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转塔冲床 C、 D 工位的上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厚转塔 C、 D 工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 尤其涉及数控转塔冲床上 C、 D 工位上模结构的改进。背景技术
普通的种厚转塔 C、 D 工位数控转塔冲床模具大体上也可分为导套总成、 上模座、 打击头、 冲头与压料板 ; 其中打击头与上模座固定相连, 上模座与冲头之间轴向位置固定, 如图 5 所示。在刃磨冲头刃口后, 为调整模具整体高度, 只有在冲头与上模座之间增加垫片 18 来调节高度, 调节高度后, 冲头与上模座之间定位的定位块接触的有效距离就会缩短, 从而影响整体的定位精度 ; 同时, 垫片的最小厚度为 0.5mm, 不利于调整后的高度尺寸的精 度; 另外垫片使用过多容易产生冲头与上模座之间的松动, 减少与定位键实际接触的有效 长度 ; 一般情况下, 冲头的刃磨量为 3mm 就需报废。对于不同形状的的模具, 模具所需的工 作高度会有所不同, 此时一般情况下要调整机床参数, 这将会影响到其他模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重复多次刃磨冲头, 且不影响加工精度, 调整 方便的数控转塔冲床 C、 D 工位的上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包括打击头、 上模座、 导套、 冲头和弹簧, 它还包括冲头轴向 位置调节座、 中心螺钉和定位螺钉 ;
所述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呈柱形, 具有中孔、 定位螺孔、 大台阶圆和小台阶圆 ; 所 述大台阶圆设在所述导套内, 大台阶圆的端面与冲头的上端面相对 ; 所述小台阶圆的柱面 上设有外螺纹 ; 所述定位螺孔均布在所述小台阶圆的端面上 ;
所述冲头上端面对应所述中孔设有中心螺纹孔 ;
所述上模座具有内台阶孔, 所述内台阶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大台阶圆柱面上外 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 所述上模座设有与所述中孔和定位螺孔对应的中心通孔和定位螺钉连 接孔 ;
所述定位螺钉通过所述定位螺钉连接孔与所述定位螺孔相连 ;
所述中心螺钉通过所述中心通孔、 中孔与所述中心螺纹孔相连。
它还设有压料板, 所述压料板设在所述导套的下端面上。
它还设有定位键, 所述冲头和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上分别设有定位键槽, 所述定 位键与前述两所述定位键槽相连。
本发明导套总成部分为固定长度, 冲头用中心螺钉与上模座中的冲头轴向位置调 节座连接, 上模座与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通过高精度的螺纹连接来确保两者间的轴向位 置。 刃磨冲头后, 调节上模座与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之间的轴线位置关系即可, 冲头与冲头 轴向位置调节座之间配合相对不变, 整个冲头的刃磨量可达到 6.5mm。 本发明能提高冲头的 利用率, 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延长上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是压料板, 2 是导套, 3 是冲头, 4 是中心螺钉, 5 是螺纹, 6 是上模座, 7 是弹 簧, 8 是打击头, 9 是侧孔, 10 是定位螺钉, 11 是弹簧座法兰, 12 是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3 是定位键, 14 是间隙, 15 是定位螺钉连接孔 ;
图 2 是图 1 的右视图
图 3 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6 是压料盖 ;
图 4 是图 3 的左视图
图中 17 是螺钉 ;
图 5 是本发明背景技术示意图
图中 18 是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如图 1-4 所示 : 包括打击头 8、 上模座 6、 导套 2、 冲头 3 和弹簧 7, 它还包 括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中心螺钉 4 和定位螺钉 10 ; 定位螺钉 10 设置 3-8 个为宜, 数量 越多, 调节精度越高。
所述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呈柱形, 具有中孔、 定位螺孔、 大台阶圆和小台阶圆 ; 所述大台阶圆设在所述导套 2 内, 大台阶圆的端面与冲头 3 的上端面相对 ; 所述小台阶圆的 柱面上设有外螺纹 ; 所述定位螺孔均布在所述小台阶圆的端面上 ;
所述冲头 3 上端面对应所述中孔设有中心螺纹孔 ;
所述上模座 6 具有内台阶孔, 所述内台阶孔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大台阶圆柱面上 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 所述上模座 6 还设有与所述中孔和定位螺孔对应的中心通孔和定位 螺钉连接孔 15 ;
所述定位螺钉 10 通过所述定位螺钉连接孔 15 与所述定位螺孔相连 ; 连接后, 能限 制上模座 6 与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之间的相对转动。
所述中心螺钉通过所述中心通孔、 中孔与所述中心螺纹孔相连。 连接后, 确保冲头 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与冲头 3 之间无缝隙接触。
它还设有压料板 1, 所述压料板 1 设在所述导套 2 的下端面上。
它还设有定位键 13, 所述冲头 3 和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上分别设有定位键槽, 所述定位键 13 与前述两所述定位键槽相连。这样能始终保证着两者之间无相对转动。
图 1、 2 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它应用于 D 工位。其中压料板 1 用压料板卡圈固定, 操作方便。由于 D 工位上模直径较大, 在弹簧座 7 的底部设置了弹簧座 法兰 11, 作为弹簧的承载面, 减小弹簧座 7 原材料的消耗。
图 3、 4 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它应用于 C 工位。 与第一种实施方 式不同的, 首先是外部尺寸的差异, 比如, 直径小于 D 工位的上模, 无需采用弹簧座法兰 11 ; 其次是其定位盖 16 与 D 工位的定位板 1 的连接形式不同。本方式中采用螺钉珠 17 实现定 位盖 16 与导套 2 的连接。操作也很方便。此外, 还可以采用弹簧碰珠、 弹簧卡圈等等快捷
式的连接件来连接两者。
应用本发明时, 以 D 工位上模为例, 冲头 3 磨损后, 先拆除六个定位螺钉 10, 再通过 打击头 8 上的侧孔 9 旋转打击头 8, 联动上模座 6 一起转动, 使上模座 6 与冲头轴向位置调 节座 12 分离。然后, 拆除中心螺钉 4, 使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与冲头 3 分离, 取下冲头 3 进行刃磨。刃磨后, 根据刃磨量将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与上模座 6 之间的位置关系重新 确定, 冲头轴向位置调节座 12 与上模座 6 之间的的间隙 14 会增大, 此间隙 14 的增大量即 为刃磨量。
此外, 在工作中, 如果需要进行高度的微量调节, 只需拆除定位螺钉、 旋动冲头即 可调节高度 ; 如调节的高度为 0.3mm, 及上模座旋转 1/3 圈 ; 拆除后, 从定位螺钉连接孔 15 观测, 旋动到第二个定位螺孔时即可。当高度调节好后, 再将定位螺钉收紧, 就完成了高度 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