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气流纺纱.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3350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9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23200.8

申请日:

2003.12.23

公开号:

CN1536113A

公开日:

2004.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04; D02G3/36; D01G15/10; D01H4/08

主分类号:

D02G3/04; D02G3/36; D01G15/10; D01H4/08

申请人:

绍尔捷克股份公司;

发明人:

弗朗齐歇克·伯里塞克; 阿莱斯·斯米塞克

地址:

捷克切尔韦尼科斯泰莱茨

优先权:

2003.04.03 CZ PV 2003-941; 2003.04.03 CZ PV 2003-942; 2003.04.03 CZ PV 2003-94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王宪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多组分气流纺纱由至少两组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构成,这两个纤维组在后续片段(6,7)中重复交替出现,过渡片段(8)将所述后续片段(6,7)连接起来,所述过渡片段由来自短纤维(4,5)的两个纤维组(2,3)中的短纤维(4,5)构成。本发明还涉及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及为此方法设计的纺纱单元。

权利要求书

1: 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组(2,3)短纤维(4, 5)构成,所述纱线由被过渡段(8)相互连接起来的片段(6,7) 循环交替出现而形成,所述过渡段(8)由来自于所述两组(2,3) 短纤维(4,5)的短纤维构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征在于,片段(6, 7)和过渡片段(8)的长度重量是相同的。
3: 如权利要求书1或2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征在于,短 纤维(4,5)纤维组(2,3)的至少片段(6,7)之一的长度重 量和短纤维(4,5)的过渡片段(8)的长度重量是不同的。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征在于, 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之一具有比短纤维(4,5)的 其他纤维组(2,3)更长的手扯长度。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 征在于,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之一和其他的短纤维 (4,5)的纤维组(2,3)的材料组成不同。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 征在于,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之一和其他的短纤维 (4,5)的纤维组(2,3)的颜色不同。
7: 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其特 征在于,至少一根长纱线(12)连续通过短纤维(4,5)的片段 (6,7)和短纤维(4,5)的过渡片段(8)。
8: 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 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纺纱线片段的纤维组的要求,从至少 两种不同纤维成分的条子中进行梳理从而将纤维纺到一起,当所 纺纱线片段的完成时,根据后续纱线片段的纤维成分调整条子的 梳理,从而在两个相继片段之间形成一个过渡片段,该过渡片段 的县委来自于所述至少两个纤维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条子被交替地梳理。
10: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条子的梳理过程呈阶跃式变化。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条子的梳理过程流畅地进行变化。
12: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各个片段和过渡片段的纺纱过程中梳理的纤维数量是恒 定的。
13: 如权利要求8或9或10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过渡片段中所梳理的纤维数量和纺后续片段时所 用的被梳纤维数量不同。
14: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 在于,在纺纱过程中被梳纤维数量周期性或随机性增加或减小。
15: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纤维在被纺的时候有一根纱线向它们供给。
16: 用于实施如从权利要求9至15之一所述的方法的纺纱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纺纱转子(14),该纺纱转子由一个运输通道(17) 与至少一个梳理罗拉(18)相连,至少一对供给单元(24)为梳 理罗拉(18)设置,并且所述的供给单元装备有各自的驱动装置。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供给单元(24) 沿着梳理罗拉(18)圆周方向顺序排列。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供给单元(24) 沿着与梳理罗拉(18)的轴线平行的方向顺序排列。
19: 如权利要求16或17或18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至 少一个供给单元(24)由饲服电机驱动。
20: 如权利要求16至19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供给 单元(24)包含供给罗拉(25)和压力台(26)。
21: 如权利要求16或17或18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对于每个供给单元(24),梳理罗拉(18)都设置有一个可独立调 节的罩(31)。
22: 如权利要求16或17或18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 梳理罗拉(18)由配有罩(31)的圆环(31)构成。
23: 如权利要求22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圆环 (33)的位置分离开,从而所获得的梳理罗拉(18)设置有独立 驱动器。
24: 如权利要求22和23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 圆环(33)至少和两个供给罗拉(25)相关联。
25: 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它装有两 个梳理罗拉(18),它们的运输通道(17)通往纺纱转子(14)。
26: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附加纱线(12) 的吸入装置(34)通往纺纱转子(14)。
2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纺纱单元,其特征在于,各个驱动器与 可编程单元的控制电路相连。

