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铜钢丝的制造方法和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轮胎加强用钢丝帘线的线材等的、 在表面设有镀黄铜层的镀 铜钢丝的制造方法和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 在子午线轮胎的带束层、 胎体层用帘布层、 及各种工业用带构件等橡胶物品 中, 通过采用由橡胶包覆对表面实施了镀铜处理的镀铜钢丝而成的材料或者由橡胶包覆捻 合多根上述镀铜钢丝而成的钢丝帘线而成的材料, 从而获得了对上述橡胶物品的橡胶的加 强效果。为了实现该加强效果, 需要充分地确保上述镀铜钢丝与包覆上述镀铜钢丝的橡胶 的粘接性能。 例如, 在制造轮胎时的硫化工序中, 通过在使上述钢丝帘线与橡胶接触的状态 下对上述钢丝帘线进行加热, 从而使橡胶中的硫磺与镀铜中的铜发生反应而形成粘接层。 对于橡胶物品用钢丝帘线而言, 希望提高能够迅速且可靠地形成该粘接层的性能 ( 粘接性 能 )。
作为改善上述镀铜钢丝与橡胶的粘接性能的方法, 以往提出了这样的方法, 即, 在 由粒径大于 20nm 的晶粒构成的镀黄铜层的准晶质部的表面侧设置由粒径为 20nm 以下的晶 粒构成的非准晶质部, 利用该非准晶质部迅速地进行镀铜钢丝与橡胶的粘接反应 ( 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 1)。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 2006-283270 号公报
作为在上述镀黄铜层的准晶质部的表面侧设置非准晶质部的方法, 提出了如下的 两种方法 : 在湿式拉丝工艺中, 降低润滑液中的润滑性成分的浓度而对镀铜钢丝进行拉丝 加工, 在其表面形成加强加工层 ; 利用等离子体 CVD 等在准晶质的镀黄铜层的表面形成非 晶质的镀黄铜层。
但是, 在降低润滑性成分的浓度而进行拉丝加工的情况下, 不仅有可能经常发生 断丝, 而且存在拉拔镀铜钢丝所采用的拉丝模 (dice) 的寿命降低等导致生产效率降低这 样的问题。
另外, 利用等离子体 CVD 等形成非晶质的镀黄铜层的方法所需的设备规模较大, 因此, 不能说是实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 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生产效率 就能够充分地确保镀铜钢丝与橡胶的初始粘接性能的橡胶物品加强用镀铜钢丝的制造方 法和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1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该拉丝装置使用多 个拉丝模依次拉拔在表面具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来进行拉丝加工, 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 置在最终拉丝工序的最下游的最下游拉丝模、 配置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的前一个 ( 即, 位 于最下游拉丝模之前且与其相邻 ) 的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的
前一个的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以及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前一阶段的前一阶段拉丝 模, 上述前一阶段拉丝模的与上述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系数小于 0.12,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摩擦系数为 0.12 ~ 0.41。
技术方案 2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 1 所述的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中,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 除上述摩擦系数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的摩擦系数小于 0.12。
技术方案 3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该拉丝装置使用多个拉丝模 依次拉拔在表面具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来进行拉丝加工, 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最终 拉丝工序的最下游的最下游拉丝模、 配置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2 个拉丝 模以及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 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的摩擦系数为 0.12 ~ 0.41,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 除上述摩 擦系数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的摩擦系数小于 0.12。
技术方案 4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 1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镀铜钢丝 的拉丝装置中,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至 少 1 个的上述摩擦系数为 0.18 ~ 0.22。
技术方案 5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该拉丝装置使用多个拉丝模 依次拉拔在表面具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来进行拉丝加工, 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最终 拉丝工序的最下游的最下游拉丝模、 配置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2 个拉丝 模、 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以及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前一阶段的前一阶段拉丝模, 上述前一阶段拉丝模的与上述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 系数为 0.1 以下,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 至少 1 个拉丝模的摩擦系数为 0.12 ~ 0.41。
