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结构.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623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5370.5

申请日:

2003.01.07

公开号:

CN1639436A

公开日:

2005.07.1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H 15/44申请日:20030107授权公告日:20061108终止日期:201002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5/44

主分类号:

E04H15/44

申请人:

金大焕;

发明人:

金大焕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优先权:

2002.01.08 KR 10-2002-0000982; 2003.01.03 KR 10-2003-000036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寿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帐篷结构,其包括:多个支柱、固定在支柱一端的端部联接件、能够沿支柱滑动的滑动联接件、多个篷顶侧部支架、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联接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联接件、与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枢轴联接以便形成篷顶外顶端的篷顶上端部联接件、与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枢轴联接以便形成篷顶内顶端的篷顶下端部联接件、包括能够在篷顶端部联接件和篷顶上端部联接之间铰接以增加面向篷顶中心而形成的角隅的强度的角隅补强杆的联接件,和覆盖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篷顶布。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竖立于地面的支柱; 一端部联接件,固定于各所述支柱的一个端部; 一滑动联接件,能够沿所述支柱滑动; 多个篷顶侧部支架,其中每个所述篷顶侧部支架支撑一篷顶的一侧, 每个所述篷顶侧部支架包括一与所述支柱的所述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 一杆件和一与所述滑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二杆件,这样所述第一杆件和 所述第二杆件的中部枢轴联接成能够铰接的X形结构; 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每个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支撑所述篷顶的中部, 每个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包括一个与所述篷顶侧部支架的第一杆件的所述 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一杆件和一个与所述篷顶侧部支架的第二杆件的 所述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二杆件,这样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 的中部枢轴联接成能够铰接的X形结构; 一杆件联接件,联接所述篷顶侧部支架和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 一篷顶上端部联接件,与每个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枢轴联 接,形成所述篷顶的外部顶端; 一篷顶下端部联接件,与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枢轴连接, 形成所述篷顶的内部顶端; 一联接件,包括一角隅补强杆,能够在篷顶端部联接件和所述篷顶上 端部联接件之间铰接,以增加面对所述篷顶的中心而形成的角隅的强度; 以及 一篷顶布,覆盖所述篷顶侧部支架和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为了在水平 面上使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的高度在帐篷撑起后高于所述篷顶侧部支架 的高度,组成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的长度要大于组成所述篷顶侧部 支架的杆件的长度,并且所述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的长度要大于所 述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从而使该帐篷具有锥形顶、山字形顶、十 字形顶、十字-锥形顶、以及改进的十字-锥形顶之一的篷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多单元篷顶 的安装是籍助安装更多的所述支柱、所述篷顶侧部支架和所述篷顶中心部 支架,从而形成多个所述篷顶上端部连接件和多个所述篷顶下端部联接件 来完成的;通过移除中部所述支柱和联接多个小篷顶制作单顶的多单元篷 顶,或是通过移除中部所述支柱制作双顶的多单元篷顶,并形成一个单一 