说明书


多组分气流纺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组分气流纺纱,它的生产方法及为此生产方法而发明的纺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平面织物的生产及设计过程中需按照客户的需求及各种时尚趋势采用纱线的不同性能。气流纺纱具有高产量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多组分纱线的纺纱方法被公知和使用,即在生产准备的加工程序中被混合加工成一根条子的多种材料被一起供给到纺纱单元。材料混合比率在纺纱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该比率由供给卷装中的比率决定。

    对于这个过程,在条子准备过程中全部纺织材料必须同时被加工成条子,所述条子准备过程例如牵伸。但这不总是能够实现-例如当这些纤维有显著的性能差异时例如-涉及到扯样长度。那么,这些材料根本不能用这种方法加工。

    上述纺纱单元输入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已经公知,当超过一条的条子被喂入一个喂入装置时,需使用多个独立条子压缩器。但此种措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喂入各种品质的材料是可行的,但是由于这些材料的相互混合比率是固定的,是由它们每个组分的长度重量决定的,因而它们的比率不能通过灵活调节机器来满足新的需要。因此这些材料可以被加工,但两种材料必须有相似的性能特点,当它们一起加工时,两种输入材料的几何特征-如从梳理罗拉罩到夹持线的距离-对两者而言是相同的。这使得同时加工长纤维和短纤维非常困难或完全不可能。

    如果这种混合最终加工完成,制成地纱线沿长度方向上的性能多少是稳定的。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计出或获得在渗透性和吸收性方面具有特殊性能的多组分气流纺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组分气流纺纱,从材料成分,颜色,扯样长度等角度讲,以循环重复的片段产生性能上的变化,此目的可通过使用一种简单的装置达到。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多组分气流纺纱达到此目的,它主要包括至少2组短纤维轮流出现在相继片段上并由同时含有此两种纤维组的短纤维构成的过度片段将上述相继片段相连接。

    对于标准加工过程而言,各片段的长度重量与过渡片段的长度重量相同将是比较有利地,相反,对于特殊的加工过程,至少由一种短纤维构成的纱线片段的长度重量和由短纤维构成的过渡片段的长度重量有差异将是比较有利的。

    从具有不同材料或颜色组成的短纤维和长纤维的加工角度来讲,比较有利地是由一个短纤维组制造的一个片段在长度方面更短或在材料或颜色方面和其它片段有区别。

    本发明的纱线使用性能可以简单地通过添加一个由长丝或短纤维构成的纱线作为纱芯而得到扩展。此纱芯连续穿过短纤维的所有片段和过渡片段。

    通过气流纺生产多组分纱线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当从至少两根不同纤维成分组成的条子梳理出被纺纤维而纺出单根纱线时,所述的梳理根据当前多组分纱的被纺片段的纤维组成确定。当完成这个被纺片段后,根据后续多组分纱线片段的纱线组成再调节被梳理出的条子,这样会产生一个在多组分纱的后续片段之中的包含两种纤维组的过渡片段。

    本发明能够只是简单地从第一根和第二根条子中交替地梳理出纤维而进行纺纱过程,它的优势是生产多色纱线。

    如果需要过渡片段尽可能短,那么可以通过改变条子梳理速度,相应地以阶跃的方式改变条子的供给来实现,即同时进行新纱条的供给和旧纱条的梳理停止,当一个条子停止时,另一个条子开始工作。可以通过流畅的改变条子的梳理速度而获得过渡片段变长及流畅地组成改变。