技术方案 6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 5 所述的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中,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 除与上述镀铜钢 丝之间的摩擦系数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的上述摩擦系数为 0.1 以下。
技术方案 7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 该拉丝装置使用多个拉丝模 依次拉拔在表面具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来进行拉丝加工, 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在最终 拉丝工序的最下游拉丝模、 配置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2 个拉丝模以及配 置在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的前一个的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的与上述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系 数为 0.12 ~ 0.41,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 的、 除摩擦系数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的摩擦系数为 0.1 以下。
技术方案 8 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 在技术方案 5 ~ 7 中任一项所述的镀铜钢丝 的拉丝装置中,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中的至 少 1 个拉丝模的上述摩擦系数为 0.18 ~ 0.22。
另外, 技术方案 9 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镀铜钢丝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对在表面 具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进行拉丝加工, 其特征在于, 使用技术方案 1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镀铜钢丝的拉丝装置对镀铜钢丝进行拉丝加工。
另外, 如图 2 所示, 在将向拉丝模 14 进线之前的镀铜钢丝 13 的截面积设为 A0、 利 用拉丝模 14 拉丝之后的镀铜钢丝 13 的截面积设为 A1、 拉丝模 14 的模角设为 α、 镀铜钢丝 13 的拉拔力设为 Pz 时, 上述摩擦系数 μ 能够用以下的计算式 (Siebel 计算式 ) 近似地表 示。在本发明中, 根据拉拔的镀铜钢丝 13 的钢丝屈服应力 Y 的值, 改变 A0、 A1、 α、 Pz 来适 当地调整该拉丝模 14 与镀铜钢丝 13 之间的摩擦系数 μ。
数学式 1
Y: 钢丝的屈服应力
采用本发明的镀铜钢丝的制造方法, 在对镀铜钢丝进行拉丝加工时, 作为最终拉 丝工序的最终拉丝模及其上游侧的 2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 采用与镀铜钢丝之间 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由此, 不会降低模具寿命而仅对镀黄铜层的极表 面 ( 即, 镀黄铜层表面的非常薄的部分 ) 进行加强加工, 能够在准晶质部的表面侧设置由 20nm 以下粒径的晶粒构成的、 晶格缺陷密度较高的非准晶质部。 另外, 由于能够抑制断丝的 发生, 因此, 不会降低生产效率, 能够充分地确保镀铜钢丝与橡胶的初始粘接性能。
并且, 只要使最终拉丝工序的最终拉丝模及其上游侧的 2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 拉丝模与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8 ~ 0.22, 就能够在上述准晶质部的表面侧可 靠地设置非准晶质部, 并且, 能够进一步抑制断丝的发生。最好是只要使上述摩擦系数 μ 为 0.18 ~ 0.21, 就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
通过使除上述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与镀铜钢丝之 间的摩擦系数小于 0.12、 特别是为 0.1 以下, 不用对镀铜钢丝施加不必要的加工。由此, 不 会损害镀铜钢丝的性能, 能够充分确保镀铜钢丝与橡胶的初始粘接性能。 并且, 能够防止除 与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的寿命降低。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拉丝装置的示意图。
图 2 是用于说明拉丝模摩擦系数 μ 与镀铜钢丝的拉拔条件的关系的图。
图 3 是表示对实施例所采用的拉丝模的摩擦系数和制成的镀铜钢丝的粘接性、 模 具寿命、 断丝的发生进行调查的结果的表。
附图标记说明
10、 拉丝装置 ; 11、 润滑液槽 ; 11m、 润滑剂液 ; 12A、 12B、 驱动绞盘 (capstan) ; 14、 前 一阶段的拉丝模 ; 14x、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 14y、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 14z、 最下游拉丝模 ( 最
终拉丝模 ) ; 15、 驱动绞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图 1 是表示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多层滑移 (slip) 型湿式的拉丝装置 10 的概要的 图。该多层滑移式湿式的拉丝装置 10 可用于对在实施铅浴淬火 (patenting) 热处理之后、 在其表面设有镀黄铜层的镀铜钢丝进行拉丝的最终拉丝工序。该拉丝装置 10 包括充满有 润滑剂液 11m 的润滑液槽 11、 设置在润滑剂液 11m 中的多层驱动绞盘 12A、 12B 及多个拉丝 模 14、 14x、 14y、 14z、 驱动绞盘 15。在此, 拉丝模 14z 是最终拉丝模 ( 以下称作最下游拉丝 模 )。拉丝模 14y 是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拉 丝模 14x 是上述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14y 的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拉丝 模 14 是配置在上述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14x 的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 以下称作前一阶段的拉 丝模 )。
