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49089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27627.0

申请日:

2015.01.18

公开号:

CN104609664A

公开日:

2015.05.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2F 9/14收件人: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手续合格通知书|||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C02F 9/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宁波天河水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达升路21弄3号2楼变更后: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前丰街80号3幢|||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2F 9/14收件人: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50118|||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E02B3/02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宁波天河生态水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童宁军; 章俊; 陈旭

地址:

315040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达升路21弄3号2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治理河道的上下游范围,在河道上分别拦筑水坝,形成上游水坝(3.1)和下游水坝(3.2);2)自排污口(2)处往下游方向,在河道(1)中沿岸设置隔水屏(4),从而在隔水屏(4)与河岸之间形成导流槽(5);3)在导流槽(5)中,依次布置有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第一光催化区(7)和第一植物区(8);4)上游水坝后的主河道内布置第二光催化区(9),所述的第二光催化区(9)内也设置光催化网,在主河道两侧布置第二植物区(10)。本发明采用隔离治理的方法,有效地防止排污口污水被稀释而增加治理难度,节约了治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治理河道的上下游范围,在河道上分别拦筑水坝,形成上游水坝(3.1)和 下游水坝(3.2);
2)自排污口(2)处往下游方向,在河道(1)中沿岸设置隔水屏(4),从而在隔水 屏(4)与河岸之间形成导流槽(5);
3)在导流槽(5)中,自前往后,依次布置有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第一光催化区 (7)和第一植物区(8),所述的第一光催化区(7)内设置光催化网,所述的第一植物区 (8)种植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4)上游水坝(3.1)后的主河道内布置第二光催化区(9),所述的第二光催化区(9) 内也设置光催化网,在主河道两侧布置第二植物区(10),所述的第二植物区(10)种植 沉水植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 之后,对上游水坝(3.1)和下游水坝(3.2)围住的河道(1)内进行抽水,并控制水位, 以便进行步骤2)的工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隔水屏(4)由多个隔水单元组成,每个隔水单元包括隔水布(4.1)、加强筋(4.2) 和设置在隔水布(4.1)两端的连接扣(4.3),所述的加强筋(4.2)竖直均匀排布于隔水布 (4.1)上,隔水屏(4)的底部设有有容置泥沙的沙袋(4.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的隔水单元上部设置浮体(4.5);通过浮体(4.5)可以上浮并将隔水单元自然拉直。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隔水屏(4)还包括桩体,沿导流槽(5)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桩体,所述的隔水单元通 过提手拉环(4.6)连接于桩体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导流 槽(5)内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中设有微生物载体,并设置微纳米曝气管对该区域水体 曝气,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管与岸上曝气机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 之后,逐渐恢复水位,在河道内投加水质净化微生物,然后再投加贝类和鱼类。