    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梳理出的条子纤维的数量来达到改变沿着纱线的条子的总体重量,这种改变可以发生在每个片段中或者独立地在被纺片段中,这样可以产生纱线上随机性或周期性的强度减弱或增强,或者也能在所有片段和过渡段中保持梳理纤维量的恒定不变。通过向被纺纤维内添加附加一根长纱线,能够增加纱线外观和组成的选择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多组分气流纺纱的加工方法可通过一个纺纱单元轻易完成,此单元包括通过输送管道与至少一个梳理罗拉相连接的纺纱转子,梳理罗拉装有至少一对装有单独驱动装置的供给装置。由于纺纱的交替性和简单性,建议将两供给单元沿着梳理罗拉的圆周方向顺序排列是较好的选择。

    从空气调节和能梳理不同长度纤维的角度考虑,两供给单元平行于梳理罗拉轴线并排排列是较好的选择。

    从梳理易于调节的角度看,建议在至少一个供给单元上装有饲服电机。

    考虑到现存的机器形式,建议供给单元由一个供给罗拉和一个压力台组成比较好。

    为了纺具有相同长度的短纤维的纺纱材料,可使用在梳理罗拉整个宽度上具有相同罩布的梳理罗拉。

    对于平行布置,考虑到其梳理质量,建议每个供给罗拉为每个供给单元装有单独调节的罩。

    为了方便生产,将梳理罗拉配有一组带有罩的圆环较好。

    对于此种梳理罗拉的布置,较好的是圆环分别位于分离的位置处且装有单独驱动装置,它扩大了梳理调节的可能性。

    当加工大量的条子,较好的是使用装有通往联合纺纱转子的运输管道的两个梳理罗拉。

    当开发包覆纱时,需要使用一个装有附加纱线管出口的纺纱转子。考虑到现有的机器结构,对于无锭纺纱,建议使用连接到机器程控单元的供给罗拉和梳理罗拉。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使用附图详细说明:

    图1简略地示出了纱线,

    图2示出了另外一种纱线形式,

    图3,4,5示出了另一种纱线,

    图6示出了装有一对供给罗拉的纺纱单元,

    图7示出一对供给罗拉的详细情形,

    图8示出了一个布置图,其所示的是梳理罗拉的一对条子输入装置,

    所述梳理罗拉具有相互平行排列的两个不同罩;

    图9显示了一个环型的梳理罗拉,

    图10显示了一对梳理罗拉的轴测图,每个梳理罗拉装有一个独立供给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的所示多组分纱1是一种气流纺纱,它具有短纤维4,5通过气流纺交织在一起所具有的特性。多组分纱由两组2,3短纤维4,5所构成,它们沿着多组份纱1的长度交替出现在多组分纱1的片段6,7上,纱段6,7由过渡纱段8相连接,该过渡纱段8由所述两组2,3短纤维4,5构成。

    短纤维4构成的纤维组2和短纤维5构成纤维组3在颜色,手扯长度,和材料组成上有所不同。例如纤维组2可能是天然纤维如棉或毛,纤维组3可能是人造纤维。当然,可以在各纤维组2,3内使用以不同方式组合的短纤维4,5。

    根据图2的形式示出了各个片段6,7和过渡纱段8通过改变构成纤维组2,3的短纤维4,5所形成的一个变体,并且过渡纱段8的长度重量不同。类似的,过渡纱段8和片段6可以有相同的长度重量而片段7具有不同的长度重量。

    图3显示了多组分纱1的结构,在各片段6,7和过渡纱段8中存在长度重量平衡。这种长度重量的波动可以是有规律的,也可以是完全随机的,可以增强和减弱纱线的强度。

    所有上述的多组分纱1的结构由短纤维4,5构成的纤维组2,3构成。但是多组分纱1也可以包括更多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图4包含短纤维4,5,10构成的纤维组2,3,9,构成了沿着多组分纱1的三个不同重复片段6,7,11。图5示出的多组分纱1由短纤维4,5构成的纤维组2,3,构成包覆有由长丝或纱线的构成的长纱线12。

