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4081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47181.8

申请日:

2014.06.05

公开号:

CN104234491A

公开日:

2014.12.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2/00申请日:20140605|||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2/00; E04H12/08; E04H12/12; E04H12/16

主分类号:

E04H12/00

申请人:

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

发明人:

韩宅希; 李眞鹤; 韩相燻; 朴佑善; 元德喜; 尹吉林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2013.06.21 KR 10-2013-0071300; 2014.04.30 KR 10-2014-005235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04

代理人:

余朦;王艳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风塔(wind tower),根据本发明,为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提供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风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子部由包括形成上述柱子部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 Columns)及设置于各上述合成柱之间连接各上述合成柱的墙体(walls)的单位部件在上述基础部上层叠至少一个以上的形式构成,而且,上述塔部设置于最上端的上述单位部件之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 Skinned Composite Tubular 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ernally Confined Hollow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普通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中的一种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由在内部插入内管(inner tube)的同时上述内管的外侧被混凝土填充的空心型柱子构成或由在排除上述内管的状态下内侧被混凝土填充的实心型柱子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管由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制作而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中的一个截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墙体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合成钢材和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中的一种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利用六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利用四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墙体,包括:
板材,由以连接上述合成柱的形式固定并形成相隔状态的一对构成,从而形成填充空间;
填充材料,填充于上述板材的填充空间提供刚性;及
增强隔板,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形式设置于上述填充空间并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分割状态,且增强上述填充材料的刚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直角的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等间距固定,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四角形形式。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呈倾斜状态地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呈之字形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三角形形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贴紧部,及将上述贴紧部连接成一体并以倾斜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倾斜部,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梯子形式。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由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同一体的凹部和凸部构成,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凹凸形式。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板材及上述增强隔板由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或钢材制作而成。

15.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1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各单位部件;
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上依次层压组装上述各单位部件以形成柱子部;及
在构建的上述柱子部之上设置塔部;因此,只通过单纯的组装作业即可容易构建大型风塔。

16.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除预先制作各上述单位部件组装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上述和城主之间组装墙体的方式形成。

