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930000 上传时间:2018-03-19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8281.5

申请日:

2009.11.04

公开号:

CN102050824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D 487/04申请公布日:20110511|||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87/04; A61K31/4985; A61K31/506; A61P3/10; A61P3/04; A61P3/06

主分类号:

C07D487/04

申请人:

上海阳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卢鹏; 赵传生; 朱明杰; 何宝林; 於万松; 史慧敏; 陈义朗

地址: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690弄7号楼4/5F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徐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哌嗪并三唑衍生物。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下式(I)所示的二肽基肽酶IV的抑制剂,式中,各取代基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定义。这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与二肽基肽酶IV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本发明还提供(I)所示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与二肽基肽酶IV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式 (I) 所示的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 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 : 式中, R1, R2 和 R3 分别选自氢原子、 未取代的或被 1 至 2 个五元或六元芳环任意取代的 C1-5 烷基 ; R4 选自 (1) 氢, 氰基, CO2R5, 羧基, CONR6R7, NR6R7, (2)C1-6 烷基和 C1-6 环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或环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 全取代的, (3) 苯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基, 羟 5 5 5 5 5 6 7 6 7 6 7 5 基, R, OR , NHSO2R , N(C1-6 烷基 )SO2R , SO2R , SO2NR R , NR R , CONR R , CO2H 和 CO2R 烷基, (4) 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 N、 S 和 O 的杂原子的 5 元或 6 元杂环, 上述 5 元或 6 元杂环是 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基, 羟基, R5, OR5, NHSO2R5, N(C1-6 烷基 )SO2R5, SO2R5, SO2NR6R7, NR6R7, CONR6R7, CO2H 和 CO2R5 烷基。 R5 是 C1-6 烷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 COOH 和 CO2C1-6 烷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 6 7 R 和 R 各自独立地选自 : (1) 氢, (2) 苯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卤素、 羟基、 C1-6 烷基和 C1-6 烷氧基的取 代基取代, 其中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3)C1-6 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 (4)C1-6 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羟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4 是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 N、 S和O的 杂原子的 5 元或 6 元杂环, 上述 5 元或 6 元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 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基, 羟基, R5, OR5, NHSO2R5, N(C1-6 烷基 )SO2R5, SO2R5, SO2NR6R7, NR6R7, CONR6R7, CO2H 和 CO2R5 烷基。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R4 是苯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 5 5 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基, 羟基, R, OR , NHSO2R5, N(C1-6 烷基 )SO2R5, SO2R5, SO2NR6R7, NR6R7, CONR6R7, CO2H 和 CO2R5 烷基。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化合物为盐酸盐、 富马酸盐或三氟 乙酸盐。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化合物选自下组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4-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4- 苄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2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4-(4- 氟代苯基亚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6-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7-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三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二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氰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氨基羰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二甲氨基羰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氯代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氟代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甲氧基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甲磺酰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三氟甲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氰基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氨基羰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二甲氨基羰基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甲氧羰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羟基羰基苯基 )-[1, 2, 3] 三 3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1, 3, 4- 氧二氮唑 -2- 基 ) 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3- 甲氧羰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甲氧羰基苯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嘧啶 -4-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嗪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嘧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H- 咪唑 -4- 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 甲基 -1H- 吡唑 -3-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氨基磺酰基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4- 甲基磺磺酰氨基苯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3-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4-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5- 甲 氧 基 羰 基 吡 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氰基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3-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吡啶 -4-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4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5- 甲 氧 基 羰 基 吡 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氰基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噻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呋喃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甲基呋喃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氯代呋喃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硝基呋喃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3-(2H- 四氮唑 -5- 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天冬氨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3-(2H- 四氮唑 -5- 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天冬氨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氨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 甲基 -1H- 吡咯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噻唑 -5-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5- 甲基噻吩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噁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呋喃 -3-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噁唑 -5-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噻吩 -3-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 甲基 -1H- 咪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 甲基 -1H- 吡唑 -4-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1- 甲基 -1H- 咪唑 -4- 基 )-[1, 5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噻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嘧啶 -5-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噻唑 -4-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1- 甲 基 -1H- 嘧 啶 -2- 酮 -5-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6: 一种药物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它含有药理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 以及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 合物。
7: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 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用于制备 DPP-IV 抑制剂。
8: 一种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水 合物或溶剂合物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用于制备治疗、 预防以及缓解与 DPP-IV 相关的疾病 的药物。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用途,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与 DPP-IV 相关的疾病选自糖尿病、 肥 胖症、 或高血脂。
10: 一种制备式 (I) 所示化合物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a) 在惰性溶液中, 于肽偶联条件下, 使式 (II) 所示化合物与式 (III) 所示化合物反应 生成式 (Ia) 所示化合物, 其中, R1、 R2、 R3 和 R4 的定义同权利要求 1, Z 为保护基, (b) 用酸脱去式 Ia 化合物的保护基, 形成式 I 化合物,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HOBT, EDC, TEA, CH2Cl2, 室温 ; b: CF3COOH, DCM, NaHCO3. 式中, R1、 R2、 R3 和 R4 的定义同权利要求 1。

