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归缓冲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回归缓冲结构.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93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20939A21申请号201310149570222申请日20130426E05F5/0820060171申请人苏州升德精密电气有限公司地址21501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金枫南路218号南门第五号厂房72发明人廖瑞忠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代理人顾伯兴54发明名称一种回归缓冲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有一壳体机构;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壳体机构内;一拨片,拨片设有一拨动部,该拨动部系可分离地与该滑动机构相卡抵;一弹性件,弹性件置设于该壳体机。
2、构内;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置设于该壳体机构内,该缓冲机构内包含有一中空外管、一第一推杆与一第二推杆,第一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一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第二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二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藉由本发明的缓冲机构系由一中空外管及两个拉杆组成,而可较习用回归缓冲装置的油压阻尼装置提供更长的缓冲行程,俾可延长缓冲阻尼效果之时间,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有效提升缓冲及减少噪音之功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0939ACN104120939A1/1页21一种回归缓冲结构。
3、,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壳体机构,该壳体机构包含有一壳本体与一盖体,该壳本体设有一容置空间,该盖体固设于该壳本体一端的容置空间内,该盖体设有一槽沟,该槽沟一侧设有一缺口部;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盖体与壳本体其容置空间之间,该滑动机构内包含有一从动机构与一释放机构,其中该释放机构与该从动机构相轴接;一拨片,该拨片与该壳体机构相搭接,该拨片设有一拨动部,该拨动部与该槽沟相穿设,且该拨动部系可分离地与该滑动机构其释放机构相卡抵;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置设于该壳体机构其容置空间内,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壳体机构及滑动机构相固定;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置设于该壳体机构其容置空间内,且该缓冲机构位于。
4、该弹性件一侧,该缓冲机构内包含有一中空外管、一第一推杆与一第二推杆,其中该中空外管具有开放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一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该第二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二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又该第一推杆另一端系与壳体机构相固定,该第二推杆另一端系与滑动机构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推杆一端与第二推杆一端均设有一活塞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外管的中间位置尚设有一泄压孔,又该中空外管内进一步设有一第一节气阀与一第二节气阀,且该第一节气阀与第二节气阀系分别位于该泄压孔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
5、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机构内尚包含有一第一侧盖与一第二侧盖,该第一侧盖系与中空外管的第一端相结合固设,该第二侧盖系与中空外管的第二端相结合固设。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从动机构设有一轴孔与一活动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活动区系为扇型孔或为圆弧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释放机构包含有一位于该从动机构下方的卡制件与一位于该从动机构上方的释放爪,该卡制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与一带动件,该释放爪的下表面与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与该卡制件其结合部相对应的被结合部及转轴,又该释放爪设有一透孔与一斜凹口部,该释放爪其被结合部与卡制件其结合部相。