    上述多组分纱1通过气流纺的生产方法是基于下列事实:对于短纤维4,5,10的多组分纱1的各个片段6,7,11,梳理从多个条子13开始进行,取决于构成多组分纱1的单个片段6,7,11中那一个正处于被纺状态。根据图1所示的多组分纱1的纺纱过程,片段6是白色的,片段7是黑色的,短纤维4,5由两根条子13梳理产生,其中一根包含白色的,另一根包含黑色的短纤维4,5-两者总是交替出现。梳理可以阶跃地发生改变,即在结束梳理一根条子13的同时,开始梳理另一根条子13,或流畅地进行梳理改变-即其中一根条子13的梳理量减少的同时,另一根条子13的梳理量适当地增加。在阶跃改变梳理的情况下,过渡纱段8的长度较短,并含有不同颜色的短纤维4,5,在流畅改变梳理的情况下,过渡片段8的长度较长,其长度由改变梳理速度的快慢决定。事实上,可以任意改变片段的长度。唯一的限制条件是纺纱转子14的周长限制了片段6,7,11的最小长度。

    通过同时梳理来自两个条子13的短纤维4,5地可以使片段6,7上的短纤维4,5的组成成分不同。例如如果片段6由包含30%的由一个条子13而来的短纤4,5和70%从另一个条子13而来的短纤5构成的纤维组2构成,另一个片段7包括从两个条子13而来的各50%的短纤4,5并且随后比率变为70%和30%,那么以上述比例梳理条子13。对条子13梳理的比率也可以在0-100%内变化。这可以在多组分纱1上产生例如颜色的变化效果。同样的,过程也可以使用在短纤维4,5的长度或材料组成上彼此不同(例如毛和棉),这在影响多组分纱1的外观和特性上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根据图3的结构,示出了多组分纱1具有交替变化的强弱片段。通过减少短纤维4,5的梳理量来造成弱片段,这可以通过短暂停或降低条子13的梳理速度来轻易达到。通过交换条子13可使过渡片段8达到同样的效果。多组份纱线1的循环增强也可以实现,这可以通过规则地或随机地重复进行梳理密度的立即增加来实现。

    通过将纱线12连续吸入到已纺的短纤维4,5内,上述多组分纱1可以获得其他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获得具有上述效果的多组分纱1,即片段6,7由不同成分的短纤维4,5组成,片段6,7增强或变弱,以及由纱线12连续覆盖,这可以产生显著的外观效果或特殊的力学特性。

    通过对纺纱单元15做一个简单的结构调整,所有上述的类型的多组分纱1可以通过气流纺生产出来,通过在图6的示例说明可以明了。纺纱单元15包括一个纺纱转子14,从转子处多组分纱1被转移管16取走。纺纱转子14通过输送管道17和安装在纺纱单元15的主体19上的梳理罗拉连接。废料通道20通向梳理罗拉18并和位于纺纱单元15的主体19内的抽吸管道21连通。

    梳理罗拉18和纺纱转子14以常用的方式驱动-例如,梳理罗拉18和纺纱转子14由环型皮带22,23驱动。与梳理罗拉18相邻处装有一对条子13的供给单元24,此供给单元沿着梳理罗拉18的转动方向顺序排列。两个供给单元24-从简单的角度讲-应理解为可以是相同的,它们包括供给罗拉25,从叠加的集合喇叭口27处由压力台26连续施压。在供给单元24的下方有一个料箱28,供给单元从料箱内将条子13取走。

    供给罗拉25的驱动可以用简单的形式安排-如果只需要交替地梳理两条子13-通过可选择地横跨在未画出的电磁连接装置上来实现,该电磁的连接装置与控制单元29相连。但是对两个供给罗拉25各自使用单独的驱动是更可取的选择,通过未示出的饲服电机或步进电机连接到控制单元29来实现,如图7中所示情形,例如根据该实用新型。