说明书


哌嗪并三唑衍生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二肽基肽酶 IV(Dipeptidyl peptidases, DPP-IV) 抑制剂、 其 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治疗 DPP-IV 相关的疾病药物、 特别是制备治疗糖尿病, 肥胖症, 高 血脂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II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它的发生伴随着外周组织 中的胰岛素抵抗、 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以及肝脏糖异生作用的增加 [Exp.0pin.Ther. Patents, 2003, 13(4) : 99-51]。现有的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 人们正 在寻找新的治疗药物, 许多新的治疗靶点正在研究中, 其中以二肽肽基酶 IV(DPP-IV) 为靶 点的药物研究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 [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 2009, 29(1), 125-195]。
     胰高血糖素样肽 -1(GLP-1) 是由胰岛 α- 细胞和肠道 L- 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以及增加胰岛素生物合成的作用, 因此使用 GLP-1 治疗糖 尿病引起科学家极大兴趣。GLP-1 除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外, 还具有促进 β- 细胞 增生、 抗 β- 细胞凋亡、 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肝糖的生成、 抑制食欲、 降低胃肠排空速度、 保护 神经细胞等生理功能 [Trends Endocrinol Metab, 1999, 10(6) : 229-235]。GLP-1 这些特 点使其成为理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然而, GLP-1 在体内的半衰期仅数分钟, 迅速被内源性 二肽基肽酶 IV(DPP-IV) 降解 ( 除去 N 端二肽 ), 而失去促胰岛素分泌活性 [Expert Opin. Investing.Drugs, 2004, 13(9) : 1091-1102]。 DPP-IV 在人体内广泛分布, 是 GLP-1 的主要代 谢酶, 在调控 GLP-1 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 DPP-IV 的活性化合物即 DPP-IV 抑 制剂, 可增强 GLP-1 的作用。
     现有文献和专利公开了许多 DPP-IV 抑制剂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1999, 6, 311-327 ; Biochemistry 1999, 38, 11597-11603 ; Expert Opin.Ther.Patents, 2003, 13(4) : 499-510 ; Expert Opin.Investing.Drugs, 2005, 15(10) : 1387-1407]。WO 00/34241 公开了具有 DPP-IV 抑制活性的 N- 取代 -2- 氰基吡咯类化合物, 其金刚烷部 分为单取代或简单烷基取代。US 2003/0100563 公开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β- 氨基杂环 类 DPP-IV 抑制剂。WO 03/057666 公开了环丙烷化的 2- 氰基吡咯类 DPP-IV 抑制剂。US 2004/0171848 公开了一系列含有偕二苯基侧链的 2- 氰基吡咯化合物。WO2005/095381 公 开了一类新结构的 2, 4- 二氧 -3, 4- 二氢嘧啶类 DPP-IV 抑制剂。DPP-IV 抑制剂 MK-0431 和 LAF-237 分别在美国和欧洲上市, 用于治疗 II 型糖尿病。
     然而, 现有技术中这些化合物对二肽基肽酶的抑制活性还不够令人满意, 体外活 性和靶点酶选择性仍不高, 且其降糖和 HbA1c 活性也没有二甲双胍强 [MedicinalResearch Review, 2009, 29(1), 125-195]。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活性更高的二肽基肽酶抑制剂, 以便治疗与二肽基肽酶相关的各种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二肽基肽酶 IV 抑制剂、 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式 (I) 所示的化合物, 或其各种光学异构体、 药学 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 :
     式中, R1, R2 和 R3 分别选自氢原子、 未取代的或被 1 至 2 个五元或六元芳环任意取 代的 C1-6 烷基 ;
     R4 选自 :
     (1) 氢, 氰基, CO2R5, 羧基, CONR6R7, NR6R7,
     (2)C1-6 烷基和 C1-6 环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或环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 代或全取代的,
     (3) 苯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 5 5 5 5 5 6 7 6 7 6 7 5 基, 羟基, R, OR , NHSO2R , N(C1-6 烷基 )SO2R , SO2R , SO2NR R , NR R , CONR R , CO2H 和 CO2R 烷 基,
     (4) 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 N、 S 和 O 的杂原子的 5 元或 6 元杂环, 上述 5 元或 6 元 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 : 卤素, NO2, 氰基, 羟基, R5, OR5, NHSO2R5, N(C1-6 烷基 )SO2R5, SO2R5, SO2NR6R7, NR6R7, CONR6R7, CO2H 和 CO2R5 烷基。
     R5 是 C1-6 烷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 COOH 和 CO2C1-6 烷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 6 7
     R 和 R 各自独立地选自 :
     (1) 氢,
     (2) 苯基, 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卤素、 羟基、 C1-6 烷基和 C1-6 烷氧基 的取代基取代, 其中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3)C1-6 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
     (4)C1-6 烷基, 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羟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
     本发明化合物存在四个不对称碳原子, 因此通式 (I) 包括单一旋光体, 单一对映 体, 单一非对映体, 非对映体混合物和外消旋体混合物。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提供了一种式 (I) 所示的化合物, 或其各种光学异构体药学 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 它含有药理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 体, 以及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 提供了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 或其各光学异构体、 各晶型、 药 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用于制备治疗、 预防糖尿病, 肥胖症, 高血 脂以及其它与二肽基肽酶 IV(DPP-IV) 相关的疾病的药物的用途。
     应理解, 在本发明范围内中, 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 ( 如实施例 ) 中具 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 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的研究, 合成并筛选了大量的化合物, 首次发现式 (I) 化合物 对 DPP-IV 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 特别适合作为 DPP-IV 的抑制剂。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完 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式 (I) 所示的化合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名称及结构式如下
     表1: 本发明化合物具体结构式如下
     发明的详细说明
     除非有特别说明, 下列用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具有下述含义 :
     “烷基” 指饱和的脂族烃基团, 包括 1 至 6 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基团。优选含有 1 至 6 个碳原子的中等大小烷基, 例如甲基、 乙基、 丙基、 2- 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叔丁基、 戊 基等。 更优选的是含有 1 至 4 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 例如甲基、 乙基、 丙基、 2- 丙基、 正丁基、 异丁基、 叔丁基等。
     “环烷基” 指 3 至 8 元全碳单环、 全碳 5 元 /6 元或 6 元 /6 元稠合环或多环稠合环 基团, 其中一个或多个环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但没有一个环具有完全共轭的 π 电子 系统。环烷基实例有环丙基、 环丁基、 环戊基、 环己烷、 环己二烯、 金刚烷、 环庚烷、 环庚三稀 等。
     “芳基” 指具有至少一个芳环结构的基团, 即具有共轭的 π 电子系统的芳环, 包括
     碳环芳基、 杂芳基。
     “杂芳基” 指具有 1 至 3 个杂原子作为环原子, 其余的环原子为碳的芳基, 杂原子包 括氧、 硫、 氮。所述环可以是 5 元或 6 元环。杂环芳基基团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呋喃基、 噻 吩基、 吡啶基、 吡咯、 N- 烷基吡咯基、 嘧啶基、 吡嗪基、 咪唑基、 吡唑基、 噁唑基、 异噁唑基、 噻 唑基、 三唑基、 四唑基、 吲哚基、 三嗪基、 嘌呤基、 喹啉基、 异喹啉基等。
     “烷氧基” 指 -O-( 烷基 ) 和 -O-( 未取代的环烷基 )。代表性实例包括甲氧基、 乙 氧基、 丙氧基、 丁氧基、 环丙氧基、 环丁氧基、 环戊氧基、 环己氧基等。
     “卤素” 指氟、 氯、 溴或碘。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 并因此以消旋体、 外消旋混合 物、 单一对映体、 非对映异构体化合物和单一非对映体的形式出现。可以存在的不对称中 心, 取决于分子上各种取代基的性质。 每个这种不对称中心将独立地产生两个旋光异构体, 并且所有可能的旋光异构体和非对映体混合物和纯或部分纯的化合物包括在本发明的范 围之内。本发明意味着包括这些化合物的所有这种异构形式。
     本文描述的一些化合物可以以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 其具有伴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移位的不同的氢联接点。
     活性成分
     文中 “活性成分” 指式 (I) 所示化合物。 “活性成分” 还包括式 (I) 化合物的各种 晶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本发明化合物存在 1 个或多个不 对称碳原子, 因此, 式 (I) 所示化合物包括外消旋体物, 外消旋混合物, 单一对映体, 非对映 体混合物和单一非对映体。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文所用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是指只要是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就没有特别的限 定, 具体地可列举本发明化合物与酸形成的盐, 适合成盐的酸包括 ( 但不限于 ) 盐酸、 氢溴 酸、 氢氟酸、 硫酸、 硝酸、 磷酸等无机酸, 甲酸、 乙酸、 丙酸、 草酸、 三氟乙酸、 丙二酸、 琥珀酸、 富马酸、 马来酸、 乳酸、 苹果酸、 酒石酸、 柠檬酸、 苦味酸、 甲磺酸、 苯磺酸等有机酸以及天冬 氨酸、 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
     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下面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通式 (I) 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但这些具体方法不对本 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本发明通式 (I) 结构化合物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得, 然而该方法的条件, 例如反 应物、 溶剂、 碱、 所用化合物的量、 反应温度、 反应所需时间等不限于下面的解释。本发明化 合物还可以任选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或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合成方法组合起来而方便的 制得, 这样的组合可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的进行。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 各反应通常在惰性溶剂中, 在 0℃至溶剂回流温度 ( 优选 室温~ 80℃ ) 下进行。反应时间通常为 0.1 小时~ 60 小时, 较佳地为 0.5 ~ 48 小时。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I 制备
     路线 I : 中间体 I-5a-o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K2CO3, CH3CN, 回流 ; b: CuI, Pd(PPh3)2Cl2, Et3N, DMF ; c: SOCl2, DCM ; d: NaN3, DMSO, 150℃ ; e: TFA, Me3SiH.
     (1)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温度下, 将商业可得到的 2-(2, 4- 二甲氧基苄 基氨基 ) 乙醇与氯丙炔, 在碱的存在下反应, 得到 2-(N-(2, 4- 二甲氧苄基 )-N-( 丙 -2- 炔
     基 ) 胺基 ) 乙醇 (1-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 围在 0-100℃之间 ; 碱可选自咪唑, 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碳酸钾为碱, 以乙腈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过夜。
     (2)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惰性气体和适当的碱下, 以钯 / 铜 混合催化剂催化末端炔与卤化物交叉偶联得到化合物 (I-2)。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四氢 呋喃, 乙醚, 二氯甲烷, 甲苯,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N- 甲基吡咯烷酮, 乙腈等 ; 温度 范围在 20-120℃之间 ; 碱可选自碳酸钠, 碳酸钾, 碳酸铯, 三乙胺, 二异丙胺, 吡啶, N- 甲基 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等 ; 钯催化剂可选二 ( 三苯基膦 ) 二氯化钯, 二 ( 氰基苯 ) 二氯化钯, 四 ( 三苯基膦 ) 钯, 醋酸钯等 ; 铜催化剂选用碘化亚铜。优选条件为 : 以二 ( 三 苯基膦 ) 二氯化钯和碘化亚铜为催化剂, 三乙胺为碱, N, N-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溴代物在 100℃反应, 碘代物在室温反应。
     (3)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选择合适的条件氯代得到氯代物 (I-3), 氯代物和叠 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内 [3+2] 环加成得到化合物 (I-4)。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 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 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 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分子内 [3+2] 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 甲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等 ; 温度范围为 0-200℃。优选条件为 :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试剂, 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用二甲亚砜做 溶剂, 150℃反应。
     (4) 在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以酸做溶剂, 在三乙基硅烷作用下得到脱 去 N- 保护基的化合物 (I-5)。酸可以选用三氟乙酸, 冰醋酸, 甲酸等 ; 温度范围 0-100℃。 优选条件为 : 以三氟乙酸做溶剂, 加入三乙基硅烷, 室温反应过夜。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II 制备。
     路线 II : 中间体 II-5 和 II-9a-9p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K2CO3, CH3CN, 回流 ; b: SOCl2, DCM ; c: NaN3, DMSO, 150 ℃ ; d: Pd(OH)2, H2 ; e: Boc2O, TEA ; f: NBS, MeCN ; g: Pd(PPh3)4, K2CO3, 1, 4- 二 噁 烷 /H2O ; h: HCl-1, 4- 二噁烷, DCM.
     (1)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温度下, 将商业可得到的 2-( 苄氨基 ) 乙醇与 氯丙炔, 在碱的存在下反应, 得到 2-(N- 苄基 -N-( 丙 -2- 炔基 ) 氨基 ) 乙醇 (II-2)。极性 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碱可选自咪 唑, 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碳酸钾为碱, 以 乙腈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过夜。
     (2)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选择合适的条件氯代得到氯代物 (II-3), 氯代物和 叠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内 [3+2] 环加成得到化合物 (II-4)。氯代的试剂可选用 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条件可以是纯 的氯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分子内 [3+2] 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 甲 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等 ; 温度范围为 0-200℃。优选条件 为: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试剂, 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以二甲亚砜 做溶剂, 150℃反应。
     (3) 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氢解得到 4, 5, 6, 7- 四 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II-5)。溶剂可以选用甲醇, 乙醇, 异丙醇, 甲酸, 冰醋酸, 四氢呋喃, 乙腈等 ; 催化剂可选用钯 / 碳或氢氧化钯 / 碳等 ; 温度范围为 20-80℃。优选条 件为 : 以甲醇为溶剂, 10%钯 / 碳做催化剂, 在氢气氛围中室温常压反应。
     (4)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碱作用下和二碳酸二叔丁酯作用得到化合物叔丁 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酯 (II-6)。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 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等 ; 碱可以 选用三乙胺, 二异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 哌嗪等 ; 温度范围为 20-70℃。优先条件为 :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三乙胺做碱, 在室温下反应。
     (5)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溴源作用得到化合物叔丁基 -3- 溴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酯 (II-7)。溶剂可以选用氯仿, 四氯化碳, 四氢呋喃, 乙腈,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等 ; 溴源可以选用液溴, N- 溴代丁 二酰亚胺, 1, 3- 二溴 -5, 5- 二甲基海因等 ; 温度范围为 20-80℃。优选条件为 : 以乙腈为溶 剂, N- 溴代丁二酰亚胺为溴源, 在 40℃反应。
     (6) 在适当的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惰性气体和适当的碱下, 以钯催化剂催化 溴代物和芳基硼酸 ( 或硼酸酯 ) 偶联得到化合物 (II-8)。溶剂可以选用 1, 4- 二氧六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 乙腈, 水甲苯, 苯, 二甲苯, 四氢呋喃, 乙 二醇二甲醚中等, 可以是单一溶剂, 也可以是混合溶剂 ; 碱可以选用碳酸钾, 碳酸氢钾, 碳酸 钠, 碳酸氢钠, 磷酸三钾, 碳酸铯, 氟化铯,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 ; 钯催化剂可以选用四 ( 三 苯基膦 ) 钯, 醋酸钯, 二 ( 二亚苄基丙酮 ) 钯, 1, 1- 双 ( 二苯基磷 ) 二茂铁 ] 二氯化钯等 ; 温度范围为 20-150℃。优选条件为 : 以 1, 4- 二氧六环 / 水为溶剂, 碳酸间为碱, 四 ( 三苯 基膦 ) 钯为催化剂, 在 80℃反应。
     (7)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II-9)。溶剂可 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 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 溶剂, 加入 HCl- 二氧六环, 在室温下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III 制备。
     路线 III : 中间体 III-10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NaH, Ac2O, THF ; b: SOCl2, Py ; c: BnNHCH2CH2OH, K2CO3, CH3CN ; d: SOCl2, Py ; e: NaN3, DMF ; f: Pd/C, Boc2O, H2 ; g: LiOH, MeOH/H2O ; h: SOCl2, Py, DCM ; i: Pd/C, H2 ; j: HCl-1, 4- 二噁烷, DCM.
     (1)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以丁 -2- 炔 1, 4- 二醇为原料, 加入合适的碱和酰化试 剂, 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 4- 羟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 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 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酰化试剂可选自乙酰氯, 乙酸 酐, 乙酸混酐等。碱可选自钠氢, 氢钾, 正丁基锂, 二异丙基胺基锂, 叔丁醇钾, 叔丁醇钠, 甲 醇钠, 乙醇钠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钠氢作碱, 四氢呋喃为溶剂, 乙酸酐为酰化试剂, 室温反应 过夜。
