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30785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61272.0

申请日:

2010.11.26

公开号:

CN102069860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D 65/18申请日:20101126授权公告日:20120905终止日期:20161126|||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2D 65/1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变更后权利人:471004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登记生效日:20130716|||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2D 65/18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变更后权利人:471004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登记生效日:201307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65/18申请日:2010112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65/18

主分类号:

B62D65/18

申请人: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段华荣; 李晔辉; 王智红; 王建明; 贾天义; 周存堂; 吴志刚; 王海平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代理人:

林志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主台板组件、顶升辊轮组件、“π”形限位座组件、凹形限位座组件,其中,所述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连接两个“π”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右下端连接两个“倒置”凹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本发明适用于与轮拖总装线中的接车下线设备中的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可实现其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或“倾转”,满足轮拖总装线上总装后的轮拖自动随线上台及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且结构新颖,构思合理,实用可靠,易于实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包括 : 辅助台板组 件 (6) 、 主台板组件 (7) 、 顶升辊轮组件 (8) 、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 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 所述主台板组件 (7) 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 (6) , 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 ; 主台板 组件 (7) 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 右下端设置有两个 “倒置” 的凹形 限位座组件 (10) , 作为主台板组件 (7) 下端的四个支点 ; L1 为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L2 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间的支点距离尺寸 ; L3 为 “π” 形限位 座组件 (9) 与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 (7) 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的辊轮 (17) 上; 两个 “倒置” 的凹形 限位座组件 (10)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 (7) 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的辊 轮 (17) 上。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辅助台板组件 (6) , 包括 : 支撑垫板 (11) 、 辅助台板台体 (12) ; 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 (12) 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 (12a) 、 钢板 (12b) 和两个带孔的单耳座 (12c) ; 两个单耳座可用 于与主台板组件 (7) 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主台板组件 (7) , 包括 : 销轴 (13) 、 主台板台体 (14) 和开口销 (15) ; 其中, 在主台板台体 (14)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 (14a) 、 两个前连接板 (14b) 、 两个后连接板 (14c)和台体面板 (14d)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左端的两个双耳座 (14a) 与两个单耳座 (12c) 一起, 通过两根 销轴 (13) 和两个开口销 (15) , 将辅助台板台体 (12) 与主台板台体 (14) 实施铰接合页式 可转动连接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 (14b) , 分别用于紧固连接 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 形成两个支点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 接板 (14c) , 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 形成另外两个支点 ; 主台板台体 (14) 还开有一个凹口, 凹口长为 L4, 宽为 L5, 设置凹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 (3) 上 的前固定支架 (3b) 、 后固定支架 (3c) 沿着 ω 方向运行时, 顺利通过 ; h0 为主台板台体 (14) 的高度。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顶升辊轮组件 (8) , 包括 : 支承轴 (16) 、 辊轮 (17) 、 支承座 (18) 、 连接螺栓 (19) 、 限位螺栓 (20) ; 其中, 支承座 (18) 为一焊合件, 其上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 (18a) ; 支承 轴 (16) 穿入支承座耳板 (18a) 的孔内, 并将辊轮 (17) 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 (18a) 的中间, 为防止支承轴 (16) 脱落, 在支承轴 (16) 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 (20) ; 辊轮 (17) 内孔 与支承轴 (16) 的轴颈为间隙配合, 且应转动灵活 ; 支承座 (18) 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 连接, 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 (19) 予以实施。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 包括 : 连接螺栓 (21) 、 单边限位座 (22) 、 底板 (23) 、 压座螺栓 (24) ; 其中, 八个压座螺栓 (24) 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座 (22) 紧固连接在底板 (23) 上, 且两 个单边限位座 (22) 之间的间距尺寸 L6 大于辊轮 (17) 的外径 φ 尺寸, 其单边间隙控制在 2-10mm 之间 ; 四个连接螺栓 (21) 系用于将底板 (23) 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左下 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 (14b) 上。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其特征在于 : 所 2 述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 包括 : 凹形限位板 (25) 、 压板螺栓 (26) ; 在凹形限位板 (25) 上开 有一个长凹槽, 其凹槽宽度 L8 大于辊轮 (17) 的轴向尺寸 L7, 单边间隙控制在 5-25mm 之间 ; 四个压板螺栓 (26) 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 (25) 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右下端设置 的两个后连接板 (14c) 上。

