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垫座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支撑和固定地板板面的垫座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地板特别是实木地板的地板板面由若干地板块组合,地板块钉在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龙骨上,龙骨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以这种方式支撑和固定地板板面的缺陷是当地板块膨胀或收缩时,龙骨的位置固定不变,易于造成前后地板块接缝处的开裂或地板块起拱,甚至损坏地板块同龙骨之间的连接,严重影响美观,另外,龙骨的安装和拆卸比较麻烦,还会给地面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板垫座组合,这种垫座组合在保证对地板板面的支撑和固定作用的同时,可以随地板块的涨缩而移动,改变各垫座之间的间隙和组合的整体长度,避免因地板块涨缩导致的接缝开裂或地板起拱,并可以始终保持地板块之间的预设间隙大小不变,避免地板块涨缩对散气散热效果和美观效果的影响,另外,其安装和拆卸方便,并且不需要破坏地面。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板垫座组合,主要由排列成若干列的若干垫座构成,各列间隔分布,所述垫座的主体呈板状,相邻垫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力的方向为使垫座相互靠近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可以将垫座直接铺设在地面上,不需要设置膨胀螺栓,不需要在地面上打孔,极大地方便了安装和拆卸,并且还不会给地面造成破坏,地板块的前后两端通过插接或钉钉等方式分别连接到各自对应地垫座上,限定相邻垫座之间的距离,并使相邻垫座之间留有间隙,当地板块膨胀伸长时,地板块克服弹簧力将相邻垫座进一步推开,使相邻垫座之间的间隙加大,由于弹簧力的大小远不足以使地板块起拱,避免了因地板块膨胀导致的地板起拱现象,当地板块收缩使其长度缩短时,弹簧力使相邻垫座相互靠近,避免了地板块前后接缝的扩大,当地板块之间预设一定宽度的间隙时,由于这种间隙是由两地板块相邻端在同一垫座上的安装和固定位置确定的,地板块本身的涨缩不会引起其端部在垫座上的相对位置,不会造成地板块和垫座之间连接的破坏,也使得前后地板块之间的间隙不因地板块涨缩而改变,始终保持可靠的散气散热效果和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式地板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板垫座组合主要由排列成若干列的若干垫座9构成,各列间隔分布,所述垫座的主体18呈板状,相邻垫座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作用力的方向为使垫座相互靠近的方向。
所述相邻垫座之间的弹簧数量通常可以是2个或3个,这样有利于保持垫座的受力平衡,并且不会使结构过于复杂。
所述垫座的前端和后端可以分别设有纵向插柱19和与其配套的纵向插孔或插槽27,所述纵向插柱的数量可以是2个、1个或3个等,并插在相邻垫座与其对应的纵向插孔或插槽中,与该纵向插孔或插槽间隙配合,通过这种移动配合方式,可以限定相邻垫座只能做纵向相对移动。
所述弹簧通常可以采用螺旋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也可以采用弧形弹力片等其他形式,由于实践中垫座的位移范围很小,多种现有技术下的弹簧形式都可以适应。所述弹簧的设置方式可依照现有技术,必要时可以在所述垫座上设置相应的弹簧连接和安装结构。
当所述弹簧采用螺旋拉伸弹簧时,该拉伸弹簧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相邻两垫座固定连接,例如分别直接连接在前垫座的后端和后垫座的前端,所述垫座上可以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纵向弹簧孔或弹簧槽,所述纵向弹簧孔或弹簧槽可以位于垫座的前部或后部,各纵向弹簧孔或弹簧槽可以均设置在垫座的前部或后部,也可以部分设置垫座的前部,部分设置垫座的候补,或者将同一弹簧孔或弹簧槽分为两段,分别设置在垫座的前部或后部,连接时前垫座后部的弹簧孔或弹簧槽同后垫座前部的弹簧孔或弹簧槽对接,形成完整的弹簧孔或弹簧槽,当设置纵向弹簧孔或弹簧槽时,可以在弹簧孔或弹簧槽的里端侧壁上设置开口,以便进行安装操作。
所述纵向弹簧孔或弹簧槽内可以设有导向柱,所述拉伸弹簧套在对应的导向柱上。