     (2)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以 4- 羟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1) 为原料, 加入合 适的氯代试剂, 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 4- 氯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2)。氯代的试剂可 选用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条件可以 是纯的氯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 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试 剂, 二氯甲烷为溶剂, 室温反应。
     (3)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温度下, 将商业可得到的 2-( 苄氨基 ) 乙醇与 4- 氯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2), 在碱的存在下反应, 得到 4-(N- 苄基 -N-(3- 羟基丙基 ) 氨 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3)。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 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碱可选自咪唑, 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 乙胺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碳酸钾为碱, 以乙腈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过夜。
     (4) 在 极 性 非 质 子 性 溶 剂 中, 以 4-(N- 苄 基 -N-(3- 羟 基 丙 基 ) 氨 基 )-2- 丁 炔醇乙酸酯 (III-3) 为原料, 加入合适的氯代试剂, 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 4-(N- 苄 基 -N-(3- 氯丙基 ) 氨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 II-4)。氯代物和叠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
     过分子内 [3+2] 环加成得到 (5- 苄基 -4, 5, 6, 7- 四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3- 基 ) 甲醇乙酸酯 (III-5)。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 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分子 内 [3+2] 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 甲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 甲亚砜等 ; 温度范围为 0-200℃。优选条件为 :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 试剂, 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用二甲亚砜做溶剂, 150℃反应。
     (5) 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 化合物 (III-5) 和商 业可得到的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 3-( 乙酰氧甲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II-6)。 溶剂可以选用甲醇, 乙醇, 异丙醇, 甲酸, 冰醋酸, 四氢呋 喃, 乙腈等 ; 催化剂可选用钯 / 碳或氢氧化钯 / 碳等 ; 温度范围为 20-80℃。优选条件为 : 以 甲醇为溶剂, 10%钯 / 碳做催化剂, 在氢气氛围中室温常压反应。
     (6) 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 用合适的碱得到 6, 7- 二氢 -3-( 羟甲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II-7)。 溶剂可以选用甲醇, 乙醇, 水, 甲酸, 冰醋 酸, 四氢呋喃, 二氯甲烷, 乙腈等 ; 碱为氢氧化锂,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甲醇钠, 叔 丁醇钾等 ; 温度范围为 20-80℃。 优选条件为 ; 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 氢氧化锂为碱, 室 温反应。
     (7)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以 6, 7- 二氢 -3-( 羟甲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II-7) 为原料, 加入合适的氯代试剂, 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 3-( 氯甲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II-8)。氯代 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 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温度范围为 0-200℃。优选条件 为: 以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试剂, 二氯甲烷为溶剂, 室温反应。
     (8) 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氢解得到 6, 7- 二 氢 -3-( 甲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II-9)。溶剂可以选用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甲酸, 冰醋酸, 四氢呋喃, 乙腈等 ; 催化剂可选用钯 / 碳或氢氧化钯 / 碳 等; 温度范围为 20-80℃。优选条件为 : 以甲醇为溶剂, 10%钯 / 碳做催化剂, 在氢气氛围中 室温常压反应。
     (9)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4, 5, 6, 7- 四 氢 -3- 甲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III-10)。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 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 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10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溶剂, 盐酸为酸, 在室温下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IV 制备。
     路线 IV : 中间体 IV-8-12 的制备
     试 剂 与 反 应 条 件: a: (COCl)2, DMSO, DIPEA, CH2Cl2 ; b: CF3CH2OH, I2, K2CO3 ; c: NH3aq ; d: K2CO3, NH(CH3)2 ; e: NH2NH2 ; f: I2, NH3 aq ; g: DAST, DCM ; h: HCl- 二氧六环, DCM ; i: HC(OMe)3.
     (1) 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碱的参与下使用氧化试剂得到 3- 醛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2)。溶剂可以选用丙酮, 二氯甲 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 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碱可以选自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 胺 (DIPEA) 等。氧化试剂可以选用二甲亚砜 / 草酰氯, 二甲亚砜 / 三氟醋酸, 二甲亚砜 / 双 环己基碳化双亚胺, 重铬酸钾 / 硫酸, 三氧化铬 / 吡啶, 二氧化锰, 四丙基铵过钉酸 /4- 甲基 吗啉 -N- 氧化物。温度范围为 -80-50℃。优选条件为 : 二氯甲烷为溶剂, 二甲亚砜 / 草酰 氯为氧化试剂, N, N- 二异丙基乙胺为碱, -78℃反应 2 小时, 室温反应 1 小时。
     (2) 在质子或非质子溶剂中, 在氧化剂和碱的参与下得到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3, 5(4H)- 二碳酸 -5- 叔丁酯 -3-(2, 2, 2- 三氟乙酯 )(IV-1)。溶剂可以选 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叔丁醇, 三氟乙醇等。氧化试剂可选 用碘, 高碘酸等。 碱可用碳酸钾, 碳酸氢钾,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磷酸三钾, 碳酸铯, 氟化铯, 氢 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温度范围为 0-100℃。优选条件为 : 三氟乙醇为溶剂, 碘为氧化剂, 碳 酸钾为碱, 反应温度为 50℃。
     (3) 在非质子溶剂中, 化合物 (IV-1) 和氨水反应得到 3- 氨甲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3)。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 基亚砜, 乙腈等, 也可以直接用氨水作为反应溶剂。温度范围为 0-80℃。优选条件为 : 氨水 作为反应溶剂, 室温反应。
     (4) 在非质子溶剂中, 加入合适的碱用化合物 (IV-1) 和二甲胺或二甲胺的盐酸盐 反应得到 3- 二甲胺甲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4)。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 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碱可用碳酸钾, 碳酸氢钾,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磷酸三钾, 碳酸铯, 氟化铯,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等。 温度范围为 0-100℃。 优选条 件为 : 乙腈作为反应溶剂, 碳酸钾为碱, 80℃反应。
     (5) 在非质子溶剂中, 化合物 (IV-1) 和水合肼反应得到 3- 肼甲酰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5)。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 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也可以直接用水合肼作为反应溶剂。温度范围为 0-80℃。优选条件 为: 水合肼作为反应溶剂, 室温反应。 (6) 在非质子溶剂中, 在氧化剂参与下化合物 (IV-2) 和氨水反应得到 3- 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6)。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 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 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氧化剂可选用碘, 高碘酸, 重铬酸钾 / 硫酸, 三氧化铬 / 吡啶, 二 氧化锰, 四丙基铵过钉酸 /4- 甲基吗啉 -N- 氧化物等。温度范围为 0-100℃。优选条件为 : 四氢呋喃作为反应溶剂, 碘为氧化剂, 室温反应。
     (7) 在非质子溶剂中, 在氟化试剂参与下化合物 (IV-2) 得到 6, 7- 二氢 -3-( 二氟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7)。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 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氟化试剂可以选用氟化氢 / 吡啶, 氟化氢 / 三乙胺, 氟化氢 / 三甲基 胺, 三溴化氟, 四氟化硅, 二乙基胺三氟化硫 (DAST), 二甲基胺三氟化硫, 1, 1, 2, 3, 3, 3- 六 氟丙基乙二胺, 双 2- 甲氧基乙基胺三氟化硫, 三氟化硫哌啶, 三氟化硫吡咯烷等。温度范围 为 -50-80℃。选条件为 : 二氯甲烷为溶剂, 二乙基胺三氟化硫为氟化试剂, 0℃反应。
     (8)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IV-8)(IV-9) (IV-11)(IV-12)。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100℃。优选 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溶剂, 盐酸为酸, 在室温下反应。
     (9)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化合物 (IV-5) 与原甲酸三乙酯反应后用合适的酸脱去保 护基得到 4, 5, 6, 7- 四氢 -3-(1, 3, 4- 噁二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IV-10)。 溶剂可选用丙酮, 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等, 或使用原甲酸三乙酯为溶剂。脱去保护基反应中酸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200 ℃。优选条件为 : 原甲酸三乙酯为反应溶剂, 150℃反应, 所得化合物以盐酸为酸, 二氯甲烷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脱去保护基。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V 制备。
     路线 V : 中间体 V-5a-5b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K2CO3, CH3CN, 回流 ; b: SOCl2, DCM ; c: NaN3, DMSO, 150℃; d: TFA,Me3SiH. (1)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温度下, 将商亚可得到的 2, 3 位取代的 2-(2, 4- 二甲氧基苄基氨基 ) 乙醇与氯丙炔, 在碱的存在下反应, 得到 2, 3 位取代的 2-(N-(2, 4- 二甲氧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V-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4-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 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碱可选自咪唑, 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 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等 ; 优选条件为 : 以碳酸钾为碱, 以乙腈为溶剂, 加热回流反应 过夜。
     (2)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选择合适的条件氯代得到氯代物 (V-3), 氯代物和叠 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内 [3+2] 环加成得到化合物 (V-4)。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 亚砜, 氯化亚砜 / 吡啶, 三氯氧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 草酰氯等 ; 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 代试剂, 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 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 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分子内 [3+2] 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 甲苯, N, N- 二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等 ; 温度范围为 0-200℃。优选条件为 :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氯化亚砜 / 吡啶为氯代试剂, 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用二甲亚砜做 溶剂, 150℃反应。
     (3) 在质子性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以酸做溶剂, 在三乙基硅烷作用下得到脱 去 N- 保护基的化合物 (V-5)。酸可以选用三氟乙酸, 冰醋酸, 甲酸等 ; 温度范围 0-100℃。 优选条件为 : 以三氟乙酸做溶剂, 加入三乙基硅烷, 室温反应过夜。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VI 制备。
     路线 VI : 中间体 VI2a-2c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n-BuLi, TMEDA, MeI 或 BnBr 或 4-F-BnBr, THF ; b: HCl-1, 4- 二 噁烷, DCM.
     (1) 以路线 II 所制备得到的中间体为原料,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合适的温 度下, 在强碱和四甲基乙二胺 (TMEDA) 的存在下, 与各种取代的卤代烷烃反应得到中间体 VI-1。 极性非质子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乙二醇二甲醚等 ; 强碱可选自正丁基锂, 异丁基锂, 叔丁基锂, 二异丙基氨基 锂, 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锂, 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钠, 六甲基二硅基氨基钾, 叔丁醇钾, 甲醇钠, 乙醇钠, 钠氢, 氢钾等 ; 温度范围为 -100-40℃。卤代烷烃可选自与本发明化合物相关的各 种氯代物, 溴代物和碘代物。优选条件为, 正丁基锂做碱, 四氢呋喃为溶剂, -78℃反应 3 小 时, 室温反应 3 小时。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 得到中间体 V-2。溶剂可以 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选 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溶 剂, 盐酸为酸, 在室温下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 VII 制备。
     路线 VII : 中间体 VII-5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K2CO3, H2O/1, 4- 二氧六环 ; b: NaN3, DMF ; c: 甲苯, 室温 ; d: Pd/ C, H2, 室温~回流 ; f: LiAlH4, THF, 回流。(1) 在水溶性极性溶剂中, 加入适量的水, 2- 溴乙胺氢溴酸盐与苄基氯甲酸酯, 在 碱的存在下, 得到 2- 溴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1)。 水溶性极性溶剂可选自四氢呋喃, 1, 4- 二 氧六环, 乙醚, 乙二醇二甲醚等。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碱可选自咪唑, 三乙胺, 吡啶, N- 甲基吗啉, 吗啉, N, N- 二异丙基乙胺等 ; 优选条件为 : 碳酸钾作碱, 水和 1, 4- 二氧六环 ( 体积比 1 ∶ 1) 为溶剂, 室温反应过夜。
     (2)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2- 溴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1) 与叠氮化钠, 在合适的 温度下, 反应得到 2- 叠氮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2)。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 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优选条件为 : 以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加入 1.2 当量的叠氮化钠, 85℃反应过夜。
     (3) 在非极性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2- 叠氮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2) 与 4, 4, 4- 三氟丁 -2- 炔酸乙基酯反应得到位置异构体 VII-3a 和 VII-3b。非极性溶剂可选自苯, 甲苯, 二甲苯, 石油醚, 正己烷, 环己烷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优选条件为 : 以甲苯为 溶剂, 室温搅拌过夜。
     (4) 在极性质子性溶剂中, 合适的温度下, 将异构体 VII-3a 和 VII-3b 在过渡金属 催化下, 氢气脱除 Cbz 保护基, 并同步环合得到混合物 VII-4a 和 VII-4b。极性质子性溶剂 可选自甲醇, 乙醇, 乙酸, 异丙醇, 甲酸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过渡金属催化剂可选 自钯, 镍, 铂或其合金。优选条件为 : 以甲醇为溶剂, 选用 Pd/C 为催化剂, 加热回流过夜。
     (5)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以 VII-4a 为原料, 加入金属性还原剂, 得到中间体 3-( 三氟甲基 )-4, 5, 6, 7- 四氢 -[1, 2, 3] 三氮唑 [1, 5-a] 并哌嗪 (VII-5)。极性非质子性 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 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 ; 温度范围在 0-100℃之间 ; 金属还原剂可选自 硼氰化钠与氯化钙, 氯化锌等混合试剂, 硼氢化钾, 二异丁基氢化铝, 氢化铝锂, 三乙酰氧基 氢化铝锂, 氯化铝, 红铝等。优选条件为 :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 氢化铝锂为还原剂, 加热回流 3 小时。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VIII 制备。
     路线 VIII :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Pd(PPh3)4, 甲苯, 回流 ; b: DCM, HCl/ 醚 (ether)。
     (1) 在适当的溶剂中, 在合适的温度下, 惰性气体保护下, 以钯催化剂催化溴代物 和锡烷化合物偶联得到化合物 (VIII-1)。溶剂可以选用苯, 甲苯, 1, 4- 二氧六环, N, N- 二 甲基甲酰胺, N, N-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 乙腈, 二甲苯, 四氢呋喃, 乙二醇二甲醚中等, 可 以是单一溶剂, 也可以是混合溶剂 ; 钯催化剂可以选用四 ( 三苯基膦 ) 钯, 醋酸钯, 二 ( 二亚 苄基丙酮 ) 钯, 1, 1- 双 ( 二苯基磷 ) 二茂铁 ] 二氯化钯等 ; 温度范围为 20-150℃。优选条 件为 : 以甲苯为溶剂, 四 ( 三苯基膦 ) 钯为催化剂, 在 140℃反应。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VIII-2)。溶剂 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 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 为溶剂, 加入 HCl- 二氧六环, 在室温下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IX 制备。
     路线 IX : 化合物 1-33, 52-65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HOBT, EDC, TEA, CH2Cl2, 室温 ; b: HCl-1, 4- 二噁烷, DCM.
     (1) 化合物 IX-1 根据文献 J.Med.Chem.2005, 48, 141-151 制备得到。
     (2)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化合物 IX-1 和各种杂环在标准肽偶合条件下, 例如使 用 1- 乙基 -3-(3- 二甲胺基 ) 碳二亚胺 (EDC) 和 1- 羟基苯并三唑 (HOBT) 或六氟磷酸 (7- 氮 杂苯并三唑 -1- 基 )-N, N, N’ , N’ , - 四甲基脲和 1- 羟基氮杂苯并三唑, 反应 1-36h, 可得到化 合物 IX-2。反应温度为 -20-40℃之间。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 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 EDC/HOBT 偶合剂存在下, 室温反应过夜。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X 制备。 路线 X : 化合物 34-43 的制备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HOBT, EDC, TEA, CH2Cl2, 室温 ; b: CF3COOH, DCM, NaHCO3 ; c: 富马 酸, EtOH.
