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工具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是用于快速运行的针织机的针织工具以及制造这种针织工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DE19604954C1公开一种例如呈钩针或舌针形状的冲压的针织工具,它在针杆宽侧面上具有凹槽以便在针道中分配润滑剂,所述针必须在针道中进行润滑以防止针不允许地发热。另一方面,必须节约润滑剂,因为否则的话,润滑剂从针道中跑到织物上并弄脏织物。利用根据该专利的针织工具,满足了这些条件。针杆的起到润滑剂分配机构作用的斜面或空隙构成润滑剂的存储空间。另一方面,形成空隙是相当费事的。最后,无法避免空隙被弄脏且其作用受损。
此外,根据DE19740985C2提供了一种针织工具,针杆如此具有变化的厚度,即在针杆上设有回缩的自由面。
这一结构类型的针织工具满足了对它提出的期望要求,但生产成本仍象从前那样并非是不可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工具,它在导针槽中具有小摩擦阻力并且制造起来简单。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针织工具和权利要求10的制造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针织工具有一个针杆,该针杆可置于针织机的导针槽中并且在导针槽中纵向移动。该针杆具有可变的厚度,厚度变化区域例如可起到油存储区的作用。这些区域分别由相互间通过一道缝隙分隔开的并弯向彼此的腿部形成。因此,从侧面看,腿部和凹陷的凹面从观察者起向针杆中心弯曲。
如图所示,这种针织工具不仅可以精确且经济地制造,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操作性能。针杆地由弯向彼此的腿部确定出的侧向凹面缩小了针织工具以之紧靠在导针槽的导向面上的表面。此外,为润滑油提供了空间。另外,这些凹面没有尖锐的边棱,这防止了脏东西的堆积。最后,在腿部之间留有一定的也用于储存润滑油的自由空间。
还如图所示,该针织工具的动态承载能力高。弯向彼此的腿部能增大针织工具的柔韧性,而没有不利地影响到其强度和承载能力。
本发明针织工具的另一个提议是针织工具的对称性。这两个凹面在针织工具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位于同一地点上并最好被构造成一样大小。这对针织工具的笔直性有好处。另外,这些凹面可以在尤其是在针织工具的顶面和底面上无毛刺地形成在针织工具侧面上。
该针杆的两个相互隆弯的腿部最好向一中心平面弯曲,其中它们在这里相交或彼此保持一段距离。因此,形成在腿部之间的缝隙在中央具有最小厚度,或者该缝隙通过一接触点而闭合,其中两个腿部在该接触点上相互接触。根据需要,所述腿部在此相互连接。如果需要,这种连接可通过材料融合连接或者形状配合连接来实现。例如,可以设置一焊接点。另外,可以填充在两腿部之间的缝隙或者将两腿部铆接起来。
【附图说明】
从附图、说明书或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了有利实施形式的其它细节。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4分别以局剖侧视图示出了各实施例中的带有侧面针杆凹面的舌针,
图5分别沿线A-A地示出了图1-4所示舌针针杆的截面,
图6以透视图表示带有侧面针杆凹面的针织工具的另一实施例,
图7表示在制造针杆凹面的一中间步骤中的图6所示针织工具,
图8表示在待成型针杆凹面区域内的、图7所示针织工具的针杆的横截面,
图9沿针杆方向的横向剖开地示出了图6的针织工具,
图10、11以横截面图表示在形成凹面之前和之后的针织工具的一个变型实施形式,
图12、13表示在形成凹面之前和之后的带有针杆凹面的针织工具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舌针1,它代表所有的长形针织工具并且可以来回移动地支撑在一相应的导针槽中。舌针1具有一针杆2,针杆的后段3作为导向部位于一针织机的导针槽4中(图5)。导针槽4由两个导向面5、6组成,它们最好成平面状。此外,如图1所示,后段3包括一个用于驱动舌针的脚7。针杆2从后段3延伸到一钩子8或一个其它的功能部件。
