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4301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9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7914.5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75334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B 3/46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E01B3/46; C08L67/06; C08K13/02; C08K3/22

主分类号:

E01B3/46

申请人: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中铁科学技术开发公司

发明人:

柴雪松; 冯毅杰; 凌烈鹏; 李旭伟; 暴学志; 李家林; 潘振; 薛峰; 谢锦妹; 李健超

地址: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二区303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11425

代理人:

高会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空心轨枕;其中,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所述空心轨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为多轴向编织布,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分布在内壁与外壁之间,且无捻粗纱布置在多轴向编织布与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无捻粗纱沿所述空心轨枕的纵向布置。本发明的合成轨枕力学性能好,静载破坏强度达到600KN以上,疲劳强度符合荷载230KN/46KN、加载频率5.0Hz、加载200万次无破坏的要求。适用于大铁路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

权利要求书

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 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轨 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下枕板和至少两个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上枕板和下 枕板,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 纤维增强材料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所述空心轨枕 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为多轴向编织布,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分布在内表面 壁与外表面之间,且无捻粗纱布置在多轴向编织布与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以 及相邻两层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无捻粗纱沿所述空心轨枕的纵向布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按重 量百分比,所述上枕板和下枕板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40%~60%的无捻粗纱、30% ~5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0%~3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枕梁 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0%~20%的无捻粗纱、50%~7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30%~50% 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按重 量百分比,所述上枕板和下枕板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45%的无捻粗纱、35%的多 轴向编织布和2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枕梁的纤维增强材料 包括10%的无捻粗纱、6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3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按重 量百分比,所述枕梁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6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40%的纤维连续 缝编毡。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 枕梁与上枕板和下枕板的连接处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 ~10%的无捻粗纱、70%~9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0%~2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 连接处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的无捻粗纱、80%的多轴向 编织布和15%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 于:所述合成轨枕,按重量百分数,包括55%~8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20% ~45%树脂组合物。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 合成轨枕,按重量百分数,包括7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30%树脂组合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 在于:所述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10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1~30份填料、 0.2~1份催化剂、10~30份浸润剂、0.2~1份偶联剂、0.5~3份脱模剂、0.5 ~1.5份紫外线吸收剂、0.5~5份颜料糊、1~10份阻燃剂和10~30份消泡剂, 以及40~50份的固化剂。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 在于:所述合成轨枕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 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在 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 凸台。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还 包括支承肋板,所述支承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下沿与所述空腔 的拐角之间;或者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高度不同的两 个凸台之间。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至所述合成轨枕的空腔内。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所 述填充物还可以为防潮干燥剂。

