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更
加具体地是一种通过冷弯薄壁C型钢搭建的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
背景技术
冷弯型钢,是指钢片、钢板或扁钢由辊压、冲压、弯折而成的各种截面形式的型钢。
冷轧成型速度快,产量高,而且不损伤涂层,是大批量生产常用的方式。冷弯型钢构件用相
对较少材料承受较大的外载,不是单纯增大截面面积,而是通过改变截面形状的方法获得。
应用冷弯型钢尤其是用冷弯薄壁型钢来做承重结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冷弯薄壁型钢结构
体系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钢结构建筑方面的
权威人士所推崇。
在房屋建筑领域中冷弯薄壁型钢可用作主要承重构件,如刚架、框架梁柱等,但用
于受力较小构件及围护体系更为常见,如墙梁、檩条、龙骨等。一般来说,四层以下的房屋建
筑可全部采用冷弯薄壁型钢。
冷弯薄壁C型钢具有优越的强度自重比、截面形式灵活多样且易于加工成型等优
点,使得在荷载相对较小的低层建筑中采用冷弯薄壁C型钢结构构件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
效果,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次要结构体系中,例如屋面檩条、楼面栏栅、墙体支架、库房货架
及施工场地的围墙。
在房屋建筑结构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受力构件就是梁和柱,抗震设在冷弯薄壁型钢
结构体系中,梁、柱是非常关键的受力构件之一。现有的房屋住宅体系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
能都较差,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且存在结构构件间不便于连接等问题。
因此,一种既能满足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要求,施工安装又简单可行的房屋住宅
体系就非常的必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其既能满足房屋
建筑中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的要求,又可实现施工安装简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其包括组
合立柱、横梁和两个斜梁,所述组合立柱固定于基础上,所述组合立柱通过梁柱T形节点与
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斜梁的一端通过梁柱斜节点与组合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梁梁斜
节点与另一个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组合立柱为冷弯薄壁C型钢柱,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为两个采
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的底部柱脚以上沿其高
度方向设置有垫板,且所述垫板位于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柱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组合立柱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的底部柱脚处设置的T
形的底座组合体,所述底座组合体包括焊接而成的呈垂直设置的加劲板和底板,所述底板
固定于基础上,所述加劲板的形状为梯形,长底边设置于所述底板中线处,所述加劲板夹设
于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柱之间。
根据本发明,所述底板上设有地脚螺栓孔,所述地脚螺栓孔以底板的中线为对称
轴对称设置;所述加劲板、垫板及冷弯薄壁C型钢柱上对应位置处均设有第一紧固螺栓孔,
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孔以加劲板、垫板及冷弯薄壁C型钢柱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采用螺
栓穿过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孔将冷弯薄壁C型钢柱、加劲板、垫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梁柱T形节点包括第一节点板,所述横梁为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
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为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所述第一节点
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另一端夹设于所述冷弯
薄壁C型钢横梁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所述第一节点板用于连接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
柱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呈垂直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节点板的形状为矩形的一个角做切角后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述梁柱斜节点包括第二节点板,所述斜梁为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
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包括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所述第二节
点板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另一端夹设于所述冷
弯薄壁C型钢斜梁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所述第二节点板用于连接所述冷弯薄壁C型
钢柱和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和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呈角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二节点板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做切角,顶角做倒角
后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所述梁梁斜节点包括第三节点板,两个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对称
布置呈“人”字形,所述第三节点板夹设于每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中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
之间,且第三节点板用于连接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三节点板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的相邻的两个边与呈
“人”字形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的外沿平齐,所述第三节点板为对称结构,第三节点板
的对称轴与呈“人”字形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的对称轴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
其组合立柱固定于基础上,其组合立柱通过梁柱T形节点与横梁固定连接,斜梁的一端通过
梁柱斜节点与组合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梁梁斜节点与另一个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梁、柱均为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在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还
设置有垫板或节点板,可有效改善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受力性能,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得到有
效提升,节点板的引入使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
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有效提高了连接的强度,使得冷弯薄壁C型
钢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组合立柱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T形节点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梁柱斜节点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梁梁斜节点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D的剖视图。
图中:1:冷弯薄壁C型钢柱;2:加劲板;3:底板;4:垫板;5:第一紧固螺栓孔;6:地脚
螺栓孔;7:基础;8: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9:第一节点板;10:第二紧固螺栓孔;11:冷弯薄壁C
型钢斜梁;12:第二节点板;13:第三紧固螺栓孔;14:第三节点板;15:第四紧固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其包括组合立柱、横
梁和两个斜梁,所述组合立柱固定于基础7上,所述组合立柱通过梁柱T形节点与横梁固定
连接,所述斜梁的一端通过梁柱斜节点与组合立柱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梁梁斜节点与另
一个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更加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组合立柱为冷弯薄壁C型钢柱1,所述冷弯薄壁
C型钢柱1为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
底部柱脚以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垫板4,且所述垫板4位于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柱1之间。
所述组合立柱还包括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底部柱脚处设置的T形的底座组
合体,所述底座组合体包括焊接而成的呈垂直设置的加劲板2和底板3,所述底板3上设有地
脚螺栓孔6,所述地脚螺栓孔6以底板3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采用螺栓穿过所述地脚螺
栓孔6将所述底板3固定于基础7上。
通常的,所述加劲板2的形状为梯形,长底边设置于所述底板3中线处,所述加劲板
2夹于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在所述加劲板2、垫板4及冷弯薄壁C型钢柱1上对应位置处