6、卡合,该释放爪其转轴系穿伸突出于该盖体其槽沟,又该卡制件其被动件系穿过该从动机构其活动区及释放爪其透孔并穿伸突出于该盖体其槽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归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缺口部设有一抛弧面。权利要求书CN104120939A1/5页3一种回归缓冲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回归缓冲结构,尤指一种可延长缓冲阻尼效果之时间,进而可有效提升缓冲及减少噪音的回归缓冲结构。背景技术0002一般的回归缓冲装置,如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第M378270号半自动收门缓冲装置,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含有一油压阻尼装置10、一外壳11与一滑动扣具装置12,其中该油压阻尼装置10具有一油压桶101及一活塞杆10。
7、2,该活塞杆102一端以可滑动方式设置在该油压桶101内,该外壳11包覆该油压阻尼装置10并令该油压阻尼装置10固定在该外壳11内,该外壳11上形成有一轨道111,又该外壳11可供与门体相固设,该滑动扣具装置12与该活塞杆102另一端相固设,又该滑动扣具装置12设有一卡扣件121,该卡扣件121上形成有一卡扣槽122,该卡扣槽122可供与门框的卡掣块相结合卡抵;其原理系利用当将该门体关闭时,该滑动扣具装置12其卡扣件121之卡扣槽122会与该门框的卡掣块相结合,而可令该滑动扣具装置12被止档于门框的卡掣块处,此时该门体仍可继续移动并带动该外壳11与油压桶101继续朝靠近门框方向移动,而使该活塞。
8、杆102可缩入该油压桶101,俾可产生一阻力以减缓该门体与门框接触时之撞击力道,进而可达到减少关门时产生噪音声响之目的。0003该习用之回归缓冲装置,虽可达到减少关门时产生噪音声响之目的,惟其仅具备单一个油压阻尼装置10,因此该活塞杆102可在油压桶101中滑动的行程通常较短,导致活塞杆102在缩入该油压桶101时可能很快地就碰撞到该油压桶101的内璧,进而造成习用回归缓冲装置其缓冲效果及降低噪音效果均较为有限,是故,如何针对上述缺失加以改进,即为本案发明人所欲解决之技术困难点所在。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现有之回归缓冲装置,因仅具备单一个油压阻尼装置,致使缓冲行程较短,造成缓冲效果及降低噪音效。
9、果均较有限,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归缓冲结构,藉由本发明的缓冲机构系由一中空外管及两个拉杆组成,而可较习用回归缓冲装置的油压阻尼装置提供更长的缓冲行程,俾可延长缓冲阻尼效果之时间,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有效提升缓冲及减少噪音之功效。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一壳体机构,该壳体机构包含有一壳本体与一盖体,该壳本体设有一容置空间,该盖体固设于该壳本体一端的容置空间内,该盖体设有一槽沟,该槽沟一侧设有一缺口部;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盖体与壳本体其容置空间之间,该滑动机构内包含有一从动机构与一释放机构,其中该释放机构与该从动机构相轴接;一拨片,。
10、该拨片与该壳体机构相搭接,该拨片设有一拨动部,该拨动部与该槽沟相穿设,且该拨动部系可分离地与该滑动机构其释放机构相卡抵;说明书CN104120939A2/5页4一弹性件,该弹性件置设于该壳体机构其容置空间内,该弹性件两端分别与壳体机构及滑动机构相固定;一缓冲机构,该缓冲机构置设于该壳体机构其容置空间内,且该缓冲机构位于该弹性件一侧,该缓冲机构内包含有一中空外管、一第一推杆与一第二推杆,其中该中空外管具有开放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一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一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该第二推杆一端系可滑动地由第二端穿套于该中空外管内,又该第一推杆另一端系与壳体机构相固定,该第二推杆另一端系与滑动机构。
11、相固定。0006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推杆一端与第二推杆一端均设有一活塞件。0007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中空外管的中间位置尚设有一泄压孔,又该中空外管内进一步设有一第一节气阀与一第二节气阀,且该第一节气阀与第二节气阀系分别位于该泄压孔的两侧。0008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缓冲机构内尚包含有一第一侧盖与一第二侧盖,该第一侧盖系与中空外管的第一端相结合固设,该第二侧盖系与中空外管的第二端相结合固设。000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从动机构设有一轴孔与一活动区。0010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活动区系为扇型孔或为圆弧孔。0011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