     (1)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化合物 IX-1 和各种杂环在标准肽偶合条件下, 例如使 用 1- 乙基 -3-(3- 二甲胺基 ) 碳二亚胺和 1- 羟基苯并三唑 (EDC/HOBT) 或六氟磷酸 (7- 氮 杂苯’ 并三唑 -1- 基 )-N, N, N’ , N’ , - 四甲基脲和 1- 羟基氮杂苯并三唑 (EDC/HATU), 反应 1-36h, 可得到中间体 X-1。 反应温度为 -20-40℃之间。 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 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 EDC/HOBT 偶合剂存在下, 室温反应 过夜。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 Boc 保护基, 用碱液洗涤有机相, 得 到游离碱化合物 34-38。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 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 碱液可选自碳酸氢 钠, 碳酸钠, 碳酸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锂, 氢氧化钡等。 温度范围为 0-50℃。 优选 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溶剂, 加入过量的三氟乙酸, 在室温下反应, 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 溶液洗涤, 浓缩得到游离碱。
     (3) 根据需要, 游离碱化合物 34-38 在极性质子性溶剂中, 如甲醇, 乙醇, 异丙醇, 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酸反应生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得到化合物 39-43。优选条件为 : 在乙 醇中, 加入等当量的富马酸, 室温搅拌, 析出固体, 过滤。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XI 制备。
     路线 XI : 化合物 44-48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HOBT, EDC, TEA, CH2Cl2, 室温 ; b: CF3COOH, DCM.
     (1) 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 化合物 IX-1 和各种杂环在标准肽偶合条件下, 例如使 用 1- 乙基 -3-(3- 二甲胺基 ) 碳二亚胺和 1- 羟基苯并三唑 (EDC/HOBT) 或六氟磷酸 (7- 氮 杂苯’ 并三唑 -1- 基 )-N, N, N’ , N’ , - 四甲基脲和 1- 羟基氮杂苯并三唑, 反应 1-36h, 可得到 中间体 XI-1。 反应温度为 -20-40℃之间。 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 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 EDC/HOBT 偶合剂存在下, 室温反应过夜。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 Boc 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44-48。溶 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 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 烷为溶剂, 加入过量的三氟乙酸, 在室温下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XII 制备。
     路线 XII : 化合物 49 和 50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NaN3, NH4Cl, LiCl, DMF, 95 ℃ ; b: HCl-1, 4- 二噁烷, DCM ; c: NaHCO3, L- 天冬氨酸, EtOH.
     (1) 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 以通式 X-1 所得中间体为起始原料, 在盐析的条件和 适宜的温度下, 与多氮试剂反应, 得到中间体 XII-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 氯 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 1, 6- 二氧六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亚砜, 乙腈等。盐析试剂可选自氯化胺, 氯化锂, 溴化锂, 碘化锂, 硫酸胺, 硫酸钠等。 多氮试剂可选自叠氮钠, 三甲基硅基叠氮钠。温度温度范围为 50-150℃。优选条件为 : 以 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加入叠氮化钠, 加入氯化锂和氯化胺, 95℃反应。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 Boc 保护基, 用碱液洗涤有机相, 得 到游离碱化合物 49。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 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 碱液可选自碳酸氢钠, 碳 酸钠, 碳酸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锂, 氢氧化钡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 为: 用二氯甲烷为溶剂, 加入过量的三氟乙酸, 在室温下反应, 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洗涤, 浓缩得到游离碱。
     (3) 根据需要, 游离碱化合物 49 在极性质子性溶剂中, 如甲醇, 乙醇, 异丙醇, 和药 学上可以接受的酸反应生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得到化合物 50。优选条件为 : 在乙醇中, 加 入等当量的天冬氨酸, 室温搅拌, 析出固体, 过滤。
     在一优选例中, 本发明式 (I) 化合物所需化合物可按如下路线 XIII 制备。
     路线 XIII : 化合物 51 的制备
     试剂与反应条件 : a: PhI(OCOCH3)2, MeCN/H2O ; b: HCl-1, 4- 二噁烷, DCM ;
     (1) 在极性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中, 以通式 X-1 为原料, 在合适的温度下, 应用标 准 Hofmann 降解试剂, 得到氨基中间体 XIII-1。极性溶剂可选自甲醇, 乙醇, 乙酸, 异内醇, 乙腈, 甲酸等。标准 Hofmann 降解试剂可选自 Br2/NaOH, 1.8- 二氮杂二环 (DBU)/ 溴代琥珀 双 ( 三氟甲基 ) 碘代苯酯 (BTI) 等。反 酰亚胺 (NBS), 双 ( 乙酰基 ) 碘代苯酯 (PIDA), Cl2, 应温度为 0-100℃之间。优选条件为在乙腈 / 水为混合溶剂, 以双 ( 乙酰基 ) 碘代苯酯为降 解试剂, 20℃反应 4 小时。
     (2) 在非质子性溶剂中, 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 Boc 保护基, 得到化合物 51。溶剂可 以选用二氯甲烷, 氯仿, 1, 2- 二氯乙烷, 乙酸乙酯, 四氢呋喃, 乙醚, 甲基叔丁醚等 ; 酸可以 选用盐酸, 硫酸, 三氟乙酸, 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 0-50℃。优选条件为 : 用二氯甲烷为 溶剂, 加入 HCl- 二氧六环, 在室温下反应。
     根据需要, 按照上述方法, 化合物 1-65 在极性质子性溶剂中, 如甲醇, 乙醇, 异丙 醇, 和药学上可以接受的酸反应生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制备得到。所述的药学上可接受的 无机或有机酸为 : 盐酸、 氢溴酸、 氢氟酸、 硫酸、 硝酸、 磷酸、 甲酸、 乙酸、 丙酸、 草酸、 丙二酸、 琥珀酸、 富马酸、 马来酸、 乳酸、 苹果酸、 酒石酸、 柠檬酸、 苦味酸、 甲磺酸、 乙磺酸、 苯磺酸、 天 冬氨酸或者谷氨酸。
     药物组合物和施用方法
     由于本发明化合物具有优异的 DPP-IV 抑制作用, 因此本发明化合物及其各种晶 型、 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 水合物或溶剂合物, 以及含有本发明化合物为主要活性 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治疗、 预防以及缓解 DPP-IV 相关疾病。根据现有技术, 本发明化 合物可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 肥胖症、 高血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包含安全、 有效量范围内的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药理上可接受 的盐及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其中 “安全、 有效量” 指的是 : 化合物的量足以明 显改善病情, 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通常, 药物组合物含有 1-1000mg 本发明化合物 / 剂, 较佳地 5-500mg 本发明化合物 / 剂, 更佳地, 含有 10-200mg 本发明化合物 / 剂。
     本发明的化合物及其药理上可接受的盐可制成各种制剂, 其中包含安全、 有效量 范围内的本发明化合物或其药理上可接受的盐及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其中 “安全、 有效量” 指的是 : 化合物的量足以明显改善病情, 而不至于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化合
     物的安全、 有效量根据治疗对象的年龄、 病情、 疗程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 指的是 : 一种或多种相容性固体或液体填料或 凝胶物质, 它们适合于人使用, 而且必须有足够的纯度和足够低的毒性。 “相容性” 在此指 的是组合物中各组份能与本发明的化合物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掺和, 而不明显降低化合物的 药效。药理上可以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部分例子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 如羧甲基纤维素 钠、 乙基纤维素钠、 纤维素乙酸酯等 )、 明胶、 滑石、 固体润滑剂 ( 如硬脂酸、 硬脂酸镁 )、 硫酸 钙、 植物油 ( 如豆油、 芝麻油、 花生油、 橄榄油等 )、 多元醇 ( 如丙二醇、 甘油、 甘露醇、 山梨醇 等 )、 乳化剂 ( 如吐温 )、 润湿剂 (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 )、 着色剂、 调味剂、 稳定剂、 抗氧化剂、 防腐剂、 无热原水等。
     施用本发明化合物时, 可以口服、 直肠、 肠胃外 ( 静脉内、 肌肉内或皮下 )、 局部给 药。
     用于口服给药的固体剂型包括胶囊剂、 片剂、 丸剂、 散剂和颗粒剂。在这些固体剂 型中, 活性化合物与至少一种常规惰性赋形剂 ( 或载体 ) 混合, 如柠檬酸钠或磷酸二钙, 或 与下述成分混合 : (a) 填料或增容剂, 例如, 淀粉、 乳糖、 蔗糖、 葡萄糖、 甘露醇和硅酸 ; (b) 粘合剂, 例如, 羟甲基纤维素、 藻酸盐、 明胶、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蔗糖和阿拉伯胶 ; (c) 保湿 剂, 例如, 甘油 ; (d) 崩解剂, 例如, 琼脂、 碳酸钙、 马铃薯淀粉或木薯淀粉、 藻酸、 某些复合硅 酸盐、 和碳酸钠 ; (e) 缓溶剂, 例如石蜡 ; (f) 吸收加速剂, 例如, 季胺化合物 ; (g) 润湿剂, 例 如鲸蜡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 ; (h) 吸附剂, 例如, 高岭土 ; 和 (i) 润滑剂, 例如, 滑石、 硬脂酸 钙、 硬脂酸镁、 固体聚乙二醇、 十二烷基硫酸钠, 或其混合物。 胶囊剂、 片剂和丸剂中, 剂型也 可包含缓冲剂。
     固体剂型如片剂、 糖丸、 胶囊剂、 丸剂和颗粒剂可采用包衣和壳材制备, 如肠衣和 其它本领域公知的材料。 它们可包含不透明剂, 并且, 这种组合物中活性化合物或化合物的 释放可以延迟的方式在消化道内的某一部分中释放。 可采用的包埋组分的实例是聚合物质 和蜡类物质。必要时, 活性化合物也可与上述赋形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微胶囊形式。
     用于口服给药的液体剂型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乳液、 溶液、 悬浮液、 糖浆或酊剂。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 液体剂型可包含本领域中常规采用的惰性稀释剂, 如水或其它溶剂, 增 溶剂和乳化剂, 例知, 乙醇、 异丙醇、 碳酸乙酯、 乙酸乙酯、 丙二醇、 1, 3- 丁二醇、 二甲基甲酰 胺以及油, 特别是棉籽油、 花生油、 玉米胚油、 橄榄油、 蓖麻油和芝麻油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 等。
     除了这些惰性稀释剂外, 组合物也可包含助剂, 如润湿剂、 乳化剂和悬浮剂、 甜味 剂、 娇味剂和香料。
     除了活性化合物外, 悬浮液可包含悬浮剂, 例如, 乙氧基化异十八烷醇、 聚氧乙烯 山梨醇和脱水山梨醇酯、 微晶纤维素、 甲醇铝和琼脂或这些物质的混合物等。
     用于肠胃外注射的组合物可包含生理上可接受的无菌含水或无水溶液、 分散液、 悬浮液或乳液, 和用于重新溶解成无菌的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的无菌粉末。适宜的含水和 非水载体、 稀释剂、 溶剂或赋形剂包括水、 乙醇、 多元醇及其适宜的混合物。
     用于局部给药的本发明化合物的剂型包括软膏剂、 散剂、 贴剂、 喷射剂和吸入剂。 活性成分在无菌条件下与生理上可接受的载体及任何防腐剂、 缓冲剂, 或必要时可能需要 的推进剂一起混合。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单独给药, 或者与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化合物联合给药。
     使用药物组合物时, 是将安全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适用于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 ( 如人 ), 其中施用时剂量为药学上认为的有效给药剂量, 对于 60kg 体重的人而言, 日给药 剂量通常为 1 ~ 1000mg, 优选 20 ~ 500mg。当然, 具体剂量还应考虑给药途径、 病人健康状 况等因素, 这些都是熟练医师技能范围之内的。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包括 :
     (1) 本发明化合物是一类新分子结构的二肽基肽酶 IV(DPP-IV) 抑制剂。
     (2) 本发明化合物对二肽基肽酶 IV(DPP-IV) 有更强的抑制活性。
     (3) 本发明化合物对于二肽酶有更好的选择比。已经证实抑制 DPP-IV 的同系酶 DPP8 和 DPP9 会产生胃肠道和免疫毒性相关。 因此, 本发明化合物较好的靶点选择性表明该 类化合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4) 本发明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 由本发明合成过程可以看出, 本发明的合成路线 比现有的上市药物有着更短的合成路线以及更优的合成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述制备例和实施例中更具体地解释本发明。 然而, 应当理解, 这些制备例和实 施例是为了举例说明本发明, 而并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 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 通常按照常规条件, 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除非另外说 明, 否则份数和百分比为重量份和重量百分比。 1
     所 有 制 备 例 和 实 施 例 中, 熔 点 用 X-4 熔 点 仪 测 定, 温度计未校正 ; H-NMR 用 VarianMercury 400 核 磁 共 振 仪 记 录, 化 学 位 移 以 δ(ppm) 表 示 ; MS 的 测 定 用 岛 津 LC-MS-2020 质谱仪。分离用硅胶未说明均为 200-300 目, 洗脱液的配比均为体积比。
     制备例 1 : 2-(N-(2, 4- 二甲氧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I-1)
     将 3- 氯 丙 炔 (62.7g, 0.842mol), 2-(2, 4- 二 甲 氧 苄 基 胺 基 ) 乙 醇 (148.0g, 0.702mol) 溶于乙腈 (1500mL) 中, 加入 K2CO3(176.0g, 1.276mol) 粉末, 回流过夜。 反应完毕 后, 过滤, 将滤液减压蒸馏至于, 柱层析 ( 正己烷∶乙酸乙酯= 5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 1 黄色油状物 (125.8g, 72% )。 H NMR(CDCl3, 400MHz)δ : 2.23(t, 1H), 2.76(t, 2H), 3.27(d,2H), 3.62(s, 2H), 3.64(t, 2H), 3.80(s, 6H), 6.41-6.45(m, 2H), 7.14(s, 1H).
     制备例 2 : 2-(N-(2, 4- 二甲氧苄基 )-N-(3-( 吡啶 -2- 基 )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 醇 (I-2a)
     将 2- 溴 吡 啶 (3.79g, 24mmol) 溶 于 DMF(50mL) 中, Ar 保 护 下 加 入 CuI(228mg, 1.2mmol), Pd(PPh3)3Cl2(336mg, 0.48mmol), 三乙胺 (7.27g, 72mmol), 在搅拌下将 2-(N-(2, 4- 二甲氧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5.97g, 24mmol) 的 DMF(25mL) 溶液滴加至 反应液中, 加热 100℃反应 16h。冷至室温, 加水 (150mL), 乙酸乙酯 (200mL), 分液, 水层用 乙酸乙酯 (100mL×2) 萃取, 合并有机相, 饱和食盐水洗涤, 干燥, 浓缩, 柱层析 ( 正己烷∶ 1 乙酸乙酯= 5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黄色油状物 (5.8g, 74% )。 H NMR(CDCl3, 400MHz) δ: 2.76(t, 2H), 3.27(s, 2H), 3.62(s, 2H), 3.64(t, 2H), 3.80(s, 6H), 6.41-6.45(m, 2H), 7.14-7.18(m, 2H), 7.72-7.76(m, 1H), 8.18(d, 1H), 8.55(d, 1H).
     制备例 3-16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 2-(N-(2, 4- 二甲氧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和 各种溴代物, 在 Pd(PPh3)3Cl2 和三乙胺的存在下按照制备例 2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17 : 5-(2, 4- 二甲氧苄基 )-4, 5, 6, 7- 四氢 -3-( 吡啶 -2- 基 )-[1, 2, 3] 三 唑 [1, 5-α] 吡嗪 (I-4a)
     将 吡 啶 (118mg, 15mmol) 溶 于 二 氯 甲 烷 (20mL) 中, 在 0 ℃ 下 加 入 SOCl2(214mg, 18mmol), 继续搅拌 15min。将 2-(N-(2, 4- 二甲氧苄基 )-N-(3-( 吡啶 -2- 基 )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3.51g, 10mmol) 溶于二氯甲烷 (30mL) 中, 冰浴冷却。将上述溶液加入反应液 中, 加毕后升至室温, 搅拌 3h。加水 30ml, 分液, DCM 萃取, 合并有机层, MgSO4 干燥, 过滤, 浓 缩至干, 不经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将上述油状物溶于 DMSO(50mL), 加入 NaN3(650mg, 1.0mmol), 150℃反应 3h。旋蒸 至干, 柱层析 ( 正己烷∶乙酸乙酯= 8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黄色固体 (2.41g, 71% )。 1 H NMR(CDCl3, 400MHz)δ : 2.91(t, 2H), 3.69(s, 2H), 3.80(s, 6H), 3.91(s, 2H), 4.31(t, 2H), 6.41-6.45(m, 2H), 7.14-7.18(m, 2H), 7.72-7.76(m, 1H), 8.18(d, 1H), 8.55(d, 1H).
     制备例 18-31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 2-(N-(2, 4- 二甲氧苄基 )-N-(3-( 吡啶 -2- 基 ) 丙 -2- 炔 基 ) 胺基 ) 乙醇按照制备例 17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32 : 4, 5, 6, 7- 四氢 -3-(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I-5a)将 5-(2, 4- 二 甲 氧 苄 基 )-4, 5, 6, 7- 四 氢 -3-( 吡 啶 -2- 基 )-[1, 2, 3] 三 唑 [1, 5-α] 吡嗪 (1.75g, 5mmol) 溶于三氟乙酸 (20mL) 中, 在搅拌下加入三乙基硅烷 (370mg, 5mmol), 室温反应 16h。浓缩, 残余物用乙酸乙酯 (30mL) 溶解, 用饱和 NaHCO3 洗涤, 分液, 水 层 EA 萃取, 合并有机相, Na2SO4 干燥, 浓缩后柱层析 ( 二氯甲烷∶甲醇= 50 ∶ 1), 得到标题 1 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743mg, 74 % )。 H NMR(CDCl3, 400MHz)δ : 3.35(t, 2H), 4.43(t, 2H), 4.54(s, 2H), 7.14-7.18(m, 1H), 7.72-7.76(m, 1H), 8.18(d, 1H), 8.55(d, 1H).
     制备例 33-46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18-31 所得化合物按照制备例 32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47 : 2-(N- 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II-2)将 3- 氯丙炔 (44.7g, 0.60mol), 2-(N- 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75.5g, 0.50mol) 溶于乙腈 (1000mL) 中, 加入 K2CO3(103.5g, 0.75mol) 粉末, 回流过夜。反应完毕 后, 过滤, 将滤液减压蒸馏至干, 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5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 1 黄色油状物 (70.8g, 75 % )。 H NMR(CDCl3, 400MHz)δ : 2.23(t, 1H), 2.76(t, 2H), 3.27(d, 2H), 3.62(s, 2H), 3.64(t, 2H), 77.06-7.14(s, 1H).
     制备例 48 : 5- 苄基 -4, 5, 6, 7- 四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II-4)
     将吡啶 (23.6g, 0.3mol) 溶于二氯甲烷 (400mL) 中, 在 0 ℃下加入 SOCl2(42.8g, 0.36mol), 继续搅拌 30min。将 2-(N- 苄基 -N-( 丙 -2- 炔基 ) 胺基 ) 乙醇 (37.8g, 0.2mol) 溶于二氯甲烷 (180mL) 中, 冰浴冷却。 将上述溶液加入反应液中, 加毕后升至室温, 搅拌 3h。 加水 300ml, 分液, DCM 萃取, 合并有机层, MgSO4 干燥, 过滤, 浓缩至干, 不经纯化直接用于下 步反应。
     将上述油状物溶于 DMSO(800mL), 加入 NaN3(13g, 0.2mol), 150℃反应 3h。浓缩, 残 1 余物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5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33.4g, 78% )。 H NMR(CDCl3, 400MHz)δ : 2.97(t, 2H), 3.72(s, 2H), 3.75(s, 2H), 4.42(t, 2H), 7.34-7.36(m, 5H), 7.42(s, 1H).
     制备例 49 : 4, 5, 6, 7- 四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II-5)
     将 5- 苄基 -4, 5, 6, 7- 四氢 -3-(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21.4g, 0.10mol) 溶于甲醇 (400mL) 中, 加入 10%的 Pd/C(2.14g), H2 置换三次, 在 H2 氛围下室温反 应 20h。反应完毕后, 过滤除去钯碳, 浓缩得无色粘稠液体, 不经纯化直接用于下步反应。
     制 备 例 50 : 叔 丁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α] 吡 嗪 -5(4H)- 碳 酸 酯 (II-6)
