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6453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6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05728.5

申请日:

2004.02.27

公开号:

CN2688787Y

公开日:

2005.03.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2/72申请日:20040227授权公告日:20050330终止日期:20100227|||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东莞倍适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道窖镇蔡白第一工业区,邮编:523076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百士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金联村136号,邮编:201702登记生效日:2009.9.4|||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百士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金联村136号,邮编:201702变更后权利人:东莞倍适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道窖镇蔡白第一工业区,邮编:523076登记生效日:2009.3.27|||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郭清谅 地址:台湾省高雄县永安乡保安路91之1号,邮编: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百士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金联村136号,邮编:201702登记生效日:2008.2.22|||授权

IPC分类号:

E04B2/72

主分类号:

E04B2/72

申请人:

郭清谅;

发明人:

郭清谅

地址:

台湾省高雄县永安乡保安路91之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学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墙的衔接条结构,其主要由二L形的型条以反向相对的方式结固而成。二L形型条结固的方法可为焊接、拉钉铆合或螺栓锁固等方式。该L形的型条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借以提高衔接条的强度,型条的垂直及水平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者。借此,将衔接条置于两墙面骨架间,并将其边缘与衔接条结合,使两墙面骨架间的强度得以增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墙的衔接条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二L形的型条 以反向相对的方式结固而成,二L形型条结固方法可为焊接、拉钉铆 合或螺栓锁固等方式,该L形的型条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借以提高 衔接条的强度,型条的垂直及水平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借此, 将衔接条置于两墙面骨架间,并将其边缘与衔接条结合,使两墙面骨 架间强度得以增加。

说明书


隔墙的衔接条结构

    【技术领域】

    本使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墙的衔接条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增加隔墙结构强度的衔接条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建筑物的墙壁构筑方式大概以砖造、混凝土灌浆等方式构成,但该等构筑方式有多道复杂程序,且整体工程旷日费时、施工缓慢,并影响其造价成本。再者,前述墙壁内部是实体墙面,墙壁重量的负担完全由梁柱结构体承受,将不利于整体建筑物抗震性,该墙面的结构形式亦将造成脆性的提升,将有碍建筑物的吸震特性以及造成墙面龟裂情形。上述各墙壁的构筑方式均不利于高楼层的施工,更增加了材料吊送的问题及固难。

    为改善上述建筑物隔墙在构筑及构造上的缺陷,本设计人遂设计一种隔墙,该隔墙以扩张网成型机将金属片裁冲形成扩张网,并利用扩张网作为墙面的主要骨架。现将其构造及构筑方式概述如下:如图1所示,该隔墙是由墙面骨架10、上定位条20、下定位条30及侧固元件40所构成。该墙面骨架10由两金属扩张网11对应结合而成,该金属扩张网11是由金属板材经裁冲拉伸后使其表面形成连续性且呈适当大小的网孔12(如图2所示),该网孔12的大小恰可供水泥浆渗透依附,但又不致于完全穿透的尺寸为较佳。该金属扩张网11大略呈凹凸交错的波浪状,两金属扩张网11相对应时,可以焊接、高周波、螺合、金属丝绑设等方式将其结合成完整的墙面骨架10。该上定位条20、下定位条30及侧固元件40分别固定于建筑物地天花板、地面及侧边柱面,三者均具有可供墙面骨架10嵌置的嵌槽50。借此(请参阅图3、图4所示),可将上定位条20、下定位条30及侧固元件40固定于预定位置,再将墙面骨架10四周嵌置于各嵌槽60中。如此,即可在墙面骨架10两侧表面喷附适量的水泥浆(或形成墙面的其它浆材),待水泥浆干涸后即形成一墙面。上述墙体的墙面骨架10为中空状的,形成墙体后具有良好的防火、隔冷、隔热,以及减少水泥材料成本及大幅降低墙壁重量等优点。该墙体虽有诸多优点,但本设计人基于精益求精及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实际构筑墙体的过程中仍发现有改善的空间,仅说明如下:该墙面骨架10是由两金属扩张网11对应而成的,但金属扩张网11制造时即因成型机具的条件限制而有尺寸上的局限,故两墙面骨架10必需以衔接的方式串接以符合墙面的宽度(如图5所示),目前墙面骨架10串接时是将两墙面骨架10相邻的一端邻靠,再以焊接、高过波、螺合、金属丝绑设等方式将其结合。而以前述结合方式将造成两墙面骨架10衔接处强度不足,虽不至于造成结构安全上的危害,但为求更优良的品质,其两墙面骨架10衔按处强度不足的缺憾仍有改善空间。

    右鉴于此,本设计人遂再积极研究改良,终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两墙面骨架10衔接处强度不足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增加隔墙结构强度的衔接条结构。

    本实用新型衔接条主要由二L形的型条以反向相对的方式结固而成,使衔接条的端面呈十字形,二L形型条的结固方法可为焊接、拉钉铆合、铁丝绑设或螺栓锁固等诸多方式,该L形的型条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借以提高衔提条的强度,型条的垂直及水平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特征,现列举下述较佳可行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隔墙的立体构造图;

    图2是墙面骨架的网孔示意图;

    图3是隔墙纵向剖视构造图;

    图4是隔墙横向剖视构造图;

    图5是墙面骨架衔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接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10墙面骨架               11金属扩张网

    12网孔

    20上定位条

    30下定位条

    40侧固元件

    50嵌槽

    60衔接条              61型条

    62补强凹槽            63贯穿孔

    70墙面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衔接条60主要是由二L形的型条61以反向相对的方式结固而成,使衔接条60的端面概呈十字形,二L形型条61的结固方法可为焊接、拉钉铆合、铁丝绑设或螺栓锁固等诸多方式,该L形的型条61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62,借以提高衔提条60的强度,型条61的垂直及水平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63。

    请参阅图7所示,通过上述的构造,将两墙面骨架70间置一衔接条60,并将其中一墙面骨架70的边缘与衔接条60邻靠,由于墙面骨架70具有金属扩张网的镂空网孔,可通过该网孔与衔被条60的贯穿孔63利用焊接、拉钉、螺栓或金属丝绑设等方式将其结合。另一墙面骨架10亦以相同方式结固于衔接条60的一侧边。本实用新型由于衔接条的构造设计具有下述优点:

    (一)衔接条60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62,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当两墙面骨架70结固于衔接条60时,两者之间亦因衔接条60而增加其强度。

    (二)该衔接条60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63,当墙面骨架70表面施以喷浆作业时,浆材可渗过衔接条60的若干贯穿孔63,使衔接条60完全浸附于水泥浆材之中,进而有效提升整体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衔接条60是由二L形的型条61结固而成的,该型条61亦可单独固定于墙面骨架70内缘,使其增加墙面骨架70的强度(如图8所示)。除此之外,亦可利用二型条61作为替代上定位条20、下定位条30使用(请参考图1),二L形的型条61除了可结固成衔接条60,作为增加两墙面骨架70衔接处的强度外,亦可将其型条61单独使用而扩大使用范围。

    上述及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衔接条60的设计,使墙面骨架70衔接处增加强度,进而达到实用新型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创造性及实用性,且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确为本设计人发明而成,已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以上所公开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墙的衔接条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墙的衔接条结构,其主要由二L形的型条以反向相对的方式结固而成。二L形型条结固的方法可为焊接、拉钉铆合或螺栓锁固等方式。该L形的型条上设有若干补强凹槽,借以提高衔接条的强度,型条的垂直及水平壁面上均布设有若干贯穿孔者。借此,将衔接条置于两墙面骨架间,并将其边缘与衔接条结合,使两墙面骨架间的强度得以增加。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