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10247215.5
2010.07.28
CN101920567A
2010.12.22
授权
有权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29D 30/08合同备案号:2013350000102让与人: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受让人:正新(漳州)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发明名称: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申请日:20100728申请公布日:20101222授权公告日:20121226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3071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9D 30/08申请日:20100728|||公开
B29D30/08; B29C33/10
B29D30/08
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陈秀雄
361022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西滨路15号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渠述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由对称的上下型两块模具构成,其中各模具是由模具本体与胎唇环构成。由于模具本体与胎唇环分割为分离式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其成型时,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
1.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由对称的上下型两块模具构成,其特征在于:各模具是由模具本体与胎唇环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在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处,其长度为2mm-15mm,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气槽的长度优选为5mm-1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倾斜角优选为5°-20°。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以及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之间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2mm-15mm处,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为5mm-8mm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距胎唇趾部尺寸为2mm-15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倾斜角优选为5°-20°。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距胎唇趾部尺寸为5mm-8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处设有中空的间隙,该间隙高度为0.2mm-3mm。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呈倾斜角的接触处,二者的表面呈辊纹设计,全圆周等间距排列,辊纹数目每英寸在10目-40目之间,深度为0.01mm-0.3mm。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辊纹数目优选为每英寸在25目-35目之间,而深度优选为0.05mm-0.15mm。
充气轮胎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以改善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因排气不佳出现胎唇局部不平、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背景技术充气轮胎模具通常是由对称的上下两块模具构成,即各模具的模具本体与胎唇环设计为一体式,配合图1所示为其中上模或下模的结构示意图,这样的设计轮胎在上下合模硫化时,胎唇部无排气装置,胶料在密闭的型腔里流动性不佳,在胎唇部胶料易堆积窝气,会产生胎唇局部不平、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如果为了改善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而进行轮胎结构调整或模具加刻排气线等措施,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且改善效果不明显。本案便由此产生。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具有改善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由对称的上下型两块模具构成,其中:各模具是由模具本体与胎唇环构成。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在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处,其长度为2mm-15mm,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所述排气槽的长度优选为5mm-10mm。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所述倾斜角优选为5°-20°。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以及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之间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2mm-15mm处,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所述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为5mm-8mm处。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距胎唇趾部尺寸为2mm-15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所述倾斜角优选为5°-20°。所述距胎唇趾部尺寸为5mm-8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处设有中空的间隙,该间隙高度为0.2mm-3mm。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呈倾斜角的接触处,二者的表面呈辊纹设计,全圆周等间距排列,辊纹数目每英寸在10目-40目之间,深度为0.01mm-0.3mm。所述辊纹数目优选为每英寸在25目-35目之间,而深度优选为0.05mm-0.15mm。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是将轮胎模具,实现模具本体与胎唇环分割为分离式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其成型时,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1示意图;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2示意图;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3示意图;图4A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述。配合图1至图4A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是将模具本体1与胎唇环2进行分割,模具由一体式设计为分离式。实施例1,如图2、2A所示,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部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另横向分割线是从防水线下方进行分割,分割厚度为A,A厚度设置为模具上型或下型厚度1/8-1/2之间。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设有排气槽4,该排气槽4的起始端是在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处,其长度B为2mm-15mm,优选为5mm-10mm,而排气槽的深度H为0.2mm-0.8mm。该分离式的模具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的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从而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实施例2,如图3、3A所示,将模具胎唇从胎唇趾部位进行分割,即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α的向胎唇趾部5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优选为5°-20°;另该胎唇环2中部的厚度A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形成倾斜角α的结合处以及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之间设有排气槽4’,该排气槽4’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5尺寸C为2mm-15mm处,优选为5mm-8mm,而排气槽4’的深度H为0.2mm-0.8mm。