14-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的使用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中的防夹手门把的第一部分的门隙垫13,以及第二部分的弹性臂2与第二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相同,第三部分的方向旋钮与第二实施例的防夹手门把相似,均为垂直式方向旋钮,其区别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防夹手门把的垂直式方向旋钮16为旋转式设置,托壳4可旋转的嵌套于托柱5上。而第三实施例中的防夹手门把的垂直式方向旋钮15为可拆卸式设置,托壳4可拆卸的嵌套于托柱5上,通过垂直式方向旋钮15拆卸后相应旋转并与托柱5相适配而可设定门隙垫13的位置,使得防夹手门把既可适用于左边门、又可适用于右边门,还可解除防夹手门把的保护功能。如图15所示是图14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右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当需要将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可向上提升托壳4,然后转动180度,就可改变门隙垫13的设置方向,再将托壳4放回托柱5即可设定为左边门使用,如图16所示是图14所示的防夹手门把安装于左边门时的位置示意图。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水平式方向旋钮3也可以为可拆卸式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水平式方向旋钮或垂直式方向旋钮为可旋转式设置时,要求所述托柱5的横截面呈圆形,而所述托壳4的中部相应于所述托柱5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托柱5相适配的圆形。而当水平式方向旋钮或垂直式方向旋钮为可拆卸式设置时,所述托柱5的横截面可以呈正多边形;所述托壳4的中部相应于所述托柱5开设有通孔,而所述通孔的横截面为与所述托柱5相适配的正多边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夹手门把能够有效的解决现有的U形门阻存在的缺陷,具有下述优点:
1)、U形门阻往往因长时间被门框碰撞而减少其回弹力,导致再不能紧紧夹在门边上而跌落地面,而防夹手门把固定在门框上,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脱落。
2)、需要完全关门时,需要把U形门阻取走暂放别处,当打开门时又需要放回U形门阻,容易造成U形门阻的遗失,而防夹手门把采用门隙垫并通过弹性臂进行连接,通过弹性臂的容许摆动功能使门隙垫可以多方向摆动,完全关门时,不需要取走防夹手门把,解决容易遗失的问题。
3)无论是关门还是开门,使用者都必须取走及放回U形门阻,使用较为繁琐;而防夹手门把通过方向旋钮固定于门框上,通过弹性臂的容许摆动功能使门隙垫可暂时改变门隙垫的位置,并且,通过方向旋钮的设置,还可设定门隙垫的摆放位置,使得防夹手门把既可适用于左边门、又可适用于右边门,还可解除防夹手门把的保护功能,使用较为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防夹手门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防夹手门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防夹手门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夹手门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夹手门把.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夹手门把,包括:安装于门框(7)上的弹性装置、以及设于所述弹性装置的端部并通过弹性装置可夹置或撤出门隙(12)的门隙垫(13)。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固定于门框(7)上的安装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安装件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为弹性臂(2),所述门隙垫(13)与弹性臂(2)相连接并通过所述弹性臂(2)可多向摆动;所述安装件为方向旋钮,所述门隙垫(13)与连接件相连接并通过所述方向旋钮可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