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硫性优异的钢板和管线管用钢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含有硫化氢 (H2S) 的环境中的抗氢诱发裂纹性、 即抗硫性优异的高 强度钢板, 进而涉及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气等的输送的高强度管线管用钢管。
背景技术 对于输送含有硫化氢的含硫油、 含硫气体的管线管所使用的钢管和管线的附属设 备等所使用的钢板, 要求抗硫性。另外, 所谓抗硫性, 是在含有硫化氢的腐蚀环境中的抗氢 诱发裂纹性 ( 抗氢致裂纹性 ; 抗 HIC 性 ) 和耐应力裂纹性 ( 抗 SSC 性 )。另外, 从提高输送 效率和通过薄壁化来降低成本等的观点出发, 对钢板进行了高强度化, 考虑到在寒冷地区 的使用, 对钢板也要求高韧性。
对于这样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 1、 2 中提出了使低温韧性和抗硫性提高的高强 度钢板的制造方法。 这些方法是通过降低 C 和 Al 的含有量和添加 Ti, 抑制由硬质相导致的 脆化, 促进晶内相变, 抑制韧性的降低, 而且通过降低 S 量和添加 Ca, 控制 MnS 的形态, 使抗
硫性提高的方法。
此外, 由于沿钢板的轧制方向延伸的 MnS 成为抗硫性降低的原因, 因此例如专利 文献 3、 4 中提出了通过控制 Ca 量、 O 量和 S 量, 来抑制 MnS 的延伸的钢板。另外, 例如专利 文献 5 中提出了除了 MnS 之类的硫化物系夹杂物之外, 还抑制成为 HIC 的起点的 Nb-Ti-C-N 系夹杂物的粗大化的钢板和钢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 特开平 06-293918 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特开平 07-233415 号公报
专利文献 3 特开平 07-242944 号公报
专利文献 4 特开 2000-109947 号公报
专利文献 5 特开 2006-63351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当通过降低 S 量和添加 Ca 来抑制 MnS 的延伸时, 能够使钢板的抗硫性提高。 可是, 即使低 S 化, 例如厚壁的钢板和钢管的一部分也有时发生起因于 HIC 的裂纹。本发明是鉴 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 其课题是提供抗硫性优异的钢板以及管线管用钢管。
本发明者们为了弄清降低 S 量、 添加了 Ca 的钢板发生 HIC 的原因而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发现, 尽管是将 S 量降低至 8ppm 以下并进行了 Ca 添加的钢板, HIC 的起点是延伸至 大于 50μm 的 MnS。因此, 本发明者们进而对其原因进行研究, 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 由于脱 氧不适当, 因此 Ca 变为氧化物、 MnS 粗大化成为原因。
而且, 已知 : 当为了强化脱氧而添加 Al 时, 容易产生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混合物 ( 马 奥组元 ; Martensite-Austenite Constituent : MA), 特别是在焊接热影响区 (HAZ) 韧性降 低。本发明者们在要求韧性的情况下通过降低 Al, 添加适量的 Si, 强化脱氧, 成功地抑制了
MnS 的延伸。
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见解完成的, 其要旨如下。
