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5914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49374.6

申请日:

2017.01.23

公开号:

CN106759071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02申请日:20170123|||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02

主分类号:

E02B1/02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宋为威; 逢勇; 张鹏; 罗缙; 解学慧; 宋达昊; 傅星乾

地址: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张惠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包括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内芯外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过流柱下端连接受力柱,过流柱与受力柱的连接处套接受力板,本发明解决了加糙体不易很好的定位、稳定性差和不能准确模拟天然河道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内
芯外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过流柱下端连接受力柱,过流柱与受力
柱的连接处套接受力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翅板、过流柱、
受力板、受力柱一体成型。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板为圆角翅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板竖直设置且翅板
的高度与内芯的高度相等。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板数量为6块或8
块。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板为圆形。

说明书

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属于水利模型试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加糙是水利模型试验的关键技术之一,绝大多数水利模型都需要加糙才能满足水
利模型的阻力相似,因此模型加糙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水利模型模拟的效果和精度。

水利模型常采用的加糙体有卵石、碎石、混凝土立方体、平板以及十字板等,从宏
观角度来看,其适应水槽试验,起到一定的加糙效果,然对于微观机理的探讨以及研究较为
欠缺,加糙体的绕流是其形成宏观阻力的最重要的微观过程,研究加糙体绕流对于认识模
型加糙的微观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目前使用的加糙体存在如下几点问题,现有加
糙体形态不规则,研究糙度数值无法准确定位;理论上分析粗糙率时,需要根据加糙体之间
的不同布置横距以及纵距拟合糙率计算公式,现有加糙体很难很好的定位,一方面加糙体
形状不规则,另一方面,现有加糙体材质也很难利用胶水粘贴固定,且胶水难以接受水流长
期冲击;现有的三角形或梅花型加糙体由于其加糙体外形无法完全对称,对于涨退潮试验
无法做到双向准确试验,试验适应性过于单调;现有加糙体边界为直角变化,没有流线型的
圆弧倒角,易造成对试验水流的实际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该水利模型改进加糙
体解决了加糙体不易很好的定位、稳定性差和不能准确模拟天然河道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包括内芯、翅板、过流柱、
受力板、受力柱,内芯外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过流柱下端连接受
力柱,过流柱与受力柱的连接处套接受力板。

所述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一体成型。

所述翅板为圆角翅板。

所述翅板竖直设置且翅板的高度与内芯的高度相等。

所述翅板数量为6块或8块。

所述受力板为圆形。

采用这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这样既能大幅度减少河床层流破坏而且还能模拟出水生
植物的茎秆,使得加䎭体模拟天然河道更加逼真。

2、由于过流柱下端连接受力柱,过流柱与受力柱的连接处套接受力板,受力板为
圆形,增加受力板能够稳定抵抗整体结构在水流冲击下的纵向力,圆形结构使得其在各个
方向上的均能稳定受力,增加受力柱为了抵抗水流冲击下产生的横向力。受力板和受力柱
组合受力使得加䎭体的整体稳定性大大增强,保证加䎭体在模型试验中稳定受力,从而保
证模型试验的糙率稳定,使得河工模型试验具有可重复性,突破模型试验的不可重复性。

3、由于内芯外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翅板为圆角翅板,利用圆角翅板能够使水
流按流线转向,减小对试验水流干扰,同时也对水流具有一定的阻力可以测定出粗糙率,模
型潮位、流速与天然基本一致,模型较好地复演了天然河道水流运动规律,加糙体前后对称
一致,可以在同一基准情况下,解决涨退潮或分流或汇流时模型试验的加糙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有:1. 内芯;2. 翅板;3. 过流柱;4. 受力板;5. 受力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涉及以下技术特征:内芯1、翅板2、过流柱3、受力板4、受力柱5。

图1所示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包括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内芯外侧
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过流柱下端连接受力柱,过流柱与受力柱的连
接处套接受力板。

所述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一体成型。

所述翅板为圆角翅板。

所述翅板竖直设置且翅板的高度与内芯的高度相等。

所述翅板数量为6块或8块。

所述受力板为圆形。

由于天然河道在河床表面有一层较薄的层流,若直接将加糙体置于河床表面将会
破坏河床的层流结构,不能准确模拟天然河道,增加过流柱,既能大幅度减少层流破坏而且
还能模拟出水生植物的茎秆,使得加糙体模拟天然河道更加逼真。

由于内芯和翅板组成的加糙体整体高度提高,其自身结构不能起到受力稳定的作
用,在水流的冲击下对河床力矩增加,容易倾倒。增加受力板能够稳定抵抗整体结构在水流
冲击下的纵向力,圆形结构使得其在各个方向上的均能稳定受力,增加受力柱为了抵抗水
流冲击下产生的横向力。受力板和受力柱组合受力使得加糙体的整体稳定性大大增强,保
证加糙体在模型试验中稳定受力,从而保证模型试验的糙率稳定,使得河工模型试验具有
可重复性,突破模型试验的不可重复性。

利用翅板能够使水流按流线转向,加糙体与加糙体之间设定一定的横距以及纵
距,其糙率具有一个较大的调整范围,且随着加糙间距的增加水力阻力减小,减小的幅度越
来越小,最后基本不变;雷诺数在3500左右水流进入阻力平方区,进入阻力平方区后,随着
相对淹没度的增大水力阻力减小,最后达一定值。

选择任一翅板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由于加糙体前后对称,因而在处理分汊河道
汇流加糙以及涨退潮时模型试验的加糙问题,该加糙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很准确的
测定出稳定的加糙糙率,便于试验研究。

本申请中没有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为现有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申请
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申请的精
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
离本申请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申请的权利
要求所涵盖。

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模型改进加糙体,包括内芯、翅板、过流柱、受力板、受力柱,内芯外侧均匀设有若干个翅板,内芯下端连接过流柱,过流柱下端连接受力柱,过流柱与受力柱的连接处套接受力板,本发明解决了加糙体不易很好的定位、稳定性差和不能准确模拟天然河道的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