说明书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枕用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轨道交通建设的大发展,目前铁路上使用的轨枕主要有混凝土轨枕、木枕和钢枕。但这三种轨枕各有优缺点,在涉及到不同类型地段的交通时,特别是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钢桥明桥面、各种过渡段、古建筑保护区、精密仪器实验区等特殊地段,对轨道要求比较高,即对轨枕的性能要求高,就使得生产出一种强度高、弹性好、绝缘性好、扣件安装简便、耐腐蚀、寿命长等优点的轨枕十分重要。
国内不同领域的单位也提出了不同的合成轨枕,主要有聚氨酯纤维合成轨枕、玻璃钢轨枕等,但这些轨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轨枕的受力问题,在大铁路,特别是重载线路上均不能满足铁路上道的强度要求。
现有的聚氨酯纤维合成轨枕只有顺着轨枕方向的纵向纤维和粘接纤维的聚氨酯,因此其轨枕在弯曲作用下其上下表面的应力由纤维承担,但是轨枕截面中性轴的最大剪切应力只能由聚氨酯来承担,而聚氨酯的强度相对纤维而言,其强度非常低,因此聚氨酯纤维合成轨枕在弯曲作用下容易出现层间剪切破坏。另外,聚氨酯自身的局部抗压强度较低,因此当轨枕安装扣件的锚固螺栓扭矩过大时,会出现局部压溃或凹陷。而现有的玻璃钢轨枕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成轨枕的受力问题,只简单提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树脂的比例,无法 实现符合铁路上道要求的合成轨枕,结果只是简单的拉挤型材。 
同时,为了使得合成轨枕达到轨枕的性能要求,大多制备为实心(如混凝土轨枕)的轨枕,重量大,搬运困难。而且由于是一体成型的,再增加其它增强结构件时就很困难,导致现有的合成轨枕的性能很难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解决了现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不足,以及重量大,搬运困难,且无法增设其它增强结构件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其中,所述合成轨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下枕板和至少两个枕梁,所述枕梁连接上枕板和下枕板,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所述空心轨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为多轴向编织布,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分布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且无捻粗纱布置在多轴向编织布与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无捻粗纱沿所述空心轨枕的纵向布置。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所述上枕板和下枕板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40%~60%的无捻粗纱、30%~5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0%~3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枕梁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0%~20%的无捻粗纱、50%~7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30%~5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进一步地,所述上枕板和下枕板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相同。按重量百分比,所述上枕板和下枕板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50%的无捻粗纱、35%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5%的纤维连续缝编毡;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枕梁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10%的无捻粗纱、6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3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进一步地,按重量百分比,所述枕梁的纤维增强材料包括6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4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进一步地,所述枕梁与上枕板和下枕板的连接处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10%的无捻粗纱、70%~9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0%~20%的纤维连续缝编毡。优选地,所述连接处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5%的无捻粗纱、80%的多轴向编织布和15%的纤维连续缝编毡。
具体地,所述的无捻粗纱规格为4800~9600Tex。
所述多轴向编织布为规格300~600g/m2、经纬角度30°~60°双向编织布。其中以±45°双向编织布最佳。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轨枕,按重量百分数,包括55%~8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20%~45%树脂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轨枕,按重量百分数,包括7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30%树脂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10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1~30份填料、0.2~1份催化剂、10~30份浸润剂、0.2~1份偶联剂、0.5~3份脱模剂、0.5~1.5份紫外线吸收剂、0.5~5份颜料糊、1~10份阻燃剂和10~30份消泡剂,以及40~50份的固化剂。将上述各原料混合,采用液体搅拌机在常温下高速搅拌,至颜色均匀,无气泡,即得树脂组合物。具体地,搅拌速度 不低于300rad/min,搅拌时间不低于5分钟。
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在模具上包覆多层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多轴向编织布,得到内表面的多轴向编织布层;然后在多轴向编织布上以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顺次交替的方式排布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无捻粗纱和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连续缝编毡,相交处进行一定长度的搭接(搭接长度最好不小于20mm),然后再外围采用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多轴向编织布将其包覆成整体结构,得到外表面的多轴向编织布层;然后再经挤压、固化成型后,脱模,即得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在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排布过程中,依据合成轨枕的不同位置(枕板、枕梁以及枕板与枕梁的连接处),进行合理的用量分配即可。枕梁和枕板的连接处采用圆倒角形式,只要在模具相应地位置设置为圆倒角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轨枕还包括凸台,所述凸台连接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上。所述凸台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轨枕还包括支承肋板,所述支承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下沿与所述空腔的拐角之间。增加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所述支承肋板采用现有韧性优良的板材即可。
进一步地,在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凸台。更方便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肋板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所述高度不同的凸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合成轨枕还包括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至所述合成轨枕的空腔内。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 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还可以为防潮干燥剂。同时起到干燥合成轨枕的作用,保证合成轨枕的干燥,保证其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针对现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存在问题,从两方面着手提高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不同铁路线对轨枕的要求。
一方面,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组成及排布方式出发,综合考虑了轨枕的受力特点和纤维增强塑料特性,采用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并按特定组合方式组合的纤维增强材料,纵向排布的无捻粗纱能够拉伸纤维布的张紧度,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力学性能好。静载破坏强度达到600KN以上,疲劳强度符合荷载230KN/46KN、加载频率5.0Hz、加载200万次无破坏的要求。进一步根据轨枕的受力特点,将轨枕不同的位置结构采用不同配比的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针对性地将三者组合得到弹性好,强度高,适用于大铁路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
另一方面,从合成轨枕的空间结构上出发,利用模具一体成型得到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质量轻,搬运方便。且枕梁的加设使得轨枕的承受的剪切强度增加,提高了合成轨枕的力学性能,能适用于更多的铁路线。进一步地,在枕梁上增设凸台,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方便加设支承扣件。凸台可以通过模具的设计而一体成型得到。同时可以作为支承肋板的限位凸块,增设支承肋板,增加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进一步地,在空腔内填充填充物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
综上,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横向弯曲强度和纵向剪切强度均提高,满足铁路使用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增设支承肋板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增设支承肋板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填充填充物的合成轨枕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合成轨枕的上枕板或者下枕板处的纤维增强材料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A代表无捻粗纱,B代表多轴向编织布,C代表纤维连续缝编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 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空心轨枕。
结合图1所示,说明本实施例的合成轨枕。合成轨枕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1、下枕板2和四个枕梁3;所述枕梁3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连接处5采用倒角6,构成具有三个腔体的空心轨枕。其中,四个枕梁3中外侧的两个为侧枕梁31,另两个为中间枕梁32;上枕板1、下枕板2和两个侧枕梁31构成空心轨枕的轨枕框。
按重量百分数,所述空心轨枕,包括7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30%树脂组合物。
所述树脂组合物采用现有的可以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树脂混合物即可。
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所述空心轨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为多轴向编织布,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分布在内表面与外表面之间,且无捻粗纱布置在多轴向编织布与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无捻粗纱沿所述空心轨枕的纵向布置。具体如图6所示的合成轨枕的上枕板或者下枕板处的纤维增强材料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根据轨枕的受力特点和采用的各纤维材料的特定,所述空心轨枕的上轨板、下轨板和枕梁所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的配比如下表1示。表1中,A代表无捻粗纱,B代表多轴向编织布,C代表纤维连续缝编毡;表1中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表1