12、例中,其中该释放机构包含有一位于该从动机构下方的卡制件与一位于该从动机构上方的释放爪,该卡制件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与一带动件,该释放爪的下表面与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与该卡制件其结合部相对应的被结合部及转轴,又该释放爪设有一透孔与一斜凹口部,该释放爪其被结合部与卡制件其结合部相卡合,该释放爪其转轴系穿伸突出于该盖体其槽沟,又该卡制件其被动件系穿过该从动机构其活动区及释放爪其透孔并穿伸突出于该盖体其槽沟。0012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缺口部设有一抛弧面。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藉由本发明的缓冲机构系由一中空外管及两个拉杆组成,而可较习用回归缓冲装置的油压阻尼装置提供更长的缓冲行程,俾可延长。
13、缓冲阻尼效果之时间,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有效提升缓冲及减少噪音之功效。附图说明0014图1是现有技术中回归缓冲装置的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其缓冲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其缓冲机构的部分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与门体及门框结合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其拨片拉动滑动机构及缓冲机构的动作中示意图;图8是图6的动作后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其拨片带动滑动机构转动的动作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其滑动机构回归复位的动作示意图。说明书CN104120939A3/5页50015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油压阻尼装置;101、油压桶;102、活塞杆;11、外壳;1。
14、11、轨道;12、滑动扣具装置;121、卡扣件;122、卡扣槽;3、壳体机构;31、壳本体;311、容置空间;32、盖体;321、槽沟;322、缺口部;323、拋弧面;33、延伸件;331、第一被固定部;34、螺孔;4、滑动机构;41、从动机构;411、第二被固定部;412、轴孔;413、活动区;42、释放机构;421、卡制件;422、释放爪;423、结合部;424、带动件;425、透孔;426、被结合部;427、转轴;428、斜凹口部;5、拨片;51、螺孔;52、拨动部;6、弹性件;61、第一固定部;62、第二固定部;7、缓冲机构;71、中空外管;711、第一端;712、第二端;713、第一。
15、节气阀;714、第二节气阀;715、泄压孔;72、第一推杆;721、活塞件;722、第三固定部;73、第二推杆;731、活塞件;732、第四固定部;74、第一侧盖;741、第一穿孔;75、第二侧盖;751、第二穿孔;81、门体;82、门框。具体实施方式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7请参阅图2和图5所示,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回归缓冲结构,其包含一壳体机构3,该壳体机构3包含有一壳本体31与一盖体32,其中该壳本体31设有一容置空间311,该盖体32系固设于该壳本体31一端。
16、的容置空间311内,该盖体32设有一槽沟321,该槽沟321一侧设有一缺口部322,该缺口部322设有一抛弧面323,此外,该壳本体31另一端的容置空间311内可固设有一延伸件33,该延伸件33具有两个第一被固定部331,该第一被固定部331可为凹孔,或,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被固定部331也可直接设于该壳本体31上,又该壳本体31可设有至少一个螺孔34,藉此,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俾使该壳本体31可供与使用本发明的物品例如门体81相螺固结合。0018一滑动机构4,该滑动机构4系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盖体32与壳本体31其容置空间311之间,该滑动机构4内包含有一从动机构41与一释放机构42,。
17、其中该释放机构42与该从动机构41相轴接,藉此,俾使该释放机构42可相对该从动机构41转动,该从动机构41设有一轴孔412与一活动区413,该从动机构41一侧设有两个第二被固定部411,该第二被固定部411可为凹孔,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区413系为扇型孔或为圆弧孔,又该释放机构42包含有一位于该从动机构41下方的卡制件421与一位于该从动机构41上方的释放爪422,其中该卡制件421两端分别设有一结合部423与一带动件424,该结合部423可为凸块或为凹孔,该带动件424可为凸柱,该释放爪422的下表面与上表面分别设有一与该卡制件421其结合部423相对应的被结合部426及转轴427,又该释放。
18、爪422设有一透孔425与一斜凹口部428,该释放爪422其被结合部426与卡制件421其结合部423相卡合,该被结合部426可为凹孔或为凸块,且该释放爪422其转轴427系穿伸突出于该盖体32其槽沟321,又该卡制件421其被动件424系穿过该从动机构41其活动区413及释放爪422其透孔425并穿伸突出于该盖体32其槽沟321。0019一拨片5,该拨片5与该壳体机构3相搭接,该拨片5具有至少一个螺孔51,藉此,请再配合参阅图6所示,俾使该拨片5可供与使用本发明的物品如门框82相螺固结合,又该拨片5设有一拨动部52,该拨动部52与该壳体机构3其槽沟321相穿设,且该拨动部52系可分离地与该滑。