的大篷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滑动联接件 包括: 一主体,为注塑成型件,其底面上形成有圆筒状导轨; 一滑动键杆,为注塑成型的柱状物,能够插入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导轨 并滑动,并具有一前端部,当使用者按下所述滑动键杆以便向前滑动时, 所述前端部插入所述支柱上形成的通孔; 一弹簧,环绕所述滑动键杆的前端部而被插入,并且安装于所述主体 和所述滑动键杆之间,以便产生某一方向上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键杆退 回;以及 一键杆固定件,是一个被所述滑动键杆上形成的卡槽卡住的销子,并 且插入一个在一个覆盖并固定所述滑动键杆的固定帽上形成的垂直孔;并 且所述键杆固定件由于自身的重力而落下,随着所述前端部被所述滑动键 杆的所述卡槽卡住,当所述滑动键杆处于向前方运动的状态时,所述滑动 键杆被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动联接 件包括: 一主体,为注塑成型件,其底面上形成有圆筒状导轨; 一滑动键杆,为注塑成型的柱状物,能够插入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导轨 并滑动,并具有一前端部,当向前滑动时,所述前端部插入支柱上形成的 通孔; 一弹簧,环绕所述滑动键杆的前端部而被插入,并且安装于一个固定 帽和所述滑动键杆之间,以便产生某一方向上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键杆 前进;以及 一键杆柄,其一端通过螺丝联接或固定到所述滑动键杆一侧表面上形 成的螺丝孔,其另一端从所述主体一侧上形成的滑孔伸出,当使用者向后 移动处于前进状态的所述滑动键杆时,支柱被自由地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动联接 件包括: 一主体,为注塑成型件,其侧面上形成有导板; 一转动式键杆,是转盘状的注塑成型件,可以绕所述主体的所述导板 上的一个枢轴转动,当使用者提升所述滑动联接件以便将帐篷撑开时,所 述转动式键杆受一弹簧的作用转动,并且使所述转动式键杆一侧的顶端部 插入所述支柱上形成的通孔中;以及 所述弹簧环绕所述转动式键杆另一侧的尾部而被插入并被安装于所述 主体和所述转动式键杆之间,并在所述转动式键杆转动的方向上产生一个 恢复力。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滑动联接 件、所述支柱的端部联接件、所述杆件联接件和所述篷顶侧部支架的第一 杆件的杆件联接件、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和所述篷顶下端部联接件根据 不同的用途是注塑成型件、焊接件,根据使用的杆件的形状,具有矩形、 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如果有必要,每个联接件上侧都可以是开放的, 具有一个支架,通过能够转动的柱状或筒状铰轴铰联接,每个联接件的第 一和第二杆件上形成有槽键穿透销孔,以及一个在联接件内形成的销孔, 并具有一安装在所述铰轴一端的固定帽或销子。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篷顶 布中心处形成一个通风孔,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是注塑成型结构或焊接 件结构,穿过所述通风孔并向上突出,一额外的形成有铰接遮阳篷顶肋条 的双层遮阳篷顶安装在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上,与所述通风孔离开一预 定距离。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遮阳篷顶肋 条包括: 径向遮阳篷顶肋条,构成遮阳篷顶;和 铰接遮阳篷顶肋条,其一端部与所述径向遮阳篷顶肋条的中部枢轴联 接或偏离该中部,沿所述径向遮阳篷顶肋条滑动,或固定于所述径向遮阳 篷顶肋条并能够通过铰链折叠,并且其另一端部与所述角隅补强杆和/或所 述篷顶中心支架的第二杆件枢轴联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上篷顶 柱,穿过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安装于所述篷顶下端部联接件之上,所述 篷顶柱能够沿所述篷顶上端部联接件滑动;一弹簧,安装于所述上篷顶柱 之下的一下篷顶柱之内,以便于能够藉助所述上篷顶柱的搭设对高度进行 调节;以及一转动柄,安装于所述篷顶下端部联接件,并能够自动转动以 对所述弹簧移动进行调节,并且所述转动柄的一个端部穿过所述弹簧并固 定在所述弹簧一端部,并能够自由转动,并且所述转动柄的另一端部能够 在转动时藉助对应所述篷顶下端部联接件的螺丝和螺母进行前后移动。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所述支 柱内,在一外管上插入一键杆固定件,并且所述外管沿一内管滑动,以便 调节支柱的高度,根据使用需要在所述内管上有选择地安装被所述外管上 的通孔弹性地卡住的键杆或按钮,并且在所述外管上安装固定所述内管和 所述外管的一固定件, 其中所述的固定件包括: 一主体,为注塑成型件,其上形成有导轨; 一滑动键杆,为注塑成型的柱状物,插入所述主体内的所述导轨并在 其上滑动,并具有一前端部,当向前滑动时所述前端部穿过所述内管和所 述外管; 一弹簧,环绕所述滑动键杆的后端部而被插入,并且被安装于一固定 帽和所述滑动键杆之间,以便产生某一方向上的恢复力,使所述滑动键杆 前进;以及 一键杆柄,其一端通过螺丝联接或联接到所述滑动键杆一侧表面形成 的螺丝沟,其另一端从所述主体一侧上形成的滑孔伸出,当使用者向后移 动处于前进状态的所述滑动键杆时,所述内管被自由地移动。