    供给单元24沿着梳理罗拉18的周长方向顺序排列并不是必须的,而是供给单元24也可以沿着梳理罗拉18轴线的方向顺序排列,在图8得到简单地示意。此处梳理罗拉18较宽并装有两个不同的用于梳理的罩31和32用于不同成分的条子13。很显然,如果需要,梳理罗拉18可以具有相同的罩31用于两个供给单元24。从结构的角度讲,梳理罗拉18可故意地由位于共同旋转轴线的圆环33制成并装设有罩32。圆环33的驱动可以单独选择,即通过步进电机30,可通过图9看到。

    根据图10的设计,采用两个梳理罗拉18,它们安装在互相平行的旋轴轴上,每个梳理罗拉配有仅仅一个供给单元24。但是这种设计对空间的要求较高并且它需要一个收集从两梳理罗拉18而来的纤维的输送通道17或两个独立的输送通道17。

    如果上述纺纱单元15纺包覆纱,则纱线12的吸入装置34通向纺纱转子14,如图6虚线所示。纺纱单元15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需要装有吸入装置。

    根据图6,供给罗拉25通过电磁连接而对其进行中央驱动的设计,多组分纱1的纺制是通过按照程序交替接通和断开供给罗拉25的连接而完成驱动。所以如果以恒定的时间间隔设定电磁连接的断开并且如果条子13的供给从左侧的料箱28,该料箱装有例如白色的条子13,梳理出的短纤维4由输送通道17运送到纺纱转子14处,在那里纺出多组分纱1的白色的片段6。当预设的时间间隔结束后,连接到左侧供给罗拉25的电磁连接被断开,来自左侧料箱28的条子13停止供给。通过同时连通电磁连接或右侧供给单元24的供给罗拉25的驱动装置30,条子13被取走,例如来自右侧料箱28的黑色的短纤维5。黑色的短纤维5开始通过输送通道17运到纺纱转子14处,外加残存的左侧料箱28内的条子13的短纤维4一起运行,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来自两根条子13的短纤维4,5形成了多组分纱1的过渡片段。通过中断对左侧料箱28的条子13的短纤维4的梳理,它们在纺纱转子14的含量逐渐减少,最终纺纱转子14只载有来自右侧料箱28内的条子13的短纤维5,此时开始纺多组分纱1上的黑色片段7,当断开右侧供给单元24及接通电磁连接使左侧料箱28的条子13左侧供给单元24开始工作时,黑色片段7的过程结束。上述过程重复操作产生了多组分纱1的片段6,7和过渡片段8。在单独驱动控制的情况下,不需要交替梳理条子13,它们可以同时梳理然后混合。

    例如:如图8,使用梳理罗拉18的情况,可以设定程序使不同片段6,7由同时梳理来自两条子13的短纤维4,5而形成,通过交替增加和减小两条子13的供给速度比值,使梳理的短纤维4,5以不同的比率组合。在独立驱动两供给罗拉25这种情形,能够通过改变条子13的供给速度在多组分纱1产生增强或减弱的片段。具有一对梳理罗拉18的这种情形是类似的。对于所有的情形-在包含连续喂入纱线12的纺纱单元15时-都可产生多组分包覆纱1。

    如前所述,此装置可开发由混合材料生产的无锭纺纱,这是到目前为止使用单根条子13所难以做到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用于多组分纺纱的加工。

多组分气流纺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多组分气流纺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多组分气流纺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组分气流纺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组分气流纺纱.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多组分气流纺纱由至少两组短纤维(4,5)的纤维组(2,3)构成,这两个纤维组在后续片段(6,7)中重复交替出现,过渡片段(8)将所述后续片段(6,7)连接起来,所述过渡片段由来自短纤维(4,5)的两个纤维组(2,3)中的短纤维(4,5)构成。本发明还涉及多组分气流纺纱的生产方法及为此方法设计的纺纱单元。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