说明书

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塔(wind tower),尤其涉及可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连接各柱子的墙体(wall)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供对扭曲和翘曲的增强力,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而且,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风塔由平均高度超过100m以上的大型结构物构成,支撑高载荷的涡轮机和叶片,尤其是,需对风作用于叶片而产生的巨大的横力保持稳定。
另外,关于上述风塔的现有技术的示例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 10-2011-0077657号(2011.07.07)公开的“高强度钢的风塔”。
具体而言,上述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77657号的高强度钢的风塔涉及利用高强度钢实现结构体的轻量化的高强度钢的风塔。
为此,根据上述公开专利第10-2011-0077657号提供设置用于风力发电的叶片,风塔本身因使用420~460级高强度钢而增加直径,厚度减少7~28%的高强度钢的风塔。
另外,关于上述风塔的现有技术的另一示例有美国专利申请US12/045,489(2008.03.10)公开的“风力涡轮塔”。
具体而言,上述US12/045,489的风力涡轮塔涉及为形成至少一个风力涡轮塔部件之间的接头(joint)而使用感应钎焊(induction brazing)进行组装的风力涡轮塔。
为此,根据上述US12/045,489,提供包括第一塔部件、第二塔部件及可结合上述第一塔部件和第二塔部件的感应钎焊接头(an induction brazed joint)的风力涡轮塔。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风塔主要是钢材料塔,但上述钢材料塔因受材料的局限性难以实现高大化(高度120m以上),与此同时,通过使用比混凝土强度高的材料而减少厚度,实现更适合于较之蓄力更依赖于力矩的结构体,但存在震动、挫屈等问题。
尤其是,如上所述的钢材料塔不再适合于逐渐大型化的风力涡轮, 最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趋于开发出作为大型风塔的混合风塔和合成结构的风塔。
在此,关于上述合成结构的风塔的现有技术的示例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2009.12.30)公开的“利用复合材料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
具体而言,上述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的“利用复合材料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利用使用复合纤维和复合材料或聚氨酯制作而成的心材构成的三明治形式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
为此,上述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包括如下步骤:沿可分离的圆锥形心轴的周围按一定厚度第一次缠绕浸渍树脂的复合纤维以形成内部复合纤维层;沿内部复合纤维层的周围接合有复合材料或聚氨酯制作而成的多个心材且多个心材沿内部复合纤维层的长度方向排列接合以形成心材层;在心材层的周围按一定厚度第二次缠绕浸渍树脂的复合纤维以形成外部复合纤维层;及常温下进行固化之后分离心轴以完成心材的制作。较之现有技术的风塔,三明治形式的复合材料风塔及其制作方法,重量轻,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好,而且,具有可承受大载荷的结构稳定性。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各种形式的风塔结构,但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结构在其结构上存在如下问题:
即,在支配风塔的行动的载荷中力矩的影响最大,且较之上述力 矩轴总量很小,但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都由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
另外,为了克服上述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的局限性,最近开发出多柱型风塔,但多柱型风塔在技术上基本上也是由纯刚才构成的结构,因此,存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的问题。
另外,用三明治形式的构件构成柱子时,现有技术中由只是在金属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填充的结构构成,因此,随着混凝土的结合性的降低,刚性变弱,抗扭曲性或抗翘曲性变弱。
因此,为解决上述由刚才的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尤其是由三明治形式的构件构成的现有技术的风塔中存在的问题,需提供在适当地应对作用载荷的同时,抵抗扭曲和翘曲成分,对支配行动的载荷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新型风塔结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风塔结构或施工方法。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77657号(2011.07.07)
2、美国专利申请US12/045,489(2008.03.10)
3、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2009.12.30)
4、美国专利申请US12/237,919(2008.09.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其通过用墙体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可抵抗扭曲和翘曲成分,降低材料费用,可利用普通柱子、合成柱、空心柱及实心柱等,从而在适当地应对作用载荷的同时,可将墙体的结构形式设计成合成结构、三明治结构及钢材结构,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而且,可通过制作各塔部件之后组装的方式实现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墙体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高填充材料的结合性及刚性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风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子部由包括形成上述柱子部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 Columns)及设置于各上述合成柱之间连接各上述合成柱的墙体(walls)的单位部件在上述基础部上层叠至少一个以上的形式构成,而且,上述塔部设置于最上端的上述单位部件之上。
在此,上述合成柱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 Skinned Composite Tubular 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ernally Confined Hollow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普通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中的一种构成。
另外,上述合成柱由在内部插入内管(inner tube)的同时上述内管的外侧被混凝土填充的空心型柱子构成或由在排除上述内管的状态下内侧被混凝土填充的实心型柱子构成。
与此同时,上述内管由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制作而成。
尤其是,上述合成柱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中的一个截面。
另外,上述墙体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合成钢材和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中的一种构成。
与此同时,上述柱子部利用六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
另外,上述柱子部利用四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
尤其是,上述墙体,包括:板材,由以连接上述合成柱的形式固定并形成相隔状态的一对构成,从而形成填充空间;填充材料,填充于上述板材的填充空间提供刚性;及增强隔板,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形式设置于上述填充空间并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分割状态,且增强上述填充材料的刚性。
在此,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直角的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等间距固定,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四角形形式。
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呈倾斜状态地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呈之字形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三角形形式。
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贴紧部,及将上述贴紧部连接成一体并以倾斜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倾斜部,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梯子形式。
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由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同一体的凹部和凸部构成,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凹凸形式。
另外,上述板材及上述增强隔板由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或钢材制作而成。
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塔的施工方法,在利用上述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各单位部件;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上依次层压组装上述各单位部件以形成柱子部;及在构建的上述柱子部之上设置塔部;因此,只通过单纯的组装作业即可容易构建大型风塔。
在此,除预先制作各上述单位部件组装的方式之外,上述柱子部还可以通过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上述和城主之间组装墙体的方式形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从而解决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填充空间内置构成墙体的增强隔板以提高填充材料的结合性及刚性,从而提高对扭曲和翘曲的抵抗力,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另外,可通过增强隔板可将填充空间设计 成四角形、三角形、梯子形及凹凸形等各种形式,而且,合成柱也可采用普通柱子、空心柱及实心柱等各种形式,从而可适当地应对现场的作用载荷。
另外,根据本发明,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之后以层压状态组装形成柱子部,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另外,若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合成柱之间组装墙体,则可确保组装的连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的整体结构概略示意图;
图2为形成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的单位部件结构概略示意图;
