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623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6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50423.3

申请日:

2015.05.15

公开号:

CN104846716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C 11/04申请日:20150515|||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1/04; E01C11/14; E01C11/06

主分类号:

E01C11/04

申请人:

长安大学

发明人:

郑木莲; 张东省; 屈仆; 薛保勇; 张威; 赵颖超; 孙科营; 成进科; 王涛; 王帅

地址:

71006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南二环中段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代理人:

徐文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及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均位于路基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存在伸缩缝结构,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以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均铺设有沥青层。本发明可以减少因不同路面结构在接缝处出现的病害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基层反射裂缝问题,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及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
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均位于路基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之间存在伸缩缝结构(3),且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端部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一端均为台阶型结构,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的台阶型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的台阶型结构相向设置,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另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6)相接触;
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的一端穿过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插入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内,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的一端穿过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台阶型结构底部的上表面插入到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
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顶部以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顶部均铺设有沥青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由若干第一钢筋组成,各第一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一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一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一钢筋相互交替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由若干第二钢筋组成,各第二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二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 二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二钢筋相互交替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缝结构(3)的宽度为4-5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杆(5),传动杆(5)的一端插入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传动杆(5)的另一端插入于待连接的路面(6)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缝结构(3)为40型伸缩缝或60型伸缩缝。

7.
  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在路基上进行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端部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内铺设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并将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的一端经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出;
2)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侧面固定隔离物,再在隔离物与待连接的路面(6)之间进行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6)相接触,另一端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铺设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并将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的一端经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 出;
3)在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上表面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上表面铺设沥青层,然后拆除隔离物,从而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之间形成伸缩缝结构(3)。

说明书

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过渡段合理布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无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在结构层内施加斜向预应力,使其既产生纵向预应力,也可产生横向预应力,改善结构层受力特性,使其在较长范围内不设置缩缝,避免其因接缝处产生的损害现象,同时因斜向布筋,不使用连接器,可实现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并简化施工。由于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使得其应有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在处治“桥头跳车”、防止路基因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病害均起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但是对于部分路段,由于另一端没有相应的构造物与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相连接,使得其与普通路段进行连接,使得其存在着直接过渡的问题,中间没有适当的过渡空间,可能会导致路面在接缝过渡处出现一系列病害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种情况进行考虑并加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可以减少因不同路面结构在接缝处出现的病害问题,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基层反射裂缝问题,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包括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及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
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均位于路基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存在伸缩缝结构,且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端部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一端均为台阶型结构,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上的台阶型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上的台阶型结构相向设置,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另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相接触;
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的一端穿过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插入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内,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的一端穿过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上台阶型结构底部的上表面插入到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内;
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以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均铺设有沥青层。
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由若干第一钢筋组成,各第一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一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一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一钢筋相互交替分布。
所述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由若干第二钢筋组成,各第二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二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二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二钢筋相互交替分布。
所述伸缩缝结构的宽度为4-5cm。
还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插入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内,传动杆的另一端插入于待连接的路面内。
所述伸缩缝结构为40型伸缩缝或60型伸缩缝。
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路基上进行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端部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铺设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并将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的一端经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出;
2)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侧面固定隔离物,再在隔离物与待连接的路面之间进行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相接触,另一端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内铺设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并将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的一端经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出;
3)在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上表面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上表面铺设沥青层,然后拆除隔离物,从而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形成伸缩缝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中通过在路面上增加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使路面产生纵向预 应力及横向预应力,改善路面的受力特性,使其在较长范围内不设置缩缝,避免缩缝在接缝处产生的损害现象,并且能够有效减少基层反射裂缝问题。另外,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内布置有第一伸缩缝结构钢筋,不使用连接器,可以实现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并简化施工流程,同时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共用一个伸缩缝结构,能够有效的缓解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病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21为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2为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3为伸缩缝结构、4为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5为传动杆、6为待连接的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包括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及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均位于路基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之间存在伸缩缝结构3,且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端部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一端均为台阶型结构,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的台阶型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的台阶型结构相向设置,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另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6相接触;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的一端穿过斜向预应力混凝土 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插入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内,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的一端穿过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台阶型结构底部的上表面插入到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顶部以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顶部均铺设有沥青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由若干第一钢筋组成,各第一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一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一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一钢筋相互交替分布。所述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由若干第二钢筋组成,各第二钢筋均为L型结构,且各第二钢筋按长度分为两组,第一组中的第二钢筋与第二组中的第二钢筋相互交替分布。所述伸缩缝结构3的宽度为4-5cm。本发明还包括传动杆5,传动杆5的一端插入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传动杆5的另一端插入于待连接的路面6内。所述伸缩缝结构3为40型伸缩缝或60型伸缩缝。
本发明所述的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在路基上进行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端部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内铺设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并将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21的一端经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出;
2)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侧面固定隔离物,再在隔离物与待连接的路面6之间进行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 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一端与待连接的路面6相接触,另一端制作成台阶型结构,同时给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内铺设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并将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22的一端经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上台阶型结构底层的上表面伸出;
3)在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的上表面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的上表面铺设沥青层,然后拆除隔离物,从而在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1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4之间形成伸缩缝结构3。

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斜向预应力混凝土复合路面的过渡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第一伸缩缝构造钢筋及第二伸缩缝构造钢筋;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均位于路基上,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之间存在伸缩缝结构,所述斜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以及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的顶部均铺设有沥青层。本发明可以减少因不同路面结构在接缝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