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幕装置.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0003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9.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187700.6

申请日:

2014.05.06

公开号:

CN103982221A

公开日:

2014.08.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00申请日:20140506|||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00

主分类号:

E21F11/00

申请人:

长治清华机械厂;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李凯; 李玉贵; 张晓升; 曾庆华; 辛泳霖; 田海明; 李旭光; 沈云霄

地址:

046012 山西省长治市6号信箱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代理人:

崔雪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气幕装置的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气幕装置,使得人们开启密闭门进入室内时,能够形成致密的气帘,阻挡外界空气的进入;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气幕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气体储存装置相连,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幕管连通;本发明适用于煤矿领域。

权利要求书

1.  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1),气幕管(1)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2)与气体储存装置(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5)与气幕管(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气幕管(1)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5)上设有单向阀(7)。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幕管(1)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
所述输气部包括第二导管(8),第二导管(8)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1)的进气端,第二导管(8)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
所述喷气部包括一根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所述第三导管(9)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10)分别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两侧,且第三导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10)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9)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12)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13)固定在墙壁上。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管(5)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四导管(10)与第三导管(9)的非连接端均设置有管堵(14)。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2)为卡套球阀。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4)为设置于密闭门(11)上、且与密闭门(11)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6)为二位二通角座阀。

说明书

气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幕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避难硐室作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抵御瓦斯爆炸的冲击、隔绝有毒害的气体,尤其当井下发生矿难后,避难硐室可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提供安全、密闭的生存空间,并且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须物,从而为人们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当避险人员开启密闭门欲进入硐室中进行避难时,外界的空气甚至是有毒有害气体会随着避险人员进入硐室内,破坏硐室内的生存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气幕装置,使得人们开启密闭门进入室内时,能够形成致密的气帘,阻挡外界空气的进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气幕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气体储存装置相连,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单向阀。
所述气幕管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所述输气部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的进气端,第二导管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喷气部包括一根第三导管和两根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设置于密闭门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分别设置于密闭门的门框两侧,且第三导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上;所述的第三导管和两根第四导管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所述输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的第二导管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两根第四导管与第三导管的非连接端均设置有管堵;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卡套球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设置于密闭门上、且与密闭门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为二位二通角座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场合,当应用于矿井下的避难硐室时,采用压缩空气为气幕装置供气,第一控制阀(卡套球阀)为常开状态,第三控制阀(二位二通角座阀)为常闭状态,当避险人员打开密闭门即将进入避难硐室中时,设置于密闭门上、且与密闭门的开闭实现联动的第二控制阀(机控阀)阀杆拉伸,机控阀阀芯换位,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导管进入机控阀,从机控阀的出气口到达二位二通角座阀中,二位二通角座阀换向打开,压缩空气通过输气部(第二导管)达到喷气部(第三、第四导管),从喷气部上的喷气孔中喷射而出,形成致密的气幕,将外界空气或有毒有害气体阻挡在外;当避难人员进入硐室中、密闭门关闭时,机控阀的阀杆压缩,机控阀的阀芯回复原位,第一导管中的压缩空气被阻挡在机控阀外,二位二通角座阀复位关断,输气部气路阻断,气幕消失。
2、本发明中,在第一导管上设置单向阀,防止了气体的回流,确保了二位二通角座阀开启后,压缩空气顺利流向喷气部上的喷气孔。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中:1为气幕管,2为第一控制阀,3为气体储存装置,4为第二控制阀,5为第一导管,6为第三控制阀,7为单向阀,8为第二导管,9为第三导管,10为第四导管,11为密闭门,12为第一管夹,13为第二管夹,14为管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1,气幕管1可为不锈钢管;气幕管1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2与气体储存装置3相连,第一控制阀2可为卡套球阀,本实施例中采用压缩空气为气幕装置供气,所以气体储存装置3可为一个或多个压缩空气瓶;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4可为设置于密闭门11上、且与密闭门11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5与气幕管1连通, 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气幕管1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6可为二位二通角座阀;为了防止气体回流、确保第三控制阀6开启后气体流向气幕装置,可在所述第一导管5上设置单向阀7。
具体地,所述气幕管1可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所述输气部可包括第二导管8,第二导管8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1的进气端,第二导管8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管(5)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
所述喷气部可包括一根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所述第三导管9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10分别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两侧,且第三导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10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9上,所述的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上述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形成一个“门”字结构,使得压缩空气从各个喷气孔中喷射出形成的气幕足以覆盖整个门框范围,确保外界气体无法进入硐室中;此外,为了防止气体流失、确保气幕装置的正常运行,所述两根第四导管10与第三导管9的非连接端均可设置管堵14。
为了使气幕装置安装简便、牢固可靠,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称安装使用、增强适用性,所述输气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12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13固定在墙壁上。
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气幕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幕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幕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幕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幕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982221A43申请公布日20140813CN103982221A21申请号201410187700622申请日20140506E21F11/0020060171申请人长治清华机械厂地址046012山西省长治市6号信箱申请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72发明人李凯李玉贵张晓升曾庆华辛泳霖田海明李旭光沈云霄74专利代理机构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代理人崔雪花54发明名称气幕装置57摘要本发明属于气幕装置的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气幕装置,使得人们开启密闭门进入室内时,能够形成致密的气帘,阻挡外界空气的进入;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