说明书

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镇的排污口所排出的污水最终会流至城镇河道当中,污水流入河道后,在河道内被 稀释、扩散,使污染区域增大,加上是上游受污染的水体源源不断进入,使得待治理区域 的水体很快被污染,这也是流动性水体治理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排入城镇河道的污水同时 还呈现污染的复杂化,不仅体现在氮、磷元素超标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同时还给河道带 来了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采用单一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已经难以治理或控制外来 污染源。
对于城镇河道的治理,由于不断地有新的污染物的加入,而且污染物的多样化和不特 定性,使得镇河道的治理极其困难。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废水是镇河道的主要污染源,除 了大量的淀粉、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还存在一些病原菌、氯化物、硫酸盐、磷 酸盐、碳酸氢盐等无机盐类,导致大量有机或无机悬浮物及藻类存在于水体之中,致使河 水发臭,并常常伴有黑色的河底沉积物上浮。
在现有技术中,在城镇河道的生态净化中,通常仅将微生物分解和水生植物的净化相 互结合来实现水体的生态净化,当然还会添加一些辅助的过滤装置。有时还会在不同上下 游设置多个沉淀池以提高净化修复效果。但现有技术之生态净化修复方法都忽视了一个关 键的问题,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却又不断地被上游来水污染着。因此,现有技术不能解 决外来污染源的问题,难以彻底完成生态净化和修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净化上游来的不达标河水,也能处理沿岸 排放的各类生产生活废水,同时恢复河道生态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步骤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 包括:
1)确定待治理河道的上下游范围,在河道上分别拦筑水坝,形成上游水坝和下游水 坝;
2)自排污口处往下游方向,在河道中沿岸设置隔水屏,从而在隔水屏与河岸之间形 成导流槽;
3)在导流槽中,自前往后,依次布置有微生物接触氧化区、第一光催化区和第一植 物区,所述的第一光催化区内设置光催化网,所述的第一植物区种植挺水植物或浮叶植物;
4)上游水坝后的主河道内布置第二光催化区,所述的第二光催化区内也设置光催化 网,在主河道两侧布置第二植物区,所述的第二植物区种植沉水植物。
采用以上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将排污口排出的高浓度 污水与上游流下的水进行隔离,并在隔离后分别施以不同的净化措施,排污口排出的污水 经微生物接触氧化区由微生物分解,再经第一光催化区催化降解,然后由下游挺水植物进 一步净化后排至主河道;上游来水漫过上游水坝,流入主河道,经第二光催化区催化降解, 第二植物区的沉水植物对河道底泥有着良好的净化作用。本发明采用隔离治理的方法,有 效地防止排污口污水被稀释而增加治理难度,节约了治理成本。
作为改进,在步骤1)之后,对上游水坝和下游水坝围住的河道内进行抽水,并控制 水位,以便进行步骤2)的工序。
作为改进,所述的隔水屏由多个隔水单元组成,每个隔水单元包括隔水布、加强筋和 设置在隔水布两端的连接扣,所述的加强筋竖直均匀排布于隔水布上,隔水屏的底部设有 有容置泥沙的沙袋。采用该设计,所述的隔水屏底部通过沙袋进行隔离,起到隔水密封的 效果,并通过连接扣首尾连接隔水单元,形成隔水屏。
作为改进,在所述的隔水单元上部设置浮体;通过浮体可以上浮并将隔水单元自然拉 直。
作为改进,所述的隔水屏还包括桩体,沿导流槽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桩体,所述的 隔水单元通过提手拉环连接于桩体上。起到了固定隔离单元的作用。
作为改进,在导流槽内微生物接触氧化区中设有微生物载体,并设置微纳米曝气管对 该区域水体曝气,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管与岸上曝气机连接。对该区域进行曝气,提高了含 氧量,起到强力降解COD和氨氮的作用。
作为改进,在步骤4)之后,逐渐恢复水位,在河道内投加水质净化微生物,然后再 投加贝类和鱼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河道改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隔水屏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河道,2、排污口,3.1、上游水坝,3.2、下游水坝,4、隔水屏,4.1、 隔水布,4.2、加强筋,4.3、连接扣,4.4、沙袋,4.5、浮体,4.6、提手拉环,5、导流槽, 6、微生物接触氧化区,7、第一光催化区,8、第一植物区,9、第二光催化区,10、第二 植物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 例。
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为了 使公众对本发明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 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此外,本发明之附图中 为了示意的需要,并没有完全精确地按照实际比例绘制,在此予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待治理河道的上下游范围,在河道1上分别拦筑水坝,形成上游水坝3.1和下 游水坝3.2;
