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洗衣机内桶和洗衣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便于清理内桶和外桶之间的污垢,保持洗衣机内桶的清洁,避免对衣物的二次污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内桶,包括:位于顶部的平衡环和位于底部的内桶底,所述平衡环和所述内桶底之间交替垂直设置有一个以上圆柱杆和一个以上支撑筋,所述圆柱杆和所述支撑筋个数相等,相邻的所述圆柱杆和所述支撑筋之间设置有可开启的门体。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门体通过铰链连接在所述圆柱杆上。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圆柱杆两侧的门体,通过铰链交错连接在圆柱杆上。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支撑筋上,指向内桶中心轴的内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凸起及一凹槽。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门体上,与所述支撑筋接触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凸起相扣合。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门体上,与所述支撑筋接触一侧边缘为折弯结构,所述支撑筋两侧的门体,其边缘的折弯结构相互挤压的嵌入所述凹槽中。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平衡环底部,所述门体的远离所述内桶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台阶。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内桶底顶部,所述门体的远离所述内桶中心轴的外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台阶。
如上所述的洗衣机内桶,所述门体的指向所述内桶中心轴的内表面,靠近所述支撑筋一侧设置有把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洗衣机,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洗衣机内桶。
本发明提供的洗衣机内桶和洗衣机,由多个可开启的门体构成洗衣机的内桶,从而实现随时打开内桶上的这些门体,对内桶和外桶之间的缝隙进行清洁。保持洗衣机内桶的清洁,避免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内桶,包括:位于顶部的平衡环01和位于底部的内桶底02,平衡环01和内桶底02之间交替垂直设置有一个以上圆柱杆03和一个以上支撑筋04,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个数相等,相邻的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之间设置有可开启的门体05。
其中,门体05闭合后,其一端与圆柱杆03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筋04连接。当平衡环01和内桶底02之间只设置一个圆柱杆03和一个支撑筋04时,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之间共可设置两个门体05,但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在洗衣机内桶空间内能够顺利地开启门体05,需要将支撑筋04的宽度设置的足够宽,这样门体05的宽度会相对减小,当支撑筋04达到一定宽度时,支撑筋04整体可能呈圆弧状,每个门体05也呈圆弧形状,两个门体05闭合后,两个门体05和支撑筋04形成圆桶形,共同构成洗衣机的内桶。
由于洗衣机内桶的容积有限,因此,门体05的宽度相对小一些会更加方便开启。除了可以将支撑筋04设置的足够宽以外,还可以增加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的个数来增加门体05的个数。即可以在平衡环01和内桶底02之间设置两个以上圆柱杆03和两个以上支撑筋04。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图1中给出了平衡环01和内桶底02之间设置两个圆柱杆03和两个支撑筋04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内桶圆周上共设置了4个门体05,每个门体05可以呈圆弧状,这4个门体05闭合后形成一圆桶形,构成了洗衣机内桶。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圆柱杆03和每个支撑筋04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这种情况下,4个门体05的宽度相等,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之间的距离,使4个门体的宽度不相等。门体05一侧与圆柱杆03固定连接,另一侧可开启,且闭合时可以与支撑筋04卡合。图1仅为本实施例中一种洗衣机内桶的结构,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的个数决定了门体05的个数和宽度,可视洗衣机内桶圆周的长度来设置合适数量的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从而在洗衣机内桶圆周上设置数量和宽度较为合适的门体05。
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内桶,由多个可开启的门体构成洗衣机的内桶,从而可以随时打开内桶上的这些门体,对内桶和外桶之间的缝隙进行清洁。保持洗衣机内桶的清洁,避免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内桶,包括:位于顶部的平衡环01和位于底部的内桶底02,平衡环01和内桶底02之间交替垂直设置有一个以上圆柱杆03和一个以上支撑筋04,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个数相等,相邻的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之间设置有可开启的门体05。
其中,门体05闭合后,其一端与圆柱杆03连接,另一端与支撑筋04连接。圆柱杆03和支撑筋04的个数可视内桶圆周大小决定,每个门体05呈圆弧形状,内桶圆周上的所有门体05闭合后成圆筒形,构成洗衣机的内桶。
本实施例给出了门体05的具体设置方式:门体05可以通过铰链06连接在圆柱杆03上,圆柱杆03两侧的门体05,可以通过铰链06交错连接在圆柱杆03上。采用铰链的连接方式便于门体05以圆柱杆03为轴向内桶圆周内侧开启。圆柱杆03两侧的门体05交错连接在圆柱杆03上,有助于节省内桶圆周空间。
进一步的,支撑筋04与门体05可以设置为卡合结构,可以为:支撑筋04上、指向内桶中心轴的内表面设置两个以上凸起041及一凹槽042。门体05上、与支撑筋04接触一侧设置有一个以上开口(图中未视),当门体05闭合时,开口与凸起041相扣合。门体05上、与支撑筋04接触一侧边缘可设置成折弯结构(图中未视),支撑筋04两侧的门体05,其边缘的折弯结构相互挤压的嵌入凹槽042中。
更进一步的,为了使门体05只能向内桶圆周内侧开启,可以在平衡环01底部、门体05的远离内桶中心轴的外侧设置一个以上台阶011,用以阻挡门体05向内桶圆周外侧开启。还可以在内桶底02顶部、门体05的远离内桶中心轴的外侧设置一个以上台阶021来达到阻挡门体05向内桶圆周外侧开启的效果。
此外,为了方便开启门体05,可以在门体05的指向内桶中心轴的内表面、靠近支撑筋04一侧设置一把手07。
本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内桶,在内桶圆周上设置多个可开启的门体,通过门体和支撑筋之间的卡扣设置更加方便门体的开启,通过平衡环或内桶底上的台阶设计以阻挡门体向内桶圆周外侧打开,以免损坏门体。对内桶和外桶之间的缝隙可以随时进行清洁。保持洗衣机内桶的清洁,避免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采用本发明前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洗衣机内桶。通过洗衣机的内桶圆周上设置的门体,从而实现在洗衣机洗涤结束后,随时打开内桶上的这些门体,对内桶和外桶之间的缝隙进行清洁。保持洗衣机内桶的清洁,避免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