说明由拉丝装置 10 进行的最终拉丝工序。首先, 在互相面对地配置在润滑液槽 11 内的润滑剂液 11m 中的 2 个多层驱动绞盘 12A、 12B 之间, 将镀铜钢丝 13 交替地搭在上 述驱动绞盘 12A、 12B 的各层。在该过程中, 在每一层都利用拉丝模 14(14、 14x、 14y) 进行拉 丝。之后, 利用驱动绞盘 15 将经由最下游拉丝模 14z 被拉丝处理至规定直径后的镀铜钢丝 13 输送到图外的卷取工序。 在该工序中, 使用二十几个拉丝模进行拉拔加工, 获得规定丝径 ( 直径为 0.1 ~ 0.4mm) 的镀铜钢丝 13。 在本例子中, 作为上述拉丝模内的最下游拉丝模 14z, 采用与镀铜钢丝之间的摩擦 系数 μ 为 0.2 的拉丝模 ( 以下将 μ 称作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 并且, 作为下游第 2 个拉丝 模 14y、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14x 及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14, 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 丝模。
另外, 上述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14 是由碳化钨 (WC) 等超硬合金构成的拉丝模, 下游 侧的拉丝模 14x ~ 14z 是金刚石拉丝模。上述各拉丝模 14、 14x ~ 14z 的摩擦系数 μ 根据 拉拔的镀铜钢丝 13 的钢丝屈服应力 Y 的值, 采用上述 Siebel 计算式, 通过改变向拉丝模进 线之前的镀铜钢丝的截面积 A0、 利用拉丝模拉丝之后的镀铜钢丝的截面积 A1、 模角 α、 镀 铜钢丝 13 的拉拔力 Pz 来进行调整。
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摩擦系数 μ 大于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14y、 14x、 14, 因此, 拉丝加工后的镀铜钢丝 13 的极表面被加强加工。结果, 在镀黄铜层的准晶质部的表面侧形 成由 20nm 以下粒径的晶粒构成的非准晶质部。因而, 这样制成的镀铜钢丝 13 在镀黄铜层 表面存在晶格缺陷密度高的非准晶质部, 因此, 在其与橡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时, 镀黄 铜层与橡胶的粘接反应迅速地进行。由此, 能够迅速地形成镀铜钢丝 13 和橡胶的粘接层, 因此, 初始粘接性能升高。
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摩擦系数 μ 小于 0.12 的情况下, 镀黄铜层的表面未 被充分地加强加工而成为准晶质部, 因此, 镀黄铜层与橡胶的粘接反应缓慢地进行。因而, 难以提高初始粘接性能。另一方面, 在上述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摩擦系数 μ 大于 0.41 的 情况下, 虽然初始粘接性能升高, 但拉丝模与镀铜钢丝的摩擦过大, 不仅拉丝模的磨损加速 而使模具寿命降低, 也会经常发生断丝, 因此, 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摩擦系数需要处于 μ =
0.12 ~ 0.41 的范围。
另外, 在本例子中, 作为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14y、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14x 及前一阶段 的拉丝模 14, 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由此, 不对镀铜钢丝 13 施加除由上述 最下游拉丝模 14z 进行的加强加工之外的不必要的加工, 因此, 不会损害镀铜钢丝 13 的性 能。另外, 由于上述拉丝模 14、 14x、 14y 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 因此拉丝模的寿命也较 长。
这样, 采用该最佳方式, 在最终拉丝工序所采用的拉丝装置 10 中, 作为最下游拉 丝模 14z, 采用其与镀铜钢丝 13 之间的摩擦系数 μ 为 0.2 的拉丝模, 并且, 作为下游第 2 个 拉丝模 14y、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14x 及前一阶段的拉丝模 14, 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 的拉丝模来对镀铜钢丝 13 进行拉丝, 在镀铜钢丝 13 的镀黄铜层的准晶质部的表面侧形成 晶格缺陷密度高的非准晶质部, 因此, 能够在维持模具寿命的同时、 提高镀铜钢丝 13 的粘 接性能, 并且, 能够充分地抑制断丝的发生。
另外, 在上述最佳方式中, 使最下游拉丝模 14z 的摩擦系数 μ 为 0.2, 摩擦系数 μ 的值处于 0.12 ~ 0.41 的范围即可。另外, 在上述例子中, 仅将在最终拉丝工序中使用的拉 丝模内的最下游拉丝模 14z 做成摩擦系数 μ 为 0.2 的拉丝模, 但并不限定于此, 作为最下 游拉丝模 14z、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 14y 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 14x 这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 拉丝模, 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即可。即, 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既可以是 2 个, 也可以是 3 个。 另外,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除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之外的拉丝模, 优选摩擦系数 μ 小于 0.12, 若使用 0.1 以下的拉丝模则更 佳。 另外, 作为上述 3 个拉丝模 14x、 14y、 14z 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 优选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 若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8 ~ 0.22 的拉丝模则更佳。摩擦系 数 μ 的特别优选范围是 0.18 ~ 0.21。
实施例
在最终拉丝工序中, 作为最下游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这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 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来对镀铜钢丝 进行拉丝。将对其粘接性、 模具寿命、 断丝的发生进行调查的结果表示于图 3 的表中。
实施例 1 的镀铜钢丝是仅最下游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 其他 的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