均设有第一紧固螺栓孔5,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孔5以加劲板2、垫板4及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
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采用螺栓穿过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孔5将冷弯薄壁C型钢柱1、加劲板
2、垫板4固定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的强度和稳固性,所述螺栓为摩擦型高强螺栓。
一般的,所述加劲板2、底板3和垫板4均为热轧钢板。为了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优
选地,所述加劲板2的长底边的宽度与所述底板3的宽度相同,短底边的宽度与所述冷弯薄
壁C型钢柱1的宽度相同;所述垫板4的高度较加劲板2的高度高。
在进行安装时,可以先通过螺栓将底板3安装于基础7上,然后将垫板4靠向加劲板
2,然后将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柱1背靠背的安装于垫板4和加劲板2的外侧,采用摩擦型高强
螺栓将冷弯薄壁C型钢柱1、加劲板2和垫板4固定连接。整个安装过程简单快捷,且还保证了
足够的连接强度和承载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梁柱T形节点包括第一节点板9,所述横梁为冷弯薄壁C型钢
横梁8,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为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所述
第一节点板9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另一端夹设
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所述第一节点板9用于连接所述冷
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
呈垂直设置。第一节点板9的引进,使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之间的连接
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
所述第一节点板9的形状为矩形的一个角做切角后的形状。所述第一节点板9的宽
度方向的一边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长度方向的外沿平齐,长度方向的一边与所述冷
弯薄壁C型钢横梁8的长度方向的外沿平齐。通常的,所述第一节点板9为热轧钢板。
所述第一节点板9上设有两组第二紧固螺栓孔10;每组第二紧固螺栓孔10均为两
排,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上与所述第二紧固螺栓孔10对应位置
均设有通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与第一节点板9通过高强螺栓固
定。通常的,所述高强螺栓为摩擦型高强螺栓。
在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将第一节点板9固定于冷弯薄壁C型钢柱1
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然后再将冷弯薄壁C型钢横梁8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安装于所
述第一节点板9上,这样第一节点板9的引进,使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
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梁柱斜节点包括第二节点板12,所述斜梁为冷弯薄壁C型钢
斜梁11,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包括两个采用背靠背方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
所述第二节点板12的一端夹设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另一
端夹设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所述第二节点板12用于连
接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
型钢斜梁11呈角度设置。通常的,该角度一般为钝角;第二节点板12的引进,使冷弯薄壁C型
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之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
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
所述第二节点板12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做切角、顶角做倒角后的形状,
所述第二节点板12呈轴对称形状。所述第二节点板12的一端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长
度方向的外沿平齐,另一端与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长度方向的外沿平齐。通常的,
所述第二节点板12为热轧钢板。
所述第二节点板12上设有两组第三紧固螺栓孔13;每组第三紧固螺栓孔13均为两
排,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和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上与所述第三紧固螺栓孔13对应位
置均设有通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柱1、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与第二节点板12通过高强螺
栓固定。通常的,所述高强螺栓为摩擦型高强螺栓。
每组第三紧固螺栓孔13为两排,且以各自的冷弯薄壁C型钢的中线对称设置,具体
为,与冷弯薄壁C型钢柱1对应设置的两排第三紧固螺栓孔13以冷弯薄壁C型钢柱1的中线对
称设置,与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对应设置的两排第三紧固螺栓孔13以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
11的中线对称设置,这样保证了更好的连接强度。
在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将第二节点板12固定于冷弯薄壁C型钢柱1
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然后再将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安装于
所述第二节点板12上,这样第二节点板12的引进,使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连接引入了高
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梁梁斜节点包括第三节点板14,两个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
梁11对称布置呈“人”字形,所述第三节点板14夹设于每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中的两个
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且第三节点板14用于连接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第三节点板14
的引进,使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
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的缺陷,使得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连接更加容易。
所述第三节点板14的形状为五边形,所述五边形的相邻的两个边与呈“人”字形的
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外沿平齐;所述第三节点板14为对称结构,第三节点板14的对
称轴与呈“人”字形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对称轴重合。
实际上,所述第三节点板14也可以理解为对称的切去两个底角后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腰与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外沿平齐,第三节点板14在所述两个冷
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人”字形顶部,第三节点板14的对称轴与“人”字形对称轴重合。对称
的呈“人”字形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可以使得受力更加均匀,梁梁连接强度更大,提
升了抗震性能和承载力。通常的,所述第三节点板14为热轧钢板。
所述第三节点板14上设有两组第四紧固螺栓孔15,两组所述第四紧固螺栓孔15以
所述第三节点板14的对称轴对称分布;每组第四紧固螺栓孔15均为两排,均以每个冷弯薄
壁C型钢斜梁11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在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上与所述第四紧固
螺栓孔15对应位置也设有通孔,所述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与第三节点板14通过高强螺栓
固定。为了保证连接的强度和稳固性,所述高强螺栓为摩擦型高强螺栓。
在进行安装时,先采用摩擦型高强螺栓将第三节点板14固定于一个冷弯薄壁C型
钢斜梁11的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然后再将另一个冷弯薄壁C型钢斜梁11的两个冷弯薄
壁C型钢安装于所述第三节点板14上;这样第三节点板14的引进,使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梁
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传递弯矩
的缺陷。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轻钢住宅建筑体系,其组合立柱固定于基础上,其
组合立柱通过梁柱T形节点与横梁固定连接,斜梁的一端通过梁柱斜节点与组合立柱固定
连接,另一端通过梁梁斜节点与另一个斜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梁、柱均为两个采用背靠背方
式固定连接的冷弯薄壁C型钢。在两个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还设置有垫板或节点板,可有效
改善冷弯薄壁C型钢间的受力性能,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得到有效提升,节点板的引入使冷弯
薄壁C型钢间的连接引入了高强螺栓,回避了焊接损伤,同时避免了直接螺栓连接无法可靠
传递弯矩的缺陷,有效提高了连接的强度,使得冷弯薄壁C型钢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
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
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