说明书


帐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帐篷,特别是涉及一种坚固、美观,适用于多种用途的帐篷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在外出野营、街头活动或运动会时广泛使用一种结构简单的遮阳蓬或简易房,也就是帐篷,是将一架体撑开到一定高度,并在上面覆盖一块用来挡风遮阳的篷顶布。此种帐篷的搭建方法是先搭设支柱,然后利用多个联接件采用绞接的方式将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联接起来,最后用篷顶布覆盖架体。

    但是,由于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是由长度相等并形成“X”结构的杆件构成的,因此篷顶从外观上看是平的,也有在篷顶中心位置安装一个垂直杆件,使篷顶呈简单的锥形。因此上述帐篷在外观上不够美观。还有,由于篷顶的边缘线不很清晰,篷顶布就会下垂,造成排水困难,并且整个帐篷的结构都不够牢固。

    还有,将篷顶撑开使用比较费力。使用者在操作按钮时很容易使手指受伤。由于篷顶通风不畅,帐篷内部的空气流通不好。还有,难以制造出多样化的产品。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帐篷结构在实际制造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帐篷结构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地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帐篷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帐篷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帐篷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多种形状的帐篷结构。采用不同长度的杆件使篷顶的顶端中心和内侧表面向外突出,而不再需要额外的垂直杆件。这种帐篷结构可以应用于锥形顶、山字形顶、十字形顶、十字-锥形顶,以及改进的十字-锥形顶等多种多样的篷顶结构。能够获得顺畅的排水和具有美感的外观。还有,通过加强篷顶的边缘,不仅可以获得顺畅的排水,而且帐篷承受外力的能力也加强了。

    还有,本发明提供的帐篷结构,其篷顶可以扩展为具有多个单元的篷顶,并且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使用键杆。还有,在篷顶设置有通风口和遮阳篷顶,帐篷内的空气能够得到良好的流通,温度能够得到控制。还有,能够制造出豪华的帐篷产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帐篷结构,包括:多个竖立于地面的支柱、固定于支柱一端的端部联接件、能够沿支柱滑动的滑动联接件、多个篷顶侧部支架,其中每个篷顶侧部支架支撑一篷顶的一侧,每个篷顶侧部支架包括一个与支柱的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一杆件和一个与滑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二杆件,这样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中部枢轴联接成能够铰接的X形结构、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支撑篷顶的中部,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包括一个与篷顶侧部支架的第一杆件的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一杆件和一个与篷顶侧部支架的第二杆件的端部联接件枢轴联接的第二杆件,这样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中部枢轴联接成能够铰接的X形结构、联接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联接件、与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枢轴联接的篷顶上端部联接件,形成篷顶的外部顶端、一个与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枢轴连接的篷顶下端部联接件,形成篷顶的内部顶端、以及一覆盖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篷顶布。

    为了在水平面上使篷顶上端部联接件的高度在帐篷撑起后高于篷顶侧部支架的高度,组成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的长度要大于组成篷顶侧部支架的杆件的长度,并且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的长度要大于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

    为了美化帐篷的外观和提高帐篷承受外力的能力,形成一个朝向篷顶中心呈锥形的角隅。为了增加面向篷顶中心形成的角隅的强度,设置有一个可与篷顶端部联接件和篷顶上端部联接件之间铰接的角隅补强杆。

    还有,在篷顶的篷顶布的正中心位置形成有一个通风孔。篷顶上端部联接件穿过通风孔并向上突出。在篷顶上端部联接件处形成有铰接的遮阳篷顶肋条,并与通风孔相距一定间隔的双层遮阳篷顶。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帐篷结构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类型的篷顶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帐篷,例如锥形顶、山字形顶、十字形顶、十字-锥形顶、以及改进的十字-锥形顶等等。可以获得良好的排水和具有美感的外观。如果需要,还可以通过对帐篷角隅的补强提高帐篷的耐用性和抵抗外力的能力。使用者在使用键杆时可以避免受伤。通过在篷顶形成一个通风孔和双层遮阳篷顶,篷内得到良好的通风并且可避免篷内温度的升高。帐篷制品可以制作得非常豪华。还有,由于可以将通风孔和双层遮阳篷顶移除,在不同环境下根据季节和温度的变化下,该帐篷可以用于两种用途。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单一单元的锥形顶的帐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两个单元的帐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单元的帐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再一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多个单元的帐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中采用的可调节高度的篷顶支柱上部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采用的圆管的圆带形按钮的剖面图。

