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738A43申请公布日20140716CN103924738A21申请号201410151347622申请日20140414E04C3/34200601E04B1/9820060171申请人北京工业大学地址100124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72发明人李振宝王文静解咏平宋坤马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代理人沈波54发明名称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组合结构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钢管混凝土柱端部塑性铰区域内的钢管与混凝土之间设置无粘结段,并在无粘结段设置内部加劲肋。不仅提。
2、高其塑性铰区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并在塑性铰区的无粘结段形成应变均匀分布的钢管段,充分发挥钢管的材料性能,延缓其局部屈曲及塑形发展,有效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端塑性铰区的延性与耗能能力,改善约束混凝土的工作状况。整个结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经济性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24738ACN103924738A1/1页21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该柱包括钢管(2)和内填充混凝土(1);在柱端钢管内侧设置加劲肋(3),并在柱端钢管与混凝土之间设置一层油脂(4)以。
3、使钢管、加劲肋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2依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步骤一,将(3)加劲肋按照设计尺寸加工好,然后焊接到(2)钢管内侧;步骤二,将(2)钢管定位好,并在1倍钢管外直径高度范围的钢管内侧均匀刷一层油脂;步骤三,在(2)钢管内部浇注(1)混凝土。3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为普通热轧钢管。4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加劲肋与钢管材质相同,高度H与钢管外直径相同,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550MM。5根据权利1要求所述的一种端部无粘结钢。
4、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脂层高度为H,即1倍钢管外直径,厚度053MM。权利要求书CN103924738A1/2页3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组合结构工程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在各国的结构工程的组合结构中,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性能、经济指标、抗震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其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钢管混凝土最宜做为柱,而柱是框架结构的重要承重构件之一,对地震效应极为敏感。地震作用下,柱的性能主要表现为柱端塑性铰区的抗震性能。由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属于新型结构体系,发展迅速但是震害实例较少,但是近年频发的强。
5、震及人们对生命财产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钢管混凝土柱塑性铰区采取的构造措施,在提高钢管对柱塑性铰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的同时,提高其在地震过程中的延性及耗能能力,提高钢管混凝土柱塑性铰区的抗震性能。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提高钢管混凝土柱塑性铰区抗震性能的问题,提出在施工中采取一种构造措施,即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及制备方法,以改善柱塑性铰区混凝土的工作状况及抗震性能。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2)和内填充混凝土(1);在柱端钢管内侧设置加劲肋(3),并在柱端钢管与混凝土之。
6、间设置一层油脂(4)以使钢管、加劲肋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0005所述钢管为普通热轧钢管。0006所述钢管加劲肋与钢管材质相同,高度H与钢管外直径相同,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550MM。0007所述涂油脂层高度为H,即1倍钢管外直径,厚度053MM。0008上述端部无粘结钢管混凝土柱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0009步骤一将(3)加劲肋按照设计尺寸加工好,然后焊接到(2)钢管内侧;0010步骤二将(2)钢管定位好,并在1倍钢管外直径高度范围的钢管内侧均匀刷一层油脂;0011步骤三在(2)钢管内部浇注(1)混凝土。0012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00131、约束效果好、延性耗能能力高。钢管混凝土柱端部。
7、钢管与混凝土无粘结,根据MISES准则,钢管分担的纵向力降低横向力增加,同时内部加劲肋的设置在固定钢管与混凝土相对位置的同时提高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此外,无粘结段的设置使得钢管的应力能够均匀分布,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柱端塑性铰区域钢管的力学性能,大大延缓钢管发生局部屈曲,提高钢管混凝土在地震作用下的延性及耗能能力。说明书CN103924738A2/2页400142、施工简单、易于安装。施工过程中加劲肋的焊接及油脂的涂抹均由普通工人即可完成,具有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快捷等特点。00153、整体性好。在钢管内焊加劲肋并涂抹油脂后,一次浇筑混凝土成型,使钢管与混凝土形成一体,实现不同粘结区域的内力。
8、传递。00164、经济性高。本方案应用在柱的塑性铰区,效果明显而且不会显著地提高工程造价,性价比较强,适合在工程中广泛推广。00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18图1为本发明在钢管混凝土柱端塑性铰区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0019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0020图3为图1中BB剖面图。0021图中1内浇混凝土,2钢管,3内置加劲肋,4油脂层。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23如图13所示。00241、钢管内置加劲肋0025钢管内置加劲肋高度取1倍柱外直径,厚度为1020MM,宽度为2550MM。钢管内焊接加劲肋。
9、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焊接规范进行,保证焊接质量。00262、无粘结层设置0027钢管内置加劲肋后,对钢管柱端部1倍柱外直径范围内均匀涂抹油脂,油脂层覆盖钢管内壁及加劲肋与混凝土接触各面。油脂不得流动性过大,否则影响无粘结段以外的粘结性能。00283、钢管定位0029将钢管根据施工要求定位。00304、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0031将混凝土浇筑到钢管内并进行振捣,直至密实。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塑性铰区的混凝土约束,如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及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等形式构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做的任何修改、变更或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924738A1/1页5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92473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