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59446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37462.4

申请日:

2017.01.19

公开号:

CN106759791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00申请日:20170119|||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00

主分类号:

E03F5/00

申请人: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发明人:

赵建邦; 刘喜春; 刘建海; 平静芳; 王学军; 朱洪亮; 高昌; 王东; 常福宽; 王文光

地址:

030012 山西省太原市并州南路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代理人:

朱源;王云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解决了现有隧道洞口路面截水沟存在施工难度大、周边压实效果差、易跳车且易沉降的问题。包括行车道和土路肩,路面下方设置有C20素混凝土层、水泥砼层和沥青混凝土层,行车道上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层的中部开有截水沟,截水沟上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截水钢板,两截水钢板的外侧均设置有U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上外接有环形钢筋,上层横向钢筋上固定有纵向钢筋,环形钢筋中部均固定有U型钢筋I,截水沟下方设置有环状排水沟。本发明可有效拦截隧道外的路面水,而且极大缓解了跳车现象,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杜绝了易沉降现象的发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包括设置在路面上的行车道(1)和位于其两侧
的土路肩(2),其特征在于:路面下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C20素混凝土层(3)、水泥砼层(4)
和沥青混凝土层(5),路面的行车道(1)上开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3)上方的路面加固槽,
路面加固槽内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层(6),钢纤维混凝土层(6)的中部开有前后设置的截水
沟(7),截水沟(7)上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截水钢板(8),两截水钢板(8)的外侧均设置有位
于钢纤维混凝土层(6)内的U型钢筋(9),两U型钢筋(9)槽口相向,钢纤维混凝土层(6)内设
置有两层上下分布且位于截水沟(7)左右两侧的横向钢筋(10),横向钢筋(10)前后放置,横
向钢筋(10)上外接有与其固定的环形钢筋(11),环形钢筋(11)的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且向
左右两侧上方延伸出的辅助加强筋(12),且辅助加强筋(12)位于水泥砼层(4)中,U型钢筋
(9)与上层横向钢筋(10)固定,上层横向钢筋(10)上固定有与其垂直且水平放置的纵向钢
筋(13),环形钢筋(11)中部均固定有U型钢筋I(14),两U型钢筋I(14)槽口相背,且两U型钢
筋I(14)的外部位于水泥砼层(4)中,截水沟(7)下方设置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3)中且与
截水沟(7)连通的环状排水沟(15)。

说明书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隧道防排水结构,具体为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防排水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
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使
洞内外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隧道洞外的水不宜流入隧道,避免将洞外泥砂和杂物带入洞内,堵塞洞内排水系
统。当隧道洞口为反坡排水时,通常结合实际地形情况,采用可靠的截水措施,以免路面水
进入隧道,影响行车安全。常用的截水措施是在洞口设置有流水箅的横向路面截水沟。

传统的带流水箅的隧道洞口路面截水沟,在横向矩形路面截水沟的基础上加设流
水铸铁箅盖板,会引起隧道洞口跳车,而且存在施工难度大、周边压不实且易沉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隧道洞口路面截水沟存在施工难度大、周边压实效果差、易
跳车且易沉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包括设
置在路面上的行车道和位于其两侧的土路肩,路面下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C20素混凝土
层、水泥砼层和沥青混凝土层,路面的行车道上开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上方的路面加固
槽,路面加固槽内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层的中部开有前后设置的截水沟,
截水沟上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截水钢板,两截水钢板的外侧均设置有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
内的U型钢筋,两U型钢筋槽口相向,钢纤维混凝土层内设置有两层上下分布且位于截水沟
左右两侧的横向钢筋,横向钢筋前后放置,横向钢筋上外接有与其固定的环形钢筋,环形钢
筋的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且向左右两侧上方延伸出的辅助加强筋,且辅助加强筋位于水泥
砼层中,U型钢筋与上层横向钢筋固定,上层横向钢筋上固定有与其垂直且水平放置的纵向
钢筋,环形钢筋中部均固定有U型钢筋I,两U型钢筋I槽口相背,且两U型钢筋I的外部位于水
泥砼层中,截水沟下方设置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中且与截水沟连通的环状排水沟。

该结构设计将路面截水沟设置为上窄下宽“烧瓶”的结构形式,既能保证上部对路
面破坏小,又能保证下部流量,而且通过钢纤维混凝土层与沥青混凝土层结合良好,过渡自
然,同时路面下方的结构保证了压实效果,克服了现有隧道洞口路面截水沟存在施工难度
大、周边压实效果差、易跳车且易沉降的问题。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可有效拦截隧道外的路面水,防止洞外泥砂流入隧道,
而且行车舒适,极大缓解了跳车现象,同时降低了施工难度,有效提升了压实效果,杜绝了
易沉降现象的发生,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行车道,2-土路肩,3-C20素混凝土层,4-水泥砼层,5-沥青混凝土层,6-钢
纤维混凝土层,7-截水沟,8-截水钢板,9-U型钢筋,10-横向钢筋,11-环形钢筋,12-辅助加
强筋,13-纵向钢筋,14-U型钢筋I,15-环状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包括设置在路面上的行车道1和位于其两侧
的土路肩2,路面下方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C20素混凝土层3、水泥砼层4和沥青混凝土层5,
路面的行车道1上开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3上方的路面加固槽,路面加固槽内设置有钢纤
维混凝土层6,钢纤维混凝土层6的中部开有前后设置的截水沟7,截水沟7上端的左右两侧
设置有截水钢板8,两截水钢板8的外侧均设置有位于钢纤维混凝土层6内的U型钢筋9,两U
型钢筋9槽口相向,钢纤维混凝土层6内设置有两层上下分布且位于截水沟7左右两侧的横
向钢筋10,横向钢筋10前后放置,横向钢筋10上外接有与其固定的环形钢筋11,环形钢筋11
的下端设置有与其一体且向左右两侧上方延伸出的辅助加强筋12,且辅助加强筋12位于水
泥砼层4中,U型钢筋9与上层横向钢筋10固定,上层横向钢筋10上固定有与其垂直且水平放
置的纵向钢筋13,环形钢筋11中部均固定有U型钢筋I14,两U型钢筋I14槽口相背,且两U型
钢筋I14的外部位于水泥砼层4中,截水沟7下方设置有位于C20素混凝土层3中且与截水沟7
连通的环状排水沟15。

具体实施过程中,截水沟7的宽度为4cm,环状排水沟15可根据流量大小适当改变
尺寸,截水沟设置于隧道洞口外3m处。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具体为一种隧道洞口反坡排水路面截水沟,解决了现有隧道洞口路面截水沟存在施工难度大、周边压实效果差、易跳车且易沉降的问题。包括行车道和土路肩,路面下方设置有C20素混凝土层、水泥砼层和沥青混凝土层,行车道上设置有钢纤维混凝土层,钢纤维混凝土层的中部开有截水沟,截水沟上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截水钢板,两截水钢板的外侧均设置有U型钢筋,钢纤维混凝土层内设置有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上外接有环形钢筋,上层横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