说明书


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背景技术 轮式拖拉机, 简称为轮拖。在我国, 轮拖总装线大多采用板式输送链形式, 并在其 输送链板上, 设置有若干组固定支架, 用于支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轮式拖拉机。 然而, 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技术发展, 轮拖的机型品种也在日趋增多, 这使得在一条轮拖 总装线上共线完成装配作业, 出现困难, 其突出的问题是原有与轮拖总装线配套使用的 “接 车下线装置” , 已不能适应各种机型品种轮拖总装完成后的接车下线需要, 并且严重障碍了 生产的正常进行。
     由图 1、 图 2 知, 操作输送链电控柜 3a, 驱动装置 3d 驱动板式输送链 3 沿 ω 方向 运行, 可使得待下线的大型轮拖 4、 小型轮拖 5 及随后陆续装配完成的各种待下线轮拖, 沿 着 L 方向运行, 并通过前固定支架 3b、 后固定支架 3c 的倾转拨动力, 依序将其上轮拖推上
     接车下线装置 2 上, 随后, 人工将其推下, 行至加油加水工位 1。在板式输送链 3 上的边移 动、 边装配的各种轮拖, 由于机型品种大小不一, 轮拖轮胎的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也 不一致。h 为接车下线装置高度, h1 为大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 且 h1 < h ; h2 为小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 且 h2 > h, 即 h1 < h < h2。
     上述说明 : 大型轮拖 4 可视为轮拖总装线上所需装配的最大机型轮拖, 小型轮拖 5 可视为其上所需装配的最小机型轮拖。
     上述配用 “接车下线装置” 所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两点 : 1) 由于装置不具备 “平升平降” 功能, 因而, 当 h1 < h 时, 如将大型轮拖 4 推上装置, 需 增大板式输送链 3 的驱动力, 这样, 易使板式输送链 3 出现过载故障 ; 当 h2 > h 时, 如将小 型轮拖 5 推上装置, 由于存有落差, 易使得前固定支架 3a 在沿 ω 方向转动时, 与小型轮拖 的前桥横梁干涉, 出现卡蹩故障。
     2) 由于装置不具备 “台面倾转” 功能, 不能使其台面形成下滑坡度, 使得其上的轮 拖不能够依其自身重力滚动下滑下线, 反而还需人工将其推下, 行至加油加水工位 1, 这样 做, 不仅费力费时, 而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其接车下线装置应具备 “平升平降” 和 “台面倾转” 的功能, 然而, 作为一台可平升、 可平降、 可倾转的全新接车下线装置来讲, 虽然, 其组成部分可以包 括驱动部件 (如电机) 、 传动部件 (如机械或液压或气动传动) 、 执行部件和控制系统, 但是, 其中的执行部件 —— 接车下线台板总成部件, 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件, 该部件的 技术方案的可行与否, 将直接关系到全新的接车下线装置的功能实现, 以及装置全新研究 的成败, 为此,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不仅可 使其总成台面依据需要, 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 可平升、 可平降、 可倾转, 而且其总成 结构新颖, 构思独特, 实用可靠, 易于制作, 便于维护, 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包括 : 辅助台板组件、 主台板组件、 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π” 形限位座组件、 凹形限位座组件 ; 所述主台板组件的左端设置有 辅助台板组件, 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 ; 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 “π” 形限 位座组件, 右下端设置有两个 “倒置” 的凹形限位座组件, 作为主台板组件 7 下端的四个支 点; L1 为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L2 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间的支点距 离尺寸 ; L3 为 “π” 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两个 “π” 形限位 座组件,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 ; 两个 “倒置” 的凹 形限位座组件,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所述辅助台板组件, 包括 : 三 块支撑垫板、 辅助台板台体 ; 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 钢板和两个带 孔的单耳座 ; 两个单耳座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所述主台板组件, 包括 : 销 轴、 主台板台体和开口销 ; 其中, 在主台板台体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 两个前连接板、 两个后 连接板和台体面板 ; 位于主台板台体左端的两个双耳座, 与前述的两个单耳座一起, 通过两 根销轴和两个开口销, 将辅助台板台体与主台板台体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 ; 位于主 台板台体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 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形成两 个支点 ; 位于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 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 组件, 形成另外两个支点 ; 主台板台体还开有一个凹口, 凹口长为 L4, 宽为 L5, 设置凹口的 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上的前固定支架、 后固定支架沿着 ω 方向运行时, 顺利通过 ; h0 为主台板台体的高度。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所述顶升辊轮组件, 包括支 承轴、 辊轮、 支承座、 四个连接螺栓、 限位螺栓 ; 其中, 支承座为一焊合件, 其上设置有两块相 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 ; 支承轴穿入支承座耳板的孔内, 并将辊轮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的中 间, 为防止支承轴脱落, 在支承轴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 ; 辊轮内孔与支承轴的轴颈为 间隙配合, 且应转动灵活 ; 支承座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连接, 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予 以实施。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所述 “π” 形限位座组件, 包 括: 连接螺栓、 单边限位座、 底板、 压座螺栓 ; 其中, 八个压座螺栓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座紧 固连接在底板上, 且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 L6 大于辊轮的外径 φ 尺寸, 其单边间 隙控制在 2-10mm 之间 ; 四个连接螺栓系用于将底板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左下端设 置的两个前连接板上。
     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所述凹形限位座组件 , 包括 凹形限位板、 压板螺栓 ; 在凹形限位板上开有一个长凹槽, 其凹槽宽度 L8 大于辊轮的轴向 尺寸 L7, 单边间隙控制在 5-25mm 之间 ; 四个压板螺栓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连接紧固到位于 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可随同所配用的驱动部件、 传动部件和控制 系统一起, 依据轮拖总装线接车下线的需要, 实现接车台面的 “平升平降” 或 “台面倾转” , 不仅适应不同机型轮拖总装后的自动随线上台需要, 无驱动过载或卡蹩现象发生, 而且可 使其上的轮拖, 在其 “台面倾转” 的过程中, 能够依据自身重力顺坡滚动下滑下线, 且无需再 用人工奋力推送下线 ; 2、 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结构新颖, 构思独特, 其突出点在于 : 在主台 板组件左下端设置有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且 “卡 放” 在四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 而非采用传统的铰接合页方式联接, 实用可靠, 易于制 作, 便于维护 ; 3、 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结构简单, 实用可靠, 不仅可解决不同机型轮 拖共线装配时的接车下线难题, 而且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 为带原接车下线装置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 A-A 视图 ; 图 3 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示意图 ; 图 4 为图 3 的 M 向视图 ; 图 5 为图 3 的Ⅰ 1 局部放大视图 ; 图 6 为图 3 的Ⅰ 2 局部放大视图 ; 图 7 为本发明辅助台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图 7 的 N 向局部视图 ; 图 9 为本发明主台板组件结构示意图 ; 图 10 为图 9 的 P 向视图 ; 图 11 为图 10 的Ⅰ 3 局部放大视图 ; 图 12. 为本发明顶升辊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 图 13 为图 12 的 Q 向视图 ; 图 14 为图 12 的 R 向视图 ; 图 15 为本发明 “π” 形限位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 图 16 为图 15 的 S 向视图 ; 图 17 为图 15 的 T 向视图 ; 图 18 为本发明凹形限位座组件结构示意图 ; 图 19 为图 18 的 U 向视图 ; 图 20 为图 18 的 V 向视图 ; 图 21 为本发明配备卡放式接车台板总成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 ; 图 22 为图 21 的 B - B 视图 ; 图 23 为图 22 的 C - C 视图 ; 图 24 为图 22 的 D - D 视图 ; 图 25 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一 ;图 26 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二 ; 图 27 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三。 图 28 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四。
