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40461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9.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05695.5

申请日:

2016.07.28

公开号:

CN106171463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60728|||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G9/00; C02F9/14; C02F3/32; C02F3/02; E03B3/02; A01C23/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学

发明人:

周振宏

地址: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代理人:

董武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包括雨水处理系统(1)、净化水系统(2)和肥料系统(3),净化水系统(2)包括净化水池(201),净化水储存池(211)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输送管,净化水输送管与食虫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肥料出口(303)通过肥料输送管道分别与净化水系统(2)的肥料布管(204)和其他植物的施肥管道连接。该园林景观的智能循环系统对于落叶垃圾、公共厕所的粪便以及雨水的利用率较高,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能够将其直接应用于园林景观,不需要长的输送管道,成本大大降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包括雨水处理系统(1)、净化水系统(2)
和肥料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雨水初步处理池(101),所述的
雨水初步处理池(101)的上部设置有湿生植物(102),所述的湿生植物(102)的下部设置有
土壤层Ⅰ(103),土壤层Ⅰ(103)的下部为细沙层(104),细沙层(104)的下部为级配碎石层
(105),所述的级配碎石层(105)的中间设置有布雨水管(106),布雨水管(106)与雨水井
(112)连接,所述的布雨水管(106)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的级配碎石层(105)的下部设
置有坚果类壳体吸附层(107),所述的坚果类壳体由坚果壳破碎形成,所述的坚果类壳体吸
附层(107)的下部设置有处理池盖(108),处理池盖(108)上均布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的处理
池盖(108)的上下表面上铺设有透水纱布,所述的处理池盖(108)的下部为处理水储存池
(109),所述的处理水储存池(109)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110),所述的出水口(110)处设置
有三通管I,所述的三通管I的进口端连接有处理水储存池(109),出口端分别连接有处理水
输送管(111)和净化水系统(2),所述的净化水系统(2)包括净化水池(201),所述的净化水
池(201)的上部种植有竹类植物(202),所述的竹类植物(202)的下部为土壤层Ⅱ(203),土
壤层Ⅱ(203)中设置有肥料布管(204),所述的土壤层Ⅱ(203)的下部为砂石层(205),所述
的砂石层(205)和土壤层Ⅱ(203)之间设置有布处理水管(206),所述的布处理水管(206)与
处理水储存池(109)下方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砂石层(205)的下部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层
(208),所述的好氧生物层(208)的下部设置有碎石层(209),所述的碎石层(209)的下部设
置有净化水池盖(210),所述的净化水池盖(210)的上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布,所述的净化水
池盖(210)的下部为净化水储存池(211),所述的净化水储存池(211)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
输送管,所述的净化水输送管与食虫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的好氧微生物层(208)中设
置有集气管(207),所述的集气管(207)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的集气管(207)上设置有阀
门,所述的集气管与肥料系统的氧气进口(301)连接,所述的肥料系统(3)包括落叶垃圾进
料口,所述的落叶垃圾进料口与粉碎机连接,粉碎后的落叶屑通过传送带加入反应器(302)
中,粪便通过进粪口进入反应器(302),所述的反应器(302)中的顶面设置有氧气进口
(301),所述的反应器(302)的落叶垃圾进料口和进粪口处都设置有盖板,所述的反应器
(30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的反应器(302)的下部设置有肥料出口(303),所述的肥
料出口(303)设置有三通管II,所述的三通管II的进口端与肥料出口(303)连接,三通管的
出口端通过肥料输送管道分别与净化水系统(2)的肥料布管(204)和其他植物的施肥管道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处理水储存池(109)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电磁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湿生植物(102)为美人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好氧微生物层(208)为微生物箱体(212),所述的微生物箱体(212)为长方体,所述的微生
物箱体(212)的表面设置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的微生物箱体(212)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13),
隔板(213)上也设置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的隔板(213)的设置方向与水流的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反应器(302)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加热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反应器(30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
的处理水输送管(111)与灌木类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

说明书

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
景观。

背景技术

城市景观、生态园林绿化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
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城市中
的园林景观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园林景观的维护成本很高,一方面进行树木花草的人为
主动修剪,另一方面气候的变化会引起树木花草的自主落叶和凋谢,产生的这些落叶和树
杈等,是城市固态垃圾的一种,加重了固态废弃物的处理负担。目前现有技术中,对于枯枝
落叶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填埋、焚烧或者堆肥的方式,但是上述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
如填埋方式操作简单,但是占地面积大,而且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堆放地也容易产生臭气
污染周边的环境,同时树叶发酵产生的甲烷会成为火灾和爆炸的隐患,排放到大气中会产
生温室效应。堆肥对处理单纯的枯枝落叶是比较好的方法,但是生产周期长,也容易造成环
境污染。而焚烧发电投资巨大,焚烧条件一旦控制不当,仍然会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因此,
如何有效处理并资源化利用园林废弃物,成为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
问题。