    图2F是图2E所示的圆管的透视图。

    图2G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采用的方管的按钮的剖面图。

    图2H是图2G所示的方管的透视图。

    图2I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采用的方管的按钮的剖面图。

    图2J是图2I所示的方管的透视图。

    图2K是本发明的支柱中采用的固定件的透视图。

    图2L是图2K所示的固定件的剖视图。

    图3A、3B、3C、3D和3E是本发明及其改进实施例中采用的帐篷结构的不同形状的示意图。

    图4A是图1B所示的支柱端部联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B是图1B所示的可扩展的支柱端部联接件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C是图1B所示的顶端联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D是图1B所示的杆件联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4E是图1B所示的联接件与杆件处于联接状态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A是图1B所示滑动联接件的键杆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B是图1B所示滑动联接件的键杆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5C是图1B所示滑动联接件的键杆的再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A和6B是本发明的再又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单一篷顶帐篷的透视图。

    图7A、7B和7C是图6B所示的篷顶支架的第一和第二杆件的联接结构以及图3A至图3E中所示的帐篷中所采用的桁架(杆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A和8B是图6B中所示的铰接式遮阳板幅条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帐篷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A和图1B,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帐篷结构包括:支柱1、滑动联接件2、端部联接件8、篷顶侧部支架3、篷顶中心部支架4、杆件联接件10、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篷顶下端部联接件6,和篷顶布7。

    支柱1垂直竖立在地面上,用以支撑本发明的帐篷。在如图1B所示的单一单元结构的帐篷中,使用四根垂直竖立的支柱1支撑篷顶。在如图2A所示的双单元结构的帐篷中,至少安装六根支柱。而对于具有三个单元结构的帐篷,至少安装八根支柱。还有,请参阅图2B和图2C,对于正方形的具有四个单元结构的帐篷,仅在外围安装八根支柱,而不安装中部支柱。

    请参阅图2B和图2C所示,去除了中部支柱的多单元的帐篷既可以是一种如图2B所示的具有单一篷顶100的单顶多单元帐篷,在该单一篷顶100上形成有四个突起的小顶;也可以是一种如图2C所示的具有双篷顶110的双顶多单元帐篷,在该双篷顶110构成一个具有单一突起的大中心顶。

    滑动联接件2套在支柱1外面,并能够沿支柱1上下滑动。撑开篷顶时,滑动联接件2向上滑动到位并通过滑动联接件2上的键杆将其卡住,使其不会下滑。

    收拢篷顶时,使用者按下键杆,使滑动联接件2可以自由地向下滑动。然后使用者将各个支柱聚拢,将绞接的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折叠起来。

    还有,用来支撑篷顶侧部的篷顶侧部支架3包括一个第一杆件31和一个第杆件32。第一杆件31与支柱1的端部联接件8枢轴联接,第二杆件32与滑动联接件2枢轴联接,而这两个杆件的中部互相枢轴联接成能够绞接的X形,并且可以折叠。至少有两付篷顶侧部支架3在篷顶的一侧联接并且形成多个篷顶侧部支架(图中为八付)。

    支撑篷顶中部的篷顶中心部支架4由四付第一杆件41和第二杆件42构成。第一杆件41与篷顶侧部支架3的第一杆件31的杆件联接件9绞接。第二杆件42与篷顶侧部支架3的第二杆件32的杆件联接件10绞接。这样,该第一杆件41和第二杆件42的中部枢轴联接成能够绞接X形,并且能够折叠。