(1) 一种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 含有
C: 0.01 ~ 0.08%、
Si : 0.10 ~ 0.50%、
Mn : 1.00 ~ 1.50%、
Ti : 0.005 ~ 0.030%、
Nb : 0.01%以上且小于 0.04%、
Ca : 0.0010 ~ 0.0040%,
且限制为 P : 0.015%以下、
S: 0.0008%以下、
O: 0.0020%以下、
Al : 0.040%以下,
其余部分由 Fe 和杂质组成,
而且, Al、 Si 的含有量 [ 质量% ] 满足 Al ≤ 0.005%且 0.25%≤ Si, 或者满足 Al > 0.005%且 Al+0.1Si ≥ 0.03%,
而且, S、 O、 Si、 Ca 的含有量 [ 质量% ] 满足 S/Ca ≤ 0.33、 O/Si ≤ 0.005。
(2) 根据上述 (1) 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 将 Al 量限 制在 0.0200%以下。
(3) 根据上述 (1) 或 (2) 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 将 Al 量限制在 0.0050%以下。
(4) 根据上述 (3) 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量%计, Si 量为 0.25 ~ 0.40%。
(5) 根据上述 (1) ~ (4)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Nb 量为 0.01 ~ 0.02%。
(6) 根据上述 (1) ~ (5)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Ca 量为 0.0020 ~ 0.0040%。
(7) 根据上述 (1) ~ (6)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将 N 限制在 0.008%以下。
(8) 根据上述 (1) ~ (7)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还含有 B : 0.0020%以下。
(9) 根据上述 (1) ~ (8)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还含有 V : 0.10%以下。
(10) 根据上述 (1) ~ (9)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还含有 Mg : 0.01%以下、 REM : 0.05%以下的一方或两方。
(11) 根据上述 (1) ~ (10) 的任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 其特征在于, 以质 量%计, 还含有
Mo : 0.05 ~ 0.5%、
Ni : 0.05 ~ 0.5%、Cu : 0.05 ~ 0.5%、
Cr : 0.05 ~ 0.5%
中的 1 种或 2 种以上。
(12) 一种抗硫性优异的管线管用钢管, 其特征在于, 母材由上述 (1) ~ (11) 的任 一项所述的抗硫性优异的钢板构成。