园林环境是一公共场所,游览园林景观的游客使用公共厕所时会产生大量的粪
便,粪便也是造成园林景观环境污染的又一因素,现有技术中的公共厕所中的粪便通常与
周围小区的地下排污管道进行联通,进入城市排污管道,但是上述方式,一方面粪便的输送
管道长度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粪便不能得到再次合理的利用,一般直接埋设到土壤
中作为有机肥料,利用效率相对不高,且集中处理时产生大量的臭味,对周围的环境再次造
成污染,因此园林中的景观区里的粪便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又一因素。

现有技术中的景观园林中,消耗大量的水进行定时浇灌,浇灌水一般来自于地下
水或者城市管道用水,在水资源日渐枯竭的今日,对于雨水的使用一般是直接排放到下水
管道中,直接排放的方式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种对雨水的利用方式,是将雨水集中
到蓄水池中,待到需要的时机进行利用,但是该种方式,如果雨水利用不及时,雨水中由于
掺杂着其他杂质,会造成雨水的变质,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在景观
园林的环境里,对于落叶垃圾、公共厕所的粪便以及雨水的利用率都相对低下,容易对环境
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
态式园林景观,其对于落叶垃圾、公共厕所的粪便以及雨水的利用率较高,不会对环境造成
二次污染,且能够将其直接利用于园林景观,不需要长的输送管道,成本大大降低。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包括雨水处理系统、净化水系统和肥
料系统,所述的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初步处理池,所述的雨水初步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
湿生植物,所述的湿生植物的下部设置有土壤层Ⅰ,土壤层Ⅰ的下部为细沙层,细沙层的下部
为级配碎石层,所述的级配碎石层的中间设置有布雨水管,布雨水管与雨水井连接,所述的
布雨水管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的级配碎石层的下部设置有坚果类壳体吸附层,所述
的坚果类壳体由坚果壳破碎形成,所述的坚果类壳体吸附层的下部设置有处理池盖,处理
池盖上均布设置有透水孔,所述的处理池盖的上下表面上铺设有透水纱布,所述的处理池
盖的下部为处理水储存池,所述的处理水储存池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处设
置有三通管,所述的三通管的进口端连接有处理水储存池,出口端分别连接有处理水输送
管和净化水系统,所述的净化水系统包括净化水池,所述的净化水池的上部种植有竹类植
物,所述的竹类植物的下部为土壤层Ⅱ,土壤层Ⅱ中设置有肥料布管,所述的土壤层Ⅱ的下
部为砂石层,所述的砂石层和土壤层Ⅱ之间设置有布处理水管,所述的布处理水管与处理
水储存池下方的出水管连接,所述的砂石层的下部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层,所述的好氧生物
层的下部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的碎石层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池盖,所述的净化水池盖的上
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布,所述的净化水池盖的下部为净化水储存池,所述的净化水储存池的
下部设置有净化水输送管,所述的净化水输送管与食虫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所述的好氧
微生物层中设置有集气管,所述的集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的集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所
述的集气管与肥料系统的氧气进口连接,所述的肥料系统包括落叶垃圾进料口,所述的落
叶垃圾进料口与粉碎机连接,粉碎后的落叶屑通过传送带加入反应器中,粪便通过进粪口
进入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中的顶面设置有氧气进口,所述的反应器的进料口和进粪口处
都设置有盖板,所述的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的反应器的下部设置有肥料出
口,所述的肥料出口设置有三通管II,所述的三通管II的进口端与肥料出口连接,三通管的
出口端通过肥料输送管道分别与净化水系统的肥料布管和其他植物的施肥管道连接。

所述的处理水储存池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处理水的流速和流
量。

所述的湿生植物为美人蕉,一方面该植物适合雨水生,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另一方
面,其根系又能对雨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所述的好氧微生物层为微生物箱体,所述的微生物箱体为长方体,所述的微生物
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好氧微生物,所述的微生物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上也设置有好
氧微生物,所述的隔板的设置方向与水流的方向垂直,该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方便微生物
的设置,另一方面通过隔板和箱体的设置能够加大处理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净化
效率。

所述的反应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加热丝,加热丝的设置能够提高反应器内部
的温度,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发酵速率。

所述的反应器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超过设定值后,能够开启反应器的
排气装置,用于调节反应器内的压力。

所述的处理水输送管与灌木类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雨水处理系统的设置,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并通过三通管I的设置,
使得初步处理后的雨水供给灌木类植物和净化水系统,使得水质进行分级,满足不同类的
植物对水质的不同的要求,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2)通过净化水系统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的质量,满足对水质要求更
高的植物的需要,另一方面,该系统与肥料系统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肥料系统的发酵效率;

(3)通过肥料系统的设置,能够提高落叶垃圾和园林公厕粪料的使用效率,能够作
为有机肥料提高作物的长势,又能保护园林的环境;

(4)上述系统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落叶垃圾、公共厕所的粪便以及雨水的利用
率,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能够将其直接应用于园林景观,不需要长的输送管道,成
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园林景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好氧微生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雨水处理系统;

101--雨水初步处理池;

102--湿生植物;

103--土壤层Ⅰ;

104--细沙层;

105--级配碎石层;

106--布雨水管;

107--坚果类壳体吸附层;

108--处理池盖;

109--处理水储存池;

110--出水口;