     图中 : 1、 加油加水工位 ; 2、 接车下线装置 ; 3、 板式输送链 ; 3a、 输送链电控柜 ; 3b、 前固定支架 ; 3c、 后固定支架 ; 3d、 驱动装置 ; 4、 大型轮拖 ; 5、 小型轮拖 ; 6、 辅助台板组件 ; 7、 主台板组件 ; 8、 顶升辊轮组件 ; 9、 “π” 形限位座组件 ; 10、 凹形限位座组件 ; 11、 支撑垫 板; 12、 辅助台板台体 ; 12a、 圆钢 ; 12b、 钢板 ; 12c、 单耳座 ; 13、 销轴 ; 14、 主台板台体 ; 14a、 双耳座 ; 14b、 前连接板 ; 14c、 后连接板 ; 14d、 台体面板 ; 15、 开口销 ; 16、 支承轴 ; 17、 辊轮 ; 18、 支承座 ; 18a、 支承座耳板 ; 19. 连接螺栓 ; 20、 限位螺栓 ; 21、 连接螺栓 ; 22、 单边限位座 ; 23、 底板 ; 24、 压座螺栓 ;25、 凹形限位板 ; 26、 压板螺栓 ; 27、 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 28 “置 # 中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 28a、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 29、 换向机构组件 ; 29a、 连接轴 ; 30、 1# 支撑台 ; 31、 1# 蜗轮丝杠升降机 ; 32、 1# 制动电机 ; 33、 2# 制动电机 ; 34、 2# 支撑台 ; 35、 2# 蜗轮 丝杠升降机 ; 36、 “置右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 36a、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 37、 3# 支撑台 ; 38、 # # # 3 蜗轮丝杠升降机 ; 39、 3 制动电机 ; 40、 “置左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 40a、 3 带导向顶杆组 # # # 件; 41、 预埋钢板 ; 33/39、 2 制动电机 /3 制动电机 ; 36a/40a、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 带导向 顶杆组件。 另图中 : L、 拖拉机总装行走方向 ; L1、 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距离尺寸 ; L2、 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距离尺寸 ; L3、 “π” 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 距离尺寸 ; L4、 主台板台体凹口长 ; L5、 主台板台体凹口宽 ; L6、 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 距尺寸 ; L7、 辊轮轴向尺寸 ; L8、 凹槽限位板凹槽宽度 ; ω 、 输送链板运行方向 ; h、 原接车下 线台板高度 ; h0、 主台板台体高度 ; h1、 大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 ; h2、 小型轮拖 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 ; β、 向上转动方向 ; γ、 向下转动方向 ; J、 直线升起方向 ; K、 直 线降落方向 ; φ、 辊轮 17 的外径尺寸。
     编号说明 : 图 25、 图 26、 图 27 中的 “33/39” 编号, 表示分别设置有一个 2# 制动 电机和一个 3# 制动电机, 其中 2# 制动电机在前, 3# 制动电机在后, 因视图重合, 故此说明 ; 同 # # 理, 图中 “36a/40a ” 编号, 表明分别设置有一个 2 带导向顶杆组件在前和一个 3 带导向顶 杆组件在后, 同样因视图重合, 故此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由图 3、 图 4、 图 5、 图 6 知, 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 包括 : 辅助台板组件 6、 主台板组件 7、 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两个凹形 限位座组件 10 ; 主台板组件 7 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 6, 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 ; 主台板组件 7 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右下端设置有两个 “倒置” 的凹 形限位座组件 10, 作为主台板组件 7 下端的四个支点 ; L1 为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 的距离尺寸 ; L2 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L3 为 “π” 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 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 ; 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 7 左 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的辊轮上 ; 两个 “倒置” 的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卡放” 在位于主台板组件 7 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的辊轮上。
     由图 7、 图 8 知, 由上所述的辅助台板组件 6, 包括 : 三块支撑垫板 11、 辅助台板台 体 12 ; 其中, 在辅助台板台体 12 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 12a、 钢板 12b 和两个带孔的单耳 座 12c ; 两个单耳座 12c 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 7 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
     由图 9、 图 10、 图 11 知, 由上所述的主台板组件 7, 包括 : 两根销轴 13、 主台板台体 14 和两个开口销 15 ; 其中, 在主台板台体 14 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 14a、 两个前连接板 14b、 两个后连接板 14c 和台体面板 14d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左端的两个双耳座 14a, 与前述的两 个单耳座 12c 一起, 通过两根销轴 13 和两个开口销 15, 将辅助台板台体 12 与主台板台体 14 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 14b, 分别 用于紧固连接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形成两个支点 ;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右下端设置的 两个后连接板 14c, 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形成另外两个支点 ; 主台板 台体 14 还开有一个凹口, 凹口长为 L4, 宽为 L5, 设置凹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 3 上的前固定支架 3b、 后固定支架 3c 沿着 ω 方向运行时, 顺利通过 ; 另外, ho 为主台板台体 的高度。
     由图 12、 图 13、 图 14 知, 由上所述的顶升辊轮组件 8, 包括 : 支承轴 16、 辊轮 17、 支 承座 18、 四个连接螺栓 19、 限位螺栓 20 ; 其中, 支承座 18 为一焊合件, 其上设置有两块相互 平行的支承座耳板 18a ; 支承轴 16 穿入支承座耳板 18a 的孔内, 并将辊轮 17 置于两块支承 座耳板 18a 的中间, 另外, 为防止支承轴 16 脱落, 在支承轴 16 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 20 ; 辊轮 17 内孔与支承轴 16 的轴颈为间隙配合, 且应转动灵活 ; 支承座 18 与外部传递动力 的传动部件连接, 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 19 予以实施。 由图 15、 图 16、 图 17 知, 由上所述的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包括 : 四个连接螺栓 21、 两个单边限位座 22、 底板 23、 8 个压座螺栓 24 ; 其中, 8 个压座螺栓 24 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 座 22 紧固连接在底板 23 上, 且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 L6, 大于辊轮 17 的外径尺 寸 φ, 其单边间隙控制在 2-10mm 之间 ; 四个连接螺栓 21, 系用于将底板 23 连接紧固到位于 主台板台体 14 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 14b 上。
     由图 18、 图 19、 图 20 知, 由上所述的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包括 : 凹形限位板 25、 四 个压板螺栓 26 ; 在凹形限位板 25 上开有一个长凹槽, 其凹槽宽度 L8, 大于辊轮 17 的轴向尺 寸 L7, 单边间隙控制在 5-25mm 之间 ; 四个压板螺栓 26 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 25, 连接紧固到 位于主台板台体 14 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 14c 上。
     结合图 21、 图 22、 图 23、 图 24, 说明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 成的配用方法, 包括 : 1) 选择确定执行部件的安放位置及相关尺寸, 并完成其总成制作 ; a、 依据轮拖总装线情况, 将主台板组件 7 的凹口端, 安放在靠近板式输送链 3 的一端, 这样有利于板式输送链 3 上的前固定支架 3b 和后固定支架 3c 在沿 ω 方向转动时, 能够顺 利通行 ; b、 依据轮拖总装线和需接车下线大型轮拖 4 情况, 确定主台板组件 7 下端连接板间的 支点间距尺寸 L1、 L2、 L3, 以及主台板台体 14 凹口尺寸 L4、 L5 ; c、 依据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组成及所需相关尺寸, 完成其总成制作 ; 2) 选择确定传动部件类型, 并完成其部件的制作 ;
     依据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下端设置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8, 其传动部件类型, 可选 择气动传动、 或液压传动、 或机械传动, 在此, 选择确定为机械传动, 如确定蜗杆丝杠升降传 动, 其传动部件的具体组成, 分别如下 : a、 主台板组件 7 左下端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所需的传动部件组成包括 : 两个 “置 # # 中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28、 换向机构组件 29、 1 支撑台 30、 两个 1 蜗轮丝杠升降机 31 ; 其 # # 中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的下端分别连接 1 蜗轮丝杠升降机 31, 上端则专项设置与 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支承座 18 连接 ; 两根连接轴 29a, 分别与换向机构组件 29 的输出 # 端和两个 1 蜗轮丝杠升降机 31 的输入端连接, 用以传递动力 ; b、 主台板组件 7 右下端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所需的传动部件组成包括 : 2# 支撑台 34、 2# 蜗轮丝杠升降机 35、 “置右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36、 3# 支撑台 37、 3# 蜗轮丝杠升降机 38、 3# 制动电机 39、 “置左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40 ; 其中,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的下端分 别连接 2# 蜗轮丝杠升降机 36, 上端则专项设置与一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支承座 18 连接 ; #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的下端分别连接 3# 蜗轮丝杠升降机 40, 上端则专项设置与另一个顶 升辊轮组件 8 中的支承座 18 连接 ; 说明之一 : 由图 22、 图 23 知, 图中换向机构组件 29 的作用, 是为了达到由一个 1# 制动 电机 32 输出的一个动力, 可以换向, 分别向两个位于“置中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28 上的 1# 蜗轮丝杠升降机 31 上输入两个动力的目的。
