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50344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98080.8

申请日:

2015.06.03

公开号:

CN104846832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公布日:201508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150603|||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昀; 林靖; 顾开云; 王勇; 汪贵平; 任家佳; 朱艳

地址:

200063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30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31215

代理人:

徐筱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由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与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的桩间加固和止水帷幕以及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侧的内衬墙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点是由双排呈“品”字形钻孔灌注桩围成圆形基坑并采用高压旋喷桩对桩间土体加固和止水及坑内加固土体,在受压作用下自动闭合,发挥圆形结构空间效应,随基坑开挖逆作内衬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竖向围护结构布置灵活,环境适应性好,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工作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地下障碍物较多且施工空间要求较高的软土地基圆形基坑工程,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由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与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的桩间加固与止水帷幕以及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侧的内衬墙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双排呈“品”字形钻孔灌注桩围成的圆形基坑内被动区进行土体加固,坑内随土体开挖进行逆作内衬墙,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具体施工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基坑围护桩
采用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为基坑围护桩,内外圈灌注桩交错排布,其内、外排桩最小净距≤200mm,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二)、止水帷幕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的后侧设置3~6排高压旋喷桩作为钻孔灌注桩的桩间加固与止水帷幕,其中最外两排高压旋喷桩为连续封闭,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三)、坑内加固土体
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坑内被动区裙边加固土体,土体加固宽度为5~10m,加固区域的置换率在70%以上,旋喷桩进入坑底下>6m,水泥土加固体在基坑开挖下一层土体之前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水泥掺量≥25%;
(四)、顶圈梁和内衬墙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及其外侧多排高压旋喷桩的顶部设置顶圈梁,并随开挖逆作基坑的内衬墙,内衬墙分段高度为2~3m,逐层开挖至内衬墙的底标高下0.5~1.0m,直至基坑的围护结构全部构筑完成。

说明书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地下空间开挖技术领域,尤其在地下障碍物较多且空间有限的软土地基采用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软土地质中的圆形基坑工程多采用连续性较好的地下连续墙,咬合桩等连续性支护结构体系,基坑内部采用圆形环梁或者圆形内衬墙作为水平支护体系,以提供圆形基坑内部大面积敞开的施工操作空间,发挥圆形基坑的空间效应。大型圆形深基坑工程在地下障碍物较多,且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如果采用整体性较好的连续性支护结构,例如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形式,围护结构可能遇到障碍物,圆形围护结构无法闭合。
现有技术的施工适应性较差,尤其在地下障碍物较多、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解决圆形围护结构的闭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大型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采用离散的灌注桩作为竖向支护结构,灌注桩品字形布置,形成内外两圈桩体,桩间和桩后设置多排高压旋喷桩,既起到土体加固的作用,又作为止水帷幕体系隔离地下水,围护结构在受压情况下自动闭合,有效发挥离散性桩体的圆形受压空间效应,确保圆形基坑的支护结构稳定性和受力合理性,有效提高圆形基坑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工程适应性,稳定性好,土体开挖方便,开挖变形和坑底回弹小,工作效率高,工程进度快,工程费用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由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与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的桩间加固与止水帷幕以及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侧的内衬墙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点是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双排呈“品”字形钻孔灌注桩围成的圆形基坑内被动区进行土体加固,坑内随土体开挖进行逆作内衬墙,深基坑围护结构的具体施工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基坑围护桩
采用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为基坑围护桩,内外圈灌注桩交错排布,其内、外排桩最小净距≤200mm,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二)、止水帷幕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的后侧设置3~6排高压旋喷桩作为钻孔灌注桩的桩间加固与止水帷幕,其中最外两排高压旋喷桩为连续封闭,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三)、坑内加固土体
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坑内被动区裙边加固土体,土体加固宽度为5~10m,加固区域的置换率在70%以上,旋喷桩进入坑底下>6m,水泥土加固体在基坑开挖下一层土体之前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水泥掺量≥25%;
(四)、顶圈梁和内衬墙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及其外侧多排高压旋喷桩的顶部设置顶圈梁,并随开挖逆作基坑的内衬墙,内衬墙分段高度为2~3m,逐层开挖至内衬墙的底标高下0.5~1.0m,直至基坑的围护结构全部构筑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竖向围护结构布置灵活,环境适应性好,在离散的桩体中能够适当发挥圆形支护结构的受压效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工作效率高,敞开的施工空间大,尤其适用于周边环境复杂、地下障碍物较多且施工空间要求较高的软土地基圆形基坑工程,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本发明采用高压旋喷桩对双排呈“品”字形钻孔灌注桩2围成的圆形基坑4内被动区进行土体加固6,坑内随土体开挖进行逆作内衬墙5,圆形基坑4的围护结构1具体施工按下述步骤进行:
(一)、基坑围护桩
采用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2为圆形基坑4的围护桩,内、外圈灌注桩2交错排布,其内、外圈的桩间最小净距≤200mm,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二)、止水帷幕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2的后侧设置3~6排高压旋喷桩作为钻孔灌注桩2的桩间加固和止水帷幕3,其中最外两排高压旋喷桩为连续封闭,桩底进入强风化岩>1m。
(三)、坑内加固土体
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坑内被动区裙边的加固土体6,土体加固宽度为5~10m,加固区域的置换率在70%以上,旋喷桩进入坑底下>6m,水泥土加固体在基坑开挖下一层土体之前无侧限抗压强度≥1.0MPa,水泥掺量≥25%。
(四)、顶圈梁和内衬墙
在双排钻孔灌注桩2及其外侧多排高压旋喷桩的顶部设置顶圈梁7,并随开挖逆作基坑4的内衬墙5,内衬墙5的分段高度为2~3m,逐层开挖至内衬墙5的底标高下0.5~1.0m,直至圆形基坑4的围护结构1全部构筑完成。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性桩体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方法,包括由双排呈“品”字形设置的钻孔灌注桩与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外侧的桩间加固和止水帷幕以及设置在钻孔灌注桩内侧的内衬墙组成的基坑围护结构,其特点是由双排呈“品”字形钻孔灌注桩围成圆形基坑并采用高压旋喷桩对桩间土体加固和止水及坑内加固土体,在受压作用下自动闭合,发挥圆形结构空间效应,随基坑开挖逆作内衬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竖向围护结构布置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