2)自排污口2处往下游方向,在河道1中沿岸设置隔水屏4,从而在隔水屏4与河岸 之间形成导流槽5;
3)在导流槽5中,自前往后,依次布置有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第一光催化区7和第 一植物区8,所述的第一光催化区7内设置光催化网,所述的第一植物区8种植挺水植物 或浮叶植物;
4)上游水坝3.1后的主河道内布置第二光催化区9,所述的第二光催化区9内也设置 光催化网,在主河道两侧布置第二植物区10,所述的第二植物区10种植沉水植物。
在步骤1)之后,对上游水坝3.1和下游水坝3.2围住的河道1内进行抽水,并控制水 位,以便进行步骤2)的工序。
所述的隔水屏4由多个隔水单元组成,每个隔水单元包括隔水布4.1、加强筋4.2和设 置在隔水布4.1两端的连接扣4.3,所述的加强筋4.2竖直均匀排布于隔水布4.1上,隔水 屏4的底部设有有容置泥沙的沙袋4.4。所述的隔水屏底部通过沙袋进行隔离,起到隔水 密封的效果,并通过连接扣首尾连接隔水单元,形成隔水屏。
在所述的隔水单元上部设置浮体4.5;通过浮体4.5可以上浮并将隔水单元自然拉直。
所述的隔水屏4还包括桩体,沿导流槽5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桩体,所述的隔水单 元通过提手拉环4.6连接于桩体上。
在导流槽5内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中设有微生物载体,并设置微纳米曝气管对该区域 水体曝气,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管与岸上曝气机连接。对该区域进行曝气,提高了含氧量, 起到强力降解COD和氨氮的作用。
在步骤4)之后,逐渐恢复水位,在河道内投加水质净化微生物,然后再投加贝类和 鱼类。
本发明的主要施工步骤描述如下:
1、拦坝
在实施河段的两端分别打好双排的木桩或者竹桩;在两排桩的中间堆放沙袋、压实。
2、抽水
在两头水坝的地方安装水泵、配电箱,连接电源后两边同时排水,在施工过程中始终 控制水位,保持河道两边导流槽安装区没水,做其他施工。
3、导流槽
沿线设计安装一定面积的导流槽(如,宽1m*长1500m);其中导流槽的主体材料由 隔水布、重物、浮体三大部分组合而成。
安装的时候,首先在排污口周围半圈及导流槽规划路线,每隔10m打一根竹桩(即桩 体);围格靠着竹桩铺在河岸与竹桩中间,底部两条沙袋沉至河底起到隔水密封作用,上 部通过浮体将整个围格自然拉伸,形成一道隔水墙。最后通过“提手”将围格固定在竹桩 上。
4、底质改良
根据底泥的厚度和底泥的黑臭程度,在河水抽干的情况下通过泼洒生石灰对底泥进行 消毒、板结;5-7天后待生石灰的碱性逐渐消退之后,在河道底部喷洒底质改良微生物, 促进底部有机质、硫化氢和氨氮的分解。
5、微生物载体
在导流槽内部,安装微生物载体形成“微生物接触氧化区”,配合微纳米曝气管对水 体进行增氧,起到强力降解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作用。
6、EW-MP光催化网的铺设
在导流槽内部,“微生物接触氧化区”的下游,与导流槽同宽,通过打桩固定的方式 将光催化网铺在水面以下10cm左右的位置,铺设总面积根据实际水量与COD浓度来定。 在阳光的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快速降解COD。
7、挺水植物、浮水植物种植
在导流槽内部,光催化网的下游,设置人工浮岛,人工浮岛内部分别种植挺水植物和 浮水植物。在本技术发明中,采用两种浮岛,一种为组合式浮岛的框式类型,该类型浮岛 是由一个个浮盆连接而成(以下命名为“浮岛A”)。每个浮盆由三部分组成。浮盆的外形 是圆形(正方形)的聚乙烯塑料框,中间有一圆形的种植孔,浮体中圆形的为塑料透水篮 子,镶嵌在塑料框中,种植孔处固定一种植盆。浮岛的形状按照自己的意图组装成几何图 形如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或者组成不规则的弯曲的长带状。浮岛组装好后, 拖到河面上进行固定,采用重物下沉式进行固定,主要种植的昌蒲、常绿水生鸢尾等挺水 植物;另一种浮岛为管网浮岛(以下命名为“浮岛B”),该浮岛主要由PVC管道及微生物 网构成,一般为拼接成长方形为主,通过PVC管道形成浮岛骨架,在浮岛中间悬挂微生物 网,微生物网悬挂在浮岛上往水底下沉,浮岛同样通过重物下沉式进行固定;该浮岛上主 要种植空心菜、粉绿狐尾藻为主。
8、沉水植物种植
在河道靠近两岸避开“导流槽”,距离岸边2-3m处的浅水区,种植苦草、轮叶黑藻、 水盾草等;
9、曝气机的安装
在河道的重点区域安装至少2个曝气机,曝气机也可设置岸上。
10、净水微生物的投加
11、螺贝类、鱼类投加
本发明还存在如下优点:将河道两边排放的污水与上游来水隔开,避免了污染物的扩 散而污染整个水体;将高浓度的污水封闭在导流槽内,水体量比较少,方便进行集中处理; 不同污染性质的污水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区域处理,避免了污染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导 致处理困难;将光催化技术引入到河道水处理,大大减少了能耗,利用太阳光就能降低 COD。
以上仅就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 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总之,凡在本发明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水生态综合治理河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待治理河道的上下游范围,在河道上分别拦筑水坝,形成上游水坝(3.1)和下游水坝(3.2);2)自排污口(2)处往下游方向,在河道(1)中沿岸设置隔水屏(4),从而在隔水屏(4)与河岸之间形成导流槽(5);3)在导流槽(5)中,依次布置有微生物接触氧化区(6)、第一光催化区(7)和第一植物区(8);4)上游水坝后的主河道内布置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