    当撑开篷顶时,为了使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的高度高于篷顶侧部支架3,构成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杆件要长于构成篷顶侧部支架3的杆件,并且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第一杆件41要长于第二杆件42,这样就可以在不使用篷顶中心垂直杆的情况下形成一个篷顶尖端结构。

    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与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每一个第一杆件41枢轴联接,形成篷顶的外部顶端。篷顶下端部联接件6与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每一个第二杆件42枢轴联接,形成篷顶的内部顶端。

    篷顶布7形成一个覆盖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遮阳罩,并且在雨天还可以将雨水排出。

    这样,请参阅图1B所示,当使用者将四根支柱1互相拉开时,滑动联接件2就会向上运动。还有,篷顶侧部支架3的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之间的角度变小,长度伸长。同时,与篷顶侧部支架3联接的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第一杆件41和第二杆件42之间的角度变小,长度伸长。由于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第一杆件41比第二杆件42长,因此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升起的高度高于篷顶侧部支架3。

    接着,当使用者将四根支柱1拉开至最大时,滑动联接件2由于被键杆卡住,不会继续下降。相应地,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被固定。请参阅图1A所示,当使用者用篷顶布7将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盖住后,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帐篷。

    然后,当使用者按下键杆使之松开,从而降低滑动联接件2时,支柱1被收回,篷顶侧部支部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就完全折叠,使整个帐篷结构的体积变为最小,便于存放和运输。

    同时,请参阅图2D所示,上篷顶柱120安装于篷顶下端部联接件6之上,穿入蓬顶上端联接件5并且可以相对于蓬顶上端联接件端5滑动。上篷顶柱120下方的下篷顶柱120-1内安装有弹簧121,能够对上篷顶柱120的高度进行调节。在篷顶下端部联接件6处安装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转动柄122,其一端穿过弹簧121并固定在可以自由转动的弹簧的端部,当转动柄122的另一端转动时,螺母120-2相对于篷顶下端连接件6进行螺旋式往复运动,以便对弹簧121的位移进行调节。但是,如图1B所示,上篷顶柱120也可以省略。

    请参阅图2K和图2L,支柱1的S部包括插在外管1a之内并且能够向内滑动的内管1b,以便调节支柱1的高度。内管1b上安装一个弹性地卡在内管1a上形成的通孔1c上的键杆133。外管1a上设置有一个用以固定内管1b和外管1a的固定件131。

    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键杆133可以是一个圆管按钮,用于圆管构成的支柱1,如图2E和图2F所示,在圆柱型内支架140内安装有一圆带形弹簧141,或者是一个方管按钮,用于方管构成的支柱1,如图2G、图2H、图2I、图2J所示,在方形柱内支架150上安装一个扳机簧151(如图2G和图2H所示的U形和如图2I和图2J所示的L形)。

    图2F所示的圆带形弹簧141对于内支架140是没有必要的。可以在比支柱端部相对较浅一些的安装位置在没有内支架140的情况单独地安装弹簧141。

    请参阅图2K和图2L所示,为了防止使用者的手部受伤,固定件131包括:主体132、滑动键杆133、弹簧134,和键杆柄135。主体131为注塑成型制成的块状物,其上形成有导轨。滑动键杆133在主体131内的导轨上滑动。滑动键杆133为注塑成型的柱状物。滑动键杆133向前运动时,其前端部穿过支柱1的内管1b并固定。弹簧134环绕滑动键杆133的后端而插入于在固定帽136和滑动键杆133之间,以在滑动键杆133前进的方向上施加一个恢复力。

    键杆柄135是一个手柄,其一端与滑动键杆133一侧形成的螺丝孔通过螺丝联接到一起,其另一端从主体132一侧上形成的滑孔137伸出。使用者向后移动滑动键杆133,以使内管1b松脱。

    这样,保管帐篷时将支柱1的内管1b插入外管1a。使用者在使用帐篷时拉出内管1b,由于恢复力的作用使键杆133穿入通孔,内管1b和外管1a会自动固定。在保管或解体帐篷时,使用者抓住键杆柄135将滑动键杆133向后移动,使内管1b能够自由插入。