图3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空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4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实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示意图,表示柱子部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示意图,表示柱子部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构成如图2所示的单位部件的墙体及构成墙体的增强隔板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11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各部件的组装方法概略示意图;
图12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柱子部的另一组装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柱子部     11:单位部件
21:合成柱     22:墙体
71:基础部     221:板材
221a:填充空间 222:填充材料
223:增强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在此,下面所述的内容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而本发 明不受如下实施例内容的限制。
另外,在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为简化说明,与现有技术的内容相同或类似,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并实施的部分,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说明。
即,本发明涉及可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另外,本发明提供在连接各柱子的墙体(wall)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供对扭曲和翘曲的增强力,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而且,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接下来,结合附图对上述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内容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的整体结构概略示意图。
在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的风塔结构中,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 风塔结构中,柱子部10在未图示的基础部上由一个以上层压的单位部件11构成,而在最上端的单位部件11上设置未图示的塔部。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图2为形成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的同时,由合成柱21和墙体22构成的单位部件11的结构概略示意图。
如图2所示,各单位部件11包括形成柱子部10的小口径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 Column)21及设置于各合成柱21之间并连接各合成柱21的墙体(wall)22。
与此同时,上述合成柱21例如可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 Skinned Composite Tubular 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ernally Confined Hollow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普通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构成。
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图3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空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
另外,如图4所示,图4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实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
即,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风塔的柱子部的各合成柱21可由内 部被混凝土填充并具有圆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截面的空新型或实心型柱子构成。
此时,如图3所示,在空心型的情况下,在各柱子的内面插入内管(inner tube),而这样的管可用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构成。
尤其是,上述墙体22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合成钢材和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构成。
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示意图,表示柱子部10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而图6为柱子部10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即,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柱子部10利用六个合成柱21及墙体22构成如图5所示的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或利用四个合成柱21及墙体22构成如图6所示的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
在此,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风塔的柱子部及用于形成上述风塔的柱子部10的合成柱21及墙体22以如图1至图6所示的结构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的限制,即只要是适合于形成风塔的柱子部,本发明的合成柱21及墙体22可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形式或材料。
另外,除如图5及图6所示的六角形或四角形结构之外,本发明 实施例的柱子部10还可以具有三角形或五角星、八角形截面的结构构成,即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的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
因此,可利用上述结构的各合成柱21和墙体22构成本发明的风塔的柱子部10。
在此,如图7所示,图7为构成如图2所示的单位部件11的墙体22及构成墙体22的增强隔板223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即,如图7所示,墙体22可包括板材221、填充材料222及增强隔板223。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板材221由为一对且以相隔状态连接上述合成柱21的形式固定,从而在相隔空间形成填充空间221a。
上述板材221可利用例如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构成。
如图7所示,填充材料222填充于板材221的填充空间221a被养生的同时提供刚性。
上述填充材料222可由例如混凝土或砂浆构成。
增强隔板223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221的形式设置于填充空间221a并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分割状态,且提高填充材料222的刚性并增强刚性。
例如,如图7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在以直角状态支 撑一对板材221的同时等间距固定,从而将填充材料222的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四角形式。
另外,如图8至图10所示,图8至图10为如图7所示的墙体22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而言,如图8的第二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在以倾斜状态支撑一对板材221的同时沿填充空间221a以之字形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三角形式。
与此不同,如图9的第三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一对板材221的贴紧部223a,及以倾斜状态连接相邻的贴紧部223a并以倾斜状态支撑板材221的倾斜部223b,且沿填充空间221a重复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梯子形式。
与此不同,如图10的第四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以由凹部223c及凸部223d构成的曲线行驶反复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凹凸形式。
在此,与上述板材221相同,上述增强隔板223可用纤维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构成。
接下来,如图11及图12所示,图11及图12各为利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概略示意图。
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风塔的施工方法,首先制作必要数量的如图2所示的各单位部件21之后,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71 上各依次层压单位部件21进行组装而形成柱子部10。
接着,在上述构建的柱子部10上安装包括风力涡轮及叶片等的塔部以完成风塔。
另外,除如图11所示那样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11之后组装各单位部件的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如图12所示的首先组装各合成柱21之后,在所设置的合成柱21之间组装墙体22的方法形成上述柱子部10。
因此,如上所述,可实现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而且,可通过上述方法只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即可完成大型风塔。
根据上述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利用通过墙体22连接各合成柱21构成的单位部件11构成柱子部10,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因构成墙体22的增强隔板223内置于填充空间221a,可提高填充材料222的结合性及刚性,从而提高对扭曲和翘曲的抵抗力,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增强隔板223将填充空间221a设计成四角形、三角形、梯子形及凹凸形等各种形式,而且,合成柱21可采用普通柱子、空心柱子及实心柱子等各种形式,从而可适当应对现场的作用负载。
另外,根据本发明,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11之后以层压状态组装 形成柱子部10,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另外,若首先组装各合成柱21之后,在合成柱21之间组装墙体,则可确保组装的连续性。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3449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24CN104234491A21申请号201410247181822申请日20140605102013007130020130621KR102014005235120140430KRE04H12/00200601E04H12/08200601E04H12/12200601E04H12/1620060171申请人韩国海洋科学技术院地址韩国京畿道72发明人韩宅希李眞鹤韩相燻朴佑善元德喜尹吉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04代理人余朦王艳春54发明名称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