111--处理水输送管;

112--雨水井;

2--净化水系统;

201--净化水池;

202--竹类植物;

203--土壤层Ⅱ;

204--肥料布管;

205--砂石层;

206--布处理水管;

207--集气管;

208--好氧微生物层;

209--碎石层;

210--净化水池盖;

211--净化水储存池;

212--微生物箱体;

213--隔板;

3--肥料系统;

301--氧气进口;

302--反应器;

303--肥料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包括雨水处理系统1、净
化水系统2和肥料系统3,雨水处理系统1包括雨水初步处理池101,雨水初步处理池101的上
部设置有湿生植物102,湿生植物102的下部设置有土壤层Ⅰ103,土壤层Ⅰ103的下部为细沙
层104,细沙层104的下部为级配碎石层105,级配碎石层105的中间设置有布雨水管106,布
雨水管106与雨水井112连接,布雨水管106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级配碎石层105的下部设
置有坚果类壳体吸附层107,坚果类壳体由坚果壳破碎形成,坚果类壳体吸附层107的下部
设置有处理池盖108,处理池盖108上均布设置有透水孔,处理池盖108的上下表面上铺设有
透水纱布,处理池盖108的下部为处理水储存池109,处理水储存池109的下方设置有出水口
110,出水口110处设置有三通管I,三通管I的进口端连接有处理水储存池,出口端的分别连
接有处理水输送管111和净化水系统2,净化水系统包括净化水池201,净化水池201的上部
种植有竹类植物202,竹类植物202的下部为土壤层Ⅱ203,土壤层Ⅱ203中设置有肥料布管
204,土壤层Ⅱ203的下部为砂石层205,砂石层205和土壤层Ⅱ203之间设置有布处理水管
206,布处理水管206与处理水储存池下方的出水管连接,砂石层205的下部设置有好氧微生
物层208,好氧生物层208的下部设置有碎石层209,碎石层209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池盖
210,净化水池盖210的上下表面设置有透水布,净化水池盖的下部为净化水储存池211,净
化水储存池211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输送管,净化水输送管与食虫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好
氧微生物层208中设置有集气管207,集气管207上设置有进气口,集气管207上设置有阀门
210,集气管207与肥料系统3的氧气进口301连接,肥料系统3包括落叶垃圾进料口,落叶垃
圾进料口与粉碎机连接,粉碎后的落叶屑通过传送带加入反应器302中,粪便通过进粪口进
入反应器302,反应器302中的顶面设置有氧气进口301,反应器的进料口和进粪口处都设置
有盖板,反应器302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装置,反应器302的下部设置有肥料出口303,肥料出
口303设置有三通管II,三通管II的进口端与肥料出口303连接,三通管的出口端通过肥料
输送管道分别与净化水系统的肥料布管204和其他植物的施肥管道连接。

处理水储存池109的出水口110处设置有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处理水的流速和流
量。

湿生植物102为美人蕉。

好氧微生物层208为微生物箱体212,微生物箱体212为长方体,微生物箱体212的
表面设置有好氧微生物,微生物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213,隔板213上也设置有好氧微生
物。

反应器302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加热丝。

反应器302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处理水输送管111与灌木类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

其中本发明的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的工作过程为:

雨水通过湿生植物102通过下部的土壤层I103,接着通过细沙层104和级配碎石层
105,雨水井112中的雨水通过布雨水管106也进入级配碎石层105,而后雨水通过坚果类壳
体吸附层107,而后通过处理池盖108上部的透水纱布和处理池盖108上的透水孔以及处理
池盖108下部的透水纱布,经过处理后的水进入处理水储存池109,经过初步净化的雨水一
支路连接处理水输送管111用于灌木类植物的灌溉,另一支路连接净化水池201,经过初步
净化的雨水进入土壤II203,一部分用于上部竹类植物202的灌溉,另一部分依次进入下部
的砂石层205、好氧微生物层208和碎石层209,而后通过净化水池盖210上部的透水纱布和
净化水池盖210上的透水孔以及净化水池盖210下部的透水纱布,进入净化水储存池211,净
化后的水经过净化水输送管供给食虫植物,同时好氧微生物层208中的气体进入集气管
207,然后产生的氧气输送到肥料系统,落叶垃圾经过粉碎机破碎成落叶碎屑后,经过传送
带进入反应器302,同时粪便通过进粪口进入反应器302,两者通过搅拌装置混合后,将盖板
封闭后,反应器升温后,肥料进行发酵,然后产生的肥料一方面通过肥料输送管道进入肥料
布管204,用于竹类植物202的施肥,另一方面用于其他植物的施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实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
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
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具有智能循环系统的生态式园林景观,包括雨水处理系统(1)、净化水系统(2)和肥料系统(3),净化水系统(2)包括净化水池(201),净化水储存池(211)的下部设置有净化水输送管,净化水输送管与食虫植物的供水系统连接,肥料出口(303)通过肥料输送管道分别与净化水系统(2)的肥料布管(204)和其他植物的施肥管道连接。该园林景观的智能循环系统对于落叶垃圾、公共厕所的粪便以及雨水的利用率较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