    同时,请参阅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所示,本发明的帐篷结构不限于图1A、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采用“A”型前桁架锥形篷顶,还可是图3B所示的山形篷顶,图3C所示的十字形篷顶,图3D所示的十字-锥形篷形,以及图3E所示的改进的十字-锥形篷形。所有的中心部都可以采用如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的对中心部的改进。为了增加桁架的强度,可以环绕篷顶上端部件联接绳索或钢筋。

    图3B所示的山形顶的设计方案是,在图1B所示的中央峰顶的高顶中心支架的杆件被组装与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完全相同地交叉。峰顶的不同形状可以通过对篷顶侧部支架的垂直长度和水平长度进行设计来得到(其中可以采用“A”和“B”前桁架)。

    图3C所示的十字形篷顶的设计方案可以是通过交换并组装图3B中所示的位于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的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来完成。这样;雨水或雪就可以从中心峰顶向四角滑落(可以采用图3B中所示的“B”型前桁架)。

    图3D所示的十字-锥型篷顶的设计方案可以是通过制作一个中心峰顶来完成,也就是说,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管件相当的高。这样此种帐篷可用于多雨或多雪的地区(可以采用图3B中所示的“B”型前桁架)。

    图3E所示的改进的十字-锥型篷顶的设计方案可以是通过去除图3D所示的左侧和右侧表面的峰顶部来实现,这样可以保持前侧和后侧的中部的高度(可以采用图3B中所示的“B”型前桁架)。

    除上述实例之外,本发明的帐篷结构还可以应用于不同形状和类型的所有帐篷。

    还有,除图3A、图3B、图3C、图3D和图3E所示的帐篷之外,通过增加两根支柱1和安装可扩展的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两对篷顶上端联接杆5和篷顶下端联接杆6就会形成双篷顶结构。

    此外,在需要时可以将支柱1、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进一步扩展,形成多单元结构,如三个单元或四个单元的结构。

    请参阅图5A所示,为了防止使用者的手指受伤,通过按动滑动键杆101间接地操作滑动联接件2,滑动联接件2包括:主体12、滑动键杆101、弹簧30和键杆固定件22。

    主体12是注塑成型件,在其下部形成一圆筒形导轨20。滑动键杆101为柱状注塑成型件,插入主体12的导轨20,并且可以滑动。当使用者按动滑动键杆101并使其向前滑动时,滑动键杆101的前端部插入支柱1上形成的通孔2a。

    又,被插入的弹簧30环绕滑动键杆101的前端部并被安装于主体12和滑动键杆101之间。弹簧30在滑动键杆101退回的方向上产生一个恢复力。

    键杆固定件22是一个梢子,被滑动键杆101上形成的卡槽10a卡住。键杆固定件22具止动器的作用,插入固定帽101上垂直形成的孔101a中,并且由于重力的作用自动下落。固定帽101盖住并固定滑动键杆101。键杆固定件22的前端部被滑动键杆101的卡槽10a卡住,这样键杆固定件22将滑动键杆101锁定于前进的状态。

    如此,当使用者欲将被滑动键杆101卡住的滑动联接件2降下时,首先将卡住滑动键杆10的键杆固定件22向上提升,使滑动键杆101能够自由移动。随着滑动键杆101受弹簧30的作用向后退出,滑动键杆101的前端部与支柱1上的通孔2a脱离。然后,支柱1与滑动联接件2脱离,使滑动联接件2可以自由地降下。

    若欲将滑动联接件2固定在支柱1上,使用者推动滑动键杆101的后端部,将滑动键杆101的前端部插入支柱1的通孔2a,使滑动联接件2固定在支柱1上。然后,为了防止滑动键杆101后退,键杆固定工具22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自然地落入固定帽101的垂直孔101a,从而被固定。

    请参阅图5B所示,为了防止使用者的手指受伤,通过推键杆柄10c间接地操作滑动联接件2,滑动联接件2包括:主体12、滑动键杆101、弹簧30和键杆柄10c。

    主体12是注塑成型件,在其下部形成一圆筒形导轨20。滑动键杆101为柱状注塑成型件,插入主体12的导轨20,并且可以滑动。当滑动键杆101向前滑动时,滑动键杆10的前端部插入支柱1上形成的通孔2a。