     说明之二 : 图中 “置中型”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28, 是指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的轴 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中间位置, 即 “置中” 位置, 如图 23 所示 ; 图中 “置右型” 升 # 降辅助支撑装置 36, 是指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右 位置, 即 “置右” 位置, 如图 24 所示 (从视图的背面往外看, 为 ‘置右’ 位置) ; 图中 “置左型” # 升降辅助支撑装置 40, 是指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 左位置, 即 “置左” 位置, 如图 24 所示 (从视图的背面往外看, 为 ‘置左’ 位置) 。
     3) 选择确定驱动部件数量、 类型, 并完成其选购 ; 依据在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上所配的传动类型情况, 选择确定驱动部件的电机数 量和种类。 即为方便升降过程中的控制, 在此选择有三台制动电机, 分别为 : 1# 制动电机 32、 2# 制动电机 33、 3# 制动电机 39 ; 4) 选择确定控制系统的功能, 并完成电控柜制作 ; 即在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27 上, 设置有以下三种基本操作形式 : # a. 同升 / 同降功能, 即 1 制动电机 32、 2# 制动电机 33、 3# 制动电机 39, 可同时启动, 可 # # # 同时驱动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一个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一个 3 带导向顶杆组 件 40a 一起联动, 或升或降, 迫使主台板组件 7 下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 从而实 现接车台面的 “平升平降” 功能 ; b. 左升 / 左降功能, 即 1# 制动电机 32 启动, 可同时驱动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一起联动, 或升或降, 迫使主台板组件 7 的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 而 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却静止不动, 从而可实现接车台面以右下端设置的两个 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辊轮为支点, 实施倾转 ; # c. 右升 / 右降功能, 即 2 制动电机 33、 3# 制动电机 39, 同时启动, 可同时驱动一个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一个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一起联动, 或升或降, 迫使主台板组件 7的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 而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却静 止不动, 从而可实现接车台面以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辊轮为支点, 实施 倾转 ; 5) 依据传动部件的选定情况, 事先对地基实施相应处理, 其中包括一些紧固连接用的 预埋钢板 41 的预埋 ; 6) 用起重机械将已确定的驱动电机、 传动部件, 吊入已实施处理完毕的地基基础之中, 并逐个安装、 找正、 找平就位 ; 7) 将已制作完毕的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27, 安放在输送链电控柜 3a 旁边, 便于操作 者操作, 并完成生产现场的电气接线 ; 8) 将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8, 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一个 2# 带导 向顶杆组件 36a、 一个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上端, 并紧固连接 ; 9) 将主台板组件 7 下端两个 “π” 形限位座组件 9、 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 10, 分别 “卡 放” 在已经安装在上述传动部件顶升组件上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上的辊轮上 ; 10) 在主台板组件 7 的左端安装辅助台板组件 6, 并将其组件中的三块支撑垫板 11, 固 联在靠近加油加水工位 1 一端的地面上 ; 11) 进行现场调试, 完成后, 将上述承放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的 1# 支撑台 30、 2# 支撑台 34、 3# 支撑台 37 的 12 个地脚, 分别焊连在 12 块预埋钢板 41 上, 至此, 全部完成卡放式接车 下线台板总成的配用工作, 并可随其所配用的驱动部件、 传动部件和控制系统一起, 投入正 常的使用。
     下面, 给出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配用后实施例, 进 一步说明其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台面可以依据其需要, 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 可平 升、 可平降、 可倾转的功能。
     由图 25、 图 26、 图 27、 图 28 并结合图 21 知, 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已安放在加 油加水工位 1 和板式输送链 3 之间, 且其所选择配用的传动部件、 驱动部件及控制系统均已 安放、 调试到位, 并已处于生产运行状态。
     实施例 1, 大型轮拖 4 接车下线实施例, 步骤如下 : 1) 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结合图 21、 图 25 知, 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27 旁的 操作者, 目测待下线的大型轮拖 4 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 h1(主台板组件 7 中的 主台板台体高度 h0 小于 h1) , 启用 “同升” 或 “同降” 功能, 促使接车台面或升或降, 设法与 h1 对齐, 等高一致 ; 2) 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结合图 21、 图 26 知, 大型轮拖 4 在板式输送链 3 的驱动作 用下, 自动随线登上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台面后, 操作者启用 “右升” 功能, 2# 制动电 机 33、 3# 制动电机 39, 同时启动, 驱动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及其 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沿 J 向直线上升, 从而可使得主台板组件 7 左下端设置 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辊轮为支点, 沿 β 向倾转, 并带动辅助台板组件 6 转动, 迫使其 上的大型轮拖 4 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滑下线 ; 3) 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大型轮拖 4 下线后, 操作者启用 “后降” 功能, 即使 2# 制 动电机 33、 3# 制动电机 39, 同时反向启动, 带动 2# 带导向顶杆组件 36a、 3# 带导向顶杆组件 40a 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下降, 沿反 β 向倾转, 直至主台板组件 7 恢复到原有水平位置为止, 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循环作好准备。 实施例 2, 小型轮拖 5 接车下线实施例, 步骤如下 : 1) 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结合图 21、 图 27 知, 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27 旁的 操作者, 目测待下线的小型轮拖 5 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 h2(主台板组件 7 中的 主台板台体高度 h0 小于 h1) , 启用 “同升” 或 “同降” 功能, 促使接车台面或升或降, 设法与 h2 对齐, 等高一致 ; 2) 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结合图 21、 图 28 知, 小型轮拖 5 在板式输送链 3 驱动作用 下, 自动随线登上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台面后, 操作者启用 “左降” 功能, 1# 制动电机 32 反向启动, 带动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沿 K 向下 降, 从而可使得主台板组件 7 以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中的辊轮为支点, 沿γ 向倾转, 并带动辅助台板组件 6 转动, 迫使其上的小型轮拖 5 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 滑下线 ; 3) 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小型轮拖 5 下线后, 操作者启用 “前升” 功能, 即使 1# 制 动电机 32 启动, 驱动两个 1# 带导向顶杆组件 28a 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 8 一起联动 上升, 沿反 γ 向倾转, 直至主台板组件 7 恢复到原有水平位置为止, 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循 环作好准备。 实施例 3, 中型轮拖接车下线实施例。
     本发明中所述的中型轮拖, 泛指介于大型轮拖 4 与小型轮拖 5 之间的一些总装后 的待下线轮拖机型, 其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系介于 h1 和 h2 之间。
     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下偏靠, 与 h1 值相近, 其 接车下线方法同实施例 1 ; 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上偏靠, 与 h2 相近, 其接车下 线方法同实施例 2 ; 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 与 h2 值、 h2 值均不相近, 位于居 中值的附近, 即 (h2- h1) /2 值的附近或等同, 则可按以下方法实施, 步骤如下 : 1) 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 27 旁的操作者, 目测待下线的 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 启用 “同升” 或 “同降” 功能, 促使总成上的接 车台面或升或降, 设法与其高度值对齐, 等高一致 ; 2) 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操作者可组合启用 “前降” 功能和 “后升” 功能。或先启用 “前降” 功能、 后启用 “后升” 功能, 或先启用 “后升” 功能、 后启用 “前降” 功能, 以保证接车 台面的倾转到位, 迫使其上的中型轮拖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滑下线 ; 3) 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中型轮拖下线后, 或启用“前升” 功能, 使接车台面沿反 γ 方向倾转, 或启用 “后降” 功能, 使接车台面沿反 β 方向倾转, 从而使得刚刚实施倾转的 主台板组件 7 的接车台面, 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置, 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的工作循环作好 准备。
    