实施例 2 的镀铜钢丝是仅最下游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2 的拉丝模、 其他 的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
实施例 3 的镀铜钢丝是仅最下游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41 的拉丝模、 其他 的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
实施例 4 的镀铜钢丝是仅下游第 2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1 的拉丝模、 其他的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
实施例 5 的镀铜钢丝是仅下游第 3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 且使下游第 4 个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1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另外, 其他拉 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
实施例 6 的镀铜钢丝是仅下游第 3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
其他的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
实施例 7 的镀铜钢丝是最下游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8 的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另外, 其他拉丝模的摩擦 系数 μ 为 0.1 以下。
实施例 8 的镀铜钢丝是下游第 2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1 的拉丝模、 下 游第 3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另外, 其他拉丝模 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
实施例 9 的镀铜钢丝是最下游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18 的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0 的拉丝模、 下游第 3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为 0.21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另外, 其他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
另外, 为了进行比较, 制作使所有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来进行拉丝而 成的镀铜钢丝 ( 比较例 1)、 作为最下游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这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采用具有大于 0.41 的摩擦系数 μ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 的镀铜钢丝 ( 比较例 2 ~ 4)、 采用配置在下游第 3 个拉丝模的前一阶段的下游第 4 个拉丝 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21、 最下游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的摩擦系 数 μ 全部小于 0.12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而成的镀铜钢丝 ( 比较例 5), 将对其粘接性、 模具 寿命、 断丝的发生进行调查的结果也一并表示于图 3 的表中。
粘接性能以直到在与橡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加热后的镀铜钢丝完全被橡胶 100% 包覆为止的时间进行评价, 用将比较例 1 作为 100 的指数来表示。 数字越小, 粘接性越良好。
模具寿命以能够用拉丝模生产的镀铜钢丝的重量进行评价, 用将比较例 1 作为 100 的指数来表示。数字越大, 模具寿命越长, 生产效率越高。
断丝以在 10ton 的张力条件下对镀铜钢丝进行拉丝时的断丝次数进行评价, 用将 比较例 1 作为 100 的指数来表示。数字越小, 断丝越少。
由图 3 的表可知, 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实施例 1 ~ 9 的镀铜钢丝维持与 比较例 1 的将所有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来进行拉丝而成的镀铜钢丝同等的模 具寿命和断丝次数, 并且, 粘接性能提高了 12%~ 55%。由此可明确, 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制 造方法, 不会降低生产效率就能够提高镀铜钢丝与橡胶的粘接性能, 并且, 能够充分地抑制 断丝的发生。
另外也可知, 在增加摩擦系数 μ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的数量时, 粘接性能进 一步升高。
另外也可确认, 如实施例 4 ~ 6 及实施例 8 所示, 即使在最下游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为 0.1 以下的情况下, 只要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采用摩擦系数 μ 处于 0.18 ~ 0.22 的拉丝模, 就能够提高粘接性能。
相对于此, 可确认, 作为最下游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这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拉丝模, 采用具有大于 0.41 的摩擦系数 μ 的拉丝模来进行拉丝的 情况下, 在任何情况下初始粘接性能均会升高, 但是模具寿命变短, 生产效率降低, 并且, 也 经常发生断丝, 因此, 作为加强加工的拉丝模的摩擦系数需要为 0.41 以下。
还可确认, 即便使配置在下游第 3 个拉丝模的前一阶段的下游第 4 个拉丝模的摩 擦系数 μ 为 0.21, 在最下游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这 3 个拉丝模的摩擦系数 μ 小于 0.12 的情况下, 也仅能获得与比较例 1 相同的特性, 因此, 需要最下游 拉丝模、 下游第 2 个拉丝模及下游第 3 个拉丝模这 3 个拉丝模中的至少 1 个采用摩擦系数 为 0.12 ~ 0.41 的拉丝模。
工业实用性
利用本发明制造的镀铜钢丝与橡胶的粘接性良好, 因此, 除了用于钢丝子午线轮 胎的钢丝帘线之外, 也能够适合用作高压管、 工业用带等其他橡胶物品的加强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