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和直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 具体是指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和直发器。背景技术 不同地区和国家供电电源电压不同。对于型号一定的直发器产品, 如果将其直接 2 接入不同的交流电源, 如 220V 或 110V, 根据公式 : P = U /R, 那么 220V 电源所产生的功率将 等于使用 110V 电源所产生的功率的 4 倍, 这将直接使直发器温度大幅度升高, 甚至导致直 发器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和直发器, 能够实现直发器 的功率恒定, 防止其因为电压不同, 导致的因功率变大使直发器受到损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电源模块、 过零信号 采样模块、 电源电压采样模块、 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 其中 :
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交流电的两端, 所述过零信号采取模块和所述电源电压采 样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过零信号采取模块和所述电源电压采样模块分别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
优选地,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 电阻 R6, 所述电阻 R6 的一端通过保险管 JP1 接入交 流电的 L 极, 所述电阻 R6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 且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一端通过保险管 JP1 接入交流电的 L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接入二极管 D2 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 D2 的负 极接入电容 C3 的一端, 所述 C3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还接入二极管 D1 的负极, 所述二极管 D1 的 正极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 R5 接入稳压二极管 Z1 的负极, 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稳压二极管 Z1 与电容 C4、 电容 C5 和电阻 R8 并联, 且所述电阻 R8 的一端接入 电源 VDD, 所述电阻 R8 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地, 所述过零信号采样模块包括 : 电阻 R1, 所述电阻 R1 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源 模块的保险管接入交流电的 L 极, 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分别接入二极管 D3 的正极和二极 管 D4 的负极, 所述二极管 D3 的负极接入电源 VDD, 所述二极管 D4 的正极接地。
优选地, 所述电源电压采样模块包括 : 电阻 R4 和电阻 R7, 所述电阻 R4 的一端通过 电容 C6 接地,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源模块的二极管 D2 的负极 ;
所述电阻 R7 的一端通过电容 C6 接地,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优选地, 所述控制模块为 : 单片机 U1, 所述单片机 U1 的 P2.2 端接入所述过零信号采样模块的二极管 D4 的负极, 所述单片机 U1 的 VDD 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 U1 的 P2.3 端接入 所述电源电压采集模块的电阻 R4 的一端。
优选地,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 : 电阻 R9 和可控硅 TR1, 所述电阻 R9 的一端接入所述 控制模块的单片机 U1 的 P5.4 端, 所述电阻 R9 的另一端接入可控硅 TR1 的一端, 所述可控 硅 TR1 的另一端输出直发器的发热棒所需的电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直发器, 其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控制电路。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发明提供的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 路和直发器, 能够识别电源电压, 即根据不同的电源电压自动控制功率的输出, 使加热功率 保持基本不变, 从而实现直发器的功率恒定, 防止其因为电压不同, 导致因功率变大使直发 器受到损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结构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源电压波形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电压恒功率控制电路, 如图 1 所示, 其包括 : 电源模块 101、 过零 信号采样模块 102、 电源电压采样模块 103、 控制模块 104 和驱动模块 105, 其中 :
所述电源模块 101 连接所述交流电的两端, 所述过零信号采取模块 102 和所述电 源电压采样模块 103 分别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101, 所述过零信号采取模块 102 和所述电源 电压采样模块 103 分别连接所述控制模块 104, 所述控制模块 104 连接所述驱动模块 105。 其中, 所述过零信号采取模块 102 用于采取电源模块 101 上交流电的过零点, 使控制模块 104 产生同步触发信号。所述电源电压采样模块 103 用于对电源模块 101 上的电源电压进 行采样, 将该采样得到的电压输入到控制模块 104 进行判断是高电压 (220V), 还是低电压 (110V), 以便于该控制模块 101 通过触发信号控制驱动模块 105 的导通, 使在电压变大一倍 或者减小一半时的输出功率恒定不变。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电源模块 101 包括 : 电阻 R6, 所述电阻 R6 的一 端通过保险管 JP1 接入交流电的 L 极, 所述电阻 R6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电阻 R3 与 电容 C2 并联, 且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一端通过保险管 JP1 接入交流电的 L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接入二极管 D2 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 D2 的负 极接入电容 C3 的一端, 所述 C3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还接入二极管 D1 的负极, 所述二极管 D1 的 正极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电阻 R3 与电容 C2 并联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 R5 接入稳压二极管 Z1 的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
所述稳压二极管 Z1 与电容 C4、 电容 C5 和电阻 R8 并联, 且所述电阻 R8 的一端接入 电源 VDD, 所述电阻 R8 的另一端接地。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过零信号采样模块 102 包括 : 电阻 R1, 所述电 阻 R1 的一端通过所述电源模块 101 的保险管接入交流电的 L 极, 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分 别接入二极管 D3 的正极和二极管 D4 的负极, 所述二极管 D3 的负极接入电源 VDD, 所述二极 管 D4 的正极接地。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电源电压采样模块 103 包括 : 电阻 R4 和电阻 R7, 所述电阻 R4 的一端通过电容 C6 接地,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源模块 101 的 二极管 D2 的负极 ;
所述电阻 R7 的一端通过电容 C6 接地, 所述电阻 R4 的另一端接入交流电的 N 极。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模块 104 为 : 单片机 U1, 所述单片机 U1 的 P2.2 端接入所述过零信号采样模块 102 的二极管 D4 的负极, 所述单片机 U1 的 VDD 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 U1 的 P2.3 端接入所述电源电压采集模块 103 的电阻 R4 的一端。
如图 2 所示, 具体的实施例中, 所述驱动模块 105 包括 : 电阻 R9 和可控硅 TR1, 所 述电阻 R9 的一端接入所述控制模块 104 的单片机 U1 的 P5.4 端, 所述电阻 R9 的另一端接 入可控硅 TR1 的一端, 所述可控硅 TR1 的另一端输出直发器的发热棒 H1 所需的电压。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电路中的电源模块 101 由 RC 阻容降压电路构成, 由稳压管 Z1 产生稳定的直流电压供由单片机 U1 组成的控制模块 104 工作。单片机 U1 根据输入的过 零信号和 NTC1(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 1) 所感应的温度通过触发信号对可控硅 TR1 的导 通角进行控制。在电源电压为 110VAC 的时候, R4、 R7 两端压降较低, 此电压分压后输入到 单片机 U1, 经过 A/D( 模 / 数 ) 转换后, 判断为该 110VAC 的电压低压状态, 如图 3 所示, 单片 机 U1 控制可控硅 TR1 输出全波。在电源电压为 220VAC 的时候, R4、 R7 两端压降较高, 此电 压分压后输入到单片机 U1, 经过 A/D 转换后, 判断为 220VAC 为高压状态, 单片机 U1 控制可 控硅 TR1 输出 1/4 波形, 使负载发热棒 H1 两端平均功率降低, 从而实现功率基本不变的目 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路能够检测电源电压, 根据该检测的电源电压自动调整加热功 率, 保证产品和用户安全。适用于陶瓷和发热丝、 PTC 等发热体的功率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直发器, 该直发器包括权上述实施例提供宽电压恒功率 控制电路。该电路能自动识别电源电压, 保持功率输出不变。电路简洁, 成本低廉, 工作可 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