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9860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69860ACN102069860A21申请号201010561272022申请日20101126B62D65/1820060171申请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地址471000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154号72发明人段华荣李晔辉王智红王建明贾天义周存堂吴志刚王海平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代理人林志坚54发明名称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57摘要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主台板组件、顶升辊轮组件、“”形限位座组件、凹形限位座。

2、组件,其中,所述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连接两个“”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右下端连接两个“倒置”凹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本发明适用于与轮拖总装线中的接车下线设备中的驱动部分、传动部分、控制系统配套使用,可实现其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或“倾转”,满足轮拖总装线上总装后的轮拖自动随线上台及顺坡下滑下线的需要,且结构新颖,构思合理,实用可靠,易于实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16页CN102069863A1/2页21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

3、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台板组件(6)、主台板组件(7)、顶升辊轮组件(8)、“”形限位座组件(9)、凹形限位座组件(10);所述主台板组件(7)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6),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作为主台板组件(7)下端的四个支点;L1为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2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间的支点距离尺寸;L3为“”形限位座组件(9)与凹形限位座组件(10)支点间的距离尺寸;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的两。

4、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17)上;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7)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17)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台板组件(6),包括支撑垫板(11)、辅助台板台体(12);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12)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12A)、钢板(12B)和两个带孔的单耳座(12C);两个单耳座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7)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台板组件(7),包括销轴(13)、主台板台体(14)和开口销(15);其。

5、中,在主台板台体(14)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14A)、两个前连接板(14B)、两个后连接板(14C)和台体面板(14D);位于主台板台体(14)左端的两个双耳座(14A)与两个单耳座(12C)一起,通过两根销轴(13)和两个开口销(15),将辅助台板台体(12)与主台板台体(14)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位于主台板台体(14)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14B),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形成两个支点;位于主台板台体(14)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14C),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形成另外两个支点;主台板台体(14)还开有一个凹口,凹口长为L4,宽为L5。

6、,设置凹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3)上的前固定支架(3B)、后固定支架(3C)沿着方向运行时,顺利通过;H0为主台板台体(14)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辊轮组件(8),包括支承轴(16)、辊轮(17)、支承座(18)、连接螺栓(19)、限位螺栓(20);其中,支承座(18)为一焊合件,其上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18A);支承轴(16)穿入支承座耳板(18A)的孔内,并将辊轮(17)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18A)的中间,为防止支承轴(16)脱落,在支承轴(16)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20);辊轮(17)内孔与支承轴(。

7、16)的轴颈为间隙配合,且应转动灵活;支承座(18)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连接,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19)予以实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形限位座组件(9),包括连接螺栓(21)、单边限位座(22)、底板(23)、压座螺栓(24);其中,八个压座螺栓(24)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座(22)紧固连接在底板(23)上,且两个单边限位座(22)之间的间距尺寸L6大于辊轮(17)的外径尺寸,其单边间隙控制在210MM之间;四个连接螺栓(21)系用于将底板(23)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14)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14B)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

8、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权利要求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2/2页3述凹形限位座组件(10),包括凹形限位板(25)、压板螺栓(26);在凹形限位板(25)上开有一个长凹槽,其凹槽宽度L8大于辊轮(17)的轴向尺寸L7,单边间隙控制在525MM之间;四个压板螺栓(26)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25)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14)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14C)上。权利要求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8页4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

9、接车下线台板总成。背景技术0002轮式拖拉机,简称为轮拖。在我国,轮拖总装线大多采用板式输送链形式,并在其输送链板上,设置有若干组固定支架,用于支撑若干台处于不同装配过程中的轮式拖拉机。然而,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技术发展,轮拖的机型品种也在日趋增多,这使得在一条轮拖总装线上共线完成装配作业,出现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是原有与轮拖总装线配套使用的“接车下线装置”,已不能适应各种机型品种轮拖总装完成后的接车下线需要,并且严重障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0003由图1、图2知,操作输送链电控柜3A,驱动装置3D驱动板式输送链3沿方向运行,可使得待下线的大型轮拖4、小型轮拖5及随后陆续装配完成的各种待下线轮拖,。