本发明是降低 S 量、 通过添加适当的脱氧剂来降低 O( 氧 ) 量, 而且通过添加适量 的 Ca 来抑制 MnS 延伸的发明。根据本发明, 能够切实防止钢板和钢管的起因于 HIC 的裂纹 发生。而且, 通过降低 Al 量, 能够提高 HAZ 的韧性。因此, 根据本发明, 能够提供抗硫性进 而 HAZ 的韧性优异的钢板以及管线管用钢管, 本发明在产业上的贡献极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沿轧制方向延伸了的 MnS 的一例的图。 图 2 是表示钢板的 MnS 的最大长度与 S/Ca 以及 O/Si 的关系的图。 图 3 是表示本发明的钢板的 Si 量和 Al 量的范围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将 S 量设为 0.0003%并添加了 0.0025%的 Ca 的钢板中发生的 HIC 的起点, 是在 中心偏析部存在的沿轧制方向延伸了的 MnS。另外,%意指质量%, 以下同样。
如图 1 所例示, 延伸了的 MnS 的长度超过 50μm。另外, 该钢板, 作为 S、 Ca 以外 的主要的成分, 含有 0.039%的 C、 0.24%的 Si、 1.20%的 Mn 和 0.0021%的 O( 氧 ), 还含有 0.006%以下的 Al、 和 0.01%左右的 Nb 和 Ti。
即使这样地降低 S 量和 O 量, 添加充分量的 Ca, 在氧量超过 0.0020%的情况下, 在 中心偏析部生成 MnS 也是不能预想的事。
即, 其结果意味着若氧量超过 0.0020%, 则由 Ca 产生的对 S 的固定变得不充分。 因此认为只要强化脱氧即可。对于脱氧的强化, 添加 Al 是有效的。另一方面, 若添加 Al, 则 由于夹杂物的增加、 晶内相变的抑制, 担心低温韧性降低。可以认为, 由于 Al 量的增加, 特 别是在 HAZ 发生 MA, 起因于此, 低温韧性降低。
因此, 本发明者们为了兼备抗硫性和低温韧性, 使 Si 添加量增加而尝试了脱氧的 强化。另一方面, Si 是使韧性降低的元素, 因此关于 Si 的添加量的上限进行了研究。
具体地讲, 通过热轧制而制造含有 C : 0.01 ~ 0.08 %、 Mn : 1.00 ~ 1.50 %、 Ti : 0.005 ~ 0.030%、 Nb : 0.01 ~ 0.02%, 且限制为 P : 0.015%以下、 Al : 0.0050%以下, 并使 Si 和 Ca 的添加量、 S 量和 O 量变化的钢板, 测定了 MnS 的长度。
从钢板的与中心偏析部相当的部位 ( 板厚方向的 1/2 部位 ) 制取试样, 利用扫描 型电子显微镜 (SEM) 观察了 MnS。 测定了在 50mm 见方的范围的视场存在的沿纵向延伸了的 MnS 和球状的 MnS 的长度。测定是对于各钢板在 15 个部位进行, 将测量到的 MnS 的最大长 度作为该钢板的 MnS 最大长度。
其结果, 如图 2 所示可知, 可看到钢板的 MnS 的最大长度与 S/Ca 以及 O/Si 相关。 由图 2 可知, 在 S/Ca > 0.33 的场合, 即使使 O/Si 降低, 也不能够抑制 MnS 的延伸化。与此 相对, 可知 : 在 S/Ca ≤ 0.33 的场合, 随着 O/Si 的降低, MnS 的延伸化得到显著抑制, 当 O/Si
变为 0.005 以下时, Mn 的最大长度被抑制为 20μm 以下。
另外, 抗硫性与 Mn 的最大长度具有相关性, 若满足 S/Ca ≤ 0.33、 O/Si ≤ 0.005 的 话, 则可知钢板的 MnS 的最大长度极被抑制, 氢诱发裂纹的裂纹发生面积率 (CAR) 变为 0%。
此外, 关于 Si 量和 Al 量与抗硫性和 HAZ 韧性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具体地 讲, 利用含有 C : 0.01 ~ 0.08%、 Mn : 1.00 ~ 1.50%、 Ti : 0.005 ~ 0.030%、 Nb : 0.01%以 上且小于 0.04%、 Ca : 0.0010 ~ 0.0040%, 且限制为 P : 0.015%以下、 S: 0.0008%以下、 O: 0.0020%以下, 满足 S/Ca ≤ 0.33、 O/Si ≤ 0.005, 并使 Si 量和 Al 量变化的钢板来进行了 评价。