2、57摘要本发明涉及风塔WINDTOWER,根据本发明,为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提供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

3、求书2页说明书7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34491ACN104234491A1/2页21一种风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由包括形成上述柱子部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COLUMNS及设置于各上述合成柱之间连接各上述合成柱的墙体WALLS的单位部件在上述基础部上层叠至少一个以上的形式构成,而且,上述塔部设置于最上端的上述单位部件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SKINNEDCOMPOSITETUBULAR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

4、ERNALLYCONNEDHOLLOW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普通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中的一种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由在内部插入内管INNERTUBE的同时上述内管的外侧被混凝土填充的空心型柱子构成或由在排除上述内管的状态下内侧被混凝土填充的实心型柱子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管由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制作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

5、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柱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中的一个截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墙体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合成钢材和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中的一种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利用六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利用四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墙体,包括板材,由以连接上述合成柱的形式固定并形成相隔状态的一对构成,从而形成填充空间;填充材料,填充。

6、于上述板材的填充空间提供刚性;及增强隔板,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形式设置于上述填充空间并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分割状态,且增强上述填充材料的刚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直角的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等间距固定,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四角形形式。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呈倾斜状态地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呈之字形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三角形形式。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贴紧部,及将上述贴紧部连接成一体并以倾。

7、斜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倾斜部,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梯子形式。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增强隔板由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权利要求书CN104234491A2/2页3材的同一体的凹部和凸部构成,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凹凸形式。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塔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板材及上述增强隔板由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或钢材制作而成。15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14的任一项所记载的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各单位部件;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上依次层压组装上述各单位部件以形成柱子。

8、部;及在构建的上述柱子部之上设置塔部;因此,只通过单纯的组装作业即可容易构建大型风塔。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除预先制作各上述单位部件组装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上述和城主之间组装墙体的方式形成。权利要求书CN104234491A1/7页4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风塔WINDTOWER,尤其涉及可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

9、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0002另外,本发明提供在连接各柱子的墙体WALL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供对扭曲和翘曲的增强力,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而且,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3一般而言,风塔由平均高度超过100M以上的大型结构物构成,支撑高载荷的涡轮机和叶片,尤其是,需对风作用于叶片而产生的巨大的横力保持稳定。0004另外,关于上述风塔的现有技术的示例有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77657号20110707公开的“高强度钢的风塔”。000。

10、5具体而言,上述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77657号的高强度钢的风塔涉及利用高强度钢实现结构体的轻量化的高强度钢的风塔。0006为此,根据上述公开专利第1020110077657号提供设置用于风力发电的叶片,风塔本身因使用420460级高强度钢而增加直径,厚度减少728的高强度钢的风塔。0007另外,关于上述风塔的现有技术的另一示例有美国专利申请US12/045,48920080310公开的“风力涡轮塔”。0008具体而言,上述US12/045,489的风力涡轮塔涉及为形成至少一个风力涡轮塔部件之间的接头JOINT而使用感应钎焊INDUCTIONBRAZING进行组装的风力涡轮塔。0。

11、009为此,根据上述US12/045,489,提供包括第一塔部件、第二塔部件及可结合上述第一塔部件和第二塔部件的感应钎焊接头ANINDUCTIONBRAZEDJOINT的风力涡轮塔。0010如上所述,现有技术的风塔主要是钢材料塔,但上述钢材料塔因受材料的局限性难以实现高大化高度120M以上,与此同时,通过使用比混凝土强度高的材料而减少厚度,实现更适合于较之蓄力更依赖于力矩的结构体,但存在震动、挫屈等问题。0011尤其是,如上所述的钢材料塔不再适合于逐渐大型化的风力涡轮,最近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趋于开发出作为大型风塔的混合风塔和合成结构的风塔。0012在此,关于上述合成结构的风塔的现有技术的示例有。