此种方式实施后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对其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不良现象有进一步改善。实施例3,如图4、4A所示,将模具胎唇从胎唇趾部位进行分割,即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α的向胎唇趾部5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优选为5°-20°,距胎唇趾部5尺寸D为2mm-15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A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另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处设有中空的间隙6,该间隙6高度H为0.2mm-3mm。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呈倾斜角的接触处,二者的表面呈辊纹设计,全圆周等间距排列,辊纹数目每英寸在10目-40目之间,优选为每英寸在25目-35目之间,深度为0.01mm-0.3mm,优选为0.05mm-0.15mm。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采用中空的间隙6的设置以及辊纹的设计,可以增加其导气性能,胶料流动性佳,使得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不良现象改善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具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以改善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因排气不佳出现胎唇局部不平、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模具通常是由对称的上下两块模具构成,即各模具的模具本体与胎唇环设计为一体式,配合图1所示为其中上模或下模的结构示意图,这样的设计轮胎在上下合模硫化时,胎唇部无排气装置,胶料在密闭的型腔里流动性不佳,在胎唇部胶料易堆积窝气,会产生胎唇局部不平、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如果为了改善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而进行轮胎结构调整或模具加刻排气线等措施,大量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且改善效果不明显。本案便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其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具有改善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由对称的上下型两块模具构成,其中:各模具是由模具本体与胎唇环构成。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在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处,其长度为2mm-15mm,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
所述排气槽的长度优选为5mm-10mm。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
所述倾斜角优选为5°-20°。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以及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之间设有排气槽,该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2mm-15mm处,而排气槽的深度为0.2mm-0.8mm。
所述排气槽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尺寸为5mm-8mm处。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趾部贯通,该倾斜角为0°-45°,距胎唇趾部尺寸为2mm-15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
所述距胎唇趾部尺寸为5mm-8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纵向分割线处设有中空的间隙,该间隙高度为0.2mm-3mm。
所述胎唇环与模具本体呈倾斜角的接触处,二者的表面呈辊纹设计,全圆周等间距排列,辊纹数目每英寸在10目-40目之间,深度为0.01mm-0.3mm。
所述辊纹数目优选为每英寸在25目-35目之间,而深度优选为0.05mm-0.15mm。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发明是将轮胎模具,实现模具本体与胎唇环分割为分离式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其成型时,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1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2示意图;
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充气轮胎上型或下型模具实施例3示意图;
图4A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配合图1至图4A所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模具结构,是将模具本体1与胎唇环2进行分割,模具由一体式设计为分离式。
实施例1,如图2、2A所示,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的向胎唇部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另横向分割线是从防水线下方进行分割,分割厚度为A,A厚度设置为模具上型或下型厚度1/8-1/2之间。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形成倾斜角的结合处设有排气槽4,该排气槽4的起始端是在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处,其长度B为2mm-15mm,优选为5mm-10mm,而排气槽的深度H为0.2mm-0.8mm。该分离式的模具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的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从而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
实施例2,如图3、3A所示,将模具胎唇从胎唇趾部位进行分割,即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α的向胎唇趾部5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优选为5°-20°;另该胎唇环2中部的厚度A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形成倾斜角α的结合处以及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之间设有排气槽4’,该排气槽4’的起始端是距胎唇趾5尺寸C为2mm-15mm处,优选为5mm-8mm,而排气槽4’的深度H为0.2mm-0.8mm。此种方式实施后在轮胎生产过程中对其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不良现象有进一步改善。
实施例3,如图4、4A所示,将模具胎唇从胎唇趾部位进行分割,即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是设在轮胎的胎唇部3下方,该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向外呈倾斜角α的向胎唇趾部5贯通,该倾斜角α为0°-45°,优选为5°-20°,距胎唇趾部5尺寸D为2mm-15mm处为纵向分割线的内端,另该胎唇环中部的厚度A为模具上型或下型中部厚度的1/8-1/2。另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纵向分割线处设有中空的间隙6,该间隙6高度H为0.2mm-3mm。在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呈倾斜角的接触处,二者的表面呈辊纹设计,全圆周等间距排列,辊纹数目每英寸在10目-40目之间,优选为每英寸在25目-35目之间,深度为0.01mm-0.3mm,优选为0.05mm-0.15mm。胎唇环2与模具本体1采用中空的间隙6的设置以及辊纹的设计,可以增加其导气性能,胶料流动性佳,使得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对其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不良现象改善效果显著。
《充气轮胎模具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气轮胎模具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模具结构,由对称的上下型两块模具构成,其中各模具是由模具本体与胎唇环构成。由于模具本体与胎唇环分割为分离式结构,可以令模具在轮胎其成型时,胎唇部具有一定的导气性能,在不影响轮胎性能的情况下改善了轮胎胎唇局部不平及胎唇气泡等外观不良现象。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