钢板通过热轧制而制造, 从得到的钢板制取试样, 评价了抗硫性和 HAZ 的韧性。抗 硫性在由 NACE 规定的 TM0177-90Method A 环境下实施各样品的材质特性调查, 测定了裂纹 发生面积率 (CAR)。另外, HAZ 韧性, 是从钢板制取试样, 实施模拟 HAZ 热过程的热处理 ( 模 拟热循环试验 ), 实施夏比冲击试验来评价。模拟热循环试验是在感应加热至 1400℃, 将从 800℃到 500℃的冷却时间设为 38 秒的条件下进行。夏比冲击试验是根据 JISZ 2242 来进 行。
关于 Si 量和 Al 量与 HAZ 韧性和抗硫性的关系定性地进行说明。首先可知, 当 Si 量为 0.25 ~ 0.40%、 Al 量为 0.0050%以下的范围 ( 图 3 的区域 1) 时, 钢板的 HAZ 韧性和 抗硫性极为良好。其次可知, 当 Si 量为 0.10 ~ 0.50%、 Al 量为大于 0.0200%的范围 ( 图 3 的区域 4) 时, 虽然抗硫性极为良好, 但是 HAZ 韧性降低一些。 其次可知, 当 Al 量为 0.005%以下、 Si 量大于 0.40%且在 0.50%以下, 以及, Al 量大于 0.005%且在 0.0200%以下、 Si 量为 0.25 ~ 0.50%的范围 ( 图 3 的区域 2) 时, 虽 然抗硫性极为良好, 但是 HAZ 韧性稍有降低。另外, 得到下述见解, 即, 为了提高 HAZ 韧性, 优选将 Si 量的上限设为 0.40%以下。另外可知, 图 3 的区域 2 的 HAZ 韧性比区域 1 差, 但 比区域 4 优异。
此外可知, 在 Si 量为 0.1%以上且小于 0.25%、 Al 量大于 0.0050%且在 0.02% 以下, 并且满足 Al+0.1Si ≥ 0.03%的范围 ( 图 3 的区域 3), 可得到极良好的抗硫性。这意 味着在 Si 量为 0.1%以上且小于 0.25%、 Al 量大于 0.0050%且在 0.02%以下的范围, 单 位质量%的 Al 的脱氧能力是 Si 的脱氧能力的 10 倍左右。
另外可知, 区域 3 的 HAZ 韧性比区域 1 差一些, 但比区域 2 和区域 4 好一些。关于 抗硫性, 相比于区域 3, 区域 1、 区域 2 和区域 4 的优异一些。
另一方面可知, 在 Al 量为 0.0050%以下、 Si 量小于 0.25%的范围, 以及, Al 量大 于 0.0050%且在 0.0200%以下、 Si 量为 0.10%以上且小于 0.25%、 Al+0.1Si < 0.03%的 范围, 与区域 1 ~ 4 相比, 抗硫性劣化。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Si 在本发明中是最重要的元素, 被用作为脱氧剂, 另一方面, 若过剩地添加的话, 则有时损害 HAZ 韧性。为了确保抗硫性, 必须添加 0.10%以上的 Si。进而, 为了降低 O 量、 提高抗硫性, 优选添加 0.25%以上。另一方面, 若过剩地添加 Si, 则损害韧性, 因此将上限 设为 0.50%以下。为了提高 HAZ 韧性, 优选将 Si 量的上限设为 0.40%以下。
Al 是脱氧元素, 抑制 Ca 氧化物的生成, 将 S 作为 CaS 而固定, 因此是有效的元素。 若过剩地添加 Al, 则由于夹杂物生成而损害低温韧性、 特别是损害 HAZ 韧性, 因此将含有
量限制在 0.040%以下。由于 HAZ 韧性通过 Al 量的降低而提高, 因此将上限设为 0.020% 以下。进而, 为了抑制 MA 的生成, 特别是为了提高 HAZ 的低温韧性, 优选将 Al 量限制在 0.005%以下。
此外, 若使 Al 量降低, 则生成 Ca 氧化物, 有时 CaS 的生成变得不充分。为了抑制 Ca 氧化物的生成, 在 Al 量为 0.005%以下的场合, 需要添加 0.25%以上的 Si。另外, 在 Al 量大于 0.005%的场合, 需要满足 Al+0.1Si ≥ 0.03%。由此, 能够提高抗硫性。
由以上的情况来看, Al、 Si 的含有量 [ 质量% ] 必须满足 Al ≤ 0.005%且 0.25% ≤ Si, 或者满足 Al > 0.005%且 Al+0.1Si ≥ 0.03%。