12、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20091230公开的“利用复合材料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0013具体而言,上述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的“利用复合材料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涉及利用使用复合纤维和复合材料或聚氨酯制作而成的心材构成的三明治形式的风塔及其制作方法。说明书CN104234491A2/7页50014为此,上述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包括如下步骤沿可分离的圆锥形心轴的周围按一定厚度第一次缠绕浸渍树脂的复合纤维以形成内部复合纤维层;沿内部复合纤维层的周围接合有复合材料或聚氨酯制作而成的多个心材且多个心材沿内部复合纤维层的长度方向排列接合以形成心材层。

13、;在心材层的周围按一定厚度第二次缠绕浸渍树脂的复合纤维以形成外部复合纤维层;及常温下进行固化之后分离心轴以完成心材的制作。较之现有技术的风塔,三明治形式的复合材料风塔及其制作方法,重量轻,耐腐蚀性及耐久性好,而且,具有可承受大载荷的结构稳定性。0015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各种形式的风塔结构,但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结构在其结构上存在如下问题0016即,在支配风塔的行动的载荷中力矩的影响最大,且较之上述力矩轴总量很小,但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都由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0017另外,为了克服上。

14、述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的局限性,最近开发出多柱型风塔,但多柱型风塔在技术上基本上也是由纯刚才构成的结构,因此,存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风塔的问题。0018另外,用三明治形式的构件构成柱子时,现有技术中由只是在金属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填充的结构构成,因此,随着混凝土的结合性的降低,刚性变弱,抗扭曲性或抗翘曲性变弱。0019因此,为解决上述由刚才的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尤其是由三明治形式的构件构成的现有技术的风塔中存在的问题,需提供在适当地应对作用载荷的同时,抵抗扭曲和翘曲成分,对支配行动的载荷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新型风塔结构,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风塔结构或施工方法。002。

15、0先行技术文献0021【专利文献】00221、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077657号2011070700232、美国专利申请US12/045,4892008031000243、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090132539号2009123000254、美国专利申请US12/237,91920080925发明内容002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的新型。

16、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0027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其通过用墙体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可抵抗扭曲和翘曲成分,降低材料费用,可利用普通柱子、合成柱、空心柱及实心柱等,从而在适当地应对作用载荷的同时,可将墙体的结构形式设计成合成结构、三明治结构及钢材结构,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说明书CN104234491A3/7页6优化设计,而且,可通过制作各塔部件之后组装的方式实现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002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墙体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高填充材料的结合性及刚性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

17、施工方法。002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风塔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柱子部由包括形成上述柱子部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COLUMNS及设置于各上述合成柱之间连接各上述合成柱的墙体WALLS的单位部件在上述基础部上层叠至少一个以上的形式构成,而且,上述塔部设置于最上端的上述单位部件之上。0030在此,上述合成柱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SKINNEDCOMPOSITETUBULAR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ERNALLYCONNEDHOLLOW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普通。

18、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中的一种构成。0031另外,上述合成柱由在内部插入内管INNERTUBE的同时上述内管的外侧被混凝土填充的空心型柱子构成或由在排除上述内管的状态下内侧被混凝土填充的实心型柱子构成。0032与此同时,上述内管由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制作而成。0033尤其是,上述合成柱具有圆形、三角形、四角形、五角星、六角形、八角形中的一个截面。0034另外,上述墙体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

19、合成钢材和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中的一种构成。0035与此同时,上述柱子部利用六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0036另外,上述柱子部利用四个上述合成柱及上述墙体构成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0037尤其是,上述墙体,包括板材,由以连接上述合成柱的形式固定并形成相隔状态的一对构成,从而形成填充空间;填充材料,填充于上述板材的填充空间提供刚性;及增强隔板,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形式设置于上述填充空间并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分割状态,且增强上述填充材料的刚性。0038在此,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直角的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等间距固定,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四角形形式。0。