按照上述表1中给出的不同配比,得到本实施例1的合成轨枕的样品1至样品5。
将上述样品1至样品5的合成轨枕参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1879-2002)测得静载破坏强度达到600KN以上;参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疲劳试验方法》(TB/T1878-2002)测得其疲劳强度达标,均符合荷载230KN/46KN、加载频率5.0Hz、加载200万次无破坏的要求。

本实施例1中记载的无捻粗纱采用规格为4800~9600Tex的无捻粗纱,如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ERS480-T910的产品。多轴向编织布优选为±45°双向编织布,如江苏长海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多轴向编织布。纤维连续缝编毡采用南京强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针织毡E-450。但是本发明中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具体厂家提供的产品,其他的能够达到同样性能的产品均可用于本发明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具体的树脂组合物,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10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1~30份填料、0.2~1份催化剂、10~30份浸润剂、0.2~1份偶联剂、0.5~3份脱模剂、0.5~1.5份紫外线吸收剂、0.5~5份颜料糊、1~10份阻燃剂和10~30份消泡剂,以及40~50份的固化剂。采用该配比组成的树脂组合物,用于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中,固化成型后的合成轨枕的性能参数更优。
优选地,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100份不饱和聚酯树脂、20份填料、0.5份催化剂、20份浸润剂、0.5份偶联剂、2份脱模剂、1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颜料糊、5份阻燃剂和20份消泡剂,以及45份的固化剂。将上述各原料混合,采用液体搅拌机在常温下以不低于300rad/min的转速高速搅拌5分钟,至颜色均匀,无气泡,即得树脂组合物。
具体地,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选用南京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PALATAL P65-972。所述填料选用氢氧化铝粉末,具体可采用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高白填料级氢氧化铝。所述催化剂选用江阴市前进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T8-E产品。所述浸润剂采用树脂组合物常用浸润剂即可。所述偶联剂采用但不限于硅烷偶联剂。所述脱模剂采用东莞市贝椰尔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BYE-3产品。紫外线吸收剂采用南通瑞希化工有限公司的UV-P产品。颜料糊采用宜兴威宇玻璃钢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颜料糊。所述阻燃剂采用树脂组合物常用阻燃剂即可。所述消泡剂采用BYK的BYK-W980和BYK-W972。所述固化剂采用江阴市前进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固化剂。其中,上述各组份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具体厂家提供的产品,其他的能够达到同样性能的产品均可用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
采用本实施例2树脂组合物,利用实施例1中样品1至样品5的纤维增强材料的各成分的配比,合成的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的样品6-样品10。
将上述样品6至样品10的合成轨枕参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静载抗裂试验方法》(TB/T1879-2002)测得静载破坏强度达到600KN以上;参照《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疲劳试验方法》(TB/T1878-2002)测得其疲劳强度达标,均符合荷载230KN/46KN、加载频率5.0Hz、加载200万次无破坏的要求。