Ca 是抑制 MnS 的生成、 提高抗硫性的极为重要的元素。即使降低 S 量, 为了抑制 MnS 的生成, 也需要添加 0.0010%以上。从 HAZ 韧性的观点来看, 在降低了 Al 量的场合, 优 选添加 0.0020%以上的 Ca。另一方面, 若过剩地添加 Ca, 则夹杂物粗大化, 韧性降低, 因此 将上限设为 0.0040%。
S 是随着含有量的增加, 促进成为 HIC 的起点的 MnS 的生成的杂质, 在本发明中, 将可容许的含有量的上限设为 0.0008 %。为了抑制 MnS 的生成, 优选将含有量降低为 0.0005%以下。 O 是形成为了控制硫化物的形态而添加的 Ca 的氧化物的杂质, 在本发明中, 将可 容许的含有量的上限设为 0.0020%。另外, 为了有效地呈现 Ca 添加的效果、 抑制 MnS 的生 成, 优选将含有量降低为 0.0013%以下。
此外, 在本发明中, 为了抑制延伸的 MnS 的生成, 必须满足 S/Ca ≤ 0.33 和 O/ Si ≤ 0.005。
如前所述, 本发明者们发现, 当添加 Si 而强化脱氧时, 能够抑制 MnS 的延伸, 其结 果, 能够抑制 HIC 的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基于该发现的抑制 HIC 发生的效果, 必须将 添加的 Ca 和 Si 的量 ( 质量%, 以下相同 ) 用 S 和 O 的量的关系来调整。因此, 本发明者们 采用了 S/Ca 和 O/Si 来作为指标。
Ca 如前述那样为了将 S 作为 CaS 而固定、 抑制 MnS 的生成, 添加 0.0010%以上, 在 降低了 Al 量的场合添加 0.0020%以上, 但根据 S/Ca 来设定为了固定 S 而添加的 Ca 的适当 量。在本发明中, 规定为 S/Ca ≤ 0.33, 但如果 S/Ca > 0.33, 则 Ca 量不足, 将 S 作为 CaS 而 固定变得不充分。
Si 如前述那样为了充分降低 O 量以避免生成 Ca 氧化物, 至少添加 0.10%以上, 优 选添加 0.25%以上, 但将其适当量用 O/Si 设定。在本发明中, 规定为 O/Si ≤ 0.005, 但如 果 O/Si > 0.005, 则 Si 脱氧变得不充分, 添加了的 Ca 形成氧化物, 无助于 S 的固定。另外, O/Si 更优选为小于 0.005。
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抑制 HIC 的发生的效果, 必须满足 S/Ca ≤ 0.33 和 O/ Si ≤ 0.005 这两者。
C 是有助于钢的强度提高的元素, 必须含有 0.01 %以上。另一方面, 若 C 大于 0.08%, 则特别是在中心部形成粗大的碳化物, 抗硫性降低, 因此将上限设为 0.08%。为了 提高韧性, 优选为 0.07%以下。
Mn 是提高淬硬性的元素, 添加 1.00 %以上。为了强度和韧性的提高, 优选添加 1.10%以上。另一方面, 若 Mn 大于 1.50%, 则中心偏析变得显著, 损害抗硫性, 因此将上限
设定为 1.50%。为了抑制中心偏析部的 MnS、 硬质相的生成, 提高抗硫性和韧性, 优选 Mn 为 1.40%以下。
Ti 是生成碳氮化物、 有助于钢的组织的微细化, 并且形成成为晶内相变的生成核 的氧化物的元素, 添加 0.005%以上。另一方面, 若 Ti 大于 0.030%, 则在中心部产生粗大 的碳氮化物, 使抗硫性降低, 因此将上限设为 0.030%。优选为 0.009 ~ 0.021%。
Nb 是提供淬硬性, 并且生成碳氮化物, 有助于钢的组织的微细化的元素, 添加 0.01%以上。 另一方面, 若添加 0.04%以上的 Nb, 则 HAZ 韧性降低, 因此使上限小于 0.04%。 另外, 若 Nb 大于 0.02%, 则在中心部产生粗大的碳氮化物, 有时抗硫性降低, 因此优选上限 为 0.02%。更优选的 Nb 量的范围为 0.012 ~ 0.015%。