     将 (II-5) 溶于二氯甲烷 (400mL) 中, 加入三乙胺 (12.1g, 0.12mol), 冰浴, 在 5℃ 以下滴加二碳酸二叔丁酯 (23.9g, 0.11mol)。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 搅拌反应过夜。加入 H2O(250mL), 分液, 有机层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干燥, 过滤, 浓缩, 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1 = 5 ∶ 1), 得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16.3g, 73% )。 H NMR(CDCl3, 400MHz)δ : 1.51(s, 9H), 3.91(t, 2H), 4.42(t, 2H), 4.71(s, 2H), 7.42(s, 1H).
     制备例 51 : 叔丁基 -3- 溴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 酸酯 (II-7)
     将 叔 丁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α] 吡 嗪 -5(4H)- 碳 酸 酯 (13.4g, 0.06mol) 溶于乙腈 (150mL) 中, 在 0℃下加入 NBS(12.8g, 0.072mol), 缓慢升到室温。反应 过夜。浓缩, 残余物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5 ∶ 1), 得标题化合物, 为淡黄色固体 1 (8.9g, 49 % )。 H NMR(CDCl3, 400MHz)δ : 1.48(s, 9H), 3.89(t, 2H), 4.38(t, 2H), 4.57(s, 2H).
     制备例 52 : 叔丁基 -3- 苯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 酸酯 (II-8a)
     将叔丁基 -3- 溴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酯 (303mg, 1mmol), 苯硼酸 (134mg, 1.1mmol), 四 ( 三苯基膦 ) 钯 (34mg, 0.03mmol), 碳酸钾 (276mg, 2.0mmol) 溶于二氧六环的水溶液 (8mL, 4 ∶ 1) 中, 氮气保护下 80℃反应 12h。浓缩至干, 加入乙酸乙酯和水 ( 各 20mL), 分液,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 (10mL×2), 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 食盐水洗涤, 干燥, 过滤, 浓缩, 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5 ∶ 1), 得标题化合物, 为白 1 色 固 体 (220mg, 75 % )。 H NMR(CDCl3, 400MHz)δ : 1.45(s, 9H), 2.91(t, 2H), 3.65(s, 2H),
     4.42(t, 2H), 7.34-7.36(m, 5H).
     制备例 53-67 :
     下 表 所 列 化 合 物 可 由 叔 丁 基 -3- 溴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α] 吡 嗪 -5(4H)- 碳酸酯与各种硼酸酯或硼酸, 在四 ( 三苯基膦 ) 钯和碳酸钾的存在下按照制备 例 52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68 : 4, 5, 6, 7- 四氢 -3- 苯基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盐酸盐 (II-9a)将 叔 丁 基 -3- 苯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α] 吡 嗪 -5(4H)- 碳 酸 酯 (210mg, 0.7mmol) 溶于二氯甲烷 (5mL) 中, 加入盐酸乙醚 (3mL)。室温反应 3h。浓缩至 干, 得白色固体 (157mg, 95% )。 , 直接用于下步反应。1H NMR(D2O, 400MHz)δ : 2.81(t, 2H), 3.62(s, 2H), 4.38(t, 2H), 7.31-7.33(m, 5H).
     制备例 69-83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53-67 所得化合物按照制备例 68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84 : 4- 羟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1)将 1, 4- 丁炔二醇 (30.0g, 0.35mol) 溶于四氢呋喃 (1L), 冰水浴冷却至 0 ℃, 分 批加入 NaH(13.9g, 0.35mol), 搅拌 15 分钟, 缓慢滴加乙酸酐 (23.3mL, 0.35mol)。搅拌 12 小时, TLC 检测反应完全, 浓缩, 加入水 (1L), 用二氯甲烷 (300mL×3) 萃取, 有机相用饱和 氯化钠食盐水 (200mL) 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2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无色液体 (21.3g, 收率 48% )。1H NMR(CDCl3, 400MHz) δ: 2.09(s, 3H), 4.28(t, 2H), 4.69(t, 2H).
     制备例 85 : 4-(N- 苄基 -N-(3- 羟基丙基 ) 氨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III-3)
     将 4- 氯 -2- 丁炔醇乙酸酯 (14.5g, 99mmol), N- 苄基乙醇胺 (15.0g, 99mmol) 溶 于乙腈 (300mL), 加入碳酸钾 (17.7g, 130mmol), 搅拌, 升温至回流反应 2.5 小时, TLC 检测 反应完全。过滤, 滤液浓缩, 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4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 1 物, 为无色液体 (19.4g, 收率 75% )。 H NMR(CDCl3, 400MHz)δ : 2.10(s, 3H), 2.75(t, 2H), 3.35(t, 2H), 3.62(t, 2H), 3.66(s, 2H), 4.71(t, 2H), 7.26-7.31(m, 5H).
     制备例 86 : (5- 苄基 -4, 5, 6, 7- 四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3- 基 ) 甲醇乙 酸酯 (III-5)
     将 4-(N- 苄基 -N-(3- 氯丙基 ) 氨基 )-2- 丁炔醇乙酸酯 (4.60g, 164mmol) 溶于干 燥 DMF(100mL), 加入叠氮化钠 (1.60g, 246mmol), 升温至 100℃反应 2 小时, TLC 检测反应完 全。将反应液倾入冰水 (300mL) 中, 乙酸乙酯 (100mL×3) 萃取, 有机相依次用水 (200mL), 饱和氯化钠食盐水 (200mL) 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 5 ∶ 1) 进行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无色液体 (1.58g, 收率 35% )。1H NMR(CDCl3, 300MHz)δ : 2.00(s, 3H), 2.92(t, 2H), 3.75(s, 2H), 3.77(s, 2H), 4.37(t, 2H), 5.10(s, 2H), 7.26-7.34(m, 5H).
     制备例 87 : 3-( 乙酰氧甲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 酸叔丁酯 (III-6)
     将 (5- 苄 基 -4, 5, 6, 7- 四 氢 -[1, 2, 3] 三 唑 [1, 5-a] 吡 嗪 -3- 基 ) 甲 醇 乙 酸 酯 (3.70g, 12.9mmol) 溶于甲醇 (30mL), 加入 (Boc)2O(3.10g, 14.2mmol), 10% Pd/C(1.8g), 抽 真空通氢气于 40℃反应 5 小时, TLC 检测反应完全, 过滤除去催化剂, 滤液浓缩, 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2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无色液体 (2.90g, 收率 76% )。
     H NMR(CDCl3, 300MHz)δ : 1.50(s, 9H), 2.06(s, 3H), 3.89(t, 2H), 4.39(t, 2H), 4.76(s, 2H), 5.16(s, 2H).
     制备例 88 : 6, 7- 二氢 -3-( 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 丁酯 (III-7)
     48将 3-( 乙酰氧甲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 酯 (3.2g, 10.8mmol), 溶于甲醇∶水= 4 ∶ 1 的混合溶液 (25mL) 中, 加入一水合氢氧化锂 (1.36g, 32.4mmol), 室温搅拌反应。TLC 检测反应完全, 除去甲醇, 加水 (50mL), 用乙酸乙 酯 (20mL×3) 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2.43g, 1 收率 88% )。 HNMR(CDCl3, 300MHz)δ : 1.50(s, 9H), 3.90(t, 2H), 4.99(t, 2H), 4.76(s, 2H), 4.78(s, 2H).
     制备例 89 : 3-( 氯甲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 丁酯 (III-8)
     将 6, 7- 二 氢 -3-( 羟 甲 基 )-[1, 2, 3] 三 唑 [1, 5-a] 吡 嗪 -5(4H)- 碳 酸 叔 丁 酯 (600mg, 2.36mmol) 溶于二氯甲烷 (5mL), 加入吡啶 (560mg, 7.08mmol), 冰浴条件下滴加 二氯亚砜 (0.4mL, 5.66mmol)。滴加完毕, 升温至 40 ℃反应 2 小时, TLC 检测反应完全, 1N HCl 溶液 (5mL) 洗涤有机相,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使用淋洗剂 ( 二氯甲烷∶甲醇= 50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450mg, 收率 70% )。1HNMR(CDCl3, 400MHz)
     δ: 1.51(s, 9H), 3.91(t, 2H), 4.41(t, 2H), 4.72(s, 2H), 4.76(s, 2H).
     制备例 90 : 6, 7- 二氢 -3-(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 酯 (III-9)
     将 3-( 氯 甲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a] 吡 嗪 -5(4H)- 碳 酸 叔 丁 酯 (190mg, 0, 70mmol) 溶于甲醇 (7mL), 加入 10% Pd/C(145mg), 抽真空通氢气于室温反应 3 小 时, TLC 检测反应完全, 过滤除去催化剂, 滤液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163mg, 收 1 率 100% )。 H NMR(CDCl3, 400MHz)δ : 1.49(s, 9H), 2.47(s, 3H), 4.09(t, 2H), 4.54(t, 2H), 4.85(s, 2H).
     制备例 91 : 4, 5, 6, 7- 四氢 -3-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III-10)
     将 4, 5, 6, 7- 四 氢 -3- 甲 基 -[1, 2, 3] 三 唑 [1, 5-a] 吡 嗪 (163mg, 0.70mmol), 溶 于二氯甲烷 (2mL), 加入饱和 HCl-dioxane 溶液 (10mL), 室温搅拌, 析出固体。TLC 检测反 应完全, 过滤, 加入乙醚 (10mL) 洗涤固体, 干燥,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87mg, 收率 71% )。1H NMR(CDCl3, 400MHz)δ : 2.25(s, 3H), 3.28(t, 2H), 4.04(s, 2H), 4.33(t, 2H).
     制 备 例 92 :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a] 吡 嗪 -3, 5(4H)- 二 碳 酸 -5- 叔 丁 酯 -3-(2, 2, 2- 三氟乙酯 )(IV-1)
     氮气保护下, 将 6, 7- 二氢 -3-( 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 叔丁酯 (1.0g, 3.94mmol) 溶于三氟乙醇 (20mL), 加入碘 (2.5g, 9.85mmol), 碳酸钾 (1.36g, 9.85mmol), 升温至 50℃反应 2 小时, 再加入碘 (2.5g, 9.85mmol), 碳酸钾 (1.36g, 9.85mmol) 继续反应 1 小时。TLC 检测反应完全, 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 (20mL) 洗涤有机相。有机相用 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 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3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 1 物, 为白色固体 (422mg, 收率 35% )。 H NMR(CDCl3, 400MHz)δ : 1.50(s, 9H), 3.94(t, 2H), 4.47(t, 2H), 4.69-4.77(q, 2H), 4.93(s, 2H).
     制备例 93 : 3- 醛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2)
     氮气保护下, 草酰氯 (730mg, 5.74mmol) 溶于二氯甲烷 (2mL), 冷却至 -78℃, 缓慢 滴加 DMSO(897mg, 11.5mmol) 的二氯甲烷溶液 (2mL), 滴加完毕搅拌 15 分钟。 然后缓慢滴加 6, 7- 二氢 -3-( 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730g, 2.87mmol) 的二氯甲烷溶液 (5mL), 温度不超过 -60℃。滴加完毕搅拌 30 分钟, 加入二异丙基乙基胺 (2mL), 缓慢升至室温, 加入饱和氯化铵水溶液淬灭反应。加入二氯甲烷 (20mL), 用 1N HCl 溶液 (10mL×2) 洗涤有机相,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淡黄色固 1 体 (570mg, 收率 78 % )。 H NMR(CDCl3, 300MHz)δ : 1.50(s, 9H), 3.94(t, 2H), 4.47(t, 2H), 4.94(s, 2H), 10.17(s, 1H).
     制备例 94 : 3- 氨甲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 丁酯 (IV-3)
     将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3, 5(4H)- 二碳酸 -5- 叔丁酯 -3-(2, 2, 2- 三氟乙酯 )(800mg, 2.28mmol) 溶于四氢呋喃 (15mL), 加入氨水 (45mL), 室温搅拌反应。 TLC 检测反应完全, 乙酸乙酯 (20mL×2)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标题化 1 合物, 为白色固体 (528mg, 收率 86% )。H NMR(CDCl3, 400MHz)δ : 1.48(s, 9H), 3.91(t, 2H), 4.42(t, 2H), 4.95(s, 2H), 5.66(br, 1H), 6.98(br, 1H).
     制备例 95 : 3- 二甲胺甲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 酸叔丁酯 (IV-4)
     将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3, 5(4H)- 二碳酸 -5- 叔丁酯 -3-(2, 2, 2- 三氟乙酯 )(350mg, 1.00mmol) 溶于乙腈 (20mL), 加入碳酸钾 (1.65g, 12mmol)、 二甲胺 盐酸盐 (489mg, 6mmol), 70 ℃搅拌反应 12 小时。TLC 检测反应完全, 乙酸乙酯 (20mL×2)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标题化合物, 为淡黄色液体 (292mg, 收率 100% )。 1 HNMR(CDCl3, 400MHz)δ : 1.49(s, 9H), 3.11(s, 3H), 3.60(s, 3H), 3.91(t, 2H), 4.42(t, 2H), 4.95(s, 2H).
     制备例 96 : 3- 肼甲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 丁酯 (IV-5)
     将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3, 5(4H)- 二碳酸 -5- 叔丁酯 -3-(2, 2, 2- 三氟乙酯 )(350mg, 1.00mmol) 溶于四氢呋喃 (5mL), 加入水合肼 (30mL), 室温搅拌。 TLC 检测反应完全, 乙酸乙酯 (20mL×2)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标题化 1 合物, 为白色固体 (231mg, 收率 82% )。 HNMR(CDCl3, 400MHz)δ : 1.49(s, 9H), 3.92(t, 2H), 4.42(t, 2H), 4.95(s, 2H), 5.74(br, 1H), 7.13(br, 1H), 7.35(br, 1H),
     制备例 97 : 3- 氰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IV-6)
     将 3- 醛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100mg, 0.4mmol) 溶于四氢呋喃 (0.5mL), 加入氨水 (4mL), 碘 (111mg, 0.44mmol), 室温搅拌。 TLC 检 测反应完全, 加入 5%硫代硫酸钠溶液 (10mL), 乙酸乙酯 (10mL×2) 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 酸钠干燥, 浓缩, 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酸乙酯= 2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 1 色固体 (46mg, 收率 46% )。HNMR(CDCl3, 400MHz)δ : 1.51(s, 9H), 3.95(t, 2H), 4.47(t, 2H), 4.85(s, 2H).
     制备例 98 : 6, 7- 二氢 -3-( 二氟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 叔丁酯 (IV-7)
     氮气保护下, DAST(911mg, 5.65mmol) 溶于二氯甲烷 (6mL), 冷却至 -60 ℃, 滴加 3- 醛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吡嗪 -5(4H)- 碳酸叔丁酯 (570mg, 2.26mmol) 的二氯甲烷溶液 (4mL)。滴加完毕缓慢升温至室温, 搅拌反应 5 小时, TLC 检测反应完全, 将反 应液倾入冰水 (10mL) 中, 分液,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浓缩, 使用淋洗剂 ( 正己烷∶乙 酸乙酯= 5 ∶ 1) 柱层析,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314mg, 收率 51% )。1HNMR(CDCl3, 400MHz) : δ1.48(s, 9H), 3.91(t, 2H), 4.42(t, 2H), 4.81(s, 2H), 6.88(t, 1H).
     制备例 99-103.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94-98 所得化合物, 按照制备例 68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制备例 104 : 2-(2, 4- 二甲氧基苄基氨基 ) 丙 -1- 醇 (V-1a)2, 4- 二甲氧基苯甲醛 (20g, 0.12mol) 溶于甲醇 (200mL) 中, 加入 2- 氨基丙 -1- 醇 (9.1mL, 0.144mol), 无水氯化锌 (9.82g, 0.072mol), 室温搅拌 2h, 冰浴下, 分批加入氰基 硼氢化钠 (11.35g, 0.18mol), 室温反应过夜。冰浴下, 用浓盐酸调节 pH = 2, 浓缩, 加入 水, 二氯甲烷萃取, 水相用氢氧化钠调节 pH = 10, 用乙酸乙酯萃取, 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 1 燥, 过滤, 滤液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无色液体 (25.1g, 90% )。 H NMR(CDCl3, 400MHz) : δ 1.10(d , 3H) , 2.88(m , 1H) , 3.75(s , 6H) , 3.73 , 3.84(m , 2H) , 3.81(s , 2H) , 6.16(s , 1H) , 6.21(d, 1H), 6.84(d, 1H).
     制备例 105 : 2-(N-(2, 4- 二甲氧基苄基 )-N-( 丙 -2- 炔基 ) 氨基 ) 丙 -1- 醇 (V-2a)
     将制备例 104 所得产物和氯丙炔, 碳酸钾作碱, 按照制备例 1 相同的操作制备得 到。 H NMR(CDCl3, 400MHz) : δ1.14(d, 3H), 2.23(t, 1H), 3.05(s, 1H), 3.17(m, 1H), 3.30(d, 2H), 3.49(m, 2H), 3.59(d, 1H), 3.75(s, 6H), 3.83(d, 1H), 6.16(s, 1H), 6.21(d, 1H), 6.84(d, 1H).
     制备例 106 : 5-(2, 4- 二甲氧基苄基 )-4, 5, 6, 7- 四氢 -6-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4a)
     1
     将 制 备例 105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17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21(d, 3H), 2.59(q, 1H), 3.36(m, 2H), 3.60(s, 2H), 3.75(s, 6H), 4.19(s, 2H), 6.16(s, 1H), 6.21(d, 1H), 6.84(d, 1H), 7.41(s, 1H).
     制备例 107 : 4, 5, 6.7- 四氢 -6-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5a)
     将 制 备例 106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32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21(d, 3H), 2.1(br, 1H), 2.59(q, 1H), 3.36(m, 2H), 3.60(s, 2H), 7.41(s, 1H).
     制备例 108 : 1-(2, 4- 二甲氧基苄基氨基 ) 丙 -2- 醇 (V-1b)
     以 1- 氨基丙 -2- 醇为原料按照制备例 100 相同的操作制备得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21(d, 3H), 2.58, 2.83(m, 2H), 3.63(m, 1H), 3.75(s, 6H), 3.81(s, 2H), 6.16(s, 1H), 6.21(d, 1H), 6.84(d, 1H). 制备例 109 : 1-(N-(2, 4- 二甲氧基苄基 )-N-( 丙 -2- 炔基 ) 氨基 ) 丙 -2- 醇 (V-2b)
     将制备例 104 所得产物和氯丙炔, 碳酸钾作碱, 按照制备例 1 相同的操作制备得 到。 H NMR(CDCl3, 400MHz) : δ1.21(d, 3H), 2.23(t, 1H), 2.58, 2.83(m, 2H), 3.63(d, 1H), 3.10(m, 2H), 3.75(s, 6H), 3.62(s, 2H), 6.16(s, 1H), 6.21(d, 1H), 6.84(d, 1H).
     1制备例 110 : 5-(2, 4- 二甲氧基苄基 )-4, 5, 6, 7- 四氢 -7-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4b)
     将 制 备例 105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17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61(d, 3H), 2.59(t, 2H), 3.60(s, 2H), 3.73(s, 2H), 3.75(s, 6H), 6.16(s, 1H), 6.21(d, 1H), 6.84(d, 1H), 7.30(s, 1H).
     制备例 111 : 4, 5, 6.7- 四氢 -7-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5b)
     将 制 备例 106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32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61(d, 3H), 2.1(br, 1H), 2.87(m, 2H), 4.10(m, 1H), 3.79(s, 2H), 7.31(s, 1H). 制备例 112 : 叔丁基 6, 7- 二氢 -4-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羧 酸酯 (VI-1a)氮气保护下, -78℃, 将叔丁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羧 酸酯 (4.4g, 19.6mmol) 溶于 THF 中, 加入四甲基乙二胺 (2.93mL, 19.6mmol) 搅拌 10min, 再 加入正丁基锂 (2.5M, 8.65mL, 21.6mmol), 再搅拌 0.5h, 再加入碘甲烷 (1.57mL, 21.6mmol), 反应 3h。升至室温, 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 乙酸乙酯萃取, 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层, 过滤, 除去溶剂, 柱层析纯化得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2.52g, 60 % )。1H NMR(CDCl3, 400MHz) : δ1.40(s, 9H), 1.58(d, 3H), 3.49(t, 2H), 3.98(t, 2H), 5.05(q, 1H), 7.30(s, 1H).