实施例3
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空心轨枕。其中,挤压、固化成型以及脱模均采用现有工艺即可,不同的是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的步骤需要依据本发明的纤维增强材料的具体组成及排布方式进行缠绕。具体地,首先在模具上包覆多层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多轴向编织布,得到内表面的多轴向编织布层;然后在多轴向编织布上以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顺次交替的方式排布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无捻粗纱和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连续缝编毡,相交处进行一定长度的搭接(搭接长度最好不小于20mm),然后再外围采用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多轴向编织布将其包覆成整体结构,得到外表面的 多轴向编织布层;然后再经挤压、固化成型后,脱模,即得本发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在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排布过程中,依据合成轨枕的不同位置(枕板、枕梁以及枕板与枕梁的连接处),按照实施例1中给出的表1中上轨板、下轨板和枕梁,以及枕梁与上、下枕板连接处所采用的纤维增强材料的配比,进行合理的用量分配即可。枕梁和枕板的连接处采用圆倒角形式,只要在模具相应地位置设置为圆倒角即可。
具体地,所述树脂组合物选用实施例2中提供的树脂组合物。所述纤维增强材料选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纤维增强材料的成分及配比。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对合成轨枕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1、下枕板2和至少两个枕梁3,所述枕梁3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构成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枕梁3的个数为至少两个,当为两个时,枕梁3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的相对应的两端部,构成整体外框为方形的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
枕梁3的个数大于两个时,其中两个枕梁3(记作侧枕梁31)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的相对应的两端部,构成整体外框为方形的具有空腔的空心轨枕;其余的枕梁3(记作中间枕梁32)均布在两个侧枕梁31中间,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将合成轨枕分隔多个空腔。
具体地,如图1所示的合成枕轨,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枕板1、下枕板2和四 个枕梁3;所述枕梁3连接上枕板1和下枕板2,连接处5采用倒圆角6,构成具有三个腔体的空心轨枕。其中,四个枕梁3中外侧的两个为侧枕梁31,另两个为中间枕梁32;上枕板1、下枕板2和两个侧枕梁31构成空心轨枕的轨枕框。
为了连接支撑扣件,在所述枕梁的朝向空腔的侧面上连接凸台4,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具体地,如图所示,在两个侧枕梁31内侧表面,以及两个中间枕梁32的两个侧面上连接凸块4。进一步地,可以在枕梁3的同一侧面上连接至少2个凸块4,以更方便灵活地连接支撑扣件。如图2所示,在朝向同一所述空腔的,两个相邻枕梁的相对的两个侧面上分别连接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台。更方便用作支撑扣件锚固螺栓固定块。
进一步为了增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承受变形的能力。增设了支承肋板7,所述支承肋板7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凸台4下沿与所述空腔的拐角之间,如图3所示。或者所述支承肋板7沿合成轨枕纵向方向卡设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高度不同的两个凸台4之间,如图4所示。增加了合成轨枕抗横向剪切力的性能。所述支承肋板采用现有韧性优良的板材即可。
更优化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合成枕轨的空腔内填充填充物8,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强合成轨枕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合成轨枕的整体性能。所述填充物8可以为高密度聚氨酯泡沫。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8还可以是防潮干燥剂,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起到干燥合成轨枕的作用,保证合成轨枕的干燥,保证其力学性能。所述填充物8可以将整个合成轨枕的空腔进行填充。
针对增设了支承肋板7的合成轨枕,可以只在支承肋板7的下方空间内填充填充物,节约填料的同时,起到同样的支撑作用,如图5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 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合成轨枕,是通过将浸粘有树脂组合物的纤维增强材料缠绕至模具上,经挤压、固化成型,脱模得到的空心轨枕;其中,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括无捻粗纱、多轴向编织布和纤维连续缝编毡;所述空心轨枕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为多轴向编织布,无捻粗纱和纤维连续缝编毡分布在内壁与外壁之间,且无捻粗纱布置在多轴向编织布与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以及相邻两层纤维连续缝编毡之间,无捻粗纱沿所述空心轨枕的纵向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