P 是杂质, 偏析于中心部, 使韧性降低, 因此将上限设为 0.015%。优选为 0.001% 以下。
此外, 为了提高抗硫性和 HAZ 韧性, 优选限制 N 量。N 是杂质, 若过剩地含有, 则特 别是在中心部产生氮化物, 使抗硫性降低, 因此优选上限为 0.008%以下。 另外, 为了抑制氮 化物的生成、 提高 HAZ 韧性, 优选将 N 量的上限设为 0.005%以下。
另外, V 是生成碳氮化物, 有助于钢的组织的微细化的元素。特别是为了提高强度 和 HAZ 韧性, 优选添加 0.01%以上的 V。可是, 若过剩地添加, 则产生粗大的氮化物, 有时损 害 HAZ 韧性, 因此优选上限为 0.10%以下。
B 是对淬硬性的提高有效的元素。特别是在要求优异的强度的场合, 优选添加 0.0003%以上。可是, 若过剩地含有, 则使抗硫性降低, 因此优选上限为 0.0020%以下。
进而, 还可以添加有助于强度和韧性的提高的 Mo、 Cr、 Ni、 Cu 中的 1 种或 2 种以上。 为了使钢的强度和韧性提高, 优选 : Mo、 Cr、 Ni 和 Cu 分别添加 0.05%以上。另外, 由于 Ni 对 韧性的提高也有效, 因此优选添加 0.15%以上。另一方面, 若 Mo、 Cr、 Ni 和 Cu 分别添加超 过 0.5%, 则有时损害焊接性, 因此均将上限设为 0.5%。优选都为 0.1 ~ 0.4%。
另外, Mo、 Cr、 Ni、 Cu 是有助于耐蚀性提高的元素, 对抗硫性的提高也有效, 但为高 价格的元素, 因此优选使上限小于 0.3%。此外, 关于 Cr, 从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 现场焊接 性的观点来看也优选使上限小于 0.3%。
进而, 也可以添加对夹杂物的微细化、 硫化物的形态的控制有效的 Mg、 REM 的一方 或两方。特别是 Mg 是形成微细的氧化物, 抑制焊接热影响区的晶粒的粗大化, 提高韧性的 元素。可是, 若过剩地含有 Mg、 REM, 则产生粗大的夹杂物, 有时损害韧性。因此, Mg 的含有 量的上限优选为 0.01%以下, REM 的含有量的上限优选为 0.05%以下。Mg、 REM 即使是微量 也呈现效果, 因此含有量的优选的下限为 0.0001%以上。
接着, 对本发明的钢板的优选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用常规方法炼制钢并进行铸造, 对得到的钢坯进行加热, 进行热轧制, 其后, 优选 进行加速冷却。关于铸造, 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优选连铸。
钢坯的加热温度, 特别是为了使在铸造时生成的 MnS 固溶, 优选为 1100℃以上。 另 一方面, 若加热温度大于 1300℃, 则有时晶体粒径粗大化, 因此加热温度优选为 1300℃以 下。
热轧制的最终轧制温度小于 Ar3 相变点时, 加工后的铁素体生成, 有时韧性降低。 另外, 由于 Ar3 相变点根据化学成分和空冷速度而变化, 因此优选 : 从钢坯制取的试样, 使用具有大致相同的成分的试样, 在实验室实施模拟了热轧制和空冷的加工热处理, 进行相变 膨胀测定, 求出 Ar3 点。
特别是最终轧制温度的优选的范围为 770 ~ 950℃。 如果使最终轧制温度为 770℃ 以上, 则可抑制中心偏析部的 C、 Mn 浓化层的形成、 金属组织的硬化相的形成, 抗氢诱发裂 纹敏感性提高。 另外, 为了将晶体粒径微细化、 提高强度和韧性, 优选最终轧制温度为 950℃ 以下。
优选 : 热轧制后进行加速冷却。 加速冷却的开始温度若小于 (Ar3 相变点 -100)℃, 则在中心偏析部生成连续的珠光体硬化相, 有时促进氢诱发裂纹的扩展。加速冷却优选为 水冷。
进而, 将钢板成形为管状, 电弧焊接缝部, 制成钢管。