     制备例 113 : 4, 5, 6.7- 四氢 -4-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I-2a)
     将 制 备例 108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66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 1.38(d , 3H) , 2.98(t , 2H) , 3.83(t , 2H) , 4.08(q , 1H) , 7.30(s , 1H).LC-MS 139(M+1)。
     制备例 114 : 叔丁基 6, 7- 二氢 -4- 苄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羧 酸酯 (VI-1b)
     按照制备例 112 相同的操作制备得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40(s, 9H), 3.22(m, 2H), 3.49(t, 2H), 3.98(t, 2H), 5.26(q, 1H), 7.08-7.21(m, 5H), 7.30(s, 1H).
     制备例 115 : 叔丁基 6, 7- 二氢 -4-(4- 氟代苯基亚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 嗪 -5-(4H)- 羧酸酯 (VI-1c)
     按照制备例 112 相同的操作制备得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1.40(s, 9H), 3.22(m, 2H), 3.49(t, 2H), 3.98(t, 2H), 5.26(q, 1H), 6.92(d, 2H), 7.10(d, 2H), 7.30(s, 1H). 制备例 116 : 4, 5, 6.7- 四氢 -4- 苄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I-2b)将 制 备例 110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66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2.1(br, 1H), 3.09(m, 2H), 3.08(t, 2H), 3.86(t, 2H), 4.29(q, 1H), 7.08-7.21(m, 5H), 7.30(s, 1H).
     制备例 117 : 4, 5, 6.7- 四氢 -4- 苄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VI-2c)
     将 制 备例 115 所 得 产物按照制备 例 66 相 同 的操 作制备 得 到。1H NMR(CDCl3, 400MHz) : δ2.1(br, 1H), 3.09(m, 2H), 3.08(t, 2H), 3.86(t, 2H), 4.29(q, 1H), 6.91(d, 2H), 7.10(d, 2H), 7.30(s, 1H).
     制备例 118 : 2- 溴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1)
     将 2- 溴乙胺的氢溴酸盐 (20.5g, 100mmol) 溶解在 100mL 水 /1, 4- 二氧六环= 1/1 的混合液中, 室温下, 剧烈搅拌下, 同时滴加氯甲酸苄酯 (21.0g, 120mmol) 的 1, 4- 二氧六环
     溶液 (50mL) 和 3.5M 的 K2CO3 水溶液, 使混合液的 pH 值保持在 6-7 之间, 滴加完毕后, 室温 搅拌 0.5h, 再滴加 3.5M 的 K2CO3 水溶液, 使 pH 值为 8, 再室温搅拌至反应完全。用乙醚萃取 3 次, 有机相用 1N 的 NaOH 水溶液洗涤一次, 饱和 NaCl 水溶液洗涤两次, 再用无水 Na2SO4 干 燥, 最后减压蒸馏至干, 备用。
     制备例 119 : 2- 叠氮乙胺基甲酸苄酯 (VII-2)
     将 2- 溴 乙 胺 基 甲 酸 苄 酯 (100mmol) 溶 于 DMF(150mL) 中, 加 入 NaN3(11.6g, 180mmol), 加热至 85℃搅拌过夜。反应完毕后, 加入水和乙酸乙酯, 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 2 次, 合并有机相, 用饱和 NaCl 水溶液洗涤 2 次, 再用无水 Na2SO4 干燥, 减压蒸馏至干, 得标题 化合物, 为黄色油状物 (21.6g, 两步产率 97% )。
     制备例 120 : 苄基 2-(5-( 乙氧基羰基 )-4- 三氟甲基 -1H-1, 2, 3- 三唑 -1- 基 ) 乙 基氨基甲酸酯 (VII-3a) 和苄基 2-(4-( 乙氧基羰基 )-5- 三氟甲基 -1H-1, 2, 3- 三唑 -1- 基 ) 乙基氨基甲酸酯 (VII-3b)
     将 2- 叠氮乙胺基甲酸苄酯 (8.1g, 36.6mmol) 溶于无水甲苯 (25mL) 中, 加入 4, 4, 4- 三氟 -2- 炔 - 丁酸乙酯 (6.2g, 36.6mmol) 的甲苯溶液 (15mL), 室温搅拌过夜。反应完毕 1 后, 减压蒸馏至干,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黄色油状物 (13.7g, 97% )。 H NMR(CDCl3, 400MHz) : δ2.87-2.94(t, 2H), 3.35-3.45(dd, 2H), 5.11(s, 2H), 7.26-7.37(m, 5H).
     制 备 例 121 : 3-( 三 氟 甲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氮 唑 [1, 5-a] 并 哌 嗪 -4(5H)- 酮 (VII-4a)
     将 原 料 YF-234-20(13.6g, 35.1mmol) 加 入 至 乙 醇 (200ml) 中, 加 入 10 % Pd/ C(2.80g), 室温催化氢化。TLC 监测原料反应结束后, 滤出 Pd/C, 减压浓缩至干, 备用。将反 应物溶于乙醇中, 加热回流。 TLC 监测反应结束后, 减压浓缩至干, 加入 1N 稀盐酸溶液 50mL, 二氯甲烷萃取, 无水硫酸镁干燥, 减压蒸馏至干, 得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2.50g, 二步收 1 率 35% )。 H NMR(CDCl3, 400MHz) : δ3.78(t, J = 6.0Hz, 2H), 4.71(t, J = 6.0Hz, 2H).
     制 备 例 122 : 3-( 三 氟 甲 基 )-4, 5, 6, 7- 四 氢 -[1, 2, 3] 三 氮 唑 [1, 5-a] 并 哌 嗪
     (VII-5)
     将 3-( 三 氟 甲 基 )-6, 7- 二 氢 -[1, 2, 3] 三 氮 唑 [1, 5-a] 并 哌 嗪 -4(5H)- 酮 (2.50g, 12.1mmol) 溶于 THF(50ml) 中, 缓慢滴加 LiAlH4(692mg, 18.2mmol) 的 THF 溶液, 室 温搅拌。TLC 监测反应结束后, 加入十水硫酸钠搅拌 30min, 加入水, 二氯甲烷萃取, 无水硫 酸镁干燥, 减压蒸馏至干, 柱层析纯化得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粉末 (1.00g, 43 % )。1H NMR(CDCl3, 400MHz) : δ1.83(br, 1H), 3.30(t, J = 5.6Hz, 2H), 4.19(s, 2H), 4.37(t, J = 5.6Hz, 2H).
     制备例 123 : 叔丁基 -3- 苯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 酸酯 (VIII-1a)
     将叔丁基 -3- 溴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α] 吡嗪 -5(4H)- 碳酸酯 (606mg, 2mmol), 1- 甲基 -2-( 三丁基锡基 )-1H- 吡咯 (848mg, 2.2mmol), 四 ( 三苯基膦 ) 钯 (70mg, 0.06mmol), 溶于甲苯 (20mL) 中, 氮气保护下 140℃反应 4h。 浓缩至干, 加入乙酸乙酯 (20mL) 和水 (20mL), 分液, 水层用乙酸乙酯萃取 (10mL×2), 合并有机层, 用饱和食盐水洗涤, 干 燥, 过滤, 浓缩, 柱层析 ( 石油醚∶乙酸乙酯= 5 ∶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米黄色色固体 1 (322mg, 53 % )。 H NMR(CDCl3, 400MHz)δ : 1.45(s, 9H), 2.91(t, 2H), 3.50(s, 3H), 3.65(s, 2H), 4.42(t, 2H), 5.90(d, 1H), 5.95(m, 1H), 6.42(d, 2H).
     制备例 124-136 :
     下 表 所 列 化 合 物 可 由 叔 丁 基 -3- 溴 -6, 7- 二 氢 -[1, 2, 3] 三 唑 [1, 5-α] 吡 嗪 -5(4H)- 碳酸酯与锡烷, 在四 ( 三苯基膦 ) 钯的存在下按照制备例 123 相同的步骤制备 得到。
     制备例 137-149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124-136 所得中间体按照制备例 68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实施例 1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4- 甲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化合物 1)室温, 将 3-( 叔丁氧酰胺基 )-3-(2, 4, 5- 三氟苯基 ) 丙酸 (225mg, 0.63mmol) 加入 二氯甲烷 (30ml) 中, 加入 EDC(160mg, 0.83mmol), HOBT(35mg, 0.26mmo]), 三乙胺 (170mg, 1.7mmol), 室 温 搅 拌, 加 入 4, 5, 6.7- 四 氢 -4- 甲 基 -[1, 2, 3] 三 唑 [1, 5a] 哌 嗪 (97mg, 0.70mmol), 室温过夜。反应结束后, 分别用稀盐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 无水硫酸镁干 燥, 减压蒸馏至干, 经柱层析纯化得到 Boc 保护中间体。再溶于二氯甲烷 (10mL), 加入盐酸 二氧六环溶液, 搅拌 30min 后, 析出固体, 抽滤, 固体用乙醚洗涤, 干燥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 1 白色固体 (103mg, 二步收率 42% )。 H NMR(D2O, 400MHz)δ1.58(d, 3H), 2.43-2.53(m, 2H), 2.58-2.83(m, 3H), 3.93-4.15(m, 2H), 4.44-4.54(m, 2H), 5.05(m, 1H), 6.90-6.96(m, 1H), 7.02-7.11(d, 1H), 7.30(s, 1H).MS(ESI)m/z : 354(M+1).
     实施例 2-47 :
     下表所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所得中间体按照实施例 1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实 施 例 48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 吡 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化合物 34)
     室温, 将 3-( 叔丁氧酰胺基 )-3-(2, 4, 5- 三氟苯基 ) 丙酸 (200mg, 0.55mmol) 加入 二氯甲烷 (30ml) 中, 加入 EDC(141mg, 0.73mmol), HOBT(74mg, 0.55mmol), 三乙胺 (150mg, 1.50mmol), 室温搅拌, 加入 4, 5, 6.7- 四氢 -4-(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111mg, 0.55mmol), 室温过夜。反应结束后, 分别用稀盐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 无水 硫酸镁干燥, 减压蒸馏至干, 经柱层析纯化得到 Boc 保护中间体。再溶于二氯甲烷 (10mL), 加入三氟乙酸 (10mL), 搅拌 30min 后, 浓缩, 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 乙酸乙酯萃取, 无水 1 硫酸钠干燥, 浓缩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无色油状物 (100mg, 二步收率 43 % )。 H NMR(D2O, 400MHz) : δ2.83-2.90(m, 1H), 2.94-2.99(q, 1H), 3.04-3.07(t, 2H), 3.86-3.88(m, 1H), 4.02-4.05(m, 1H), 4.14-4.16(m, 1H), 4.47-4.56(m, 2H), 5.13-5.30(m, 2H), 7.12-7.22(m, 1H), 7.31-7.38(m, 2H), 7.86-7.88(m, 1H), 8.05-8.09(t, 1H), 8.61(d, 1H).MS(ESI)m/z : 417.1[M+1].
     实施例 49-52 :
     下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3-6 所得中间体, 按照实施例 48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
     实 施 例 53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 吡 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富马酸盐 ( 化合物 39)
     将 实 施 例 34 中 所 得 到 的 游 离 碱 (100mg, 0.24mmol), 溶 于 无 水 乙 醇 (3mL) 中, 加入富马酸 (28mg, 0.24mmol), 搅拌直至析出固体, 抽滤, 固体用无水乙醚洗涤, 干燥, 得 1 到 标 题 化 合 物, 为 白 色 固 体 (42mg, 33 % )。 H NMR(D2O, 400MHz) : δ2.83-2.90(m, 1H), 2.94-2.99(q, 1H), 3.04-3.07(t, 2H), 3.86-3.88(m, 1H), 4.02-4.05(m, 1H), 4.14-4.16(m, 1H), 4.47-4.56(m, 2H), 5.13-5.30(m, 2H), 6.81(s, 2H), 7.12-7.22(m, 1H), 7.31-7.38(m, 2H), 7.86-7.88(m, 1H), 8.05-8.09(t, 1H), 8.61(d, 1H).MS (ESI)m/z : 417.1[M+1].
     实施例 54-57 :
     下列化合物可由实施例 49-52 所得游离碱按照实施例 53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到。实 施 例 58 : (R)-3- 氨 基 -4-(2, 4, 5- 三 氟 苯 基 )-1-(6, 7- 二 氢 -3-( 噻 唑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三氟乙酸盐 ( 化合物 44)
     室温, 将 3-( 叔丁氧酰胺基 )-3-(2, 4, 5- 三氟苯基 ) 丙酸 (150mg, 0.41mmol) 加入 二氯甲烷 (10ml) 中, 加入 EDC(105mg, 0.55mmol), HOBT(55mg, 0.41mmol), 三乙胺 (112mg, 1.12mmol), 室温搅拌, 加入 4, 5, 6.7- 四氢 -4-( 吡啶 -2- 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84mg, 0.41mmol), 室温过夜。反应结束后, 分别用稀盐酸,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 无水硫 酸镁干燥, 减压蒸馏至干, 经柱层析纯化得到 Boc 保护中间体。再溶于二氯甲烷 (10mL), 加 入三氟乙酸 (10mL), 搅拌 30min 后, 浓缩, 加入乙醚, 析出固体抽滤,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 1 色固体 (56mg, 二步收率 32 % )。 H NMR(D2O, 400MHz) : 3.07(m, 4H), 4.16(m, 2H), 4.45(m,1H), 5.00(m, 2H), 7.16(m, 2H), 7.32(m, 2H), 7.48(m, 1H).MS(ESI)m/z : 422[M+1].
     实施例 : 59-62 :
     下列化合物可由制备例 40-43 和 46 所得中间体按照实施例 58 相同的步骤制备得 到。
     实施例 63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3-(2H- 四氮唑 -5- 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 化合物 49)
     将 N-Boc-(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氰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464mg, 1mmol) 溶 DMF(10mL) 中, 加入无水氯化 胺 (53mg, 1mmol) 和氯化锂 (42mg, 1mmol), 室温搅拌 10min, 加入叠氮化钠 (65mg, 1mmol), 于 95℃反应 4 小时, 浓缩至干, 柱层析 ( 二氯甲烷∶甲醇= 20 ∶ 1) 得到 Boc 保护中间体 (500mg, 95% )。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中间体溶于二氯甲烷 (10mL) 中, 加入三氟乙酸 (10mL) 室 温搅拌 30min, 浓缩至干, 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用乙酸乙酯萃取, 硫酸钠干燥, 浓缩至干, 1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235mg, 57% )。 H NMR(D2O, 400MHz) : δ2.28-2.85(m, 4H), 3.23(m, 1H), 3.68(m, 2H), 3.99(m, 2H), 4.46(s, 2H), 6.61(m, 1H), 6.79(d, 1H).MS(ESI)m/z : 408.2(M+1).
     实施例 64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3-(2H- 四氮唑 -5- 基 )-6, 7- 二氢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天冬氨酸盐 ( 化合物 50)
     将 实 施 例 所 得 游 离 碱 (235mg, 0.57mmol) 溶 于 乙 醇 (10mL) 中, 加入等当量的 天冬氨酸 (76mg, 0.57mmol), 室温搅拌直至析出固体, 抽滤, 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 1 体 (120mg, 收 率 22 % )。 H NMR(D2O, 400MHz) : δ2.28-2.85(m, 6H), 3.23(m, 1H), 3.82(m, 1H) , 3.68(m , 2H) , 3.99(m , 2H) , 4.46(s , 2H , ), 6.61(m , 1H) , 6.79(d , 1H).MS(ESI)m/z : 408.2(M+1).
     实施例 65 : (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氨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盐酸盐 ( 化合物 51)
     将 N-Boc-(R)-3- 氨基 -4-(2, 4, 5- 三氟苯基 )-1-(6, 7- 二氢 -3- 氨基羰基 -[1, 2, 3] 三唑 [1, 5-a] 哌嗪 -5(4H)- 基 ) 丁 -1- 酮 (400mg, 0.83mmol) 溶于乙腈 (5mL), 乙酸乙酯 (5mL) 和水 (3mL) 的混合溶剂中, 加入双乙酰基碘苯 (322mg, 1mmol), 室温搅拌 4h。浓缩至 干, 柱层析 ( 二氯甲烷∶甲醇= 15 ∶ 1) 得到中间体 X-1(300mg, 81% )。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 目标中间体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盐酸 1, 4- 二氧六环溶液, 室温搅拌 4 小时, 析出固体, 抽 1 滤得到标题化合物, 为白色固体 (52mg, 收率 15% )。 H NMR(D2O, 400MHz) : δ2.28-2.89(m, 4H), 3.25(m, 1H), 3.68(m, 2H), 3.99(m, 2H), 4.20(br, 2H), 4.66(s, 2H), 6.61-6.79(m, 2H). MS(ESI)m/z : 355.1(M+1).
     实施例 66 : 化合物 DPP-IV 抑制活性
     DPP-IV 抑制活性测定可用常规方法进行。DPP-IV 为应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 并经纯化的纯酶, 纯酶的 Km, Kcat 均与文献报道相符, 表明表达纯化得到的 DPP-IV 纯酶在 酶学性质上完全正常。反应体系在 PH7.5 的缓冲液中进行, 酶反应底物为丙氨酸 - 脯氨 酸 -7- 氨基 -4- 甲基香豆素 (Ala-Pro-AMC)。
     DPP-IV 可降解底物 Ala-Pro-AMC 生成产物 AMC, AMC 被 355nm 的紫外光激发产生 460nm 的发射光。通过动态测量 AMC 在 460nm 处荧光值的上升的速度来测定 DPP-IV 的活 性。
     将受试化合物、 酶和反应缓冲液混匀, 在 37℃预孵 15min, 加入底物启动反应, 连 续测定 460nm 荧光值 5min。 同时设置不加底物的空白对照组、 以 DMSO 替代受试化合物的溶 剂对照组、 以及 LAF-237[Bioorg.Med.Chem.Lett., 2005, 15, 4770-4773] 为阳性对照组。所
     有反应终体积均为 100uL。每个样品每个浓度设 3 个复孔。
     首先计算酶初速度期内单位时间荧光强度的增量 ( 单位 : RFU/sec), 以此代表酶 的初速度, 然后计算样品各浓度组的活性百分数, 公式如下 :
     其中 v 样品表示样品各浓度组的初速度, vDMSO 表示 DMSO 组的初速度
     以浓度的对数值对活性百分数作图, 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算出拟和曲线, 计算得 到 IC50 值。
     本发明代表性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及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见表 2。
     表2: 本发明化合物对 DPP-IV 抑制活性
     由表 2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化合物对 DPP-IV 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 LAF-237和 MK-0431, 尤其化合物 45 的 DPP-IV 抑制活性比 LAF-237 强 14 倍, 比 MK-0431 强 3 倍, 因 此, 本发明化合物相对于现有药物具有更优的生物活性。
     实施例 67 : 化合物对 DPP-IV 的选择性
     近年来研究发现, 人体内有一些和 DPPIV 活性和 / 或者结构类似的蛋白 (DASH), 包括 DPP8、 DPP9 和 FAP 等。临床前实验表明抑制这些 DASH 成员的活性将导致毒性甚至致 死。因此, 筛选具有高选择性、 高效的 DPPIV 的抑制剂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应用昆虫表达系统, 表达得到 DPPIV、 DPP8、 DPP9 和 PAP 的重组蛋白。采用荧光底 物检测此 5 种酶的活性。观察不同化合物对酶的活性抑制以评价化合物的抑制效果。采用 的阳性参照药物为 LAF237。实验方法参照文献 J.Med.Chem.2006, 49, 3520-3535 所描述的 方法。结果见表 3 和表 4。
     表3: 受试化合物及阳性对照物对五种二肽酶的 IC50 值 (μM)
     化合物 化合物 21 化合物 45 LAF-237
     DPPIV 0.0124±0.00 0.0058±0.00 0.080±0.006DPP8 35.25±7.65 15.63±3.61 2.94±0.39DPP9 9.09±3.47 2.14±1.02 0.18±0.10FAP 21.38±4.02 2.47±0.28 5.00±0.17表4: 受试化合物及阳性对照物对二肽酶抑制活性的选择比化合物 化合物 21 化合物 45 LAF-237 DPP8/DPPIV 2842 2694 37 DPP9/DPPIV 733 369 2 FAP/DPPIV 1724 426 63由表 3 和表 4 数据可以看出 : 化合物 21 和 45 对于 DPP8, DPP9 和 FAP 的选择比均 比阳性药物 LAF-237 高, 表明本发明化合物比现有阳性对照药物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比现 有药物更适用于治疗或预防与二肽基肽酶 IV 相关的疾病, 如糖尿病, 肥胖, 高血脂等。
     实施例 68 药物组合物
     化合物 45 20g
     淀粉 140g
     微晶纤维素 60g
     按常规方法, 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 装入普通明胶胶囊, 得到 1000 颗胶囊。
     按类似方法, 分别制得含化合物 21 的胶囊。
     实施例 69 : 胶囊剂的制备
     化合物 45 50g
     淀粉 400g
     微晶纤维素 200g
     按常规方法, 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后, 装入普通明胶胶囊, 得到 1000 颗胶囊。
     按类似方法, 分别制得含化合物 21 的胶囊。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 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 引用作为参考那样。 此外应理解, 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 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 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 围。72