10、沿着L方向运行,并通过前固定支架3B、后固定支架3C的倾转拨动力,依序将其上轮拖推上接车下线装置2上,随后,人工将其推下,行至加油加水工位1。在板式输送链3上的边移动、边装配的各种轮拖,由于机型品种大小不一,轮拖轮胎的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也不一致。H为接车下线装置高度,H1为大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且H1H;H2为小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且H2H,即H1HH2。0004上述说明大型轮拖4可视为轮拖总装线上所需装配的最大机型轮拖,小型轮拖5可视为其上所需装配的最小机型轮拖。0005上述配用“接车下线装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1)由于装置不具备“平升平降”功能,。

11、因而,当H1H时,如将大型轮拖4推上装置,需增大板式输送链3的驱动力,这样,易使板式输送链3出现过载故障;当H2H时,如将小型轮拖5推上装置,由于存有落差,易使得前固定支架3A在沿方向转动时,与小型轮拖的前桥横梁干涉,出现卡蹩故障。00062)由于装置不具备“台面倾转”功能,不能使其台面形成下滑坡度,使得其上的轮拖不能够依其自身重力滚动下滑下线,反而还需人工将其推下,行至加油加水工位1,这样做,不仅费力费时,而且效率低下。发明内容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其接车下线装置应具备“平升平降”和“台面倾转”的功能,然而,作为一台可平升、可平降、可倾转的全新接车下线装置来讲,虽然,其组成部分可以包括。

12、驱动部件(如电机)、传动部件(如机械或液压或气动传动)、执行部件和控制系统,但是,其中的执行部件接车下线台板总成部件,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部件,该部件的技术方案的可行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全新的接车下线装置的功能实现,以及装置全新研究的成败,为此,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2/8页5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不仅可使其总成台面依据需要,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可平升、可平降、可倾转,而且其总成结构新颖,构思独特,实用可靠,易于制作,便于维护,且具有可推广的价值。0009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

13、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主台板组件、四个顶升辊轮组件、“”形限位座组件、凹形限位座组件;所述主台板组件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形限位座组件,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作为主台板组件7下端的四个支点;L1为两个“”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2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间的支点距离尺寸;L3为“”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两个“”形限位座组件,“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卡放”在位于。

14、主台板组件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0010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辅助台板组件,包括三块支撑垫板、辅助台板台体;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钢板和两个带孔的单耳座;两个单耳座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0011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主台板组件,包括销轴、主台板台体和开口销;其中,在主台板台体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两个前连接板、两个后连接板和台体面板;位于主台板台体左端的两个双耳座,与前述的两个单耳座一起,通过两根销轴和两个开口销,将辅助台板台体与主台板台体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位于主台板台体左下端设置。

15、的两个前连接板,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形限位座组件,形成两个支点;位于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形成另外两个支点;主台板台体还开有一个凹口,凹口长为L4,宽为L5,设置凹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上的前固定支架、后固定支架沿着方向运行时,顺利通过;H0为主台板台体的高度。0012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顶升辊轮组件,包括支承轴、辊轮、支承座、四个连接螺栓、限位螺栓;其中,支承座为一焊合件,其上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支承轴穿入支承座耳板的孔内,并将辊轮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的中间,为防止支承轴脱落,在支承轴的一侧设。

16、置有一个限位螺栓;辊轮内孔与支承轴的轴颈为间隙配合,且应转动灵活;支承座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连接,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予以实施。0013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形限位座组件,包括连接螺栓、单边限位座、底板、压座螺栓;其中,八个压座螺栓分别将两个单边限位座紧固连接在底板上,且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L6大于辊轮的外径尺寸,其单边间隙控制在210MM之间;四个连接螺栓系用于将底板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上。0014所述的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所述凹形限位座组件,包括凹形限位板、压板螺栓;在凹形限位板上开有一个长凹槽,其凹。

17、槽宽度L8大于辊轮的轴向尺寸L7,单边间隙控制在525MM之间;四个压板螺栓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上。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3/8页60015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可随同所配用的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控制系统一起,依据轮拖总装线接车下线的需要,实现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或“台面倾转”,不仅适应不同机型轮拖总装后的自动随线上台需要,无驱动过载或卡蹩现象发生,而且可使其上的轮拖,在其“台面倾转”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自身重力顺坡滚动下滑下线,且无需再用人工奋力推送下线。

18、;2、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新颖,构思独特,其突出点在于在主台板组件左下端设置有两个“”形限位座组件,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且“卡放”在四个顶升辊轮组件的辊轮上,而非采用传统的铰接合页方式联接,实用可靠,易于制作,便于维护;3、本发明所述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简单,实用可靠,不仅可解决不同机型轮拖共线装配时的接车下线难题,而且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可推广的价值。附图说明0016图1为带原接车下线装置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M向视图;图5为图3的1局部放大视图;图6为图3的2局部放大。

19、视图;图7为本发明辅助台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N向局部视图;图9为本发明主台板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P向视图;图11为图10的3局部放大视图;图12为本发明顶升辊轮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的Q向视图;图14为图12的R向视图;图15为本发明“”形限位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的S向视图;图17为图15的T向视图;图18为本发明凹形限位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的U向视图;图20为图18的V向视图;图21为本发明配备卡放式接车台板总成的轮拖总装线俯视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BB视图;图23为图22的CC视图;图24为图22的DD视图;图25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

20、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一;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4/8页7图26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二;图27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三。图28为本发明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工作示意图之四。0017图中1、加油加水工位;2、接车下线装置;3、板式输送链;3A、输送链电控柜;3B、前固定支架;3C、后固定支架;3D、驱动装置;4、大型轮拖;5、小型轮拖;6、辅助台板组件;7、主台板组件;8、顶升辊轮组件;9、“”形限位座组件;10、凹形限位座组件;11、支撑垫板;12、辅助台板台体;12A、圆钢;12B、钢板;12C、单耳座;13、销轴;14。

21、、主台板台体;14A、双耳座;14B、前连接板;14C、后连接板;14D、台体面板;15、开口销;16、支承轴;17、辊轮;18、支承座;18A、支承座耳板;19连接螺栓;20、限位螺栓;21、连接螺栓;22、单边限位座;23、底板;24、压座螺栓;25、凹形限位板;26、压板螺栓;27、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8“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8A、1带导向顶杆组件;29、换向机构组件;29A、连接轴;30、1支撑台;31、1蜗轮丝杠升降机;32、1制动电机;33、2制动电机;34、2支撑台;35、2蜗轮丝杠升降机;36、“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36A、2带导向顶杆组件;37、3支撑台;3。

