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面石板材干挂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饰面石板材干挂方法。
背景技术
干挂是一种施工方法,采用金属挂件将装饰材料牢固悬挂在结构体上形成饰面。
石材幕墙因有着高贵典雅的装饰效果、坚硬永久的特性且耐冻性能好、抗压强度高等的优
点,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青眯,中国也是石材幕墙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从安装方式来说,
通常有干挂和湿贴两种方式。湿贴安装方式容易出现泛碱、抗冻融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影响
石材幕墙的观感;而干挂安装方式则因为其具有安全可靠度高、不易坠落等优点,而逐渐成
为石材幕墙的主流安装方式。目前,石板材的干挂法存在石板材不能较好的贴合墙体,工艺
复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较好的贴合墙体、工艺简单的饰
面石板材干挂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饰面石板材干挂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线,用高精度的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弹出石板材纵横的两个方
向的基准控制线;步骤二,对连接件进行防腐处理,并涂防锈漆2-3遍,银粉漆1-2遍;步骤
三,根据基准控制线安装预埋件,在预埋件上安装连接件,并且将连接件与墙体连接;步骤
四,安装龙骨,在基准控制线的路径上,再将龙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件上;步骤五,在
龙骨、连接件以及预埋件上镀锌,厚度不超过1.3mm;步骤六,在连接件与墙体以及龙骨与墙
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并且预留防雷通道;步骤七,在龙骨上安装挂件;步骤八,安装石板
材,石板材通过环氧胶粘结在所述挂件上;步骤九,嵌缝,先用板刷清理每相邻的两块石板
材之间的缝隙,再刷丙酮水,刷至少两遍,填塞泡沫嵌缝条;步骤十,在泡沫嵌缝条缝隙之间
密封胶及表面清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步骤的干挂方法,使得石板材的安装较
为简单、便捷、且能较好的贴合墙体;干挂用的连接件的防腐、防锈性能好;预埋件上镀锌,
锌镀层属于阳极性镀层,它主要用于防止钢铁的腐蚀,其防护性能的优劣与镀层厚度关系
甚大,镀锌的厚度控制在1.3mm内,能显著提高其防护性和装饰性。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的所述连接件采用钢角码,所述钢角码通过化学锚栓固定
在墙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钢角码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牙槽。解决了现有建
筑幕墙钢角码与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会产生滑动的缺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在步骤八安装石板材过程中,逐一安装石板材,在每
块石板材和墙体间注入发泡填充剂,待其发泡膨胀固化。使得即使石板材出现碎裂的现象,
通过发泡填充剂的设置,还能使得石板材定位于原来的位置而不至于发生坠落的事故,提
高干挂石板材的安全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挂件与石板材对应的一个端面具有钩状凸起,
所述石板材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钩状凸起能插设在凹槽内,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通过
所述环氧胶粘结,实现石板材与挂件的粘结固定。石板材与挂件的连接除了通过环氧胶来
实现粘结,还通过钩状凸起与配合的凹槽这种接卸的连接结构来实现两者连接,连接效果
较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保温层包括保温棉和保温板,所述保温板设置
有两层,所述保温棉位于两层保温板之间并且通过环氧树脂粘结,保温板与保温棉的连接
较为牢固,并且采用两层保温板与保温棉的设置,使得保温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
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实施例的一种饰面石板材干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放线,用高精度的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测量,弹出石板材纵横的两个
方向的基准控制线。
步骤二,对连接件进行防腐处理,并涂防锈漆2遍,银粉漆1遍。
步骤三,根据基准控制线安装预埋件,在预埋件上安装连接件,并且将连接件与墙
体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采用钢角码,所述钢角码通过化学锚栓固定在墙体上;所述钢角
码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牙槽。
步骤四,安装龙骨,在基准控制线的路径上,再将龙骨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连接件
上。
步骤五,在龙骨、连接件以及预埋件上镀锌,厚度不超过1.3mm。
步骤六,在连接件与墙体以及龙骨与墙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包括保温棉
和保温板,保温板设置有两层,保温棉位于两层保温板之间并且通过环氧树脂粘结,并且预
留防雷通道。
步骤七,在龙骨上安装挂件。
步骤八,安装石板材,石板材通过环氧胶粘结在所述挂件上,所述挂件与石板材对
应的一个端面具有钩状凸起,所述石板材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钩状凸起能插设在凹槽
内,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通过所述环氧胶粘结,实现石板材与挂件的粘结固定,在安装石板
材过程中,采用逐一安装石板材,在每块石板材和墙体间注入发泡填充剂,待其发泡膨胀固
化,再进行下一块石板材的固定。
步骤九,嵌缝,先用板刷清理每相邻的两块石板材之间的缝隙,再刷丙酮水,刷至
少两遍,填塞泡沫嵌缝条;
步骤十,在泡沫嵌缝条缝隙之间密封胶及表面清理。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
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
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