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哌嗪并三唑衍生物.pdf(7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082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0824ACN102050824A21申请号200910198281522申请日20091104C07D487/04200601A61K31/4985200601A61K31/506200601A61P3/10200601A61P3/04200601A61P3/0620060171申请人上海阳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01203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690弄7号楼4/5F72发明人卢鹏赵传生朱明杰何宝林於万松史慧敏陈义朗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徐迅54发明名称哌嗪并三唑衍生物57摘。

2、要本发明提供了哌嗪并三唑衍生物。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下式I所示的二肽基肽酶IV的抑制剂,式中,各取代基的定义如说明书中所定义。这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与二肽基肽酶IV相关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脂。本发明还提供I所示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与二肽基肽酶IV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5页说明书66页CN102050829A1/5页2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式中,R1,R2和R3分别选自氢原子、未取代的或被1。

3、至2个五元或六元芳环任意取代的C15烷基;R4选自1氢,氰基,CO2R5,羧基,CONR6R7,NR6R7,2C16烷基和C16环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或环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3苯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4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N、S和O的杂原子的5元或6元杂环,上述5元或6元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

4、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R5是C16烷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COOH和CO2C16烷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1氢,2苯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卤素、羟基、C16烷基和C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其中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3C16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4C16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羟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4是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N、S和O的杂原子的5元或6元杂环,上述。

5、5元或6元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4是苯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为盐酸盐、富马酸盐或三氟乙酸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6、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下组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4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4苄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权利要求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2/5页3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44氟代苯基亚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6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7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

7、三氟苯基16,7二氢3三氟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二氟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甲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氰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氨基羰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二甲氨基羰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

8、二氢3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氯代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氟代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甲氧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甲磺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三氟甲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

9、,7二氢34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氨基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二甲氨基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甲氧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羟基羰基苯基1,2,3三权利要求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3/5页4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

10、1,3,4氧二氮唑2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3甲氧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甲氧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嘧啶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嗪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嘧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

11、苯基16,7二氢31H咪唑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吡唑3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氨基磺酰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4甲基磺磺酰氨基苯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R3氨基42,4,。

12、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啶3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啶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氰基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富马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吡啶3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富马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

13、,7二氢3吡啶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富马酸盐;权利要求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4/5页5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甲氧基羰基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富马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氰基吡啶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富马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噻唑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三氟乙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呋喃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三氟乙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

14、5甲基呋喃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三氟乙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氯代呋喃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三氟乙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硝基呋喃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三氟乙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32H四氮唑5基6,7二氢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天冬氨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32H四氮唑5基6,7二氢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天冬氨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氨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

15、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吡咯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噻唑5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5甲基噻吩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噁唑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呋喃3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噁唑5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

16、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噻吩3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咪唑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吡唑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咪唑4基1,权利要求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5/5页6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噻唑2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

17、,5三氟苯基16,7二氢3嘧啶5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噻唑4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R3氨基42,4,5三氟苯基16,7二氢31甲基1H嘧啶2酮5基1,2,3三唑1,5A哌嗪54H基丁1酮盐酸盐。6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含有药理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DPPIV抑制剂。

18、。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治疗、预防以及缓解与DPPIV相关的疾病的药物。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DPPIV相关的疾病选自糖尿病、肥胖症、或高血脂。10一种制备式I所示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在惰性溶液中,于肽偶联条件下,使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反应生成式IA所示化合物,其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Z为保护基,B用酸脱去式IA化合物的保护基,形成式I化合物,试剂与反应条件AHOBT,EDC,TEA,CH2CL2,室温;BC。

19、F3COOH,DCM,NAHCO3式中,R1、R2、R3和R4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66页7哌嗪并三唑衍生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类新型二肽基肽酶IVDIPEPTIDYLPEPTIDASES,DPPIV抑制剂、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制备治疗DPPIV相关的疾病药物、特别是制备治疗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药物中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I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它的发生伴随着外周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以及肝脏糖异生作用的增加EXP0PINTHERPATENTS,2003,1349951。现有的药。

20、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人们正在寻找新的治疗药物,许多新的治疗靶点正在研究中,其中以二肽肽基酶IVDPPIV为靶点的药物研究取得的成果尤为突出MEDICINALRESEARCHREVIEW,2009,291,125195。000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由胰岛细胞和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以及增加胰岛素生物合成的作用,因此使用GLP1治疗糖尿病引起科学家极大兴趣。GLP1除了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外,还具有促进细胞增生、抗细胞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和肝糖的生成、抑制食欲、降低胃肠排空速度、保护神经细胞等生理功能TRENDSENDOCRINOLMETA。

21、B,1999,106229235。GLP1这些特点使其成为理想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然而,GLP1在体内的半衰期仅数分钟,迅速被内源性二肽基肽酶IVDPPIV降解除去N端二肽,而失去促胰岛素分泌活性EXPERTOPININVESTINGDRUGS,2004,13910911102。DPPIV在人体内广泛分布,是GLP1的主要代谢酶,在调控GLP1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DPPIV的活性化合物即DPPIV抑制剂,可增强GLP1的作用。0004现有文献和专利公开了许多DPPIV抑制剂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1999,6,311327;BIOCHEMISTRY1999,。

22、38,1159711603;EXPERTOPINTHERPATENTS,2003,134499510;EXPERTOPININVESTINGDRUGS,2005,151013871407。WO00/34241公开了具有DPPIV抑制活性的N取代2氰基吡咯类化合物,其金刚烷部分为单取代或简单烷基取代。US2003/0100563公开了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氨基杂环类DPPIV抑制剂。WO03/057666公开了环丙烷化的2氰基吡咯类DPPIV抑制剂。US2004/0171848公开了一系列含有偕二苯基侧链的2氰基吡咯化合物。WO2005/095381公开了一类新结构的2,4二氧3,4二氢嘧啶类DPPI。