22、8、3蜗轮丝杠升降机;39、3制动电机;40、“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40A、3带导向顶杆组件;41、预埋钢板;33/39、2制动电机/3制动电机;36A/40A、2带导向顶杆组件/3带导向顶杆组件。0018另图中L、拖拉机总装行走方向;L1、两个“”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距离尺寸;L2、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距离尺寸;L3、“”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距离尺寸;L4、主台板台体凹口长;L5、主台板台体凹口宽;L6、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L7、辊轮轴向尺寸;L8、凹槽限位板凹槽宽度;、输送链板运行方向;H、原接车下线台板高度;H0、主台板台体高度;H1、大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

23、顶面链板高度;H2、小型轮拖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向上转动方向;、向下转动方向;J、直线升起方向;K、直线降落方向;、辊轮17的外径尺寸。0019编号说明图25、图26、图27中的“33/39”编号,表示分别设置有一个2制动电机和一个3制动电机,其中2制动电机在前,3制动电机在后,因视图重合,故此说明;同理,图中“36A/40A”编号,表明分别设置有一个2带导向顶杆组件在前和一个3带导向顶杆组件在后,同样因视图重合,故此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20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发明,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0021由图3、图4。

24、、图5、图6知,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包括辅助台板组件6、主台板组件7、四个顶升辊轮组件8、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主台板组件7的左端设置有辅助台板组件6,且为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设置连接有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右下端设置有两个“倒置”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作为主台板组件7下端的四个支点;L1为两个“”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2为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L3为“”形限位座组件与凹形限位座组件支点间的距离尺寸;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卡放”在位于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上;两个“倒置”的。

25、凹形限位座组件10,“卡放”在位于主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5/8页8台板组件7右下端的另外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的辊轮上。0022由图7、图8知,由上所述的辅助台板组件6,包括三块支撑垫板11、辅助台板台体12;其中,在辅助台板台体12的焊合框架上焊接有圆钢12A、钢板12B和两个带孔的单耳座12C;两个单耳座12C可用于与主台板组件7实施铰接合页式连接。0023由图9、图10、图11知,由上所述的主台板组件7,包括两根销轴13、主台板台体14和两个开口销15;其中,在主台板台体14上设置有两个双耳座14A、两个前连接板14B、两个后连接板14C和台体面板14D;位。

26、于主台板台体14左端的两个双耳座14A,与前述的两个单耳座12C一起,通过两根销轴13和两个开口销15,将辅助台板台体12与主台板台体14实施铰接合页式可转动连接;位于主台板台体14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14B,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形成两个支点;位于主台板台体14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14C,分别用于紧固连接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形成另外两个支点;主台板台体14还开有一个凹口,凹口长为L4,宽为L5,设置凹口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板式输送链3上的前固定支架3B、后固定支架3C沿着方向运行时,顺利通过;另外,HO为主台板台体的高度。0024由图12、图13、图14知,由上所述。

27、的顶升辊轮组件8,包括支承轴16、辊轮17、支承座18、四个连接螺栓19、限位螺栓20;其中,支承座18为一焊合件,其上设置有两块相互平行的支承座耳板18A;支承轴16穿入支承座耳板18A的孔内,并将辊轮17置于两块支承座耳板18A的中间,另外,为防止支承轴16脱落,在支承轴16的一侧设置有一个限位螺栓20;辊轮17内孔与支承轴16的轴颈为间隙配合,且应转动灵活;支承座18与外部传递动力的传动部件连接,系通过四个连接螺栓19予以实施。0025由图15、图16、图17知,由上所述的“”形限位座组件9,包括四个连接螺栓21、两个单边限位座22、底板23、8个压座螺栓24;其中,8个压座螺栓24分别。

28、将两个单边限位座22紧固连接在底板23上,且两个单边限位座之间的间距尺寸L6,大于辊轮17的外径尺寸,其单边间隙控制在210MM之间;四个连接螺栓21,系用于将底板23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14左下端设置的两个前连接板14B上。0026由图18、图19、图20知,由上所述的凹形限位座组件10,包括凹形限位板25、四个压板螺栓26;在凹形限位板25上开有一个长凹槽,其凹槽宽度L8,大于辊轮17的轴向尺寸L7,单边间隙控制在525MM之间;四个压板螺栓26系用于将凹形限位板25,连接紧固到位于主台板台体14右下端设置的两个后连接板14C上。0027结合图21、图22、图23、图24,说明一种用于。

29、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配用方法,包括1)选择确定执行部件的安放位置及相关尺寸,并完成其总成制作;A、依据轮拖总装线情况,将主台板组件7的凹口端,安放在靠近板式输送链3的一端,这样有利于板式输送链3上的前固定支架3B和后固定支架3C在沿方向转动时,能够顺利通行;B、依据轮拖总装线和需接车下线大型轮拖4情况,确定主台板组件7下端连接板间的支点间距尺寸L1、L2、L3,以及主台板台体14凹口尺寸L4、L5;C、依据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组成及所需相关尺寸,完成其总成制作;2)选择确定传动部件类型,并完成其部件的制作;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6/8页9依据。

30、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下端设置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8,其传动部件类型,可选择气动传动、或液压传动、或机械传动,在此,选择确定为机械传动,如确定蜗杆丝杠升降传动,其传动部件的具体组成,分别如下A、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所需的传动部件组成包括两个“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8、换向机构组件29、1支撑台30、两个1蜗轮丝杠升降机31;其中两个1带导向顶杆组件28A的下端分别连接1蜗轮丝杠升降机31,上端则专项设置与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支承座18连接;两根连接轴29A,分别与换向机构组件29的输出端和两个1蜗轮丝杠升降机31的输入端连接,用以传递动力;B、主台板组件7右下端两个凹。

31、形限位座组件10,所需的传动部件组成包括2支撑台34、2蜗轮丝杠升降机35、“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36、3支撑台37、3蜗轮丝杠升降机38、3制动电机39、“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40;其中,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的下端分别连接2蜗轮丝杠升降机36,上端则专项设置与一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支承座18连接;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的下端分别连接3蜗轮丝杠升降机40,上端则专项设置与另一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支承座18连接;说明之一由图22、图23知,图中换向机构组件29的作用,是为了达到由一个1制动电机32输出的一个动力,可以换向,分别向两个位于“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8上的1蜗轮丝杠升降机。

32、31上输入两个动力的目的。0028说明之二图中“置中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28,是指1带导向顶杆组件28A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中间位置,即“置中”位置,如图23所示;图中“置右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36,是指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右位置,即“置右”位置,如图24所示(从视图的背面往外看,为置右位置);图中“置左型”升降辅助支撑装置40,是指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的轴心线位于升降辅助支撑装置上的偏左位置,即“置左”位置,如图24所示(从视图的背面往外看,为置左位置)。00293)选择确定驱动部件数量、类型,并完成其选购;依据在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上所配。