    又,被插入的弹簧30环绕滑动键杆101的后端部并被安装于固定帽101和滑动键杆101之间。弹簧30在滑动键杆101前进的方向上产生一个恢复力。

    键杆柄10c是一个手柄,其一端与滑动键杆101内表面形成的螺丝孔10b螺纹连接或固定,其另一端由主体12的侧面上形成的狭长开口10d伸出。当使用者将处于前进状态的滑动键杆101退回时,支柱1的铰链就会松开。

    如此,当使用者欲将被滑动键杆101卡住的滑动联接件2降下时,首先推动键杆柄10c将滑动键杆101退回,并且滑动键杆101的前端部与支柱1的通孔2a分离。这样,支柱1与滑动联接件2之间的锁定就松开了,滑动联接件2就可以自由地降下了。

    请参阅图5C所示,是本发明关于滑动联接件的键杆的又一优选实施例,滑动联接件2具有这样一种结构:通过间接地按动一个转动式键杆70来防止使用者手指受伤。滑动联接件2包括:主体12、转动式键杆70、弹簧80。

    主体12是注塑成型件,其一侧形成有导板70a。转动式键杆70是圆盘状的注塑成型件,可以绕主体12上的导板70a的枢轴转动。当使用者提升滑动联接件2以便将帐篷撑开时,转动式键杆70受弹簧80的作用转动,并且转动式键杆70一侧的顶端部插入支柱1上形成的通孔2a中。

    被插入的弹簧80环绕转动式键杆70的另一端并被安装于主体12和转动式键杆70之间。弹簧80在转动式键杆70转动的方向上产生一个恢复力。

    这样,为了降下被转动式键杆70卡住的滑动联接件2,使用者按下转动式键杆10的手柄部,从相反的方向转动转动式键杆10。然后,转动式键杆70的尖端部与支柱1的通孔2a分离。这样,支柱1与滑动联接件2之间的锁定被释放,使滑动联接件2可以自由的降下。

    若欲将滑动联接件2固定在支柱1上,使用者仅需将转动式键杆70的手柄部松开,弹簧80将转动式键杆70的尖端部插入支柱1的通孔2a中。这样,滑动联接件2就固定在支柱1上了。

    除了上述列举的实例,本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还可以很容易地加以改造和变化,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将滑动联接件2与支柱1锁定的固定方式。

    根据不同的用途,滑动联接件2、端部联接件8、第一杆件联接件9、第二杆件联接件10、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以及篷顶端部联接件6可以是注塑成型件或是焊接件。还有,杆件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如果有必要,联接件可以具有开放的上侧。可以采用如图4A、4B、4C、4D、5A、5B和5C所示的实施例形态。

    即,请参阅图4A所示,形成支架34,使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藉助穿过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的销孔31a和穿过联接件上的销孔33a的铰轴33互相铰接在一起。

    这里,第一杆件31和31、第二杆件32和42上形成的销孔31a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呈波纹状的键槽。在穿过销孔31a的铰轴33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键槽35a相对应的呈波纹状的键齿。铰链在转动时,铰链上有一个销子在转动,而铰轴33和第一杆件31或第二杆件32在此联接在一起。在铰轴33的一个端部固定一个帽或销36,使联接更为牢固。

    在第一杆件31或第二杆件32的端部形成的销孔31a最好是在第一杆件31或第二杆件32的端部直接冲压形成的。请参阅图4A所示,在另一注塑成型件35上形成有销孔31a,并且在第一杆件31和第二杆件32上形成有销孔31a。铰轴33穿过注塑成型件35的销孔31a和第一杆件31或第二杆件32上的销孔31a,这样,使用一个销子或帽将铰轴33的端部盖住,就可以牢固地将注塑成型件35和第一杆件31或第二杆件32固定。

    请参阅图6A和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帐篷结构中,在篷顶布7的中心部位形成一个通风孔55。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穿过通风孔55向上突出。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上形成有一铰接的遮阳篷顶肋条51,与通风孔55离开一定距离,形成双层的遮阳篷顶52。