19、动机构4其斜凹口部428相卡抵,另该拨动部52可为长条柱状。说明书CN104120939A4/5页60020一弹性件6,该弹性件6置设于该壳体机构3其容置空间311内,该弹性件6可为弹簧,又该弹性件6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固定部61与一第二固定部62,该第一固定部61与第二固定部62可为凸块,其中该第一固定部61与壳体机构3其第一被固定部331相卡合固定,该第二固定部62与滑动机构4其第二被固定部411相卡合固定。0021一缓冲机构7,该缓冲机构7置设于该壳体机构3其容置空间311内,且该缓冲机构7位于该弹性件6一侧,请再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缓冲机构7内包含有一中空外管71、一第一推杆72、一第二。
20、推杆73、一第一侧盖74与一第二侧盖75,其中该中空外管71具有开放状的第一端711与第二端712,该第一推杆72两端分别设有一活塞件721与一第三固定部722,该第二推杆73两端分别设有一活塞件731与一第四固定部732,该第一推杆72其活塞件721系可滑动地由第一端711穿套于该中空外管71内,该第二推杆73其活塞件731系可滑动地由第二端712穿套于该中空外管71内,又该第一推杆72其第三固定部722系与壳体机构3其第一被固定部331相卡合固定,该第二推杆73其第四固定部732系与滑动机构4其第二被固定部411相卡合固定,又该第三固定部722与第四固定部732可为凸块,另该第一侧盖74及。
21、第二侧盖75分别与中空外管71的第一端711及第二端712相结合固设,该第一侧盖74设有一与该第一推杆72之外径尺寸相对应的第一穿孔741,该第二侧盖75设有一与该第二推杆73之外径尺寸相对应的第二穿孔751,且该第一推杆72其第三固定部722与该第一穿孔741相穿设并突出于该第一侧盖74外,该第二推杆73其第四固定部732也与该第二穿孔751相穿设并突出于该第二侧盖75外,请再配合参阅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中空外管71的中间位置尚设有一泄压孔715,又该中空外管71内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节气阀713与一第二节气阀714,且该第一节气阀713与第二节气阀714系分别位于该泄压孔715的两侧,。
22、又该第一节气阀713与第二节气阀714的细部构造系属现有技术且非本案技术特征,于此不再赘述。0022请再参阅图2和图6所示,俾当用户将采用本发明之门体81与门框82组装结合后,当用户拉动该门体81进行开门动作时,该门体81将带动该壳体机构3移动,因拨片5之拨动部52系与滑动机构4其斜凹口部428相卡抵,请再配合参阅图7所示,故该壳体机构3会与该滑动机构4及拨片5产生相对运动,而使该拨片5可带动该滑动机构4在壳体机构3其槽沟321中滑动位移,同时该滑动机构4也会拉伸该弹性件6与缓冲机构7,请再参阅图8所示,当该释放机构42其带动件424的位置与壳体机构3其缺口部322的位置相对应时,因拨片5其拨。
23、动部52系对斜凹口部428的斜面施力,依力的向量分解原理可知,该拨动部52的作用力可同时对斜凹口部428产生X、Y两个轴向的分量,而使该拨片5的拨动部52可带动释放机构42其释放爪422以转轴427为轴心转动,俾使该带动件424可落入该壳体机构3其缺口部322,同时该拨片5其拨动部52则可与该斜凹口部428分离,此时用户即可继续拉动门体81进行开门动作,同时,藉由该带动件424落入该壳体机构3其缺口部322,该弹性件6产生之反向弹力会使该带动件424卡抵该缺口部322,而使该弹性件6可继续保持拉伸状态,此时,该缓冲机构7其第一拉杆72与第二拉杆73也会相对该中空外管71呈拉伸状态。0023请再。
24、配合参阅图6与图9所示,当用户拉动该门体81进行关门动作时,该壳体机构3即会朝与开门时相反的方向滑动移位,而使该拨片5之拨动部52可再次抵顶该滑动机构4其斜凹口部428,而可依与前述相反之动作流程,使该拨片5其拨动部52引导带动该说明书CN104120939A5/5页7释放爪422转动,俾使该带动件424可脱离该壳体机构3其缺口部322,请再配合参阅图10所示,此时该弹性件6会释放其反向弹力,而使该弹性件6可带动壳体机构3相对该拨片5及滑动机构4滑动移位,也即弹性件6可带动门体81自动回归复位,同时,该缓冲机构7其第一拉杆72与第二拉杆73也会复位而缩回该中空外管71内,而可达到缓冲效果以降低。
25、噪音声响,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自动回归缓冲之目的。0024请参阅图3所示,藉由本发明的缓冲机构7系由一中空外管71及两个拉杆组成,而可较习用回归缓冲装置的油压阻尼装置10提供更长的缓冲行程,俾可延长缓冲阻尼效果之时间,进而使本发明可达到有效提升缓冲及减少噪音之功效;此外,请再参阅图4所示,又藉由该中空外管71设有该第一节气阀713、第二节气阀714与泄压孔715,俾可依需求调整各节气阀及泄压孔715之孔径大小,而可调整泄压排气之速率或排气量,俾可依需求微调该缓冲机构7之缓冲阻尼大小,进而使本发明可兼具提升产品实用性之功效。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20939A1/6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2/6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3/6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104/6页11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115/6页12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126/6页13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20939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