33、的传动类型情况,选择确定驱动部件的电机数量和种类。即为方便升降过程中的控制,在此选择有三台制动电机,分别为1制动电机32、2制动电机33、3制动电机39;4)选择确定控制系统的功能,并完成电控柜制作;即在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7上,设置有以下三种基本操作形式A同升/同降功能,即1制动电机32、2制动电机33、3制动电机39,可同时启动,可同时驱动两个1带导向顶杆组件28A、一个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一个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一起联动,或升或降,迫使主台板组件7下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从而实现接车台面的“平升平降”功能;B左升/左降功能,即1制动电机32启动,可同时驱动两个1带导向顶。

34、杆组件28A一起联动,或升或降,迫使主台板组件7的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而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却静止不动,从而可实现接车台面以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辊轮为支点,实施倾转;C右升/右降功能,即2制动电机33、3制动电机39,同时启动,可同时驱动一个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一个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一起联动,或升或降,迫使主台板组件7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7/8页10的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而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却静止不动,从而可实现接车台面以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辊轮为支点,实施倾转;。

35、5)依据传动部件的选定情况,事先对地基实施相应处理,其中包括一些紧固连接用的预埋钢板41的预埋;6)用起重机械将已确定的驱动电机、传动部件,吊入已实施处理完毕的地基基础之中,并逐个安装、找正、找平就位;7)将已制作完毕的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7,安放在输送链电控柜3A旁边,便于操作者操作,并完成生产现场的电气接线;8)将四个顶升辊轮组件8,分别安装在上述两个1带导向顶杆组件28A、一个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一个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上端,并紧固连接;9)将主台板组件7下端两个“”形限位座组件9、两个凹形限位座组件10,分别“卡放”在已经安装在上述传动部件顶升组件上的四个顶升辊轮组件8上的辊轮。

36、上;10)在主台板组件7的左端安装辅助台板组件6,并将其组件中的三块支撑垫板11,固联在靠近加油加水工位1一端的地面上;11)进行现场调试,完成后,将上述承放传动部件和驱动部件的1支撑台30、2支撑台34、3支撑台37的12个地脚,分别焊连在12块预埋钢板41上,至此,全部完成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配用工作,并可随其所配用的驱动部件、传动部件和控制系统一起,投入正常的使用。0030下面,给出一种用于轮拖总装线的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配用后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其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台面可以依据其需要,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可平升、可平降、可倾转的功能。0031由图25、图26、图27、图28。

37、并结合图21知,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已安放在加油加水工位1和板式输送链3之间,且其所选择配用的传动部件、驱动部件及控制系统均已安放、调试到位,并已处于生产运行状态。0032实施例1,大型轮拖4接车下线实施例,步骤如下1)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结合图21、图25知,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7旁的操作者,目测待下线的大型轮拖4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H1(主台板组件7中的主台板台体高度H0小于H1),启用“同升”或“同降”功能,促使接车台面或升或降,设法与H1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结合图21、图26知,大型轮拖4在板式输送链3的驱动作用下,自动随线登上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

38、总成的台面后,操作者启用“右升”功能,2制动电机33、3制动电机39,同时启动,驱动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沿J向直线上升,从而可使得主台板组件7左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辊轮为支点,沿向倾转,并带动辅助台板组件6转动,迫使其上的大型轮拖4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滑下线;3)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大型轮拖4下线后,操作者启用“后降”功能,即使2制动电机33、3制动电机39,同时反向启动,带动2带导向顶杆组件36A、3带导向顶杆组件40A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下降,沿反向倾转,直至主台板组件7恢复到说明书CN1020。

39、69860ACN102069863A8/8页11原有水平位置为止,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循环作好准备。实施例2,小型轮拖5接车下线实施例,步骤如下1)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结合图21、图27知,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7旁的操作者,目测待下线的小型轮拖5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H2(主台板组件7中的主台板台体高度H0小于H1),启用“同升”或“同降”功能,促使接车台面或升或降,设法与H2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结合图21、图28知,小型轮拖5在板式输送链3驱动作用下,自动随线登上卡放式接车下线台板总成的台面后,操作者启用“左降”功能,1制动电机32反向启动,带动两个1带导向。

40、顶杆组件28A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沿K向下降,从而可使得主台板组件7以右下端设置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中的辊轮为支点,沿向倾转,并带动辅助台板组件6转动,迫使其上的小型轮拖5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滑下线;3)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小型轮拖5下线后,操作者启用“前升”功能,即使1制动电机32启动,驱动两个1带导向顶杆组件28A及其上的两个顶升辊轮组件8一起联动上升,沿反向倾转,直至主台板组件7恢复到原有水平位置为止,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循环作好准备。0033实施例3,中型轮拖接车下线实施例。0034本发明中所述的中型轮拖,泛指介于大型轮拖4与小型轮拖5之间的一些总装后的待下线轮拖机型。

41、,其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系介于H1和H2之间。0035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下偏靠,与H1值相近,其接车下线方法同实施例1;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向上偏靠,与H2相近,其接车下线方法同实施例2;若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高度值,与H2值、H2值均不相近,位于居中值的附近,即(H2H1)/2值的附近或等同,则可按以下方法实施,步骤如下1)平升平降对齐接车操作。位于接车下线装置用电控柜27旁的操作者,目测待下线的中型轮拖的轮胎最低点至顶面链板的高度值,启用“同升”或“同降”功能,促使总成上的接车台面或升或降,设法与其高度。

42、值对齐,等高一致;2)接车台面倾转下线操作。操作者可组合启用“前降”功能和“后升”功能。或先启用“前降”功能、后启用“后升”功能,或先启用“后升”功能、后启用“前降”功能,以保证接车台面的倾转到位,迫使其上的中型轮拖能够依其自身重力轻松滚动下滑下线;3)接车台面回转找平操作。当中型轮拖下线后,或启用“前升”功能,使接车台面沿反方向倾转,或启用“后降”功能,使接车台面沿反方向倾转,从而使得刚刚实施倾转的主台板组件7的接车台面,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位置,为进入下一接车下线的工作循环作好准备。说明书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16页12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

43、N102069863A2/16页13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3/16页14图5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4/16页15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5/16页16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6/16页17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7/16页18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8/16页19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

44、A9/16页20图18图19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0/16页21图21图22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1/16页22图23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2/16页23图24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3/16页24图25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4/16页25图26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5/16页26图27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CN102069863A16/16页27图28说明书附图CN10206986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