20、039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以与上述一对板材呈倾斜状态地支撑上述一对板材并沿上述填充空间呈之字形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三角形形式。0040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贴紧部,及将上述贴紧部连接成一体并以倾斜状态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倾斜部,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梯子形式。0041与此不同,上述增强隔板由各支撑上述一对板材的同一体的凹部和凸部构成,且沿上述填充空间重复延长,从而将上述填充空间划分为凹凸形式。0042另外,上述板材及上述增强隔板由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或钢材制作而成。说明书CN1。

21、04234491A4/7页70043尤其是,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塔的施工方法,在利用上述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制作各单位部件;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上依次层压组装上述各单位部件以形成柱子部;及在构建的上述柱子部之上设置塔部;因此,只通过单纯的组装作业即可容易构建大型风塔。0044在此,除预先制作各上述单位部件组装的方式之外,上述柱子部还可以通过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上述和城主之间组装墙体的方式形成。0045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用墙体WALL连接各柱子之间,从而抗扭曲和抗翘曲,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

22、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从而解决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0046另外,根据本发明,在填充空间内置构成墙体的增强隔板以提高填充材料的结合性及刚性,从而提高对扭曲和翘曲的抵抗力,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另外,可通过增强隔板可将填充空间设计成四角形、三角形、梯子形及凹凸形等各种形式,而且,合成柱也可采用普通柱子、空心柱及实心柱等各种形式,从而可适当地应对现场的作用载荷。0047另外,根据本发明,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之后以层压状态组装形成柱子部,可通过快速。

23、施工节省工程费用,另外,若首先组装各合成柱之后,在合成柱之间组装墙体,则可确保组装的连续性。附图说明004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的整体结构概略示意图;0049图2为形成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的单位部件结构概略示意图;0050图3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空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0051图4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实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0052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示意图,。

24、表示柱子部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0053图6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示意图,表示柱子部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0054图7为构成如图2所示的单位部件的墙体及构成墙体的增强隔板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0055图8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0056图9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0057图10为如图7所示的增强隔板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0058图11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各部件的组装方法概略示意图;说明书CN104234491A5/7页80059图12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柱子部的另。

25、一组装方法示意图。0060附图标记006110柱子部11单位部件006221合成柱22墙体006371基础部221板材0064221A填充空间222填充材料0065223增强隔板具体实施方式006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0067在此,下面所述的内容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而本发明不受如下实施例内容的限制。0068另外,在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为简化说明,与现有技术的内容相同或类似,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并实施的部分,将省略对其进行的详细说明。0069即,本发明涉及可解决因由具有大口径的一个柱子构成,因。

26、此,若考虑载荷挠度的安全进行设计,则对于轴载荷而言变成过度的设计,从而导致制作费的上升,降低风塔的经济性的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的新型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0070另外,本发明提供在连接各柱子的墙体WALL中填充内置增强材料的填充材料以提供对扭曲和翘曲的增强力,从而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而且,各塔部件在制作之后组装,从而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0071接下来,结合附图对上述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施例的内容进行说明。0072首先,如图1。

27、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的整体结构概略示意图。0073在包括用于安装风力涡轮的塔部、支撑上述塔部的柱子部及安装上述柱子部的基础部的风塔结构中,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塔结构中,柱子部10在未图示的基础部上由一个以上层压的单位部件11构成,而在最上端的单位部件11上设置未图示的塔部。0074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图2为形成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的同时,由合成柱21和墙体22构成的单位部件11的结构概略示意图。0075如图2所示,各单位部件11包括形成柱子部10的小口径的多个合成柱COMPOSITECOL。

28、UMN21及设置于各合成柱21之间并连接各合成柱21的墙体WALL22。0076与此同时,上述合成柱21例如可由双重钢管合成空心柱DOUBLESKINNEDCOMPOSITETUBULARCOLUMS、内部封闭空心钢筋混凝土柱INTERNALLYCONNEDHOLLOW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普通钢筋混凝土柱REINFORCEDCONCRETECOLUMN、混凝土填充钢管柱CONCRETEFILLEDSTEELTUBULARCOLUMN构成。说明书CN104234491A6/7页90077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图3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

29、成的风塔结构的空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0078另外,如图4所示,图4为可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实心型柱子形式及其截面形状示意图。0079即,如图3及图4所示,形成风塔的柱子部的各合成柱21可由内部被混凝土填充并具有圆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截面的空新型或实心型柱子构成。0080此时,如图3所示,在空心型的情况下,在各柱子的内面插入内管INNERTUBE,而这样的管可用钢材或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构成。0081尤其是,上述墙体22可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PRESTRESSED混凝土结构、合成钢材和。