钢板的成形, 优选采用 UOE 工序进行。另外, 从生产率的观点考虑, 缝部的电弧焊 接优选为埋弧焊接。
实施例
实施例 1
熔炼具有表 1 所示的成分组成的钢, 采用连铸法制成钢坯。表 1 中也记载了 S/Ca 和 O/Si 的组成比。将得到的钢坯在表 2 所示的轧制条件下进行热轧制, 进行加速冷却, 制 造出钢板。
表 1 如下 :
表2从钢板的板厚的中央部制取试件, 使用 SEM, 对于各钢板, 测定各 30 个部位的存在 于 50mm 见方的范围的视场中的纵向的 MnS 的长度。在氢诱发裂纹特性调查中, 在由 NACE 规定的 TM0177-90 方法的 A 环境中实施各样品的材质特性调查, 作为氢诱发裂纹判定基准, 裂纹发生面积率 (CAR) 以 0%为合格。结果示于表 3。
表3
如表 3 所示可知, 作为全部满足本发明的范围的化学成分的钢编号 1 ~ 7, CAR 小 于 1%, 均得到优异的抗 HIC 性。另一方面, 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钢编号 101 ~ 105 的比较 例之中, 钢编号 101 的 O/Si 高, 钢编号 102 的 Si 量不足, 因此是 O 量没有降低, O/Si 也变 高的例子。钢编号 103 是 S/Ca 高的例子, 钢编号 104 是 Ca 量少的例子, 钢编号 105 是 S 量 过剩的例子。这些比较例的钢 101 ~ 105 中, 观察到了延伸了的 MnS、 以及以延伸了的 MnS 为起点的氢诱发裂纹。
将这些钢板通过 UOE 工序进行造管, 对缝部进行埋弧焊接, 制造出钢管。从钢管上 与钢板同样地制取样品, 测定了 CAR。其结果, 与表 3 大致同样地, 钢编号 1 ~ 7 的 CAR 小于 1%, 钢编号 101 ~ 105 观察到了以延伸了的 MnS 为起点的氢诱发裂纹。
实施例 2
熔炼具有表 4 所示的成分组成的钢, 用连铸法制成钢坯。表 4 也记载了 S/Ca 以及 O/Si 组成比。 将得到的钢坯在表 2 所示的轧制条件下进行热轧制, 进行加速冷却, 制造出钢 板。
表 4 如下 :MnS 的长度测定以及氢诱发裂纹特性调查与实施例 1 同样地进行。 关于 HAZ 韧性, 在模拟热循环试验后制取试件, 依据 JIS Z 2242 进行夏比冲击试验来评价。试件的纵向设 为钢板的横向 ( 宽度方向 )。 另外, 模拟热循环试验是在感应加热至 1400℃之后, 将从 800℃ 到 500℃用 38 秒钟冷却的条件下进行。夏比冲击试验是使试验温度变化来实施, 求出 50% 断口转变温度。结果示于表 5。
表5
如表 5 所示, 钢编号 11 ~ 26 的 CAR 小于 1%, HAZ 的 50%断口转变温度也为 0℃ 以下, 抗硫性和 HAZ 韧性良好。另一方面, 钢编号 201 ~ 210 为比较例, 抗硫性或 HAZ 韧性 降低。钢编号 201 的 O/Si 高, 钢编号 202 的 S/Ca 高, 钢编号 203 的 S 量多, 虽然 HAZ 韧性 良好, 但是 MnS 延伸化, 抗硫性降低。
钢编号 204 的 O 量多, 虽然 HAZ 韧性良好, 但是抗硫性降低。 钢编号 206 的 Al+0.1Si 低, 钢编号 207 的 Al 量和 Si 量低, 因此虽然 HAZ 韧性良好, 但是抗硫性降低。
钢编号 207 的 Si 量多, 钢编号 208 的 Al 量多, 因此虽然抗硫性良好, 但是 HAZ 韧
性降低。另外, 钢编号 209 是 Nb 量多, HAZ 韧性降低的例子。钢编号 210 的 Ca 量少, 抗硫 性降低。
将这些钢板通过 UOE 工序进行造管, 对缝部进行埋弧焊接, 制造出钢管。从钢管上 与钢板同样地制取样品, 测定了 CAR。其结果, 与表 5 大致同样地, 钢编号 11 ~ 26 的抗硫性 和 HAZ 区的韧性良好。另一方面, 钢编号 201 ~ 210 已被确认抗硫性或 HAZ 韧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