2、气幕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气体储存装置相连,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幕管连通;本发明适用于煤矿领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982221ACN103982221A1/1页21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1),气幕管(1)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2)与气体储存装置(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4),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

3、过第一导管(5)与气幕管(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气幕管(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5)上设有单向阀(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幕管(1)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所述输气部包括第二导管(8),第二导管(8)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1)的进气端,第二导管(8)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喷气部包括一根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所述第三导管(9)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10)分别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两侧,且第三。

4、导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10)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9)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12)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13)固定在墙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管(5)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幕。

5、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第四导管(10)与第三导管(9)的非连接端均设置有管堵(14)。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2)为卡套球阀。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阀(4)为设置于密闭门(11)上、且与密闭门(11)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阀(6)为二位二通角座阀。权利要求书CN103982221A1/3页3气幕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气幕装置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避难硐室作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抵御瓦斯爆炸的冲击、隔绝有毒害的气体,尤其当井下发生矿。

6、难后,避难硐室可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提供安全、密闭的生存空间,并且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须物,从而为人们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0003当避险人员开启密闭门欲进入硐室中进行避难时,外界的空气甚至是有毒有害气体会随着避险人员进入硐室内,破坏硐室内的生存环境。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气幕装置,使得人们开启密闭门进入室内时,能够形成致密的气帘,阻挡外界空气的进入。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气幕管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与气体储存装置相连,所述的气幕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

7、第一导管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气幕管连通;所述第一导管上设有单向阀。0006所述气幕管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所述输气部包括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的进气端,第二导管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喷气部包括一根第三导管和两根第四导管,所述第三导管设置于密闭门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分别设置于密闭门的门框两侧,且第三导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上;所述的第三导管和两根第四导管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所述输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固定在墙壁。

8、上;所述的第二导管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管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所述两根第四导管与第三导管的非连接端均设置有管堵;所述第一控制阀为卡套球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为设置于密闭门上、且与密闭门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为二位二通角座阀。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场合,当应用于矿井下的避难硐室时,采用压缩空气为气幕装置供气,第一控制阀(卡套球阀)为常开状态,第三控制阀(二位二通角座阀)为常闭状态,当避险人员打开密闭门即将进入避难硐室中时,设置于密闭门上、且与。

9、密闭门的开闭实现联动的第二控制阀(机控阀)阀杆拉伸,机控阀阀芯换位,压缩空气经过第一导管进入机控阀,从机控阀的出气口到达二位二通角座阀中,二位二通角座阀换向打开,压缩空气通过输气部(第二导管)达到喷气部(第三、第四导管),从喷气部上的喷气孔中喷射而出,形成致密的气说明书CN103982221A2/3页4幕,将外界空气或有毒有害气体阻挡在外;当避难人员进入硐室中、密闭门关闭时,机控阀的阀杆压缩,机控阀的阀芯回复原位,第一导管中的压缩空气被阻挡在机控阀外,二位二通角座阀复位关断,输气部气路阻断,气幕消失。00082、本发明中,在第一导管上设置单向阀,防止了气体的回流,确保了二位二通角座阀开启后,压。

10、缩空气顺利流向喷气部上的喷气孔。附图说明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原理图;图中1为气幕管,2为第一控制阀,3为气体储存装置,4为第二控制阀,5为第一导管,6为第三控制阀,7为单向阀,8为第二导管,9为第三导管,10为第四导管,11为密闭门,12为第一管夹,13为第二管夹,14为管堵。具体实施方式0010如图1、图2所示,气幕装置,包括气幕管1,气幕管1可为不锈钢管;气幕管1的进气端通过第一控制阀2与气体储存装置3相连,第一控制阀2可为卡套球阀,本实施例中采用压缩空气为气幕装置供气,所以气体储存装置3可为一个或多个压缩空气瓶;所述的气幕。

11、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4,第二控制阀4可为设置于密闭门11上、且与密闭门11的开闭实现联动的机控阀;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导管5与气幕管1连通,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出气口与第三控制阀6的一端连通,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气幕管1连通,所述第三控制阀6可为二位二通角座阀;为了防止气体回流、确保第三控制阀6开启后气体流向气幕装置,可在所述第一导管5上设置单向阀7。0011具体地,所述气幕管1可包括输气部和喷气部,所述输气部可包括第二导管8,第二导管8的进气端为所述的气幕管1的进气端,第二导管8的出气端与喷气部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的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一连接口,所述第二控制阀4的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导。

12、管(5)与第一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导管(8)上开有第二连接口,所述的第三控制阀(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口连通。0012所述喷气部可包括一根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所述第三导管9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上方,所述的两根第四导管10分别设置于密闭门11的门框两侧,且第三导管9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四导管10连通,所述的喷气部的进气端设置于第三导管9上,所述的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上均开有多个喷气孔;上述第三导管9和两根第四导管10形成一个“门”字结构,使得压缩空气从各个喷气孔中喷射出形成的气幕足以覆盖整个门框范围,确保外界气体无法进入硐室中;此外,为了防止气体流失、确保气幕装置的正常运行,所。

13、述两根第四导管10与第三导管9的非连接端均可设置管堵14。0013为了使气幕装置安装简便、牢固可靠,且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称安装使用、增强适用性,所述输气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管夹12固定在墙壁上,所述喷气部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管夹13固定在墙壁上。0014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效果明显,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上说明书CN103982221A3/3页5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说明书CN103982221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982221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98222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