23、V抑制剂。DPPIV抑制剂MK0431和LAF237分别在美国和欧洲上市,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0005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2/66页80006然而,现有技术中这些化合物对二肽基肽酶的抑制活性还不够令人满意,体外活性和靶点酶选择性仍不高,且其降糖和HBA1C活性也没有二甲双胍强MEDICINALRESEARCHREVIEW,2009,291,125195。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活性更高的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以便治疗与二肽基肽酶相关的各种疾病。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0008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式。

24、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各种光学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00090010式中,R1,R2和R3分别选自氢原子、未取代的或被1至2个五元或六元芳环任意取代的C16烷基;0011R4选自00121氢,氰基,CO2R5,羧基,CONR6R7,NR6R7,00132C16烷基和C16环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或环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00143苯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00。

25、154含有一至四个独立选自N、S和O的杂原子的5元或6元杂环,上述5元或6元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下列取代基所取代卤素,NO2,氰基,羟基,R5,OR5,NHSO2R5,NC16烷基SO2R5,SO2R5,SO2NR6R7,NR6R7,CONR6R7,CO2H和CO2R5烷基。0016R5是C16烷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COOH和CO2C16烷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0017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00181氢,00192苯基,其是未取代的或被一至三个独立选自卤素、羟基、C16烷基和C16烷氧基的取代基取代,其中烷基和烷氧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说明书CN1020。

26、50824ACN102050829A3/66页900203C16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00214C16烷基,并且所述的烷基是未取代的或被羟基部分取代或全取代的。0022本发明化合物存在四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通式I包括单一旋光体,单一对映体,单一非对映体,非对映体混合物和外消旋体混合物。002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各种光学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的制备方法。002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它含有药理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或载体,以及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

27、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0025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的上述化合物、或其各光学异构体、各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用于制备治疗、预防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以及其它与二肽基肽酶IVDPPIV相关的疾病的药物的用途。0026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式0027本发明人经过广泛的研究,合成并筛选了大量的化合物,首次发现式I化合物对DPPIV具有很高的抑制活性,特别适合作为DPPIV的抑制剂。本发明人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0028本发明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

28、中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名称及结构式如下00290030表1本发明化合物具体结构式如下00310032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4/66页100033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5/66页110034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6/66页120035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7/66页130036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8/66页140037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9/66页150038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

29、829A10/66页160039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1/66页170040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2/66页180041发明的详细说明0042除非有特别说明,下列用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具有下述含义0043“烷基”指饱和的脂族烃基团,包括1至6个碳原子的直链和支链基团。优选含有1至6个碳原子的中等大小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2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等。更优选的是含有1至4个碳原子的低级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2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等。0044“环烷基”指3至8元全碳单环、全碳5元/6元或6元/。

30、6元稠合环或多环稠合环基团,其中一个或多个环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但没有一个环具有完全共轭的电子系统。环烷基实例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烷、环己二烯、金刚烷、环庚烷、环庚三稀等。0045“芳基”指具有至少一个芳环结构的基团,即具有共轭的电子系统的芳环,包括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3/66页19碳环芳基、杂芳基。0046“杂芳基”指具有1至3个杂原子作为环原子,其余的环原子为碳的芳基,杂原子包括氧、硫、氮。所述环可以是5元或6元环。杂环芳基基团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呋喃基、噻吩基、吡啶基、吡咯、N烷基吡咯基、嘧啶基、吡嗪基、咪唑基、吡唑基、噁唑基、异噁唑基、噻。

31、唑基、三唑基、四唑基、吲哚基、三嗪基、嘌呤基、喹啉基、异喹啉基等。0047“烷氧基”指O烷基和O未取代的环烷基。代表性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环丙氧基、环丁氧基、环戊氧基、环己氧基等。0048“卤素”指氟、氯、溴或碘。0049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中心,并因此以消旋体、外消旋混合物、单一对映体、非对映异构体化合物和单一非对映体的形式出现。可以存在的不对称中心,取决于分子上各种取代基的性质。每个这种不对称中心将独立地产生两个旋光异构体,并且所有可能的旋光异构体和非对映体混合物和纯或部分纯的化合物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意味着包括这些化合物的所有这种异构形式。。

32、0050本文描述的一些化合物可以以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其具有伴有一个或多个双键移位的不同的氢联接点。0051活性成分0052文中“活性成分”指式I所示化合物。“活性成分”还包括式I化合物的各种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无机或有机盐、水合物或溶剂合物。本发明化合物存在1个或多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式I所示化合物包括外消旋体物,外消旋混合物,单一对映体,非对映体混合物和单一非对映体。0053药学上可接受的盐0054本文所用“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是指只要是药学上可以接受的盐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可列举本发明化合物与酸形成的盐,适合成盐的酸包括但不限于盐酸、氢溴酸、氢氟酸、硫酸、硝酸、磷酸等无机酸,甲酸、乙。

33、酸、丙酸、草酸、三氟乙酸、丙二酸、琥珀酸、富马酸、马来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苦味酸、甲磺酸、苯磺酸等有机酸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等酸性氨基酸。0055本发明化合物的合成方法0056下面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通式I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但这些具体方法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0057本发明通式I结构化合物可通过如下的方法制得,然而该方法的条件,例如反应物、溶剂、碱、所用化合物的量、反应温度、反应所需时间等不限于下面的解释。本发明化合物还可以任选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或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合成方法组合起来而方便的制得,这样的组合可由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的进行。0058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各反。

34、应通常在惰性溶剂中,在0至溶剂回流温度优选室温80下进行。反应时间通常为01小时60小时,较佳地为0548小时。0059在一优选例中,本发明式I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I制备0060路线I中间体I5AO的制备0061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4/66页2000620063试剂与反应条件AK2CO3,CH3CN,回流;BCUI,PDPPH32CL2,ET3N,DMF;CSOCL2,DCM;DNAN3,DMSO,150;ETFA,ME3SIH00641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在合适温度下,将商业可得到的22,4二甲氧基苄基氨基乙醇与氯丙炔,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得到2N。

35、2,4二甲氧苄基N丙2炔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5/66页21基胺基乙醇1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1,4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等;温度范围在0100之间;碱可选自咪唑,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等;优选条件为以碳酸钾为碱,以乙腈为溶剂,加热回流反应过夜。00652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在合适的温度下,惰性气体和适当的碱下,以钯/铜混合催化剂催化末端炔与卤化物交叉偶联得到化合物I2。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甲苯,1,4二氧六环,二甲。

36、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等;温度范围在20120之间;碱可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铯,三乙胺,二异丙胺,吡啶,N甲基吗啉,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等;钯催化剂可选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二氰基苯二氯化钯,四三苯基膦钯,醋酸钯等;铜催化剂选用碘化亚铜。优选条件为以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和碘化亚铜为催化剂,三乙胺为碱,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溴代物在100反应,碘代物在室温反应。00663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选择合适的条件氯代得到氯代物I3,氯代物和叠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内32环加成得到化合物I4。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吡啶,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草酰氯等;反应条件可。

37、以是纯的氯代试剂,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分子内32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等;温度范围为0200。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氯化亚砜/吡啶为氯代试剂,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用二甲亚砜做溶剂,150反应。00674在质子性溶剂中,在合适的温度下,以酸做溶剂,在三乙基硅烷作用下得到脱去N保护基的化合物I5。酸可以选用三氟乙酸,冰醋酸,甲酸等;温度范围0100。优选条件为以三氟乙酸做溶剂,加入三乙基硅烷,室温反应过夜。0068在一优选例中,本发明式I化。

38、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II制备。0069路线II中间体II5和II9A9P的制备0070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6/66页220071试剂与反应条件AK2CO3,CH3CN,回流;BSOCL2,DCM;CNAN3,DMSO,150;DPDOH2,H2;EBOC2O,TEA;FNBS,MECN;GPDPPH34,K2CO3,1,4二噁烷/H2O;HHCL1,4二噁烷,DCM00721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在合适温度下,将商业可得到的2苄氨基乙醇与氯丙炔,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得到2N苄基N丙2炔基氨基乙醇II2。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

39、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1,4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等;温度范围在0100之间;碱可选自咪唑,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等;优选条件为以碳酸钾为碱,以乙腈为溶剂,加热回流反应过夜。00732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选择合适的条件氯代得到氯代物II3,氯代物和叠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分子内32环加成得到化合物II4。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吡啶,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草酰氯等;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分子内3。

40、2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等;温度范围为0200。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氯化亚砜/吡啶为氯代试剂,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以二甲亚砜做溶剂,150反应。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7/66页2300743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氢解得到4,5,6,7四氢1,2,3三唑1,5吡嗪II5。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异丙醇,甲酸,冰醋酸,四氢呋喃,乙腈等;催化剂可选用钯/碳或氢氧化钯/碳等;温度范围为2080。优选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10钯/碳做催化剂,在氢气氛围中室温常压反应。00754。

41、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在碱作用下和二碳酸二叔丁酯作用得到化合物叔丁基6,7二氢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酯II6。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1,4二氧六环等;碱可以选用三乙胺,二异丙胺,吡啶,N甲基吗啉,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哌嗪等;温度范围为2070。优先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三乙胺做碱,在室温下反应。00765在非质子性溶剂中,与溴源作用得到化合物叔丁基3溴6,7二氢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酯II7。溶剂可以选用氯仿,四氯化碳,四氢呋喃,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等;溴源可以选用液溴,N。

42、溴代丁二酰亚胺,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等;温度范围为2080。优选条件为以乙腈为溶剂,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溴源,在40反应。00776在适当的溶剂中,在合适的温度下,惰性气体和适当的碱下,以钯催化剂催化溴代物和芳基硼酸或硼酸酯偶联得到化合物II8。溶剂可以选用1,4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乙腈,水甲苯,苯,二甲苯,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中等,可以是单一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碱可以选用碳酸钾,碳酸氢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三钾,碳酸铯,氟化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钯催化剂可以选用四三苯基膦钯,醋酸钯,二二亚苄基丙酮钯,1,1双二苯基磷二茂铁二氯化钯等;。

43、温度范围为20150。优选条件为以1,4二氧六环/水为溶剂,碳酸间为碱,四三苯基膦钯为催化剂,在80反应。00787在非质子性溶剂中,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II9。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酸可以选用盐酸,硫酸,三氟乙酸,甲烷磺酸等。温度范围为050。优选条件为用二氯甲烷为溶剂,加入HCL二氧六环,在室温下反应。0079在一优选例中,本发明式I化合物所需中间体可按如下路线III制备。0080路线III中间体III10的制备0081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8/66页240082试剂与反应条件A。

44、NAH,AC2O,THF;BSOCL2,PY;CBNNHCH2CH2OH,K2CO3,CH3CN;DSOCL2,PY;ENAN3,DMF;FPD/C,BOC2O,H2;GLIOH,MEOH/H2O;HSOCL2,PY,DCM;IPD/C,H2;JHCL1,4二噁烷,DCM00831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以丁2炔1,4二醇为原料,加入合适的碱和酰化试剂,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4羟基2丁炔醇乙酸酯III1。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1,6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等;温度范围在0100之间;酰化试剂可选自乙酰氯,乙酸酐,。

45、乙酸混酐等。碱可选自钠氢,氢钾,正丁基锂,二异丙基胺基锂,叔丁醇钾,叔丁醇钠,甲醇钠,乙醇钠等;优选条件为以钠氢作碱,四氢呋喃为溶剂,乙酸酐为酰化试剂,室温反应过夜。00842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以4羟基2丁炔醇乙酸酯III1为原料,加入合适的氯代试剂,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4氯2丁炔醇乙酸酯III2。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吡啶,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草酰氯等;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优选条件为以氯化亚砜/吡啶为氯代试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室温反应。0085。

46、3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在合适温度下,将商业可得到的2苄氨基乙醇与4氯2丁炔醇乙酸酯III2,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得到4N苄基N3羟基丙基氨基2丁炔醇乙酸酯III3。极性非质子性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1,4二氧六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等;温度范围在0100之间;碱可选自咪唑,三乙胺,吡啶,N甲基吗啉,吗啉,N,N二异丙基乙胺等;优选条件为以碳酸钾为碱,以乙腈为溶剂,加热回流反应过夜。00864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以4N苄基N3羟基丙基氨基2丁炔醇乙酸酯III3为原料,加入合适的氯代试剂,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4N苄基N3氯丙基。

47、氨基2丁炔醇乙酸酯III4。氯代物和叠氮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说明书CN102050824ACN102050829A19/66页25过分子内32环加成得到5苄基4,5,6,7四氢1,2,3三唑1,5A吡嗪3基甲醇乙酸酯III5。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吡啶,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草酰氯等;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分子内32环加成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乙醚,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等;温度范围为0200。优选条件为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氯化亚砜/。

48、吡啶为氯代试剂,得到的氯代物和叠氮化钠用二甲亚砜做溶剂,150反应。00875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化合物III5和商业可得到的二碳酸二叔丁酯反应得到3乙酰氧甲基6,7二氢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叔丁酯III6。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异丙醇,甲酸,冰醋酸,四氢呋喃,乙腈等;催化剂可选用钯/碳或氢氧化钯/碳等;温度范围为2080。优选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10钯/碳做催化剂,在氢气氛围中室温常压反应。00886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用合适的碱得到6,7二氢3羟甲基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叔丁酯III7。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水,甲酸,冰醋酸,四。

49、氢呋喃,二氯甲烷,乙腈等;碱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甲醇钠,叔丁醇钾等;温度范围为2080。优选条件为;甲醇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氢氧化锂为碱,室温反应。00897在极性非质子性溶剂中,以6,7二氢3羟甲基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叔丁酯III7为原料,加入合适的氯代试剂,在适宜的温度下反应得到3氯甲基6,7二氢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叔丁酯III8。氯代的试剂可选用氯化亚砜,氯化亚砜/吡啶,三氯氧磷,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草酰氯等;反应条件可以是纯的氯代试剂,也可以在溶剂中加入氯代试剂,溶剂可以选用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醚,甲基叔丁醚等;温度范围为0200。优选条件为以氯化亚砜/吡啶为氯代试剂,二氯甲烷为溶剂,室温反应。00908在质子或非质子性溶剂中,在氢气氛围中以钯为催化剂氢解得到6,7二氢3甲基1,2,3三唑1,5吡嗪54H碳酸叔丁酯III9。溶剂可以选用甲醇,乙醇,异丙醇,甲酸,冰醋酸,四氢呋喃,乙腈等;催化剂可选用钯/碳或氢氧化钯/碳等;温度范围为2080。优选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10钯/碳做催化剂,在氢气氛围中室温常压反应。00919在非质子性溶剂中,与合适的酸作用脱去保护基,得到化合物4,5,6,7四氢3甲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