当所述垫座9前后的一端设有弹簧槽时,另一端可以设有与该弹簧槽对应的盖板,所述盖板盖在相邻垫座对应的弹簧槽上,使相邻垫座的上表面形成带有横向间隙的整体表面。
当所述弹簧采用螺旋压缩弹簧时,所述垫座9的前端和后端可以设有相互配套的搭接结构,相邻垫座的相邻搭接结构搭接在一起,所述压缩弹簧的前端同位于后面的垫座的前端搭接结构的前端连接,后端同位于前面的垫座的后端搭接结构的后端连接,这样就使得压缩弹簧对前面的垫座施加向后的力,对后面的垫座施加向前的力。
所述垫座后端的搭接结构可以是开口向上的搭接槽17,前端的搭接结构可以是与所述搭接槽配套的搭接板13,所述搭接板自垫座主体前端向前延伸,其上表面与其垫座主体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并盖在相邻垫座的搭接槽上,使相邻垫座的上表面形成带有横向间隙的整体表面。
所述搭接板和搭接槽的俯视形状均可以是矩形。
所述搭接板13左右两侧可以对称设置有向外延伸的横向插柱20,所述搭接槽的左右侧壁上可以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插柱配套的限位槽21,其纵向宽度大于所述横向插柱的宽度,所述横向插柱插在相邻垫座上的对应的限位槽内,这样即允许相邻垫座纵向相对移动,又可以防止相互脱离。
所述横向插柱20可以设置在所述搭接板的前端。
所述搭接板的下表面可以设有上弹簧槽30,所述搭接槽的底面可以设有下弹簧槽22,相互搭接在一起的搭接板上的上弹簧槽和搭接槽上的下弹簧槽相互对应,所述压缩弹簧位于对应的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围成的空间内,由此可以限定压缩弹簧的位置。
所述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均可以是矩形槽、弧形槽或者呈其他任意适宜形状。
所述搭接板13前端可以设有构成其各上弹簧槽前端槽壁的横向挡板28,该横向挡板上可以设有分别与各上弹簧槽对应的前定位柱29,所述搭接槽后端的槽壁24上可以设有分别与各下弹簧槽对应的后定位柱23,所述前定位柱和后定位柱均可以是圆柱或方柱,其轴线可以位于上下相对的上弹簧槽和下弹簧槽围成的空间的中心线上,所述前定位柱从与其对应的上弹簧槽前壁处向后延伸出一段柱体,所述后定位柱从与其对应的下弹簧槽后壁处向前延伸出一段柱体,所述压缩弹簧的前、后两端分别套在各自对应的前、后定位柱延伸出来的柱体上,由此形成对所述压缩弹簧两端的限位。
所述垫座主体18上表面的中部可以设有横向延伸的T形突起5,所述T形突起顶部15前后延伸部分的顶面14可以呈连接到该部分底面的弧形,所述地板块4前后两端的侧壁上可以设有长槽6,所述垫座上的突起顶部水平延伸出来的前部和后部16分别插接在相邻地板块前后侧壁的长槽内,其顶端与对应长槽的槽底相接触,所述前后相邻的地板块之间留有构成气流通道3的间隙,由此形成地板块和垫座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下的地板安装和拆卸方便,并且可以保证气流通道的宽度始终不变,有利于地板下面的潮气和热量的散发,有利于地板的美观。
所述地板块4前后两端位于其水平长槽下面7的厚度可以与所述垫座主体上表面和T形突起下表面之间的空间8高度相匹配,当地板块插接到所述垫座上时,地板块前后两端位于其水平长槽下面的部分恰好插接在垫座主体上表面和T形突起下表面之间,由此形成地板块和垫座之间的双重插接结构,提高插接强度,并使地板块下表面同垫座主体上表面相互贴实。
支撑在地板板面前后两侧下面的支撑物可以是侧垫座12,所述侧垫座相当于从所述垫座突起中线垂直切开后的半个垫座,位于地板板面前侧下面的侧垫座相当于所述垫座的后半部,位于地板板面后侧下面的侧垫座相当于所述垫座的前半部,这样可以保证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并保证地板前后两端为齐边。
所述垫座9可以直接铺设在地面11上,也可以先在地面上铺设防潮垫10,再在防潮垫上铺设垫座。
通常,与地板相邻的墙体1下部可以设有板状踢脚线2,所述地板前后边缘同所述墙体之间留有距离并隐蔽在所述踢脚线下端的下面,以保证整体的美观,同时,可以防止地板块正常膨胀时不会顶到墙体上,避免地板起拱,也可以防止地板正常收缩时不会使地板边缘显露到踢脚线外面。
当地板板面伸缩范围超过踢脚线下部所能遮挡的空间范围,可以在所述墙面上开设出与地板伸缩范围对应的墙体长槽25,该墙体长槽同所述踢脚线垂直遮挡的下方空间一同构成供对应的地板边缘伸缩的伸缩缝,使地板边缘在地板伸长时不顶到墙体上,在地板收缩时不露在踢脚线遮挡范围之外。
为节省材料并减轻重量,所述垫座主体18的各部分均可以做成壳状的,并且可以在壳内设置加强筋26,以保证强度。
所述“相邻”垫座均指同一列中前后相邻的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