    双层遮阳篷顶52的直径大于通风孔55的直径,这样可完全地遮挡住落在通风孔55上的阳光。

    相应地,请参阅图6B所示,使用者可利用铰链将支架折叠起来,将帐篷收拢,也可以稍稍拉开支柱1将帐篷撑开。然后,请参阅图6A所示,使用者用篷顶布将形成有通风口55的撑好的双层遮阳篷顶52覆盖,完成帐篷的安装。

    请参阅图6B所示,支撑双层遮阳篷顶52的遮阳篷顶肋条51包括径向遮阳篷顶肋条511和铰接遮阳篷顶肋条512。径向遮阳篷顶肋条511形成一个遮阳篷顶52的支架,当该支架撑开时,铰接遮阳篷顶肋条512对径向遮阳篷顶肋条511形成支撑。

    还有,通过加装两个支柱1、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形成两套篷顶上端部联接件5和篷顶下端部联接件6、当需要增加强度时加装如图5B中的所示的四个角隅加强杆53以及加装一个双层遮阳篷顶52,可以将上述的双层遮阳篷顶52用于双单元结构的帐篷。此外,对于上述结构,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通过加装支柱1、篷顶侧部支架3、篷顶中心部支架4和角隅加强杆53形成多单元的帐篷结构,如具有三个单元或四个单元的帐篷结构。

    请参阅图7A、图7B和图7C所示,铰接遮阳篷顶512的篷顶中心部支架4的第一杆件41、第二杆件42和第三杆件53一端的枢轴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风的强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制造。请参阅图7A所示,第一杆件41可以与一个滑杆铰接,该滑杆通过滑动来推动并竖立第一杆件41。请参阅图7B所示,第二杆件42可与第一杆件41铰接,其通过滑动来推动并竖立第一杆件41。请参阅图7C所示,第一杆件41和第二杆件42可以互相交叉并铰接,形成X形。还有,可以根据对强度或使用需要对第三杆件53进行取舍。

    还有,请参阅图8A和图8B所示,铰接的遮阳篷顶肋条512可制成各种形状,如直线的、曲线的或折弯的。请参阅图8A所示,铰接遮阳篷顶肋条512与径向遮阳篷顶肋条511的中部或偏离中部的位置铰接。请参阅图8B所示,铰接遮阳篷顶肋条512的两端都可以与一对能够沿径向遮阳篷顶肋条511或第一杆件41滑动的铰接遮阳篷顶肋条枢轴联接,或固定或铰接于其上。

    这样,篷顶侧部支架3和篷顶中心部支架4就包括具有不同长度和不同形状的杆件,从而形成不同形状的篷顶。还有,篷顶的外观还可以进一步美化,篷顶的角隅部也可以被牢固地支撑。

    还有,可以容易地形成多单元结构的篷顶。键杆的使用可防止使用者在操纵按钮11时受到伤害。篷顶的通风也较为顺畅。可以将帐篷产品制造得非常豪华并且同时篷内空气流通顺畅,使篷内的温度得到控制。  

    尽管在此给出的本发明单个单元和双单元的帐篷的优选实施例,通过联接多个单元可以得到具有不同单元数量的帐篷。本发明的帐篷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形状和类型的篷顶应用于多种类型的帐篷,例如锥形顶、山字形顶、十字形顶、十字-锥形顶、以及改进的十字-锥形顶等等。如此可以获得良好的通风和具有美感的外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帐篷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帐篷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帐篷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帐篷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帐篷结构.pdf(4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帐篷结构,其包括:多个支柱、固定在支柱一端的端部联接件、能够沿支柱滑动的滑动联接件、多个篷顶侧部支架、多个篷顶中心部支架、联接篷顶侧部支架和篷顶中心部支架的杆件联接件、与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一杆件枢轴联接以便形成篷顶外顶端的篷顶上端部联接件、与每个篷顶中心部支架的第二杆件枢轴联接以便形成篷顶内顶端的篷顶下端部联接件、包括能够在篷顶端部联接件和篷顶上端部联接之间铰接以增加面向篷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