针杆2在后段3上具有一个从针的背面9到针的上表面11测量的厚度,这个厚度大于在一直延伸到钩子8的前段中的厚度。针杆2在后段3中有凹处12、13、14、15,从而一直到达针的上表面11地各自形成一横板部16、17、18、19。在横接部16、17、18、19之间,分别形成一个中间段21、22、23、24,针杆2在这些中间段中在整个厚度上是连贯的。但中间段22、23、24具有减小的厚度,这可从图5中清楚看到,图5沿线A-A或截面A-A剖开地示出了中间段23。一个从针的上表面11延伸到针的背面9的缝隙25形成在中间段23上,如图1所示,该缝隙可以一直通到相邻的横接部18、19中。缝隙25最好相对中心平面26对称,该中心平面与图1的截面一致并且与图5的图面垂直。中心平面26居中地位于针杆2的侧面27、28之间。缝隙25的宽度例如约为针杆2的总厚度的三分之一。缝隙25将两个腿部29、31分隔开,这两个腿部在其各自两端上各自过渡为实心的无缝针杆2。所述腿部29、31弯向彼此,在这里,如图5所示,这两个腿部可以在接触点32上相互接触,由此使缝隙25闭合。在这里,接触点32可以从针的背面9到针的上表面11地延伸在针杆2的整个高度上。
腿部29、31最好无台阶地或无阶梯面地弯曲,因此针杆2的外侧面27、28不存在尖锐的边棱。确切地说,侧面27以柔和的弯曲过渡到一凹面33,该凹面形成一凹陷的弯曲面。侧面28也是如此,该侧面因腿部31的弯曲而限定出一个凹陷的凹面34。凹面33、34确保了侧面27、28在各自的凹面33、34区域中与导向面5、6隔开一段距离,这减小了舌针1在导针槽中的摩擦。另外,在凹面33、34所形成的空间中能够储存润滑剂。
图2、3和4表示图1所示舌针1的变型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区别主要在于脚7的不同位置。基于相同标记的以上描述相应地适用于其余情况。在所有的实施例中,带有脚7的中间段21没有缝隙并且没有形成侧向凹面,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在这里设置凹面。
以下,结合一个在图6、7中示出的、针织工具的一个实施例的针杆部的例子来描述凹面33、34的形成。
如图7所示,针杆2首先开设有一道缝隙25。在这里,缝隙25开设于针杆2的这样一个区域里,即在该区域中,侧面27、28应随后配备有所需的凹面。此外,缝隙25在针杆2大致平行于侧面27、28地在所述侧面之间穿过针杆2。因此,当垂直看侧面28时,缝隙25底切该侧面28的随后要变凹的部分。当垂直看侧面27时,也存在同样情况。
接着,在缝隙25的区域中,几乎垂直于侧面27、28地对各侧面27、28施加一个力。因而,腿部29、31相对变形并由此形成了凹面33、34。
图8、9分别以剖视图表示图6、7所示舌针的后来的接触点32的区域。这些腿部29、31彼此没有连接。这给舌针提供了突出的柔韧性。
图10、11表示一变型实施例,其中缝隙25被划分为两道分缝25a、25b。分缝25a从针的上表面11延伸到针杆2中。而分缝25b从针的背面9开始延伸。在在分缝25a、25b之间有一横接部35,它将分缝25a、25b分隔开(图10)。因此,腿部29,31彼此连接。当压合时,横接部35塑性变形。如图11所示,由此在接触点32上形成一个真正的连接点36,该连接点将腿部29、31材料融合地保持在一起。
图12、13表示腿部29、31在变形后材料融合连接的另一实施例。最初通过缝隙25被完全分开的腿部29、31(图12)在变形后通过一个激光焊接点37彼此接并且因而被保持在一起。或者,该激光焊接点也可以位于针的上表面11和/或背面9上。
一种特别是用于快速运行的针织机的针织工具1包括一针杆2,该针杆设有凹面33、34。为了形成凹面,针杆2开设有一缝隙25,该缝隙提供了两个相互分隔开的腿部29、31。这两个两腿部弯向彼此,从而在侧面27、28上出现所需的凹面。这些凹面用于减小摩擦并储存润滑油。
附图标记一览表
1 舌针
2 针杆
3 段
4 导针槽
5、6 导向面
7 脚
8 钩子
9 针的背面
11 针的上表面
12,13,14,15 处
16,17,18,19 横接部
21,22,23,24 中间段
25 缝隙
25a,25b 分缝
26 中心平面
27,28 侧面
29,31 腿部
32 接触点
33、34 凹面
35 横接部
36 连接点
37 激光焊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