30、混凝土的三明治结构构成。0082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图5为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的柱子部10示意图,表示柱子部10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而图6为柱子部10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示意图。0083即,如图5及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柱子部10利用六个合成柱21及墙体22构成如图5所示的具有六角形截面的结构,或利用四个合成柱21及墙体22构成如图6所示的具有四角形截面的结构。0084在此,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风塔的柱子部及用于形成上述风塔的柱子部10的合成柱21及墙体22以如图1至图6所示的结构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所记载。

31、的结构的限制,即只要是适合于形成风塔的柱子部,本发明的合成柱21及墙体22可根据需要采用任何形式或材料。0085另外,除如图5及图6所示的六角形或四角形结构之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柱子部10还可以具有三角形或五角星、八角形截面的结构构成,即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的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及修改。0086因此,可利用上述结构的各合成柱21和墙体22构成本发明的风塔的柱子部10。0087在此,如图7所示,图7为构成如图2所示的单位部件11的墙体22及构成墙体22的增强隔板223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0088即,如图7所示,墙体22可包括板材221、填充材料222及增强隔板223。0089具。

32、体而言,如图7所示,板材221由为一对且以相隔状态连接上述合成柱21的形式固定,从而在相隔空间形成填充空间221A。0090上述板材221可利用例如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构成。0091如图7所示,填充材料222填充于板材221的填充空间221A被养生的同时提供刚性。0092上述填充材料222可由例如混凝土或砂浆构成。0093增强隔板223以支撑上述一对板材221的形式设置于填充空间221A并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分割状态,且提高填充材料222的刚性并增强刚性。0094例如,如图7的第一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在以直角状态支撑一对板材221的同时等间。

33、距固定,从而将填充材料222的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四角形式。0095另外,如图8至图10所示,图8至图10为如图7所示的墙体22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示意图。说明书CN104234491A7/7页100096具体而言,如图8的第二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在以倾斜状态支撑一对板材221的同时沿填充空间221A以之字形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三角形式。0097与此不同,如图9的第三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包括以面接触状态各支撑一对板材221的贴紧部223A,及以倾斜状态连接相邻的贴紧部223A并以倾斜状态支撑板材221的倾斜部223B,且沿填充空间221A重复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

34、A划分为梯子形式。0098与此不同,如图10的第四实施例所示,增强隔板223以由凹部223C及凸部223D构成的曲线行驶反复延长,从而将填充空间221A划分为凹凸形式。0099在此,与上述板材221相同,上述增强隔板223可用纤维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FRP构成。0100接下来,如图11及图12所示,图11及图12各为利用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风塔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概略示意图。0101具体而言,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风塔的施工方法,首先制作必要数量的如图2所示的各单位部件21之后,在预先形成的基础部71上各依次层压单位部件21进行组装而形成柱子部10。0102接着。

35、,在上述构建的柱子部10上安装包括风力涡轮及叶片等的塔部以完成风塔。0103另外,除如图11所示那样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11之后组装各单位部件的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如图12所示的首先组装各合成柱21之后,在所设置的合成柱21之间组装墙体22的方法形成上述柱子部10。0104因此,如上所述,可实现本发明的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而且,可通过上述方法只通过简单的组装作业即可完成大型风塔。0105根据上述由合成柱和墙体构成的风塔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风塔的施工方法,利用通过墙体22连接各合成柱21构成的单位部件11构成柱子部10,因此,可解决现有技术的由单一柱子构成的风塔结。

36、构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因构成墙体22的增强隔板223内置于填充空间221A,可提高填充材料222的结合性及刚性,从而提高对扭曲和翘曲的抵抗力,可进行对行动支配载荷的优化设计。0106另外,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增强隔板223将填充空间221A设计成四角形、三角形、梯子形及凹凸形等各种形式,而且,合成柱21可采用普通柱子、空心柱子及实心柱子等各种形式,从而可适当应对现场的作用负载。0107另外,根据本发明,预先制作各单位部件11之后以层压状态组装形成柱子部10,可通过快速施工节省工程费用,另外,若首先组装各合成柱21之后,在合成柱21之间组装墙体,则可确保组装的连续性。0108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

37、本发明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变形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说明书CN104234491A101/8页11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12/8页1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23/8页1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34/8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45/8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56/8页16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67/8页17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78/8页18图11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234491A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